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学期全册教案表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62208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4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学期全册教案表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学期全册教案表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学期全册教案表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学期全册教案表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学期全册教案表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学期全册教案表格式.docx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学期全册教案表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学期全册教案表格式.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学期全册教案表格式.docx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学期全册教案表格式

教师备课教案

 八 年级    历史 学科

主备人     、第  1  课  使用人      

内容:

第1课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到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激活学生自我认知的智能,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古代知识的回顾作为导入方法,让学生造成强烈的冲击对比,激发兴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使命感。

【教学重点】:

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

【教学难点】:

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课前预习】

1、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输入鸦片?

鸦片的输入有什么危害?

2、中国为什么在鸦片战争中战败?

有什么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导入:

同学们,我们刚刚才学习完中国古代史,今天我们历史的学习也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中国近代史,回想我们之前学习的内容,在古代历史进程中,我们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成就,同学们知道的都有哪些?

(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四大发明、地动仪、秦始皇陵兵马俑、祖冲之圆周率、长城等),当历史演进到清朝时,当时的政府在对外交往中推行了什么政策?

闭关锁国,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那么,逐渐落后的中国将面临什么样的命运呢?

我们今天来学习这节课:

鸦片战争。

(二)讲授新课

鸦片战争是英国对中国的侵略战争,那么,在战争爆发之前,中国社会的状况如何呢?

想想,当时的中国社会存在什么样的情况?

当时的中国1、闭关自守,愚昧无知,“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2、吏治腐败3、军队腐化(甚至出现骑兵无马,水兵不习水现象)4、生产方式落后,

生:

因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受自然经济的保护,我们习惯了自己生产自己消费,因此我们中国人可以自己生产,用不着买。

师:

在正当贸易无法打开中国大门的时候,为了扭转这一局面,英国想到了什么方法?

生:

走私鸦片。

师:

介绍罂粟,它是一种看起来很美丽的花,经过加工后可以制成鸦片,人一旦吸食,就容易上瘾,时间一长,吸食者骨瘦如柴,三分似人,七分为鬼,甚至死亡,而且为了得到毒品,倾家荡产,杀人抢劫的都有,因此,对于这种东西,我们的态度应该是怎样的?

——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板书设计】

第1课鸦片战争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1、时间:

1839、6

2、地点:

虎门海滩

3、人物:

林则徐(民族英雄)

4、意义

二、鸦片战争

1、爆发

2、《南京条约》

3、影响

改进意见、反思、安全教育:

教师备课教案

 八 年级    历史 学科

主备人     、第  2  课  使用人      

内容: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学任务】

思考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即列强之所以肆无忌惮,如此嚣张、放肆的根源所在)从中领会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斗争的首要目标为什么是清政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进行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光荣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

教学难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是什么?

其中对中国社会影响最大的是哪几条?

一、小组合作探究

(一)阅读课文“火烧圆明园”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时间和发动国家分别是什么?

(二)、让学生观看课本《英法联军在圆明园中抢劫》图片。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所反映了的史实发生于何时?

罪魁祸首是谁?

(三)、学生阅读“太平军抗击洋枪队”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1、农民政权主要领袖是谁?

定都在哪里?

2、打击的目标是什么?

3、取得了哪些成果?

4、请写出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斗争事迹。

练习巩固

1、要求学生巩固记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时间、相关国家和火烧圆明园的史实。

弄清俄国侵占的中国的三大块领土,注意面积、条约和位置。

完成《学习探究》练习题的二、三部分。

分组后由组长主持进行探究,教师进行巡视。

在巡视中教师参与各组的讨论,解决学生讨论中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进行点拨、指导。

2、教师进行总结:

第二次鸦片战争又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我们再一次为民族的命运而哀叹,再一次为清政府的腐败而痛恨,再一次为侵略的暴行而愤怒。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大块的领土被沙俄割占,面积达我们今天国土的六分之一还要多,原本的一个“枫叶之国”变成了一只期待昂首的“雄鸡”。

长哭当歌,那是在痛定之后。

但我们民族的痛苦并没有结束,列强又一次将侵略的魔爪伸向了中国,伸向了美丽富饶的天山南北,下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收复新疆》。

改进意见、反思、安全教育:

 

教师备课教案

 八 年级    历史 学科

主备人     、第  3  课  使用人      

内容: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讲析培养其系统的分析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使学生初步学会查找史料、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以及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学会主动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近代的农民运动有恰当的认识。

教学重点: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天朝田亩制度》。

教学难点: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

自然经济在幅员辽阔的古老中国广泛存在,使得几千年来农民一直是中国人的主体。

农民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的突出问题,至今依然如此。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进入近代的中国农民怎样担任起近代反侵略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这一任务的?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太平天国兴起的背景

2.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1851~1853年

3.太平天国达到全盛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1、天京变乱:

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太平天国的领导人会走上追求享乐、讲究排场、划定烦琐等级之路?

这样做的危害是什么?

天京变乱分别会给太平天国和清朝政府带来什么影响?

2、重建核心:

新领导核心:

陈玉成、李秀成主军,洪仁轩主政太平天国新的领导核心形成。

3、积极防御:

在进攻上海的战役中,太平天国勇敢地肩起了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重任;安庆失守和陈玉成牺牲,是太平天国后期极为严重的挫折,太平天国防御中的攻势结束。

4、天京陷落:

1864年

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三、《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天朝田亩制度》

(1)内容:

⑴土地分配原则和方法;⑵产品分配原则和方法;

⑶实施目的:

大同社会

(2)评价:

⑴具有强烈的革命性:

表达了农民要求摆脱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极大调动了农民反封建斗争的积极性,是几千来中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⑵局限性:

绝对平均分配的圣库制度违背了小生产者的阶级本性,损害农民生产积极性,具有空想性。

2、《资政新篇》

(1)内容:

包括政治、经济、文教和外交等几个方面。

指导学生学习、掌握这些主要内容。

    教师补充材料:

“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

唯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人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

让学生阅读、思考、概括《资政新篇》提出哪些对外交往的重要主张。

然后对学生的概括作简单总结。

改进意见、反思、安全教育:

教师备课教案

 八 年级    历史 学科

主备人     、第  4  课  使用人      

内容:

第4课洋务运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主要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历史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使学生学会辩证发展的看待历史事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我们要正确认识洋务运动在客观上所起的进步作用,懂得只有承认落后、愿意学习先进文化,才有摆脱落后的可能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洋务运动的概况:

包括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等知识点

2.教学难点: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三、教学过程

师: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哪些危害?

生:

北京再次被外国军队占领,战争和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洋务运动的起止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2.列举洋务派在中央和地方的主要代表。

中央代表是恭亲王奕忻,地方代表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

3.洋务派先后提出什么口号?

前期针对军事上提出“自强”,后期针对经济上提出“求富”

4.洋务运动主要内容是什么?

前期举办近代军事工业,后期还兴办近代民用工业,筹建南海、北洋、福建三支海军、兴办京师同文馆等新式近代学堂,培养近代军事、外交、科技人才。

5.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了洋务运动的概况,指导学生评价洋务运动

(1)从洋务派的目的来看,洋务运动具有什么样性质?

它是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从封建统治者的目的来看,洋务运动是失败了。

但是它却在客观上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

它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刺激并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四)课堂练习

给学生3—5分钟复习知识,当堂进行练习、提问.

学生当堂完成“练一练·选择连线”及大屏幕上的练习题。

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

安庆内军械所轮船招商局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福州船政局

改进意见、反思、安全教育:

 

教师备课教案

 八 年级    历史 学科

主备人     、第  5  课  使用人      

内容: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从中日两国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历史的能力和唯物史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重点难点】

重点:

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马关条约》的内容。

难点:

《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门户开放”的实质和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东南沿海背景地图前展示闻一多像及《七子之歌·台湾》。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

甲午中日战争

1.思考:

19世纪的清王朝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

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从不可一世的天朝大国沦为任列强宰割的对象,中国已经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教师指出:

此时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还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日本的对外侵略的野心是什么?

学生回答:

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教师归纳:

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这就是明治维新后日本确定的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

3.1894年丰岛海战,战争爆发

1894年9月,平壤战役

黄海大战,旅顺大屠杀

1895年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4.教师展示图片《日军在旅顺屠杀中国居民》,并让学生谈感想。

学生说出感想:

日军残忍如禽兽,满清腐败无能,人民生灵涂炭;不忘国耻,落后就要挨打。

5.教师提问:

1895年,日军陆海军进攻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

清政府与日本议和,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又一个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目标导学二:

《马关条约》的签订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组讨论《马关条约》各条款内容对中国的影响。

教师指出: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到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目标导学三:

瓜分中国的狂潮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简单了解“三国干涉还辽”事件。

2.教师指出:

“三国干涉还辽”之后,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的狂潮。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日本为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经过黄海海战、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由此,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着严峻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改进意见、反思、安全教育:

教师备课教案

 八 年级    历史 学科

主备人     、第  6  课  使用人      

内容:

第6课戊戌变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等基本史实过程。

2、能力目标:

通过对戊戌变法内容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关心时事、关心祖国前途命运,以天下为己任,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

百日维新。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的侵略日益加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救亡图存,当时中国的各界人士进行了不同方式的探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戊戌变法。

教师出示:

 戊戌变法

设计情境模拟题目——“献计献策”:

(二)自主学习(出示幻灯片,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学。

时间:

10分钟)

(阅读“公车上书”一目,做1—6小题。

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2、公车上书的时间 年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   和   ,邀请各省参加科学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  反对 和请求。

3、公车上书后  和 创办  。

通过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 情况,继续宣传        。

4、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是         。

5、维新派组织    ,标志着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了。

6、强学会的机关报是             。

(三)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结合自学指导,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20分钟)

自学指导一:

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什么除反对签订《马关条约》外,还要求变法?

学生展开讨论,并从当时的社会形势和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思想主张两方面得出结论。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自学指导二:

1、公车上书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有哪些主要的维新活动?

2、光绪帝按照维新派的意图,所颁布的法令有哪些主要内容?

法令的颁布有何重要的历史意义?

精讲点拨二:

1、维新派为了扩大政治影响和舆论宣传,先后创办了多份报刊和政治团体。

2、2、和学生共同阅读维新派与顽固派的对立观点并进行讨论:

你同意那种观点?

为什么?

维新派:

“无百年不变之法。

”“能变则变,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顽固派:

“祖宗之法不可变。

”“宁可亡国,不可变法”。

分组讨论后,教师归纳总结。

改进意见、反思、安全教育:

教师备课教案

 八 年级    历史 学科

主备人     、第  7  课  使用人      

内容:

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以及抗击八国联军的过程;掌握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过程和八国联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掌握《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内容。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史实,培养学生的情感,使其继承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反抗外辱的优良传统。

技能目标

通过分析《辛丑条约》的内容理解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培养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辛丑条约》。

难点:

对义和团口号的评价、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21世纪的钟声敲响时,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地提高,以至于有人说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而在20世纪的钟声敲响时,帝国主义发动了第五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那么,帝国主义为什么要发动这场战争呢?

这场战争给灾难深重的中国又带来了怎样的危害呢?

[讲授新课]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

思考:

义和团为什么迅速在山东兴起?

为什么会不到三月就“遍地红”?

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的原因是什么?

(1)根本原因:

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导致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直接原因:

洋教势力的猖獗。

(3)发展原因:

清政府的招抚、利用。

3、组织学生讨论如何评价“扶清灭洋”的口号?

二、抗击八国联军

1、八国联军侵华

讨论:

有人认为: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纯粹是由义和团运动引起的。

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为什么?

爆发时间:

1900年6月初

参与国家:

英、法、美、俄、德、意、日、奥(奥匈帝国)

统领:

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

2、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3、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结合课本明确义和团运动是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的。

4、八国联军的侵华罪行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采取了报复性的屠杀、劫掠,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质。

展示图片,充分体现侵略者的罪恶。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讨论:

《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有人指出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为什么?

讨论后教师总结:

通过《辛丑条约》,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了又一次骇人听闻的经济掠夺,并使清朝的都城置于帝国主义列强的武装控制之下,最终确立了清政府为帝国主义列强忠实走狗的地位。

所以说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展示慈禧太后图片和回京时的情景及“相关史事”

四、巩固总结

展示:

北上联军八国众,把我江山又赠送,白鬼西来做警钟,汉人惊破奴才梦。

——秋瑾《宝刀歌》

义和团运动沉重地打击了西方侵略者,但《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被惊破了奴才梦的中国人怎样才能挽救完全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深渊的中国?

苦难深重的中国如何才能摆脱屈辱、走向自强?

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应该做出怎样的抉择?

五、板书设计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时间:

19世纪末

地点:

山东

发展:

京津地区

二、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1、八国联军侵华

2、义和团英勇抗击八国联军

3、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4、八国联军的侵华罪行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改进意见、反思、安全教育:

 

教师备课教案

 八 年级    历史 学科

主备人     、第  8  课  使用人      

内容:

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孙中山创建兴中会等革命活动;了解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掌握孙中山如何创立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思想的提出等历史基础知识。

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以及革命党人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的史实,树立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和与时俱进,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三民主义

难点:

对三民主义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那么孙中山一生有哪些事迹呢?

早期从事了哪些革命活动?

[讲授新课]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归纳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1、1894年,上书李鸿章,结果遭到拒绝。

2、1894年11月,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

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3、1895年,联络陆皓东等人成立香港兴中会总会,开展筹款、联络会党和军队等秘密工作,准备广州发动武装起义。

4、在日、美、英等国考察社会实际,发展革命组织,为继续革命作准备。

二、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1、同盟会成立的背景

(1)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迅速传播

找出有哪些宣传革命思想的人物和著作?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邹容——《革命军》

陈天华——《猛回头》《警世钟》

思考:

他们的著作有何共同思想?

(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2)各种革命团体纷纷成立。

展示全国各地成立的革命团体的表格

(3)孙中山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探究:

为什么孙中山能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他长期从事武装反清斗争。

他先后建立了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使民族民主革命成为波涛汹涌的时代潮流。

2、同盟会的成立

时间:

1905年8月

地点:

日本东京

基础:

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

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领导机构:

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

机关报:

《民报》

3、三民主义的提出

内容:

民族、民权、民生

地位:

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探究:

三民主义与同盟会政治纲领之间的联系是怎样的?

多媒体展示

四、巩固总结

戊戌变法失败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又在中国掀起了新一轮学习西方的革命活动。

他们撰写文章、组织革命团体,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提出了三民主义思想,大大推动了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此后,中国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五、板书设计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二、同盟会和三民主义

1、同盟会成立的背景

2、同盟会的成立

3、三民主义的提出

改进意见、反思、安全教育:

 

教师备课教案

 八 年级    历史 学科

主备人     、第  9  课  使用人      

内容:

第9课辛亥革命

教学目标

1911年武昌起义;湖北军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民国临时约法》;清帝退位;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重点分析:

教学重点:

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可设问:

有一个人被称为:

(1)中国国民党国父;

(2)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3)20世纪中国三大伟人之一。

你知道他是谁吗?

教师指出:

孙中山领导了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

讲授新课

一、武昌起义

1、武昌起义

1911年9月底,他们在武昌设立起义总部,布署起义。

10月9日,因革命党人不慎,起义计划泄露;次日,起义总部又被破坏,军警到处搜捕革命党人。

在失去指挥机关的紧急情况下,革命党人自行联络,自发起义了。

经过一夜激战,起义军占领了武昌。

接着,驻汉阳、汉口的新军也先后起义,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因为这一年是旧历辛亥年,故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2、湖北军政府成立和各省的响应

10月11日,武昌城内的战斗一结束,起义军就成立了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做都督,宣布废除宣统年号,建立中华民国,并签发安民告示。

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全国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

清政府陷于土崩瓦解的局面。

二、中华民国的成立

1、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1月1日)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南京临时政府建立起来了。

2、《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