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文谈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69575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学论文谈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语文教学论文谈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语文教学论文谈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语文教学论文谈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语文教学论文谈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论文谈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docx

《语文教学论文谈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论文谈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教学论文谈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docx

语文教学论文谈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谈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内容提要:

实施审美教育是加强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能够作出它应有的重要的贡献。

在实施审美教育中要明确语文教学采用此手段的紧迫性必要性以及它的基本任务,同时要注意在读写听说这四个实施点怎样去实施美育。

在语文教学中,有审美教育应该遒循的教学原则。

在实施审美教育中,要注意语文美育与其它学科美育,第二课堂美育以及德育、智育、体育、劳育的关系。

一句话,语文教学实施美的教育,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语文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必然需要。

关键词:

审美教育、语文教学、素质教育、学生、全面发展、基本任务、听说读写实施点、教学原则、学科美育、第二课堂美育、德育、智育、体育、劳育。

近几年来,语文学科教育屡屡遭受社会各界的严厉抨击:

有许多论者齐呼“语文教育非改不可了。

”也有论者提出“误尽天下苍生是语文”的偏激口号;更有许多论者尖锐地指出语文教育的基本价值失落了……语文教育为什么会引来那么多的责难?

这是语文教育工作者所应思考的实际问题。

作为一个踏入教坛不足三年的语文教师,我深深感受到,造成语文教育界这种被动局面的其中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

在持续的可发展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缺乏对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的观念,这就使得原本充满生机活力、洋溢美丽情感的语文教育变得干巴巴的、生吞活剥的、枯燥单调的、机械呆板的学习了,从而导致学生不愿接受了。

有鉴于此,本文试图对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问题作一些浅显的探讨。

一、加强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的紧迫性必要性

审美教育,简言之即美育,是指以陶冶人的情感,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育。

它反映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就是要求教师要以教材为基础,联系日常生活实际,启发学生并使学生具有发现美的意识,促成学生自觉的爱美意识,激发学生创造美的兴趣。

在促进学生身心各方面良好的、和谐的发展过程中,审美教育具有极其重要而又特殊的意义。

1、审美教育直接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

随着社会的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关注热点如“知识经济”、“创新意识”、“素质教育”等概念都十分明确地影响着语文教学。

这些概念和时代的需要都给语文教学提出了一个迫切要求:

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加强素质教育。

而在语文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的一条途径就是必须切实地实施审美教育,这是因为:

首先,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终极目标的基础教育。

而美育正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审美素质则是人的起码素质中的最高素质。

这是因为审美素质能够体现人的实实在在的心灵以及稳固的愉悦的心态。

而语文学科建构的领域正是审美教育开展的广阔天地:

人物美让学生感受到人物的形象美和心灵美,告诉学生要做一个怎样的人;情感美使学生切实体会到人的心理活动的感染力,能够培养学生具有丰富多彩的感情;语言美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的所在,并能自觉地在实际生活中如何驾驭运用美的语言……如此种种,我们发现,语文教学正是以这种美的素质培养积极响应着素质教育。

其次,审美教育本身具有的特性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

素质教育的一个要求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因材施教,力求全面提高。

这反映在语文教学中,就是要求每个学生都能接受,都能领悟,都能欣赏。

显然地,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是不能达到这种要求的。

然而,倘若在教学中引入美的教育,那就不一样了。

例如教学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如果教师一味地说中国的河山怎么怎么的好,中国的人民怎么怎么的伟大,学生是会感到很茫然的。

倘若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多姿多彩绘声绘色的声像资料,由古代的万里长城到今天的三峡工程,由古代的大禹到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者,那么学生就会很容易的领悟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意境的,就会很容易的接受“人民是伟大的”这个观点。

这就上美育的形象性在起作用,因为它直接带来了教学的直观性,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轻松容易的接受欣赏。

素质教育的另一个要求就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

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能学习,自能成文。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活动应是愉快轻松的,而不是呆板紧张的,必须注意以情动人,提倡“寓教于乐”。

在美育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情感因素。

这种因素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所在。

教师只有“动情”,才能“辞发”,才能按照自己的情感做出不同的美学评价,其教学才能产生感人的艺术魅力。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语文学习的情境之中,产生出好的美的情感来。

应该说,这种因素就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就能够快乐地接受知识。

例如教学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时,就要明白作者为什么要选取“背影”这个角度抒情,为什么不是其它的角度,教师应该渲染出一种“爱”的教学氛围,做出“身感其情”的境界,使学生切实领悟到“父爱”的力量,让学生明白父亲老境的颓唐,心情的的忧郁、父爱的真挚都可通过“背影”真切的表现出来,从而使自己在写类似文章,抒类似情感时可以借鉴此类写法。

这样,教师就让学生由接受领悟到欣赏创造了。

这就是美育的动情性在起作用,因为它直接带来了教学的愉悦性。

它使学生在领悟“父爱”时恍然大悟:

原来爱是如此简单而又永恒,轻松进入学习角色。

素质教育的再一个要求主是应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不要束缚学生,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而这个前提就是必须要有自由。

美育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审美本身是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它不具有任何强迫性、压力,它的接受完全是靠美在本身的魅力。

因此,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气质。

”⑴所以,融入了美育的教育就是一种创造的教育。

在这种教育中,受教育者有充分的自由度和自主性,这样就能够充分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进行美的创造。

例如,学生在学习了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后,就会被词中营造的意境所陶醉,就会被词中的音乐节奏所叹惋。

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去熟悉这种词牌的节奏格律,并且自己会试着去填词,这就是由美所引起的创造活动。

2、实施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摆脱“困境”的必要途径。

语文教学面临的困境主要是为什么一篇完整的充满情感的课文会被肢解为一个个语言知识点;融汇了作者情感、生命感悟的文章变成了枯燥乏味的知识图解;语言和文字丧失了其在情境中应有的生命和价值。

教师和学生的情思淡漠机械学习,在语文教和学中忽视了语文所负载的内涵具有美的内涵的教育活动。

这种缺乏美感因素的教育培养,从而使语文教学注重了工具性、知识性却失去了人文性。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经在谈到中学生学习语文时说过:

“十年的时间,两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国语,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

”这一论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现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严重问题——语文教学效率低下,问题多多。

这种状况存在的很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

我们的语文教学缺乏美的教育。

为什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实施审美教育?

这是由于:

首先,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实施贯穿美育。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

语文教学要“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因此,语文教学负有以美育人的任务。

因为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文质兼美、脍灸人口的典范性作品、具有基础意义的语言知识和情意表达丰富的作文训练。

这内容中,作为范例的课文具有多多样的美的样式:

语言美、情感美、人物美、意境美、音韵美、结构美等。

另外作为基础知识的修辞,也具有丰富的形式美,更不用说作文训练所要求的学生审视自然、观察社会的欣赏美、表达美了。

因此,语文教学要切入实际地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更要渲染美、激发美,使语文教学活动“美”起来,使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语文,培养起浓厚的学习语文的兴趣。

要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成为情感自由、开放的人,随时在学习中都能对“美”产生愉悦、震憾、表达,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高尚的审美理想、正确的审美观念”的目的,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其次,语文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创造美的境界的过程。

马克思说: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来塑造物体。

\”教学过程是一种复杂而又特殊和肯有高度技艺的认识过程,是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根椐特定的教学条件和特定的教学对象所进行的艺术性创造。

因此,教学活动过程本身就具有审美价值。

教学活动的美学因素是很多的。

一堂45分钟的语文课下来,其中就涉及到教师的仪态美,板书的形式美,语言美,教师活动的节奏美,还有课堂上师生情感交流的和谐美,学生的积极接受学习美等等美的存在,这种美的学习过程就需要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

因此,语文教学过程渗透审美意境,作为教师,需要施美于教,让学生意识到学习不再是一种从属于外部压力的苦事,而是充满吸引力和审美情趣的创造性劳动。

这种创造性劳动的主角就是教师和学生。

二、加强语文教学实施审美教育途径。

1、语文教学审美实施美育的三个基本任务。

语文学科的美育因素极其丰富,它用不同的体裁,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大自然和现实生活中的美好现象事物,鞭挞与揭露了各种丑恶的思想和行为。

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的过程中,不仅会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而且还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各种形象美和心灵美。

由于青年学生正处在情感萌生、发展、成熟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

因此,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审美能力、发展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语文教学美育的第一个基本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教师必须善于发现语文作品中的美育因素,同时,要引导学生积极去感知生动、丰富的现实美。

美感能力的培养应发展学生对审美对象的比较、想象、联想等种种能力。

没有一定有比较能力,就不可能正确辩别美与丑、善与恶;没有丰富的想象、联想能力,就不可能体验众多的美好的艺术形象。

语文中的文学作品有唤起美感的作用,但它要通过想象去再现生活和画面。

如老舍济南的冬天,鲁迅的百草园的美,尽管我们不能“亲历其境”,但通过想象,就能“如临其境”,这就能感受到美了。

美感能力的培养还应培养学生对美的事物的情绪体验。

一切美都能触动人的情感。

没有美的情绪体验,就不能获得美的感受。

“文章不是无情物”,文学作品倾注着写作者的感情,富有复杂的人物情绪。

因此,教师应善于让学生置身于作品的意境中,去感受领悟美。

同时也要求学生能亲自用自己的情绪,去获得美感的愉快和自由。

如教学《谁是最可爱有人》一文时,就应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战斗的激烈,人道的光芒,要使学生好象是真地置身于硝烟弥漫、正义与邪恶相较量的战场,并且感受到战士群体形象的高大、光彩照人、意志刚强。

这样就能使学生接受爱国主义的洗礼。

语文教学美育的第二个基本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美的鉴赏是对美的属性的鉴别和评价,它不仅要识别事物的美和丑,还要鉴别美的种类和程度。

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正确鉴赏美的能力主要表现在对学生审美趣味和审美观点的培养。

语文教材所选的都是古今中外的优秀名篇。

这些作品不仅表现了美、讴歌了美,而且自身也是美的结晶。

作品中真善美与假恶丑的鲜明对照集中体现了作者的审美趣味。

通过语文教学,在这种集中、典型而又强烈的美的长期熏陶下,学生能够提高美感能力,加深对美的认识的程度,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使他们不仅能很好的欣赏文学作品,而且能明辩其它文艺作品的美丑。

评价美的能力不仅限于文艺修养,还要有一定的审美观点和审美标准。

要培养学生正确鉴赏美的能力,就必须帮助学生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去分析接受美,使学生具有马列主义的审美观点和审美标准,从而达到对美的事物的自觉的鉴别和评价的能力。

语文教学美育的第三个基本任务就是要培养发展学生积极主动表达和创造美的能力。

审美教育渗透于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并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学校生活和各个方面都可以进行美的表达和创造。

作为语文教学,创造美的阶段即是化知识为能力教养语文素质的过程。

创造美集中体现在语文教学中的写作训练上。

学生在接受了文学作品的长期熏陶后,就能产生强烈的向往美、追求美的心理倾向要求和表达美、歌颂美的愿望。

当学生在对社会生活有了一定的体验和观察以后,在掌握了一定的遣语造句能力和写作方法以后,在对美能够作出较正确的鉴赏和评价以后,就能用自己的笔来歌颂伟大祖国的壮丽的河山,描绘秀美多姿的自然风光,抒写生意盎然的生活情趣,讴歌高风亮节的人物形象,同时也对假恶丑的无情批判。

应该看到,一些学生的优秀习作,虽称不上脍灸人口的名篇佳作,也不失为才情横溢和得意之作。

他们力图用正确的审美观点对自己的习作进行加工、锤炼,力求达到完美。

这样,教师通过写作训练,不仅发展了学生表达和创造美的能力,而且有效地巩固和提高了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美育可以使学生获得审美所必需的文化知识、文学修养;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志趣和形象思维的能力;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影响学生的整个精神世界。

因此,语文教学就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美的感受能力、美的鉴赏能力、美的表达创造能力。

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发挥语文学科充满美性的特点,集中而有效地进行以美育人的教育。

2、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的四个实施点。

〈1〉、语文教学“听”的审美教育的实施。

“听”的美学意义在于学生是主动地听,有良好的听的态度和习惯。

学生必须耐心、专注地倾听别人说话,了解对方的意思。

教师讲课时,学生应该专心致志地听,不能随意插嘴喧哗,左顾右盼,漫不经心,否则“听”就失去了“美”的存在。

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要有尊重对方的态度,这样才能使师生双边关系朝“美”的方向发展。

学生无论眼神、神态、姿势都要营造这样一种和谐美:

使师生之间,教学之间,在传授接受知识的同时,造成一种人格、情操、情绪的交流共鸣,使“听”成了“认真地听”。

同样,教师在倾听学生回答时也应该如此。

比如,教师在对学生提问时,应该是面对微笑带有鼓励性的神态去听,要使学生明白:

只要我参与学习,老师就不会生气。

总的说来,就是师生相互间的“听”应是默契和谐共振的美,“听”过后应是有美的感受。

〈2〉、语文教学“说”的审美教育的实施。

“说”是用语言来表情达意的,因而也是充满美感的,具体表现在语文教学中有两个方面。

一是师生间的说话。

教师的上课,有很多要说的,因此,教师要很好的营造一个好的美的交流氛围,使学生听得能迅速集中注意力,越听越有味。

教师不能用粗鲁的话来刺激学生,一旦一节课出现了这样的话,这节课就是失败的。

因为这种语言是丑的,而不是美的。

比如,教师叫学生回答问题时可说“请某某同学来回答一下。

”学生一听,就觉得很乐意,这样,教学效果美就出来了。

说话就是要使双方之间的情感相互共鸣,使双方都觉得,你说的话是美的,我的也应该是美的。

语文教学就是要使学生认识到语言有美丑之分,语言美是心灵美的表现,要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美的语言。

对正在成长的学生,教师应通过净化他们的语言去净化他们的心灵,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切实营造一个美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在这种环境下熏陶、学习,并在实践中去掌握美的语言。

二是对课文的诵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

“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担。

一遍比一遍读起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并不希望早一点能够背诵,而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

抱着这种享受的态度是最容易得益的途径。

”⑶应该让学生明白,课文朗读得流利有感情,这就是美。

能够对课文中的人和物加以爱和憎,这就是美。

阅读古典诗词、经典散文,对学生的教育和帮助是多方面的。

文学作品中那些真善美的情感和思想,会像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起到潜移默化的美的教育作用。

比如诗歌美是高度凝炼的艺术,充满着激情和意境,这和青少年青春浪漫的气质十分贴近,因此,读点诗歌对于发展中学生的想象力大有好处。

语言美和文学中的形象美都是体现美的重要方面,教材中的优秀散文诗歌,不仅语言生动优美、音韵和谐,而且作者总是根据自己的审美标准去歌颂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揭露和鞭挞丑的事物。

因此,学生要把这些作品朗诵好,首先必须读懂它、细细体味它,然后才能表现它,要“因读悟文”,“因读悟美”,要去美读,去感知教材和获得作品美感。

叶圣陶先生说:

“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

……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

”⑷让学生多美读优秀作品,在提高他们语言表述能力的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正确的审美观点、健康的审美情趣,就能够提高他们的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例如美读《有的人》的最后三节: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一句,朗读节奏明快,以示痛快、坚决的感情。

而“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这句,就应该节奏缓慢、深沉,要读出“深情”的感受。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一句,就要重读“烂得更早”,以示鄙视、憎恶之情;对“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这句,就应该充满喜悦、兴奋和激动地深情赞颂了。

读“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时,音调要肯定有力,语速也要快,以表达作者的欢快之情。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群众把他抬得很高,很高。

”就应该读出崇敬、赞扬之情,其中两个“很高”可念得舒缓些,中间宜作较大停顿,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总之,就是要读出作者情感,使自己在读中进入角色,感染到作者的对鲁迅怀念的真挚情感,使自己获得美的享受。

〈3〉、语文教学“读”的审美教育的实施。

语文“阅读”教学所蕴含的美学因素是丰富广泛的。

语文课本课本身的思想内容、体裁、结构、风格、语言表达等都是美的,都是按美的法则营造的,都是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的,因此要让学生会欣赏、受陶冶。

并且这些文章大部分都是“文学作品”,叶圣陶认为“文学作品可以使学生领会什么是美,花木山川的美,城市的美,道德品质的美,广大群众为伟大目标而斗争的美,都可以从文学作品中得到深切的体会”。

⑸的确如此,学生精读课文《雨中登泰山》、《难老泉》等篇章,就可以神游名山川,领略祖国山河的壮丽与秀奇,陶冶情操,净化灵魂,学会欣赏自然美和人文景观美;精读《风景谈》、《土地》等篇章,就可以从中领悟创造性劳动与美的辩证关系,懂得“美是生活”的观念,懂得“创造性劳动是美的基础”这个道理;学生精读《藤野先生》、《清贫》等篇章,就可以从中感受到人物的心灵美、情操美……总之学生精读课文,就可以发现科学美、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哲理美等等美的存在。

同时,在阅读文章时学生也可以向名作家们学习审美、立美的能力,可以向名作家们学习观察思考、取材熔裁、构思立意、布局谋篇乃至遣词造句等等写作技巧,从而创造出自己的“美”来。

特别强调的是,欣赏者在阅读时,要实实在在的用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审美情趣投入到阅读欣赏中,才能引起共鸣,产生阅读的愉悦之情。

例如朱自清的《春》以“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和“健壮的青年”,写出了春天的美丽:

勃勃生气美,艳丽容颜美,健壮身姿美,使抽象的“春天”有形、有色、有声、有神、有情。

喷射出诗意的光辉。

又借助视觉、听觉等感官手段,把春天五彩缤纷的花色,蜜蜂的低吟,蝴蝶的翻飞,野花活泼俏皮的眨眼描绘成了一幅动人的、立体的、充满神韵的春天的清丽明朗的水彩画,使读者如临其境,感同身受。

文中还对“鸟儿的鸣叫、流水的声响、牧童的短笛声”进行细致的描写,使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奏出了一曲欢快、动听的春之交响曲,在读者耳边久久回荡,这种韵律感赋予散文以音乐美。

文章字时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写物附意,扬言切事,抒发对春天无比热爱和热情赞美的深沉感情。

因此,必须指导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笔下的美并加以具体的分析感受,要看到作者笔下的栩栩如生的美的形象,使学生的审美、立美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4>、语文教学“写”的审美教育的实施。

“写”的美育实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作文教学及训练。

由于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缺乏美育渗透,导致学生的思维都八股化了,成了“官八股”、“师八股”,“分八股”。

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渗透美的教育,使学生创作出“文质兼美”的。

要学生的视觉在课堂阅读的基础上放飞到现实生活,领略到生活中实实在在的美;让学生领悟到情感是与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

要让学生明白:

只有一个熟悉生活、热爱生活。

又对生活富有挚情的人,才能写出精妙的。

例如:

要求学生写《每当我唱起“”的时候》这篇作文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既可以从大的方面去写,也可以从小的方面去写。

但总的一点就是应该让学生通过内心去抒发出对生活的“美”来。

可以去写“唱《国歌》”时,就应感受到祖国伟大壮丽的美;可以去写“唱《朋友》”时,就应体会到朋友亲切和睦的美;可以去写“唱《听妈妈讲过去的故事》”时,就要对过去、现在生活中所蕴含的美进行阐释。

要让学生明白,作文要从美学的角度,去立意和析理,要认识到作文的美,就是真实,就是和谐,就是人的愉快、人的和美……要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去作文,比如:

读了《枣核》、《驿路梨花》后,就要了解这种思路的美,并且在自己的作文中加以实践这种“构思美”;读了一些古代诗词和经典散文时,就要了解语言美,即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的语言等等体现出的凝炼美、形象美、音乐美、绘画美等等,学生就应在自己的文章加以实践……如此种种,需要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借鉴美、模仿美、表现美、创造美,使学生能够按照美的规律借鉴创造出美的。

另一方面就是书法训练。

汉字作为方块字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本身含有美的因素:

线条美、结体美等等。

因此,语文教学实施美育时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书法课教学。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去诵读历代流传下来的书法墨宝文字,让学生去感知书法的用笔美、结体美、墨韵美等等,让学生去体会书法家在字里行间倾注的情感心志。

通过这样的欣赏,学生就能得到潜移默化的陶冶,学生的人格、情操、心灵就能得到提高。

比如:

让学生去从唐诗宋词中欣赏到古代诗词的意境美;学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教师可以出示毛泽东手迹的复印件,让学生反复琢磨反复体会词中的伟大气魄,词中的壮丽美感。

另外,教师要强调“字如其人”,要看到将“人品”列入第一,“艺品”第二的社会美感作用,要在书法课教学中引进品格品德教育,还应该看到,指导学生进行严格的书法写字训练,就可以克服学生心理、性格上的不足,从而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完美。

由此可知,书法课对确立学生健康、高尚、进步的审美观,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由于书法本身丰富的美,就是美育中提高审美感受力、培养审美鉴赏力、创造力最好教材。

因此,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书法艺术,就可以使自己的美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和熏陶。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正是通过“听说读写”这四种途径来进行审美教育的。

当然,也应该看到“听说读写”这四种语文能力所蕴含的美育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例如:

教师在教学完《孔雀东南飞》后,可以进行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音乐欣赏课,让学生听完之后,要求学生口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有关故事情节,并要求学生将这个故事与《孔雀东南飞》相比较后,再品评音乐旋律对文章表情达意的作用,并且要求学生就情节的继续发展进行合理的再想象。

3、语文教学美育原则

在语文教学中,要实施美育既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而又有别于其它教学方法。

而美育的实施途径和对具体教法的科学选择又必须依据于一定的原则。

这此原则就是实施语文审美教育的基本出发点。

<1>、教育性原则。

语文教学首先是一种教育。

因此教师在美育实施过程中,要去培养、唤起、调节学生的情感,要注意到学生的情感不同,学生对美的感悟也会有所不同,特别要注意到学生的审美观点的不同。

这样,教师就既要诱导又要教育,要积极用美的事物去陶冶、净化、培养学生健康、高尚、进步的审美观,积极帮助学生塑造自身、完善自身,使之爱憎分明,健康向上,达到以美育人的目的。

〈2〉、实践性原则

语文教学是一种美的实践性活动,它要求学生在获得教师传授的知识后,要尽快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这就需要学生的情感理解、领悟,而这种能力就需要实践。

因此,要让学生到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去领悟到实际生活中的美,要让学生深入到现实中去发现美、欣赏美,同时要求学生在作文表达训练中去创造美,更深刻去理解美,在这种“美是生活”的实践中努力提高审美立美能力。

〈3〉、示范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