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随堂精编作业.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04787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随堂精编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随堂精编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随堂精编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随堂精编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随堂精编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随堂精编作业.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随堂精编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随堂精编作业.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随堂精编作业.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随堂精编作业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随堂作业——练双基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知识点一 从“无为”到“有为”

1.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借鉴秦朝二世而亡的历史教训,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恢复生产,安定人心。

这一政策吸取了下列哪一思想(  )

A.儒家“仁政”思想

B.法家“法治”思想

C.道家“无为而治”思想

D.墨家“节用”思想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西汉初年的“无为”政治,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汉高祖”“与民休息”等关键信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在长久战乱的影响下,社会动荡,经济衰败,汉高祖以史为鉴,吸纳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故C正确。

2.西汉时期主父偃曰:

“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

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由此可见当时的社会问题是(  )

A.土地兼并十分严重

B.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

C.边境少数民族威胁

D.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交织

答案:

B

解析:

根据“诸侯”可知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再根据“连城数十,地方千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国坐大问题出现,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A、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故B正确。

3.西汉初年,黄老思想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

形成这种局面的主观原因是(  )

A.西汉初年经济残破

B.黄老思想适应了休养生息的需要

C.黄老思想有利于巩固大一统的局面

D.黄老思想是一种消极无为的思想

答案:

B

解析:

C、D两项的表述是错误的,A项是客观因素。

知识点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4.董仲舒杂糅各家学说创立的新思想中不包含(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法家思想D.佛家思想

答案:

D

解析:

本题意在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识记能力。

此时佛教尚未传入中国,佛教传入中国是在汉元帝时期。

5.儒家学说在秦朝遭到沉重打击,在汉代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

同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造之后的汉代儒学(  )

A.坚决排斥了阴阳五行之说

B.从批判时政转变为维护现实统治

C.提出了“为政以德”的观点

D.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华

答案:

B

6.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其主要目的是(  )

A.彻底抛弃法家思想

B.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向西域传播儒家思想

D.使儒生成为官僚队伍主体

答案:

B

解析:

“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是历史学科能力之一。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A项不正确,汉武帝接受儒家思想,但是并没有彻底抛弃法家思想,如法家主张的以严刑峻法统治百姓等思想,都被他纳入统治思想并实行。

C项不符合史实,D项不是主要目的,汉武帝接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要目的是用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7.“臣愚以为诸为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这一材料体现了谁的什么观点(  )

A.孔子“为政以德”

B.董仲舒“君权神授”

C.孟子“民贵君轻”

D.董仲舒“独尊儒术”

答案:

D

解析:

材料体现了董仲舒要求不在儒家经典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以思想的统一维护政治上的统一。

8.董仲舒说: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者汉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宣扬“天人感应”学说

B.要求君主遵循天道,施行仁政

C.反映了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

D.君主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答案:

D

解析:

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即“天子受命于天”,那么君主也要听命于天,故他宣扬“天人感应”学说,要求君主遵循天道,施行仁政,这是对儒学的新发展。

材料中并没有反映出“君主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9.有人说“董仲舒……开辟了儒学神化、儒学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

下列最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思想是(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C.实践德政,推行教化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纳”

答案:

B

解析:

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思想,为皇权披上了神圣的外衣,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官方的统治思想,并逐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孔子及其儒家思想逐步走向教主化、神学化、宗教化。

知识点三 儒学成为正统

10.《汉书》曰:

“及窦太后崩,武安君田蚡为丞相,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以百数,而公孙弘以治《春秋》为丞相封侯,天下学士靡然乡风矣。

”这说明(  )

A.儒家学说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

B.儒家学说成为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重要标准

C.儒家思想成为统治者治国理政的唯一思想

D.儒家思想成为丞相对抗君权的有力工具

答案:

B

解析:

抓住题干中的“延文学儒者以百数”“以治《春秋》为丞相封侯”可知,统治者重视儒家学说,使其成为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重要标准。

A是地方郡县兴办学校的影响;C错在“唯一”,统治者还吸纳了其他学派的思想;D不符合史实。

故B正确。

11.董仲舒说:

“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

”他建议汉武帝“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浸润)民以仁,摩(砥砺)民以谊(义),节民以礼”。

由此可见,他十分重视(  )

A.国计民生B.道德修养

C.道德教化D.科学知识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仁”“义”“礼”可知,董仲舒建议汉武帝兴办太学,试图通过学校教育传授儒家“五常”思想。

A、D与题意无关,道德修养重在人本身,与材料强调的重点不符,B排除。

故C正确。

12.清朝学者赵翼说:

“两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帅皆有儒者气象,亦一时风会不同也。

”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选官制度发生改变

B.主流思想发生变化

C.民间向学之风兴起

D.西汉君主重用儒者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从西汉到东汉,儒学的正统地位确立并不断加强,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从而促进了上层统治集团政治素质的变化。

故B正确。

从西汉到东汉,选官制度没有发生改变,依然是察举制,A错误;材料所述为上层人士的变化,受民间影响不大,C排除;D是现象而非原因。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董永卖身葬父,感动天地,并成就一段美好姻缘的故事,自西汉以来就在我国广为流传,并受到统治者推崇。

世界上很多看过中国《天仙配》的人,都说这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体现。

材料三:

“抛弃传统文化是逆潮流的,应该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

”这是全国政协委员李汉秋教授在全国“两会”发言的重要内容。

李汉秋建议教育部门将“仁义礼智信”纳入学校教学内容,逐步实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并落实到精神文明建设中去。

请回答:

(1)材料一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

对于西汉王朝的统治有何意义?

(2)该故事的起源与西汉以来的什么伦理观念有关?

该故事为什么能受到统治者推崇?

(3)首先提出将“仁义礼智信”作为为人处世道德标准的是谁?

政协委员建议将“仁义礼智信”纳入教材,你认为是否合理?

说出你的理由。

答案:

(1)“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巩固国家政治统一,加强中央集权。

(2)“孝”道或儒家伦理道德。

“孝”容易被统治者引申为“忠”,有利于巩固封建专制统治。

(3)董仲舒。

有一定的合理性。

“仁义礼智信”是中国古代儒家最基本的道德范畴,具有永恒的意义和普遍价值。

在我国今天,将“仁义礼智信”纳入教材,吸取其精华内容,一方面可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又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丞相李斯曰:

“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

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

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

禁之便。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

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

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教学的地方)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同义),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李斯言论的要点。

(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2)据材料二,归纳董仲舒言论的要点。

(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3)概括指出这两种言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案:

(1)私学兴盛,诸子百家评议国政,造谣惑众,不利于中央集权加强;建议实行“焚书”政策,控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主义。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儒学教育,注重思想教化,以礼治民。

(3)相同点:

都是为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需要,加强思想控制。

(如能答出如下内容:

都主张以一种服务于君主专制统治的思想来取代思想自由的局面;用政治权力干预和控制思想和学术的自由发展,均可。

不同点:

前者强调以法家思想排斥其他各家,后者强调以儒家思想来取代“百家争鸣”;前者主张用残暴手段来实现文化专制主义,后者强调教化和灌输;前者主张以法治国,后者主张以德治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