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华路下穿既有铁路监理实施细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55730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233.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振华路下穿既有铁路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振华路下穿既有铁路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振华路下穿既有铁路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振华路下穿既有铁路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振华路下穿既有铁路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振华路下穿既有铁路监理实施细则.docx

《振华路下穿既有铁路监理实施细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振华路下穿既有铁路监理实施细则.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振华路下穿既有铁路监理实施细则.docx

振华路下穿既有铁路监理实施细则

 

振华路下穿立交工程

监理实施细则

 

 

 

编制人:

审批人:

编制时间:

振华路下穿立交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1编制依据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1.2《铁路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39号)

1.3《普速铁路工务安全规则》(铁总运〔2014〕272号)

1.4《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铁路部分)》(铁总科技〔2014〕172号)

1.5《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铁运﹝2012﹞280号)

1.6《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补充规定》(铁总运〔2014〕180号)

1.7关于印发《电气化铁有关人员电气安全规则》的通知(铁运〔2013〕60号)

1.8《改建营业线和增建第二条线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2008〕14号)

1.9《上海铁路局行车组织规则》(上铁师〔2014〕435号)

1.10《铁路线路修理规则》(铁运〔2006〕146号)

1.11《上海铁路局电气化铁路安全实施细则》(上铁安发〔2008〕649号)

1.12《上海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上铁运发〔2012〕﹞586号)

1.13上海铁路局关于公布《上海铁路局上道作业劳动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上铁安〔2015〕302号)

1.14《上海铁路局关于公布<上海铁路局路基大维修管理办法>的通知》(上铁工〔2014〕527号)

1.15《上海铁路局营业线施工、检修作业驻站安全防护办法》(上铁师发〔2014〕299号)

1.16《上海铁路局工务安全管理办法》(上铁工〔2013〕267号)

1.17《上海铁路局关于公布<上海铁路局工务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上铁工〔2015〕648号)

1.18《上海铁路局关于重新公布<行车设备检查(施工)登记簿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上铁运〔2015〕263号)

1.19《上海铁路局关于重新印发<上海铁路局铁路线路防护栅栏管理办法>的通知》(上铁工﹝2015﹞36号)

1.20《上海铁路局关于明确施工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上铁运函〔2014〕697号)

1.21《上海铁路局关于铁路建设项目邻近营业线基坑开挖实行施工许可证制度的通知》(上铁建函〔2014〕2235号)

1.22《上海铁路局关于深化全局安全风险管理的实施意见》(上铁安发〔2012〕629号)

1.23《关于重新公布上海铁路局线路防胀管理办法的通知》(上铁工发〔2015〕3号)

1.24《上海铁路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邻近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的通知》(上铁安〔2015〕224号)

1.25《上海铁路局建设处关于重新公布建设系统营业线(邻近)施工方案编制、审查工作的通知》(建工函〔2015〕583号)

1.26《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1-2009)

1.27《客货共线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3-2008)

1.28《铁路桥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3-2009)

1.29《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1.30《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1.31《铁路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TB10106-2010)

1.32新建铁路连云港至盐城线施工图(变更设计)

1.33新建连云港至盐城铁路LYJL-Ⅰ标监理规划。

2专业工程特点及其技术、质量标准

2.1专业工程特点

2.1.1.工程概况

1.设计变更情况

振华路框架桥位于陇海铁路盐坨-连云港站间K30+724.887处(中心里程),下穿新建连盐右线、既有陇海线上下行线、盐东线及新浦东站牵出线,与陇海线交角为80.45°。

原设计方案为架空线路顶进法施工,专项施工方案已于2016年1月经上海铁路局组织评审通过。

由于顶进工作坑范围内地方管网迁改方案复杂,进展迟缓,按顶进法施工势必影响连盐左线的施工工期,为保证连盐左线架梁及联调联试节点工期不受限制,已将原设计架空线路顶进施工变更为架空线路现浇法施工,并重新履行了报审手续。

2.下穿铁路情况

桥位处既有陇海铁路2股道、盐东铁路2股道,新建连盐铁路外包既有陇海铁路。

从左侧到右侧依次为新浦东站牵出线、盐东铁路线、陇海铁路上行线及陇海铁路下行线、连盐铁路右线。

振华路框架桥下穿铁路平面示意图

3.框架桥结构

采用五孔分离式框架桥结构形式,净跨8m+12.5m+5m+12.5m+8m,等高布置。

新建框架桥结构总高8.4m,各孔框架桥间距为0.15m,总宽度为53.9m(含各框架间间隙),全长53.9m。

具体见图2.1-2和2.1-3所示。

振华路框架桥立面示意图

 

振华路框架桥横断面示意图

4.U型槽工作坑布置

振华路框架桥两侧U型槽工作坑布置在新浦东站牵出线和新建连盐右线外侧。

其中新浦东迁出线侧工作坑尺寸为29.2m×57.9m×8.65m(基坑内径尺寸,长×宽×深);连盐右线侧工作坑工作坑尺寸为24.5m×57.9m×8.65m(基坑内径尺寸,长×宽×深)。

基坑顶标高3.6m,基坑底标高-5.052m,基底采用Φ60cm水泥搅拌桩进行处理。

工作坑支护、止水采用钻孔桩和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的组合形式。

工作坑具体见下页图所示。

 

振华路下穿陇海铁路立交桥工程平面示意图

2.1.2线路基本情况

1.桥址处陇海铁路位于缓和曲线区段,下行线纵坡为3‰下坡,上行线纵坡为3.0‰上坡;新浦东站牵出线位于直线段,纵坡为1.3‰下坡;盐东线位于直线区段,纵坡为0.8‰上坡。

既有铁路横断面示意图

2.陇海铁路路肩标高为3.91m,新浦东站牵出线路肩标高为3.61m。

陇海下行线轨底标高4.934m,上行线轨底标高4.954m,盐东线轨底标高4.048m,新浦东站牵出线轨底标高4.19m。

振华路框架顶标高为3.348m。

框架桥顶板顶面至钢轨底面的距离最小0.70m(盐东线)。

新建框架桥顶部距离轨底距离陇海下行线轨底159cm,距离陇海下行线轨底161cm,距离盐东线轨底70cm,距离新浦东站牵出线的距离为84cm。

3.区间范围内为路基,填方高1~2m。

营业线外侧有全封闭防护栅栏。

陇海线轨面标高比盐东线高约0.9m。

4.桥址处陇海铁路为双线电气化铁路,无缝线路,60kg/m钢轨,钢筋混凝土枕;盐东线为单线非电气化铁路,右线为43kg/m钢轨,钢筋混凝土轨枕;新浦东站牵出线为单线非电气化铁路,50kg/m钢轨,钢筋混凝土枕。

5.桥址处陇海线接触网立柱采用钢筋砼支柱,并在其远离线路中心一侧悬挂有回流线。

自闭、贯通线沿线路两侧架空布置,铁路信号、通信等光电缆分布在线路两侧。

6.既有连云港站中心里程为K35+095,既有盐坨站中心里程为K25+604。

其中连云港站为当地主要客运站,目前暂停接发旅客列车,正在进行站改施工。

本段陇海线曲线情况见下表。

陇海铁路(路基范围内)曲线要素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JD3

1

直缓点ZH

m

K30+704.47

2

缓圆点HY

m

K30+824.47

3

圆缓点YH

m

K31+341.93

4

缓直点HZ

m

K31+461.93

5

转角ay

度分秒

45度39分12秒

6

曲线半径R

m

800(右偏)

7

缓和曲线长l

m

120

8

切线长T

m

397.03

9

曲线长L

m

757.44

7.与营业线既有设备平面关系

桥址处既有铁路5股道,从左向右分别为新浦东站牵出线、盐东线,陇海上行线、陇海下行线和连盐右线,线间距分别为6.59m,14.38m、4.05m、6.00m。

(1)接触网杆

陇海线131#~132#接触网杆(混凝土杆)位于工程影响范围内。

(2)贯通线和自闭线

贯通和自闭为架空线,贯通线位于铁路左侧,距离新浦东站牵出线线路中心为10m,自闭线位于铁路右侧,距离陇下行线线路中心为37.4m。

(3)施工区域两侧路基以及坡脚埋设有铁路信号、通信等光电缆。

8.地形地貌

本工程位于滨海平原区,地势宽广平坦,区内河流纵横成网。

本工程路线所经区域绝大部分地势平坦,地面高程为2.38~3.63m。

铁路以东路段处于开发区的宋跳工业园区,为现状振华路,道路两侧为工业厂房,铁路以西路段处于新浦区浦东村,沿线为浦东村民房及新浦区煤球厂。

9.气象特征

沿线区域属温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气候分明。

铁路工程气候分区属温暖地区。

年平均气温在13.6℃~14.4℃之间,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6.3℃~34.4℃,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5.1℃~1.5℃。

年平均降水量为883.6mm~976.5mm,年平均蒸发量1408.6mm~1584.6mm,年最大蒸发量1654.7mm~2083.5mm。

季节性冻土深度0.15m~0.25m。

连云港地区的主汛期为每年的5月至9月。

10.工程地质

工点范围内地表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海积、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黏性土、细砂、淤泥及下元古界片麻岩等地层。

根据钻孔资料结合土工试验,场地内28米以浅土体可分10个工程地质层。

桥位处地质柱状图

地质情况汇总表

地层

编号

岩土名称

岩土状态

岩土物理力学参数的取值

Φ

压缩模量Es

基本承载力

岩土渗透系数

g/cm³

(kPa)

(度)

(MPa)

(kPa)

(㎝/s)

‚

黏土

可塑

1.79

17

54

3.1

70

4.5E-6

ƒ

淤泥

流塑

1.57

7.1

2.2

2.2

45

5.1E-7

黏土

可塑

1.86

32.0

13.7

5.6

150

粉砂夹粉土

稍密

0

26.0

6.9

130

含砂姜黏土

硬塑

1.96

59.0

16.4

7.8

220

黏土

可塑

1.88

56.0

15.3

6.4

210

含角砾黏土

硬塑

1.99

69.0

15.7

10.0

260

片麻岩

全风化

300

片麻岩

强风化

300

11.水文地质

区域历史最高水位+3.50m。

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潜水、微承压水和承压水。

 

2.2框架桥主要技术标准

道路等级:

城市主干道;

设计车速:

50km/h;

机动车道数:

双向6车道;

净空标准:

机动车道净空≥5.0m;非机动车道净空≥3.5m;人行道净空≥2.5m;

荷载等级:

铁路采用中荷载;城市道路采用城-A级汽车荷载;

质量验收标准:

《铁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

3监理工作范围及重点

3.1监理工作范围

本工程施工范围对应陇海铁路里程为K30+625—K30+825,主要包括:

(1)便梁支墩施工;

(2)框架主体现浇施工;(3)引道基坑施工;(4)U型槽施工;(5)附属工程施工。

主要工程量见下表所示。

振华路顶进框架涵主要工程数量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量

1

框架主体现浇

混凝土/钢筋

m3/t

5947/998

2

便梁架设

D16便梁

孔/(孔×次)

16/80

3

路基本体加固

高压旋喷桩

1458

4

支墩加固措施

钻孔桩

232

5

U型槽工作坑

钻孔桩

166

6

高压旋喷桩

m

15678

7

双向水泥搅拌桩

m

18545

8

无缝线路

应力放散

股道

3

9

接触网立柱拆除及迁改

10

10

贯通线迁改

m

465

11

自闭线迁改

m

960

3.2监理工作重点

3.2.1准备工作

1.对项目管理人员、施工作业人员进行详细的安全交底,对施工作业班组做到班前安全教育、安全强化;

2.线路施工人员的落实:

线路工、便梁检查工、防护员、作业人员;

3.慢行牌、封锁牌、信号旗、防护服等线路作业工具落实到位;

4.封锁施工的人员安排:

驻站联络员、现场防护人员、现场施工作业人员;

5.便梁的各种配件、备用配件、千斤顶、卡护、起拨道机、钢板、木板、枕木、钢钎的落实;

6.所有上线路的人员必须穿好防护服,并经过营业线施工培训教育,考试合格;

7.与相关设备管理单位签定安全协议,办理好营业线施工相关审批手续。

3.2.2安全风险分析

根据桥涵顶进营业线施工项目分析,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有:

1.防护、警示标志未设置,导致施工人员随意穿越既有陇海线路,导致人员伤亡事故;

2.施工机械移位过程中,野蛮操作,未执行“一人一机”制度,导致机械倾覆,损坏营业线设备和影响行车安全;

3.施工现场用电不规范,未经专业电工许可,随意私拉乱接,导致触电事故;

4.夜间施工照明不充足,导致设备碰撞营业线设备等。

5.便梁支座不平整、便梁螺栓安装不牢固,导致便梁倾覆,影响线路稳定和行车安全。

6.路基土方开挖过快,导致路基坍塌,影响线路稳定和行车安全。

7.导电物体(铁丝、撬棍等)连接钢轨,造成线路红光带。

8.支护桩未达到设计强度就进行工作开挖,导致支护桩不能充分起到对基坑的支护作用,从而导致路基变形超标。

根据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邻近营业线安全卡控措施见附件、《邻近营业线施工安全卡控表》及《施工单位安全风险控制责任展开表》。

3.2.3施工安全措施

1.行车安全保证措施

在运营线路上进行施工作业,安全永远摆在首位,时刻都要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确保行车安全。

(1)架设、纵移便梁时,提前三天以书面形式通知设备管理单位到场配合,对便梁及其附件进行绝缘测量,确保轨道电路使用良好。

(2)施工中要做到各种绝缘措施到位,防止铁路信号出现红光带现象。

(3)按要求,设置好各种施工防护牌,并加强保护,防止被盗或被移动;利用封锁点装、卸便梁时,加强与车站的联系,按规定要求设立封锁标志,安排专人指挥装吊工作,便梁在运输及临时安放时,要采取妥善的固定措施。

(4)便梁必须设置纵横向限位装置,对行车线路要进行有效的养护检查工作,确保线路的方向、水平、轨距符合规范要求。

便梁两端线路的过渡要认真地处理好。

(5)天窗点内逐一调整枕木间距,插入钢枕,并及时回填道碴,用捣固机捣固密实。

开通线路前,要通过工务部门的检查确认,防止出现“三角坑”、“晃车”现象。

(6)人工拉槽挖土时按设计的深度和坡度进行,严禁开挖随意开挖。

(7)抬运道碴不得从道岔上通过,以防止道碴落入轨缝,若发现轨缝中有石子等硬物,则用竹(木)夹子及时将其清除。

(8)施工中必须密切注意便梁和轨道的工作状态。

对轨道的标高、方向、轨距和便梁的位移和沉降等进行全过程监测。

发现异常现象及时报警,提前采取加固措施。

(9)每组便梁支点、中点处左右两侧设监测点,顶进时观测其水平和垂直位移,每6小时观测一次,并做好记录备查(技术员负责)。

对负责防护区段内的所有运营线路,随时监测其水平、方向和轨距(线路工负责)。

各种观测数据相互印证,确保监测结果的可靠性,为合理确定施工参数提供依据,达到反馈指导施工的目的。

(10)架空后线路必须加强日常检查。

实行一列一检制度,每一次列车通过后都必须进行全面检查线路及加固设施。

2.桩基施工防护措施

(1)桩基施工前平整场地时尽量不破坏营业线运营设施。

桩基施工时采取“一人一机”防护措施,保证营业线营运安全。

(2)桩机移动过程中设专人进行指挥,安排在没有列车通过的时间段进行。

钻机在移位、转场前,架子队安全员、技术员及工地防护员必须全部到场,经确认各项安全措施到位,场地处理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移机。

(3)邻近营业线施工机械操作人员必须经过营业线施工安全培训,准确掌握相应作业安全风险和安全措施,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机操作,安全培训相关书面档案做到随机存放备查,安全培训定期开展。

(4)桩基在作业时,其行走方向应设置为垂直营业线方向,从而使其易倾覆方向为非营业线位置。

(5)钢筋笼在吊装时应分节吊装,钢筋笼长度应保证在发生倾倒后不侵入铁路限界,钢筋笼吊装过程中需设置导向绳,由1名工人负责牵引,防止起吊后晃动影响行车安全。

(6)根据施工区域按照方案选择合适的施工机械。

3.防止光电缆挖断措施

(1)认真对照设计文件并会同设备管理单位对既有光电缆的位置、走向和埋设深度予以复查确认。

(2)开挖前,必须使用地下管线探测仪等手段进行施工前的探测,基本了解管线走向后必须采用“人工挖探沟”先探后挖的办法,在找出光电缆加以保护措施后,方可开挖。

(3)动土开挖前,应提前3天与设备管理单位联系,将施工时间、施工范围书面通知(或传真通知)设备管理单位,请设备管理单位安全监督员到现场共同把关。

设备管理单位人员未到现场之前严禁动土开挖。

(4)开工前必须对劳务人员进行地下光电缆的识别及安全开挖方法的教育。

作业时,施工负责人进行全过程监控,带班人员必须加大巡视密度,时刻提醒对电缆的保护,妥善处理被挖出的电缆,及时进行电缆保护。

(5)在探有地下光电缆埋设深度、径路走向时,应加倍小心开挖,严禁在电缆、管线径路5米之内使用挖掘机、推土机等开挖。

禁止用风镐等电动工具猛力挖掘,只准用人工轻挖轻扒,确保电缆安全。

(6)光电缆挖出后,需采用槽钢、钢管或PVC管等进行包裹防护,并设置警示标志由项目部安排人员巡查看护,防止施工造成破坏。

(7)防止挖断地下管线“十严禁”

①严禁在地下管线不明时施工;②严禁无探测设备、无安全保护措施、安全保护措施未交底进行施工;③严禁未经安全教育的人员上岗作业;④严禁未做探挖就野蛮施工;⑤严禁暴露在外的电缆未做防护,进行其他作业;⑥严禁带班人员和设备管理单位安全监督人员不到位擅自施工;⑦严禁大型机械在地下管线未查明处或安全防护不落实进行施工;⑧严禁挖伤电缆不报告;⑨严禁在地下管线附近乱挖、乱推、乱刨;⑩严禁在暴露的电缆附近烤火取暖。

4.基坑开挖安全措施

基坑开挖前要按照《上海铁路局关于铁路建设项目邻近营业线基坑开挖实行施工许可证制度的通知》(上铁建函〔2014〕2235号)文要求办理施工许可证。

(1)预防路基变形的安全措施

①基坑开挖前进行基坑围护;

②作好基坑内临时排水系统规划;

③基坑回填顺序自下而上逐层拆除,随拆随填,防止边坡塌方;

④基坑边堆置各类建筑材料的,应按规定距离堆置;

⑤基坑作业时设置专用爬梯上下基坑;

⑥施工时应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内造成边坡塌方或土体破坏,基坑开挖后及时进行地下结构工程施工,基坑开挖或回填应连续进行。

在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坑壁的稳定情况;

⑦基坑开挖施工作业时应指定专人指挥、监护,出现位移、开裂及渗漏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将作业人员撤离危险区域,必要时立即对基坑进行回填处理,待险情排除后继续作业;

⑧雨期施工,对施工现场的排水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排水畅通。

(1)加强营业线沉降位移观测

发现沉降位移数量超过铁路部门规定数值时立即停止施工,项目部对围护结构进行加固和处理,在确定围护结构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后续施工,当围护结构失稳出现坍塌时立即启动救援应急预案。

(2)基坑开挖后应及时修筑基础,不得长期暴露

基础施工完毕,应抓紧基坑的回填工作。

回填基坑时,必须事先清除基坑中不符合回填要求的杂物。

在相对的两侧或四周同时均匀进行,并且分层夯实。

(3)安全观测监控措施

①成立专门的观测小组,对基坑施分部域的线路路基、接触网立柱进行沉降、位移观测。

②邻近营业线基坑开挖施工时,在两侧营业线路50m范围内设置沉降和位移观测点,观测点间距10m,施工时每天上下午各观测一次,记录测量数据并加以分析,以便及时采取防护技术措施。

③观测报警值设置

A.当基坑邻近线路一侧位移单日位移达3mm且不收敛时或累计位移达10mm时;

B.当基坑另外三侧位移单日位移达5mm且不收敛时或累计位移达30mm时;

C.地表沉降速率不超过3mm/d或累计沉降不超过30mm时;

D.基坑内降水或基坑内开挖引起的基坑外地下水位下降速率不超过500mm/d或累计不超过1000mm。

5.电气化区段施工安全措施

(1)机械设备在接触网附近作业时,严格执行《铁路桥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TB10303-2009)中“第三节营业线桥涵施工”第13.1.12条规定“在电气化区段,作业人员及携带的物件与接触网带电部分的距离必须保持大2m以上,不足2m时,应在接触网停电后作业。

在距接触网带电部分2-4m的范围内施工时,接触网可不停电,但须有有设备管理单位的有关人员在场监护。

在接触网支柱及接触网带电部分5m范围以内的金属结构上均须装设接地线。

(2)在电气化铁路线路上,严禁人员直接或间接地(通过任何物件,如棒条、导线、水源等)与接触网的各导线及其连接部件接触。

桥涵作业人员携带工具、材料(包括长杆、导线、塔尺、钢尺、花杆)与牵引供电设备带电部分需保持2m以上距离。

发现接触网断线及其部件损坏或在其上挂有线头、绳索等物时,人员不准与之接触;在接触网整修人员未到达,应距断线接地处10m以外设置防护,禁止人员进入。

(3)在电气化区段通过或使用各种车辆、机具设备不得超过机车车辆限界,所有作业人员和接触网必须保持2m以上距离。

汽车货物装载高度(从地面算起)不得超过4.5m;在装载高度超过2m的货物上严禁坐人;高长杆应水平通过。

(4)在电杆、拉线附近施工,对电杆应留出1~1.5m半径的土台,对拉线留出1.5~2.5m半径的土台,土台周围应插标杆警示。

设备施工对架空线及附属设备(主要为接触网支柱及接触网拉线)必须有防倾覆措施。

(5)班前交班会,分配工作必须传达有关电气化网下作业的安全注意事项。

6.便梁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预防红光带出现的相关措施

①便梁纵梁落位前应完成穿钢枕的工作,钢枕穿入过程须使用性能完好的绝缘橡胶垫,穿入后用干木板抄紧。

便梁拼装过程必须按照单侧拼装的方式进行。

绝缘垫板应经常检查,对质量不好、破损的应及时更换;

②对使用较长的金属工具应有绝缘保护;

③搬运较长的金属材料过铁路时,必须使材料与铁路平行通过,不应与铁路正交;

(2)预防轨道电路失效的相关措施

对两线之间的刚钎,必须在每个端头安放绝缘装置。

(3)使用过程中的便梁保养应24小时进行(含记录),斜拉撑的安装必须及时。

(4)便梁拆除过程中保护线路稳定性的措施

钢枕抽除一根应及时补充该钢枕处的道渣,并由线路工指导检查该处道渣的密实情况,不密实的严禁下一根钢枕的抽除作业,钢枕抽除过程中应及时检查线路状况。

(5)线路封锁过程便梁的吊装作业

根据路局调度命令及车站信号楼的安排,项目部提前作好便梁吊装作业人员、机具的落实,吊装过程应加强防护,有专业人员进行吊装指挥。

(6)下穿立交便梁施工时要加强安全检查,督促施工单位严格落实点内作业项目在点内实施,既有线路上安装、拆除D型便梁(含支墩、穿钢枕、纵梁就位、纵横梁联结、便梁拆除)必须在天窗点内进行。

(7)加强便梁支墩施工、限位装置设置的检查,确保支墩稳固和便梁限位装置有效。

特别对支墩位移进行检查,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8)框构桥顶进到位后,加强对三角区回填施工质量监督,严格按设计要求控制回填料材质和压实度,防止线路开通后路基沉降超限而危及行车安全。

(9)进行工作坑开挖、路基附近进行桩基施工、便梁架设、拉槽顶进及拆梁恢复线路施工过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