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五单元附录强化精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45376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下五单元附录强化精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八下五单元附录强化精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八下五单元附录强化精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八下五单元附录强化精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八下五单元附录强化精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下五单元附录强化精练.docx

《八下五单元附录强化精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下五单元附录强化精练.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下五单元附录强化精练.docx

八下五单元附录强化精练

八下五单元及附录学习

《与朱元思书》

一、 基础知识

(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艺文类聚》,作者:

吴均,字叔庠(xiáng),南朝梁文学家

(二)文言词语

1. 词类活用【湍】急流。

【奔】飞奔的马。

【轩邈】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轩,高。

邈,远。

2.通假字【转】通“啭”,鸟叫声。

【反】通“返”。

【见】通“现”,露出。

3.常规词语【风烟】烟雾。

【共色】一样的颜色。

【从流】随着江流。

从,顺,随。

【缥(piǎo)碧】青白色。

【无碍】毫无障碍。

 【甚箭】比箭还快。

 【夹岸】两岸。

【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

形容树绿而密。

【负势】凭依高峻的山势。

负,依凭。

【竞上】争着向上。

竞,争。

 【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千百】形容很多。

【泠泠(líng)】形容水声激越。

【作响】发出声响。

【相鸣】互相和鸣。

【成韵】形容声音和谐动听。

韵,和谐的声音。

【千转】长久不断地叫。

千,表示多。

【绝】停止。

【鸢(yuān)飞戾(lì)天】鸢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功名的人。

鸢,一种凶猛的鸟。

戾,至。

【息心】平息热衷功名之心。

【经纶】筹划,治理。

 【柯(kē)】树木的枝干。

【蔽】遮蔽。

 【犹】像。

【交映】互相掩映。

4.翻译下列文言句子答案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没有风,烟雾都消散尽净,天和山呈现一样的颜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急速的水流比飞箭还快,迅猛的波浪像飞奔的马。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山峦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稀疏的树木枝条互相掩映,有时可以看见太阳

7、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

二、 阅读探究

1. 表明富春山天朗气清的壮丽背景(全貌)的句子是什么?

风烟俱尽,天山共色。

2. 既写出江流宛转,小舟随波逐流的情形,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随意心情的句子是什么?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3. 总写所感,统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4. 作者是怎样有层次的描绘“异水”的?

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先写“缓流”,突出澄澈(游鱼细石);再写“急湍”,突出凶猛(急湍、猛浪)。

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方法。

5. 作者是怎样表现“奇山”的?

①    整体形象奇。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②    生长状态奇。

两岸峭壁,皆生寒树,层峦叠嶂,

③自然声音奇。

从听觉写泉音、鸟鸣、蝉嘶、猿叫,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交响曲

6. 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的句子是什么?

这句对写“奇山异水”有什么关系?

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有这样的“奇山异水”,必然有人的足迹,有人的触景之情,这句是游览者自然生发的感情。

同时这句又是侧面着笔,通过衬托手法,强化了山水诱人的力量,突出了“奇山异水”。

7.结尾“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似是多余,对此你有何看法?

不多余。

一是起了反复渲染的作用。

写树木遮空,昼夜不分,既照应前面对寒树的描写,又给山水增加奇色异彩。

二是使结构更加严谨完美。

全文犹如作者放出的千里之线,这里又收回手中,承接文章开头四句,清幽淡雅,余音缭绕。

三、    拓展延伸

1. 由“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你想到了哪两篇文言文中的话?

写出相应语句、作品和作者。

“潭中鱼可白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柳宗元《小石潭记》)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郦道元《三峡》)

2. 由“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你联想到生活中的什么现象?

富贵人虽然自有他们的享受,但是未必没有烦恼;而遁迹山林的人固然有种种不便,但其快乐是无法比拟的。

三、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藐视,含蓄的表达出作者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

  4、请找出文章里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异水”的句子: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侧面描写)。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

找出具体语句: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鸢飞戾天者息心和经纶世务者忘反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望峰窥谷

  7、本文运用的写法: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形声兼备、虚实结合、正侧面描写相结合、骈散结合、句式多变……

本文运用的修辞:

比喻、夸张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一

一、  基本知识

(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初文学家,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朱元璋称宋濂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

著有《宋学士文集》

2.序,一种文体,有书序、赠序两种。

本文是赠序,有临别赠言的性质。

(二) 文言词语

1.古今异义【走】古义:

跑。

今义:

步行。

2.通假字【支】通“肢”。

【被】通“披”。

3.古今异义【汤】古义:

热水。

今义:

做菜的汤汁。

【再】古义:

第二次;两次(本文)。

今义:

指重复。

 4.词类活用【腰】挂在腰间。

5.常规词语

【嗜学】酷爱读书。

嗜,喜欢,特殊的爱好。

【致】取得。

【假借】借。

假,借。

【手自】亲手、亲自。

【怠】懈怠,放松。

【逾(yú)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逾:

越过,超过。

【以是】因此。

以,因为。

【既】已经。

【加冠】表示男子已成年。

冠,帽子。

【益】更加。

【道】思想、学说。

【患】忧虑。

【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

硕,大。

【游】交游,交往。

【趋】快走。

【从】跟从。

【执经】拿着经书。

执,拿。

【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

德,道德。

望,声望。

隆,高。

尊,声望、地位高。

【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辞色,语言和脸色。

【侍】侍侯。

【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援,引、提出。

质,询问。

【倾耳】侧着耳朵。

倾,侧斜。

【请】请教。

【或】有时。

【斥咄(duō)训斥,呵责。

【色】表情。

【恭】恭顺。

【至】周到。

【复】回复,回答。

【俟(sì)】等待。

【欣悦】高兴。

【卒】终于。

【获】收获。

【负箧(qiè)曳(yè)屣(xǐ)】背着书箱,拖着鞋子。

箧,小箱子。

曳,拖,拉。

屣,鞋子。

【穷冬】隆冬,深冬。

【皲(jū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舍】这里指学舍,书馆。

【僵劲(jìng)】僵硬。

【媵(yìng)人】这里指服役的人。

【沃灌】浇洗。

【衾】被子。

【拥】围裹。

【覆】盖。

【寓】寄居。

【逆旅】旅店。

逆,迎。

【容臭(xiù)】香袋。

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烨(yè)】光彩照耀。

【缊(yùn)袍敝衣】破旧的衣服。

缊,旧絮。

敝,破。

【略无】毫无。

【慕艳】羡慕。

慕,羡慕。

艳,欣羡。

【奉】供养。

【不若】不如。

二、阅读探究

1.作者是怎样表现自己在年轻时的求学之难和用心之艰的?

(1)幼时求学的艰难:

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天大寒而弗之怠,走送之。

(2)成人后求师的艰难:

a.叩问之难。

b.旅途之难。

c.生活之苦。

2.作者“因得遍观全书”的原因是什么?

爱好读书,克服家贫和自然条件的恶劣,借书苦学。

3.作者用大量的文字书写求师之艰的目的是什么?

拿自己的艰苦求学经历勉励马生珍惜太学的条件,刻苦学习。

4.全文中怎样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中心的?

拿作者自己的粗袍敝衣与同舍生的豪华穿戴作对比。

通过对比,说明了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是否努力的道理。

5.作者写赠序的目的是什么?

勉励马生努力学习。

7.古人有克服艰苦条件努力学习的佳话,试举例。

① 欧阳修画荻习字。

② 王冕僧寺夜读。

③ 杨时程门立雪。

④ 匡衡凿壁借光。

⑤ 车胤囊萤夜读。

8.你所知道的什么文章阐述了与本文相似的道理?

《为学》。

本文和《为学》都说明了学业有成不在于良好的客观条件而在于主观努力的道理。

9.你从作者身上看到了什么优良品质?

①从作者年轻时求学上看:

作者对读书有浓厚的兴趣,为学有所成,不畏艰难,学习刻苦,有克服困难奔向目标的坚定决心和毅力。

②从作者写本文的态度上看:

作者德高望重,但却不摆出名人的架势说教,而是真挚诚恳,循循善诱,反映了他高尚的品德,也反映了他对后代人的殷切关怀。

10.马生本是一个用心学习的人,作者为什么还要勉励他刻苦学习?

宋濂深知当时的太学使人养尊处优,所以勉励马生。

三、拓展延伸

11.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条件优越,你怎样学习?

(自做答案)从树立远大理想,珍惜今天幸福生活,发愤读书,为国为民作贡献等角度作答。

12.请写出古代勉学名言。

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愈

《送东阳马生序》二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答案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致:

得到

  2、援疑质理  援:

引、提出    质:

询问

  3、益慕圣贤之道 慕:

仰慕

  4、俟其欣悦俟:

等到

  5、媵人持汤沃灌,以衾以覆汤:

热水 沃灌:

浇洗以:

用  覆:

蒙盖

  6、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再:

两顿

  7、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走:

跑     逾约:

超过期限

  8、四支僵劲不能动支:

通“肢” 肢体

  9、同舍生皆被绮绣被:

通“披” 穿

10、礼愈至至:

周到

11、弗之怠弗:

不之:

指代抄书

12、无从致书以观;计日以还;俯身倾耳以请;不敢出一言以复以:

人多以书假余以:

以中有足乐者以:

因为

13、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盖:

大概之:

的若;像此:

14、烨然若神人,余则缊(yùn)袍敝衣处(chǔ)其间烨然:

光彩照人的样子若:

像则:

表转折,却缊:

旧絮敝:

破其:

指同舍生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答案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于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读,常常向收藏书籍的人家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子按时归还。

  2、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在深山大沟中赶路。

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风,大雪深积几尺,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也不知道。

  3、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

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同宿舍的学生都穿着绣花绸缎衣服,戴着缀有红缨带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腰刀,右边挂香袋,光彩照人像神仙一样。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5、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我站着陪侍在老师身边,提出疑问,询问道理。

  6、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用被子(将全身)蒙盖好,好久才暖和过来。

  7、、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却一点也没有羡慕的心思,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也就不感觉吃的、穿的不知他人了。

  8、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总之我求学时的辛勤与艰苦就是如此罢。

  9、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所以我虽然愚笨,最终还是获得了见识(或最终还是有所收获)。

  10、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又担心自己不能和学问渊博的老师名人交往,(因而)曾经跑到百里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三、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答案

  1、本文作者写自己年轻时学习上的艰苦情景,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艰苦的学习过程和端正的学习态度。

  2、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表现了什么?

勤奋学习的谦虚求学的态度。

  3、用一句话概括第二段的内容:

叙述了作者奔走求学之苦。

  4、作者在写自己的清苦生活时,为什么要写同舍生奢华的生活?

通过对比更足以突出作者不慕富贵,专心学习的思想品质。

  5、围绕“嗜学”二字写了哪两件事?

借书之苦。

求教之难。

  6、“卒获有所闻”这里的“闻”指什么?

得到知识,明白道理。

  7、读完全文;你觉得应该学习作者的什么精神和品质?

不畏艰苦,刻苦勤奋的求学精神和坚守信约,谦虚有礼的美好品质。

《五柳先生传》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作者: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著名诗人。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答案

  1、造饮辄尽造:

往、到辄:

就尽:

尽兴

  2、箪瓢屡空,宴如也屡:

经常晏如:

安然自若的样子如:

……的样子

  3、其言兹若人之俦乎其:

这兹:

这若:

这之:

这俦:

辈、同类

  4、不戚戚于贫贱戚戚:

忧愁的样子于:

对、对于

  5、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何:

哪、什么许:

处所

  6、每有会意会:

领会、体会意:

内容

  7、亲旧知其如此亲:

亲戚旧:

旧交、旧友

8、因以为号焉因:

于是,就以为:

把……当作焉:

语气助词

9、以此自终以:

凭借

10、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既:

已经曾:

竟、加强否定语气吝情:

舍不得去留:

离开

11、不汲汲于富贵汲汲:

心情急切的样子于:

对、对于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答案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他)喜欢读书,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2、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一边喝酒一边吟诗,因为自己的志向而感到快乐。

  三、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答案

  1、五柳先生三大爱好是指什么?

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

不慕荣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闲静少言)。

  2、文中哪句话是陶渊明归隐形象的总体勾勒,使一位沉默寡言,淡泊功利的隐世名士飘然而生?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3、“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表现了五柳先生怎么样的性格特点?

自得其乐,淡泊名利。

  

《马说》

本文选自《韩愈文选》中的《杂说》(《杂说》共四篇,《马说》是第四篇)。

作者: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昌黎先生集》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答案

  1、策之不以其道策:

用鞭子打   以:

按照 其:

驱使千里马的 道:

方法

  2、执策而临之策:

鞭子  而:

表修饰的连词   临:

面对

  3、其真无马邪其:

难道 邪:

通“耶”,表疑问,相当于“吗”    

  4、其真不知马也其:

其实

  5、一食或尽粟一石食:

餐    石:

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6、食之不能尽其材食:

通“饲”,喂    材:

通“才”,才能

  7、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是:

这虽:

虽然   

  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

尚且   等:

一样

  9、才美不外见见:

通“现” 表现出来

  10、故虽有名马故:

即使虽:

即使

  11、安求其能千里也安:

怎么    千里:

日行千里

1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

只是于:

在之:

13、不以千里称也以:

因为

14、骈死于槽枥之间骈:

两马并驾

15、然后有千里马: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然:

这样

16、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

犹、尚且欲:

想要与:

和等:

等同、一样得:

办到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答案

  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所以即使有好马,只是在喂马人的手里受屈辱。

  2、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喂养它。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鞭打它却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饲养它(又)不能喂饱它使它(日行千里的)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或饲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马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5、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其实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6、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想和平常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

7、体现统治者愚妄浅薄的句子: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8、作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发出的感叹: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9、本文采取的主要写法:

托物寓意

10、主旨:

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

11、作者将人才比作千里马,将识别人才的人(贤明的君主)比作伯乐,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

  三、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答案

1、本文的观点;怀才不遇的人常发出的感叹: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千里马的不幸遭遇: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3、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食马这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直接原因: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诗词五首》

(一)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1、这首诗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佳品,其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由低沉到高昂。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长期遭贬谪的悲凉愤懑的心情,同时又袒露出作者豁达豪放的襟怀。

3、首联加点词语交代了什么?

(加点词为“巴山楚水”“二十三年”)

“巴山楚水”交代了贬谪之地,“二十三年”交代了贬谪时间之长。

4、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干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或从这句诗中,你获得了什么启发?

这两句诗运用比喻,生动形象的说明了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事物以其旺盛的生命力,最终必将取代旧事物。

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赤壁杜牧

1、诗人由沉埋于沙中的“折戟”,联想到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例赤壁之战

2、《赤壁》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诗间接独到,意味深刻,试作简要分析。

这两句议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慨叹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同时也隐含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过零丁洋文天祥

1、诗中第二联,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

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2、赏析“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用对偶,表现诗人对危难国运的担忧和对自身处境的哀怨。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请对这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4、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的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水调歌头苏轼

1、中国人有月亮情结,这首词中,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借助明月,表达了心中对亲人的无限思念。

2、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表达一种人生哲理,表明人的悲欢离合就像月的阴晴圆缺一样最自然不过了。

既是自我安慰,也表现出作者内心的释然,语气更加旷达。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乃千古名句。

请对此句进行简要评析。

若是能够健康长久地生活着,那么,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够共赏明月而得到些许安慰吧。

表达了诗人对天下有情人美好的祝愿及追求幸福美好的愿望。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聚”和“怒”写得都很生动形象,请你就此说说你的理解。

聚”和“怒”二把“峰峦”“波涛”的雄伟气势写得极其生动形象。

“聚”形容潼关在

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写出潼关的险要。

2、诗人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

不是。

诗人是为古往今来的老百姓伤心。

隐含对百姓的同情,对统治者的讽刺。

3、“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中的“亡,百姓苦”好理解,为何“兴,百姓苦”呢?

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一个

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

这两句议论,揭示了封建政治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非常精辟。

古诗词五首

(二)

《赤壁》杜牧

⑴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是: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过零丁洋》文天祥

⑴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的诗句是: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⑵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心情句是: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⑶表现诗人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名句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⑴词中写由月光转为思绪的过渡排比句是: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⑵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⑶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句是: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⑷“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⑴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都城由盛到衰令人伤心的句是: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⑵说明无论朝代的兴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的诗句是(主旨句):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⑶《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写出其险要,并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的句子是: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诗词五首(三)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一、请将这首诗默写下来

 

二、你一定能准确解答下列问题

1.本诗选自《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朝人,“酬”,这里是________的意

2.请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1)本诗中用典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赤 壁

一、请将这首诗默写下来!

二、你一定能准确解答下列问题!

1.本诗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朝人。

2.本诗中用典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过零丁洋

一、请将这首诗默写下来!

 

二、你一定能准确回答下列问题!

1.本诗选自《_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又字________,自号________。

2.请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1)诗中最负盛名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

(2运用比喻修辞的句子是:

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