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落花生》.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41685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5《落花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15《落花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15《落花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15《落花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15《落花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5《落花生》.docx

《15《落花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落花生》.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5《落花生》.docx

15《落花生》

15、《落花生》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7个生字。

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会用“居然”造句。

 

2、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3、能分角色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学习重点:

能分角色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

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三、学习要求与方法。

1、用心把课文读2遍,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流利。

2、把课文中的生词圈出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四、教学准备及手段。

生字、新词、有关花生和作者的资料。

知识链接:

落花生,即花生,也叫长生果,豆科,一年生草本。

我国栽培极广,以黄河中下游各地为最多。

种子富含蛋白质、脂肪,主要用作油料,或作副食,糖果辅料。

果壳可制酒精等。

茎、叶可做饲料。

第一课时

五、学习流程。

(一)、复习旧知,预习检测。

1、给下列多音字组词并注音。

挑()应()的()

挑()应()的()

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①像天上的群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分布。

形容数量众多,散布的范围很广。

星罗棋布

②围绕,多用于自然景物。

环抱

③所得超过了原来的期望,因而特别高兴。

大喜过望

④搬弄是非,引起纠纷。

挑拨

⑤形容过往的人或车辆接连不断。

络绎不绝

(二)、导入新课。

1.猜谜语:

“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造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

2、因为它是地上开花,花落以后在地下结果的作物,所以叫做落花生。

你们知道花生的生长特点和用处吗?

3.简介作者:

请阅读课后资料袋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许地山的散文以朴实洗练、清新自然的笔墨,写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感触,常常寓深邃的哲理和优美的情思,为读者所喜欢。

那么,小时候,父亲关于花生谈了些什么,是怎样谈的呢?

我们来学习课文。

(三)、提出学习新知目标。

(小黑板展示,学生齐读。

(四)、初读课文完成预习:

 

 1、大声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注意:

 “吩咐”的“咐”、“石榴”的“榴”和“便宜”的“宜”在文中读轻声。

 

2、交流学习新字词。

小组内提出易错的字词,讲解交流自己的学法。

   

3、根据拼音写汉字。

mǔfēnfumáozhàliucháng

一(亩)(吩咐)(茅)亭(榨)油石(榴)(尝)花生

4、理解下列词语 

开辟:

开拓发展。

课文中指把原来荒者的地开垦出来。

 

居然:

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吩咐:

口头指派命令。

爱慕:

出于喜爱或敬重而愿意接近。

分辨:

辨别。

体面:

(相貌、样子或穿着)好看;有气派。

老师提示:

要注重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不要死记词典中的解释。

 

(五)、走进文本,围绕问题展开活动。

1、教师对本节课问题预设。

(再读课文,同桌互读,把课文读通顺。

) 

☆、课文围绕“花生”写了一些什么事?

(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

2、出示学习要求与方法。

☆、用心把课文读一遍,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流利。

3、引领学生发现问题。

(同桌交流,发现问题。

4、引领学生提出问题。

(小组合作,总结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你准备怎样给本文分段?

说说你的理由。

  

5、引领学生思考问题。

(小组内部讨论。

 (参考:

落花生是本文的中心事物,全文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谈花生,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   

6、引领学生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明确分段。

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

第三段(第3自然段到最后)写吃花生时的议论,父亲对花生品格的赞扬,使我们对花生产生了敬佩之情。

7、检测反馈,拓展升华。

①、比一比,组个词 

尝(    )  窄(  )矛(  )吩(  )

偿(  ) 榨(   )茅(   )份(   )

②、给多音字拼音组词 

种 ()  便 ()  应 ()  ()    ()  ()

空()  处 () 散()

()()()

8、板书设计,课堂小结。

╱种花生

落花生╱收花生

╲尝花生

╲议花生

小结:

同学们,课文题目是“落花生”,读了课文,你认为课文着重描写的是什么呢?

你们从课文内容中发现了什么?

课文中的父亲想借花生告诉我们什么呢?

让我们下节课共同研究吧!

 

15、《落花生》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2、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

3、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第十段。

二、学习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学习难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通过理解重点段来深入理解全文的阅读方法。

 

三、学习要求与方法。

(读课文,把握重点句子,体会含义。

四、教学准备及手段:

重点句子的投影。

五、学习流程。

(一)、复习旧知。

1、课文是按照的顺序记叙的,围绕着“落花生”讲了、、、。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哪些内容是略写。

“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是略写,“议花生”详写。

(二)、导入新课。

导入:

普普通通的花生引出了一家人这么多的话题,使我们也对花生产生了兴趣。

作者一家人到底在议论花生的什么?

她们借花生又要告诉我们什么?

(三)、提出学习新知目标。

(小黑板展示,教师点读)

(四)、走进文本,围绕问题展开活动。

1、教师问题预设。

①、课文是怎样写种花生、收花生的,画出相关的句子。

想想:

“居然”一词写出了什么?

你能用它说句话吗?

☆、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几个月的时间,课文却只用了“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收获”几个词一笔带过。

而过花生节,只有一个晚上的事,但在课文中却占了大量的篇幅。

“居然”强调了大家那种惊喜的心情—收获时大家那种出乎意料地高兴的心情。

②、母亲提议过收获节,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表现出母亲的能干,又写出为过收获节所做的精心准备。

 

③、现在我们来跟他们一起过收获节,收获节里一家人吃花生,一边吃一边谈花生。

大家再看书,这里“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用了几个自然段?

(两个)而谈花生用了十二个自然段,根据“看详略”的方法,哪一个是重点?

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吃花生”略写,“谈花生”详写)

☆通过讨论,让学生对文章的主次,详略有具体的感受,懂得文章主次、详略,是从中心思想的表达需要出发,进行裁剪的。

体会恰当安排详略可以使文章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2、小组讨论,完成问题。

3、出示学习要求与方法。

(抓住重点句子分析第三部分)

4、引领学生发现问题。

(小组讨论,归纳提出问题)

①、分角色朗读第三部分,思考:

父亲怎样议花生?

 

(赞花生、学花生、做有用的人。

②、分别从这三方面提出问题。

赞花生

  ★❶父亲是如何“赞花生”的?

其他人认为花生有什么好处呢?

(第一次议论)

父亲说:

“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  

父亲的话很重要,花生的果实,深深地埋在地下,只看地上的,貌不出众,他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炫耀自己,而是深埋地中,并给人们带来好处。

 

★❷父亲是怎样说明花生的好处的?

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较。

通过果实的样子,“矮矮地”与“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进行比较,果实结出时的位置“埋在地里”与“挂在枝头”形成鲜明的对比,即使花生成熟了也无声无息,不急于表露,需要别人去挖掘、发现,因此父亲才得出以上结论。

★❸父亲想借用两类事物的生长特点告诉我们花生有什么可贵的品质?

(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朴实无华)

学花生

★❶“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第二次议论)

(父亲的第二次议论是什么意思?

父亲教育子女要做心灵美的人,能实实在在为人民做事的人。

六个字讲了两个方面,“不好看,很有用。

”父亲在这又说了花生的特点,父亲提出要求,不要做“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的人。

而要做谦虚朴实,不记名利,不会炫耀自己,对别人有用的人。

一个外表不怎么美的人,要做出成绩,得到大家的认可,也许比外表赏心悦目的人更难,但如能默默无闻、毫无怨言地去努力,给别人带来好处,应该说更了不起,也更让人敬佩。

 

做有用的人

★❶“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 (朗读句子,联系上下文,联系实际生活,谈谈自己对作者的话的理解)

这句话是作者在听了父亲对于花生的议论后受到的感悟。

作者当时虽然年纪还小,但从父亲对花生的评议中,已经体会到了父亲对他们提出的要求: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却没有实际有用的人。

而有没有实际用处,主要是指看对他人和社会有没有好处和贡献。

★❷齐读全文最后一节。

思考:

这一节对全篇文章和突出文章中心起了什么作用?

 第一句讲过收获节的谈话直到深夜,交待时间,把事情叙述完整。

第二句说明父亲的话给“我”的印象之深,说明了作者在收获节上的收获之大,也可见母亲安排这一活动的用意和父亲参加这一活动的目的。

这样的结尾深化了主题。

 

★❸作者借落花生比喻做人的道理,这种写作方法称作什么?

(借物喻人)

★❹我们曾经还学习过哪些借物喻人的文章?

★❺你知道在生活中都有哪些也像落花生那样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人吗?

5、引领学生解决问题。

6、检测反馈,拓展升华。

①按课文叙述的顺序填空,再说说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

种花生→()→()→()

②这篇课文是借物喻人,作者借来赞扬

的人。

③我们经常也用熟悉的事物来赞美生活的人。

请大家思考,下面的物赞美的是哪类人?

老黄牛:

蜡烛:

绿叶:

白杨:

7、板书设计,课堂小结。

种花生:

买——翻——播——浇╲

收花生:

居然收获了▏

尝花生:

做成好几样食品▏做花生

╱好处:

味美榨油便宜╲一样

议花生╱不好看╱有用

╲特点:

埋在地里▏的人

╲很有用╱

 小结:

这篇课文借写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人”。

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事物能给我们以启迪,让我们懂得深刻的道理。

如:

粉笔这个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东西,为了让同学们获得知识,不惜牺牲自己;蜡烛,照亮了别人而毁灭了自己……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学习本课“借物喻人”的写法。

教学反思:

在课前,我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了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的常识。

从而让学生知道花生名字的来历。

这样更好地,以及更深刻的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篇文章语言浅显,但所说明的道理却很深刻,富有教强的教育意义。

在上这节课时,我先引导学生把花生的品格(好处),特别是爸爸所指出的“最可贵”的那一点理解到位,然后再让学生与做人道理联系起来,以便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花生那优秀的品格。

  

  在课文中,重点应该放在理解爸爸说的“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这句话上,由落花生的特点体会到做人的道理。

让学生深刻懂得生活中的道理,是无处不在的。

  

不足:

课上孩子们都能很好的集中注意力听讲,同时也能积极发言。

只有个别孩子仍然思想“开小差”,不能控制自己,主动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来。

另外,在和学生练习生活实际体会花生的精神时,大多数学生都能找到具有花生精神的人,但在表达时语言较少,词汇量单一,以后还需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词汇量积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