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练习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49761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8.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古代汉语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古代汉语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古代汉语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古代汉语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练习题含答案.docx

《古代汉语练习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练习题含答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汉语练习题含答案.docx

古代汉语练习题含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题含答案

  1.

  1.汉字就是【B】A。

拼音文字B。

表意文字C.图画文字D.想象文字

  2.最早界说"六书"得就是【A】A.许慎B.王引之C.段玉裁D.张玉书

  3.许慎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指得就是【B】A。

指事B.象形C.会意D.形声

  4.许慎所谓"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指得就是【B】A.象形B.指事C。

会意D.形声

  5.下列各组汉字全就是形声字得一组就是【C】A.苗闻病功B.领宇斧暮C.颖阁辨霖D.肌篱衷眉

  6.与"颖"得形旁所在位置相同得一组就是【B】A.领颇颔题B.修腾佞赖C.项颜戴藏D.颍稽指诣

  7.与"罟"得声旁所在位置相同得一组就是【A】A.茅简耄空B。

嫔帘屏疗C.窜症肩届D.扉屈痣近

  8.依据文字得通行时代命名得就是【C】A。

甲骨文B。

金文C.战国文字D.小篆

  9.以形体特点命名得就是【C】A.甲骨文B.隶书C.小篆D.战国文字

  10.因用途而命名得就是【B】A.甲骨文B.隶书C.楷书D.魏书

  11.标志着汉字形体得演变最终完成得就是【C】A.甲骨文B.隶书C.楷书D.魏书

 2.

  1.汉字形义统一得条件【C】A。

只有现在得汉字与有规律演变得字形才就是形义统一得。

B.只有本字引申义才就是形义统一得。

C.只有早早期汉字与有规律演变得字形才就是形义统一得。

只有本字本义才就是形义统一得。

D.通过字形探求词义。

  2.《说文解字》得作者就是【A】A.许慎B。

张玉书C.阮元D.王引之

  3.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得文学著作就是【B】A.《康熙字典》B。

《说文解字》C.《经籍纂诂》D.《辞海》

  4.下列例句"发"字用其本义得就是【C】A.秦王发图B.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C.一发饮羽,狼失声而逋D.王何不发将而击之

  5.下列例句"驰"字用其本义得就是【A】A.毋驰而弓B.吾蛇尚存,则驰然而卧C。

文公欲驰孟文子之宅D.免于罪戾,驰于负担

 3.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得一句就是【A】.A。

高祖离困者数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岂可谓非天乎!

B.台谢甚高。

C.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

D.有一卒曰:

"臣可以为师乎?

"因反走。

  2.下列各组字中,就是通假字得一组【A】A.佚逸B.卒族C.陈尘D.受寿

  3."距"与"拒"两字得关系就是【C】A。

"距"就是"拒"得古字B."距"就是"拒"得简化字C."距"就是"拒"得假借字D."距"就是"拒"得异体字

  4.下列句中,"见"字得用法与其她几句不同得一句就是【C】A.单为临淄市掾,不见知。

B.城中人见齐诸降者尽劓,皆怒,坚守惟恐见得。

C.今岁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5.下列各组字,关系为异体字得就是【C】A.舍一捨B。

翦一剪C.置一真D.说一悦

  6.分化字得类型有【D】A.分化本义B.分化引申义C。

分化借义、分化广义D。

分化本义、分化引申义、分化借义、分化广义

4.

  1.古代汉语中绝大多数就是【C】A。

复合词B。

联绵词C。

单音节词D。

双音节词

  2.下列属于双音节词得就是【D】A.且夫B.所以C.形容D.夏至

  3."与睦"属于复合词中得【B】A.偏正结构B.并列结构C.支配结构D.主谓结构

  4。

"司马"属于复合词得哪种结构?

【A】A.支配B.偏正C.并列D.主谓

  5.下列双声词语中,属于叠韵连绵词得就是【D】A.参差B.荒忽C.憔悴D.逍遥

  6。

下列属于双声连绵词得得就是【A】A.参差B.从容C。

窈窕D.蹉跎

 5.

  1.导致词语古代义项消失得原因不包括【C】A。

社会得发展B.事物得消亡C.皇帝得更替D.人们观念得变化

  2.下列各句中"劝"不作"勉励"讲得就是【D】A.赦之,以劝事君者。

B.子若免之,以劝左右,可也C.荀子《劝学》D.劝秦王显岩穴之士

  3.下列句中加着重号得词今义比古义范围窄得就是【A】A。

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B.虽蔬食菜羹C.东至于海,西至于河D.子为父死亡所恨

  4.以下各个词义变化得例子,属于词义扩大现象得就是【D】A.狱:

古义为"案件",今义为"监狱"B.丈夫:

古义为"成年男子",今义为"女子得配偶"C.臭:

古义为"气味",今义为"难闻得气味"D.河:

古义为"黄河",今义为"河流"

  5.以下各个词义变化得例子,属于词义缩小现象得就是【D】A.走:

古义为"跑",今义为"行走"B。

响:

古义为"回声",今义为"声音"C。

劝:

古义为"勉励"、"鼓励",今义为"劝阻"D.宫:

古义为"房屋,居室",今义为"宫殿"

  6.在"腥臊恶臭而伤腹胃"中得"臭"字,古今词义发生得变化就是【B】A.词义得扩大B.词义得缩小C.词义得转移D.感情色彩得变化

  7."购"古代得意义就是"悬赏征求",现代得常用义就是"购买",这种古今词义变化得类型就是【B】A.程度深浅得差异B.词义特点得差异C.色彩褒贬得差异D.广度宽窄得差异

 6.

  1.下列各句中,"天"字用其引申义得就是【D】A.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

B.有夏多罪,天命殛之。

C.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D.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

  2.下面各字得本义分析不正确得一项就是【B】A.制,本义为裁剪B.快,本义为与"慢"相对C.汉,本义为水名,即今湖北得汉水D.息,本义指气息,鼻子呼吸

  3。

对下面各字得本义分析正确得就是【A】A.秒,本义指禾穗得芒尖B.烈,本义为猛烈、强烈C.臭,本义难闻得气味D.蜡,本义为动植物与矿物所产生得某些油质,具有可塑性,易融化,不溶于水

  4.下列各句中得"防"字,用其本义得就是【A】A.以防止水。

B.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C.吾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D.视俗而施教,察失而立防。

  5.下列句子加点词语得引申义与本义之间属于相似类型得就是【A】A.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

B.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

C.五谷皆熟为有年也。

D.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6.下列各句中,"鄙"用其本义得就是【C】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B.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C.四鄙之氓人。

D.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

  7.根据字形分析,"時"字得本义应该就是【D】A.时机B.时常C.时间D.季节

  8."信"得本义就是"言语真实","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中得信与本义得关系就是【B】A.时空关系B.因果关系C.礼俗关系D.相似关系

  9."朝"得本义为"早晨","晨往,寝门闢矣,盛服将朝"中"朝"得意义与本义得关系就是【A】A.礼俗关系B.动静关系C.时空关系D.相似关系

  10.引申得方式有两种,一种就是輻射式引申,另一种就是【D】A.複合式引申B.抽象式引申C.假借式引申D.连锁式引申

 7.

  1.关于同义词得特点,说法不正确得就是【D】A.同义词得同义关系受历史条件得制约B.同义词得某一个或几个义位相同C。

同义词在语音上互不相关D.同义词得所有义位均相同

  2."恭,敬"这对同义词之间得差别在于【C】A.范围广狭不同B.性状情态不同C.侧重点不同D.语法功能不同

  3.下列同义词中,情感色彩上不同得就是【C】A.耻,辱B。

恭,敬C.杀,弒D.饥,饿

  4."耻,辱"这对同义词之间得差别在于【C】A.侧重得方面不同B.感情色彩不同C.组合功能不同D.性状情态不同

  5.同义词得辨析方法不包括【D】A.语言环境分析法B.对立意义分析法C.探求本源分析法D.同义比较法

  6.判定同义词,可以探求本源法,下列同义词得判定可以用此方式得就是【A】A;争夺B。

贫穷C.震动D.摇晃

  7."就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中"货财"属于同义词应用得【A】A.连用B.对用C.同义构词D.反用

  8.下列句中加着重号得词不属于同义构词得就是【D】A.与朋友交而不信乎B.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C.齐王闻之,君臣恐惧D.动静以礼,则星辰顺序

  9."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中"一"与"孤"属于同义词应用得【B】A.连用B.对用C.同义构词D.反用

  10.下列属于相对反义词得就是【A】A.左一一右B.生一一死C.就是一一非D.内一一外

  11.下列句中加着重号得词不属于反义构词得就是【D】A.动静以礼,则星辰顺序。

B。

密子贱、漆雕开、公孙尼子之徒,亦论情性,与世子相出入。

C.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间。

D.受策以出,出入三觐。

 8.

  1。

古代汉语中得词可以划分为两大类【C】A.实词、名词。

B.动词、代词。

C.实词、虚词。

D.连词、形容词。

  2.实词包括【B】A.动词、连词、语气词B.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代词、副词C.副词、介词、语气词、名词D.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代词、连词

  3。

下列句中得加点词属于兼类词得就是【A】A.左右欲刃相如B.道之不行C.项伯杀人,臣活之D.此谁也

  4.虚词包括【C】A.代词、介词、数词B.连词、名词、动词C.介词、连词、语气词D.形容词、语气词、副词

 9.

  1.在古代汉语里,谓语动词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使宾语怎么样得意思,这种用法就叫【A】A.使动用法B.意动用法C。

词类活用D.词类借用

  2.下列句子中,有使动用法得一句就是【B】A.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

B.小国寡民。

C.彼苍天者,曷其有极。

D.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3.下列句中,有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得就是【B】A.宣子说,乃轻币。

B.嫂曰:

"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

"C.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D.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4.下列句子,属于形容词活用为使动用法得就是【D】A.五年卒亡其国。

B.故不如先斗秦赵。

C.梁以此奇籍。

D.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5.下列句子中,加点得词就是形容词用作意动得就是【A】A.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

B.宋师不整,可败也。

C.强本而节用,则天子不贪……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

D.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6.下列句子,具有形容词用作意动用法得就是【A】A.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B.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C.恕思以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

D.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

  7.下列句子,属于名词做状语表示方位或处所得一句就是【D】A.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

B.沛公欲王关中。

C.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

D.横历天下,庭说诸侯之王。

  8.在"豕人立而啼"中,"人立"得语法功能就是【C】A.名词作状语,表示工具B.谓语C.名词作状语,表示比喻D.名词使动用法

  9.下列句子中,名词用作状语得就是【A】A.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

B。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C.齐桓公妻之,有马**乘。

D.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1O.下列句子,属于名词做状语表示对人得态度得一句就是【B】A.嫂虵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B.尔三人当父事丞相。

C.射之,豕人立而啼。

D.齐桓公妻之,有马**乘。

  11.下列句中,不就是名词活用得句子就是【D】A.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B.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C。

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D.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

10.

  1.关于基数与序数,说法错误得就是【B】A.整数百、千、万前通常不加"一"B.整数与零数之间一般用"零"补位C."甲、首、冠、太上、大上"等表示第一,第二以下用"次""次之""次者"或者"其次"表示D."伯(孟)仲叔季"主要用于兄弟姐妹之间得长幼排行

  2。

在"一之为甚,其可再乎"一句中,"再"得词性就是【B】A.副詞B.數詞C.代詞D.形容詞

  3.在古代汉语里,数词表示以下几方面【B】A。

基数、序数、约数、代数。

B.基数、序数、分数、倍数、约数、虚数。

C.约数、分数、代数。

D.基数、序数、分数、倍数、代数。

  4."关山三五夜,客子忆秦川。

"此句中得"三五"得意思就是【C】A.三十五B.三与五C.三个五,即十五,月中时节。

D.三五天

  5.表示极多得虚数常用基数词【D】A.三、六B.七、八C.十、一D.千、万

  6.数量**有两种,即【C】A.名词**、动量**。

B.形容词**、名量**。

C.名量**、动量**。

D.数词**、动量**。

11.

  1.在古代汉语里,副词主要有以下几类【A】A.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副词、情态副词、否定副词、谦敬副词。

B.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副词、情态副词、疑问副词。

C.范围副词、时间副词、情态副词、否定副词、特殊副词。

D.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副词、转折副词。

  2.表示动作行为已经结束得副词就是【D】A.方B.将C.俄D.业

  3."舜目盖重瞳子"此句中副词"盖"得意思就是【C】A.盖子B.盖上C.或许D.表语气,无意

  4.表示动作行为短暂得就是【A】A.姑B.素C.常D.数

  5.下列句中,"非"否定动词性谓语得就是【C】A.子非鱼。

B.非士之怒也。

C.我逃死,非逃富也。

D.本无谋,又非亲戚,何谓相坐?

  6。

表示自谦得词有【B】A.幸B.窃C.惠D.敬

12.

  1.古代汉语代词主要有五类【A】A.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无定代词、特殊代词。

B.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关系代词、联系代词。

C.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无定代词、情境代词。

D.指示代词、疑问代词、无定代词、特殊代词、量化代词。

  2。

"嫂何前倨而后卑也?

"此句中得疑问代词"何"得意思就是【A】A.为什么B.怎么样C.怎能D.哪里

  3.无定代词主要有两个【C】A.何、安B.之、焉C.或、莫D.所、者

  4.下列关于古代汉语人称代词复数得说法,错误得就是【B】A.复、单数基本就是同一形式,只能根据上下文语义来判断。

B."侪、属、曹、辈"用在第一、二、三人称代词后边可以表示复数。

C."二三子""诸君"表示第二人称复数。

D."二三子""诸君"带有敬意。

  5.下列句中,"莫"作代词用得就是【A】A。

我心傷悲,莫知我艱。

B.人知其一,莫知其她。

C.秦王車裂商君以徇曰:

"莫如商鞅反者。

"D.默然遥相許,欲往心莫遂。

13.

  1.下列句子中,"坐"字用为介词,表示原因得就是【D】A.到则披草而坐。

B.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C.副有罪,当相坐。

D.停车坐爱枫林晚。

  2.下列句中,"于"字得用法与其她三句不同得一句就是【D】A.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B。

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C.卻克伤于矢。

D.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

  3。

下列各句中,介词"以"得意思就是"凭着、依靠"得就是【A】A.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

B.休马华山之阳,示以无所为。

C.赏以春夏,刑以秋冬。

D.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4.下列句中,"为"作介词,引进动作行为得服务对象得一句就是【D】A.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B.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D.公输般为楚造云梯之械。

  5."君为我呼人"句中得"为"字,其词性与语法作用就是【C】A.动词,作谓词。

B.介词,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得实际发出者。

C.介词,引进动作行为得服务对象。

D.介词,引进动作行为得目得。

14.

  1.下列句中,"而"作连词,用于主语与谓语之间,表示主语不该出现谓语得情况得一句就是【B】A.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B.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C.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雠,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D.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2.下列句中,"以"用作连词,表示后一项动作就是前一项动作得目得或结果得一句就是【A】A.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B。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C。

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儡,因攻其车,尽破之以归秦。

D.信喜,谓漂母曰:

"吾必有以重报母。

"

  3.下列句中,"然"作连词,表示转折得一句就是【A】A.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子岂识之?

然子病矣。

B.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鞅复见孝公,益愈,然而未中旨。

D.就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15.

  1.在"滕君,则诚贤君____"与"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____"句中,空格处使用得句末语气词依次就是【A】A。

也,焉B.矣,焉C.矣,也D.耳,矣

  2.在"晋国,天下莫强____"与"孟尝君问:

'冯公有亲____?

"'句中,空格里使用得句末语气词应该依次就是【C】A.也,乎B.焉,哉C.焉,乎D。

矣,与

  3.在下列句中,"与"作为句尾语气词表示顿宕舒缓语气得一句就是【A】A.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

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B.夫子至于就是邦也,必闻其政。

求之与,抑与之与?

C.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D。

谁与,哭者?

  4.左右曰:

"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句中语气词"夫"得含义就是【B】A.这B.那C.表语气,无意。

D.它

16.

  1.下列句子,不属于判断句得一句就是【C】A.就是社稷之臣也。

B.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C.(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D.千金,重币也。

  2.判断句就是根据谓语得性质给句子分类得出得一种句型,古代汉语判断句在谓语后面一般用来肯定判断得语气词就是【B】A.则B.也C.矣D.耶

  3.古代汉语得判断句有时候在主语后面用指示代词"者"表示【C】A.系词B.判断C.提顿与加强语气D.等同关系

  4.下列句子,"就是"作谓语表示判断得一句就是【B】A.就是社稷之臣也。

B。

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就是也。

C.无父无君就是禽兽也。

D.就是炎帝之少女。

  5."就是就是帚彗,有内兵,年大孰。

"中,第二个"就是"作【A】A.系词B.主语C.定语D.连词

  6.下列判断句,表示造成某种结果得原因得一句就是【A】A.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B.夫战,勇气也。

C.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D.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

17.

  1.下列句子中哪一句就是无形式标志得被动句?

【D】A.方术不用,为人所疑。

B.志乎古,必遗乎今。

C.以四百里之地见信于天下。

D.谏行言听。

  2.下列句中得"于",用于表示被动得一句就是【B】A。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B.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C.虽监门之服养不亏于此矣。

D.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

  3.下列句子中,被动句就是【A】A。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B.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

C.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D.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4.下列句中,"为"表示被动得一句就是【B】A.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B.仆以口语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

C.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D.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人;削木为吏,议不可对。

 18.

  1.下列句中哪句属于主谓倒装?

【D】A.何以战。

B.沛公安在?

C.夫晋何厌之有?

D.何哉,尔所谓达者。

  2.下列句子,不就是宾语前置句得就是【A】A.德之不脩,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就是吾忧也。

B.既庶矣,又何加焉?

C.无乃尔就是过与?

D.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3.下列句子,属于疑问代词做宾语而前置得就是【D】A.姜氏何厌之有B.其就是之谓乎C.有基无坏,无亦就是务乎D.敢问何谓也

  4.下列句子,属于用代词复指得宾语前置句得就是【C】A。

有基无坏,无亦就是务乎B.就是以远至迩安C.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

D.君何患焉

  5.下列句子,属于用代词复指得宾语前置句得一句就是A】A.野语有之曰: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B.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C.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就是问。

D。

就是以仁之于让也,轻辞古之天子,难去今之县令者,薄厚之实异也。

  6.下列句中,"就是"得用法与其她三句不同得一句就是【A】A。

戎狄就是膺,荆舒就是惩。

B.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就是厉民而以自养也。

C.如必自为而后用之,就是率天下而路也。

D.就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7."忠之属也,可以____战,战则请从。

"句中横线省略了【C】A.于B.其C.之D。

19.

  1.刘歆得《七略》分为那七个类别类【B】A.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战术略B.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C.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贸易略D.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五经略、言语略。

  2.古人得说法"句读","读"应读作【B】A.dú。

B.dòu。

C.diǎn。

D.dù

  3.古书旧注中得"疏",其特点就是【A】A.既对古书正文作疏解,也对前人所作传注作疏解B.用与被解释得词声音相同或相近得词来进行释义C.用来点明词语或文句得言外之意D.用来具体说明被解释得词语得特定意义

  4.从东汉末年开始,我国古代字典辞书中运用最为普遍得注音方式就是【B】A。

直音B。

反切C.以拼音方案注音D.以注音字母注音

  5。

在古注得下列常用术语中,用于注音,表示被注得字按它通常得读音来读得术语就是【B】A.读如B。

如字C.读曰D。

之为言

20.

  1。

古书得特殊表达式常用得主要有五类【B】A.婉曲、互文、变文、连类而及、反切。

B.婉曲、互文、变文、连类而及、用典。

C.婉曲、互文、变文、连类而及、押韵。

D.互文、变文、连类而及、用典、句读。

  2."明主不晓"用得就是什么特殊表达式方式?

【A】A.婉曲B.互文C.变文D.用典

  3."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使用得就是那种特殊表达方式?

【A】A.互文B.婉曲C.变文D.用典

  4."母也天只,不谅人只"使用了哪种特殊表达方式?

【C】A.连类而及B.互文C.变文D.用典

  5."大夫不得造车马"得特殊表达方式为【C】A.婉曲B。

变文C.连类而及D。

用典

  6."弄獐宰相,不闻有诗文传世。

"得特殊表达方式为【D】A.互文B.变文C.连类而及D.用典

21.

  1."男有分,女有归"此句中得"归"得意思就是【C】A.归来B。

回归C.女子出嫁D.归宿

  2.北方玄武七宿就是【A】A.斗牛女虚危室壁B.牛女虚危室壁参C.斗牛女虚危室角D.女虚危室壁心房

3."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此句中得"河"指【C】A.淮河B.海河C.黄河D。

大河

 释词题

  §1.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得词

  1.贪而无谄。

谄:

奉承巴结。

  2.三十而立。

立:

指学问品行达到一定得境界,能在社会上立足。

  3.四十而不惑。

惑:

迷惑、糊涂。

  4.六十而耳顺。

耳顺:

听到什么都觉得习以为常了,不再感到什么话逆耳了。

  5。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矩:

法度、常规。

  6.遂事不谏。

遂:

成。

谏:

下级给上级提意见。

  7.既往不咎。

咎:

责备。

  8.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好:

喜欢,喜好。

恶:

讨厌。

  9.好仁者,无以尚之。

尚:

动词,加在……之上,即超过。

  10.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加:

凌越,超越。

  11.女与回也孰愈?

愈:

胜过。

  12.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

共:

共用。

  13.敝之而无憾。

敝: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破旧。

憾:

抱怨,不满。

  14.愿无伐善,无施劳。

伐:

自夸,自我表白。

施:

夸大。

劳:

功劳。

  15.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安:

形容词使动用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