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癌症报告》解读完整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39171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9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球癌症报告》解读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全球癌症报告》解读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全球癌症报告》解读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全球癌症报告》解读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全球癌症报告》解读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球癌症报告》解读完整版.docx

《《全球癌症报告》解读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球癌症报告》解读完整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球癌症报告》解读完整版.docx

《全球癌症报告》解读完整版

《2020全球癌症报告》解读(完整版)

关键词:

癌症;发病;死亡;危险因素;预防

摘要

近期,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署发布了最新世界癌症报告,全面阐述了全球的癌症负担、癌症危险因素、癌变的生物学过程和防控措施。

本文结合中国目前的癌症现状,对该报告中癌症预防和控制相关要点进行简要解读。

正文

癌症作为全球第2大死亡原因,其死亡例数和发病例数逐年上升。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在未来20年中,全球癌症例数可能会增加60%,防控形势不可松懈[1]。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署(WHO/IARC)于2020年发布了最新版全球癌症报告,即《2020全球癌症报告》[2](以下简称《报告》),250余名专家参与制定,内容涉及全球癌症负担、癌症危险因素、癌症进展的生物学过程和癌症防控措施,对全球癌症的预防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文就该报告中癌症预防和控制要点进行解读。

1全球癌症发病和死亡情况

1.1癌症的总体发病和死亡情况

《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新发癌症例数为1810万,其中45%发生在极高人类发展指数(humandevelopmentindex,HDI,是衡量预期寿命、教育水平和生活质量的综合指标)国家,36%发生在高HDI国家,中、低HDI国家仅为15%和4%(图1a)。

按性别分组后,男性年龄标准化发病率(ASIR)高于女性,且均随着HDI的上升而迅速升高。

预计到2040年,全球癌症新发例数将超过2700万,中低HDI国家增幅较大,达到75%和100%。

中国为高HDI国家,2015年中国癌症发病例数为393万,城市发病例数(235.2万)高于农村(157.7万),男性ASIR(206.49/10万)高于女性(168.45/10万)[3]。

图1 2018年不同HDI地区的癌症发病和死亡情况 

a:

癌症发病例数和死亡例数;b:

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

2018年全球癌症死亡人数约955万人,较2014年增加72万[1,4],其中高HDI国家死亡例数最多,共402万,主要发生在中国(290万)(图1b)。

与ASIR不同,HDI水平不同的地区,年龄标准化死亡率(ASMR)差异不大。

《报告》强调了癌症导致的早死(死亡年龄为30~69岁)给人类带来的负担。

据估计,2016年全球癌症导致早死例数450万,占癌症死亡人数的50%以上。

全球134个国家中,包括中国,癌症为导致早死的第1或第2位疾病。

WHO估计,如果在2015~2030年将主要的4种非传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减少1/3,则全球30~69岁组的平均预期寿命将增加0.64岁,中国该年龄组人群平均预期寿命将增加0.45~0.60岁[5]。

1.2常见癌症的发病和死亡情况

全球最常见癌症依次为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胃癌和宫颈癌。

与全球癌症谱不同,根据2015年中国恶性肿瘤报告[3],中国最常见的癌症依次为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和食管癌,消化道癌症多见,这可能与文化、饮食模式、摄入食物营养素低及食品污染相关[6]。

肺癌是全球ASIR和ASMR最高的癌症,新发病例数210万,死亡例数180万,男性ASIR和ASMR均高于女性。

全球ASIR最高的地区为北美洲、东亚和欧洲中东部地区(男性>26.3/10万,女性>8.7/10万),非洲最低(男性<12.6/10万,女性<4.9/10万)。

乳腺癌全球新发210万例,其发病和死亡均为女性癌症首位。

但在中国,乳腺癌为女性癌症发病第1位,死亡第5位[3]。

全球乳腺癌ASIR最高地区为北美洲、南美洲南部和澳大利亚(>69.0/10万),但ASMR最高(>18.5/10万)的地区则为低HDI的非洲地区。

结直肠癌新发例数为180万,死亡例数88万。

澳大利亚、新西兰、欧洲的结直肠癌ASIR(男性:

35~42/10万,女性:

24~32/10万)是西非、南亚(男性:

6~7/10万,女性:

4~6/10万)等低HDI的5倍。

前列腺癌全球2018年新发病例130万,死亡病例35.9万,占男性癌症死亡的第5位。

在极高HDI地区,如北美、欧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前列腺癌ASIR较高(≥63.3/10万)。

在低收入地区,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较低(≥19.4/10万)。

胃癌在19世纪中期是较常见的癌症相关死亡原因,至今胃癌ASIR仍较高,发病人数达100万,死亡人数达78.3万,是全球第5位常见癌症和第3位常见癌症死亡原因。

2018年宫颈癌新发病例57万,死亡病例31.1万,居女性发病和死亡癌症原因第4位。

在非洲、东南亚地区,宫颈癌的ASIR和ASMR是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西亚地区的10倍以上。

1.3癌症的发病和死亡趋势

地区不同,性别不同,各癌种的发病和死亡趋势不同。

从1980年至今,男性肺癌的ASIR和ASMR在大部分高HDI国家处于下降趋势,而在印度、泰国等中低HDI国家则呈现稳定或缓慢上升趋势。

吸烟与肺鳞状细胞癌(鳞癌)关系最密切[7],目前肺癌病理类型因全世界吸烟率的改变而有明显变化。

随着吸烟率的下降,肺鳞癌ASIR下降,而肺腺癌ASIR升高。

目前我国男性肺癌仍以鳞癌为主,但也出现鳞癌下降、腺癌上升的趋势[8]。

女性肺癌的ASIR和ASMR在大部分国家呈现稳定状态。

我国女性吸烟率低,肺癌病理类型以肺腺癌为主,也呈上升趋势[9]。

从80年代至今,乳腺癌的ASIR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先上升后趋于稳定,但在日本、中国、印度等国家一直快速上升。

乳腺癌的ASMR在大部分高收入国家快速下降,但在中低HDI国家仍快速上升。

过去30年,男性和女性结直肠癌的ASIR和ASMR在高HDI国家缓慢下降或变化不大,但在印度、泰国、中国等国家处于上升阶段。

前列腺癌ASIR在大部分高或极高HDI国家先快速上升,达到高峰后趋于稳定,在中国、泰国、日本等国家仍处于快速上升时期。

其ASMR在大多数国家处于下降趋势。

胃癌的ASIR和ASMR在大部分国家均快速下降,但女性胃癌下降趋势更为缓慢。

宫颈癌的ASIR和ASMR在很多高收入国家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

2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及其相关癌症负担

癌症的发生发展受多种危险因素的影响,如烟草使用,病原体感染,酒精,紫外线辐射,电离辐射,射频电磁场的暴露,饮食与营养,体力活动,久坐行为,肥胖,饮食致癌物质,空气、水、土壤和食物的污染,职业因素,药品。

《报告》对癌症相关危险因素的现状及其导致的癌症负担进行了详细分析。

在此,就癌症的重要危险因素,如烟草、感染、酒精进行重点解读。

2.1烟草

每年烟草导致的癌症死亡例数为240万,烟草使用是全球首要可预防的癌症危险因素。

吸烟可导致至少20种癌症(表1),乳腺癌和前列腺癌虽未在表格中列出,但已有Meta分析和大规模的人群研究指出两者具有相关性[10-11]。

尽管烟草的使用可导致多种癌症,2015年仍有13亿烟草产品使用者,全球约1/4男性为每天吸烟者。

在中国,2018年男性吸烟率达到50.5%,女性为2.1%,30%~40%的中国男性为每天吸烟者,女性每天吸烟者较低,<0.1%[12]。

由于控烟措施的实施,全球疾病负担研究[13]显示,1990~2015年,每天吸烟的标准化流行率在男性下降了28%,在女性下降了34%,高收入国家降幅最大。

但世界上约80%的吸烟者生活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在这些国家,由于人口增长和长期持续吸烟者的老龄化,烟草使用带来的疾病负担正在持续增加,仍迫切需要加快烟草控制。

表1 吸烟相关癌症分类及相对危险度

a:

1964年吸烟被列为唇癌病因,1971年被列为其它口咽癌病因;b:

1964吸烟被列为男性肺癌病因,1968年被列为女性肺癌病因;IARC:

国际癌症研究署

2.2感染

IARC已公布了11种可导致癌症的感染性病原体:

幽门螺杆菌(HP)、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s)、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EB病毒、卡波济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SHV)、人嗜T-淋巴病毒1型(HTLV-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埃及吸血虫、泰国肝吸虫、华支睾吸虫。

每种感染源可导致一种甚至几种类型癌症(表2)。

据估计,全球1810万新发癌症中,1/8由感染导致。

HP、HPV、HBV和HCV是造成全球感染相关癌症负担的主要原因。

2018年HP导致的癌症例数约81万,其中42%发生在中国。

几乎所有宫颈癌由HPV感染导致(约57万),尤其是HPV16和HPV18感染,可导致70%的宫颈癌。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受HPV感染影响最严重,60%的感染相关癌症病例可归因于HPV。

据估计,全球超过2.6亿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

2018年HBV慢性感染导致的肝癌约36万例,占肝癌病例总数的55%,其中69%HBV相关癌症发生在中国。

慢性HCV感染导致的癌症例数约16万例,以肝癌为主[14]。

表2 2018年感染导致的癌症新发病例

a: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不直接致癌,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癌症包括在潜在的因果感染中

2.3酒精

酒精与多个部位的癌症有关,如口腔、口咽、喉咽、食管、结肠、直肠、肝、胆管、喉、乳腺(表3)。

2016年酒精导致的癌症死亡例数为37.6万人,男性居多,约29.8万。

由于酒精消耗受年龄影响较大,30~34岁酒精引起的癌症死亡例数占该年龄段癌症死亡例数的13.9%,但80~84岁为2.7%。

30~34岁组中酒精导致的癌症主要为肝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分别占该年龄段酒精导致的癌症死亡病例的32.3%、19.4%和18.4%。

目前酒精导致的癌症ASMR处于下降趋势。

2010~2016年,酒精导致的癌症ASMR从122.4/10万降低至115/10万,下降了6.0%。

但由于人口基数的增长、老龄化和经济因素等原因,酒精导致的癌症死亡例数从810万增加至900万。

酒精导致的癌症目前仍负担巨大,如不采取有效控制措施,该负担将会逐年增加。

表3 2016年酒精导致的癌症死亡病例

3常见癌症的预防措施和效果

通过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如改善行为方式、均衡饮食和营养、进行适宜的体力活动、控制体重、接种疫苗、预防性治疗、管理中高等遗传风险人群、筛查、早期诊断、控制致癌物质的暴露等均可降低癌症的ASIR和ASMR。

3.1改善行为方式

禁止吸烟和戒烟是降低癌症ASIR和ASMR最有效的方式,尤其肺癌负担的降低效果显著。

《WHO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于2003年起实行,推行MPOWER政策,即M:

Monitoring,监测烟草使用和预防政策;P:

preventingpeoplefromsmoke,保护人们免受烟草烟雾危害;O:

offeringhelptoquittobaccouse,提供戒烟帮助;W:

warningpeopleabouttheharmsoftobacco,警示烟草危害;E:

enforcingbansontobaccoadvertising,promotion,andsponsorship,禁止所有形式的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R:

raisingtaxesontobacco,提高烟草税。

在高HDI国家,该预防政策的有效推行降低了肺癌ASIR和ASMR[15]。

2006年该公约在我国正式生效,为我国实施提高烟草税,加大对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的监管力度,制定地方性控烟法规,在烟区积极推进烟草种植替代等措施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依据。

我国的吸烟率已呈现下降趋势[12],但仍处于较高水平,控烟措施仍需进一步推进。

3.2均衡饮食和营养、适宜体力活动、控制体重

水果、蔬菜、坚果、豆类、天然谷物富含维生素、植物化学物质和膳食纤维,上述成分被认为可以抑制癌变,而红肉、加工肉、糖、超加工食品如碳酸饮料、炸鸡、含糖饮料和酒精饮料等则限制摄入[16]。

肥胖与多种癌症有关,改善久坐行为、进行适宜的体力活动有助于控制体重。

《报告》指出,健康的饮食模式和适宜的体力活动不仅需要个人的参与,还需要政府、社会等多方面管理措施的介入。

媒体等进行健康饮食和体力活动的宣传、教育对个人饮食方式的影响有限,但有助于促进对个人行为的改变,政府通过对产品的营养成分进行规范、提高糖税等监管措施可成功影响饮食模式。

3.3接种疫苗

感染是导致癌症的重要危险因素,疫苗接种是降低感染相关癌症负担的有效措施。

目前已成功研发了针对HBV和HPV感染的疫苗,2016年全球有185个国家进行HBV疫苗接种,接种人群覆盖率达到87%。

2002年我国将儿童HBV疫苗接种纳入国家免疫计划,为新生儿免费提供疫苗接种,HBsAg携带率显著降低,但农村全程接种率低于城市,应对农村地区高危人群进行重点监测[17]。

HPV疫苗不仅可预防宫颈癌,也可预防一部分肛门、外阴、阴道、阴茎、口咽部癌。

截至2018年,全球有85个国家建立了HPV疫苗接种项目,但各个地区接种率差异较大(14.1%~85.9%)。

我国HPV疫苗于2017年上市,目前并未纳入医保及国家免疫计划,由于经济、疫苗获得性和HPV疫苗知晓度低等因素,接种率较低[18-19]。

利用媒体扩大对HPV疫苗的宣传、促进国产HPV疫苗纳入医保及免疫计划等行动可进一步提高疫苗的接种率,达到降低我国宫颈癌负担的目的。

3.4筛查、早期诊断

有症状患者及早就医、无症状个体进行系统筛查可达到降低癌症ASIR和ASMR的目的。

美国国家肺癌筛查试验报告指出,低剂量螺旋CT(LDCT)筛查可降低20%的55岁以上吸烟者的肺癌ASMR[20-21]。

目前已有针对多种癌症的筛查措施,肺癌可采用LDCT技术进行筛查,乳腺癌可采用钼靶X线或查体进行筛查,宫颈癌可采用HPVDNA检测、细胞学等方法进行筛查(表4)。

2005年我国启动了“农村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主要针对高危人群进行食管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肺癌的免费筛查,2012年启动了“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主要针对城市高危人群进行肺癌、大肠癌、上消化道癌、乳腺癌和肝癌的免费筛查,覆盖200多万人[22]。

但由于经济和技术因素的限制,宫颈癌的筛查仍以细胞学方法为主,主观性较强;食管、胃和结直肠癌的筛查基于有创性的内镜和肠镜。

对癌症危险因素和早期症状认知的缺乏以及筛查的不适感导致民众对消化道癌症筛查的接受度低[23-24]。

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经济、快速、无创的癌症筛查方法。

表4 常见的癌症筛查方法

a:

仅限高危人群,肺癌和口腔癌高危人群为烟草使用者,肝癌高危人群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者;b:

有限的证据:

VIA:

一项“即筛即治”试验;肉眼观察:

一项未调整的聚类分析;宫颈细胞学:

基于有效性的观察研究;c:

定期结合超声进行筛查

3.5预防性治疗、管理中高等遗传风险人群、控制致癌物质的暴露

有研究[24]显示,对于乳腺癌高风险人群,服用抗雌激素药物可降低30%~70%的发病风险,长期小剂量服用阿司匹林和非甾体抗炎药物,可降低1/3结直肠癌的ASIR和ASMR[25]。

遗传因素是癌症发生的主要诱因之一,确认个人和家庭的遗传性癌症是预防癌症的重要措施。

该部分人群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对遗传性癌症进行监测、药物和预防性手术防止癌症的发生。

减少致癌物质的暴露是癌症一级预防的重要措施,政府部门可通过立法对致癌物质的暴露量进行消除或剂量限定,并对致癌物质进行监测。

3.6癌症的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前景

目前癌症的治疗方式主要有手术、放射治疗和全身治疗,而全身治疗又包括化疗、靶向治疗、激素治疗和免疫治疗。

近年来,随着药物研发技术的进步和临床研究的推动,以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为代表的抗肿瘤治疗药物日新月异。

分子靶向治疗以肿瘤细胞的特异性分子为靶点,高效、选择性地杀伤肿瘤细胞。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不断涌现,改变了肿瘤治疗的格局,真正实现了个体化精准医疗。

以非小细胞肺癌为例,首先,针对新靶点的药物不断出现,在过去10年中,靶向治疗从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间变淋巴瘤激酶(ALK)靶点逐步扩展到c-ros致癌基因1(ROS1)[26]、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25]、神经营养性受体酪氨酸激酶(NTRK)[27]、转染时发生重排(RET)融合基因[28]、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1(BRAF)[29]、Kirsten鼠肉瘤基因(KRAS)[30]等位点;其次,随着靶向治疗药物耐药机制研究的深入,新型药物的研发有望解决耐药问题;再次,分子靶向药物走入新的领域,逐步从晚期肺癌患者走向早期肺癌患者,AJUVANT、ADAURA等研究将EGFR-TKi纳入早期肺癌术后辅助治疗[31-32]。

近年来,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checkpointinhibitors,ICIs)如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death-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death-ligand-1,PD-L1)抗体和细胞毒性淋巴细胞抗原(cytotoxiclymphocyteantigen4,CTLA4)的抗体取得突破性进展,肿瘤免疫治疗开始在肿瘤的治疗中占据一席之地。

ICIs可直接恢复肿瘤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应答。

ICIs一般作用于肿瘤细胞表面蛋白,通过抑制T细胞检查点受体及其同源配体之间相互作用,增强T细胞抗肿瘤作用[9]。

ICIs已经被批准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肾癌、头颈部肿瘤、尿路上皮癌、黑色素瘤以及乳腺癌等多种癌症的治疗[33-37]。

尽管ICIs在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等方面取得了进展,但是进一步的临床应用仍面临挑战,比如临床获益人群仍为少数、原发性和获得性耐药、缺乏预测性和预后性生物标志物以及免疫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管理。

需要对免疫治疗的独特反应模式进行深入研究,以优化患者管理。

探寻疗效预测标志物,对患者进行精细化分层,探索免疫治疗耐药的机制,研究免疫联合治疗策略[38-40]。

综上所述,癌症给全球带来了沉重负担,尤其是在中低HDI水平国家。

但大部分癌症是可以预防的,癌症的预防策略需要多方参与,其中政府部分的参与占主要地位。

目前,我国多种癌症的ASIR和ASMR呈现上升趋势,针对我国国情的癌症筛查、疫苗的研发和推广、烟草控制及其它必要的综合性防控措施仍需进一步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