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考纲必修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70434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考纲必修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考纲必修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考纲必修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考纲必修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考纲必修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考纲必修版.docx

《高考历史考纲必修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考纲必修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考纲必修版.docx

高考历史考纲必修版

2018高考历史考纲(必修版)

第一部分古代

古代中国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①国家的诞生:

约前2070年,启建立夏朝,创立王位世袭制。

②前16世纪汤建立商朝,实行内服外服制度,神权色彩浓厚。

③约前1046年,武王姬发建立西周。

周公姬旦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并制定周礼。

④前770年平王东迁,东周开始。

东周又可分为春秋(前770—前476年)和战国(前475—前221年)。

东周时期争霸和兼并战争不断,各诸侯国陆续变法(前356年商鞅变法),实行君主专制。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①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实现国家大一统。

②秦朝实行皇帝制、三公九卿制(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为三公)、郡县制、军功爵制(按军功授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秦朝用法家思想治国,严刑峻法,焚书坑儒,钳制思想,最终短命而亡。

但秦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①汉朝(西汉)由刘邦建立,汉朝历史上分为西汉和东汉。

汉承秦制,又加以改进,先后实行郡国并行制(后引起“七国之乱”,汉武帝时改用“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内外朝制(内朝决策,外朝执行)、刺史制度(监察地方)、察举制(选拔人才)。

②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后来剩下魏、蜀、吴三国,又被晋统一。

晋朝短暂统一后中国又陷入分裂,史称魏晋南北朝。

这一时期国家由大分裂走向局部统一,出现民族大融合。

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把人才分成九个等级,如上上,下下等)选拔人才,造成士族垄断官职,难以选拔真正人才。

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民族融合,为国家重新统一创造有利条件。

③隋唐时期,国家再次实现统一。

隋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管辖吏部、礼部、兵部、工部、刑部、户部,负责执行,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实际是分宰相之权)、科举制(分科考试取士),在唐朝得到完善。

唐朝出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但由盛转衰,经历“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最终灭亡。

中国再次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④两宋时期是民族大融合和国家走向统一的时期。

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宋太祖采用“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的办法加强中央集权,派文臣出任地方官,另设通判监察地方,结束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在中央,北宋设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分宰相权力,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和“积贫”“积弱”局面。

王安石变法未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局面,北宋被金灭亡。

南宋偏安江南,最终也被元所灭。

⑤元朝是第一个实现统一的少数民族。

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元朝只设中书省,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这是中国省级行政的开端。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①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日渐衰落。

明初沿用元朝的中书省的设置,丞相权力很大。

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由皇帝掌管六部。

但皇帝无法处理繁多的政务,明成祖设立内阁帮助处理政务。

但内阁并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

明代起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考试内容全部从四书五经中出题,考生只能用八股文回答,导致读书人开始死记硬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成为社会潮流。

②清朝前期曾出现”康乾盛世”,但也大兴文字狱,造成无数惨案。

雍正时期设置军机处,军机大臣只能跪奏笔录,决策权只有皇帝一人,标志着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封建制度却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盛世之下隐藏着严重的危机。

2.古代中国的经济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①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发展而来,已经相当发达,当时采用的是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后来使用石器锄耕。

西周以前,土地都是归国家所有。

②商朝发明了耒耜等工具,采用耜耕,这时耕种采用的是“千耦其耘”的方式,就是集体耕种的方式。

③西周实行井田制。

周王把土地分封给诸侯,每块土地都分为公田和私田两部分,名义上所有土地都属于周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但实际上公田的收获归贵族,私田是村社成员的份田。

村社成员集体耕种公田,私田实际上很难收获。

贵族靠公田收获过活。

到了春秋时期,农耕开始采用铁犁牛耕的方式,大大提高了生产力。

私田被大量开垦,公田被抛荒。

各诸侯国开始税制改革,不论公田私田,只按土地多少好坏来收税。

客观上承认了土地的私有。

到秦国商鞅变法时正式废除了井田制,土地私有制以法律形式确立。

土地私有制的三种形式是地主土地私有制、君主土地私有制和自耕农。

其中地主把土地租给农民耕种,形成租佃关系。

佃户要向地主交租和承担一定的地主家的工作。

③汉代地主土地的获得方式主要是买卖土地。

由此引发了土地兼并的问题。

汉代农业生产技术有了新得发展,推广耦犁(二牛抬杠)。

为解决土地兼并问题,北魏开始实行均田制,就是国家把掌握的无主土地按照性别,年龄平均分配给农民,农民承担赋税,限制土地买卖。

均田制没有触动土地私有制,所以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唐代发明了曲辕犁和筒车等生产工具。

到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成熟。

(2)手工业的发展

原始社会人们已经发明了陶器。

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技艺成熟。

春秋时期冶铁业兴起。

汉代丝织业十分发达。

东汉晚期发明青瓷。

唐代陶器以唐三彩著称,制瓷业成主要手工业部门。

宋朝时制瓷名窑遍布全国各地,如景德镇等。

古代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私营手工业三种经营方式。

明代中后期,私营手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3)商业的发展

商朝时期出现了职业商人和贝币,当时手工业和商业都由政府管理,称为“工商食官”。

秦始皇统一之后,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对市严格管理。

汉代开辟了丝绸之路。

六朝时出现“草市”。

一直到唐朝,都实行严格的市坊分开的制度。

宋代开始,市坊不分,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商业繁荣。

北宋还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

明清时期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出现大批新兴的工商业市镇,还形成了徽商、晋商、闽商等商帮。

(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政策。

在封建社会建立初期和历代王朝统治早期,这个政策发挥过积极作用。

但到了明代中后期,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这时国家却推行“闭关锁国”(海禁)政策,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中国市场成为列强的目标。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出现百家争鸣局面,主要派别有儒家的孔子(仁、礼、以德治国、有教无类等)、孟子(仁政、民本、性善论、养浩然之气)、荀子(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礼法并施、君舟民水等);道家老子(无为而治、矛盾的相互转化、道等)、庄子(齐物、逍遥、天与人不相胜等);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力、节用等);法家韩非子(法、术、势相结合、中央集权、历史永远向前等)。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汉初使用黄老之学、无为而治。

到汉武帝时为了巩固大一统的需要,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得到汉武帝的认可。

汉武帝正式定《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设太学,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一直延续到清末。

(董仲舒的“新儒学”的主要内容有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与传统儒学实际上并不相同。

但历代统治者为了树立偶像,把儒家创始人孔子定为圣人,不断加封。

另外历代治国思想其实是外儒内法,济之以道,三种思想按需要使用。

(3)宋明理学

汉儒的思想并不完善,遇到魏晋南北朝这样的乱世就失去了权威。

佛道兴起也对儒家造成冲击。

唐朝时出现“三教合一”的潮流。

到宋朝一些儒学大师在吸收了佛道思想后发展出了一门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称为“理学”。

“理学”主张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表现在天是天理,在人身上则是儒家伦理道德。

所以伦理就等于天理,要“存天理,灭人欲”。

寻求“理”得方法是格物致知,就是通过接触万物加深对早已存在的“理”的认识。

理学代表人物为北宋的二程和南宋的朱熹。

其中朱熹被称为“朱子”,他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编为“四书”,并且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理学成为统治思想也因为朱熹。

但也有一派儒家学者认为,求理就在自己心中,不需要外求。

这派被称为“心学”。

代表人物是南宋的陆九渊和明代的王守仁。

王守仁又称为王阳明,他把理看成是良知,提出“知行合一”。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明清之际出现了“异端”思想家李贽(批判孔孟儒学、批判程朱理学等)和王夫之(“理在气中”、“私欲之中,天理所寓”)、黄宗羲(早期民主思想、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工商皆本)、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思想、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风)等早期启蒙思想。

但这些只是儒学内部的批判,并没有脱离儒学范畴。

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科技成就

①“四大发明”: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唐代雕版印刷业兴起。

唐末火药用于战争。

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用于航海。

中国四大发明传播到欧洲,产生重大影响。

②其他成就:

明代李时珍完成《本草纲目》。

(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商朝甲骨文成熟。

周朝时金文是主要字体。

秦朝统一文字,小篆、隶书是主要字体。

魏晋时期,汉字书法进入自觉阶段,王羲之(“书圣”)代表作《兰亭序》。

同时期人物画盛行,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和《女史箴图》是其中的代表。

唐代书法发展主要有楷书(“颜筋柳骨”)和草书(“颠张狂素”)两个方向。

唐代有“画圣”吴道子。

宋朝时文人画成为主要艺术形式,但也出现了反映社会生活的风俗画,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3)文学成就

春秋战国时期,《诗经》、屈原《离骚》是代表性文学作品。

汉代汉赋成为文学代表形式。

唐代诗歌繁荣(李白、杜甫)。

宋元时期宋词、元曲繁荣。

明清小说繁荣。

(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创作了昆曲,被誉为“百戏之祖”。

清乾隆年间,京剧产生。

古代希腊、罗马

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雅典民主政治

①约前20世纪,古希腊进入爱琴文明时代。

前11~前9世纪,古希腊进入荷马时代(爱琴文明可分为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这两种文明都被毁灭,古希腊进入黑暗时代。

当时著名的盲诗人荷马就生活在这一时期,所以又称荷马时代)。

大约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古希腊城邦出现。

雅典和斯巴达是其中最大的城邦。

城邦的特点是小国寡民,独立自治。

各城邦相互独立,实行不同的政治制度。

②雅典城邦实行民主制。

城邦公民(祖籍本邦、有一定财产、成年男性)集体统治雅典。

雅典民主制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前594年,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前506年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前5世纪,伯利克里改革,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雅典民主制主要体现在三大机构的设置上。

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类似全国人大),由全体公民参与。

五百人议事会由年满30岁的公民抽签选举产生(类似人大常委会),负责公民大会闭会期间的事务。

民众法庭由年满30岁且无犯罪行为的公民选举产生的500人一个法庭。

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是人民(公民)主权,轮番而治(轮流来做统治者和被统治者)。

但雅典民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奴隶、外邦人、妇女、儿童都没有获得权力。

(2)罗马法

罗马法的发展与罗马政治制度的发展密不可分。

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形成“公民法”体系。

前449年罗马制定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

前3世纪中叶后,罗马在对外扩张中逐渐形成“万民法”体系。

后来“自然法之父”西塞罗提出自然法思想。

到6世纪时,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对过去的罗马法律进行整理,编成《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罗马法不只对维护罗马统治发挥了作用,也影响了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

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古希腊民主政治的繁荣也影响了古希腊人文精神的产生。

古希腊最早出现的是自然哲学,到前6世纪,人文精神萌芽产生,标志是以普罗塔哥拉为代表的智者学派兴起。

(智者实际上相当于教师,传授演讲、修辞等知识,但一定要收取学费才教。

)智者学派强调的是人与社会的关系;同时期的苏格拉底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苏格拉底的弟子柏拉图写了《理想国》一书,提出乌托邦思想;柏拉图的弟子亚里士多德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第二部分近代

近代世界

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①1世纪时基督教创立。

后来被罗马帝国定为国教。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封建社会(中世纪)。

这时期,基督教会控制了整个欧洲,封建神学占统治地位。

14世纪时地中海地区出现手工工场,资本主义萌芽在意大利出现。

当时欧洲爆发了一场严重的鼠疫,称为“黑死病”。

这场疾病夺去了很多人的生命,也让人们反思:

活在教会统治下的生活跟死亡没什么两样。

于是14世纪意大利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

这其实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宣扬自己的思想的思想解放运动,但因为这时资产阶级的力量还很弱小,不敢公开反对教会,只能打着复习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旗号。

文艺复兴的核心内容是人文主义:

重视人,肯定人性,追求现世幸福等内容通过文学、艺术等形式在欧洲广泛传播。

其中薄伽丘创作的小说《十日谈》、诗人但丁的《神曲》、诗人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的《歌集》影响深远,他们三个被称为“文艺复兴前三杰”或“文坛三杰”。

艺术领域则涌现了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艺术大师,被称为“文艺复兴艺坛三杰”。

17世纪文艺复兴扩展到西欧,英国的莎士比亚创作出《哈姆雷特》等优秀作品。

②受到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16~17世纪欧洲又爆发了一场公开反对天主教会(基督教在西欧叫天主教)的政治思想运动:

宗教改革。

当时天主教会在德意志地区兜售“赎罪券”,马丁路德公布《九十五条论纲》(也叫《论赎罪券的功效》),反对教会的“因行称义”,主张“信仰得救”,宗教改革运动开始。

后来加尔文进一步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符合资产阶级利益。

(2)启蒙运动18世纪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高潮(伏尔泰(天赋人权)、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卢梭(人民主权))

2.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新航路的开辟

1500年前后,葡、西开辟新航路(代表人物:

哥伦布(发现美洲)、达伽马(到达印度)、麦哲伦(环球航行)等;葡萄牙:

欧洲向东,西班牙欧洲向西),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在欧洲出现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对美洲造成了重大灾难,非洲也丧失了大量劳动力;黄金白银大量流入亚洲,推动了亚洲经济的发展;总体上使隔绝的世界联系起来。

(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17世纪荷兰:

“海上马车夫”,主要方式是:

组建大型商业公司;18世纪英国:

从开始的“海盗式掠夺”到后来抢占殖民地、贩卖黑奴、商业贸易等方式,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3)工业革命

18世纪中叶,英国首先开始工业革命,确立工厂制度,并逐渐向欧美扩展。

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9世纪70年代欧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垄断组织出现,进入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以美德英法日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完全形成。

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3世纪,英国颁布《大宪章》,议会制度开始萌芽。

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

18世纪中叶,英国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

(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发表,标志着美国正式宣布脱离英国独立,后来这一天成为美国的“独立日”。

1787年美国1787年宪法颁布,建立联邦制共和国。

(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①1789年7月14日,法国大革命爆发。

这一天后来被定为法国国庆日。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确立法国共和政体。

②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

4.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1)《共产党宣言》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诞生。

(2)巴黎公社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革命。

5.近代科学技术

(1)经典力学17世纪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建立,近代自然科学形成。

(2)进化论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

(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①蒸汽机:

18世纪中期,瓦特改良蒸汽机。

后来出现用蒸汽作动力的火车、轮船。

②电气技术:

19世纪中后期,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原理基础上,发电机和电动机先后发明,电力工业诞生。

发明大王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等影响人类生活的电器。

同时期还出现了内燃机和汽车,汽车工业和石化工业产生。

20世纪初,美国莱特兄弟制成飞机。

近代中国

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1~1864年,洪秀全发动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但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1856~1860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西方侵略势力开始深入内地。

地主阶级面对内忧外患,发起洋务运动。

(20世纪60~90年代)。

1894~1895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面对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戊戌变法(1898年),农民阶级兴起义和团运动(1899年),都未能取得成功。

1900~1901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辛亥革命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的走狗,资产阶级革命思潮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

1905年,全国几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形成。

同盟会以孙中山为领导,三民主义为纲领,开展了一系列武装起义。

其中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辛亥革命爆发。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后颁布《临时约法》,宣布实行共和制。

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当上了临时大总统,后来并不满足,竟然公开复辟帝制。

孙中山发动护国运动,反对袁世凯复辟。

袁世凯倒台后,北洋军阀控制中国,形成军阀混战局面。

孙中山又发动反对段祺瑞的护法运动,但最终失败。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4)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年):

1924年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国民革命开始。

由国共两党组成的国民革命军开展了北伐战争,目标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正当北伐战争胜利进行之时,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1927年)

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6年):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随后的“八七会议”明确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和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

(1927.8.7)会议后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爆发,进入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

中共在江西瑞金建立政权。

国民党连续对中共进行“围剿”。

由于王明、博古的错误领导,中共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被迫进行长征。

(1934-1936年)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是中共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5.1)1936年10月,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

1945年秋,国共两党代表举行重庆谈判,签署《双十协定》。

但国民党在1946年发动内战。

在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之后,1948年秋,人民解放军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南京国民政府覆亡。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东北。

红军在长征路上发表“八一宣言”,主张反蒋抗日。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

中共从大局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8月份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正式开始。

在抗战防御阶段,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淞沪、徐州、太原、武汉会战,虽然取得过台儿庄大捷,也粉碎了日本速亡中国的狂妄野心,但上海、南京等地方相继失守,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日军占领南京后制造南京大屠杀惨案,30多万人遭到屠杀。

日军还在东北建立细菌毒气部队七三一,将无辜的中国人进行各种细菌、毒气实验。

共产党在日军占领区进行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并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作战,取得了平型关大捷。

随着日军占领武汉之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日军开始将重点放在敌后战场,对国民党则采取拉拢、诱骗的手段。

国民党内部汪精卫叛变建立汪伪政权,蒋介石也开始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日军对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实行“三光政策”。

1940年,共产党组织百团大战,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14年抗战胜利结束。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2.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19世纪40年代,通商口岸出现外商资本主义经济;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迈出近代化第一步。

19世纪70年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中华民国成立后,临时政府颁布措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一战爆发后,帝国主义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资本主义显著发展,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20世纪30年代,伴随日本的侵略,大量工厂内迁,民族资本主义日趋萎缩。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实行恶性通货膨胀政策,官僚资本的压迫以及美国加强经济侵略,使民族工业遭到致命打击。

3.思想解放的潮流

(1)维新思想

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组织编译《四洲志》,魏源编撰《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20世纪60年代,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科技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开展洋务运动。

早期维新思想也在这时产生。

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领导戊戌变法,形成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2)新文化运动1915年,《新青年》创刊,新文化运动兴起。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先后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介绍马克思主义。

第三部分现代

现代世界

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1)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1918年,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当时苏俄面临严峻的国内外形势,需要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来打赢战争。

但后来苏俄领导人错误认为可以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造成人民的不满。

)1921年,苏俄(联)实行新经济政策。

(利用资本主义来发展经济,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3)“斯大林模式”

1925年起,苏俄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和农业集体化方针。

1928年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