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语言学纲要练习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40597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语言学纲要练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完整语言学纲要练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完整语言学纲要练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完整语言学纲要练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完整语言学纲要练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语言学纲要练习答案.docx

《完整语言学纲要练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语言学纲要练习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语言学纲要练习答案.docx

完整语言学纲要练习答案

练习四语音

一、名词解释

1。

音质是指声音的特色、品质。

2。

元音就是呼出气流不受口腔部位阻碍而发出的音。

3.发音时气流强的叫送气.

4.音位变体是指同一个音位中有互补关系的各个音素,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

5.区别特征是有区别音位的作用的发音特征。

二、填空题

1.音素。

2。

拉丁字母。

3。

音高;音重;音长;音强;音高。

4。

肺;喉头和声带;口腔、鼻腔和咽腔;共鸣器。

5.元音;辅音;受阻。

6.舌位的高低;前后;唇形的圆展;央、低、不圆唇.

7。

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双唇、送气、清、塞.

8.音位。

9。

条件变体;自由变体;自由变体。

10。

声母;韵母;声调;韵母;韵头;韵尾。

11。

开口呼;合口呼;齐齿呼;撮口呼.

12。

脱落.

三、单项选择题

1。

D;2.D;3.A;4。

A;5。

C;6.D;7。

B;8。

B;9。

D;10。

C。

四、判断题

1。

错;2.对;3。

错;4.错;5.错;6。

错;7。

对;8。

错;9。

对;10。

对.

五、分析题

1。

指出下列音素的发音特点。

a:

舌面前低不圆唇A:

舌面央低不圆唇

ɑ:

舌面后低不圆唇u:

舌面后高圆唇

g:

舌根浊塞音k‘:

舌根送气清塞音

t:

舌尖中不送气清塞音t‘:

舌尖中送气清塞音

2。

根据描写写出音素.

e;

o;

ü;

p;

ch;

x

3.指出汉语普通话中下列音位的区别特征。

k—k‘:

送气与否

i—y:

唇形圆展

u-o:

舌位高低

y—u:

舌位前后

m-n:

发音部位不同

ş—z:

清浊不同

六、问答题

1。

人类发音器官分为哪几个部分?

各部分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参见教材第57—58页。

2.音高和音重在汉语中是否区别意义?

举例说明。

参见教材第59页。

3。

元音和辅音有哪些方面的区别?

参考答案:

元音是指呼出气流不受口腔部位阻碍而发出的音。

辅音是指呼出气流受口腔部位阻碍而发出的音。

元音和辅音有四个方面的区别:

第一,发元音时,呼出气流不受阻碍,发辅音时,呼出气流要受阻碍;第二,发元音时,声带要振动,发辅音时,声带有的振动,有的不振动;第三,发元音时,发音器官保持均衡紧张,发辅音时,只有形成阻碍部分保持紧张;第四,发元音时,呼出气流较弱,发辅音时,呼出气流较强.

4。

举例说明什么是对立,什么是互补.

参考答案:

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几个音质上有差别的音素互相替换后,能够改变词的语音形式,能够区别词的意义,那么这几个音素就是一种对立的关系,具有对立关系的音素归为不同的音位。

例如在[an]这个语境中,前面加上辅音[p]构成音节[pan],表示的意思是“搬",前面加上辅音[t],构成音节[tan],表示的意思是“单”,语音环境相同而意义发生了变化,这只能是[p]和[t]区别了意义,说明二者是对立的关系。

几个音素不能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不能构成对立,那么它们之间就是互补的关系.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几个音素,归纳为同一个音位。

例如音素[a],在音节[ai]中念[a],在音节[ia]中念[A],在音节[iao]中念[α],这几个不同的音素[a]各有自己的出现环境,彼此互换不影响意义的表达,就是互补关系。

练习五语法

一、名词解释

1。

内部屈折也叫语音交替,指通过词的内部词根中的语音变化构成语法形式,表示某种语法意义的一种语法手段。

2.后缀是指粘附在词根后面构成新词的语素。

3。

词尾是指加在词的末尾,只能改变一个词的形式,而不能构成新词的语素.

4。

复合词是完全由词根语素与词根语素结合构成的词.

5.语法范畴是指通过词的变化形式表现出来的语法意义概括出来的类别.

二、填空题

1.语法规则.

2。

组合规则;聚合规则.

3。

有一个完整的语调。

4。

自由词组。

5.实词;虚词.

6.句法;词法.

7。

词尾;词缀;词根。

8.构词;变词。

9。

述宾结构;述补结构;偏正结构;主谓结构。

10.词形变化;词形变化。

三、单项选择题

1.D;2.D;3。

B;4。

A;5。

A;6。

C;7.;8.A;9.C;10.A.

四、分析题

1。

分析下列合成词的构造方式。

地震:

主谓式看见:

联合式忘记:

联合式

司令:

述宾式拖鞋:

偏正式伤心:

述宾式

2。

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面句子的句法结构层次及关系。

年轻的我们意气风发地走进了不同凡响的新时代.(主谓)

定)中状]中

动|宾

中<补定)中

定)中

3.用变换方法区分下列句法多义的句子.

支持的是党委王书记.

(1)我们支持的是党委王书记.

(2)支持我们工作的是党委王书记.

五、问答题

1。

什么是词?

举例说明其定义的内涵。

参见教材第91—92页。

2.语法形式主要是用什么方法表现出来的?

参见教材第99页.

3。

举例说明孤立语的主要特点.

参考答案:

第一,词序严格;第二,虚词十分重要;第三,复合词多,派生词少。

第二单元综合自测题

一、名词解释(10分,每小题2分)

1。

音素是从语音的自然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2。

辅音是发音时,气流通过口腔要受某个部位阻碍而发出来的音素。

3。

发音部位是发辅音时,发音器官接触、形成阻碍、阻挡气流通过的部位。

4。

语法意义是同词汇意义相对而言的,是语法单位在组合中所产生的关系意义.

5。

语法形式是语法意义在语言中的外部表现,是语法意义的外部标志,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就是语法形式。

二、填空(30分,每空1分)

1。

发音;传递;感知。

2。

元音;辅音;辅音。

3.舌位前后;舌位高低;唇形圆展。

4.词根;词缀;词尾;词根;词尾;词缀.

5.词尾.

6.复合词;派生词;派生构词法;附加法。

7.主谓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偏正结构;联合结构。

8。

孤立语;屈折语;粘着语;复综语;孤立语.

三、单项选择题(20分,每小题1分)

1.B;2.A;3.D;4.B;5。

C;6.C;7.D;8。

B;9。

B;10.A;11。

C;12.D;13。

B;14.D;15.C;16。

B;17。

D;18.B;19。

D;20。

B。

四、分析题(20分)

1.写出下面舌位图中元音的发音条件(6分,每小题1分)。

[y]舌面前高圆唇[e]舌面前半高不圆唇

[a]舌面前低不圆唇[u]舌面后高圆唇

[γ]舌面后半高不圆唇[v]舌面后半低不圆唇

2。

列表分析下列语素(5分,每词1分)。

  

3.指出下列合成词的具体构造方式(3分,每词1分).

中肯:

述宾自卫:

主谓金黄:

偏正

4.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句法结构(2分).

 

5.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部分的词形变化所表示的语法范畴和语法意义(4分,每小题2分).

(1)Hehasmanythingstodo。

参考答案:

has:

表示人称的语法范畴,表示的语法意义是第三人称单数。

Things:

表示的语法范畴是数,表示的语法意义是复数.

(2)Laowanggivesmeabook.

参考答案:

gives:

表示的语法范畴是人称,表示的语法意义是第三人称单数。

me:

表示的语法范畴是格,表示的语法意义是宾格。

五、问答题(20分,每小题5分)

1.汉语音节ban、da、guang中的a,是三个不同的音素,但却是一个音位,为什么?

参考答案:

这是因为,这三个音节中的a,具有互补关系,不产生对立,没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区别意义的作用,互相替换并不影响对意义的理解,所以归纳为一个音位.

2.举例说明什么是词缀、词尾,并简要说明词缀和词尾的区别。

参考答案:

词缀是粘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的语素。

根据位置的不同,一般把词缀分为前缀、中缀、后缀三种.前缀粘附于词根的前面,如dislike、rebuild、informal、disagree、enlarge、unhappy、老乡、阿爸、第一,等等。

中缀:

位于词的中间,比较少见,有人认为汉语“胡里糊涂、罗里罗嗦、肮里肮脏”中间的成分是中缀.后缀粘附在词根的后面,例如“记者、读者、西化、年头、鼓手、凳子、really、teacher、widen、happiness”。

词尾是粘附在词(词根或词缀)后面,表达某种语法意义的语素,词尾只能改变一个词的形式,不能构成新词。

比如“reader”加上词尾s变成readers,表示复数的语法意义。

词尾不同于词缀:

第一,从位置看,词尾只能出现在整个词的后面,不能出现在其它位置上,这个词可能是词根构成的,也可能有后缀,那么词尾只能在后缀的后面,而词缀有的在词的后面,有的在词的前面,少数还在词的中间;第二,从功能看,词缀可以构成新词,是词的构成部分,是固定在词的结构中的,是构词的语素。

词尾不是词的构成成分,不能构成新词,它只是改变词的形式,表示某种语法意义,属于变词语素.词尾所表示的语法意义,是通过语法单位(例如词或语素)的组合体现出来的,一般只在具体的句子中才出现,单独一个词,没有组合,没有语境,没有与具体的语法意义相联系,也没有相应的语法形式,当然就不可能出现词尾。

3。

形态变化有那几种情况?

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形态变化主要有三种情况:

第一,附加词尾,例如“books"其中的词尾s表示数的语法范畴,表示的语法意义是复数;第二,内部屈折,即词中的元音或辅音发生变化,例如“man”是单数,如果是复数,其中的元音a要变成e,写作men;第三,异根,即采用不同的词语形式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例如第一人称单数,作主格用I,作宾格用me。

4.“红太阳”和“太阳红”的语法意义有什么差别?

形成这些差别的语法手段是什么?

参考答案:

“红太阳”的语法意义是修饰和被修饰,二者构成偏正关系;“太阳红”的语法意义是陈述和被陈述,二者构成主谓关系.

这两个结构所使用的词完全相同,但是语法意义不同,这种不同的语法意义是通过词序这个语法手段体现出来的。

汉语是没有形态变化的语言,词序是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

 

练习六词义

一、名词解释

1。

词汇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固定用语的总汇。

2.基本词汇就是人们自古至今常用的,用来表达日常事物现象的,并成为构成新词基础的那一部分词。

3.多义词是与单义词相对的,是指一个词有多个意义,它们概括反映相互有联系的几类显示现象。

4.同义词是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一组词。

5。

反义词是指意义相反或相对的一组词.

二、填空题

1。

全民常用性;稳固性;能产性。

2。

一般性;模糊性;全民性。

3.本义;中心义;中心义;派生义。

4.隐喻;换喻.

5。

相对反义词;绝对反义词;相对反义词。

三、分析题

1。

分析下列词义的引申方式。

隐喻;

隐喻;

隐喻;

换喻;

换喻。

2。

指出下列同义词的意义差别。

团结——勾结:

感情色彩不同,“团结”是褒义词,“勾结”是贬义词。

父亲--爸爸:

语体色彩不同,“父亲”具有书面色彩,“爸爸”具有口语色彩。

秘密—-绝密:

意义轻重不同,“绝密”比“秘密”的程度更深。

眼红——嫉妒:

语体色彩不同,“眼红”具有口语色彩,“嫉妒”具有书面语色彩.

得到—-受到:

搭配对象不同,“得到”的对象往往是某样具体的东西,“受到”的对象往往是某种行为,如“受到批评"“受到表扬”等.

3.设计不同的语言环境使下列语句消除歧义。

我特别喜欢煎鸡蛋。

a。

我很喜欢吃煎鸡蛋,很香。

b.做菜的时候,我喜欢帮妈妈去煎鸡蛋。

非洲语言研究成果颇丰.

a.亚洲成立了许多语言研究结构,非洲的语言研究成果也不少.

b。

非洲的语言很丰富,语言学家对非洲语言的研究成果感到骄傲。

4.分析下列对话中的“言内意外”现象.

儿子:

妈妈,我出去玩一会儿吧.

妈妈:

明天就要考试了。

言外之意:

不允许出去玩,得好好准备考试。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言外之意:

痛恨剥削阶级对贫民百姓的压榨。

5。

请用矩阵图方式对下列几组词语进行义素分析。

叔父

+父系亲属

+长辈

+男性

+父亲的弟弟

-父亲姐妹的配偶

姑父

+父系亲属

+长辈

+男性

-父亲的弟弟

+父亲姐妹的配偶

 

舅父

+母系亲属

+长辈

+男性

+母亲的兄弟

-母亲姐妹的配偶

姨父

+母系亲属

+长辈

+男性

-母亲的兄弟

+母亲姐妹的配偶

 

哥哥

+直系亲属

+比自己年长

+同辈

+男性

姐姐

+直系亲属

+比自己年长

+同辈

-男性

 

嫂子

+亲属

+同辈

+女性

+哥哥的配偶

-弟弟的配偶

弟媳

+亲属

+同辈

+女性

—哥哥的配偶

+弟弟的配偶

 

姑妈

+长辈

+女性

+父系的姐妹

-母亲的姐妹

姨妈

+长辈

+女性

-父亲的姐妹

+母亲的姐妹

 

四、问答题

1.举例说明基本词汇的特点。

参考答案:

基本词汇具有三个特点:

第一,全民常用,所谓全民常用,就是指基本词汇在使用上具有普遍性,这种普遍性体现在不分阶级、阶层、行业、地域、年龄、性别,各行各业的人都懂得其含义,都要使用,而且经常使用。

第二,稳固性。

所谓稳固就是指基本词汇很少发生变化,长期地为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一方面,词汇系统中的基本词汇只有保持相对稳定性,才能便于人们学习和使用,不至于影响交际,如果基本词汇时时刻刻处于变化之中,人们时时要学习新的词语,那么这种交际工具使用起来就不方便了,所以可以说稳固性是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对词汇提出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基本词汇所记录的客观对象或观念,本身就是比较稳固,很少变化的.当然,基本词汇的稳固性是相对而言的,其实仍然有变化,有新旧词语的替换,只是这种变化很小。

第三,有构词能力,所谓有构词能力,就是指基本词汇是构成新词的基础,由于基本词汇具有使用上的普遍性,加之使用时间又很长,非常稳固,影响很大,所以人们在创造新词语时,往往使用基本词汇作为构词要素。

2。

什么是隐喻和换喻?

它们的基本区别是什么?

参见教材第135-136页。

练习七文字和书面语

一、名词解释

1。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2。

拼音文字是指由字母记录语言中的音节或音位的文字。

3。

字母是拼音文字的最小书写单位.

4.形声字是指由表义的偏旁和表音的偏旁所组成的合体字。

5。

书面语是用文字记载下来的语言,它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口语的加工形式。

二、填空题

1。

时间;空间.

2.字形;字音;字义。

3。

原始。

4。

语言。

5.实物;图画。

6.表意;表意兼表音;表音。

7。

表意字;单纯表音字;形声字。

8。

象形;会意。

9.改进。

10.书面语;加工。

三、判断题

1。

错;2.错;3.错;4。

错;5。

对;6.对;7。

错;8。

错;9。

错;10.错。

四、问答题

1.“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

”怎样理解这句话?

参考答案:

辅助性的交际工具很多,像旗语、手势、红绿灯、色彩、音响等,都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传递信息,起到沟通作用,而在现代社会,像广播、电视、电话、网络等交通工具,甚至还可以不改变语言的有声特质,传递信息既快又广,但这些工具,远不及文字那样方便,不及文字使用范围那样广,文字打破了有声语言的时空局限,在很大程度上扩展了语言的功能,这是其他语言辅助工具所不能比的,所以说文字是语言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

2.汉字能否改革为拼音文字?

谈谈你的看法。

参见教材第165-166页。

练习八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一、名词解释

1.方言是指只通行于一定地域的某种语言,相对于共同语来说,它是一种语言的低级形式.

2。

社会方言是指各种言语社团在全民语言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各有自己特点的语言分支或语言变体。

3。

地域方言是指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所产生的各有自己特点的语言分支或语言变体。

4。

共同语是指一个社会打破地域隔阂、走向统一时出现的语言形式,对方言来说是一种语言的高级形式。

5.亲属语言是指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彼此有同源关系的几种独立的语言.

二、填空题

1.社会的发展。

2.渐变性;不平衡性。

3。

词汇;语音;语法。

4。

分化;统一。

5.行业语;阶级方言;黑话。

6.排他性.

7。

语音;语音。

8.独立的语言;语系;“母语”。

9.汉藏语系;印欧语系。

10.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

11。

某一个方言.

12.国语;汉语.

13。

书面语。

14.约定俗成.

15。

社会经济;政治。

16。

北京语音;北方话;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

三、判断题1.对;2.错;3。

错;4.错;5.错;6.对;7。

错;8。

错;9.错;10.对.

四、问答题

1。

为什么说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

参见教材第173—174页.

2.为什么语言发展会有渐变性特点?

请结合教材有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语言发展的渐变性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它指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但语言不像社会变革那样产生突变,而是逐渐发展变化的,具有相对稳定性。

语言的发展变化之所以具有渐变性特点,这是由语言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社会成员相互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是人们日常生活根本离不开的,人们无时无刻不使用语言,语言同社会的关系是如此密切,因此不可能发生巨变、突变,只能逐渐变化,即使社会发生了剧烈变化,语言也不会马上巨变,大有我自岿然不动之势。

这样才能与人们的需要相适应,不至于影响人们的使用.

3。

简述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的异同.

参见教材第181页和第184页。

4.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语言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发展不平衡,发展速度不一样,有的快,有的慢,其中词汇变化最快,语音发展变化较慢,语法发展变化最慢;第二,语言在不同的地域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也不一样,同一种语言现象,在有的地区发生变化,在有的地区不发生变化,有的地区是这样变化,有的地区是那样变化,其结果是形成地域方言。

5。

什么是基础方言?

什么样的方言可以作为基础方言?

参见教材第194—195页。

练习九语言的接触

一、名词解释

1。

借词叫做外来词,它的语音形式和意义都是借自外民族语言的词.

2.意译词就是用本民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并把外语里某个词的意义移植进来的词.

3。

语言的融合是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或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是指一种语言排挤和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

4。

双语现象是双语现象指不同民族的杂居地区,一个民族或其中的多数人能同时讲两种不同语言的现象。

5.混合语是一种语言接触的特殊形式,能作为母语来学习,并且成为某个语言社团的主要交际工具。

二、填空题

1.词的借用。

2。

意译词;仿译词。

3.日语;汉语.

4.语音;语法;咖啡;沙发。

5.仿造。

6。

社会历史条件.

7。

双语现象;语言。

8。

自愿融合;被迫融合.

9.双语。

10.“洋泾浜";混合语.

11。

柴门霍夫;1887.

三、判断题

1.错;2.错;3.错;4.对;5.错;6.错;7.错;8.错;9。

错;10。

对。

四、单项选择题

1.C;2。

D;3。

A;4。

B;5。

C。

五、问答题

1.为什么说意译词不是外来词?

参见教材第198页。

2。

语言融合需要哪些条件?

参见教材第206-207页。

3.简述双语现象的发展趋势.参见教材第211—212页。

4.简要说明皮钦语和混合语的异同。

参见教材第217页.

练习十语言系统的发展

一、填空题

1.方言和亲属语言;记录了语言的过去状态的文字。

2.语聚合关系;组合关系。

3。

条件性;地域性。

4。

亲属语言;对应关系;语言的亲属关系.5。

组合规则;聚合规则;类推。

6。

次序;形态;语法范畴;词类。

7。

“类推作用”。

8.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词语的替换;词义的演变。

9。

仄声。

10.替换。

11.加长词的长度;复音;单音.

二、单项选择题

1。

A;2。

C;3.B;4。

D;5.D;6.B;7.C;8.B;9。

D;10。

C。

三、判断题

1。

对;2。

错;3。

错;4.错;5。

对;6.错;7。

对;8.错;9.错;10.对。

四、问答题

1.举例说明汉语语法组合规则的演变。

参见教材第235—237页.

2.试述汉语语法聚合规则的发展情况。

参见教材第238-240页.

第三单元综合自测题

一、填空题(20分,每小题1分)

1.一般性;模糊性;全民性.2.理性意义;范围大小;词义轻重;附加色彩。

3.绝对反义词.

4。

语法规则;语义条件。

5.时间;空间。

6.表意;表意兼表音;表音。

7.汉藏;印欧。

8.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词语的替换;词义的演变。

二、判断正误(14分,每小题1分)

1。

B;2.A;3.D;4.B;5.C;6。

C;7.D;8。

B;9。

B;10.A;11。

C;12.D;13.B;14.D;15。

C;16.B;17。

D;18。

B;19。

D;20。

B。

三、单项选择题(20分,每小题1分)

1.错;2.错;3。

错;4.对;5。

错;6。

错;7.错;8。

错;9。

错;10。

对;11.错;12。

对;13。

错;14。

对。

四、分析题(16分)

1。

分析下列同义词的主要差别(6分,每小题1。

5分)。

批评-批判:

词义轻重不同,“批评”词义轻,“批判"词义重。

发挥-发扬:

搭配功能不同,“发挥”同“作用、功能"等搭配,“发扬”同“风格、作风”等搭配。

牺牲-死亡-完蛋:

感情色彩不同,“牺牲”是褒义词,“死亡”是中性词,“完蛋”是贬义词。

成果-结果-后果:

感情色彩不同,“成果”是褒义词,“结果”是中性词,“后果”是贬义词。

2.分析下列词语意义的演变情况(10分,每小题2分).

墨水:

原意是指书写用的黑色液体,今指各种颜色的这种液体。

从指称一种颜色的液体到指称所有书写用液体,属于词义扩大.

牺牲:

原意指祭祀用的牲畜,今指为正义事业献身。

从指称牲畜到指称正面人物的死亡,属于词义转移。

deer:

原意指动物,今指鹿。

从指称所有动物到指称动物中的某一种,属于词义缩小。

事故:

原意泛指事情,今指意外的损失或灾祸,即不幸的事情.从泛指变成特指,属于词义缩小。

泰斗:

原意指泰山北斗,今指德高望重或卓有成就而受到尊重的人。

从指称自然界事物到指称人,属于词义转移。

五、问答题(30分,每小题5分)

1。

基本词有哪些特点?

这些特点之间有什么样的影响?

参考答案:

基本词汇具有三个特点:

第一,全民常用,所谓全民常用,就是指基本词汇在使用上具有普遍性,这种普遍性体现在不分阶级、阶层、行业、地域、年龄、性别,各行各业的人都懂得其含义,都要使用,而且经常使用。

第二,稳固性。

所谓稳固就是指基本词汇很少发生变化,长期地为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

一方面,词汇系统中的基本词汇只有保持相对稳定性,才能便于人们学习和使用,不至于影响交际,如果基本词汇时时刻刻处于变化之中,人们时时要学习新的词语,那么这种交际工具使用起来就不方便了,所以可以说稳固性是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对词汇提出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基本词汇所记录的客观对象或观念,本身就是比较稳固,很少变化的。

当然,基本词汇的稳固性是相对而言的,其实仍然有变化,有新旧词语的替换,只是这种变化很小。

第三,有构词能力,所谓有构词能力,就是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