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地理新导学同步鲁教版通用版必修三讲义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03935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地理新导学同步鲁教版通用版必修三讲义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版地理新导学同步鲁教版通用版必修三讲义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版地理新导学同步鲁教版通用版必修三讲义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版地理新导学同步鲁教版通用版必修三讲义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版地理新导学同步鲁教版通用版必修三讲义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地理新导学同步鲁教版通用版必修三讲义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Word版含答案.docx

《版地理新导学同步鲁教版通用版必修三讲义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地理新导学同步鲁教版通用版必修三讲义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Word版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地理新导学同步鲁教版通用版必修三讲义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Word版含答案.docx

版地理新导学同步鲁教版通用版必修三讲义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Word版含答案

第一节 认识区域

[学习目标] 1.结合甘肃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干湿区的划分图,分析说明区域的内涵。

2.知道区域的分类,并能举例说明不同的区域类型。

3.结合海南岛的案例和材料,分析说明区域的基本特征。

一、区域的含义

1.概念:

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2.特点

3.划分

(1)指标

(2)目的:

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思考 1.区域之间的界线都是明确的吗?

试举例说明。

答案 不是。

区域之间的界线往往是进行区域划分、确定具体区域的基本依据,但其位置不都是明确的。

诸如国家、行政区等人为划定的管理区域之间的界线是十分明确的,但诸如气候区、植被区等区域的界线是模糊的,具有过渡性的特点。

二、区域的类型

1.均质区

(1)概念:

是指那些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的区域。

(2)类型:

包括自然区域和人文区域。

2.功能区

(1)概念:

是指那些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的区域。

(2)组成:

功能区由区域的中心与它所吸引或辐射的范围组成。

3.区域的空间尺度

(1)空间尺度:

区域的空间尺度可大可小,包括大尺度的区域、中等尺度的区域和小尺度的区域。

(2)特点:

一般来说,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大,描述的区域特点就越宏观;反之,尺度越小描述得就越具体,越详细。

三、区域的特征

特征

含义

整体性

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差异性

任何一个区域内部都有其相对一致性,但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性

开放性

区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区域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包括自然要素之间和社会经济要素之间的联系

思考 2.区域内部具有明显的相似性,是否表明区域内部就不存在差异?

答案 不是。

区域内部特征具有明显的相似性,但并不是说内部特征完全一致,即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

如我国南方水田区中也存在旱地。

这说明区域内部特征只是求大同存小异。

一般而言,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小,区域内部的差异越小。

探究点一 区域的含义和类型

读“甘肃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和“甘肃省干湿区划分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甘肃省年降水量在空间分布上有何规律?

答案 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2.导致甘肃省年降水量在空间上分布不均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 甘肃省东南部位于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年降水量较多;而西北部位于非季风区,随着距离海洋越来越远,加上地形的阻隔,年降水量也逐渐减少。

3.同一干湿区内部和不同干湿区之间降水有什么特点?

答案 同一干湿区内部,降水特征具有相对一致性;不同干湿区之间,降水特征具有差异性。

例如,甘肃省划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湿润区内部降水量在800mm以上,这个特定的性质是其他三个区都不具备的。

4.干湿区的划分是依据单一指标还是综合指标?

是均质区还是功能区?

答案 单一指标。

均质区。

5.判断下列区域是均质区还是功能区?

季风区 水田区 文化区 住宅区 经济区 方言区 人口密度分区

答案 季风区、水田区、文化区、方言区、人口密度分区属于均质区;经济区、住宅区属于功能区。

区域的类型

区域有多种类型,一般分为均质区和功能区。

概念

组成或类型

举例

均质区

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的区域

自然要素区域

高原区、平原区

人文要素区域

方言区、水田农业区

功能区

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的区域

由区域的中心与它所吸引或辐射的范围组成

城市经济区

巧用两个“凡是”区分均质区和功能区

凡是以区域物质内容为指标分类所形成的区域均属于均质区范畴;凡是以区域内在联系为依据进行分类所形成的区域均属于功能区范畴。

区域的类型一般分为均质区和功能区。

根据下列我国几个区域性质,回答1~2题。

①我国北方方言区 ②南方的水稻种植区 ③上海自由贸易区 ④西部经济地带 ⑤四川盆地

1.上述区域属于均质区的是(  )

A.①②⑤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2.上述区域中尺度最小的是(  )

A.①B.③

C.④D.⑤

答案 1.A 2.B

解析 第1题,均质区是指那些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的区域,既包括按某一自然要素的相似性划分出来的自然区域,也包括按某一人文要素划分出来的人文区域。

功能区是指那些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某些相关性或内在联系的区域,选项中的③④明显为功能区。

第2题,上海自由贸易区为上海市的一个区域,属于小尺度的区域。

探究点二 区域的特征

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下图为“青藏高原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联图”。

回答下列问题。

1.青藏高原“高”“寒”自然特征的成因是什么?

举例说明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 地势高,气温低,因高生寒。

 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气温低,冰川冻土广布;植被稀少且以耐寒的草原和高山草甸灌丛为主;动物耐寒且种类少。

2.自然环境对当地的工农业生产、人口、城市分布有什么影响?

答案 自然环境制约着当地的工农业生产、人口和城市分布等,该区以高寒农牧业为主,人口和城市及农业区集中于热量相对充足的河谷地带等。

3.结合青藏地区地理环境整体性示意图,描述我国西北地区的环境特征。

答案 我国西北地区位于亚欧大陆内部,距海较远,受夏季风影响小,海洋暖湿气流被山岭阻隔难以深入,气候干燥。

受气候影响,植被大部分为荒漠,一部分为草原,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河流大部分属于内流河,湖泊多为咸水湖,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区域的三大特征及其实践意义

特征

整体性

差异性

开放性

含义

表现为A区域内部、B区域内部各自的地理要素组成一个统一整体

表现为A、B两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

表现为A、B两区域之间的联系性,可互通有无

举例

青藏高寒区的整体性、西北干旱区的整体性

南方水田农业区与北方旱地农业区之间的差异

我国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经济全球化

实践意义

必须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正确处理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否则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导致整体环境的恶化

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利用本区优势条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协调发展

江苏省可以划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

读图完成3~4题。

3.该图主要反映区域间的(  )

A.整体性B.差异性

C.相似性D.联系性

4.有关图中三大区域划分,叙述正确的是(  )

A.是按照自然要素差异划分的空间单位

B.其区域界线是模糊的

C.三大区域之间存在人员、物资、信息等的交流

D.三大区域是独立存在发展变化的

答案 3.B 4.C

解析 解答本题组应注意以下几点:

三大区域之间的面积、人口与城市化水平不同反映了区域间差异性的表现与区域划分的指标;面积、人口数值的确定性,说明区域是以行政区划分为界线的;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地区。

读“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示意图”,回答1~2题。

1.该图所表达的区域特征是(  )

A.图中各区域的划分依据不同

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C.降水量是划分干湿地区的唯一指标

D.区域的面积、范围和界线都是明确的

2.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耕区,这反映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

A.发展水平B.生活特点

C.发展方向D.发展条件

答案 1.B 2.C

解析 第1题,干湿地区是根据多年平均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来划分的。

各区域内体现了内部特定性质的相对一致性。

该图是说明干湿地区划分方法的示意图,干湿区的界线不是明确的,因而其面积和范围也不明确。

第2题,在不同的干湿地区,产生了不同的生产类型,说明地理环境的差异影响区域的发展方向,这是我们研究区域和划分区域的目的之一。

3.下列属于均质区的是(  )

A.城市经济区B.浦东新区

C.京津唐工业基地D.方言区

答案 D

4.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体现了区域的(  )

①整体性特征 ②差异性特征 ③开放性特征 ④综合性特征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答案 B

解析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反映了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体现了区域的开放性特征,也体现了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差异性。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到2020年东北地区振兴的奋斗目标是将东北地区建设成为综合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重要经济增长区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和能源保障基地,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基地,国家重要的技术研发与创新基地,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区,实现东北地区的全面振兴和可持续发展。

材料二 东北地区图。

(1)材料中所呈现出的区域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东北地区按类型划分是属于均质区还是功能区?

为什么?

(3)试从区域的特征入手,分析把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蒙东地区)与黑、吉、辽三省同划为东北地区的原因。

(4)从区域发展角度简要分析东北地区与“长三角”地区相比存在的主要优势和劣势。

答案 

(1)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并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2)功能区。

 东北地区各省市之间在经济和自然特征上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和内在联系。

(3)从区域的整体性看,二者在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方面具有相对一致性;从区域的开放性看,二者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内在联系。

(4)优势:

地域广,煤、铁、石油、土地、森林等资源丰富。

劣势:

经济相对封闭落后,科技水平低。

解析 

(1)从材料中获取有用信息,如东北地区的范围和面积、位置、大致形状及界线。

(2)明确均质区与功能区分类的指标。

东北地区各省市之间在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方面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和内在联系。

(3)内蒙古东部与黑、吉、辽三省内部地理特征具有相对一致性,区域间具有较强的联系性。

(4)可从区域范围、资源、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入手分析。

1.自然要素特征的答题模板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

地处北温带(热带、北寒带、南温带或南寒带);地处西风带(信风带、东风带);地处高纬度(中纬度、低纬度)

海陆位置

大陆东岸(西岸),临太平洋(大西洋);四面环海(深居内陆)

气候

气温

终年高温(严寒);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气温日(年)较差大(小)

降水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降水集中于夏季(冬季);雨热同期;年降水量多(少)

地形

地形类型

以山地、丘陵(高原、盆地)为主,平原面积广(狭小)

地势起伏

地势起伏大(小);西高东低;自东南向西北倾斜

河流

水文特征

水量大(小);汛期长(短);有明显夏汛;有(无)结冰期;含沙量大(小);水能丰富;有(无)凌汛

水系特征

流域面积大(小);流程长(短);支流多(少);支流(南北)对称分布;河网密布(稀少);流向

土壤

类型、

肥力状况

肥沃的黑土(紫色土、水稻土);土壤贫瘠、荒漠化严重

植被

类型、

覆盖率

以亚热带常绿硬(阔)叶林为主,植被茂密;植被稀少,以草原、荒漠为主

资源

种类、数量

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旅游资源、水能资源、水资源等丰富(短缺)

 

2.人文要素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