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化考试总结.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70568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9.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然药化考试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天然药化考试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天然药化考试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天然药化考试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天然药化考试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然药化考试总结.docx

《天然药化考试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然药化考试总结.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然药化考试总结.docx

天然药化考试总结

天然药物化学:

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研究对象:

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

研究内容:

各类天然药物中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方法以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等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阐明天然药物中的药效物质基础,探索中药防治疾病的原理;2.促进药理药效理论研究的深入;3.促进建立和完善中药的质量评价标准;4.扩大药源,为研制开发新药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

天然药物来源:

植物、动物、矿物、微生物和海洋生物

一次代谢(初生代谢):

指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过程

一次代谢物:

由一次代谢产生的维持植物生命最基本的,不可缺少的物质

二次代谢:

在特定的条件下,一些重要的一次代谢产物作为原料或前体,又进一步经历不同的代谢过程

二次代谢产物:

由二次代谢产生的物质叫做二次代谢产物

乙酸—丙二酸途径:

通过这一途径可以合成脂肪酸、酚类和蒽酮类化合物

甲戊二羟酸途径:

萜类和甾体化合物均由这一途径生成

桂皮酸及莽草酸途径:

具有C6-C3基本骨架的苯丙素、C6-C3-C6结构的黄酮类化合物均由此途径合成而来

氨基酸途径:

大多数生物碱类成分由此途径生成

复合途径:

结构复杂的化合物可由多种生物合成途径复合完成

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溶剂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溶剂提取法]:

煎煮法、浸渍法、渗漉法、回流提取法、连续回流提取法

作用原理:

溶剂穿透药材粉末的细胞膜,溶解溶质,形成细胞的内外浓度差,将溶质渗出细胞膜,达到提取目的。

溶剂的选择(相似相溶原理)

(1)分类:

溶剂按极性大小可以分为三类,即亲脂性溶剂、亲水性溶剂和水。

(2)极性:

常用溶剂极性由强到弱 石油醚<四氯化碳<苯<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甲醇(乙醇)<水。

(3)选择要点:

根据相似相溶原理,以最大限度提取所需的化学成分,溶剂沸点应适中易回收,低毒、安全。

影响溶剂提取的因素:

要选择合适的溶剂与方法,对药材的粉碎度、提取温度及时间也有要求,在工业生产中药对这些因素进行优化选择。

影响有效成分的提取因素:

粉碎度、温度、时间、其他原因

煎煮法:

将药物粗粉加水加热煮沸提取。

特点:

方法简便,大部分成分可被不同程度的提取出来。

缺点是温度高,对挥发性成分及受热易被破坏的成分不适用。

另外,水煎后的药液大多黏度大,滤过困难。

浸渍法:

将药物粗粉放在容器中,加入水或稀醇浸泡一定时间,反复多次合并浸提液,减压浓缩即可。

特点:

不用加热,适用于遇热易破坏或挥发性成分,以及粘液质和淀粉较多的成分。

但提取时间长,效率低。

以水为溶剂时,要防止发霉变质。

渗漉法:

将药材粗粉装入渗漉筒中,用水或醇作溶剂,先浸渍数小时,然后由下口开始流出提取液,渗漉筒上口不断添加新溶剂,进行渗漉提取。

特点:

提取效率高于浸渍法。

回流提取法:

一有机溶剂作为提取溶剂,在回流装置中进行,一般采用反复回流法,即第一次回流一定时间后,滤出提取液,加入新鲜溶剂,重新回流,反复数次合并提取液,减压回收溶剂。

特点:

效率高于渗漉法,但受热易破坏的成分不宜使用。

连续回流提取法:

是回流提取法的发展,具有溶剂消耗量小,操作不繁琐,提取效率高的特点。

实验室连续回流提取常用索氏提取器或连续回流装置。

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方法:

溶剂法、沉淀法、分馏法、膜分离法、升华法、结晶法、色谱法

[溶剂法]:

酸碱溶剂法、溶剂分配法

酸碱溶剂法(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酸碱性不同而进行分离);溶剂分配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相溶剂中分配系数不同而进行分离)

[沉淀法]:

专属试剂沉淀法、分级沉淀法、盐析法

原理:

有的化学成分能与某些试剂生成沉淀,或加入一些试剂后可降低某些成分在溶液中的溶解度而自溶液中析出的一种方法。

[分馏法]:

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沸点的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适用于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膜分离法]:

利用天然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膜,以外加压力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混合物溶液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分级、提纯和富集。

[结晶法]:

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达到分离的方法。

溶剂的选择:

对被溶解成分的溶解度随温度不同应有显著差别;与被结晶的成分不应产生化学反应;沸点适中,不宜过高、过低

[色谱法]

根据分离的原理与机制分类:

可分为吸附、分配、凝胶、离子交换色谱等。

吸附色谱(利用吸附剂对被分离化合物分子的吸附能力的差异而实现分离);凝胶过滤色谱(排阻色谱)(分子筛作用,根据凝胶的孔径和被分离化合物分子的大小而达到分离目的);离子交换色谱(离子交换色谱主要靠样品离子与固定相的可交换能力差别而分离);分配色谱(利用被分离成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的不同而达到分离);大孔树脂色谱(是吸附性和分子筛原理相结合)

按照操作方式不同可以分为:

薄层色谱、柱色谱、纸色谱(分配色谱)

按照流动相和固定相的分子聚集状态分类:

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和超临界流体色谱

化合物的纯度测定:

薄层色谱、纸色谱、气相色谱或高效液相色谱等

化合物的理化鉴定:

物理常数的测定、化合物的结构骨架与官能团的确定

化合物的波谱测定:

质谱、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旋光光谱和圆二色光谱

结构研究的主要程序:

初步推断化合物的类型;测定分子式,计算不饱和度;确定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结构片段或基本骨架;推断并确定分子的平面结构;推断并确定分子的立体结构

糖:

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衍生物、聚合物的总称分子通式为Cx(H2O)y

[分类]根据分子的大小及其能否水解分类(单糖、低聚糖、多聚糖)

多聚糖:

植物多糖(淀粉、纤维素、粘液质、果聚糖);菌类多糖(猪苓多糖、茯苓多糖、灵芝多糖);动物多糖(肝素、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甲壳素)

根据糖的结构特点分类(糖匀体、糖杂体)

糖匀体:

单糖、氨基糖、糖醇、去氧糖、糖醛酸

糖类与核酸、蛋白质、脂质一起合称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四大类化合物

苷(配糖体):

糖或糖的衍生物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一类化合物非糖部分称为苷元或配基

[结构]:

糖的半缩醛羟基与苷元上的羟基脱水缩合,成为具有缩醛结构的物质

[分类]:

按苷原子不同分类(氧苷、氮苷、硫苷、碳苷)

氧苷:

根据苷键羟基类型不同又分为醇苷、酯苷、酚苷和氰苷。

按苷元的化学结构不同分类(黄酮苷、蒽醌苷、苯丙素苷、强心苷、吲哚苷等)

按端基碳构型分类(α苷,多为L型;β苷,多为D型)

按连接单糖个数分类(1个糖—单糖苷;2个糖—双糖苷;3个糖—叁糖苷)

按苷的生理活性分(强心苷、皂苷等)

按生物体内存在状况分(原级苷、次级苷)

按植物来源分(人参皂苷、柴胡皂苷等)

糖和苷的一般性质

(一)性状及溶解度

糖:

小分子极性大,水溶性好,随着聚合度增高,水溶性下降。

多糖难溶于冷水,或溶于热水成胶体溶液。

单糖极性>双糖极性

苷:

均为固体,糖基少的具有完整的晶形呈结晶状,含糖基多的多为具有吸湿性的无定形粉末。

亲水性大小与连接糖的数目、位置有关。

苷元:

为亲脂性

(2)苷键的裂解:

酸水解、碱水解、乙酰解、酶水解和氧化开裂

酸催化水解反应:

苷原子先质子化,然后断键生成阳碳离子或半椅式的中间体,中间体再与水结合成糖从易到难顺序为:

N>O>S>C

乙酰解反应:

与酸催化水解相似,以CH3CO+(即乙酰基,Ac)为进攻基团

常用试剂:

醋酐和酸常用酸:

H2SO4、HClO4、CF3COOH或Lewis酸(ZnCl2、BF3)等

糖和苷的提取分离

(1)提取:

主要为溶剂法——水、稀醇(单糖、低聚糖、多糖)

(2)分离:

活性炭柱色谱、纤维素色谱、离子交换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季铵氢氧化物沉淀法、分级沉淀或分级溶解法

活性炭柱色谱吸附规律:

①对极性基团多的化合物吸附力大于极性基团少的化合物;②对芳香族化合物吸附力大于脂肪族化合物;③对分子量大的化合物吸附力大于分子量小的化合物;④对于糖的吸附力:

多糖>低聚糖>单糖装柱→上样→洗脱(顺序为:

H2O、10%、20%、30%、50%、70%的乙醇液;无机盐、单糖等→二糖→三糖→多糖)

凝胶柱色谱操作过程:

①将凝胶在适当的溶液中浸泡;②待充分膨胀后装入层析柱;③用洗脱液洗脱;④收集、回收溶液,干燥。

苷的提取:

苯丙素:

天然存在的一类含有一个或几个C6-C3基团的酚性物质

简单苯丙素:

苯丙烯、苯丙酸、香豆素、木脂素等

[结构与分类]:

苯丙烯类、苯丙醇类、苯丙醛类、苯丙酸类

[提取分离]

提取:

简单苯丙素类一般用有机溶剂或水提取;苯丙烯、苯丙醛及苯丙酸的简单酯类衍生物可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苯丙酸衍生物可用有机酸的常规方法

分离:

一般可经纤维素、硅胶、大孔树脂或聚酰胺等色谱法分离

香豆素类化合物:

简单香豆素、呋喃香豆素、吡喃香豆素、其它香豆素类

[结构]:

香豆素基本母核,大部分7位有含氧取代

[分类]

1、简单香豆素:

是指在苯环一侧有取代,且7位OH未与6或8位取代基形成呋喃环或吡喃环的香豆素类

2、呋喃香豆素:

7位羟基与6或8位取代异戊烯基缩合形成呋喃环的香豆素类

3、吡喃香豆素:

7位OH与6或8位异戊烯基缩合形成吡喃环的香豆素类

4、其它香豆素类:

主要包括α-吡喃酮环上取代的香豆素类

[理化性质]:

(1)荧光:

香豆素类在可见光下为无色或浅黄色结晶,在紫外光下可见蓝色荧光

(2)内酯的碱水解反应:

内酯结构在碱性条件下可水解开环,生成邻羟基桂皮酸盐

(3)显色反应

1、异羟肟酸铁反应:

香豆素具有内酯结构,碱性条件下开环,与盐酸羟胺缩合生成异羟肟酸,在酸性条件下再与Fe3+络合而显红色。

2、酚羟基反应:

因分子中含有酚羟基所以可以与FeCl3反应产生绿色至黑绿色沉淀。

若取代羟基的邻对位无取代可用重氮化试剂反应而显红色至紫红色。

3、Gibb’s反应:

在PH=9~10时,内酯环水解生成酚羟基,如其对位(6位)无取代,则与2,6—二氯苯醌亚胺(Gibb’s试剂)反应而显蓝色。

4、Emerson反应:

与Gibb’s反应类似,6位无取代时与Emerson试剂(4-氨基安替比林和铁氰化钾)反应生成红色。

[提取分离]

提取:

溶剂提取法、碱溶酸沉法、水蒸汽蒸馏法

分离:

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

[生物活性]:

低浓度可刺激植物发芽和生长作用,高浓度则抑制;光敏作用;抗菌、抗病毒作用;平滑肌松弛作用;抗凝血作用;肝毒性

木脂素:

二苄基丁烷类、二苄基丁内酯类、芳基萘类、四氢呋喃类、双四氢呋喃类、联苯环辛烯类

[理化性质]:

木脂素多具有多个手性碳或手性中心,大部分具有光学活性,遇酸易异构化

[提取分离]:

溶剂法、碱溶酸沉法、色谱法

[木脂素的检识常用显色剂]:

1%茴香醛-浓硫酸试剂,110℃加热5分钟;5%或10%磷钼酸乙醇溶液,120℃加热至斑点出现;10%H2SO4乙醇溶液,110℃加热5分钟;碘蒸气,熏后呈黄棕色,置紫外光下观察荧光。

[生物活性]:

抗肿瘤、肝保护和抗氧化作用、中枢神经系统作用、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作用、抗病毒,抗菌作用、平滑肌解痉作用、毒鱼作用、杀虫作用、其它作用

醌类化合物:

指具有醌式结构或容易转变为具有醌类性质的化合物,以及在生物合成方面与醌类有密切联系的化合物主要分为苯醌,萘醌、菲醌和蒽醌四类型

蒽醌类:

(一)单蒽核类

1.蒽醌及其苷类(醌母核上常被-OH、-OCH3、-COOH等取代):

大黄素型、茜草素型

2.蒽酚(或蒽酮)衍生物

(2)双蒽核类:

二蒽酮类衍生物、萘骈二蒽酮衍生物

[理化性质]

物理性质:

升华性及挥发性、不同pH条件下显不同的颜色

化学性质∶酸性(以游离蒽醌类衍生物为例,酸性强弱将按下列顺序排列:

含-COOH>2个以上β-OH>1个β-OH>2个α-OH>1个α-OH)、碱性、颜色反应

[颜色反应]

(1)Feigl反应—醌类氧化还原过程:

醌类衍生物在碱性条件下,加热能迅速与醛类及二硝基苯反应,生成紫色化合物

(2)无色亚甲蓝显色试验:

在进行薄层色谱检查或纸色谱检查时,无色亚甲蓝作喷雾显色剂,能检出苯醌及萘醌,样品在白色背景上作为蓝色斑点出现

(3)Borntrager’s反应(保恩特来格):

羟基蒽醌类化合物遇碱显红~紫红色的反应

(4)与活性次甲基试剂反应(Kesting-Craven法):

当苯醌及萘醌类化合物的醌环上有未被取代的位置时,即可在氨碱性下与一些含有活性次甲基试剂的醇溶液反应,生成蓝绿色或蓝紫色

(5)与金属离子反应:

在蒽醌类化合物结构中,如果有α-酚羟基或具有邻二酚羟基时,则可与Pb2+、Mg2+等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颜色不同,有橙红、紫红、蓝色等

(6)对亚硝基二甲苯胺反应:

9或10位未取代的羟基蒽酮类可与0.1%对硝基二甲苯胺吡啶溶液反应产生各种颜色

[提取分离]

提取:

有机溶剂提取法、碱提取酸沉淀法、水蒸气蒸馏法

游离羟基蒽醌的分离:

pH梯度萃取法、层析法

蒽醌苷的分离:

铅盐法、溶剂法

[生物活性]:

泻下作用、抗菌作用、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其它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

泛指两个苯环(A、B)通过三个碳原子相互连接而成(C6-C3-C6)结构的一系列化合物

[分类]:

黄酮类:

以2-苯基色原酮为基本母核,3位无含氧取代,B环连接在2位

黄酮醇类:

基本母核的3位上有含氧取代,B环连接在2位

二氢黄酮类:

基本母核的2、3位双键被氢化,3位无含氧取代,B环连在2位

二氢黄酮醇类:

基本母核的2、3位双键被氢化,3位有含氧取代,B环连接在2位

异黄酮类:

基本母核为3-苯基色原酮的结构,即B环联结在C环的3位上

二氢异黄酮类:

基本母核2、3位被氢化,B环连接在3位上

查耳酮:

氢黄酮C环的1、2位键断裂生成开环衍生物,即三碳链不构成环

[生物活性]: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保护肝脏、抗炎、雌性激素样作用、抗菌及抗病毒、泻下、解痉、抗癌

[显色反应]

1.HCl-Mg粉反应:

在1ml甲醇或乙醇的样品溶液中,加少许镁粉振摇,再加几滴浓盐酸1~2分钟内(可微热)即可显色,大多显红→紫红色,少数蓝色或绿色。

但查耳酮、橙酮、儿茶素类不显色

2.钠汞齐还原反应:

在样品的乙醇溶液中加入钠汞齐,放置数分钟至数小时,或加热过滤,绿叶用盐酸酸化则黄酮、二氢黄酮类显红色,黄酮醇类显黄→淡红色,二氢黄酮醇显棕色

3.四氢硼钠还原反应:

反应后,二氢黄酮(醇)类被还原产生红→紫红色,其它黄酮类均为负反应

4.AlCl3反应:

反应生成络合物多呈黄色,在紫外灯下显鲜黄色荧光,但4’-OH黄酮醇或7,4’—二羟基黄酮醇显天蓝色荧光

5.锆盐—枸橼酸反应:

样品0.5~10mg溶于10ml甲醇,加2%二氯氧锆(ZrOCl2)甲醇液1ml,则会出现黄色(生成了络合物),再加入2%枸橼酸甲醇液,如黄色不退表示有3-OH,如退色表示无3-OH但有5-OH

6.氨性氯化锶反应:

如黄酮分子中有邻二酚羟基则可与氨性氯化锶反应,产生绿色至棕色乃至黑色沉淀

7.三氯化铁反应:

黄酮分子中大都含有酚羟基可与FeCl3反应呈现紫、绿、蓝等不同的颜色

8.硼酸显色反应:

分子中含有下列结构可与硼酸反应产生亮黄色。

5-OH黄酮与6’-OH查耳酮结构符合要求,反应呈阳性,可将这两种与其他区分

9.碱性试剂反应:

黄酮与碱性试剂可生成黄色、橙色或红色

(1)黄酮类在NaOH水溶液中产生黄~橙色。

(2)查耳酮或橙酮遇碱变红或紫红。

二氢黄酮在冷碱中呈黄~橙色,放置或加热变深红~紫红色

(3)黄酮醇碱中先呈黄色,通入空气后由于3-OH氧化,变为棕色。

(4)当分子含3个邻位OH时,在NaOH液中会产生暗绿色或蓝绿色沉淀。

[提取分离]

提取:

乙醇或甲醇提取法(90~95%的醇适于提取游离黄酮,60%左右适于提取黄酮苷)、热水提取法(仅限于黄酮苷类)、碱性水或稀醇提取法

分离:

溶剂萃取法、PH梯度萃取(5%NaHCO3可萃取出7,4’-二羟基黄酮;5%Na2CO3萃取出7或4’-羟基黄酮;0.2%NaOH可萃取出具一般酚羟基的黄酮;4%NaOH萃取出5-OH黄酮)、柱色谱法(分子中酚羟基越多则吸附越强,形成分子间氢键,难以洗脱;易形成分子内氢键则与聚酰胺的吸附力减小,易被洗脱;分子芳香化程度越高,共轭双键越多,吸附力越强,难以洗脱;不同类型被吸附强弱顺序为:

黄酮醇>黄酮>二氢黄酮>异黄酮;若洗脱剂为含水系统时,黄酮苷比游离态先洗脱下来)

萜类化合物:

凡由甲戊二羟酸衍生、且分子式符合(C5H8)n通式的衍生物

[物合成]:

1.经验异戊二烯法则(萜类化合物均由异戊二烯单位以头尾顺序或非头尾顺序相连而成);生源异戊二烯法则(萜类化合物由甲戊二羟酸衍生而成)

[提取分离]

提取:

1、溶剂提取法:

对于非苷性化合物用甲醇或乙醇提取,回收溶剂后加水悬浮,再用乙酸乙酯萃取,也可用不同极性溶剂依次萃取。

苷类可先用乙醚或石油醚萃取,除去强脂溶性杂质,水溶液再用正丁醇萃取,回收正丁醇即得总苷。

2、碱提酸沉法:

适用于含内酯环的萜类,在热碱中开环成盐溶于水,酸化后又闭环析出,但对酸碱易引起结构发生不可逆变化的萜内酯不可用该法。

3、吸附法:

利用活性炭和大孔树脂吸附水溶液中的萜苷后,先用水及稀醇依次洗去水溶性杂质,再用合适浓度的乙醇洗脱萜苷。

例如:

桃叶珊瑚苷及甜叶菊苷可分别用活性炭和大孔树脂纯化获得。

分离:

结晶法、利用特殊官能团分离、柱色谱(常用吸附剂:

硅胶、中型氧化铝;洗脱剂:

石油醚、正己烷、环己烷、苯等单一溶剂加入不同比例的乙酸乙酯或用氯仿-甲醇洗脱)

挥发油的提取

1.蒸馏法:

是最常用的方法,可以共水蒸馏、隔水蒸馏或水蒸气蒸馏

2.溶剂法:

用低沸点的有机溶剂回流提取或冷浸

3.吸收法:

用于贵重的挥发油如玫瑰油,茉莉花油等

4.压榨法:

用于含量多的原料如新鲜的橘子皮、柠檬皮等。

5.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提取;可防止受热不稳定的挥发油,可提高品质

6.冷冻析晶法:

将挥发油于0℃以下放置使结晶析出分离

7.分馏法:

挥发油的组成成分类别不同,沸点有差别,可用分馏法大致分离不纯需纯化。

8.化学分离法:

碱性成分的分离;酚、酸性成分的分离;醇类的分离;醛、酮的分离

9.色谱分离法:

吸附柱色谱最常用硅胶和氧化铝柱色谱。

洗脱剂多用石油醚或己烷,混以不同比例的乙酸乙酯

三萜类化合物:

由30个碳原子组成的萜类化合物,分子中有6个异戊二烯单位。

组成:

由苷元(四环或者五环三萜)和糖组成。

糖链:

单糖链、双糖链、三糖链

成苷位置:

3-OH、28-COOH(酯苷)、其它位-OH

原生皂苷:

天然产生,未发生水解的皂苷

次生皂苷:

原生苷的糖被部分降解的产物

四环三萜:

达玛烷型(C8位有角甲基且为β构型)、羊毛脂烷型((3S)-环氧鲨烯通过椅-船-椅式构象形成)、甘遂烷型、环阿屯烷型、葫芦烷型、楝烷

人参总皂苷不能表现出溶血的现象

达玛烷型的人参皂苷在HCl溶液中加热煮沸水解,会发生差向异构化只能得到人参二醇和人参三醇,得不到原生皂苷元原人参二醇和原人参三醇。

若要得到原人参皂苷元,必须在缓和的条件下水解20(S)-原人参三醇衍生的皂苷有溶血性质,而由20(S)-原人参二醇衍生的皂苷具对抗溶血的作用,因此人参总皂苷不能表现出溶血的现象。

五环三萜:

齐墩果烷型、乌苏烷型、羽扇豆烷型、木栓烷型

三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溶解度]:

苷元多有较好结晶,能溶于石油醚、苯、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成苷后,极性加大,不易结晶,多为无色定形粉末,可溶于水,易溶于热水,醇中,难溶于乙醚、苯等极性小的有机溶剂,含水丁醇或戊醇对皂苷的溶解度较好。

皂苷多数具有苦而辛辣味,吸入鼻内能引起喷嚏。

[颜色反应]

(1)醋酐-浓硫酸反应:

可产生黄-红-紫-蓝等颜色最后褪色。

(2)五氯化锑反应:

SbCl5显灰蓝色、灰紫色等多种颜色。

(3)三氯醋酸反应:

生成红色-蓝色。

(4)氯仿-浓硫酸反应:

硫酸层呈现红色或蓝色,氯仿层有绿色荧光出现。

(5)冰醋酸-乙酰氯反应:

淡红色或紫红色。

[表面活性]

[溶血作用]

[沉淀反应]:

皂苷水溶液可和金属盐如铅盐、钡盐、铜盐等产生沉淀

三萜皂苷元提取:

1、醇类溶剂提取后,提取物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等溶剂进行分部提取,然后进一步分离,三萜苷元主要来自氯仿部位;

2、以皂苷形式存在的,水解后用氯仿等溶剂萃取,然后进行分离

三萜皂苷提取:

用稀醇提取,提取液减压浓缩后,加适量水,必要时先用石油醚等萃取,去杂,后用正丁醇萃取,减压蒸干,通过大孔吸附树脂,水洗去糖等,后用30%~80%甲醇或乙醇梯度洗脱,洗脱液减压蒸干,得粗制总皂苷。

用重结晶、层析等方法分离纯化皂苷。

三萜皂苷分离:

[分段沉淀法]:

由于皂苷难溶于乙醚、丙酮等溶剂,故可将粗皂苷先溶于少量乙醇中,然后逐渐加入乙醚、丙酮、皂苷即可析出,可逐渐降低溶剂极性,不同极性的皂苷就会分批沉淀出来,但效果不太好。

[吸附柱色谱]:

正相或反相硅胶柱色谱、分配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大孔树脂

正相硅胶色谱:

常用硅胶,用混合有机溶剂洗脱;

反相硅胶色谱:

常用Rp-18、Rp-8反相硅胶,用甲醇-水混合系统洗脱。

分配柱色谱:

由于皂苷极性大,常用硅胶作支持剂,3%草酸水溶液为固定相,流动相为含水的混合有机溶剂

高效液相色谱:

分离效能较高,采用反相色谱柱,以甲醇-水、乙腈-水等系统洗脱

大孔树脂:

分离极性较大的化合物,尤其适用于皂苷的精制和初步分离,将含有皂苷的水溶液上大孔树脂柱后,先用水洗涤除去糖和其他水溶性杂质,然后再用不同浓度的甲醇和乙醇依照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进行梯度洗脱。

甾体化合物(类固醇化合物):

化学结构中具有甾体母核----环戊烷骈多氢菲的一类化合物

主要包括:

植物甾醇、胆汁酸、C21甾类(侧链为羟甲基衍生物)、昆虫的变态激素、强心苷(侧链为不饱和内酯环)、甾体皂苷(侧链为含氧螺杂环)、甾体生物碱、蟾毒配基等

[颜色反应]

1.醋酐-浓硫酸:

样品溶于冰醋酸,加浓硫酸-醋酐(1:

20),产生红红→紫→蓝→绿→污绿等颜色变化,最后褪色。

2.Salkowski(氯仿-浓硫酸)反应:

样品溶于氯仿,沿管壁滴加浓硫酸,氯仿层显血红色或青色,硫酸层显绿色荧光。

3.三氯乙酸反应:

与25%三氯乙酸乙醇溶液反应呈红→紫色。

4.三氯化锑或五氯化锑反应:

样品液点于滤纸上,喷20%SbCl5的氯仿溶液,于60~70℃下加热,呈现灰蓝、蓝、灰紫色等颜色。

C21甾类:

以孕甾烷或其异构体为基本骨架的羟基衍生物。

一般A/B环为反式稠合,B/C为反式,C/D环为顺式稠合。

甾体母核上多有羟基、羰基(多在C20位)、酯基及双键(C5、C6位)。

C17位侧链多为α-构型,但也有β-构型。

强心苷:

存在于植物中具有强心作用的甾体苷类化合物,由强心苷元和糖缩合而成的一类苷

五元不饱和内酯环:

称为强心甾烯类,即甲型强心苷元

六元不饱和内酯环:

称为海葱甾二烯或蟾蜍甾二烯类,即乙型强心苷元

[理化性质]

(1)性状:

多为无定形粉末或无色结晶,具有旋光性,C17位侧链为β构型者味苦,对粘膜具有刺激性

(2)溶解度:

强心苷一般可溶于水、醇、丙酮等极性溶剂,微溶或几乎不溶于乙醚、苯和石油醚等极性小的溶剂

(3)内酯环反应:

内酯环开环反应、内酯环双键氧化反应

(四)脱水反应:

强心苷在强酸(3%-5%HCl)条件下加热水解时,苷元羟基易发生脱水反应成烯,得到次生的脱水苷元

(五)水解反应:

强心苷的苷键可被酸或酶催化水解,分子中的内酯环和其它酯键能被碱水解脱水反应

酸水解:

(1)温和酸水解:

用稀酸在含水醇中经短时间加热回流,可使强心苷水解为苷元和糖

(2)强烈酸水解3)盐酸-丙酮法:

将强心苷置于含1%HCl的丙酮溶液中,20℃置放两周。

糖分子中C2-OH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