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工作实施方案doc.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49838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州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工作实施方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兰州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工作实施方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兰州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工作实施方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兰州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工作实施方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兰州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工作实施方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兰州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工作实施方案doc.docx

《兰州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工作实施方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州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工作实施方案doc.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兰州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工作实施方案doc.docx

兰州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工作实施方案doc

兰州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工作实施方案doc

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全面推进兰州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都市工作,依照国家科技部要求,结合兰州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进展基础

(一)经济社会较快进展

1、区位优势明显

兰州是甘肃省省会,辖五区三县,全市总面积1.31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631.6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322.2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01.63万人。

兰州是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的重要支撑点和辐射源,也是新亚欧大陆桥通往中亚、西亚和欧洲的国际大通道和陆路口岸。

兰州作为西北区域性商贸中心,市场体系日趋完善,流通服务功能明显增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相对活跃,大市场、大流通格局差不多形成。

2、经济进展速度较快

2018年,兰州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20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6.18亿元,比上年增长17.18%。

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8.17亿元,比上年增长9.83%。

实现农业增加值30亿元,比上年增长6%。

完成地区性财政收入254.8亿元,比上年增长71.27%;地点财政总收入94.47亿元,比上年增长16.62%。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9.77亿元,比上年增长18.92%。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99.6%。

都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760.66元,比上年增长9.28%;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4000元,比上年增长14%。

集中实施了100项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81.7亿元。

争取国家扩大内需项目288项,落实中央投资16.56亿元,引进资金141.38亿元。

(二)工业基础雄厚

1、工业体系门类比较齐全

兰州是“一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12个工业中心都市之一,是西部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

通过60年的进展,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能源电力、医药生物、农产品加工为主体,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全市有工业行业40多个,产品2万余种,工业精品5000多种。

拥有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和金川工业科技园等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工业经济园区,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有色冶金和装备制造业基地。

2、工业经济进展规模较大

近年来,引进国内外资金300亿元,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和知名品牌相继落户兰州,建成了以1000万吨炼油、70万吨乙烯、45万吨电解铝为代表的一批重大工业项目。

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4户,2018年工业增加值330亿元,占全市GDP的35.86%,占全省工业总量的26.5%。

3、高新技术产业增长较快

兰州高新区现有入驻企业1730户,其中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47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62亿元,占工业增加值的18.79%。

初步形成了新材料、节能环保、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六大产业。

(三)科技创新资源丰富

1、科研体系比较完善

兰州集中了甘肃省80%以上的科研机构和专业人才,拥有27.15万专业技术人员,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居全国前列,综合实力较强。

有两院院士17人,高校18所。

有1个国家实验室、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3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73个独立研究与开发机构,50个(其中省部级38个)工程技术中心和中试基地,96个高校科研机构,36个企业科研机构,3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6个科技企业孵化器。

科研开发涉及15个领域,20多个专业方向。

2、创新体系比较健全

兰州地区建立了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在兰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为依靠,集成区域所有创新力量建设创新型都市的区域创新体系。

2006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都市的决定》、《兰州市科学技术奖励方法》等12项区域性科技政策,加速了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兰州市及市辖八个县(区)连续3次通过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2005年,兰州市获得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工作先进单位称号;知识产权政策法规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水平和专利技术转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已建成国家级专利技术(兰州)展现交易中心,近三年来转化科技成果200余项,申请专利3709件,形成专利授权1799件,实现技术产权交易额32亿元;2018年,兰州地区科研机构获国家科技奖10项,省级124项,评出市级科技进步奖80项;荣获“全国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市”、“国家创新型试点都市”、“中国节能减排20佳都市”、“国家创业型试点都市”等荣誉称号。

“兰州国家石化新材料产业化基地”获得国家批准建设。

3、承担国家科技项目基础较好

兰州市先后承担了“甘肃省河西走廊星火产业带兰州段建设”、“重要技术标准研究试点都市”、“知识产权试点都市”和“科技兴贸试点都市”等6项国家科技专项和试点任务,有4个县区获得国家财政部、科技部“富民强县科技打算项目”的支持。

(四)政策优势突出

1、国家政策

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国家正在研究制定支持西部大开发以后十年进展的政策,对兰州发挥中心都市作用,辐射整个西北地区,推动区域经济进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2018年国务院批复通过了《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兰州必将成为西部地区领先进展的重点经济区域,这对我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进展循环经济,强化节能减排,培养壮大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通道;国务院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又好又快进展的指导意见立即批复,涉及经济进展、社会事业、城乡统筹、生态建设和道路交通等方面的一系列具体支持政策,将推动一批重大项目的布局和实施;2009年2月19日,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的《轻工业和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对兰州进展石化产业具有重大意义;这些优待政策的出台将为甘肃省、兰州市的跨过式进展提供强大动力。

2、省市政策

甘肃省委提出了“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进展、整体推进”的区域进展战略和建设“兰白都市经济圈”的重大部署以及市委、市政府实施的“1355”进展战略,对兰州发挥“中心带动”作用做了全面的谋划布局,并提出了具体的创新型都市进展思路。

近年来,兰州的创新工作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按照科技部“国家创新型试点都市”的具体要求和兰州经济社会进展的需求相比,还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弱,产品附加值不高。

多数企业属于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产品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较少;新产品开发速度慢,精加工产品和名优产品少。

二是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还不完善。

科技资源整合力度小,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程缓慢;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中介服务机构联动协作的机制尚未形成。

三是创新投融资渠道不畅。

政府科技投入偏低,引导性资金短缺;科技风险投资、科技保险、担保资金、创业投资等科技融资的活力不强,辐射带动能力弱,支持创新活动的作用不够。

二、思路和目标

(一)总体思路

围绕甘肃省委区域进展战略和兰州市委“1355”进展战略,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培养创新主体为重点,以政策扶持为引导,以创新体制机制为突破口,以自主创新统筹经济、科技、教育进展,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取再创新能力,全方位推进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和治理创新;实施创新型都市建设重大工程,加快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进程,优化产业结构,培养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展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强化都市创新功能,增强区域创新进展能力,加强产学研结合、科技创新平台和服务体系建设,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兰州提早六年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和创新动力。

(二)具体目标

--到2019年,把兰州建设成为创新体系完善、创新要素集聚、创新效率高、经济效益优、社会环境好、辐射作用强的创新型都市;

--实施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示范区的“创新、集聚、孵化、辐射、示范”功能和效应显著增强;

--创新创业良好环境差不多形成,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公众科学素养和都市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在国内外的阻碍力和对科技资源的吸纳力显著提升;

--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在西北地区处于领先水平,在若干领域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十二五”期间,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10%以上,到2019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500亿元,地区性财政收入达到4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38000元;

--全社会研究和开发(R&D)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达到3%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占社会投入的60%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3%以上;

--科技进步奉献率达到60%以上;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0%以上;

--专利申请量每年增长20%,到“十二五”末突破3000件,实现比“十一五”末翻一番的目标;

--科技企业孵化器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

--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16亿元;

--单位GDP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均达到国家和省上操纵性目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比“十一五”末有显著提高。

三、试点内容和重点任务

(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十二五”期间,重点改造提升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建材等为主的传统产业,每年滚动实施100项重点工业项目,突出抓好兰州石化公司炼油和乙烯扩能改造项目、蓝星公司和远东化肥扩能改造、兰州吉利汽车生产工艺改进、“兰州航天科技园”建设、高新区“二次创业”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

1、石化产业

采取中石化和地点政府联动、中央和企业联动,统一规划和集中布局的措施,加快构建石化4大产业园区,延伸6大产业链,做大做强6大优势产品,实施40个以上重大项目,提升石化产品本地加工增值转化率,增强核心竞争力。

依靠“兰州国家石化新材料产业化基地”,争取建设总投资达281.5亿元的国家战略性石化产业基地项目,建成年原油炼化2000万吨,乙烯150万吨的能力,建设合成橡胶、合成树脂、催化剂、化肥等石化产业链基地。

对重点国有企业采纳高新技术进行改造,逐步形成一批在国际市场上有强大竞争力的骨干企业。

2、装备制造业

以兰州高新开发区彭家坪装备制造生态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装备制造业基地、七里河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空港循环经济产业基地等四大园区为依靠,建设国家级兰州装备制造业基地;坚持引进与自主研发相结合,加快用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提升装备制造业,提高装备设计、制造和集成能力,把握高档数控机床、工作母机、重大成套设备、关键零部件的自主设计制造技术,在机电一体化、数字化、智能化工业操纵系统等关键技术攻关上取得突破;优先进展四大重点领域:

进展汽车工业,形成以整车制造研发为龙头,轿车、客车、农用车并进,零部件配套,机械基础工艺积极跟进的汽车产业集群;进展石油钻采及炼化设备,创建石化机械工业基地,建设石化装备研发中心,进一步提升石化装备整体竞争力;进展电工电器设备,大力进展大中型电机、高智能化的送变电设备和操纵设备;进展通用及专用机械设备,推行绿色制造技术,形成泵、闸、阀产业带。

到2019年,要紧加工设备数控化率达到40%,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中心2个,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5个,培养主营业务过亿元的企业30户。

3、有色冶金产业

以兰州铝厂、连城铝厂、榆中钢厂、西北铁合金厂、炭素集团等龙头企业和金川科技园为核心,在冶金行业高起点实施33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和重大规模项目调整,打算投资286亿元,实施重大技术改造项目,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构建连海煤电冶化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平安电解铝冶炼及加工基地、和平有色金属新材料研发及电池产业基地、金崖钢铁及延压产业循环经济基地等四大冶金有色产业基地;充分利用5个企业技术中心和6个实验室的优势,投资50亿元,全面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产品;加大技术创新和推广力度,在引进或研发一批新型技术的同时进一步推广现有成熟技术,要紧是铝电解优化配比软件包技术、自动操纵与变频调速技术、电解铝业直截了当铸轧技术等,进展技术含量高的深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

“十二五”期间,有色冶金行业年均增速达到20%,使兰州成为全国重要的有色冶金产业进展基地。

(二)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

“十二五”期间,着力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以生物医药、新材料、光电一体化、精细化工、电子信息、环保技术等为主的新兴支柱产业。

1、生物医药产业

依靠兰州生物产业基地,争取建设成为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重点进展生物制药、现代中(藏)药、生物医学工程三大方向,构筑以生物制品、现代中藏药、动物用药、生物医学工程为主体的产业体系;在人与动物用疫苗、治疗用生物制品、诊断用生物试剂、重离子束治癌、现代中藏药、人工心脏瓣膜等优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从研制、生产、销售、服务到原料供应在内的系列产业群,带动甘肃及西北地区生物产业快速进展;积极推动兰州重离子国家研究中心建设项目的实施,完成兰州重离子束应用装置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建成后估量产值达到1000亿元,对实现航天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人口与健康等国家战略目标意义重大;积极筹建并实施总投资150亿元的高能量密度物理及物质差不多结构综合研究装置项目,使其成为全世界束流功率最高、能量覆盖范畴最广的重离子加速器。

“十二五”期间,实现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研究开发15-20个生物医药新产品(其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5-7个),改造升级15-20个现有生物医药大品种,新增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优势产品5-7个,使70%以上的生物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2、新材料、新能源产业

依靠“国家西部新材料行动”和甘肃省“兰白金打算”,加快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园建设,大力进展新材料、新能源产业。

在新材料方面,形成以金川科技园为龙头的镍钴新材料研发与应用集群,以中国铝业兰州公司为龙头的电解铝及铝材料深加工产业集群,以西脉科技公司为龙头的贵重有色金属深加工及应用研发产业集群,以天星稀土公司为龙头的稀土材料研发应用产业集群。

到“十二五”末,新材料产业园入驻企业达到120家,营业收入突破50亿元;在新能源方面,重点实施国家重大专项“兰州航天科技园”建设工程。

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510研究所为依靠,总投资6亿元,规划面积93亩,形成航天技术研发与应用产业集群。

以国家火炬打算--兰州环保技术研发与装备制造特色产业基地为依靠,形成环保技术研发与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依靠“国家风电设备质检中心建设”和国际太阳能技术促进转让中心,形成风电、光伏、光热能利用产业集群。

到“十二五”末,三大新能源产业的营业总收入达到65亿元。

3、特色产业

依靠兰州的区位优势、工业基础优势、物流集散优势和“企业出城入园”部署,大力进展以特色产业为依靠的轻工业和“高新专”的特色产业园区,重点进展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食品工业;依靠兰州百信果菜保鲜公司、万和疏菜保鲜公司、维特尔绿色产业公司等龙头企业,做大“兰州高原夏菜”品牌;依靠兰州定远淀粉有限公司、甘肃天奇淀粉科技有限公司,大力进展高附加值的马铃薯衍生产品;依靠兰州肉联厂有限公司,形成以猪肉加工为主体的肉制品加工业;依靠黄河啤酒厂、农垦集团公司,重点建设复合饮料、果蔬汁饮料及百合、芦荟等特色饮料,做大饮料制造业;依靠九州食品园区,做强以皋兰和尚头长寿面、保健醋、营养强化面粉为主的食品制造业;依靠兰州牧工商公司、兰州雪顿生物乳业公司、兰州庄园乳业公司,进展具有地点特色新型高附加值的乳制品加工业;依靠兰州百合和玫瑰等地点特色农产品,研究开发系列产品,延伸产业链,做大做强百合、玫瑰产业。

到2019年,轻工业占全市工业比重达到25%以上,大型轻工业集团从19户进展到25户,大中型轻工企业用于自主创新的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3%以上,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2%,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三)进展高新技术产业

1、依靠兰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以及兰北新区、黄河北部山区移山造地项目建设,扩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范畴,突出四大空间布局,着力提升六大能力,形成以高新区为龙头,以周边县区科技工业园、高校科技园区为补充,一区多园,以区带园,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高新技术产业进展格局;有效整合创新创业资源,实施高新技术开发区“二次创业行动”,建设服务体系完善的创新载体平台,实现高新区经济增长向创新驱动模式转变。

(四)大力推进现代农业

1、进展农业优势产业。

重点建设省级乃至国家级西菜东调、北菜南运的高原夏菜生产示范区,抓好二阴地区绿色蔬菜基地、富硒农产品开发。

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重点进展以高原夏菜、百合为主的蔬菜产业,以红提葡萄、大接杏、玫瑰、花卉为主的林果园艺产业,以奶牛、生猪、肉羊、家禽为主的规模养殖业,积极推动高原夏菜和优质瓜果等地点特色产业上规模、上档次,提高产业化水平和产业整体效益。

2、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培养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扶持进展一批产业关联度大、产品附加值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进展格局;加强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建设以榆中川区、红古川、秦王川、庄浪河谷、西岔川为主的蔬菜产业基地,以永登、皋兰、红古、七里河、等县区为主的10个左右林果园艺产业基地,以兰州猪场、花庄奶牛繁育中心、甘肃华陇种禽育种公司等龙头企业为依靠,建设10个左右辐射范畴广、带动能力强、服务体系健全、产加销一体化的养殖业基地,提高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

3、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

以高校、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为依靠,加快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优先安排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在优良品种繁育、先进种养技术的集成配套、资源高效利用和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取得实效;加快推广应用综合集成和双垄沟全膜覆盖等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积极推广集约、高效、生态畜禽养殖技术,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切实抓好绿色、无公害、有机食品的检测和认证工作,加快蔬菜、百合、玫瑰等大宗特色农产品的地点标准升级进程。

“十二五”期间,每年重点扶持进展10个示范性专业合作组织、10个龙头企业,争取到2019年,使80%左右的村建起专业合作社,80%的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

(五)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1、促进知识产权制造步伐

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进一步增强,质量大幅提高。

专利申请量逐年保持快速增长,到“十二五”末专利申请量突破万件大关,专利专项资金逐年增加,累计达到1500万元。

培养一批国内知名品牌,核心版权产业产值明显提高。

2、加强知识产权运用能力

成立兰州专利技术专业联盟,提高专利成果转化能力,运用知识产权的成效明显增强。

重大专利技术产业化项目资金保持较快增长,“十二五”期间累计立项30件以上,从中遴选具有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可有效延长产业链的3—5个优秀项目进行长期扶持,做大做强。

专利技术产业化项目资金累计达到1500万元。

3、提高知识产权爱护水平

加快《兰州市专利执法实施细则》立法进程,不断增强运用法律法规解决知识产权纠纷的意识和能力。

知识产权爱护状况明显改善,组织知识产权专项联合执法行动50次,知识产权结案率达到85%以上。

4、注重知识产权治理成效

突出知识产权综合治理成效,营造知识产权文化氛围,制定《兰州市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意见》,重点培养20家专利技术试点示范企业。

累计宣传信息量超过3万件,举办各类培训讲座100场以上,培训人员超过5万人次,组织专业展现对接活动100场。

(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1、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

坚持把科技投入作为公共战略性投资,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制;加大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力度,保证全市财政科技投入的年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

加强市级科技经费统筹,安排专项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在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重点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

落实财税优待政策,鼓舞和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风险资本退出机制,鼓舞进展科技风险投资企业。

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直截了当上市融资,或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筹集资金;积极推动和建立商业银行、民间资本与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融资渠道,促进商业银行对有条件的高科技企业直截了当投资或授信投资;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制度,解决中小科技企业贷款难的咨询题。

2、推进产学研合作

依靠“国家创新型试点都市”工作,构建以制度创新与环境建设为重点的政府宏观治理调控体系,通过实施“企业技术创新工程”、“院地、校企科技合作行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进一步推进产学研合作,在重点项目、重大技术改造中提供技术支撑,解决一批制约经济社会进展的技术瓶颈和共性关键技术;在榆中已建成夏官营大学城的基础上,规划建成占地5平方公里的榆中科教城,积极引进国内外的名校和科研机构,把科教城建设成为全省一流的文化教育中心和科研基地。

到“十二五”末,全市大中型企业普遍建立企业技术中心或研发机构,80%以上的中小企业加入技术联盟,培养一批“专、精、特、新”科技型中小企业。

3、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整合信息化治理机构职能和各类网络资源,建成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综合信息广域网,全面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使信息化建设广泛应用到全市经济社会进展的各个方面;加快推进政务信息化,实现办公自动化、协同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共享,力争实现无纸化办公和手机办公;以“兰州科技网”为主体,整合兰州地区技术市场平台、兰州科技成果•专利技术与资本对接平台、兰州科技文献服务平台、兰州地区科技资源共享公共服务平台、兰州决策与服务平台、科技宣传平台、各县区科技门户网站、市属科研院所等网站,建立兰州科技治理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积极开展从科技查新、信息咨询到科技评估与跟踪、科技成果转化等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到2019年,全市传统工业的信息技术装备达到80%以上,重点行业的骨干企业生产装备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率达到80%以上,先进操纵技术在流程型生产企业中的应用普及率达到80%以上,重点行业的骨干企业中有80%以上实施企业资源打算,全面实施电子商务。

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1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20%以上。

四、保证措施

(一)健全组织机构

1、成立领导小组。

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兰州市国家创新型试点都市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

市委、市政府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创新型试点都市进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重大咨询题。

2、建立部门会商机制。

加强科技政策与经济政策的和谐,加强科技打算与相关行业打算的衔接,和谐推进创新型试点都市建设重大项目的实施。

进一步加强试点工作目标责任制和责任单位联络员制度,督促目标任务全面落实。

3、建立绩效考评机制。

创新型都市领导小组定期对责任单位任务完成情形进行督查,并将督查结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同时,市委、市政府每年对创新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二)加大创新投入

1、加大财政科技投入

2018年市政府增加科技三项经费500万元,强化对重大科技项目的支持力度。

“十二五”期间,市级财政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市财政设立国家创新型试点都市专项资金。

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的科技项目资金。

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结构,整合财政现有各项科技进展扶持资金和技术改造资金,改善资金的使用方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形成职责明确,治理科学,配置合理,监督落实,绩效突出的专项资金运作机制。

2、提高企业研发投入

坚持自主创新的市场导向,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开发的投入,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强化政府对企业技术开发的支持,落实企业投入补助和企业R&D经费支出的税前列支等政策。

3、发挥金融支撑作用

加大力度引导兰州银行围绕传统产业提升、高新技术产业进展、新兴产业培养,建立支持技术创新的授权授信制度,增加信贷品种,扩大科技信贷规模。

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高技术投入提供条件,承诺企业以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作为反担保。

(三)落实政策措施

1、研究把握政策

认真研究和用好国家及省上的各项优待政策,立足发挥兰州的中心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