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龙头至苍南分水关第四合同段施工组织设计隧道桥梁.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38854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1.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瑞安龙头至苍南分水关第四合同段施工组织设计隧道桥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瑞安龙头至苍南分水关第四合同段施工组织设计隧道桥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瑞安龙头至苍南分水关第四合同段施工组织设计隧道桥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瑞安龙头至苍南分水关第四合同段施工组织设计隧道桥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瑞安龙头至苍南分水关第四合同段施工组织设计隧道桥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瑞安龙头至苍南分水关第四合同段施工组织设计隧道桥梁.docx

《瑞安龙头至苍南分水关第四合同段施工组织设计隧道桥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瑞安龙头至苍南分水关第四合同段施工组织设计隧道桥梁.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瑞安龙头至苍南分水关第四合同段施工组织设计隧道桥梁.docx

瑞安龙头至苍南分水关第四合同段施工组织设计隧道桥梁

瑞安龙头至苍南分水关段第四合同段

施工组织设计建议书

第一分篇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概况说明

一编制依据

1、本工程第四合同段《招标文件》YTWW200002图纸部分第1、2册,《招标文件》YTWW200001以及第1—6合同《参考资料》及补遗书。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1999年版)》技术规范部分内容。

3、交通部颁发《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JBJ041--95

二工程简介

1、本项目为国家规划的沿海大通道同江至三亚高速公路的组成部分,本合同段位于温州平阳县境内,起点桩号K54+850(右线),终点桩号K59+542(右线),主线路段全长4.692km。

2、设计标准:

计算行车速度120km/h;隧道照明计算行车速度80km/h;路基宽度28m(整体式路基)及13.75m(分离式路基单幅);设计荷载路面为标准轴载100KN,桥梁为计算荷载汽车---超20级,验算荷载挂车---120级。

3、主要工程量:

隧道包括箭岙隧道(左洞长537m,右洞长580m),仙岩隧道(左洞长1005m,右洞长990m),单线隧道总长3112m;

桥梁包括屿山高架(15×16m)1座,塘中溪分离式立交(16×20m+1×28m+16×20m),中桥1座,通道桥7座,箱涵4道,圆管涵3道。

路基土石方挖方85100m3,填方528900m3,软基处理长度1.74km。

4、施工工期:

本项目施工计划工期880个日历天,比业主要求工期915天提前35天。

三水文、地质、气象、交通概况

1、水文地质条件

本项目平阳段地貌主要为冲海积平原和丘陵区,平原区地形平坦,海拔高程一般在3~4M左右,上部软土层厚度较大,基岩埋深一般大于50米,工程地质条件差。

丘陵区基岩裸露,岩性单一,主要由侵入岩体与火山碎屑岩组成。

岩质较硬,受长期风化剥蚀作用,表层风化层厚度较大,一般在2米以上。

本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纪松散岩类孔隙潜水、承压水及基岩裂隙水,一般无酸性腐蚀。

2、气象概况

本地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全年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其多年平均气温在18℃左右,极端高温39.3℃,极端低温-4.1℃,年温差在20℃左右,每年3~4月多大雾,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850毫米,降雨量主要集中在4~6月份的梅雨期和7~9月份的台风暴雨期,约占全年降雨量的50~60%;多年平均蒸发量为940mm,台风期台风频繁,其风力一般为8~12级,最大可达12级以上。

3、交通条件

温州已具有海陆空全面发展的交通运输网,铁路主要为金温铁路。

本路段沿线附近为104国道,由温州直接通往福建省境内,基本为二级加宽标准,本标段还有乡村水泥路面可供汽车通行。

第二分篇:

施工组织设计建议书

表1:

施工组织设计的文字说明

第一章:

设备、人员的动员周期和设备、

人员、材料运至施工现场的方法

一设备、人员及施工组织机构详细情况介绍

本合同段施工项目比较多,包括隧道2座、大桥2座、中小桥涵15处、软基处理长度1.74KM、路基填方52.9万m3。

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工期要求合理安排机械设备和施工人员。

详细情况列表说明(见表1-1)

表1-1:

施工组织机构及人员动员周期

序号

机构名称

技术管理人

员情况介绍

动员周期

职能及其

他情况

1

项目部

项目经理朱广立,项目总工汤可怀,技术管理人员共计40人

2001年元月1日---元月7日人员全部到位,2003年4月---7月人员陆续退场。

下设施工技术科、计划科、安质科、机运科、物资科、财务科、办公室、实验室;

2

隧道1队

隧道3队

(223人)

随队施工技术员4名,项目部配合施工技术人员3名。

管理人员16人,职工共计200人。

2001.1.1—1.15日管理人员陆续到位,2001.3.1职工全部到位;2003.4—7月人员陆续退场

1队负责仙岩隧道左右洞开挖、防护。

3队负责衬砌施工

3

隧道2队

隧道4队

(190人)

随队施工技术员3名,项目部配合施工技术人员2名。

管理人员5人,职工共计180人。

2001.1.1—1.7日管理人员陆续到位,2001.3.1职工全部到位;2003.1—3月人员陆续退场

2队负责箭岙隧道左右洞开挖、初期防护。

4队负责衬砌施工

4

桥梁1队

(134人)

随队施工技术人员4名,项目部配合施工技术人员4名。

管理人员10人,职工120人。

2001.1.1—2001.1.7日管理人员到位,2001.1.15桩基施工。

人员机械到位,2003.1—5人员机械陆续退场

负责全线大、中小桥涵、通道的下部桩基础施工。

5

桥梁2队

(164人)

随队施工技术人员4名,项目部配合施工技术人员2名。

管理人员8人,职工每队各160人。

2001.1.7管理人员到位,预制人员1.25日全部到位

负责屿山高架预制梁的生产施工。

墩身施工。

K58+100以前防护、排水施工

6

桥梁3队

(132人)

随队施工技术人员4名,项目部配合施工技术人员2名。

管理人员8人,职工每队120人。

2001.1.7管理人员到位,预制人员1.25日全部到位

负责塘中立交桥预制梁生产,桥面施工。

中小桥涵预制梁生产。

7

桥梁4队

(132人)

随队施工技术人员4名,项目部配合施工技术人员2名。

管理人员8人,职工每队120人。

2001.1.7管理人员到位,职工2.25日全部到位,2003.5退场

负责塘中立交墩身施工。

中小桥下部施工生产,K58+100以后防护排水、通信。

8

架桥队

(110人)

各队随队施工技术人员4名,管理人员8人,职工100人。

2001.1.7管理人员到位,架桥人员4.25全部到位,2003.3-6月退场

负责全线架桥

9

软基施工队

(130人)

随队施工技术人员6人,项目部配合施工技术人员2人,管理人员5人,职工120人。

2001.1.7管理人员到位,1.15日机械及人员进场施工,5—6月机械人员即可退场

负责全线软基处理施工

10

机械1队

(50人)

随队施工技术人员2人,管理人员7人,职工40人。

2001.1.7机械及人员到位,2003.5-7月陆续退场

负责仙岩隧道出渣、洞口开挖、及洞口至K58+100间路基填筑

11

机械2队

(50人)

技术人员2人,管理人员7人,职工40人。

2001.1.7机械及人员到位,2003.5-7月陆续退场

负责箭岙隧道出渣及洞口至K58+100间路基填筑及借方填筑

二设备、人员、材料运至施工现场的方法

本项目施工设备需求较多,主要的大型施工设备自天津由铁路运至温州火车站,再经由104国道汽运至平阳县境内,设备进场之前需会同平阳高速公路指挥部协调地方关系,借用现有的两条乡村水泥公路,对通往隧道口的原有小路加宽改直,其中通往仙岩隧道洞口章岙底村之土路必须拓宽至5m,拓宽长度约1050m。

而通往箭岙隧道必须新增施工通道270m,宽度5m,填筑厚度为80cm。

鉴于本合同段桥梁及路基沿线均为水稻田,淤泥覆盖层较厚,施工设备进场施工困难较大,故全线须修筑施工便道,施工便道宽度5m,宕渣填筑厚度50-80cm。

详细见表4:

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

材料可采用铁路、公路、航运等方法进场,沙子由水运到鳌江码头或水头码头,再利用汽车或当地手扶拖拉机运至现场,水泥利用汽车直接经104国道运至工地,比较重的如钢筋,钢绞线等用火车运至温州,再经汽车倒运到现场。

石料采集利用当地料场,当隧道开挖至石质理想断面后自行安装破碎机于两个隧道口处,可以降低骨料成本。

人员进场可乘座火车至温州,换乘汽车至现场。

第二章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第一节、隧道工程

本合同段根据设计,有两座隧道,均为双线分离式隧道,其中仙岩隧道左洞K54+225~K55+855,长1630米,右洞K54+260~K55+840,长1580米,三、四标段左右洞均在K54+850分界,四标段左洞从K54+850至K55+855,长1005米,右洞从K54+850至K55+840,长990米;箭岙隧道左洞K58+938~K59+475,长537米,右洞K59+942~K59+522,长580米。

主要工程数量:

明洞开挖29513M3,回填10586M3,15#片石砼仰拱填充995M3,衬砌砼2282M3;暗洞开挖石方261857M3,喷砼6237M3,Φ25先锚后灌式中空锚杆55955M,Φ108管棚20787Kg,Φ22超前锚杆19558Kg,型钢钢拱架32564Kg,二次衬砌模注砼26898M3,15#片石砼仰拱填充2789M3。

隧道围岩分类情况详见表1-2:

隧道围岩分类情况表。

隧道衬砌采用复合式衬砌,各类参数详见表1-3:

复合衬砌支护情况表。

表1-2:

隧道围岩分类情况表

里程

长度(M)

围岩类别

备注

 

 

左洞

K54+850-K55+168

318

明洞长17M

K55+168-K55+190

22

K55+190-K55+740

550

K55+740-K55+790

50

K55+790-K55+830

40

K55+830-K55+855

25

 

右洞

K54+850-K55+160

310

明洞长8M

K55+160-K55+180

20

K55+180-K55+680

500

K55+680-K55+800

120

K55+800-K55+820

20

K55+820-K55+840

20

 

 

左洞

K58+938-K58+970

32

宁波端明洞长24M,福州端明洞长10M。

K58+970-K58+992

22

K58+992-K59+244

252

K59+244-K59+284

40

K59+284-K59+465

181

K59+465-K59+475

10

 

右洞

K58+942-K58+968

26

宁波端明洞长26M,福州端明洞长10M。

K58+968-K58+990

22

K58+990-K59+320

330

K59+320-K59+360

40

K59+360-K59+500

140

K59+500-K59+522

22

表1-3:

复合衬砌支护情况表

衬砌类型

围岩类别

初期支护

防水层

二次衬砌

备注

SMA

Ⅱ、Ⅲ

外贴防水层(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30#砼,厚65CM,仰拱65CM

明挖

S2

Φ108管棚+注浆,Φ25X5先锚后灌式锚杆,长3.5M,25CM厚20号喷砼,钢拱架

400g/m2土工布,1.2mm隧道专用防水卷材

30#砼,45CM厚,仰拱45CM

S3

Φ25先锚后灌式锚杆,长3.0M,15CM喷砼+Φ8钢筋网

400g/m2土工布,1.2mm隧道专用防水卷材

30#砼,35CM厚,仰拱35CM

必要时拱部设超前先锚后灌式锚杆,长3.5-4M

S4

Φ25先锚后灌式锚杆,长2.5M,10CM喷砼+Φ8钢筋网

400g/m2土工布,1.2mm隧道专用防水卷材

30#砼,30CM厚

S5

6CM喷砼

400g/m2土工布,1.2mm隧道专用防水卷材

30#砼,30CM厚

必要时拱部设先锚后灌式锚杆,长2.5M

一施工方案

针对本合同段隧道的特点及相对的地理位置、总体工期要求,两座隧道作为单独的施工单元,分别组织施工。

两座隧道的明洞开挖,土方均采用挖掘机开挖,石方根据开挖深度采用潜孔钻或手持式风钻打眼,2号岩石硝氨炸药爆破,挖掘机装车,配合适量的自卸汽车运输,开挖时自上而下进行,不得在下部掏坑取土,土方开挖不能采用爆破方式。

暗洞的开挖则采用人工手持式风钻打眼,非电毫秒雷管起爆,2号岩石硝氨炸药进行光面爆破。

仙岩隧道由出口向进口,箭岙隧道则由进口向出口方向单口掘进,施工时根据不同的围岩类别,按不同的开挖顺序进行,Ⅱ类围岩段先开挖上部环形,后挖核心土,再开挖下部,Ⅲ类围岩段先挖上半断面,再开挖下半断面,Ⅳ、Ⅴ类围岩段则进行全断面开挖。

洞口(明洞)土石方和洞身开挖爆破后的石方,采用无轨运输方式运出洞外,石方进行人工解小,均作为利用方用于路基填筑。

初期支护根据设计采用的不同支护方式,分别施工,先锚后灌中空式锚杆和超前锚杆,采用手持式风钻打眼,注浆机反循环方式注浆,钢筋网洞外制作,现场人工铺设,并固定在已支设好的固定锚杆上,喷砼采用湿式砼喷射机,钢拱架现场加工,人工支立,大管棚采用潜孔钻施作,二次衬砌采用自行式全断面衬砌液压台车,泵送砼工艺,砼设拌和站集中统一拌制,砼输送车运输,泵送入模,插入式振捣器振捣,仰拱则根据施工进展情况,适时施作,尽快与二次模注砼形成整体。

施工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遵循新奥法施工原理,按“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勤量测、早封闭”的施工原则,形成掘进(钻眼、爆破、装运)、支护(拌、运、锚、网、喷)、衬砌(拌运、灌、捣)等三条机械化流水作业线,并及时根据量测反馈的围岩变形信息,调整支护参数,确定二次模注砼的合理时间,尽量缩短工序循环周期,做到稳妥前进,不留隐患,确保安全和质量,实现工期。

二施工方法与工艺

(一)、施工准备

1、临设场地

仙岩隧道在K55+950右侧征用场地修建临设,并与屿山高架桥共用砼拌和站,混凝土拌合站采用辽宁阜新产HZS-35(正常生产能力15-30m3/h),箭岙隧道在K58+880左侧修建临设与砼拌和站(3台JS-50型强制拌合机),两座隧道均在洞口外设值班室及修理间,详见表4: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2、施工便道

根据设计图纸及现场考察,仙岩隧道出口、箭岙隧道进口都无可资利用的既有道路,因此需要新修施工便道至隧道洞口,仙岩隧道自章岙底村、箭岙隧道自西岙村分别沿线路左侧在已征地界内修建,其标准:

宽度为5m,路面均为泥结石路面,便道应尽量顺直,满足车辆安全行驶即可,以减少占用土地。

3、施工用水

施工用水可直接就近从当地村庄接引自来水,为增加水压,分别在两座隧道洞口上侧方山坡上的适当位置设置蓄水池。

4、“三管两路”布置与施工防尘

(1)、施工通风

由于采用无轨运输,内燃机沿洞排放的废气较多,洞内尘毒充斥,故采用以管道通风为主,加强机械废气净化减少污染源。

通风系统布置:

在隧道各洞口采用1台日产三井轴流通风机配D1000mm软质通风管,以压入式通风方式供风,通风设计详见下图1-1。

 

图1-1:

施工通风设计示意图

 

 

 

 

——施工供电、生活用电

充分利用当地电网供电,并在两座隧道各设一座315KVA变电站,仙岩隧道与屿山高架桥共用,箭岙隧道则单独使用。

两座隧道分别自备200kw内燃发电机1台,以作备用。

洞内供电线路采用三相四线制,动力线与照明线路分开布设。

——高压供风

仙岩隧道在出口右侧、箭岙隧道在进口右侧设空压站,站内安装4台(其中备用1台)20m3/min电动空压机,洞内采用Φ150mm无缝钢管输风。

——洞内排水

仙岩隧道顺坡排水,箭岙隧道反坡段采用反坡排水,每隔40~60m在洞内一侧挖积水坑,铺设Φ150mm排水钢管,用电动自吸泵聚水抽出,排入洞口排水设施。

洞内三管两路布置见下图1-2。

(2)、施工防尘方案

施工防尘采用水幕降尘和个人带防尘口罩相结合,在距掌子面5~10m外边墙两侧各放一台水幕降尘器,炮前10min打开阀门,放炮30min后关闭。

图1-3:

隧道水幕降尘示意图

5、队伍布署

隧道施工拟投入4个专业施工队伍,共计划投入劳力420人,施工1队负责仙岩隧道的开挖与支护施工,施工3队负责衬砌。

施工2队负责箭岙隧道的开挖与支护施工,施工4队负责衬砌。

6、机械设备

投入的机械设备详见表3。

(二)、明洞、洞口施工

对洞口浅埋段进洞施工,拟采取先完成地表排水系统,再分层开挖、分层支护、边挖边护的洞口加固处理方法:

洞口仰坡采用锚、网喷砼加固;进洞采用超前大管棚注浆支护;洞外土石方采用挖掘机分层开挖。

必要时采取套拱加固措施,确保安全、快速、稳妥进洞。

1、首先开挖并施作洞口边仰坡截水沟,以截排地表水,截水天沟距边仰坡开挖边缘不小于5m,沟底纵坡不小于3‰。

排水沟与路基、明洞排水系统相衔接。

2、开挖明洞及洞口顶部土石方,自上而下进行,能用机械直接作业的,均选用机械开挖,人工配合。

机械或人工不能直接开挖的土石方,采用浅孔台阶控制爆破开挖。

开挖时要预留20cm厚保护层。

3、刷边坡仰坡,从上至下进行,施工时要保证坡面平顺,开挖形成的坡面按设计要求及时进行防护,避免长时间暴露,造成坡面坍塌。

4、施作洞口上半部临时支护,在洞口支立两排格栅支撑,其纵向用钢筋焊连成稳固的框架。

沿格栅支撑外轮廓间距40厘米打超前管棚,外露1m并与格栅焊接牢固。

对超前管棚进行注浆超前支护,并对开挖面进行挂网喷砼支护。

5、施作洞口下半部临时支护,并与上半部临时支护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封闭支护体系。

6、在明洞开挖已足够一个衬砌循环长度或稍长,应及时安排明洞衬砌作业,并且随时跟进,但不应影响后续工序施工。

7、短台阶开挖洞身(台阶长不超过3m),每循环进尺1.0~1.2m,每0.5~1米支立一榀格栅支撑,并进行洞身超前及初期支护,形成一个完整封闭洞内支护体系。

开挖洞身5m左右后,进行洞门、端、翼墙和洞身衬砌混凝土整体灌注并与明洞连接,并适时施作仰拱,使洞口形成一个整体。

8、洞口施作时,要快速支护,快速封闭,形成体系,并建立一个完整的监测体系,确保安全进洞。

(三)、洞身施工

1、开挖

洞身开挖应坚持“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紧衬砌”的原则,加强施工监控量测,确保施工安全。

开挖根据不同的围岩类别,按不同的开挖顺序进行,Ⅱ类围岩先开挖上部环形,后挖核心土,再挖下部,Ⅲ类围岩先开挖上半断面,后挖下半断面,Ⅳ、Ⅴ则进行全断面开挖。

2、隧道分部开挖施工程序

隧道分部开挖施工程序见下图1-4、1-5、1-6。

3、装碴运输

装碴采用柳州产ZL-50B轮式侧翻装载机和美国卡特皮勒产966B装碴机装碴,运输采用铁马、奔驰等自卸汽车运碴。

人行通道由于断面较小,则采用人工装碴,手推车运出。

4、开挖作业循环时间

一般采用短进尺,一次进尺深度:

Ⅱ、Ⅲ类围段1.0-1.5M,Ⅳ、Ⅴ类围岩段2.5m-3.5m,计划平均月进尺达到70m。

(见表1-4)

表1-4:

开挖作业循环时间表

序号

工序名称

类围岩(软岩)

1

测量(min)

30

2

钻孔(min)

180

3

装药放炮(min)

100

4

清理危石(min)

30

5

第一次支护(min)

270

6

通风排烟(min)

30

7

出碴(min)

180

8

第二次支护(min)

150

9

循环时间(min)

970

10

循环进尺(m)

1.5

11

日平均进尺(m)

2.4

12

月平均进尺(m)

70

(四)、隧道支护工艺与方法

支护方法有网喷砼、超前锚杆、超前管棚、系统锚杆、型钢钢拱架等方法。

1、素喷砼

在喷射砼之前要按照规范和标准对开挖断面进行检验,按湿喷工艺施工。

采用成都产TJK96-1型湿喷机。

图1-7湿式喷射砼工艺流程图

 

②、施工要点

①、工艺流程

A、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细度模数大于2.5的硬质洁净砂或粗砂,粒径5-12mm连续级配碎(卵)石,化验合格的拌合用水。

B、喷射砼严格按设计配合比拌和。

配合比及搅拌的均匀性每班检查不少于两次。

C、喷射前,认真检查隧道断面尺寸,对欠挖部分及所有开裂、破碎、出水点、崩解的破损岩石进行清理和处理,清除浮石和墙角虚碴,并用高压水或风冲洗岩面

D、喷头距岩面距离以1.5m~2.0m为宜,喷头应垂直受喷面,喷初支钢架、钢筋网时,可将喷头稍加偏斜,角度大于70°。

喷射路线应先边墙后拱部,分区、分段“S”形运动,喷头作连续不断的圆周运动,后一圈压前一圈1/3,螺旋状喷射。

E、喷射砼作业采取分段、分块,先墙后拱、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喷射时,喷嘴做反复缓慢的螺旋形运动,螺旋直径约20-30㎝,以保证砼喷射密实。

同时掌握风压、水压及喷射距离,减少回弹量。

F、隧道喷射砼厚度>5㎝时分两层作业。

第二次喷射砼如在第一层砼终凝1小时后进行,需冲洗第一层砼面。

初次喷射注意先找平岩面。

G、喷射砼终凝2小时后,进行喷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二次模注砼紧跟时除外)。

H、喷射砼开挖时,下次爆破距喷射砼完成时间的间隔,不得小于4小时。

I、有水地段喷射砼采取如下措施:

当水点不多时,可设导管引排水后再喷射砼;当涌水量范围较大时,可设树枝状导管后再喷砼;当涌水严重时可设置泄水孔,边排水边喷砼。

增加水泥用量,改变配合比,喷砼由远而近逐渐向涌水点逼近,然后在涌水处安设导管,将水引出,再向导管附近喷砼。

当岩面普遍渗水时,可先喷砂浆,并加大速凝剂掺量,保证初喷后,再按原配比施工。

当局部出水量较大时采用埋管、凿槽、树枝状排水盲沟措施,将水引导疏出再喷砼。

J、当喷射砼局部凹凸不平尺寸大于下述要求时应进行处理即:

墙D/L=1/6

拱D/L=1/8

式中:

L—喷射砼相邻两凸面间的距离

D—喷射砼两凸面凹进的深度

2、挂网

按设计要求加工钢筋网,钢筋网采用φ8钢筋网(20×20cm网格),洞外分块预制,洞内铺挂,随开挖面起伏铺设,同定位锚杆固定牢固。

钢筋网与受喷面的间隙以3cm左右为宜,砼保护层大于2cm。

3、先锚后灌式中空注浆锚杆

采用风动凿岩机钻孔,专用注浆泵反循环式注浆施工。

施工程序图1-8。

 

 

 

图1-8:

注浆锚杆施工流程图

①、注浆压力

一般为地下水静水压的2-3倍,同时应考虑岩层的裂隙阻力,根据现场情况试验后确定,注浆压力应大于1MPa。

②、浆液的扩散半径r的确定

根据已有资料进行工程类比及现场碴体注浆试验情况选定注浆压力范围,确定浆液扩散半径r的大小。

③、注浆孔距D与排距L的计算

L=Dsin60°

D=2rcos30°

④、单孔注浆量Q注=πr2hηβ

式中:

r——浆注扩散半径,m;

   h——压浆段有效长度,m;

   η——岩石裂隙率

   β——浆液在裂隙内的有效充填系数

⑤、注浆材料采用早强膨胀水泥浆,水灰比可选用0.4:

1。

4、大管棚

根据设计,Ⅱ类围岩段开挖采用超前大管棚支护,由潜孔钻施作。

施工工艺见表5大管棚施工工艺框图。

1钻孔工艺要点

1)钻孔随钻随接,钻孔时随着孔深的增长,钻杆联接稳固可靠,需要对回转扭矩,冲击力及推力进行控制和协调,尤其是推力要严格控制,不能过大。

2)要严格控制开挖轮廓线,管棚不能侵限,管距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并根据地质情况做适当调整,同时要有专人负责测量监控,一定把钻孔的上倾角度控制在2-5度的范围内。

3)施钻时,要防止过大颤动,提高施钻精度,开始时钻速要慢,待钻深达到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