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更新见证南昌变迁城区面积60年扩大30.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42140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图更新见证南昌变迁城区面积60年扩大3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地图更新见证南昌变迁城区面积60年扩大3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地图更新见证南昌变迁城区面积60年扩大3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地图更新见证南昌变迁城区面积60年扩大3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地图更新见证南昌变迁城区面积60年扩大3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图更新见证南昌变迁城区面积60年扩大30.docx

《地图更新见证南昌变迁城区面积60年扩大3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图更新见证南昌变迁城区面积60年扩大30.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图更新见证南昌变迁城区面积60年扩大30.docx

地图更新见证南昌变迁城区面积60年扩大30

地图更新见证南昌变迁城区面积60年扩大30

地图更新见证南昌变迁城区面积60

年扩大30

地图更新见证南昌变迁,城区面积60年扩大30倍2011年11月14日

地图更新见证南昌变迁,城区面积60年扩大30倍

地图是记录城市变迁最可靠的物证,不变的地理位置,以及变化着的地图上的线条,不变的经纬度,以及变化着的地图上的区域大小,这些在地图上可视的变化元素,缓缓勾勒出一个城市变迁的痕迹,而城市发展变化的脚步,也在地图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被忠实记录。

南昌地图记录了区域最真实的变化,通过这些地图可以感受到南昌一天天“成长”。

晨报记者焦芳曹晓梅

1949年南昌城区面积只有8.28平方公里

“1926年南昌设市之初,作为古城的南昌很小,那会儿古城墙还没拆,现在的阳明路、八一大道、永叔路、船山路、榕门路,就是当时古城墙的位置。

七个城门,分设在不同的方向,所起作用也各有不同。

”江西省南昌市地名办顾问陶端正老先生一只手拿着放大镜,一只手在一张贴满了透明胶纸保护的,落款为“中华民国十五年四月初版,百花洲东亚美术馆代印,南昌市政储备处测绘”的手绘地图上,配合着口中所说的道路名称,从阳明路开始,至榕门路,画了一个闭合的曲线。

“这些包围起来的地方,就是古代的南昌城,其他的都是城外。

”他这样对记者说道。

当然,在地图上所显示的古城墙,早已不复存在,只能通过眼前这张刻有时代印记的地图去想像一二。

记者翻阅资料了解到,早在1926年南昌设市时就曾公开发行过城市地,当时的测绘是以明清时代的城墙为界,即是陶端正先生所指的范围,东起图

八一大道,南到永叔路,西至船山路,北达阳明路,总面积约为5.8平方公里。

受经济条件和文化意识等各种因素制约,早期地图地名主要标识永和门、进贤

门、顺化门、惠民门、广润门、章江门、德胜门等7门,里洲、黄泥洲、新添洲、黄牛洲等9洲及凤凰坡、傅家坡等18坡,以及503条道路,测绘范围比现在小很多。

陶老先生翻出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以及宣统二年(1910)的地图做对比,并告诉记者南昌古城格局在这数十年期间,除了道路名称偶有变化,其它并没有太大变化,“你看,现在的中山路在当时被分成14段,有14个名称,每个名称的指称范围很短。

并且,没有像现在一样,可以通到八一大道。

”泛黄的纸张上,今天的八一广场所在位置当年还是旧南昌城东的护城河。

据江西省测绘成果资料档案馆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这份泛黄的清同治十二年的南昌城区图是目前发现现存最早的南昌地图。

居住在南昌市十字街的魏老今年85岁,对于童年记忆中的南昌,印象最深的就是进贤门一带,“以前,所有出南昌城,往南边去的人都必须从进贤门经过,一出了进贤门就能看到一大块菜地。

”他这样告诉记者。

记者在江西省测绘局看到,在1927年的南昌城区地图还没有建过江大桥,现在的八一广场的位置还算是古城之外,那里标注着“老营房”。

”1928年,南昌开始拆除城墙,拆下来的砖石泥土就近倒入了护城河。

渐渐地,这块填出来的地与西边的大校场连为一片,虽然地势起伏不平,杂草丛生,却也逐渐成为市民休憩、活动的场所。

陶端正又指着一张1949年的南昌城区地图说:

“这个老飞行场就是当初的老营房,后来的八一大礼堂就是在这上面改造的(删去,即是现在的八一起义纪念馆的位置)。

“那时的地图真是小得可怜,巴掌大一块,局限在老城区范围,到处都是平房。

”之前家住南昌市塘子河处,已经八十多岁的周世国老人说道,上世纪60年代他搞测绘工作的时候,所到之处大多是平房和小巷道,当时感觉高的就只有城墙和寥寥可数的几栋建筑。

“测图时往往要在这些小巷里面转来转去,地图变化之快是在最近几十年。

东西南北,条条道路尽情延伸,铁路、高速公路,骄傲地呈现在眼前。

而原来方方正正的旧城早就被一片新扩的城区包围。

”周世国老人说道。

而昔日的塘子河,还是一个黄金码头,从南昌老城区到昌北的往来人群,大多会在塘子河附近的码头乘船,因为这里有赣江南昌市区段最狭窄的江面。

“城区越来越大,地图上的文字也越来越密集,外地客人要想在南昌地图上找个地方,可要费一番工夫呢。

”南昌市民小刘说道。

不同于早些年的南昌地图,摊开2011年最新版的《南昌标准地名图》时,我们看到,南昌城区面积一扩再扩,当年古城墙的那道痕迹在上已不见影踪,而当年古城的格地图

局,在如今街道纵横交错的阡陌中也早以难寻,城市处处都变成繁华地带。

通过这些新旧对比,能清晰地看到,60年来南昌中心城区在不断扩张,它从地图

一个城区面积不足10平方公里的小城迅速“长大”为一个矗立于赣江之滨的现代化都市。

60年来,这座城市演绎着一首首激荡人心的城市变奏曲,城区的不断延伸,成为变奏曲中响亮的音符。

陶端正告诉记者,1926年时,南昌古城只有5.8平方公里;1949年时,则扩为8.28个平方公里;解放后至1979年,南昌城区面积迅速扩为79平方公里,整整扩大了10倍有余;而到2000年时,南昌地图的覆盖面积达到200平方公里;2009年时,南昌城区面积达到240平方公里。

自新中国成立后,城区面积已扩大30倍有余,地图的覆盖面积则达到了500平方公里以上。

2011年2月,在江西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南昌市市长陈俊卿表示,南昌作出“十二?

五”规划,向大城市迈进,在未来5年,南昌城区面积将达到35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将增加到330万人。

“南昌地图的覆盖面积会有多大,就不得而知了。

”陶端正说道。

2000年成为南昌发展的分界点

在2000年前,南昌城区地图呈竖条状。

陶端正解释说,南昌城区一直是呈长条形南北走向发展,加上历年各种版本的地图,都是以八一大桥为界,将南昌分为老城区版块和和赣江西岸的牛行车站版块,因此大家也就认为南昌是个南北长、东西短的城市。

“刚解放时,南昌城区变化不大,道路增长不快,所以地图更新缓慢,变化最快的是2000年以后,南昌东进西扩,面积增加显著。

昌东地区的开发、红谷滩新区的建设,让南昌市地图涵盖面积一下就从2000年前的200平方公里,扩大到500多平方公里,最明显的是2007年,当时新版《南昌标准地名图》总覆盖面积已经突破500平方公里,城市地图明显由‘苗条’转向‘发福’,之

前城郊的部分村镇已经纳入市区范围。

”陶端正笑着说道,2006年出版首张横排的南昌地图时,当时的媒体还形象地将其比喻为南昌“长胖”了。

当我们翻开2001年版的南昌地图时,可以看到昔日的红谷滩还是沙丘滩涂,农田僻野,一片荒芜。

如今,当我们再翻开2011年最新版的南昌地图时,红谷滩已变成了现代化的新城区,高楼林立、炙手可热,昔日无比偏僻的红角洲也变成了大学城。

十年时间,“一江两岸”的南昌大城市格局早已气势恢弘。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江西省测绘局每年都会更新地图,并将新版

流通于市场,但南昌市地名办的《南昌标准地名图》却并不是每年都会更地图

新。

”陶端正介绍,只有当新增道路较多的时候,《南昌标准地名图》才会更新。

1978年至2001年的23年间,南昌市新增道路200余条,增速较慢。

但2001年到2008年,南昌市新增道路200多条,2009年至2010年,道路增速也同样惊人。

“随着航空城的建立,又将有一大批的新道路需要命名。

”陶端正告诉记者,自1991年至今,南昌市地名办所出的《南昌标准地名图》共有8版,最新版的《南昌标准地名图》是2011年10月出版,“标准地名图只有新增道路较多时才会更新,但是测绘局那边的城区地图每年都会更新。

”他重复道。

地图的变化始终赶不上城市变化的速度。

2011年9月30日,江西晨报曾报道南昌多功能地名指示牌地图仍停滞在2009年,对于这点,陶端正对记者解释道:

“2010年地名办没有制图,因为城市的发展速度始终快于地图的更新速度,所以街道上的地名指示牌还是2009年版本的指示地图。

原本2011年新版《南昌标准地名图》计划于7月份出版,在‘七城会’之前,所有指示路牌都要更新。

但因为制图单位的工作原因,一直到“七城会”前夕,地图仍旧没有出版。

最后经晨报报道后,决定采用喷绘的办法,将喷绘图先换上去。

”他拿出一份现在挂在指示牌内的喷绘图,对着记者指道:

“喷绘图的效果比印刷品稍微差一点,但对于指路并不影响。

”目前,暂时把路牌更新,网上的2011年《南昌标准地名图》将会缓一步更新。

地名是嵌在城市的“活化石”

道路名称,不仅是注解地理实体或地域空间的一种符号,更是一种既可视又可悟的文化景观。

就如同南昌现有的那些古老的道路名称,像一个忠实的仆人,客观而真实地记录着这个道路乃至这个地段演变的点点滴滴。

穿行一座城市,道路名称既是城市的标签,又是城市历史的映射,许多历史信息就是通过道路名称这个镜像绵亘存留至今的。

“每编一次地图,都有许多新的区域、街道和地名产生。

”陶端正说道,他认为地名是城市可视的文化名片,故而在命名的过程中,要尤其严谨,从历史、地理及其特色,以及有无标志性建筑,有无特殊人文景观等多种角度做出评估,然后再来决定合适的命名方式。

“有一些道路名称既具有时代特征,又具有历史特征。

”陶端正举例说道,“就如同红谷滩新区的祥云大道,映射的是2008年奥运火炬‘祥云’在这里传递。

”据了解,这条总长度约,公里的城市干道在这之前尚未命名,原本准备以南昌古地名为其命名,但一直没有确定下来。

直到2008年,月底,北京奥运火炬“祥云”在南昌市传递线路拟定后,南昌市地名办正式向南昌市政府递交了命名报告。

报告递交上去后一路“绿灯”,几天后,这条路终于在火炬传递前夕拥有了一个正式命名:

“祥云大道”。

“而有些地名则展示了它的特征,以及发展成就。

”以南昌市高新区为例,因为“高新计划”又称之为“火炬计划”,所以有了“火炬大街”这个名字,而为了反映高新的建设成就,便又有了“高新大道”等若干道路名称。

而像最近命名的红角洲位于国际体育中心的“城运大道”、“国体大道”更是将其历史,以及时代特征融入名称之内,“即便是以后国体中心没有,但是地名还是会传承下去,就像皇殿侧一样,虽然皇殿早已不复存在,但是这个名字却将它的历史传承,高贵而寂寞地存在了上千年。

不需要去翻阅《南昌市地名志》,仅仅从南昌历年地图上,去细数着上面一个又一个熟悉的地名,无论是留存至今的,还是消逝许久的,我们都会被其中所蕴含的浓郁历史气息所感动:

洗马池、三眼井、系马桩、万寿宫、龙王庙、大士院、辛家庵、青云谱、墩子塘、百花洲、绳金塔、滕王阁、李家庄、筷子巷、状元桥、瓦子角、建德观、董家窑、佑民寺等等,当我们将这些古老地名串联起来时,一个个地名就如同一幕幕动人的画面,最终汇成一部宏大的

历史剧。

而中山路、胜利路、解放路、井冈山大道、庐山大道、北京路、上海路、南京路、福州路等一个个南昌人耳熟能详的路名,同样将时代发展的印迹细细呈现。

周世国认为,除了地名,当时地图的印刷纸张、质量及内容等的演变,也能反映出不同时期的历史变化。

新版地图刚出炉覆盖面积又再扩

“以前在一张地图上包罗万象的情况已不能满足人们用图需求。

地图上容纳不下的内容,我们就需要开发出面向不同人群的各类地图,使地图品种越来越丰富。

”周世国说道。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随着江西经济快速发展,为了满足人们各方面的需求,目前江西省及南昌市的地图种类已多达几十种,涵

盖了交通出行、市场购物、住宿美食、旅游休闲、生活指南等多种信息。

记者走入位于井冈山大道上的地图书店发现,十几平米的书店内摆满了各地的地图,从全国到各地方城市应有尽有,琳琅满目的地图让书店显得异常特别,南昌市本地地图就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叠放在不同的格子里供顾客挑选。

据书店负责人王金荣介绍,目前市场上的南昌地图主要分为南昌市城区图、南昌市交通旅游图、南昌市标准地名图、南昌市政区图,还有一些特别的地图,如多彩南昌手绘旅行指南,以及2009年出的南昌市寻医问药地名图等。

地图书店是南昌市唯一一家专业地图书店,王金荣从事地图相关行业近十年,自己还收藏了一部分的南昌地图,他告诉记者,平常也会和一些地图收藏人士进行交流,在地图中,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城市在不断地变化发展着。

“虽然版本多样、分类也更细,但现在的地图却比以往更容易过时了。

”周世国告诉记者,南昌天天在变、年年在变,他以前买了很多种类的南昌地图,很快就被新地图取代。

记者翻阅2011年最新版的《南昌标准地名图》时发现,在建的红角洲的西客站、规划中的地铁1、2号线等都骄傲地呈现在新版地图上。

“未来几年的规划都在地图上,但是还是不够。

”陶端正告诉记者,随着航空城的在建,南昌的版图仍将扩大,“明年就要考虑了,一个是东面把航空城扩进版图,西面把九龙湖一带扩进。

而随着江西省政府大楼的建立,将又有一批新增道路需要进行命名。

”“现在有个比较大的难题:

地图覆盖面积

扩大以后,如何在现在的这个版面大小之内把这些扩大的面积增加进去,所以明年的地图可能会加大版面。

”陶端正说道。

“历史图、现状图、规划图,三图合一。

一张地图涵盖了南昌城百年的变化。

”它们代表着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南昌。

8.28平方公里历史城区纳入保护规划

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是这座城市的根和魂,也是城市的个性和品位。

合同巷、翘步街、杏花楼、熊式辉公馆„„这些都是南昌这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城市留给后人的文化符号。

为了保护这些文化符号,2011年10月,《南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获江西省政府批准。

据了解,该规划确定的南昌历史城区范围北起阳明路,南至洪城路,西起赣江、抚河,东至八一大道,历史城区面积共8.28平方公里。

范围内主要保护整体历史格局与风貌、历史文化街区、历史与环境风貌地区、革命史迹与历史建筑。

南昌市民俗博物馆馆长梅联华向记者表示,南昌拥有2200多年历史,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众多极具历史价值的文化遗产,尤其是经过“红色”洗礼的文化遗址,承载着中国革命的光荣历史,是一份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遗产。

但在近年来的旧城改造中,南昌历史文化建筑的毁坏也是相当惊人的,幸存的也因年久失修或使用不当,处于濒危状态。

因此,南昌在老民宅、古建筑的保护上还显得有些滞后。

此次南昌确定首批历史建筑,应该说在文化遗产保护上开了一个好头,这对于南昌保护历史建筑将起到一个推动作用。

“在保护历史建筑等文化遗址上,南昌已经有了好的开始,但要实现保护与利用的和谐兼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梅联华馆长介绍,比如抚州乐安千年第一村流坑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拨付了一笔款项对流坑村进行修缮保护,恢复其原貌,并将其打造成当地一处历史文物景点,供旅游者观赏。

但一直以来,古村内居民的生活方式还是对建筑产生了不良影响。

南昌此次确定的首批历史建筑面临同样问题,这些历史建筑年久失修,但建筑内依然住着居民,这给历史建筑的保护带来了难题。

测绘,和地图一起见证南昌发展

今年9、10月,在南昌市场流通的新增两版地图,分别为2011年版《南昌市标准地名图》和《南昌市城区图》大学生版,制作精良的地图从测绘到出版无不反应着地图绘制技术以及城市本身的发展变化。

早在2008年时,我国编制领域的最高奖——优秀作品裴秀奖金奖就曾花落当年6月出版地图地图

的《江西省地图集》。

晨报记者焦芳曹晓梅

《江西省地图集》曾获裴秀奖金奖

“刚参加工作时,不能想像地图的测绘技术发展这么快”从事测绘行业数十余年的周世国老人如此感慨。

技术方面从早期的手工测绘到现在计算机制图,地图制图时间由原来数月缩短至几天,更新频率则从原来数年一换到如

,无论是从其背后的技术,乃至本身今的年年更新。

种种迹象表明,地图地图所呈现的变化,都甚是巨大。

地图测绘技术的变化给地图编制带来了方便,使

画面色彩更好,数据更准确。

如今再对比这十来年间所出版的《江西省地地图

图集》,其不断精良的制图与印刷仍旧会有不少老测绘员惊讶于技术的巨大进步。

据江西省测绘成果资料档案馆相关工作人员介绍,2008年,由江西省测绘局编制、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江西省地图集》荣获了当年中国测绘学会优秀地图作品裴秀奖金奖,这是我国地图编制领域的最高奖项。

据了解《江西省地图集》是继1963年和1988年之后的全省第三部大型综合性区域地图集,分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不同图组,并收录设区各市图组,包含地图和照片超过500幅(帧)。

其中收录了南昌市历史城区图,从现存最早的1873年南昌城区图开始,手绘的中只能简易地看出城区内分布情况,到“今昔红谷滩”航测影像对地图

比中,已经能很清晰地看到红谷滩的变化。

从手工到计算机,测绘制图时间缩短数倍

“曾经做过双全开的南昌市地图,两个人编绘,用了好几个月。

”一位从事测绘工作三十余年的专业人士向记者介绍说。

这里所说的曾经,地图绘测还处于全部实地测量、手工绘图的时代。

据介绍,早期地图绘制需要测绘员到实地每处勘测,其后用手工绘图制作出地图,这也面临着地图精确度不高的问题。

当时的地图测绘被形象地表述成“交通全靠走,绘图全靠手”。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逐步引进地图计算机绘图,工作效率提高,精确度得到了提升,此时航测已经得到运用,“航测拍下的图片,建筑、道路、山河湖泊看得很清楚。

”计算机的使用加快了绘图进程,“以前人工绘图地图

非常累,画一张地图,可能要两个人用一两个月的时间完成”。

几年之后,江西开始引入计算机绘图,测绘技术大大进步。

早期,南昌的地图可能几年才会出一版,城市变化也比较小,一幅地可以用很多年,在手绘时代,“从经济方面考虑,不可能变了一点点就做更图

改。

”江西省测绘成果资料档案馆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道。

上世纪末城市在面临道路增减问题的时候,测绘部门就需要调绘,派人到实地去勘察。

城市变化太快,测绘和出版并不同步

如今GPS卫星定位系统、全站仪、航测成图、卫星遥感配图等先进设备和技术手段陆续得到运用。

“只要想做地图,就可以很方面地做出来,把旧图拿出来,看看有什么变化,在原图上改就可以了。

”早期的手工绘图是用墨做的,一但发现问题,修改起来极为不便,需要全部重新编制。

计算机绘图存在电脑里面,改起来就比较方便。

据介绍,民用地图的精度一般设置得非常精确,现在市面上卖的民用地图,可以用航测作为底子,但是有些重要内容就不会标出来。

改革开放之后,江西城市变化之大,经济发展加速,旅游的人也多了起来,市场需求增加,江西的测绘部门编制的地图类型及数量也有多增加。

现在地图测绘依靠计算机制图,原来需要几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只用几天或是几小时就能完成了,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制图的周期大大缩短,地图上的色

彩效果更好,修改起来也更加方便,测绘数据也更准确了。

相关工作人员坦言,相比城市的快速发展,现在制图还是有些滞后,测绘是一个经常性的工作,但是出版并不能即时更新。

审核、出版更为严格

南昌市测绘勘察研究院针对第七届城市运动会做过一本地图集,面世之前这本地图集由江西省测绘成果资料档案馆技术审核室做过审核,地图地图

集里所绘包括全国,江西省,南昌市等等,按不同的审核权地图地图地图地图

限送至国家和省级部门进行审核。

据介绍,所有公开出版或展示的地图都要经过审核,这是一个极为严格的过程,“地图审批较为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国界,有的地方绘制的地图,可能会把国家的国界绘错,遗漏了南沙群岛。

”档案馆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道。

涉及国家相关的地图内容需要国家相关测绘部门来审核。

江西测绘成果资料档

技术审核室主管江西省内审核工作,所有涉及江西的都要再案馆地图地图地图次审核,地图审核通过后,可以拿到一个审图号,没有审图号的地图不允许出版。

审核室负责人介绍称,今年5月份以来,已经审核了40份左右的地图或地图集,相比较以前的地图审核量已经大大增加。

审核的内容主要是重大的地理信息,确保公开地图不能涉及任何国家秘密和内部事项,重大地理信息不能错误。

市面上贩卖的地图可能由不同的出版社出版,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地图出版要经过专门的出版社,并非所有的出版社都能出版。

据江西省测绘成果资料档案馆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江西没有专门出版的出版社。

地图

《江西省地图集》是在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

档案馆工作人员介绍称,外行看地图就看不出什么,地图的出版要求出版社的资质。

“平常的出版社要出一本书,里面有一张地图的插图,也需要经过审核,只能作为配图出版,不能作为专门的地图出版。

对比新旧地图寻找古今南昌记忆

地图,是城市发展轨迹最准确的见证,如果想看一座城市的发展变化,从地图中就可以得到答案。

清代之前南昌城的盛景,我们只能通过语言及文字去想象,但清代之后的南昌,可以通过寥寥可数的几份不同年代的地图,去感知并触摸南昌曾经的历史。

晨报记者焦芳

清代地图南昌“七门九州十八坡”

1873年清代同治十二年的《南昌市城区图》,是现存最早的南昌地。

清代时期,南昌是江西的省会城市,同时也是江西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区图

域经济中心。

早在清代以前,南昌便是当时江南富有的大都会,商贾云集,文化兴盛,其富有程度在嘉靖年间甚至超越江浙。

在这张明确年份的清代南昌手绘城区地图上,南昌的“七门九州十八坡”都被清晰地标注,江南名楼“滕王阁”、“绳金塔”也都清楚地绘制在上面,赣江在那时候还被称之为“章江”。

所以,南昌历史上也曾被称之为“章江城”。

用古代历史名人字号命名道路

记者在测绘局看到,1905年绘制的《南昌城区图》和1927年绘制的《南昌城区图》在城区面积方面并没有显示太大变化,只是道路的命名在不同年代有些差异,就辟如现今的后墙路(清抚台衙门后墙紧靠的路)。

在1905年南昌地图上称为“藩后墙“。

1926年,巡抚部院改为省政府驻地,1927年的地上该路则被改为“省后墙路”,1945年扩修后改称“厚强路”,1950年更名图

为“后墙路”并沿用至今。

此后至1949年解放之时,南昌城区地图变化仍旧不大,但是“叠山路”“阳明路”等路名开始出现在南昌的道路中。

南昌素爱以古代历史名人字号来命名道路,这也是全国所有城市中最多的。

上世纪三十年代,蒋介石在南昌期间,以历史名人的名字命名了8条道路,其中就有叠山路、阳明路等。

现在的经纬路范围就是那个时期新建成的,当初的“蒋家公馆”那设在那里。

南昌解放初期地图套红重印

1949年的地图,是一张跨越非常时期的地图。

民国三十八年(1949)四月出版的地图上,“中正桥”“中正路”等仍旧在地图上显示。

1949南昌解放后,根据毛泽东的建议,中央军委决定,在军旗、军徽上以“八一”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标志,“中正路”改为“胜利路”来纪念革命的胜利,而始建于1934年,1936年建成使用的“中正桥”,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成立于当年8月改名为“八一大桥”。

南昌解放时间是当年5月22日,可是4地图月份却已经印制完成,或许是解放初期,百废待兴,本着节约原则,1949年8月份之后的南昌市场上流通的地图被套红重新印刷一次,在用黑体注明了“中正桥”旁边,同样用红色字体标明“八一桥”,黑体标明的“中正路”旁边,也用红色字体标明为“胜利路”。

由此,一张见证南昌解放期间的地图就出现了。

对比新旧地图见证城市变迁

新中国成立以后,南昌和祖国的所有城市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在1949年及2011年的南昌城区地图的对比中明显地寻出。

城区面积更大,人口更多,交通纵横网更为宽广,生活更为便利。

新八一大桥,八一广场,胜利路步行街等,这些解放前后的烙印在城市及地图上的痕迹,除

了是一种历史见证,同样也见证了城市的变迁,时代的发展。

特别声明:

1:

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属原作者

2:

资料内容属于网络意见,与本账号立场无关

3:

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