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58217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课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初中历史课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初中历史课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初中历史课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初中历史课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课堂.docx

《初中历史课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课堂.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历史课堂.docx

初中历史课堂

《初中历史课堂“快乐教学”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2010年3月起,我们承担了《初中历史课堂“快乐教学”研究》的课题研究。

课题组全体成员本着踏实认真的态度,开好局,起好步,扎实地开展一系列的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领导高度重视,坚持课题引领策略

学校领导对教育科研十分重视,一直坚持科研课题引领教育教学工作。

从课题的申报立项到实际研究,学校都积极关注,并由有经验的科研处主任及时跟踪、指导,充分保障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顺利进行。

学校还利用校园网,设立专门的课题园地,掌握课题的进展情况。

 

二、课题组成员分工明确,为课题研究保驾护航。

    本课题自立项以来,课题组成员为使课题研究更有针对性,目的性,进行了具体的分工。

课题实施方案的策划和课题的组织、管理及协调工作,教育博客的内容上传由课题负责人宋海玲老师承担;历史课堂“快乐教学”优秀案例由蒋春燕和何伟老师负责;“快乐教学”优秀论文由宋海玲和钟其莹老师负责整理;历史短剧的收集和整理由何伟老师负责;历史歌谣和教具教具的收集和整理由蒋春燕老师负责;还有七、八、九年级历史电影、课件及视频资料的整理,“快乐历史教学网站”的制作由莫杰老师负责。

并且论文集、案例集、教案集、课件网站等资料的汇编和整理全体成员共同参与。

 

三、加强理论学习和培训,提高认识,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

在课题开题后的四个多月时间里,课题组的老师分别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查找、收集和整理“快乐教学”的相关理论和资料,然后利用每周的历史教研活动时间进行专门的学习和研讨,使课题组老师们理解快乐教学的理论基础和理论依据,并了解当前历史教学和课程研究的最新动态,掌握快乐教学在其它学科中的运用和研究现状,为下一步开展本课题的实际研究做好充分的准备。

同时,我们还邀请师大历史系邓璟生教授给组内老师进行教学法相关知识和理论的培训,提高课题组老师的理论认识和研究能力。

还有就是利用每次市级教研活动的时间,由教研员刘老师进行理论培训。

在此基础上,我们鼓励课题组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教学风格、教学经验确定自己在课题研究中的重点努力方向,转变教学观念,树立课改的新理念,以课堂教学为依托,以学生和教师自己为研究对象,以更新和改进教师教学方法、完善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目标,根据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和实施具体的研究方案。

 

四、做好平时的课堂教学,收集和整理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策略以及对学生学习方式、学习能力等的现状分析,为课题研究提供现实依据

为了充分、全面、客观地了解课改以后的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了解学生对历史学科的态度及学习历史的能力状况,掌握一线历史教师在教学实际中的困惑与对“快乐教学”的设想,使课题研究更具有针对性,2010年3月课题立项和顺利开题后,我们组织课题组老师进行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通过制作问卷调查表,了解学生对历史课最真实的感受,以及他们对历史课的期望。

课题组老师互相听校级教研课、课后进行评课、研讨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的教学方法的应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和老师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这些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在课堂上的“快乐教学”并不仅仅只局限于一些声像的运用和多媒体的展示。

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体会到快乐和满足感,教师还必须在课本内容的整合上、问题的设计上以及教学手段的多元化上、情景的创设上多下功夫。

使课题组老师能在共同研究的基础上更加客观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完善和改进学习历史的方法,使课题研究工作有更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五、脚踏实地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及时总结和反馈课题研究的成果

我校在2004年被市教科所定为岳麓版教材历史实验基地,每学年都要开展实验基地开放日活动,承担多节市级研究课,并且市级优质课比赛地点也常常设在我们学校。

这样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让我们有机会观摩更多优秀的课堂教学实录,积累和总结自己的特点和经验。

今年9月中旬,两年一届的历史优质课比赛又在我校拉开了帷幕,三天时间19节精彩纷呈的现场教学课,让我们课题组老师们再一次看到“快乐课堂”给学生带来的巨大满足感和成功感,这就更坚定了我们的信心。

2008年起,我校开展以讲效果为载体的教学新模式,师生共用讲学稿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强调和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及老师们的集体备课。

从本课题立项以来,我们课题组的老师也将“快乐教学法”融入到讲学稿中。

在编写过程中,除了保持原有的模块以外,还增设了“走进史海”、“歌谣记忆”、“课外阅读”、“各抒己见”、“学以致用”等等新的栏目,让学生在耳目一新、快乐学习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在课题实践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教师们始终立足于历史课堂教学,营造出浓厚的教研教改氛围,积极开展组内的集体备课,每个教师切实上好每一节历史实验课。

然后进行互动评议,通过实验课老师的课后反思、分析学生的反馈意见、听课老师的点评,不断发现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总结快乐式教学的实践经验并上升为教学理论,形成新的教学模式。

经过大半年的努力,课题组的教学实践也取得了不少的成果:

1、2010年11月,课题负责人宋海玲老师执教市历史学科精品展示课《秦汉的科学技术》,融入了大量“快乐教学”的方法和元素,受到听课老师和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同时还将自己平时在教学中对“快乐教学”的一些体会进行及时总结和反思。

其论文《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荣获“课改杯”区一等奖。

《我对初中历史课堂“快乐教学”的思考和尝试》荣获2010年广西“校本教研”研究成果评比一等奖。

《谈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获2010年广西中学历史教学科研成果评比二等奖。

《多媒体手段在历史课堂中的应用》获市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优秀成果二等奖。

2、2010年5月,钟其莹老师的课件《文学与艺术》获市中小学教育技术优秀作品三等奖。

该老师撰写的论文《让历史教学活动起来》在全国教育教学“课改杯”比赛中获一等奖。

2010年4月,钟其莹老师还承担了市级研究课《辽、夏与北宋的和战》。

3、2010年10月,何伟老师的论文《用活动贯穿课堂,让体验生成教学》获全国教育教学“课改杯”比赛一等奖。

6月,论文《从预设到动态生成,演绎精彩历史课堂》获广西中学历史教科研成果评比二等奖。

2010年4月,何伟老师还与同课题组的钟其莹老师承担了市级“同课异构”研究课,在整个教学中,大量使用“快乐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获得了同行的交口称赞。

4、2010年9月,蒋春燕老师的论文《“讲学稿”编制策略的研究》获得区“课改杯”一等奖。

2010年7月莫杰老师撰写的论文《论网络教学模式的信息技术中的应用》荣获区“课改杯”一等奖。

2010年11月,该老师参加中央电教馆-甲骨文教育基金会ThinkQuest项目(桂林)启动会暨骨干教师培训班,为课题的网络技术支持保驾护航。

五、课题目前的存在问题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还存在以下问题:

1、快乐教学的相关理论方面还应加强学习和积累,从而更好地指导课题的实践研究。

2、课题组老师大都能够重视课题研究工作,但个别教师的实验意识不够,使研究工作相对被动,研究问题停留于表面,不够深入,课堂模式单一。

3、课题组教师集体研究和交流的时间可以安排得更多更充足一些。

4、实验资料的积累工作还做得不够细致完整,缺乏系统的总结和归纳。

5、对于学生的课堂调查缺乏客观的评价,没有做到有的放矢。

 

六、课题组下一步打算

1、在研究中进一步完善实施方案,抓好课题实施计划的组织与实践,及时做好总结和计划工作。

2、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实验教师整体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

3、进一步做好课题研究的文字材料和电子档案的管理与充实。

4、及时反思、总结,实现把教学实践上升为研究成果、用研究成果指导教学实践的良性循环,真正体现课题引领教学。

5、争取同一年级的老师采取“同课异构”的方式进行教学,努力寻找最适合学生发展的快乐的历史课堂。

6、依托本校历史教研组其他课题的辐射作用,为本课题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做到资源共享。

总之,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中还有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研讨、解决,课题组的老师们将继续脚踏实地的不断进行研究和总结,提升自身的研究能力,努力扩大研究成果,以期待下一阶段的研究工作圆满顺利的完成。

 

 《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张家港市梁丰初级中学

 由我校承担的“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系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编号为090909001),该课题2009年10月28日进行开题论证,2009年11月立项,在学校领导的指导和全体实验教师的积极参与努力下,根据课题实验方案的要求,扎扎实实、有条不紊地开展研究,经过努力探索,课题研究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现回顾课题研究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课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校老师对新课程标准下有效教学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教学上教师开始关注三维目标的形成,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始发生可喜的变化。

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多元化教学方式正在逐渐被教师接受。

但由于我校是一所城区新校,教师组成较为复杂,有农村调入的、有高中转岗的、有职高调入、还有借调支教的老师,其中骨干教师的比例仅为13%,还不到全市的平均水平。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以学习为中心,强调学生的核心地位,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教服务于学的理念还不能真正被实施,部分教师的教学行为与现代教育理念之间存在一定差距,与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要求相差较远,存在着教师为了让学生获得比较满意的分数,课外开展题海战术,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

对新课程教学改革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现象,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学校与教师长期以来十分关注的课题。

我们倡导每一位教师都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

”“我的教学有效吗?

”“有没有比现在更有效的教学”因此,研究和探索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揭示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途径和方法,改变以往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解决教学中产生的问题,对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提高学校整体教育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是指通过对初中课堂教学各环节的透视,发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效、低效教学的各种表现,寻找克服这些无效、低效教学行为的策略,积极构建个人研究与团队合作相结合的教研氛围,努力使课堂成为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有效的生态课堂。

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

①正确的目标;②充分的准备;③科学的组织;④清晰的讲解;⑤饱满的热清;⑥促进了学生的学习;⑦融洽的师生关系;⑧高效的利用时间;⑨激励了学生的学习。

 

★本课题已申请为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该课题2009年11月立项。

课题承担单位张家港市梁丰初级中学,课题主持人陈建平同志,课题研究核心组成员有王惠、邹汉江、刘凤、花成、陈炜、张旭芳、徐尚虎、鲍丽娜、李霞、詹志英、徐海燕等同志

 

 

 

 

三、课题阶段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适合城市初中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提高学校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和办学整体水平。

1.通过研究,形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方法和策略;

2.通过研究,积累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指导的具体策略,构建学生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平台;

3.通过研究,积累一批经典有效的课例;

4.通过研究,探索出课堂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

(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旨在研究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性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步建立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学生观、教学观、质量观与评价观,创设基于师生平等交往的民主、互动、合作的教学关系。

既有理论的研究,更有在理论的指导下对现行的初中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合理而可行的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有推广价值的教学策略。

具体分为以下8个子课题:

子课题1:

初中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

子课题2:

初中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子课题3:

有效教学过程的实施策略研究

子课题4:

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研究

子课题5: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策略研究

子课题6:

有效教学准备策略研究

子课题7:

课堂有效管理策略研究

子课题8:

课堂有效教学评价策略研究

四、  理论依据

该课题研究以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现代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依据。

五、本课题研究价值及创新之处

以往研究是多以在阶段学习后的考试成绩为唯一教学目标,以单一的知识掌握来衡量教学的有效与否。

本课题的研究是以学生的学习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为教学目标,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所有行为(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的组织、教学评价等)是否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

同时,与以往只从教师层面进行研究相比较,本课题的研究是在师生之间寻找协调,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身心特点研究入手,创设课堂民主氛围和教师对课堂控制的统一,激活师生双方的创造性,使每个学生都有发展。

教会学生终身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终身受益。

六、课题研究过程

   1.前期准备阶段(2009年4月—2009年10月):

成立课题组,分解子课题研究任务,举行开题论证会,采用调查法,对全校师生进行教学活动有效性调查问卷,分析影响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因素和行为表征,展开第一阶段的实验研究工作。

完成阶段研究总结。

   2.全面实施阶段(2009年10月—2011年10月):

定期进行课题研究课,立足课堂进行草根化实践研究。

对各组课题进行检查验收,进行回顾总结,完成中期报告。

及时调整改进后期研究思路,进行验证性研究。

3.完善总结阶段(2011年11月—2012年6月):

对本课题研究进行有效性的分析和反思性评价,召开成果总结会议,撰写研究工作报告和结题报告,汇编研究论文集和优秀教案专集,出台学校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和优质课评定标准。

七、课题研究开展的工作

为了使课题研究扎实开展,我们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了分组进行研究的方式,由每个教研组进行课堂行为设计的研究,并从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设计、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教师有效的教学方式、学生有效的学习方式、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等五个子课题中选取1-2个进行研究。

学校积极为老师们的研究搭建平台,强化校本培训,开展了以有效教学为载体的多种多样的交流研究活动,实施课堂展示,构建有效高效课堂。

1、  加强组织管理,确保有序开展

《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是苏州市“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2009年9月至10月为启动阶段。

课题工作组专门召开了教研组长会议,共同探讨课题的研究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怎样进行研究,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以什么形式呈现研究成果等问题,在大家的共同讨论下,我们初步形成了《初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初稿形成后,我们再次召开组长会议,在会上各位组长发表了对实验方案的意见,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建议。

会后我们结合各位组长的建议,对研究方案进行了修改,制订了课题实验方案,构建了实施目标体系。

本课题共设置了“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研究”、“有效课堂教学的模式及操作策略的研究”、“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研究”、“学生有效学习方式的研究”、“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等五个子课题,分别由教育研究处和教育教学处主任、副主任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各学科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全员参与。

每个子课题提供了5-7个研究项目让各教研组结合本组的教学实践确立研究主题,形成了15个校级子课题。

本课题组织管理网络采用多层各级分管制,课题负责人负责整个课题研究工作,并组织管理好各个子课题的正常活动,子课题负责人负责每一子课题的正常开展,并组织管理好本子课题的研究工作。

我们注重过程管理,坚持每月一次的例会制度,总结每月的研究情况,以指导下个月的工作。

10月28日,我校隆重举行了开题论证会,市教学研究室钱爱萍副主任、省语文特级教师蔡明、张家港市学科带头人朱仲贤以及苏州市数学学科带头人卢锋校长组成的课题论证专家组对三个课题进行了鉴定论证他们充分肯定了各课题的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课题的立意、研究的重点以及操作的可行性等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为课题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新思路。

2、强化校本培训,提升教学理念

教学效率的提高,有效教学目标的实现,是各种因素发挥整体效能的过程,这就迫切要求教师加强学习有效教学理论,通过交流培训深化本课题的理论观念。

随着课题的确立,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有效教学理论的学习。

2010年2月22日新学期备课班第一天,我校特邀教育局黄大龙局长来校开设《建设生态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讲座。

使教师清晰地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攻坚战,决胜的主阵地在课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勇于投身课程改革,突破课程改革的瓶颈。

同时教科室先后推荐了《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论有效教学的特征》、《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的有效化》、《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基本条件》、《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有效教学的十二个基本原理》等学习文章,使课题组成员有了可广泛借鉴的经验和理论,使全体教师都能在短时间内学习有效教学理论,了解国内外有关有效教学的研究现状。

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们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以往难以解决的课堂低效问题找到了解决的理论支撑,“怎样才能使教学更有效”成了老师们经常讨论的话题。

另外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通过课题的管理网络和课题研究例会,组织教师学习、交流这些理论,统一思想,切实做好课题实验的前期理论准备。

3、  营造交流氛围,扎实开展研究

为了使课题研究扎实开展,学校积极为老师们的研究搭建交流平台,开展了以有效教学为载体的各种教育论坛、教育沙龙活动,并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营造多种交流氛围,进一步掀起有效教学的研究氛围。

2010年3月30日、4月1日三天学校举办第二届青年教师评优课比赛,通过听课、说课、评课等系列活动,探讨如何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逐步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的模式 。

2009年12月17日,第三十三期张家港市初中校长论坛活动在我校举行。

上午,分别有港口学校的郑建忠校长、梁丰初中的陈建平校长、市一中的朱治国副校长、市二中的蒋斌副校长展示了物理、英语、语文、数学四节公开课。

接着对四节课进行了认真的点评。

这样的研讨交流,让更多的教师欣赏了名师的风采,领悟了课改的真谛,明确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重心所在,对如何构建生态课堂,实施有效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更多的思考。

2010年3月2日,学校为敦促青年教师能快速成长,提高他们驾驭教材和课堂的能力,激发他们对学校工作和教育事业的热情,成功举行了一次以“有效教学”为主题青年教师成长沙龙。

我校部分中层干部、教研组组长和各课题的主要负责人参加了论坛活动,大家围绕“有效教学”这个核心畅说欲言,气氛相当热烈。

希望广大教师要多读书,开阔自己的视野,站在一定的高度,观察教育教学的问题。

这次论坛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教育智慧与教育智慧的碰撞,大家从专家及同伴那里得到了新的智慧。

2010年4月26日,市首届“名师大讲堂”初中数学生态课堂展示活动在我校举行,学校推出了“展示名师风采、推进素质教育、打造生态课堂、追寻教育幸福”宣传口号。

上午第二、三节课分别由屈敬根(晨阳)、赵星慧(崇实)、勇继红(二中)、吴静(梁丰)四位老师进行生态课堂教学的展示,第四/、五课全体听课教师集中阶梯教室进行了议课和评课活动,会议由教研室丁祖元老师主持,。

大家围绕有效教学这个主题,从课堂教学入手,尽情发表自己的看法。

最后达成共识:

课题研究必须要从课堂开始,生态课堂必须要有自己的理念,建立自己的模式,拥有自己的研究方法,从课堂构成各要素和各环节入手,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有效高效。

这次生态课堂活动是我校开展有效教学研究的重要活动,对促进我校课堂教学的内涵发展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激发他们对生态课堂的实践和探索的热情

2010年9月9日,我校吴静、王娅老师为全校老师开设“有效课堂”展示课,听课人数达80人次。

其中吴静一堂课《根与系数关系复习课》还吸引了市培训中心的老师前来听课,课后听课老师都进行了交流,谈自己的听课体会,纷纷表示深受启发,很有收获。

2010年12月16日,我校组织了“青年教师读书沙龙”活动。

活动中,高远、刘宁、顾圆圆、黄千益老师围绕如何倾听学生、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如何上一堂好课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了自己的读书收获和体会,活动始终在轻松而又热烈的气氛中进行,青年教师纷纷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骨干教师阐述个人的见解和意见,整个过程大家一起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分享着读书的快乐,。

4、加强科研制度管理,有序推进课题研究。

1.切实开展教研组和备课组研讨活动,是教师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效率的最有效的途径。

我校教研组和备课组研讨活动为每周一次,由学校统一安排,做到定时、定点、定人(行政分管)、定落实(专人记录教研组活动情况),每次活动时间为三节课。

第一节课听组内研讨课,第二节课进行评课,教研组长安排部署本周教研组工作。

第三节课分备课组进行集体备课,由主备人对备好的下周课分别进行个案说课。

重点说思路、操作方式,后由本组成员进行补充。

备课组活动应以集体备课为主,要有“一课三备”(主备人“一备”,备课组集体“二备”,任课教师结合自己班级学情“三备”)的具体要求。

2.课题研究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重要载体。

依托学校课题研究,形成人人参与课题研究,每人都有子课题。

我校每周组织一次校本课题研究交流活动,主讲人就是一线教师,每人根据自己承担的子课题任务,依据自己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对自己实践活动的反思,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学习心得,这种活动提高了大家学习的主动性。

3.做好“青蓝工程”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我校妥善合理安排“师徒结对”,做到有计划、有仪式、有过程、有总结。

引导青年教师自我设计成才计划,积极开展“青蓝工程”活动。

并通过教研沙龙,将校级名师和青年教师组织在一起进行互动式的专题研讨。

要求一学期徒弟听师傅的课不少于16节,要在师傅指导下备好八个精品教案和八个课件,出好一份综合试卷;师傅听徒弟的课不少于8节,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

学校将师徒教学实绩进行捆绑考核,促使教师共同成长。

5、开展课堂实践,构建有效课堂

有效教学的行为设计仅仅是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够的,为了验证我们的行为设计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具有普遍性,学校课题组以课堂教学为依托,进行实践验证,实施课堂展示,把课题研究推向纵深。

骨干教师率先垂范,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确保课题研究高质量地开展。

陈建平校长首先带头上课,连续两次在全市开设示范课、王惠副校长为全市进修学校培训老师开课、教务处邹汉江主任为全市化学老师展示了一堂课题初三复习课、教研组长徐海燕老师为开设了研讨课。

09年9月1日开学第1、2周我校开展了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骨干教师围绕新课标教学理念的课堂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风格,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展示了课堂教学风采,骨干教师的引领为全体教师提供了互相学习的机会并拉开了课题实践验证的序幕。

       

随着骨干教师引领式研究的开始,各教研组或备课组积极开展“一课三议”或“三课一评”活动,各备课组的都选定一个内容,先由一位老师进行教学设计并上课,然后由组长带领全组教师进行听课、评课,主备老师先阐述自己的设计,组内成员围绕情境的创设、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的练习等问题共同探讨,提出改进意见和方案;接着由这位老师根据修改的教案进行第二次上课,听完后再进行评课修改;最后这位老师第三次再借班上课,如此对教案中设计的难点、焦点问题组员之间进行专门研讨,在研讨中达成共识,从而提高了课堂预设的有效。

“一课三议”或“三课一评”活动活动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