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5 记叙性文体阅读I卷.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43941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78.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5 记叙性文体阅读I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鄂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5 记叙性文体阅读I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鄂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5 记叙性文体阅读I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鄂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5 记叙性文体阅读I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鄂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5 记叙性文体阅读I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鄂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5 记叙性文体阅读I卷.docx

《鄂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5 记叙性文体阅读I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5 记叙性文体阅读I卷.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鄂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5 记叙性文体阅读I卷.docx

鄂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5记叙性文体阅读I卷

鄂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

专题15记叙性文体阅读(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共10题;共213分)

1.(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永远的黄桷树

常常思念大西北的白杨树,它们高大、伟岸、正直,昂首云天,不畏风寒,在严酷的环境中张扬①着坚忍不拔的性格。

然而,白杨树只有半年的青春,那满树绿意栅栅来迟,五月才能抽芽,十月份便被秋风染黄,还没等冬季的时轮碾过,已卸下一身金甲,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桠,透出苍凉的意味。

在我看来,生长在重庆的黄桷树可谓名副其实的常绿树。

它枝繁叶茂,带给炎热季节的山城一片浓阴,一份凉意。

即使阴雨霏霏的冬天,满树的绿也不会零落,仍是一副傲寒凌霜的姿态,仿佛一个永不疲倦的斗士,从没有卸下盔甲的日子。

据说黄桷树也是年年长出芽叶,悄悄换下旧装.但在不经意之间就完成了,从来不事张扬②。

重庆多山,地下多石,许多名花奇树似乎与此无缘,只有貌不出众的黄桷树对山城情有独钟,长势喜人。

因为它拥有绵长柔韧的根须,能够从岩层、石缝里吸收养料和水分,这是它的生命力旺盛的根本原因;而且它的叶片大而密,阳光对它格外慷慨,这也是它常绿的奥秘。

黄桷树不仅永远绿意盎然,而且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它和桐树、棕桐、玉兰树、皂荚树和谐相处,一起生长,从不因自己家族的强盛而挤兑别人,也从不在众树的簇拥下陶然欲醉。

它平凡普通得犹如山城的老百姓,而它的强悍和宽容正是重庆人性格的象征。

黄桷树以它默默无闻的奉献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赢得了重庆市“市树”的美誉。

从它身上,我感悟到人生的艰辛和凝重,生命的蓬勃和葱笼,也看到重庆直辖市的未来和希望。

如果让我选择最喜爱的树,我会毫不犹豫地首选黄桷树。

(1)联系上下文,对文中的两个“张扬”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②声张    

B.②宣扬    

C.②显露    

D.②虚张声势    

(2)上文第三自然段中称黄桷树“仿佛一个永不疲倦的斗士”。

这是因为,________。

“卸下盔甲”是指________。

(3)文章开头赞扬白杨树的坚忍不拔,为何接着又写它苍凉的枝桠?

写白杨树的目的何在?

(4)本文采用了________的表现手法,借对黄桷树的描写赞美了________。

2.(20分)阅读《最后一课》选段,回答问题。

语法课上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

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

“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

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

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

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也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

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

“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

祈祷的钟声也响了。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作了个手势:

“散学了──你们走吧。

(节选自《最后一课》)

(1)“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一句中破折号的用法是()

A.表转折    

B.表解释说明    

C.表递进    

D.表声音延    

(2)小弗郎士为什么觉得韩麦尔先生“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3)文中的“钟声”意味着什么?

(4)“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也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这一细节,反映了孩子们怎样的心理?

(5)“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写完之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

”怎样理解韩麦尔先生的举止和表情?

3.(25分)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小题

全球肆虐的勒索病毒是怎么回事

①根据英国BBC新闻网的综合报道,这次的勒索病毒已经感染了超过150个国家的电脑,微软方面则说,已经有几十万台电脑遭到感染,不过目前的感染速度已经放缓,局势趋于稳定。

在中国,这次有近三万家机构的电脑受到影响,最严重的是高校的教育网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内网。

②之所以叫勒索病毒,是因为它在感染用户电脑后,会对电脑里的程序以及存储的包括图片、视频、文档等各种文件进行加密,让用户无法正常使用,并弹出页面,要求用户交完赎金才解锁。

③这次的勒索病毒,是在Windows系统的电脑上传播,苹果用户以及手机用户们幸免于难,但这并不是说它们更安全。

A根据最近的统计数据,在全球的电脑操作系统中,老旧的WindowsXP居然占到了7.04%,排在第三位,用户数是苹果系统的2倍以上,前两名分别是Windows7和Windows10,它们的市场份额分别为49%和26%。

大家要知道,微软从2014年开始,就已经停止对XP等Winows7以下的操作系统进行更新了。

所以,B从经济利益的角度看,微软用户远大于苹果的用户,这是它被攻击的原因之一。

所以,苹果用户和手机用户们,也要重视这次的勒索病毒事件,因为很多安全机构预计,未来,手机将是勒索病毒的高发区。

④这次的勒索病毒,是利用Windows系统里面的445端口,这个端口是用来在局域网之间共享文件和打印机的。

WannaCry勒索病毒在感染一台电脑后,会扫描局域网内的其它电脑,只要哪台电脑的445端口处于打开状态,并且Windows系统没有更新相应的安全补丁,勒索病毒就会迅速植入程序进行感染。

⑤所以,这次病毒的爆发,中国的高校教育网络和企事业单位的内网成为了重灾区,主要原因是:

第一,早在2003年,就已经有病毒利用445端口,因此不少运营商封禁了这个端口。

但是,各大高校通常接入的是教育、科研、和国际学术交流服务的网站,这些网站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大多对445端口没有进行限制。

第二,教育网和很多企事业单位的内网,很多还在使用WindowsXP、WindowsServer2003这些老系统。

所以,即便这次它们不被WannaCry勒索病毒感染,未来也会是别的病毒的感染对象。

第三,中国很多学生为了打局域网游戏,会关掉Windows系统的防火墙,因为他们认为系统更新补丁会对系统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⑥作为Windows系统的个人用户,不想被病毒感染,首先就是要打开系统的防火墙,然后打开自动更新功能,及时的检测并安装系统补丁。

这次WannaCry勒索病毒的爆发,微软史无前例的为已经停止更新的XP等系统提供了补丁,但微软未来不太可能再为其它漏洞提供补丁了。

所以,那些还在使用XP等老系统的用户,最好尽快升级到Windows7及以上的高版本操作系统。

而对抗勒索软件的最有效办法,其实就是数据备份,只有定期将重要数据备份到其它存储空间,才是最安全的。

(源自BBC新闻网、《连线》、腾讯科技等主流媒体报道,有删节)

(1)根据文章内容解释为什么病毒名叫“勒索病毒”。

(2)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勒索病毒感染了150个国家的几十万台电脑,中国有3万家机构的电脑受到了影响。

B.未来勒索病毒的高发区一定是手机。

C.只要Windows系统里面的445端口处于打开状态,就会感染勒索病毒。

D.数据备份是对抗勒索病毒是有效的办法。

(3)分析文段③中划线句子A句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4)分析文段③中划线句子B句划线词语的作用。

4.(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大风

莫言

我家后面有一条弯弯曲曲的胶河,沿着高高的河堤向东北方向走七里左右路,就到了一片方圆数千亩的荒草甸子。

每年夏天,爷爷都去那儿割草,我爷爷的镰刀磨得快,割草技术高,割下来的草干净,不拖泥带水。

最早跟爷爷去荒草甸子割草,是刚过了七岁生日不久的一天。

爷爷提着一把大镰刀,我提着一柄小镰刀,在一片茅草前蹲下来。

“看我怎么割。

”爷爷示范给我看。

他并不认真教我,比画了几下子就低头割他的草去了。

他割草的姿势很美,动作富有节奏。

我试着割了几下,很累,厌烦了,扔下镰刀,追鸟捉蚂蚱去了。

不知何时天上布满了大块的黑云,太阳已挂到西半边,光线是橘红色,很短,好像射不到草甸子就没劲了。

“要下雨吗?

爷爷。

“灰云主雨,黑云主风。

我帮着爷爷把草装上车,小车像座小山包一样。

爷爷在车前横木上拴上一根绳子,说;“小驹,该抻抻你的懒筋了,拉车。

爷爷弯腰上袢,把车子扶起来。

我抻紧了拉绳,小车晃晃悠悠地前进了。

河堤很高,坡也陡,我有点头晕。

走出里把路,黑云把太阳完全遮住了。

天地之间没有了界限,一切都不发声,各种鸟儿贴着草梢飞,但不敢叫唤。

我突然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回头看爷爷,爷爷的脸,还是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

河堤下的庄稼叶子忽然动起来了,但没有声音。

河里也有平滑的波浪涌起,同样没有声音。

很高很远的地方似乎传来了世上没有的声音,跟着这声音而来的是天地之间变成紫色,还有扑鼻的干草气息、野蒿子的苦味和野菊花幽幽的香气。

我回头看爷爷,爷爷还是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

“爷爷!

”我惊叫一声。

在我们的前方,出现了一个黑色的、顶天立地的圆柱,圆柱飞速旋转着,向我们逼过来。

紧接着传来沉闷如雷鸣的呼噜声。

“爷爷,那是什么?

“风。

”爷爷淡淡地说,“使劲拉车吧,孩子。

”说着,他弯下了腰。

我身体前倾,双脚蹬地;把细绳拽得紧紧的。

我们钻进了风里。

我听不到什么声音,只感到有两个大巴掌在使劲扇着耳门子,鼓膜嗡嗡地响。

风托着我的肚子,像要把我扔出去。

堤下的庄稼像接到命令的士兵,一齐倒伏下去;河里的水飞起来,红翅膀的鲤鱼像一道道闪电在空中飘。

“爷爷——”我拼命地喊着。

喊出的声音连我自已都没听到。

肩头的绳子还是紧紧地绷着,这使我意识到爷爷的存在。

爷爷在我就不怕,我把身体尽量伏下去,一只胳膊低下去,连接着胳膊的手死死抓住路边草墩。

我觉得自己没有体重,只要一松手,就会化成风消失掉。

爷爷让我拉车,本来是象征性的事儿。

那根拉车绳很细,它一下子崩断了。

我扑倒在堤上。

风把我推得翻斤斗。

翻到河堤半腰上,我伸出双手抓住草墩,把自己固定住了。

我抬起头看爷爷和车子。

车子还挺在河堤上,车子后边是爷爷。

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

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

风把车上半干不湿的茅草揪出来,扬起来,小车在哆嗦。

“爷爷,把车子扔掉吧!

”我趴在地上喊。

爷爷倒退了一步,小车猛然往后一冲,他的脚忙乱起来,连连倒退着。

“爷爷!

”我惊叫着,急忙向前爬。

小车倒推着爷爷从我面前滑过去。

我灵机一动,耸身扑到小车上。

借着这股劲,爷爷又把腰煞下去,双腿又像生了根似的定住了。

我趴在车梁上,激动地望着爷爷。

爷爷的脸还是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

刮过去的是大风。

风过后,天地间静了一小会儿。

夕阳不动声色地露出来,河里通红通红,像流动着冷冷的铁水。

庄稼慢慢地直腰。

爷爷像一尊青铜塑像一样保持着用力的姿势。

我从车上跳下来,高呼着;“爷爷,风过去了。

“爷爷,你累了吧?

“不累,孩子。

“这风真大。

“唔。

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全卷走了,不,还有一棵草夹在车梁的榫缝里。

我把那棵草举着给爷爷看,一根普通的老茅草,也不知是红色还是绿色。

“爷爷,就剩下一棵草了。

”我有点懊丧地说。

“天黑了,走吧。

”爷爷说着,弯腰推起了小车。

我举着那棵草,跟着爷爷走了一会儿,就把它随手扔在堤下淡黄色的暮色中了。

(选自莫言《大风》,有删改)

(1)小说标题是“大风”,“大风”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围绕“大风”写了一件什么事?

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

(2)品析文中划线句子,说说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刮过去的是大风。

风过后,天地间静了一小会儿。

夕阳不动声色地露出来,河里通红通红,像流动着冷冷的铁水。

庄稼慢慢地直腰。

(3)阅读下面三处文字,结合全文说说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①“爷爷,那是什幺?

“风。

”爷爷淡淡地说,“使劲拉车吧,孩子。

”说着,他弯下腰。

②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

③“爷爷,就剩下一棵草了。

”我有点懊丧地说。

“天黑了,走吧。

”爷爷说着,弯腰推起了小车。

(4)小说中“我”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

5.(20分)阅读《绿茵场上的非主流》选文部分,完成后面小题

①他出生在意大利的富豪家庭,父亲是钢铁大亨,其家族企业涉足50多个国家。

在很多人眼里,他这辈子只要守住家业即可,根本不需要什么奋斗。

然而,当他接触足球后,突然觉得,跟绿茵场相比,钢铁经营之类的事情简直索然无味。

从此,他的梦想是成为职业球员。

父亲骂他没出息,说:

“我可以买下一家足球俱乐部给你经营。

”他却说:

“如果我整天躺在你的钱上睡觉才是没出息。

”他不顾父亲的强烈反对,毅然走上足球之路。

②在意大利足坛,防守的理念根深蒂固,无论教练还是球员,都不敢越战术纪律的雷池一步;防守能力出众的球员,尤其容易出人头地。

而他,天生就流淌着进攻的血液,更热衷于在球场上穿针引线,随时给对手致命一击。

因为他的足球思想违背了主流理念,导致他一度被排挤而成为边缘人物。

③不得志的他,被租借到小球会布雷西亚。

在这里,他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罗伯特·巴乔。

在巴乔的指点下,他迅速成熟,并开始走向辉煌。

④2001年,他加入AC米兰队,主教练安切洛蒂独具慧眼,认为他的另类踢法正是意大利足坛的稀缺品种,决定对他委以重任。

在实战中,他逐步成为球队的“大脑”,确立了领袖地位,为AC米兰摘取无数荣誉,并于2006年率领意大利队赢得了阔别24年的世界冠军。

2012年6月,欧洲杯烽火重燃,意大利对抗世界霸主西班牙,又是他精准如导弹的传球,令意大利先拔头筹。

赛后,西班牙媒体评价他为“绿茵场上的达·芬奇”。

⑤他就是皮尔洛,国际足坛巨星。

在他的商业家族里,他是非主流的;在他的足球王国里,他也是非主流的。

他用另类的方式诠释着成功:

靠自己,做自己,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做到最好,才能实现自己最大的人生价值。

(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本文第④段中的画线句。

(2)请从“商业家族”和“足球王国”两个方面,概括皮尔洛“非主流”的具体表现。

(3)本文题目为什么是《绿茵场上的非主流》,而不是《足坛巨星——皮尔洛》呢?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

(4)本文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一直到结尾才点明“他”就是“皮尔洛”,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5)文章的第④段将皮尔洛比作是达芬奇,但是他们两个人所从事的领域都不一样,他们有相似之处吗?

6.(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林清玄:

心美一切皆美

【人物扫描】

林清玄,著名作家、散文家,笔名秦情、林淳、林大悲、林晚啼等,1953年出生于台湾省高雄旗山,毕业于中国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

他17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出版第一本书,之后一发不可收,走上了文学之路,30岁前就已经得遍了台湾所有文学大奖,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

作品有报告文学、文节评论、剧本等,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创作,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

【作者访谈】

记者:

您30岁之前得遍了台湾所有的文学大奖,直到不再参赛。

此外,您还是台湾最高产的作家,除了众人以为的文思泉涌,还有别的诀窍吗?

林清玄:

我很喜欢一句古诗:

“书到今生读已迟。

”就是说,这辈子你要读书已经来不及,都是上辈子的积累。

我想这种积累重要的是怎么坚持,每天写一点,一个月以后回头看,会觉得性情上有变化,这种慢慢积累的过程是快乐的。

记者:

从乡下奋斗到台北,您的经历也是比较坎坷的。

小时候,您随父兄在田间地头流汗受苦,这段经历对您今后的成长有何影响?

林清玄:

有很大的帮助,使我什么情况都能适应。

从出生到现在,我没有一个晚上睡不着觉,没有一餐饭吃不香,随时都能笑得出来。

因为小时候在大山中长大,生活很苦,心思也单纯,天黑上床马上睡觉,你不会有欲望,有欲望也没用,根本不可能实现,所以慢慢久了,你对欲望就不会太敏感。

记者:

在您的环境里面,显然没有成为作家的条件,但您成功了。

林清玄:

的确,我家代代都是耕农,可是我对文字有非常深刻和敏锐的感受。

记得有位文人叫张潮,他讲,“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你把地上的东西看清楚了,那就是一篇文章.我小时候的成长不可能像一般人所说的,学富五车,而是一门深入。

我记得小时候读每本书,拿过来都珍贵得不得了,抱着,枕着,经常拿到什么就很用心地看。

小学三年级以后,每天我要抱着一本书,才睡得着;每天一定要读到一篇好文章,才肯睡觉。

记者:

在经历5000年未有之变局之后,拜金拜物对传统价值观的疏离逐渐明显,在这样光怪陆离的时代,怎样才能活出真正的优雅?

林清玄:

其实这是一个向欲望倾斜的时代,全世界都是这个样子,有时候你看报纸会看到一个爱玛仕的包卖到100万人民币,荒唐!

但大家已经习惯了,不以为怪,它是名牌,就值这个钱,那是因为你已经迷失了对事物的真实判断。

人的肩膀挑着一架天平,一边是欲望,一边是心灵的满足,你的心灵应该有足够的砝码来保持平衡。

人在中间,一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谷”,一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山”,俗和仙如果能够平衡,你就能做一个平正的人。

当然,要想不被欲望捆绑,就应该有自己心灵的寄托,要花一些时间来充实我们的心灵世界,比如文学。

记者:

对于生在这个时代有着多种价值可供选择的青年来说,文学在他们生活中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林清玄:

第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其实在青年的成长中,文学也是他们最好的化妆。

因为如果有内涵,你会觉得什么事情都美。

我有两句话,“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

所有美的感受都要穿过心灵,就好像海岸溪边的卵石,一切杂质都已经流去,只剩下最坚实、纯净、浑圆的石心了。

【文章呈现】

木鱼馄钝

林清玄

①深夜到临沂街去访友,偶然在巷子里遇见多年前旧识的卖馄饨的老人,他开朗依旧,风趣依旧。

②四年多以前,我客居在临沂街,夜里时常工作到很晚。

每天凌晨一点半左右,一阵清越的木鱼声,总是响进我临街的窗口。

那木鱼的声音非常准时,天天都在凌晨的时间敲响,即使在风雨来时也不间断。

刚开始的时候,木鱼声带给我一种神秘的感觉,往往令我停止工作,出神的望着窗外的长空,心里不断的想着:

这深夜的木鱼声,到底是谁敲起的?

它又象征了什么意义?

难道有人每天凌晨一时在我住处附近念经吗?

在民间,过去曾有敲木鱼为人报晓的僧侣,每日黎明将晓,他们就穿着袈裟、草鞋,在街巷里穿俊,手里端着木鱼滴滴笃笃的敲出低量雄长的声音,一来叫人省睡,珍惜光阴;二来叫人在心神最为清明的五更起来读经念佛,以求精神的净化;三来僧侣借木鱼报晓来布施化缘。

得些斋衬钱。

我一直觉得这种敲木鱼报佛音的事情,是中国佛教与民间生活相契一种极好的佐证。

③冬季里有一天,天空中落着无力的飘闪的小雨,我正读着一册印刷极为精美的《金刚经》,读到最后“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段,木鱼声恰好从远处的巷口传来,使人觉得格外空灵。

我披衣坐起,撑着一把伞,决心去找木鱼声音的来处。

④那木鱼敲得十分沉重着力,从满天的雨丝里穿扬开来,它敲敲停停,忽远忽近,完全不像是寺庙里读经时急落的木鱼。

我追踪着声音的轨迹,匆匆的穿过巷子,远远的,看到一个披着宽大布衣、戴着毡帽的小老头子,他推着一辆老旧的摊车,正摇摇摆摆的从巷子那一头走来。

摊车上挂着一盏小灯,随着道路的起伏,在微雨的暗道里飘摇。

一直迷惑我的木鱼声,就是那位老头所敲出来的。

⑤一走近,才知道那只不过是一个寻常卖馄饨的摊子,我问老人为什么选择了敲奏木鱼,他的回答竟十分简单,他说:

“喜欢吃我的馄饨的老顾客,一听到我的木鱼声,就会跑出来买馄饨了。

”我不禁哑然,原来木鱼在他,就像乡下卖豆花的人摇动的铃铛,或者是卖冰水的小贩手中吸引小孩的喇叭,只是一种再也简单不过的信号。

是我自己把木鱼联想得太远了,其实它有时候仅仅是一种劳苦生活的工具。

⑥老人也看出了我的失望,他说:

“先生,你吃一碗我的馄饨吧,完全是用精肉做成的,不加一点葱菜,连大饭店的厨师都爱吃我的馄饨。

”于是我丢弃了自己对木鱼的魔障,撑着伞,站立在一座红门前,就着老人摊子上的小灯,吃了一碗馄饨。

在风雨中,我品出了老人的馄饨确是人间的美味,不亚于他手中敲的木鱼。

⑦后来,我也慢慢成为老人忠实的顾客。

和老人熟了以后,才知道他选择木鱼做为卖馄饨的信号是别具匠心的。

他说因为他的生意在深夜,实在想不出一种可以让远近都听闻而不致于吵醒熟睡人们的工具,而且在深夜里像卖粽子的人一样大声叫嚷,他觉得有失尊严而有所不为,最后他选择了木鱼一既让清醒者可以听到他的叫唤,又不至于打断熟睡者的美梦。

⑧我吃老人的馄饨吃了一年多,直到后来迁居,才和他失去联系,但每当在静夜里工作,我仍时常怀念着他和他的馄饨。

⑨老人是我们社会角落里一个平凡的人,他在临沂街一带卖了三十年馄饨,已经成为那一带夜生活中人尽皆知的人物,他显然对自己亲手烹调后小心翼翼装在铁盒的馄饨很有信心,他用木鱼声叫卖的馄饨也成为那一带的金字招牌。

木鱼在他,在吃馄蚀的人来说。

都已成为生活里的一部分。

⑩那一天遇到老人,他还是一袭布衣,还是敲着那个敲了三十年的木鱼,可是老人已经完全忘记我了。

我想,岁月于他只是云淡风轻的一串声音吧。

我站在巷口,看他缓缓推走小小的摊车,消失在巷子的转角。

一直到很远了,我还可以听见木鱼声从黑夜的空中穿过,温暖着未睡者的心灵。

⑪木鱼在馄饨摊子里真是美,充满了生活的美,我离开的时候这样想着,有时读不读经都是无关紧要的事。

(选自《读者》,有改动)

【网友评论】

“清”,是清丽;“玄”,有禅意。

看他的散文,是从一堆废弃的书堆里找到的一本长江传媒出版的《林清玄散文精选》,直到前几天,才粗略地翻了一下。

林清玄的散文平直朴实,清新易读,引人思考,有正能量。

从书中读到的信息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典型的中国旧式文人,国学底子厚重,字里行间诗词掌故、禅宗智慧、机锋接引,信手拈来。

他热爱传统国学,汉语言文学之美深深地融化在他的血统中。

他的写作套式并不新颖,基本上都是以小见大,或类似于比兴手法,即由此物到彼物,逐渐衍生出禅意或哲理。

面也较窄,多如花鸟虫鱼,吃喝品茗,民间杂艺,修佛类,绕来转去即成人生顿悟,机杼自见。

文风太过清丽、矫情,个别地方显得圆滑、世故、牵强,然而,哪怕世上最知名的写手,写出的不一定篇篇可读,挑可看的看。

毕竟生命很宝贵。

——知乎网友评论(2017年9月4日)

林清玄的散文多取材身边的小人物,有流浪汉、街头艺人小商贩、种树人等,用他独特的视角产注这些小人物,从他们身上发掘人间的真善美。

例如在《好雪片片》中写了一个衣着污秽、行动不便的街头流浪汉,这样一个生活困顿的老人,却有着一颗感恩的心,为所有买他奖券的人套上一个“祝君中奖”的红色封套;有着一颗善良的心,用不灵便的手,为作者扣扣子。

这暗示读者无论处境如何,都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浴着光辉的母亲》则写在公共汽车上,一个母亲因担心弱智的儿子第一次坐公共汽车受到惊吓,不断疼惜呵护儿子,乘客们都用非常崇敬的眼神看着那浴满爱的光辉的母亲。

作者因此想到,如果人人都能用如此崇敬的眼神看自己的母亲就好了,可惜,一般人常常忽略自己的母亲也是那样充满光辉。

林清玄正是用他独特而真实的笔触和眼光来写这些普通的小人物,呼唤起人们内心最美好的感情,从而引领读者感悟人间最真最淳最美的人情,享受人间醇美真情带来的温暖。

——瑞文网网友评论(2017年6月12日)

(1)细读【作者访谈】,说说林清玄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2)下列对【作者访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