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五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试题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44770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五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试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五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试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五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试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五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试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五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试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五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试题1.docx

《人教版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五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试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五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试题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五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试题1.docx

人教版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试题1

1、随着国家的对外开放与交流,英语在中国的普及范围越来越大,汉字拉丁化的倾向也尤为严重,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普及英语是对外开放和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②汉字拉丁化是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的具体表现③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应尊重本民族的文化④在对外开放文化交流中引进的成分越少越好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2、文化创造性产业是“发源于个人创造力、技能和天分,能够通过应用知识权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产业”,并将广告业、建筑艺术、艺术和古董市场、手工艺品、时尚设计、电影和录像、交互式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业、软件和计算机游戏、电视和广播等纳入其中。

“文化创造性产业”是“全球化语境中的新生事物”。

它“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也是保卫中国文化安全的重要阵地”。

目前,各国都十分重视发展文化产业。

据此回答

(1)—

(2)题。

(1)各国重视发展文化产业是因为()

A、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急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B、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D、文化具有时代性的特点

(2)我国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在于()

①发挥文化的力量,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综合国力②发挥先进文化以经济、政治的推动作用③发挥文化对经济的决定作用④发掘文化市场潜力,弘扬、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中华灯谜是关于中华语言文字的艺术,是伴随古老的汉族字而产生、且代代流传不断完善的传统艺术,灯谜与汉字的发展、中华文明的发展同存共荣,成为中华文化一颗璀灿的明珠。

这表明()

A、汉字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B、中国的传统艺术都是汉字的艺术

C、中华为谜是传承汉字的主要方式

D、中华灯谜艺术的不断完善推动了汉字的发展

4、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

下列属于这一内容的是()

①雷锋精神②“两弹一星”精神③大庆精神④抗洪精神⑤西柏坡精神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5、有的观众反映,同一历史内容,被改篇成两个或三个版本的电视剧后,故事情节,历史事实却大相径庭,使人无所适从,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坚持严格的态度,电视文学创作也例外。

这说明()

A、在运用同一历史事实进行电视文学创作时,必须和历史吻合,不准进行演义

B、文化创新当然要以传统文化为根基,但创新创作要尊重基本历史事实

C、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

D、对传统文化要批判地继承

6、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

搞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①必须认真对待传统文化,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②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基础上,大力进行文化创新③必须弘扬民族文化优良传统,赋予时代精神,丰富文化内容④必须大量引进外来文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7、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并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限的魅力,其主要原因有()

①中华文化从未受到过外域文化的冲击②中华文化具有生生不息的力量③中华具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包容性④中华文具有不断创新的自我超越精神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9、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在《乡愁》中写道: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这道诗()

①充分表达了诗人爱国主义的情感②说明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③说明爱国主义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永恒精神④充分表达了中华文化的伟大力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2005年5月,全面展示中国历史悠久亘长而又风云变幻的生动轨迹,立体凸现光辉灿烂的中国五千年社会文明成果的《话说中国》丛书出版。

该丛书是“民族精神史诗”出版工程的第一批成果。

“民族精神史诗”出版工程旨在用丰富多彩的出版物,多层次、多角度地对中华民族精神进行完整、权威的阐释,以帮助广大青少年具体感知中国民族精神。

这有利于()

A、抵制一切外来文化

B、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C、让青少年继承中华五千年的各种文化

D、切实加强对青少年学生民族精神的教育

11、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拜谒南京中山陵,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后祭拜黄帝陵、中山陵,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先后拜谒广州黄花岗72烈士墓、南京中山陵。

这说明()

①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②中华民族强大的民族凝聚力③中华文化是连接各地儿女的共同纽带④发展问题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12、毛泽东同志说过:

“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

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

”这则材料说明()

A、只要坚持了马列主义,就能够振兴中华文化

B、马列主义是振兴中华文化辉煌的指导思想

C、中会文化的辉煌离不开马列主义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全部继承传统文化

13、实践告诉我们,越是深化改革,越是扩大开放,越要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之所以要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是因为()

A、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B、中华民族精神比其他民族精神更优越

C、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D、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中

14、下列关于古代中华文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殷周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的形成时期②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的诞生时期③秦的统一促进了古代中华文化的发展④汉代儒家学说成为古代中华文化的“强势文化”⑤隋唐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②③④⑤

15、弘扬和培育中华精神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表现在()

①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是综合国强弱的至关重要因素之一③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从而推动综合国力提高④民族精神是综合国力的基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6、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因为()

①西方敌对势力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②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的影响的需要③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要求④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①④

17、在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回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立足新的实践,继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据此回答

(1)~(3)题。

()

(1)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必须()

①发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主心骨”的作用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③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④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

A、继承中华民族的一切传统与作风

B、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C、摒弃一切外来文化的侵蚀和干扰

D、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对青少年学生而言()

A、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弘扬民族精神是将来的事

B、放弃优越的学习环境,到最艰苦的地方去

C、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D、加强思想首先修养,塑造健全人格

18、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关系是()

①二者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②只有注入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③只有坚持培养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④时代精神是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是民族精神的延伸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9、发展红色旅游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是一项带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新创造。

下列对发展红色旅游的文化意义的认识,错误的是()

A、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

B、有利于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

C、有利于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D、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20、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中华同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

①构建和谐社会②为激励人民前进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③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④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A、①③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1、18世纪英国著名建筑师威谦·查布斯说:

“中国人设计园林的艺术确实是无与伦比的。

欧洲人在艺术方面无法和东方灿烂的成就相提并论。

”这段话说明了()

A、中华文化中园林艺术的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C、中华文化对世界的贡献最大

D、中国园林艺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22、美国以强化“美国精神”为公民教育的重点。

俄罗斯近年先后制定了对全民特别是对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纲和法案,力求重振民族精神。

韩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以政府为主导,推崇“身土不二”,培育“韩国精神”。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民族精神

B、培育民族精神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

C、必须大力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D、各民族的民族精神都是优秀的

23、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工程。

它的主体工程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综合发挥了分水、导水、壅水、引水和泄洪排沙的功能,形成了科学的、完整的、调控自如的工程体系,既能保证内江灌区用水需要,又可防止灾害发生。

从此我们中以看出早在古代,我国的水利工程就体现了思想()

A、注重经济效益B、注重社会效益

C、注重天人合一D、注重农业生产

24、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诗词、音乐、舞蹈、雕刻、园林等都讲究竟境。

意境既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外在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与再现。

这种情景交融的意境往往使人回味无究。

这种情景交融的意境()

①具有中华文化的特点或特征②具有区域性、时代性和民族性③是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④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5、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惟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工程。

它的主体工程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综合发挥了分水、导水、壅水、引水和泄洪排沙的功有,形成了科学的、完整的、调控自如的工程体系,既能保证内江灌用水需要,又可防止灾害发生。

它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是全世界仅存的一项古代“生态工程”。

这一工程说明了()

①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②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征③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的精神④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和最具创造性的民族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26、2005年9月是第二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

某校高二

(1)班为了配合学校开展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准备开展以下活动:

①举办一次展览,其内容主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丰富民族精神的具体成果。

②查阅相关资料,收集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格言和我国近现代历史上最能体现伟大民族精神的代表人物及相关事迹。

(1)假如你是这次展览的策划者,请你将这次将要展览的主要内容的要点写出来。

(至少三点)

 

(2)假如为了开展这次活动,你们学校计划在教学楼的走廊上张贴一些体现民族精神的名人名言和典型人物的画像,请你分别列举两个实例供老师参考。

 

(3)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另外两种形式,并谈谈你打算围绕这次宣传教育活动做些什么。

 

27、鲁迅曾说过:

“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1)鲁迅所说的“中国的脊梁”体现了什么精神?

 

(2)这种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意义?

 

28、2004年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55周年纪念日。

2004年10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纪念孔子诞辰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三届会员大会上强调,要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主的伟大实践,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服务。

孔子诞辰纪念活动每5年举行一次。

这次大会是21世纪举行的第一次纪念孔子诞辰的大规模国际学术会议。

主题是“儒家与当代文明”。

(1)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十分重视保护、弘扬和继承、发展包括儒家学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

这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

 

(2)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儒家文化?

 

(3)联系某一现实问题,谈谈正确对待儒家文化的现实意义。

 

29、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8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来到山西省考察、瞻仰抗战旧址,缅怀英雄业绩。

胡锦涛强调,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今天仍然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力量。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继承光荣传统,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增强体全中华儿女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共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事业,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1)在抗日战争中,全国人民团结抗战,体现了中华世族怎样的伟大民族精神?

 

(2)分析说明“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

 

(3)共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事业,为什么必须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30、材料一2004年8月22日,胡锦涛同志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大会上强调:

“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教育、科学事业,积极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材料二中宣部、教育部决定从2004年开始,将每年9月确定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

(1)结合材料一的观点说明设立”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有何意义?

 

(2)假如你现在的班级要召开以“弘扬民族精神,立志报效祖国”为主题的班会,请你拟出发言提纲。

 

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2.

(1)A

(2)C3.A4.B5.B6.A7.B8.A9.C10.D11.B12.B13.C14.D15.A16.C17.

(1)D

(2)B(3)C18.D19.C20.D21.A22.C23.C24.B25.B

27、[答案]

(1)中华民族精神。

(2)①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伟大的民族精神,熔练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也玉成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更彰显于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

28、

(1)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对国家实行思想领导。

②党加强自身的文化建设,提高执政能力。

③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对于儒家文化,我们应以科学的态度,运用科学的方法,努力挖掘、整理和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儒家研究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服务现实。

(3)举例:

①儒家提倡尊老、敬贤、尊师等,我们今天应大力提倡。

②儒农历提倡的不耻下问、温故而知新对我们的学习也颇有益处。

②儒家提倡言必信,要求遵守社会公德等,也有助于克服当前经济社会生活中的某些消极因素。

29、

(1)体现了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致力于从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

①中华民族素来以热情好客、睦邻友好、崇尚交流著称于世,以“礼仪之邦”享誉于史。

②在当代国际社会,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广泛赞誉。

(3)①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在复兴光辉事业的精神动力和重要保证。

③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是培养全体公民爱国主义情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需要。

30、

(1)①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力量。

②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才能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才能抵御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的“西化”、“分化”的图谋。

③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对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激励中华儿女全面分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2)班会提纲应包括:

①从理论角度分析,民族精神是什么,为什么弘扬民族精神。

②从实践角度分析,在实际学习、生活中,要自强不息,提高自身素质。

(此题答案应开放一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