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史》考试复习题精选.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58222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8.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建筑史》考试复习题精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国古代建筑史》考试复习题精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国古代建筑史》考试复习题精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国古代建筑史》考试复习题精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国古代建筑史》考试复习题精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建筑史》考试复习题精选.docx

《《中国古代建筑史》考试复习题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建筑史》考试复习题精选.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代建筑史》考试复习题精选.docx

《中国古代建筑史》考试复习题精选

《中国建筑史》期末复习题

五、简答题(任选4题,共20分)

1、简述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优势与不足。

优势:

1.取材方便2.适应性强中国古典木构建筑属框架结构体系,承重结构与维护结构分离且适应于南北方的不同气候条件3.有较强的抗震性能4施工速度快5.便于修缮、搬迁。

不足:

首先,木材越来越稀少:

其次,木构架建筑易遭火灾;再次,无论是抬梁式还是穿斗式结构,都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的空间需求,木材的消耗量也很大,从而限制了它继续发展的前景。

2、比较抬梁式木构架和穿斗式木构架的特点。

我国木构架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有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

穿斗式的特点是:

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

由此形成一个整体框架。

这种木结构广泛用于江西、湖南、四川等南方地区。

抬梁式木构架的特点是:

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而上,梁的总数可达3到5根。

当柱上采用斗栱时,则梁头搁置于斗栱上。

这种木构架多用于北方地区及宫殿、庙宇等规模较大的建筑物。

相比之下,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少,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当室内空间尺寸不大时才能使用;而抬梁式木构架可采用跨度较大的梁,以减少柱子的数量,取得室内较大的空间,所以适用于宫殿、庙宇等建筑。

3、我国古代庭院式组群的布局特点是什么?

庭院的围合方式有那三种?

我国古代建筑以群体组合见长。

宫殿、陵墓、坛庙、衙署、邸宅、佛寺、道观等都是众多单体建筑组合起来的建筑群。

其中特别擅长于运用院落的组合手法来达到各类建筑的不同使用要求和精神目标。

庭院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灵魂。

布局特点:

沿着一条纵深路线,对称或不对称地布置一连串形状与大小不同的院落和建筑物,烘托出种种不同的环境氛围,使人们在经受了这些院落与建筑物的空间艺术感染后,最终能达到某种精神境界--或崇敬、或肃穆、或悠然有出世之想,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群所特有的艺术手法。

另一种总平面形式是纵横轴线方向都做对称布置,常用于最庄重严肃的场所,如礼制建筑中的明堂、辟雍、天坛、地坛以及汉代的陵墓等。

庭院的围合方式大致有三种:

一是在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二是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通常称之为“廊院”;三是主房前两侧东西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前设院墙与院门通常称之为“三合院”;如将前面的院墙改建为房屋,则称“四合院”。

4、唐代的建筑成就有哪些?

一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唐代首都长安是由隋代规划兴建的,但由唐继承后又加扩充,使之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宏大繁荣的城市。

二建筑群处理日趋成熟,宫殿陵墓等建筑加强了突出主体建筑的空间组合,强调了纵轴方向的陪衬手法。

三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

(麟德殿最大的殿堂)

四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

掌握设计与施工的民间技术员“都料”,专业技术熟练,专门从事公私房屋的设计与现场施工指挥,并以此为生。

五砖石建筑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六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

5、解释《周礼.考工记》: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解释:

匠人建城,九里见方,每边各开三道门,纵横各九条街,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和居民区,朝廷宫室市场占地一百亩。

6、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城市初生期,相当于原始社会晚期和夏商周三代。

第二个阶段是里坊制的确立期,相当于春秋至汉。

第三阶段是里坊制的极盛期,相当于三国至唐。

第四阶段是开放式街市期,即宋代以后的城市模式。

7、唐长安规划布局的特点、

唐长安:

布局仿北魏洛阳城,布局仿北魏洛阳城,方整对齐,沿南北轴线将宫城、皇城置于全城最主要位置;主要宫殿向东北移至大明宫,因此朝臣权贵都集中到东城,使城市重心偏于一边。

交通呈棋盘式布局,将城市划分为108个里坊,分区明确整齐,实行夜禁制度;长安的市集中于东西两市;道路两旁种有成行槐柳,又称为“槐衙”;路面土路,两边设明沟排水。

8、北宋东京规划布局的特点

1)三重墙,每层墙外都有城垣。

2)布局开放,取消了宵禁。

3)临街设店,形成了商业街。

4)设置专门的消防队和瞭望队用于防火。

5)出现了瓦肆,城市生活多样化。

6)回水贯都对城市用水和排水有益

9、元大都的都城规划布局的特点

方形平面,依《考工记》而建:

元大都是以宫城、皇城为中心布置的。

因为地势平坦,又是新建,所以道路系统规整砥直,成方格网,城的轮廓接近于方形。

城市的中轴线就是宫城的中轴线,宫城位于中轴线南侧。

道路布局呈棋盘方格网布局,主次干道、胡同分区明确:

全城道路分干道和“胡同”两类,胡同以东西向为主,在两胡同间的地段上再划分住宅基地。

这种有规律的街巷布置,和唐以前的里坊,形成两种不同的居住区处理方式。

水系规划合理

10、写出塔的五种主要类型名称并各写出实例名称一个(写出地点和年代)

1)楼阁塔代表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辽代1056年)。

2)密檐塔代表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建于北魏)。

3)喇嘛塔代表北京妙应寺白塔((建于元代)。

4)金刚宝座塔代表北京正觉寺塔(建于明代)

5)亭阁式塔(单层塔)代表山东历城神通寺塔(建于隋代)

11、中国古代宫殿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茅茨土阶”的原始阶段。

在瓦没有发明以前,即使最隆重的宗庙、宫室也用茅草盖顶,夯土筑基。

第二盛行高台宫室阶段。

陕西岐山凤雏西周早期的宫室遗址出土了瓦,但数量不多,可能还只用于檐部和脊部,春秋战国时期瓦才广泛用于宫殿,与此同时各诸侯国竞相建造高台宫室。

第三宏伟的前殿和宫苑相结合的阶段。

第四纵向布置“三朝”的阶段。

商周以前,天子宫室都有处理政务的前朝和生活居住的后寝两部分。

但汉晋,南北朝都在正殿两侧设东西厢或东西堂,备日常朝会及赐宴等用,三者横列。

12、唐乾陵的布局特色是什么?

“以山为阙、因山为陵”。

乾陵位于乾县北梁山上。

梁山分三峰:

北峰居中为主,前方东西两峰对峙而且形体相仿,犹如门阙。

两峰之间依势而向上坡起的地段自然形成神道,乾陵地宫即在北峰,凿山为穴,辟隧道深入地下。

隧道墓门用石条层层填塞,缝隙以溶铁汁浇涛锢闭,因此,迄今无损。

乾陵地上情况大致是:

主峰(陵体)四周为神墙,近方形平面,四面正中辟门,各设门狮一对。

神墙四隅建角楼(角阙)。

南神门内为献殿址,门外列石象,自南往北:

华表、飞马、朱雀、石马(五对)、石人(十对)、碑、华表南即东西乳峰,上置乳阙(相当宋陵乳台);阙南又有双阙为陵南端入口(相当宋陵鹊台)。

这种善于利用地形和运用前导空间与建筑物来陪衬主体的手法,正是明清宫殿、陵墓布局的渊源所自。

13、清式彩画的分类及其特点?

1)和玺彩画:

以龙凤为主题,色彩用金、红、青为主,适用于宫殿

2)旋子彩画:

以旋子为主题,以青绿为主,适用于庙宇、宫殿辅助用房、官署

3)苏式彩画:

以写生画,以山水、花鸟为主题,用间色多,适用于园林、民居。

14、斗栱在中国古建筑中的作用有哪些。

斗栱的作用是将上部支出的屋檐的重量传之于柱上,同时斗栱还是传统建筑最基本的模数单位及等级制度的代言物。

1)、增加挤压面的作用

2)、支承挑檐檩

3)、联结柱网

4)、减少净跨,减小弯矩、剪力

5)、抗震

6)、装饰作用

7)、等级标志

8)、模数作用

15、颐和园的总体布局分为哪四个部分?

颐和园布局根据使用性质和所在区域大致可以分为四部分。

一、东宫门和万寿山东部的朝廷宫室部分;

二、万寿山前山部分;

三、万寿山后山和后湖部分;

四、昆明湖、南湖和西湖部分,全园总面积四千余亩,水面占四分之三。

16、明清时期江南私家园林的基本设计原则与手法?

一、园林布局:

主题多样、隔而不塞、欲扬先抑、曲折萦回、尺度得当、余意不尽、远借邻借。

二、水面处理:

水面可形成园中的“空”与“虚”,和其他实景形成对比

水面处理有聚分之别,小园池水以聚为主,以分为辅。

小池则宜用浅岸。

三、叠山置石:

可看、可游、可居。

塑造丘壑、体块、缝隙、纹理的处理。

用石得当。

四、建筑营造:

江南园林的建筑特点是:

活泼、玲珑、空透、典雅。

私家园林建筑以厅堂为主。

漏窗式样繁多,千变万化,多由工匠创作。

屋顶翼角起翘有两种做法:

一为嫩戗发戗,一为水戗发戗。

室外铺地利用砖瓦废料铺成各种图案,形式多样,丰富多彩。

北京天坛建筑特点和艺术成就(设计手法)

天坛的总体布局蕴涵着中国古代规划设计大型建筑组群的杰出意匠:

1)它以超大规模的占地,突出天坛环境的恢宏壮阔

2)它以大片满铺的茂密翠柏,渲染天坛坛区的恢宏壮阔

3)它以圜丘坛、祈谷坛两组有限的建筑体量,通过丹陛桥的连接,组成超长的主轴线,控制住超大的坛区空间

4)它以高高突起的圜丘坛、祈谷坛和丹陛桥,提升人的视点,拓展人的看天视野,显现天穹的分为开阔,造就天的崇高、旷达、神圣的境界

5)它通过一些列数的象征、方位的象征、色彩的象征和“天圆地方”之类的图形象征,充分显现崇天的意识

6)它还特意把皇帝居住的斋宫置于主轴线旁边的侧位,置于坐西朝东的偏方位,以皇帝低于昊天上帝的建筑体制,强调出“天子”与“天”的亲缘关系。

可以说,经历明清两代扩建、改建的北京天坛,堪称中国古典范性的建筑组群。

3、试述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历史沿革,并分别举例说明。

结合实例分析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在造园手法上的异同。

、论述题:

(任选2题,共25分)六、论述题:

(任选2题,共25分)

2、论述明清北京天坛的总体布局,建筑特点和设计方法。

总体布局

1天坛的规制仍存明初天地合祭的痕迹,北面两角墙呈圆形,南为方形,象征天圆地方。

2整个建筑组群有内外两重围墙环绕,总面积280公顷。

3由于传统礼制关系,天坛位于大街东侧,主要入口设在西面。

4按使用性质分为四组,南部有祭天圜丘及附属建筑;北部以祈祷丰年的祈年殿为主体;内围墙西门内南侧为斋宫;外围墙西门内建有饲养祭祀用牲畜的牺牲所和舞乐人员居住的神乐署。

建筑特点、设计方法

句法:

以情调动

1、布局:

采用宏大的用地规模

960m*760m,是北京故宫的四倍

轴线串联,轴线上反复用圆。

2、对比:

方圆对比,高矮对比

3、抛开室内环境作法:

坛(平台),采用开放性建筑,直接和天发生关系。

4、体现“尚无思想”和“以少总多”的方法:

1)、不使用过多的建筑和超级的建筑体量,而采用超大规模的占地和超级的绿化

2)、主轴线偏东,拉长了主人口到轴线的距离

3)、运用虚扩的手法,强化建筑的高崇、宏大的形象

语法:

理性的象征

1、数字的象征

如祈年殿建筑构件中,就运用数来体现大宇运行的现象

祈年殿中用四根龙井柱象征天穹运转所形成的一年四季

2、几何图形的象征:

天圆地方

3、方位的象征:

坐北朝南--最高等级、最西朝东--次之、坐南朝北--再次之

4、色彩的象征:

祈年殿的三重檐原为:

上檐:

蓝瓦--天

中檐:

黄瓦--地

下檐:

绿瓦--万物

 

明清北京天坛位于北京外城永定门大街东侧

总体布局

它有内外两重坛墙,都是东南、西南呈方角,东北、西北呈圆角,象征着“天圆地方”。

外坛墙的东、南、北三面原制无门,仅西面临街开西门及其南侧门。

内坛墙内偏东形成一条主轴线,轴线南段为祭天的圜丘坛组群,轴线北段为祈祷丰年祈谷坛组群。

沿着这跟轴线,为一条联结南北两坛的甬道——丹陛桥。

在这条轴线的西侧,为一组供皇帝斋戒的斋宫。

外坛内西墙内侧为演习礼乐的“神乐署”和饲养祭祀用牲畜的“牺牲所”

建筑构成

圜丘、皇穹宇、祈年殿、祈谷坛、皇乾殿、斋宫、神乐署、牺牲所、神厨神库、宰生亭、具服台、等。

北京天坛建筑特点和艺术成就(设计手法)

天坛的总体布局蕴涵着中国古代规划设计大型建筑组群的杰出意匠:

1)它以超大规模的占地,突出天坛环境的恢宏壮阔

2)它以大片满铺的茂密翠柏,渲染天坛坛区的恢宏壮阔

3)它以圜丘坛、祈谷坛两组有限的建筑体量,通过丹陛桥的连接,组成超长的主轴线,控制住超大的坛区空间

4)它以高高突起的圜丘坛、祈谷坛和丹陛桥,提升人的视点,拓展人的看天视野,显现天穹的分为开阔,造就天的崇高、旷达、神圣的境界

5)它通过一些列数的象征、方位的象征、色彩的象征和“天圆地方”之类的图形象征,充分显现崇天的意识

6)它还特意把皇帝居住的斋宫置于主轴线旁边的侧位,置于坐西朝东的偏方位,以皇帝低于昊天上帝的建筑体制,强调出“天子”与“天”的亲缘关系。

可以说,经历明清两代扩建、改建的北京天坛,堪称中国古典范性的建筑组群。

4、试述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历史沿革,并分别举例说明。

5、结合实例分析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在造园手法上的异同。

1、论述北京故宫的总体布局、建筑特点、艺术成就。

总体布局:

宫殿所在地区称皇城,位于北京内城中心偏南,呈不规则形状。

宫城之内,大致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区,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殿为主;内廷以乾清门为界,其北属帝王生活区。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体,位中轴线上。

其东西两侧为东六宫、西六宫,嫔妃居住处。

建筑特点:

1、宫殿和城市中轴线重合2、采用千步廊在序曲部分做文章3、采用三朝五门制4、采用前朝后寝制5、园林置于三朝两宫之后6、午门采用宫阙制

故宫宫殿的艺术成就是创造至高无尚的皇权气氛,手法有:

①强调中轴线和对称布局:

故宫中轴线与城市中轴线和二为一,形成一种突出秩序。

这种秩序是以组织人活动的主干线路为基础。

在轴线上的建筑及其附属部分采取严格对称的手法,主轴线两侧次要轴线上各建筑采取大致对称而灵活变通的手法。

这是居中为美这一构图思想的必然性结果。

②院落运用与空间变化:

故宫在1.6公里轴线上,用连续的对称的封闭空间,形成逐步展开的有节奏的建筑序列,使人渐入佳境,产生精神的升华,衬托出三大殿的庄严、崇高、宏伟。

院落的组织通过以门、廊庑、屋顶为中介,用两极渗透机理,进行转换、限定、对比、反衬,体现了中国建筑群空间与失健叠加的特色。

③建筑形尺度的对比:

故宫的主要建筑尺度高大,次要建筑则台基高度按等级降低,尺度缩小,尺度表现等级,目的是突出主体,主要通过屋顶形式,开间数的对比。

④富丽的色彩和装饰:

建筑采用强烈的对比色调,白色台基、土色墙面、朱色门窗、青绿彩画再加上赭色琉璃,使故宫在蓝天和全城大片灰瓦衬托下,格外光彩夺目。

建筑细部和装饰、小品陈设、文字附加象征意,以示皇权之神威。

北京故宫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代表性建筑之一,是建筑符号成熟、空间意识强化、宫殿建筑走向纪念性的高潮。

3.论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历史沿革,并分别举例

1)夏商周时期:

墓而不坟,不封不树,没有棺椁,四出羡道。

人殉深埋,上建有祭祀堂。

例:

武官村大墓,是一座中字形的地下墓坑,木椁室四壁用原木交叉成井字形向上垒筑,椁底和椁顶叶都用原木铺盖

2)春秋战国时期:

a,严格的中轴对称布局庄严肃穆b,享堂高居c,等级有序d,有封土

3)秦汉时期:

秦汉皆兴厚葬,均于墓室的地面上起巨大的夯土台为陵台,外围以数重围墙。

西汉帝陵地下部分基本为土坑,以黄肠题凑为墓室,较少用砖石;东汉,拱顶墓室成为墓室结构的主流

4)魏晋南北朝:

于神道两侧立碑,神道柱、麒麟或避邪各一对,不设享堂,规模变小。

例:

梁侍中萧景墓

5)隋唐五代时期:

依山为陵,帝王陵墓修建于山体内。

唐陵墓特征:

利用天然山地,因山为阙,继承北朝。

例:

唐乾陵,为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

6)宋辽金时期:

与唐诸陵的尺度与石像生的数目和种类相差很大。

宋比较整齐划一,形势基本一致,尺度与石像生的数目也出入不多,宋规模较唐陵小,显著根据风水观念选择地形。

例:

宋永昭陵

7)明清时期:

以神道为引导空间,并加以发展,依山为陵和在地宫上做方锥形封土台,形成新的型制,明清两代皆选择自然山水形胜之处,以山为背景在地宫上建半球形状的夯土台,称为“宝顶”,宝顶四周环以围墙,为“宝城”,宝城正门上建门楼,为“明楼”,名楼下的方形城台称“方城”。

例:

明十三陵

孔庙体特点:

1.形制较高,反次0于官庭建筑,州县文庙高过州县衙府,

2.不同于宗教建筑,没有神秘感,有秩序感

3.形成固定的格局和形制,如大成殿

4.除了礼制作用,尚有期待一地文风盛行之用

佛寺发展特点

汉代:

以塔为中心的方形庭院,塔院

南北:

前塔后殿,含宅为寺,讲堂佛殿出现,佛寺成为社会组织的经济实体

隋唐:

宗派分化,寺院布局定型,建筑类型完善,以佛殿为中心,塔的地位降低,重阁的出现(放佛像),钟楼与经藏的设立,

宋:

以殿阁为主的形式定型

明清:

中轴线布局

3.结合佛光寺大殿实例分析,谈唐代建筑的主要特点

佛光寺大殿是唐代成熟期殿堂型构架的典型实例。

它由上中下三层水平构架叠加而成。

下层为柱网层,有一圈内槽柱联以阑额组成,内外两圈柱高相等;中层为辅作层,由两圈柱网上架设的4-5层柱头枋组成井干构造的回字行框格,再分间架设梁、枋,并在各个节点设斗拱。

这种井干构造的水平方格网架,四角还加上斜向枋木,有很强的刚性,可以保持构架整体性和均匀传递荷载到柱网的作用;上层为屋架屋,由梁架、檩椽组曾屋顶的骨架。

这种殿堂型构架,由于存在着结实的铺作层而取得了整体构架良好的稳定性。

在这种构架中,斗栱的结构机能、构造机能也发挥到极致

以“材分”为模数的设计方法,到唐代已经成熟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采用金厢斗底槽的平面柱网形式;柱身都是圆形直柱,仅上端略有卷杀,檐柱有侧脚及升起,阑额上无普拍枋;柱头铺作与补间铺作区别明显;脊下不施侏儒柱而仅用叉手,是现存木建筑中的孤例,天花用小方格的平,斗拱高度约为柱高的1/2。

佛光寺大殿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唐代木建筑。

内部空间处理:

空间层次丰富,从室内看,明栿在下,平闇在上,衬托着明栿层次多,丰富.

尺度把握较好,平闇的格子很小,对比之下感觉室内空间的尺度很大.

空间比例严谨,内槽柱子与平闇围合成了一个趋近于正方形的空间.

④斗拱制作灵活,柱头铺作,补间铺作有下昂(双杪双下昂),内转改为偷心造(不设横拱)即插拱内槽柱子内侧为七铺作偷心造,由于佛像的圆光罩很占地方,设横拱则放不下,故全部采用偷心造,很灵活.

2)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福建泉州清净寺、河北正定隆兴寺、浙江宁波保国寺:

建成于宋代;特点:

屋顶的坡度增大,出檐不如前代深远,重要建筑门窗多采用菱花隔扇,建筑风格渐趋柔和。

山西太原晋祠:

圣母殿:

正面朝东,面阔七间,进深六间(实际是殿身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加副阶周匝)重檐九脊殿顶。

平面中减去殿身的前檐柱,使前廊深打两间,内柱除前金柱外全部不用,这种处理方式在我国古建中尚属少见。

前檐副阶柱身施蟠龙,柱有明显的侧脚和升起,已用普拍枋,下檐柱头铺作五铺作外出两跳昂式华拱,单拱计心造。

河北正定隆兴寺

①摩尼殿:

面阔七间(35米)进深七间(28米)重檐九脊殿顶,四面正中出抱厦。

外檐檐柱间砌以封闭的砖墙,内部柱网由二圈内柱组成。

面阔和进深方向上的次间比梢间狭,檐柱有侧脚和升起,阑额上以用普拍枋,阑额端部伸出柱外作卷云头式样。

下檐柱头铺作用五铺作双抄偷心造。

上檐柱头斗拱出单抄单下昂。

②转轮藏殿的平面方形,每面八间,入口处加雨搭,上用九脊殿顶,内柱向两侧移动使与檐柱组成六角形平面。

这种改变柱子位置的方式,是宋金建筑常用的手法。

殿内梁架都用彻上明造,正面与山墙当心间的檐柱上使用了曲梁。

上掩柱头铺作的第二跳昂又延伸到平梁下作为大斜撑,补间的昂则延伸到下平下。

内外柱柱径已有区别,上下层柱交接处使用叉柱造。

3)天津蓟县的独乐寺、山西大同的善化寺和华严寺:

建成于辽;特点:

接近于唐代风格,创造了“减柱法”。

河北蓟县独乐寺

①山门:

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四椽,单檐四阿顶,平面如分心槽式样。

柱的收分小,有显著的侧脚。

柱头铺作为五铺作双抄偷心造。

阑额出头垂直切割,未用普拍枋。

屋檐伸出深远,斗拱雄大,台基较矮。

②观音阁:

面阔五间。

进深四间八椽,外观二层,有腰檐平座,内部三层,屋顶用九脊殿式样。

柱子仅端部有卷杀,并有侧脚,上下层柱交接处使用叉柱造。

独乐寺观音阁

独乐寺在河北蓟县县城内,相传始建于唐,后经辽统和二年(公元984年)重建,现存辽代建筑尚有山门及观音阁二处。

观音阁山门面阔三间(16.63米),进深两间四椽(8.76米),单檐四阿顶,举高约1/4。

建在石砌台基上。

平面有中柱一列。

此门屋檐伸出深远,斗拱雄大,台基较矮,形成庄严稳固的气氛,在比例和造型上是成功的。

观音阁位于山门以北,亦建于统和二年,面阔五间(20.23米),进深四间八椽(10.52米)。

外观二层,有腰檐平座,内部三层(中间有一夹层)。

屋顶用九脊殿式样。

台基为石建,低矮且前附月台。

平面上减去当心间缝中柱,形成了六边形的井口,以容纳高16米的辽塑十一面观音像。

柱子仅端部有卷杀,并有侧脚。

上下层柱的交接用了叉柱造,由于上层和夹层的檐柱较底层檐柱收进约半个柱径,在外观上形成稳定感。

位于底层斗拱以上和平座楼板以下的夹层,在柱间施以斜撑,加强了结构的刚度,这种做法和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同出一辙,它经受了近千年来多次地震的考验,证明结构是合理的。

独乐寺观音阁作了那些抗震处理?

整体构架浮摆余石柱基础上;三个辅作层形成三个刚性环;采用多种斜向构件;柔性构造的斗拱

4)山西芮城永乐宫、洪洞广胜寺:

建成于元代;特点:

普遍使用“减柱法”,梁架结构又有了新的创造,许多构件多用自然弯材加砍削而成。

山西芮城永乐宫:

是一组保存的较完整的元代道教建筑。

5)北京故宫、沈阳故宫:

建于明清时期;特点:

出檐较浅,斗拱比例缩小,“减柱法”除小型建筑外,在重要建筑中已不采用。

布达拉宫的艺术成就:

1.不对称平立面,在体量上位置上色彩上强调主次区别,群体上错动的体量,山岩起伏,之字形踏步,扶手是锯齿形

2.硕大的体量拔地而起,采用民居的碉楼形式,墙有很大收分,竖向构图,有箭窗

3.白宫错动的白台,烘托红宫

4..红宫点明其宗教内涵,红色金色表现圣洁

3.南北朝时石窟寺有几种类型?

答:

石窟可以分为三种:

一是塔院型,二是佛殿型,三是僧院型,此外还有一种小窟,分布在一、两类窟的周围,也属打坐用的禅窟。

特点:

1.建筑以石洞窟为主,附属之他们构筑很少,

2.其规模以洞窟多少与面积大小为凭依,

3.总体平面常依崖壁作带形展开,与一般寺院沿纵深布置不同,,、

4,由于建造需开山凿石,故工程量大,费时也长,

5,除石窟本身以外,在其雕刻,绘画等艺术中,还保存了许多我国早期的建筑形象

木架建筑的内在优势:

1、取材方便,2、适应性强,3、有较强的抗震性能,4、施工速度快,5、便于修缮、搬迁。

根本性缺陷:

1、木材越来越少,2、木架建筑易遭火灾,3、无论是抬梁式还是穿斗式结构,都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的空间需求,木材的消耗量也很大,从而限制了它继续发展的前景。

我国木构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有穿斗式和抬梁式两种。

★还有一种井干式

穿斗式(或称“串逗”式)木构架的特点:

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檁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

抬梁式木构架的特点是:

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3~5根。

当柱上采用斗拱时,则梁头搁置于斗拱上。

比较:

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当室内空间尺度不大时(如居室、杂屋)才能使用;而抬梁式木构架可采用跨度较大的梁,以减少柱子的数量,取得室内较大的空间,所以适用于宫殿、庙宇等建筑。

中国木架建筑的基本外形:

屋顶、屋身、台基

北京故宫建筑特点:

北京故宫沿中轴线南北对称分布,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代表性建筑之一,在利用建筑群来烘托皇帝的崇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