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应急指挥中心初步解决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70881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应急指挥中心初步解决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XX应急指挥中心初步解决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XX应急指挥中心初步解决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XX应急指挥中心初步解决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XX应急指挥中心初步解决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应急指挥中心初步解决方案.docx

《XX应急指挥中心初步解决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应急指挥中心初步解决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应急指挥中心初步解决方案.docx

XX应急指挥中心初步解决方案

XX应急指挥中心初步解决方案

一、发展现状

1•管理现状:

一直以来,宁德实行的是“单灾种”型的应急管理体系,即不同的专业部门管理不同类型的灾害与突发事件。

这种“分类管理”模式的优点是专业化和垂直性,适应了现代社会管理的专业分工要求。

但同时也造成条线过多,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联动与协调,应急能力建设很不平衡,资源分散、条块分割、参差不齐等问题突出,制约了政府应急反应的整体能力与综合效果。

为提髙政府及各行业部门对紧急、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和抗风险的能力,建设一套完整的政府智慧应急平台并为公众提供更快捷的紧急救助服务,已成为社会迫切关注的话题。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城市化的深入推进,大城市的迅速崛起,使得大量灾害事件往往具有连锁性、衍生性和综合性等特征,横向上涉及多个部门,纵向上涉及多个层级,靠某个部门单打独斗不行,靠一个部门临时牵头也不行,因此,统一指挥、综合协调就显得特别重要。

2•信息化建设现状:

目前宁德的应急管理分散建设,环境(防汛抗旱)、综治分别建设了自己的应急,其中环境的应急指挥有超过四米高的大屏。

应急局有过建立应急指挥大厅的需求,数字办主任也

关注过,但因为应急事件使用频率较低等原因,目前未见有进展。

二、存在的问题及需求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1•单线管理,没有总的统一协调应急指挥中心。

条线过多,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联动与协调,应急能力建设很

不平衡,资源分散、条块分割、参差不齐。

2•只有战时,没有平时的城市事件全流程管控。

除了及时响应突发事件,还应对城市日常事件做到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全流程监测预警。

3•应急资源信息化程度低,且数据没有统一采集整合。

城市“人”、“事”、“物”、“组织”相关数据及应急资源

相关数据没有全量信息化,各部门数据没有统一汇集整合管理。

4•缺乏应急预案库管理。

没有建立全市全类应急事件的预案库,无法提高应急处置时效性。

(二)需求分析

资源整合、统一采集;

协同办公、联动指挥;

平战结合、全时监测;

应急预案、演练培训;

三、初步方案

(一)总体建设思路

1.建设目标

城市事件全域全量全程管控,平战结合一体,平时监测预警、

战时联动指挥!

2.建设内容

2.1总体建设思路

总体思路

总体网络拓扑图

总体空间场所布局

2.2系统建设内容

2.2.1大屏显示系统

设置1组3X960寸高清DLP拼接墙,满足视频会商、图像监控、应用系统显示的需要。

大屏幕DLP拼接显示系统实现的功能如下:

1)当重大、特别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通过集中控制系统,将事发现场图像、应急联动部门会商图像、应急指挥平台的数据资料等各种图像信息清晰地显示在大屏幕上,供领导参考决策。

2)借助集中控制系统,控制室操作人员能通过简便的操作,灵活快捷的实现信号源选择调配,信号的整屏、分区、分屏、跨屏、开窗、叠加、覆盖等显示,任一显示画面的无极缩放与漫游,任一视频信号窗口均可放大、缩小、跨屏或全屏显示。

3)实现全屏显示和不同分辨率图像的叠加,显示高分辨率地图、综合应用系统界面、图像画面。

2.2.2大数据集成管理系统

实时动态掌握“人”、“事”、“物”、“组织”相关数据,各部门数据统一汇集标准化管理,实现信息跨部门互联互通!

对救援队伍、应急储备物资、救援装备、应急通信系统、医疗急救机构、应急资金储备等应急资源进行统一协调管理,实现对公共安全领域内多个部门的专业技术装备信息的统一管理。

确保应急数据全城、全面、全量管控,保障应对过程中所需资源及时到位。

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该系统可以使应急平台体系准确地掌握城市的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以及专家医护人员等信息,统一管理应急物资,辅助领导合理调度分配应急资源,达到“即需、即知、即用”。

2.2.3地理信息系统

中心平台利用空间地理信息技术,以GIS地图为基础,将各类信息空间化、可视化,实现基于空间电子地图的可视化查询和分析,它能使情报、推理、分析与其他可用数据融为一体,提供依托于电子地图的清晰而精确的现场态势图像,适应各类指挥调度需求。

2.2.4监测预警系统

对重大危险源、关键基础设施和重要防护目标等运行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分析(视频监测分析预警),预防潜在危害和突发破坏;同时汇总分析城市事件(12345、综治网格)、网络舆情、交通、环保、气象、水利、地震等全域城市事件数据,对“事前,事发,事中,事后”进行城市事件全流程监测预警!

了解事件影响范围、影响方式、持续时间和危害程度等情况,并根据智能预案规定进行预警分级,供领导同志指挥决策时参考。

智能预案包括了预案的制作、管理及发生突发事件时的预案智能选择,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

2.2.5决策指挥系统

主要包含三大模块内容:

全程督导、协同会商、综合研判。

决策指挥实现“平战结合一体”,平时联动分拨、战时协调会商。

全程督导就是对事态的实时动态监督与指导;综合研判包含应急事件的危害范围、资源评估、救援路线、疏散路线、预案列表等内容。

协同会商为各级指挥场所与现场人员提供实时信息和通讯,以支持适时的决策、事件管理和控制功能,实现集成、灵活和模块化的协同会商环境。

协同会商包括一系列模块化应用与子系统,并提供高度集成的系统,根据客户的实际工作需求进行专门定制。

可以集成各种类型的设备(IT、电话、记录、无线电、视频、GPS、传感器等)。

同时也完全集成训练和支持功能。

指挥调度系统设备主要由中心控制设备、无线接入单元、计算机辅助调度席位终端和基于工业控制及TCP/IP网络协议的传输网络构成。

其中无线接入设备包括:

带MAP27接口的车台、常规车台、车台接口;中心控制设备包括:

系统控制单元、通信数据服务器、数据交换单元、音频交换和数字录音单元;调度席位终端设备包括:

席位计算机、调度管理软件、席位接口模块。

中心控制设备通过串口和平衡音频传输与无线接入设备连接,通过TCP/IP协议的局域网和平衡音频传输与调度席位设备连接。

2.2.6应急演练系统

建立全市各类应急事件的预案库,对突发事件模拟演练与培训,模拟发生火灾、水灾等事故时,根据不同的事故地点和事故类型,指定合理的避灾路线和策略,并配合避灾线路图的文字说明,在平时进行应急管理工作时或者新员工入职时,通过此避灾模拟分析功能进行安全培训和避灾演练。

2.2.7机房设计系统

指挥中心机房设备的布置,要综合考虑设备的操作方便、走线合理、相互干扰小、美观等因素:

走线尽量短;

操作台单元20个(或以上),分两排,要美观、大方、坚固、实用;

设备正面之间不小于1.5米,侧面和背面距离不小于0.5米;

第一排设备离大屏幕投影和电视墙的距离不小于2.4米(保证最佳视觉效果为原则);

所有机房设备应装入标准机柜中,机柜采用标准的服务器机柜,内配电子切换器、显示器、键盘、鼠标、配电系统尽量靠近UPS电源设备规则排列,主要设备留岀较大空间。

机房环境设计:

室内温度通常为20〜25°C,室内温度变化小于-3匸

相对湿度为40〜80%,湿度梯度小于±5%小时

清洁度为30万级〜50万级,粒度不大于0.5m,粒数小于1800粒

新风补充量为30〜40米3/人小时,带过滤器的新风机(釆用M-A-D及M-泡沫塑料过滤器)

电磁干扰在150Kz〜500MHz范围内应小于126dB;

指挥中心内220交流供电应专门设置配线架,照明、动力供电分开,均设有专门的总开关。

各路输出有分开关控制,并应经过空气保险装置。

动力供电电源必需满足规定的指标要求

电压变化不超过额定±5%

频率50Hz±1%

谐波失真〈5%

容量留足够的裕量

指挥中心设备的供电要经过UPS电源供电

四、设计原则

指挥中心智能化建设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最新的处理技术,充分考虑系统的实际业务应用,以安全性、高效性、合理性、先进性、实用性为原则进行设计,实现指挥中心的本次建设的智能化控制、集中化管理、髙效性办公的目标。

(一)安全性

系统在进行前期设计中充分考虑系统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建立无人机房、实现网络物理隔离、操作人员分级分权限管理,保证对视频数据信息共享的安全性管理应用,严格实行操作管理,对关键数据实施特殊保护。

视频传输网络的建设符合公安部的有关规定,充分考虑网络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二)高效性

系统在设计时考虑指挥中心的日常办公应用,在实现网络物理隔离的前提下建设坐席控制区进行信息的推送共享,摆脱传统的信息交互模式,提高协同办公效率;另一方面不同部门工作人员对大屏上显示区域进行分区域管理,操作人员可在任意位置,通过简单的控制切换即可实现上屏信号的管理,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三)合理性

指挥中心的系统合理性设计主要考虑信号采集应用、信号控制应用、信号显示应用等3个方面的设计合理性。

为了保证整个系统从设备配置到系统构成的合理性,考虑实际项目应用的设计要求,满足数据中心和服务器中心在使用中的基本功能要求,同时支持对视频监控的管理应用。

(四)先进性

当前,计算机及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系统的设计充分利用当前的最新技术,同时设计能在系统中不断溶入新技术,使系统始终充满活力,始终保持一定的先进性。

在系统设计中,对所有设备和相应软件的设计中,选用国际先进的设备和系统,从而在保持传统系统图像质量高的特点,同时能够彻底解决系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控制化过程中的瓶颈问题,真正实现国内先进水平的目标。

(五)实用性

本项目的建设以实用性为基本原则,满足指挥中心监、控、查、管、用的基本要求,同时满足可视化席位协同应用,硬件和软件平台界面友好、易学易用、使用方便、图像清晰;采用统一的系统标准和通信协议,使整个系统中各个子系统间能互联互控,充分发挥整个系统的功能。

五、设计依据

系统规划设计按照国际、国家和本地区的有关标准和规范进行。

本设计将依据和参照以下的设计规范和要求进行:

六、成功案例

(一)国家应急部应急指挥中心

(二)XX市第三代应急指挥平台

(三)XX市应急指挥中心

七、调研提纲

现状/需求/

序号调研项目盈利模式/调研内容/问题调研单位

建设内容等

投入预算多少?

竞争对手有哪些?

现状

需求

12345与综治等城市事件信息化平台建设情况如何?

有没应急指挥大厅预留地?

目前应急事件状况如何?

突出

1心心于」十丁问题有哪些?

处置效率如何?

应急管理局

心通讯现状如何?

现状大数据信息化建设情况如何?

应急数据与资源信息化程度如何?

现状现有应急信息化系统有哪些?

现状与省应急的关系是怎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