山东省枣庄市部分重点高中届高三地理上学期定时训练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71775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枣庄市部分重点高中届高三地理上学期定时训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东省枣庄市部分重点高中届高三地理上学期定时训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东省枣庄市部分重点高中届高三地理上学期定时训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山东省枣庄市部分重点高中届高三地理上学期定时训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山东省枣庄市部分重点高中届高三地理上学期定时训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枣庄市部分重点高中届高三地理上学期定时训练试题.docx

《山东省枣庄市部分重点高中届高三地理上学期定时训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枣庄市部分重点高中届高三地理上学期定时训练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枣庄市部分重点高中届高三地理上学期定时训练试题.docx

山东省枣庄市部分重点高中届高三地理上学期定时训练试题

山东省枣庄市部分重点高中2020届高三地理上学期定时训练试题

卷I单项选择题

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暑假到,我国南方某小流域源头地区进行实地考察,收集到该流域相关信息如图所示.据此完成1~2题。

1.结合图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C两处海拔高度不同B.图中AB、CD两河段长度相同,则AB段流速较快

C.图中P处与山峰的高差大于230mD.图中P处与湖泊沿岸的高差应该小于174m

2.当Q居民点遭受泥石流威胁时,最佳逃生路线是

A.1B.2C.3D.4

2018年6月17日,北京某校刘老师赴莫斯科某校参加为期十天的国际交流,刘老师发现两校学生在校时间均是当地时间8:

00~7:

00。

据材料回答3~4题。

3.两校学生同时在校的北京时间为

A.8:

00~12:

00B.10:

00~14:

00C.12:

00~16:

00D.13:

00~17:

00

4.刘老师参加国际交流期间,莫斯科

A.太阳从东南方升起B.日落时间推迟

C.昼长先变长后变短D.正午太阳高度增大

下图为南半球四地在12月22日当天所看到的太阳视运动轨迹。

据图完成5~6题。

5.四地的纬度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列,合理的是

A.甲、乙、丙、丁B.乙、丁、丙、甲C.丙、丁、甲、乙D.丁、乙、甲、丙

6.当天,对于分别站立在O1、O2、O3、O4四点的四个人来讲,其身影在地面的旋转角度最小的是。

A.甲B.乙C.丙D.丁

图中EF线是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的晨昏线,①点是东半球与西半球的分界线,②点位于东半球,①点与②③两点的最短距离是3330km。

据此回答7~8题。

7.图示时刻北京时间是

A.3:

20B.8:

40C.15:

20D.20:

40

8.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④点的昼长约为8小时B.图中④点到⑤点的最短距离是3330km

C.图中③地与⑤地同时看到日出D.图中五地点最晚进入黑夜的是⑤点

某开发商分别在北京(约40°N)和福州(约26°N)开发了两个楼盘。

两地均设计了朝向和楼高相同的户型结构如下图(甲图)所示。

读图完成9~10题。

9.若福州楼盘每层2.8米共20层,南北楼距为28米。

乙图①栋10层住户一年中正午不能直接获得太阳照射的时间最接近

A.6个月B.4个月C.2个月D.一个月

10.在上级部门对两地小区楼盘规划设计图(乙图)审批时,几乎相同的设计在北京却没有通过,被要求修改,最终修改的方案可能是

A.扩大东西楼的楼间距B.缩小南北楼的楼间距

C.降低南侧楼房的高度D.降低北侧楼房的高度

气温日变化的大小与纬度、季节、地表性质及天气状况有关。

读不同地形的气温日变化图,回答11~12题。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山谷气温日变化最小B.山顶气温日变化最小

C.山顶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D.山谷冬季日温差远大于夏季

12.导致一天中最低温出现在山谷的主要原因是

A.山谷地形闭塞,降温快B.夜间吹谷风,谷地散热快

C.夜间吹山风。

冷空气沿山坡下沉积聚在谷底D.谷地多夜雨,降温快

下图为北半球某大陆西岸某山地西坡各月降水量(单位:

mm)随海拔高度分布图。

据图完成13~14题。

13.该地降水量时空分布的特点是

A.夏季多于冬季B.随海拔升高降水量递减

C.冬季多于夏季D.随海拔升高降水量递增

14.该地1~5月同一海拔高度上降水量变化的原因是

A.西风带逐渐北移,影响增强B.赤道低气压带逐渐南移,影响减弱

C.信风带逐渐南移,影响减弱D.副热带高气压带逐渐北移,影响增强

图I实线为中纬度某地区近地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且图示天气系统气流沿顺时针方向流动,图II示意图I中虚线OP一线气压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15题。

15.图I所示时刻

A.②地降水几率较③小B.①地风力较④大

C.④地的气温较②低D.②地的光照较③强

青海湖形成初期,通过倒淌河与黄河水系相通后,逐渐演变为咸水湖,现平均深度18米。

青海湖流域夏季风力最小,表层水温平均为16°C,底层水温平均为9.5°C;秋季风力开始逐渐增大,水温分层现象逐渐消失。

下图示意青海湖地理位置。

读图,回答16~17题。

16.青海湖由淡水湖演变成咸水湖的根本原因是

A.外泄河道被阻断B.湖水蒸发加剧C.入湖盐类物质多D.入湖径流减少

17.青海湖表层与底层水温差异在秋季变小的主要原因是

A.湖底释放热量增多B.阳光透射深度增大

C.湖水上下扰动加剧D.水体蒸发散热减少

某野外求生训练营进行荒岛求生训练时,在沙滩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如图I所示。

图II为当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8~19题。

18.图I获取淡水过程中,主要模拟的水循环环节是

①蒸发②降水③水汽输送④径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9读图I和图II,关于该取水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A.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6点前

B.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15点后

C.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强装置内部的太阳辐射

D.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减弱了装置内部的热量损失

下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

途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

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

读图,回答第20题。

20.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和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A.向斜东侧大B.背斜东侧小C.向斜西侧大D.背斜西侧小

贝加尔湖被誉为“西伯利亚的明眸”,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泊,面积为3.15万Km2,每年的封冻期长达5个月,下图为贝加尔湖构造断面图。

据此完成21~22题。

21.关于贝加尔湖的说法,正确的是

A.湖面封冻期为11~3月B.水体更新速度较慢

C.湖区气温年较差较大D.水资源丰富,利用率高

22.据图判断,不正确的是

A.贝加尔湖深度可能会增加B.贝加尔湖可主要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

C.该处可能发生过地震D.湖底沉积物主要来源于湖泊东岸

下左图为“薄饼岩”地质景观,该地位于右图岛屿的西部沿海。

它是由数以百计的硬石灰岩和软砂岩堆积而成的,因形似层层薄饼,故而得名。

据此回答23~24题。

23.左图的形成过程最可能是

A.固结成岩-内力抬升-风化侵蚀B.岩浆侵入-内力抬升-海浪侵蚀

C.固结成岩-海浪侵蚀-内力抬升D.岩浆侵入-风化侵蚀-内力抬升

24.右图岛屿的板块边界类型及其两侧板块的移动方向分别是

A.消亡边界西北、东南B.消亡边界东北、西南

C.生长边界西北、东南D.生长边界东北、西南

25.我国黄土高原土质松软,南方低山丘陵土质粘重。

影响两地土壤质地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B.生物C.成土母质D.人类活动

林窗是指森林中因各种因素导致树木死亡,形成林中空地的现象。

下图分别为我国某林地12月晴天平均日最高气温和平均日最低气温分布图。

据此完成26~28题。

26.该地森林类型主要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热带季雨林C.亚热带针叶林D.温带落叶阔叶林

27.林窗的形成促进了林窗区内草本和灌木的生长,直接原因是

A.光照增加B.降水增多C.气温升高D.温差加大

28.与林窗西侧相比,12月林窗东侧的晴天平均最高气温较高,最合理的解释是

A.太阳从东南升,林窗东侧比西侧的日照时间长,比

B.上午多雾,日照多在下午,林窗东侧日照较多

C.林窗东侧的林木比西侧高大,导致东侧通风性好

D.林窗东侧的林木比西侧茂密,导致东侧湿度较大

长白山北坡拥有较完整的植被垂直带谱,其上部还分布有独特的岳桦林带。

下图示意长白山天池北部地形及植被分布。

读图,回答29~30题。

29.图中甲、乙两处的植被分别为

A.针叶林、高山苔原B.针阔叶交林、针叶林

C.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D.落叶阔叶林、高山灌丛

30.图中海拔1800~2000米的岳桦林上部呈匍匐状生长,根系发达,其原因是该地

A.干旱、寒冷、大风B.坡度大,易被流水侵蚀

C.寒冷、贫瘠、大风D.海拔高,光照弱,生长期短

卷II综合题总分共40分

直接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31.下图为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

ABC为晨昏线,B点为ABC与纬线的切点,MB所在经线地方时为0:

00。

图中阴影部分日期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分)

(1)该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2分)

(2)该日北半球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2分)

(3)赤道处于黑夜且位于东半球的经度范围是。

(1分)

(4)若B点的纬度逐渐变大,太阳直射点向(方向)移动,北京市的正午旗杆的影子将变。

(2分)

32.下图为澳大利亚1月份某日气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8分)

(1)澳大利亚西北部1月份盛行风,成因是。

(2分)

(2)比较说明①、②两地降水季节分配差异,并分析①地降水的成因。

(2分)

(3)③地未来两天的天气变化为。

(2分)

(4)根据④地的景观图判断④地的植被是,这体现了地域分异规律。

(2分)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9分)

材料一伊塞克湖属于内陆湖,湖面平均海拔约1608米,面积约6200多平方千米,是世界最深的高山大湖,湖水清澈澄碧,终年不冻。

该湖东西两岸年降水量差异大,东岸地区有常年积雪。

材料二左图为伊塞克湖地理位置示意图。

右图为1990-2015年湖泊面积变化曲线。

一简述

(1)简述伊塞克湖“清澈澄碧、终年不冻”的特点的原因。

(4分)

(2)分析伊塞克湖入湖径流量东多西少的自然原因。

(3分)

(3)推测伊塞克湖1998年以来湖泊面积变化的自然因素。

(2分)

3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9分)

“沃克环流”是存在于赤道附近低纬地带的大气热力环流,下面是太平洋正常年份沃克环流的垂直大气结构图和部分海区等水温线图。

(1)指出等水温线图中虚线可表示洋流甲、丙、丁中的哪个,并分析其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2分)

(2)图中丙所在海岸地区常出现海雾,分析此地海雾形成的原因。

(3分)

(3)当沃克环流减弱或反向时,热带太平洋表层海水东、西部水温异常,既出现厄尔尼诺现象。

指出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当年对我国北方地区气候的影响并简析其原因。

(4分)

35.根据陆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7分)

(1)若该图表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各环境要素的关联性,请指出各要素的表现。

(3分)

(2)区域生态系统的变化往往会影响地貌的发育过程,试简要分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

(2分)

(3)请从上面两个实例简要归纳陆地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