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68318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5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市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市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市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市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docx

《市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市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docx

市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

 

##市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

(2010—2030)

文本.图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编制

为促进##市打造“充满活力、竞争力强、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新型服务业发展格局,使服务业成为##市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城乡生活环境、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力量。

根据市委、市政府安排,由市发展改革和经济贸易委员会、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徐州师范大学区域与城市研究中心、江苏淮海发展研究院共同编制《##市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2009-2030)》。

第二条文本性质

本《规划》是##全市服务业发展与布局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

规划既是预期性的,也是约束性的。

其中,发展目标、部门发展方向等内容是预期性的,主要依靠市场主体行为实现;功能定位、空间布局等内容是约束性的,各级政府和市场主体都必须严格执行。

第三条概念界定

服务业是指生产和销售服务商品的生产部门和企业的集合,即提供非实物产品为主的行业。

在国民经济核算的实际工作中一般将服务业视同第三产业。

我国将服务业具体划分为三个大类:

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包括基础服务、金融(银行、证券、保险)、物流、批发、电子商务、农业支撑服务以及中介和咨询等专业服务;生活性服务业包括教育、医疗保健、住宿、餐饮、文化娱乐、旅游、房地产、商品零售等;公共服务业包括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医疗以及公益性信息服务等。

服务业集聚区是以某一服务产业为主体,相关服务产业相配套,产业特色鲜明,空间相对集中,具有资源集合、产业集群、服务集成功能,服务业集聚度达到一定水平的区域。

服务业集聚区包括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生活性服务业集聚区和公共服务业集聚区。

生产性集聚区包括专业产品市场区、现代物流园区、软件与服务业外包产业园区、金融业务服务区等。

生活性服务业集聚区又包括中央商务区、休闲旅游集聚区、中央商业区、餐饮娱乐区和商贸零售业街区等。

公共性服务业集聚区包括体育专项训练服务基地、科技教育园区等。

第四条规划依据

1.江苏省政府《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2010)

2.江苏省政府《江苏省服务业“十一五”发展专项规划》(2006-2010)

3.江苏省发改委《江苏省发改委关于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意见》(苏发改服务发〔2007〕52号)

4.中共江苏省委、省政府《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意见》(苏发〔2005〕17号)

5.江苏省政府《江苏省利用外资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意见》(苏政发〔2002〕98号)

6.江苏省地方税务局《江苏省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实施纲要》(苏地税发〔2005〕156号)

7.江苏省发改委《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苏发改服务发〔2007〕52号)

8.徐州市政府《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2010)

9.徐州市发改委《徐州市服务业“十一五”发展专项规划》(2006-2010)

10.徐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意见》(2009)

11.##市政府《##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12.##市政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2010)

第五条规划范围

即##市市域所辖范围,包括##城区、新安镇、合沟镇、北沟镇、草桥镇、窑湾镇、瓦窑镇、港头镇、棋盘镇、唐店镇、马陵山镇、新店镇、双塘镇、高流镇、时集镇、邵店镇、阿湖镇、##经济开发区和无锡-##工业园。

总面积1616平方公里。

第六条规划年限

近期规划(2009-2015年)

远期规划(2016-2030年)

第二章目标定位与发展重点

第七条规划背景

1.发展优势。

交通枢纽地位突出,物流环境优越;地方旅游资源丰富,建设成效显著;自然禀赋组合合理,物产丰富多样;五大工业板块形成,产业初具规模;服务业态不断增加,客商投资踊跃。

2.存在劣势。

结构性矛盾突出,相对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了服务业的发展;市域人口规模少,市区人口集聚受其及中心城市徐州的影响;传统服务业占据主导地位,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尚待提高;各方思想认识不到位,影响服务业的整体和全面发展;工业化质量和整体水平不高,生产性服务业信息化程度较低;部分项目占地时间较长,工程进展缓慢。

3.发展机遇。

中国成为外资最看好的投资市场;新的区域政策带来新机会;科学发展观与发展方式转变;服务需求转型与生活模式质变;产业分工的细化与专业化;城市发展的服务化与特色化。

4.面临挑战。

周边城市纷纷崛起,区域竞争压力增大;服务业内部结构层次较低,高端服务产品供给相对不足;服务业集聚区效应不明显,空间布局不尽合理;人才受高等级城市吸引现象突出,服务人才紧缺问题亟待解决。

第八条规划原则

1.培育重点。

在发展面向生活的传统服务业基础上,重点推进面向生产、服务生产的现代服务业,实现服务业的整体推进、全面发展。

重点产业的布局要集中于城北新区、经济开发区、沭东工业园区,结合高速公路出入口、港口区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壮大。

2.集聚规模。

坚持功能集聚的规划布局,逐步完善产业类型,在空间上形成业态集聚,功能完善的特征。

同时按照功能相似性划分区域集聚区,实现服务业的规模发展,提升产业功能及规模效应。

逐步形成功能互补、各具特色的省级、地市级和县级服务业集聚区体系。

要求各类服务业集中布局于集聚区,各镇的服务业集聚区要特色明显。

3.优化布局。

将新安镇、##经济开发区、##—无锡工业园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市区和各个镇作为统一系统,按照一体化战略要求,统筹考虑各镇的服务业发展,逐步构筑起行业特色各异、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一体化发展空间,实现##市服务业发展空间的拓展。

加强区域合作,加大##与周围的地区宿迁、淮安、连云港、徐州其它县(市、区)以及苏鲁交界地区之间的合作。

发挥优势,互补弱势,达成产业间的整合发展、城乡间的互动发展,提升区位优势及产业特色。

优先发展##的物流、旅游、商贸的优势产业集聚、形成##服务业的特色,实现##以物流、旅游为龙头的服务产业的集聚区,最终形成特色化布局的区域格局。

4.凸显特色。

以“生态##”、“人文##”、“活力##”为发展目标,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与深厚的文化底蕴,遵循人与环境友好发展的原则,突出发展以休闲、度假、观光、文化、康体等为主的湖滨生态旅游和文化休闲度假旅游,并积极开发与之相关的商务、商贸服务业,打造生态品牌,增强##服务业品牌化辐射。

5.全面开放。

依托优越的区位优势,把握国际新一轮产业转移和长三角核心地区资本、技术外溢的有利契机,充分利用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

主动学习苏南、上海等长三角核心地区乃至国际服务业发展的先进理念和技术,扶持本土服务性企业做大做强,培育若干龙头企业,同时积极引进新型业态,吸引国内知名品牌落户##,提升对市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支撑和服务能力,并积极向外拓展辐射范围。

6.政府推动。

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平台,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减少交易成本,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调配作用,市场推进企业发展,企业实施运作功能,调动企业的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

充分发挥各镇的积极性,规划在各镇均布局一服务业集聚区,引导镇区产业发展和产业集中布局。

7.信息支撑。

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拓展信息服务领域,提高信息服务的产业化水平及服务业的信息化水平。

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引导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加快电子商务支撑平台和现代物流、专业市场等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强化##服务业的现代化支撑。

8.联动发展。

坚持服务业与农业、工业的联动和融合发展,不断提升服务业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服务和支撑能力,通过产业融合,创造市场需求,拓展服务业空间,以服务水平的提升促进农业与工业的发展;以农业与工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服务业水平。

同时,在服务业内部,要坚持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以及各行业部门间的协调和融合,积极开拓生产性服务空间,大力吸引外来消费需求,以协调实现各行业部门的互促发展。

第九条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服务业是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选择;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意见”、徐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意见”的精神,紧紧围绕建设“东陇海线上第三大工业城市,长江三角洲北翼、徐州都市圈东部重要节点城市”的总体目标,把握机遇,发挥优势,坚持全面开发、市场导向、凸显特色、融合发展等原则,以服务业集聚区为载体,大力培育新兴服务业,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构建有序竞争、多元主体、多种业态、合理布局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强化城市服务和流通功能,使服务业成为支撑##市一二产业发展、繁荣城市经济、便利人民生活、强化城市功能的重要支柱。

第十条发展目标

在规划期内:

(1)##市服务业总量的增加要快于第二产业的增加;

(2)##服务业增长速度要快于GDP的增长速度;(3)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要有根本性的提升。

具体指标为,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分为三个档次:

极速增长(21%)、高速增长(20%)、快速增长(18%),以高速增长为例至2015年超过150亿元,占GDP的比重超过43%;至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00亿元,占GDP的比重提高到50%以上,相当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水平,其中中心城区服务业占比达到60%;至2030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左右,占GDP的比重提高到55%左右,相当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水平,其中中心城区服务业维持达到60%,镇区服务业全面提升和扩张;全市建设形成3个辐射力强、集群效应明显的省级服务业集聚区,5个具有较强辐射力的地市级服务业集聚区,15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县级服务业集聚区。

表3-1:

##市服务业产业规划目标(极速增长)(单位:

亿元)

年份

2008年

2010年

2015年

2020年

2030年

服务业增加值

44.88

64.63

167.63

383.50

1551.47

服务业GDP比重

35%

37.5%

44%

51%

58%

 

表3-2:

##市服务业产业规划目标(高速增长)(单位:

亿元)

年份

2008年

2010年

2015年

2020年

2030年

服务业增加值

44.88

62.49

155.50

312.77

971.42

服务业GDP比重

35%

37%

43.8%

50%

55%

表3-3:

##市服务业产业规划目标(快速增长)(单位:

亿元)

年份

2008年

2010年

2015年

2020年

2030年

服务业增加值

44.88

61.44

140.56

258.97

735.32

服务业GDP比重

35%

36.5%

43.5%

48%

53%

第十一条发展定位

淮海经济区新兴的服务业高地;华东地区重要的物流枢纽;长三角北翼综合性商贸服务中心;京杭大运河传统文化旅游明珠;江北鲁南地区生态旅游服务基地。

第十二条倾力打造的服务行业

1.现代物流服务业。

以建成“华东地区重要的物流枢纽”为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主导产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为依托,以专业化、信息化、标准化、规模化为方向,依托区位、交通、产业等优势,形成三层结点模式:

“综合物流园区——专业物流中心——物流配送中心”。

重点建设##的港口物流、集装箱物流、粮食物流、建材物流中心。

(1)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物流网络。

加快新戴运河“六改四”工程、窑湾港、徐连高速港头出入口、宿新高速、205国道东北段改造、古镇大道、沿湖大道、山水大道、249省道改造、##南站危险品专用线、陇海铁路动车线改造、粮食铁路专用线等项目建设,构建以##运河港口为中心、以公路、铁路网为骨架的多种运输方式,不断提高物流集运能力。

高起点规划布局和加快建设一批现代物流园区。

优化物流基地布局,形成具有高时效性的现代物流中转和配送体系。

(2)大力引进和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

积极引进境外现代物流企业,大力扶持本土第三方物流企业,引导企业转变观念,增加投入,延伸供应链服务环节,提高服务水平。

通过整合现有资源,推动传统运输、仓储、货代、流通等企业存量资产重组,尽快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一定规模、核心业务能力较强的物流主体,使##的物流企业尽快向新型、高效的现代物流企业转型。

加快实施物流人才培养战略,满足物流行业升级发展对从业人员素质提高的要求。

2.商贸流通服务业。

提升以大型综合性商贸中心和专业市场为支撑的商贸流通功能。

用现代技术和新型业态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流通业,重点建设无锡国际招商城等一批具有一定区域服务功能的大型综合性商贸中心和专业市场,增强服务功能,提高辐射能力,按照便民利民原则,进一步完善商贸网点规划布局,积极引进大润发、红星美凯龙等企业,推广连锁经营,通过竞争改造传统业态经营理念,提升企业效益。

(1)完善市场流通设施布局。

推进市场流通设施布局的战略调整,形成各具特色的商业街区。

以发展特色、增强功能为重点,规划建设市级商业中心、镇级商业中心和专业特色街等三级商业中心。

大力推进区域商业中心和社区居住区商业流通设施建设。

(2)合理规划布局商业网点。

以##市区老城区为商贸中心、以高流镇、马陵山镇、草桥镇、棋盘镇为核心的中心镇副商贸中心以及其余的一般镇村商业网点。

(3)大力培育各类专业市场。

打造##市国际商贸城和汽车、建材以及各种生产资料等专业化的商品交易中心。

促使其规模化发展、市场化运作、集群化布局,形成一批具有省级辐射力的专业化市场。

积极培育农产品流通服务组织,构建农副产品流通体系和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重点建设辐射面广、带动作用强的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3.旅游休闲服务业。

确立以山水古镇游览为龙头,宗教人文体验为核心,生态休闲度假为基础的旅游开发战略,突出生态山水、明清古镇、宗教和五千年花厅文化特色,以“一山一湖一古镇”的优势资源和农业、自然山水特色资源分布为基础,依托交通网络和城镇体系布局,把##建设成为江北鲁南新兴的旅游服务基地。

(1)重点发展生态休闲旅游。

规划建设骆马湖环湖观光大道、山水大道和瓦窑至窑湾的古镇大道,使##旅游形成环线;大力建设马陵山和骆马湖两大旅游经济区;重点培育文化休闲动感马陵山、运动休闲乐园骆马湖和运河风情古镇窑湾三大休闲精品;开发休闲新城、湖滨度假基地、湖心度假岛和塔山沭河休闲农庄四大旅游亮点。

建成“一条旅游新干线,两大旅游经济园区,三大精品,四大亮点,构成休闲北斗七星”的旅游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2)着力发展文化体验旅游。

发挥##的文化资源优势,开发以民俗风情、文化遗存等旅游产品为依托的休闲、度假、观光、文化、体育等多种形式的旅游,积极发挥旅游产业综合功能。

在加快建设支柱性产业的同时,积极发挥旅游业在凝聚##精神、振兴##文化、展示##形象、增进人民福利等方面的积极功能,努力扩大就业容量,促进城乡交流,协调地区发展,在建设“和谐##”的战略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3)积极融入苏北旅游网络体系。

依托##市的区位优势,重点与淮安、连云港、徐州、山东、苏南等的区域旅游合作,积极融入苏北旅游网络体系。

使##成为淮扬文化和齐鲁文化的传承枢纽。

4.金融保险业

积极吸引金融机构。

##市按照本市的服务业发展优惠政策和“一事一议”的方略,全方位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到##设立总部和分支机构。

同时,对新设立的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投资公司、保险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给予积极的政策扶持,打造区域性金融集聚区,调动各类金融机构服务##经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促进金融机构在##市良性竞争发展。

大力强化银企对接。

强化银企对接,推行联保制。

拓宽中小企业获得贷款途径,实现金融产品和企业发展项目间的良性互动;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进行市场监管和风险控制,使金融行业各项程序规范化、合法化,促进当地金融服务业与经济建设的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

加快改革金融体制。

对一些现有银行等金融单位的资产进行整合,提升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和服务水平;巩固和完善传统保险品种,积极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保险体系建设,发展企业保险业务和服务三农的农业保险,创新农业保险组织形式和品种,推动出口信用保险与出口物资业务相结合,支持发展对外贸易。

积极进行民间融资。

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拓宽投资渠道,广泛吸引社会多方面资金投入到服务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中。

通过股票上市、企业债券、项目融资、资产重组、股权置换等方式筹措发展资金。

加大对服务业重点建设项目国内外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集团来##市投资发展。

第十三条重点发展的服务行业

1.工业设计。

加速企业工业设计的成长不仅是提高##市工业水平的需要,更是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东陇海线上第三大城市,第三大工业城市”的战略需要。

##市应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工业设计创新平台建设,促进工业设计的创新和发展,提高工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创立知名品牌,促进工业的跨越式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

促进优势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市的工业设计应该注重产业导向和市场需求,立足本市产业基础,以满足本市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发展需求为导向,突出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全面提高企业、产业竞争能力。

通过在优势产业领域中组建行业工业设计中心和公共服务中心,实现资源共享,加强对工业设计的共性技术研发,促进新技术与新产品的推广应用,从而提高制造业企业的竞争能力,加快优势产业的发展。

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配置。

##市的各企业领导者应认识到设计人力资源对于企业工业设计发展的重要性。

对于年轻的设计师,企业一方面应该耐心的培养,给与他们更多的锻炼机会,鼓励他们提高对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掌握,让他们充分发挥创造力强的优势,为企业工业设计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企业应该着力改善企业内部的设计环境,注重工业设计师的人力资源配置,加强工业设计的团队建设,使得企业内工业设计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2.创意产业。

以互联网产业、设计产业、教育产业为发展重点,以打造“苏北创意产业基地”为目标,培育市场、企业和人才,引进资金、智力和企业,把##建设成为苏北地区重要的创意产业中心。

政府规划引导,企业市场运作。

发展创意产业,政府要加大规划引导力度,要将产业规划、土地资源规划和空间规划综合起来统一思考,要明确开发的时序和开发模式,政府要加大创意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为企业创造需求,让企业按市场化原则进行操作。

品牌提升战略,产业簇群发展。

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品牌的支撑,而品牌的创建应以自主品牌培育为基本,完善有利于品牌培育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采取各种措施,引导、鼓励、支持企业积极开展自主品牌经营,通过“共担投入、共享利益、协调运作”的品牌培育市场化机制,打造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竞争力的创意品牌。

地区间的产业竞争主要是产业簇群间的竞争,如美国洛杉矶娱乐产业簇群、澳大利亚LINDFIELD郊区影视产业簇群等。

为了提升地区的竞争力,地方政府应按产业集群形成、发展、壮大的规律,采用产业簇群理论来制定产业政策,以提升本地区产业簇群的竞争力。

3.房地产业。

以打造“最适宜人居住的城市”为目标,为居民提供环境友好、生活舒适的住宅,以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为产业支撑,构建房地产开发体系,促进房地产业与其他社会服务业的协调发展。

(1)优化房地产开发结构。

以市场为导向,科学、有序建设居民住宅区及其生活配套用房;适度开发集聚型商务、商业用房;保护性利用好各类建筑和特色民居,建立起以“市民安居、城市宜居、创业有所”为目标的房地产开发体系。

(2)健全房地产服务体系。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大力发展住宅经营、物业管理、装修服务等房地产服务业,形成现代房地产业和住宅服务业发展体系。

第十四条积极培育的服务行业

1.信息服务业

(1)完善通信、计算机、广播电视等基础网络。

深度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推进信息服务业的产业化、集约化和现代化,建设一批具有特色的信息服务产业基地与综合信息平台,逐步建立门类齐全、完整高效的信息服务产业体系。

(2)加快信息服务业重点工程建设。

抓好基础信息网络、电子政务外网平台、数字电视服务平台、制造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信息技术综合服务平台等重点工程建设。

(3)推进通信企业拓展信息服务业务。

依托移动、联通、电信等通信运营公司及其他行业部门的网络资源,构筑适应未来发展的信息传输骨干网。

鼓励移动通信企业建设宽带多媒体平台、移动通信平台,整合开发信息资源,建设市级信息交换中心,支持和培育网络教育、数字图书馆、网上旅游、电子出版物、网上社区的信息服务业发展,提高网络文化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为公众提供不同类型的个性服务。

2.中介服务业

(1)培育和扶持中介机构。

按照服务专业化、功能社会化的方向,积极发展会计、审计、律师、广告、资信评估、科技服务等中介服务。

加大对已经运作的各类中介服务业的帮扶力度,提高中介企业入驻率。

(2)提高中介机构整体素质。

坚持培育发展与加强规范相结合,行业自律与政府管理相结合,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努力提高中介服务行业的整体素质,逐步建立起政府管理有序、平台支撑有力、行业自律规范的中介服务业发展体系。

3.社区服务业

(1)构建现代社区服务发展机制。

构建政府扶持,社会参与的现代社区服务发展机制。

运用市场机制,促进各类社区服务资源优化配置,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社会化的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城乡现有的居民小区社区服务中心,搞好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和居民活动中心建设。

(2)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社区服务。

鼓励各类民间资本投资兴办家政服务、职业介绍、托幼养老、人文关怀、配送快递等各类社区服务业,提高社区为民、便民、利民的服务功能。

加快社区公益性岗位的开发,不断提高社区就业率。

鼓励和支持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复转军人创办社区服务企业;加快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

4.文体娱乐业

(1)建设文化信息终端站。

抓好农村文化信息资源终端站建设,开展广场文化活动,送文化下乡、下企业,开展好数字电影的放映工作。

发展广播电视事业,积极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积极推进有线电视和电视数字化改造试点工作。

加大文化市场整治力度,确保文化市场繁荣稳定。

(2)发展现代化教育事业。

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结构和学校布局结构,使教育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使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大幅增强,并充分利用##的职业技术教育基础和各种有利条件,积极筹办筹建地方高等职业院校。

(3)健全体育设施网络体系。

建立与健全各级体育设施网络和全民健身新体系,在保证全市重要活动正常举行的基础上,体育馆和健身房要全天向市民开放,妥善安排时间和活动项目,丰富群众的体育生活,促进体育产业快速发展。

第十五条重点打造的服务业集聚区类型

1.中央商务区(CBD)。

中央商务区(CBD)是以城市经济为核心,以商贸、金融、商务活动为主体,高级商务酒店、高级生活服务相配套,企业总部、地区总部集中,交通通达性较好的城市中心区域。

规划在沭东建立行政中心,形成以行政商务为主的服务业发展的核心区。

2.中央商业区(RBD)。

完善以南京路为主体的中央商业区的功能,大力发展商务接待、金融业、科技服务、房地产等,重点发展综合性的购物中心,高级商务楼,星级酒店、高级娱乐设施等,着力打造成##市高端服务业发展的核心区。

3.专业市场区(包括产品交易市场)。

专业市场区是##市服务业集聚区的主要类型。

主要发展汽车贸易、建材批发、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