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笔试 高中化学考前必做.docx
《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笔试 高中化学考前必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笔试 高中化学考前必做.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笔试高中化学考前必做
◆化学专业知识部分出题没有明显的侧重,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反应原理与元素化合物知识考查比例
相对较大。
◆化学教学论知识部分侧重考查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近两次考试各章节考查比例上变化不大。
但是
化学课程知识和化学教学知识是重要提分知识点,而且相对易于掌握,故不容忽视。
总结:
2016年下半年化学专业知识部分未出现大学化学知识的考查,但并不代表2017年也不会出现,
根据历年来考题情况,2017年考题中可能仍旧会出现1~2道大学化学知识。
近两次考试教学论部分考查情
况虽无明显变化,但考题形式更加注重与化学教学内容及教学实例的结合,教师不仅要知道怎样实施有效
教学,还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样既检验出教师对化学教学内容的理解,也侧面考查了教师的教学实
践能力。
2.命题规律总结
【单项选择题】
①化学专业知识10道题。
其中1~2道考查大学化学知识。
中学化学知识:
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反应原
理与元素化合物知识考查比例相对较大。
大学化学知识主要考查与中学化学知识联系紧密的物质结构、热
力学和化学平衡、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典型的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如:
烷烃的亲核取代和烯烃的亲电
加成)等。
②化学教学论知识10道题。
考查内容上侧重化学课程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也会涉及。
【简答题】
共2道题。
考查形式:
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案例,考查相应的教学知识或解决相应的教学实施
问题。
考查内容上侧重化学教学知识。
【诊断题】
共1道题。
考查学业诊断,通常是给出正确的答案及解题思路,并进行错解分析。
【案例分析题】
共1道题。
结合教学案例进行分析,考查内容上侧重化学教学实施,有时也会结合中学化学专业知识
进行考查。
【教学设计题】
共1道题。
考查形式:
具体的篇目的节选或者是一节课重点内容,根据所提供的资料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板书等。
3.重要备考点
结合考纲和历年考题分析,具体备考重难点总结如下:
模块考查重点
1.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化学用语及常用计量;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氧化还原反应,
热化学,电化学);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离子反应,离子共
存,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
2.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常见金属元素(如Na、Al、Fe、Cu等)、非金属元素(如N、S、Cl等)的单质及其
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中学化学
3.有机化学基础:
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官能团、同分异构体);烃及其衍生物的组成、结构、
性质;典型的有机反应类型(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加聚反应等);
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4.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常见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根据
2
实验要求,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无机化学:
1.物质结构(原子结构有关术语和概念,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共价键理论、杂
化轨道理论);
2.热力学和化学平衡(反应自发进行方向的判断、理解平衡常数的意义、酸碱质
子理论、缓冲溶液pH的计算、Ksp的有关计算);
3.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标准电极电势、Nernst
方程)。
有机化学:
大学化学1.烷烃、卤代烷。
(①同分异构、命名;②卤代烷的取代反应、消除反应、有机
金属化合物的生成(格氏试剂);③亲核取代反应机理SN1、SN2及简单影响因
素);
2.烯烃的同分异构、命名、催化加氢、亲电加成反应,马尔科夫尼柯夫规则等;
3.芳烃及苯衍生物的结构特征、性质,芳烃的亲电取代反应及其机理(卤代、硝化、
傅—克反应);
4.醛、酮(结构;亲核加成反应;α—H的反应;醛、酮的制备和鉴别;迈克尔加
成);
5.羧酸和羧酸衍生物的结构、性质。
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中“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或内容标准)、教学建议、评
价建议”等内容。
2.中学化学教学的学科特点与学生学习心理特点。
3.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2)确定化学教学目标;(3)选择教学策略和方法;(4)设
课程与教学论
计化学教学程序。
4.化学教学知识:
(1)化学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等一般知识;
(2)中学基
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等核心知识教学的基本要求及教学方法。
5.化学教学实施:
(1)学习方法指导;
(2)课堂组织调控;(3)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地进
行化学课堂教学;(4)化学实验教学的功能、特点和方法。
6.化学发展史实的功能与价值。
二、经典考题
【考题1】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中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2016年上-高中】
A.0.1mol·L-1KNO3溶液:
Mg2+、Fe2+、Cl-、SO42
-
B.无色透明的溶液:
Cu2+、NH4+、NO3-、CO32
-
C.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
K+、Ca2+、Cl-、ClO
-
D.水电离出的c(H+)=10-12mol·L-1溶液:
Na+、NH4+、SO42-、NO3
-
【答案】A。
解析:
B选项,含有Cu2+的溶液是蓝色的;C选项,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溶液是酸性的,
含有大量H+,与ClO-不能大量共存;D选项,水电离出的c(H+)=1×10-12mol/L,溶液可能是酸性的,也可
能是碱性的,碱性条件下,NH4+容易与OH-结合。
因此,B、C、D错误,正确答案是A。
【考题2】利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的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2016年上-高中】
3
A.用图1所示装置制取氨气
B.用图2所示装置除去溴苯中少量的溴
C.用图3所示装置制取乙烯并验证其易被氧化
D.用图4所示装置说明弄H2SO4具有脱水性、强氧化性,SO2具有漂白性、还原性
【答案】B。
解析:
溴苯与四氯化碳互溶,不能通过萃取的方法除去溴苯中的少量溴。
【考题3】一位教师在讲授“油脂”之前,先让学生回忆高级脂肪酸的定义、甘油的结构、酯的通式
及其性质,然后引导学生学习油脂的结构和性质。
该教师这样处理的目的主要是()。
【2016年上-
高中】
A.提供先行组织者B.发展多元智能C.创设认知冲突D.促进学生反思
【答案】A。
解析:
教师讲授油脂之前回顾以前学习的内容,属于温故知新导入,属于提供先行组织
者,正确;B中发展多远智能,指的是通过别的新知识讲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C中没有认知冲突,两
只者属于相似知识;D中,学生属于回忆,不属于反思。
【考题4】教师在讲授“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这一内容时,可以体现
的主要思想是()。
【2016年下-高中】
A.物质结构决定性质B.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C.量变与质变的关系D.归纳与演绎的关系
【答案】A。
解析:
“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说明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
结构有关,因此可以体现的主要思想是“物质结构决定性质”。
答案为A。
【考题5】【2016年上-高中】
简答题:
新课程改革以来,针对原有化学课程与教学存在的问题,许多专家学者都提出中学化学的教
学要由“知识为本”的教学转向“观念为本”的教学。
化学基本观念是个体在系统学习化学课程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对化学的总体看法和概括性认识,具有超
越知识的持久价值和广泛的迁移作用。
在学校教学重,化学基本观念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来自学生对
化学学科知识的反思概括,例如元素观;二是来自学生对化学探究过程、学习方法的反思,例如分类观;
三是来自学生对化学科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的认识与反思。
综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中学学段,学生应该形成那些化学基本观念(至少写出三种,已给的两种除外)?
(2)简述“分类观”的含义,并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应用如何帮助学生形成分类观。
【参考答案】
(1)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化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基本观念主要包括:
微粒观、能量观、
变化观(结构观等其它化学基本观念也可)。
(2)分类观是指在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过程中,遵照物质变化的规律对研究对象的特点进行系统、规
律性的思维导向。
分类观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如下作用:
一是可以促进学生在认识某种物质过程中可以自觉对物质进行分
类,二是可以通过联想其他物质间的联系,同时运用化学这门科学的思维形式来对物质世界有更深入的认
识,进而促进学生对物质世界的变化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如下的方式帮
助学生形成分类观:
4
第一,基于分类观构建学习情景。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类》一部分可以设置这样的学习
情境:
图书馆或者图书大厦里通过按照事先设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从而帮助人们快速的找到自己所需要的
图书;大超市里的商品按照分类,可以帮助我们迅速的挑出自己所需要的商品等。
通过这两个跟生活实际
联系比较密切的分类的实例对于我们日常生活的便利,进一步激起学生对于“分类”的学习的兴趣。
第二,基于分类观构建问题设计。
比如在《物质的分类》一部分,教师可以设置具有启发性和驱动性
的的问题,如“对于化学物质,如果按照所含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怎样分类?
对于化合物我们按照不同的
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可以产生哪些分类结果?
”以问题驱动教学。
基于分类观构建问题的设置需要综合考虑学
生之前已有的分类的经验与将要学习的化学物质的分类之间的联系与差距,符合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以便
于学生在迅速理解分类观的同时,对于分类学习观念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第三,基于分类观构建小组活动设计。
如在《物质的分类》这一部分,对于教师设置的问题可以通过
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进行探讨,在吸引学生亲自动手去进行分类的同时,促进学生思考分类背后的原因,不
仅学习了新知识,还能学以致用,将新学到的内容回归于生活。
【考题6】【2016年上-高中】
教学设计:
阅读材料,针对“电离和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教学内容,按照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
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的内容结构体系:
《化学1》(必修)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材料三该版本教材《化学1》(必修)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部分内容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是因为它们在溶液中发生了离子反应,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
离子。
例如,将氯化钠加入水中,在水分子的作用下,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脱离NaCl晶体
表面,进入水中,形成能够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如下图),NaCl发生了电离。
这
一过程可以用电离方程式表示如下(为简便起见,仍用离子符号表示水合离子)。
NaCl=
Na++Cl
-
HCl、H2SO4和HNO3的电离也可以用电离方程式表示如下:
HCl=H++Cl
-
H2SO4=2H++SO42
-
5
HNO3=H++NO3
-
HCl、H2SO4和HNO3都能电离出H+,因此,我们可以从电离的角度对酸的本质有一个新的认识。
电离是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的化合物叫做酸。
材料四
学校条件和学生发展符合一般要求。
要求:
(1)确定“三维”教学目标;
(2)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3)设计教学过程;
(4)设计教学板书。
【参考答案】解析:
(1)设计“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电离的概念,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2.认识电离的本质,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1.引导自主学习,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碱、盐的定义。
2.通过独立思考探究酸、碱和盐的定义。
3.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了解化学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乐于探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电离的概念和电离方程式。
教学难点:
从电离的角度探究酸碱盐的本质。
(3)设计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电解质的内容,那么,什么是电解质呢?
电解质溶液为什么能导电呢?
【新课教学】
学生回忆之前学习的知识,展开小组讨论交流,并小结发言:
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
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电解质导电的原因是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所以才能导电。
这些自由的离子是怎么产生的呢?
通过板书画图来从微观角度来了解氯化钠溶解的过程发生了什么变化,
来了解氯化钠的电离过程。
如图:
具体分析:
当氯化钠固体还没有进入水溶液的时候,水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加入氯化钠固
体之后,水分子包围固体溶质并分布在固体表面。
水分子的作用减弱了氯化钠晶体中钠离子和氯离子的静
电作用力,使氯化钠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钠离子和氯离子继而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发生水合,生成了能
够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
我们把这种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6
那我们如何用化学符号来表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呢。
从而引入电离方程式。
电离方程式:
NaCl=
Na++Cl-,像这样用化学符号来表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产生了自由移
动的离子的过程的式子,叫做电离方程式。
电离方程式书写:
(1)H2SO4=
2H++SO42-
(2)HCl=
H++Cl
-
(3)HNO3=
H++NO3
-
学生进行分析和书写,之后教师进行补充说明讲解。
具体分析:
硫酸在水中电离生成了两个氢离子和一个硫酸根离子。
盐酸,电离出一个氢离子和一个氯
离子。
硝酸则电离出一个氢离子和一个硝酸根离子。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我们就
称之为酸。
从电离的角度,对酸的本质有一个新的认识。
那碱还有盐又应怎么来定义呢?
学生小组内讨论,
得出结论?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
电离时生成的金属阳离子(或NH4+)
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学生练习书写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KCl、Na2SO4、AgNO3、BaCl2、NaHSO4、NaHCO3、NaOH
教师讲解:
书写的过程中大家要特别注意,碳酸是一种弱酸,弱酸的酸式盐如碳酸氢钠在水溶液中主
要是电离出钠离子还有碳酸氢根离子;而硫酸是强酸,其酸式盐就在水中则完全电离出钠离子,氢离子还
有硫酸根离子。
注意:
1.HCO3-、OH-、SO42-等原子团不能拆开
2.HSO4-在水溶液中拆开写,在熔融状态下不拆开写。
【总结】
1.酸碱盐在水中的电离
电离:
把这种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电离方程式:
用化学符号来表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的式子,
叫做电离方程式。
2.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
酸: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我们就称之为酸。
碱: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
盐:
电离时生成的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作业:
课后练习。
(4)设计教学板书
第二节离子反应
1.酸碱盐在水中的电离2.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
电离:
把这种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称为酸: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
电离。
合物我们就称之为酸。
电离方程式:
用化学符号来表示电解质在水碱: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
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的的化合物叫做碱。
过程的式子,叫做电离方程式。
盐:
电离时生成的金属阳离子(或NH4+)和
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