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39827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教案.docx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教案.docx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教案

第13课东汉的兴亡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光武中兴、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政、黄巾起义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

利用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光武中兴和黄巾起义的学习,认识到朝代的兴衰和治国方略息息相关,培养唯物主义史观,正确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教学重点:

光武中兴,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政,黄巾起义。

教学难点:

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政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文字材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入

西汉在汉武帝之后,国势开始逐步下降,在汉昭帝和汉宣帝之后,西汉统治阶级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愈演愈烈,西汉将何去何从?

二、新课学习

第一卷有志者事竟成—东汉的建立

西汉凋谢与东汉建立:

教师:

即汉武帝去世后,西汉的朝政将会怎么样呢?

教师:

请同学们完成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

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________,西汉灭亡。

王莽的施政更加剧了社会动荡,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

公元25年,西汉宗室________称帝,定都洛阳,史称________。

他就是光武帝。

教师:

刘秀登上皇帝宝座后,面临的是一副残破到极点的烂摊子。

与刘秀同时代的冯衍有一段话描写当时的状况说:

“祸拏未解,兵连不息,刑法弥深,赋敛愈重……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丘墟,田畴芜秽”,以致“匹夫僮妇,咸怀怨怒”。

——《后汉书•桓冯列传》面对这样的场景光武帝采取了什么样措施呢?

教师:

汉光武帝对于面临的困境,他又采取什么的政策巩固他的政权?

多媒体展示材料:

教师:

让我们一起来验证汉光武帝即位后对当时的是否采用了怀柔政策,他又具体做了哪些举措?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入第二卷秀怀柔光武兴—东汉的兴盛。

第二卷秀怀柔光武兴—东汉的兴盛

教师:

请同学们完成自主学习

多媒体展示图片

教师:

合作探究:

这些措施给东汉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

社会稳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教师:

东汉初年人口1000万到了光武帝时期人口达到2100万,因此到光武帝后期,出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恢复史称“光武中兴”东汉时张纯说:

“(光武)兴于匹庶,荡涤天下,诛锄暴乱,兴继祖宗”。

南宋诗人陈亮称赞:

“自古中兴之盛,无过于光武”。

教师:

汉光武帝的这些怀柔措施使得东汉出现了兴盛。

但在经过汉章帝、汉明帝之后东汉却出现了衰败。

让我们一起进入第三卷祸起外戚宦官—东汉的衰亡

第三卷祸起外戚宦官—东汉的衰亡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教师:

观看视频

多媒体展示表格

多媒体展示图片

教师:

合作探究1:

看图学史(请同学们根据图片内容选择正确的选项填入括号内)

学生:

多媒体展示外戚示意图

教师:

合作探究3:

东汉有这样一首歌谣。

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

“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候。

”这是一首汉末童谣,大意是说,性格如弓弦般正直的人,最后不免沦落天涯,曝尸路旁;而不正直的谄佞奸徒,趋炎附势,阿世盗名,反倒封侯拜相,极尽荣华。

教师:

请结合教材59页回答这首童谣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政治状况(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影响)?

学生:

反映当时的政治统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

教师:

社会混乱,百姓流离失所,加之灾害发生。

最终人民揭竿而起,黄巾起义爆发。

跟随历史的步伐去了解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

多媒体展示表格

教师:

自主学习:

完成表格

多媒体展示材料

教师:

合作探究:

《后汉书》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

“燔烧官府,劫掠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

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60页,想一想为什么黄巾起义会受到天下响应(黄巾起义的原因)?

学生:

政治腐败、社会动乱、贫民流离失所、灾害频繁发生。

教师:

宦官外戚专权使得当时政治腐败,百姓苦不堪言。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反抗东汉的农民起义爆发了。

教师:

多媒体展示战争图片

教师:

面对黄巾起义的猛烈进攻。

东汉统治者调集军队进行镇压,同时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一致对付农民起义,黄巾军受到重创、损失惨重,起义首领张角因病去世,历时9个月的黄巾起义最后被镇压下去。

黄巾军虽然失败了,但其余部坚持斗争了20多年。

这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东汉民存实亡。

到底东汉什么时候灭亡呢?

且听下节课讲解。

“以史为镜,可以知古今”历史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让我们一起进入第四卷谁主王朝沉浮。

第四卷谁主王朝沉浮—历史的警醒

多媒体展示图片音乐《得民心者的天下》

教师:

纵古观今,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一段又一段的辉煌,为后人所赞颂。

我们不难发现,每一段辉煌之中,都闪现着一位盛世明君的身影,像汉高祖、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等等他们为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繁荣稳定,作出卓越的贡献。

虽然他们统治着不同的时代,可他们却印证了同一个道理:

得民心者的天下。

小结:

实战演习:

1.下列关于东汉中后期政治局面,说法正确的是()

①外戚宦官交替专权②人民生活贫困③时局动荡不安④农民起义一触即发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2.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是通过哪种方式建

立汉朝政权的()

A.农民起义B.世袭继承C.谋权纂位D.联盟征战

3刘秀被毛泽东称为“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

下列措施与他无关的一项是()

A.下令释放奴婢B.实行分封制C.惩处贪官污吏D.允许少数民族内迁

五、作业布置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公元25年,刘秀,以洛阳为都城

 

建立:

 

板书设计

:

(1)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2)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3)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措施:

 

东汉的兴亡

东汉的建立

结束混乱局面,社会安定繁荣,出现“光武中兴”的局面

结果:

 

1.中央外戚、宦官轮流把持朝政

2.黄巾起义

外戚宦官交替分权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3课东汉的兴亡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课程标准】

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东汉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简述“光武中兴”的相关史实。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观察东汉文物图片及文献材料,分析东汉衰落的原因,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初步形成运用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东汉的兴衰史,认识到社会的安定是建立一个健康和谐国家的基础。

【学习重难点】

重点:

东汉的建立与光武中兴。

难点:

东汉灭亡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

马踏飞燕、东汉错银铜牛灯、洛阳钟鼎青铜器东汉铜车马等图片

教师:

汉唐王朝缔造了我国古代社会的辉煌,久享赞誉。

提及汉朝,跃入脑海的是太祖刘邦的开国之功、武帝刘彻的文韬武略。

对于东汉历史,却比较陌生,今天我们一起踏寻东汉的文物古迹,学习

第13课《东汉的兴亡》。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展示:

一、光武中兴

1.新莽篡汉

教师:

西汉王朝自汉武帝病逝后,即位皇帝或为幼主,或为昏君,导致外戚势力庞大,西汉帝国日渐衰微。

王莽是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的侄子,王氏家族利用外戚的身份,长期握有朝廷内外的军政大权。

公元9年,王莽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西汉灭亡。

展示:

任己而不师古,秦氏以之致亡;师古而不适用,王莽所以身灭。

——《宋书·礼志序》

知识拓展:

王莽改制

教师:

王莽代汉建新后,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

王莽仿照《周礼》的制度推行新政,屡次对土地、币制、商业和官名县名进行改革。

由于政策多有不合实情之处,百姓未蒙其利,先受其害,而且朝廷朝令夕改,使得百姓官吏不知所从,不断引起贵族和平民的不满。

材料:

王莽的改制不仅未能挽救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反而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

化。

公元17年,全国发生蝗灾、旱灾,饥荒四起,各地农民纷起,形成赤眉、绿林大规模的起义,当时身为汉朝宗室后裔的刘秀乘势而起,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2.东汉建立

教师:

请同学们动笔制作两汉朝代更替的时间轴,以便我们更直观地了解东汉政权的建立。

师生活动:

指导学生制作两汉朝代更替时间轴。

展示:

3.光武中兴

创设情境:

光武帝刘秀完成了统一大业,恢复了汉室的统治。

但连年征战,天下百姓久遭战祸,财物耗尽,天下太平是众心所向。

假如你是光武帝刘秀,你会采取怎样的措施改善社会状况?

你又会借鉴哪些前人的经验?

学生试说。

材料:

(建武十七年)幸章陵……时,宗室诸母因酣悦,相与语曰:

“文叔少时谨信,与人不款曲,唯直柔耳。

今乃能如此!

”帝闻之,大笑曰:

“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

——《后汉书·光武帝纪》

问题1:

光武帝以“柔道”治理天下,他具体会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看书总结)

学生:

减轻农民负担、惩治腐败、妥善处理民族关系等。

问题2:

他最后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材料一 (光武帝)诏曰:

“天地之性人为贵。

其杀奴婢,不得减罪。

”……诏陇、蜀民被略为奴婢自讼者,及狱官未报,一切免为庶人。

——《后汉书·光武帝纪》

材料二 其令司隶、州牧各实所部,省减吏员。

县国不足置长吏可并合者,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

于是“条奏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

——《后汉书》

学生试说。

归纳:

经济上,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

政治上,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教师:

此外,光武帝着力于缓和民族矛盾,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并大力提倡儒学,表彰有气节的人。

你知道汉光武帝时期“强项令”董宣的故事吗?

学生讲述。

问题3:

光武帝的一系列措施效果如何?

学生:

平息了西汉末年以来的混乱,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展示:

“光武中兴”的发展表现。

过渡:

汉光武帝后的明帝、章帝在位期间,东汉进入全盛时期,史称“明章之治”。

但是在汉章帝后期,东汉朝政走向衰落,因何原因东汉历经三代便由盛转衰?

展示:

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材料一 东汉后期灾荒连年,广大农民无衣无食,汉桓帝建和元年,“二月,荆、扬二州,人多饿死”。

永兴元年,“秋七月,郡国三十二蝗,河水溢,百姓饥穷,流冗道路,至有数十万户,冀州尤甚”。

——《后汉书·桓帝纪》

材料二 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

“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问题:

两则材料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情况?

学生:

民不聊生、政治腐败。

展示:

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示意图

皇帝早逝——幼主即位(母后临朝)——外戚专权(君权旁落)——皇帝长大(依靠宦官)——诛杀外戚(夺回君权)——宦官得宠(把持朝政)——皇帝早逝

问题:

东汉时期宦官外戚专权会导致什么后果?

学生:

政治腐朽、社会混乱、人民遭殃。

过渡:

外戚和宦官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争斗,导致中央政权变得衰弱混乱,政治上也变得越来越黑暗,到了东汉末年由于灾害不断,最终导致农民起义不断发生。

展示:

三、黄巾起义

材料一 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

材料二 《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

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

问题1:

材料一反映出当时民间什么样的情绪?

学生:

不满与反抗。

问题2:

依据材料二,想想为什么黄巾起义会得到天下响应?

学生试说。

展示:

黄巾起义的时间:

领导者:

结果:

影响:

学生看书,回答。

教师:

东汉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旱,颗粒无收而朝廷赋税不减,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他们头扎黄巾,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向官僚地主发动了猛烈攻击,并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这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以宗教形式组织的暴动之一。

最终黄巾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但军阀割据、东汉名存实亡的局面已不可挽回,最终导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三)课堂小结,提炼升华:

西汉后期,王莽篡汉建立新朝,西汉灭亡,王莽政权被起义军推翻。

公元25年,西汉皇族刘秀即位称帝,建立东汉。

光武帝刘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到光武帝末年,出现了光武中兴的盛世局面。

东汉中期以后,从和帝开始,以后几代皇帝即位时年龄都很小,造成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政治黑暗,终于导致黄巾起义爆发。

经过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东汉政权走向衰败。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学案(含答案)

2018年秋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东汉的兴衰学案(含答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光武中兴,了解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

比较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异同,总结中国古代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培养分析,比较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史料,理解光武中兴和外戚和宦官专权的原因,

了解东汉中期以后出现的社会状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光武中兴出现原因的分析,进一步认识专制体制下王朝的兴衰与统治者的治国方略息息相关。

【学习重点】

光武中兴,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政,黄巾起义。

【学习难点】

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政的原因和影响

学习过程:

自学提纲

1、教师展示学生自学成果:

(用投影仪或提问学生或教师用课件展示答案)(1')

2、学生巩固基础:

明确上述知识点后,让学生通过诵读、默想、互问等方式熟练记忆上述知识点(4')

3、基础巩固题。

(7')

针对基础提纲提问,并适当拓展。

1)、东汉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2)、光武帝统治时期出现了怎样的景象?

3)、东汉中后期统治局面出现了怎样的政治状况?

4)、黄巾起义的时间、领导人?

5)、黄巾起义的性质、结果?

4、师生共同探究(12')

(1)请同学们把本小组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下面,请其他小组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

(2')

(2)师生共同探究下列问题:

(10')

1.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多次下令释放奴婢

②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

③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④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⑤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解民族矛盾

2.东汉为什么会出现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原因主要有两点:

(1)东汉自和帝开始,皇帝即位时年龄都很小。

小皇帝不懂事,朝政常常由太后主持,太后依靠父兄掌权,就形成了外戚专权。

小皇帝长大后,对外戚专权不满,就依靠身边的宦官,向外戚夺权,宦官掌握了实权,就又形成了宦官专权。

这种斗争循环往复出现,就形成了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2)这种局面的出现,从根本上讲是由于君主专制制度造成的。

3.比较陈胜、吴广起义与黄巾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

黄巾起义

起义爆发带有偶发性

经过长期酝酿

临时采用带迷信色彩的活动做简单的舆论准备

创立了太平道,用宗教为掩护,进行了十几年的宣传、组织

没有提出明确的口号

口号: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相同点

都是用革命的手段(武装起义)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和剥削

五、〔课堂小结〕:

(2')

六、〔当堂检测〕:

请快速完成下列问题。

(8')

一、选择题:

1.霍洛柴登古城遗址曾发掘出重达7000多千克的古钱币。

经推断,这里曾是西汉至王莽时期西河郡郡治窖藏。

这一重大考古发现对于研究我国汉代及哪个短命王朝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  )

A.秦朝   B.新朝

C.隋朝   D.元朝

2.电视剧《光武中兴》主要讲述了一位历史人物领导义军成功开创繁荣局面的故事。

下列措施与这位历史人物无关的是(  )

A.释放奴婢       B.建立刺史制度

C.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3.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  )

A.“光武中兴”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文景之治”

4.汉朝时先后出现了“文景之治”“光武中兴”的治世局面,出现这两种局面的相同原因有哪些?

(  )

①合并郡县 ②废除土地私有制 ③轻徭薄赋 ④减轻刑罚

A.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下列关于外戚和宦官专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出现在东汉中期以后

B.经常交替出现,造成了东汉后期政治的黑暗

C.外戚和宦官都是封建地主阶级中的腐朽势力

D.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发展

6.下列关于东汉黄巾起义和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同点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当时的社会统治都非常黑暗

B.起义前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

C.都遭到统治者的残酷镇压

D.都使当时的统治一蹶不振

7.下列关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它是一场农民大起义

B.历时9个月被镇压

C.推翻了腐朽的东汉王朝

D.深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8.“创立太平道的张角,经过10多年在社会底层传教,信徒已有数十万人。

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历时9个月的黄巾起义最后被镇压下去……但其余部坚持斗争了20多年……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这段材料反映了东汉末年农民起义的(  )

A.原因及影响   B.原因及经过

C.原因及特点   D.特点及影响

2、非选择题

9.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

10.观察下面的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反映了当时中央政权怎样的现象?

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了当时中央政权怎样的弊端和危害?

(2)图二与中国历史上的哪一次起义有关?

这次起义是通过哪一宗教发动的?

这次起义的结果如何?

(3)图一和图二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2.B3.A4.A5.D6.B7.C8.D

二、非选择题

9.①多次下令释放奴婢

②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

③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④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⑤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解民族矛盾

10.

(1)

即位的皇帝大都年幼。

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朽不堪,时局动荡不安。

(2)

黄巾起义。

太平道。

起义最终失败,但是沉重打击了东汉政权,使其一蹶不振。

(3)由于即位的皇帝年龄比较小,产生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现象,社会动荡、黑暗,导致了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