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二章基础练习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38180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700.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二章基础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二章基础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二章基础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二章基础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二章基础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二章基础练习题.docx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二章基础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二章基础练习题.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二章基础练习题.docx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二章基础练习题

第2章空气与生命

一.空气和氧气

1.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水蒸气D、二氧化碳

2.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饮料瓶放在空气中外壁变湿,说明空气中含有()

A、氮气B、氧气C、水蒸气D、二氧化碳

3.城市的夜晚,各色各样的霓虹灯格外迷人,制造这些霓虹灯利用了()

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氢气

4.第29届奥运会将于2008年8月8日在北京开幕,届时可能会用到大型遥空飞艇作为宣传工具以渲染活动气氛。

为了飞艇在空中飞行安全而有效,填充飞艇的气体应是一种稀有气体。

下列气体中属于稀有气体的是()

A、氢气B、氮气C、氧气D、氦气

5.如图分别是地球和火星的大气组成(体积分数)的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和火星的大气中O2的体积分数相同

B、地球和火星的大气中都含有N2

C、地球和火星的大气中CO2的体积分数相同

D、地球和火星的大气组成完全相同

6.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刚熄灭时,烛芯会冒出一缕白烟,燃着的火柴只碰到白烟,便能使蜡烛复燃,如图所示。

此白烟可能是()

A、氮气B、水蒸气

C、二氧化碳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7.下列关于氧气的物理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A、在相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B、氧气不易溶于水

C、氧气的物态变化过程是物理变化D、氧气能液化成无色液体

8.下列关于氧气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B、蜡烛能在氧气中燃烧

C、氧气不易溶于水D、氧气在-218℃时变成淡蓝色固体

9.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是()

A、红磷B、硫粉C、铁丝D、木炭

10.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磷在氧气中燃烧,有大量白雾产生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色并有黑色固体生成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并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1.把下列化学反应与对应的实验现象用线段连接起来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微弱淡蓝色火焰

硫黄在空气中燃烧耀眼的强光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浓厚白烟

12.有关氧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氧气可以燃烧B、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C、氧气绝对不溶于水D、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气体

13.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欲用燃烧的方法除去其中的氧气,又不混入其他气体,可以使用的可燃物是()

A、木炭B、红磷C、铁丝D、蜡烛

14.为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里的氧气,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可燃物最好选()

A、木碳B、红磷C、铁丝D、石蜡

15.从防止空气污染考虑,下列实验应在通风橱中进行的是()

 

16.我们已经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右图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示意图。

(1)实验时,燃烧匙里为什么要盛过量的红磷?

____________;

(2)这个实验除了可以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1/5的结论外,还可以得出有关氮气性质的哪些结论?

(3)如何证明生成的白色固体溶于水后的溶液呈酸性?

17.实验室里可用如图装置粗略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图中玻璃管内有一可左右滑动的活塞(玻璃管内壁光滑),活塞左端管内密封有空气,右端跟外界空气相通。

实验开始前活塞处在刻度5厘米处。

实验时,用酒精灯给玻璃管内足量的白磷微热,反应开始就撤离酒精灯,待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

整个实验过程观察到活塞移动的情况是

()

A、向左移动4厘米刻度附近停止

B、向右移动到6厘米刻度附近停止

C、先向右移动,再向左移动到5厘米刻度附近停止

D、先向右移动,再向左移动到4厘米刻度附近停止

 

18.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右图所示的是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

实验过程是:

第一步:

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

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三步: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1/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

(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3)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右图所示),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

 

19.如右图所示,燃烧匙内分别放有足量的红磷和硫粉,在充满空气的a、b两集气瓶中完全燃烧后,冷却到室温,同时打开两边的夹子,观察到的现象为a瓶中

b瓶中,原因

20.如右图所示,等体积的A、B两集气瓶充满空气,燃烧匙内分别盛有过量的红磷和硫,当完全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看到的现象是()

A、A瓶中有水流入B、B瓶中有水流入

C、A、B瓶中有水流入D、无法确定

21.为延长白炽灯泡的使用时间,灯泡里放有极少量的红磷,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田径比赛发令枪打响后,产生的白烟是_____________。

23.右图所示,一学生做可燃物燃烧的实验,在烧杯中注入开水(水温为90℃),并投入一小块白磷(着火点为40℃),在烧杯上盖一层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块红磷(着火点为240℃),另一端放一小块白磷,试回答:

(1)你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屡见不鲜。

小吴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探究燃烧的条件:

(一)设计并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个蘸有水、一个没蘸水的小棉花团,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片刻;

(2)分别点燃两支小蜡烛,将其中一支蜡烛用玻璃杯罩住。

(二)分析实验:

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序号

设计意图

实验现象

(1)

可燃物燃烧与温度有关

 

(2)

在玻璃杯内的蜡烛灭了,玻璃杯外的蜡烛仍在燃烧

(三)得出结论:

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

25.下图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3个对比实验:

 

(1)根据各实验得到相应的燃烧条件有: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2)干粉灭火器中的干粉主要成分碳酸氢钠,受热时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在灭火过程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是:

,水的作用是。

 

26.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下列实验中白磷能够燃烧的是()

27.面粉加工厂的车间里若悬浮着较多的面粉粉尘,遇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这是因为面粉粉尘与空气充分接触后,遇到明火急剧燃烧,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在有限空间内迅速膨胀,从而引起爆炸。

下面是模拟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

如右图,在无盖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迅速鼓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的塑料盖掀起。

试问:

(1)在上述实验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

(2)下列情况下,不会发生爆炸的是(填序号)。

①金属筒不加盖时②蜡烛没有点燃时③无盖小塑料筒中装的是干燥煤粉时

(3)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

(写出一种即可)。

28.打火机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右图是普通电子打火机的实物照片。

下面可以做到符合燃烧条件能打火的组合是()

A、①③⑤B、①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29.比较、推理是科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序号

化学反应事实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A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反应物浓度

B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温度

C

双氧水在常温下较难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催化剂

D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反应物的种类

 

30.小侯同学在学习了燃烧与燃料的有关知识后,观察到家庭用的燃煤通常加工成蜂窝状,这样会燃烧得更充分。

由此她联想到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于是引发了思考:

哪些因素能影响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呢?

她做出两种猜想并进行了实验探究。

请你回答有关问题:

(1)她提出的两种猜想是:

①;②。

(2)请选择其中的一种猜想,设计实验加以探究(你所选择的猜想序号是):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3)为了使燃料能够得到充分利用,节约能源,请你结合燃料使用的实际,提出一条具体建议:

 

31.把煤粉做成蜂窝煤是为()

A、降低着火点B、散热面积大

C、方便运输D、使煤和空气充分接触

32.小刚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将用火柴引燃的铁丝放入集气瓶中,结果没有看到“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的现象,你猜测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33.某兴趣小组将大小相同的若干块棉布在五份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溶液中浸透后取出点火,做了“烧不坏的棉布”的实验。

其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序号

所用酒精的体积分数

95%

65%

55%

15%

5%

实验现象

酒精烧完

棉布烧坏

酒精烧完

棉布无损

酒精烧完

棉布无损

不燃烧

(1)你推测⑤的实验现象是;

(2)综合所学知识,分析②③中“酒精烧完而棉布无损”的原因:

(3)实验室里的酒精灯常出现灯内有酒精却点不燃的现象,你认为可能的原因:

34.填写下表:

 

常见的

灭火实例

熄灭酒精灯火焰

房屋失火

高压水枪喷水灭火

防止火势蔓延,将部分树木砍掉

灭火的原理

 

35.2006年12月17日晚,我市一棉花店突发大火,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主要作用是()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防止燃烧产物污染空气

C、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D、水分解出不助燃的物质

36.厨房炒菜时,油锅着火,最适宜的灭火方法是()

A、立即加水B、撒砂子C、盖上锅盖D、用湿抹布扑盖

37.如图所示的灭火毡是一种新型的灭火用品。

使用时,将灭火毡从套中取出,覆盖在燃烧物上,以达到灭火目的。

(1)灭火毡的灭火原理是。

(2)灭火毡是由羊毛及铝质纤维制成的,羊毛和铝质纤维都是可燃物,但在灭火时灭火毡没有燃烧,其原因是:

(3)请你举出一种与上述灭火原理不同的灭火方法:

38.一辆客车夜晚行驶在公路上,发现油箱漏油,车箱里充满了汽油的气味,这时应该采取的应急措施是(  )

A、洒水降温并溶解汽油蒸气

B、开灯查找漏油部位,及时修理

C、打开所有车窗,严禁一切烟火,疏散乘客离开车箱

D、让车内人员坐好,不要随意走动

39.1995年12月8日,在克拉玛依特大火灾中有288名中小学生葬身火海,灾难震惊国人。

为此,专家呼吁:

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学会如何逃生。

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凶猛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措施中正确的是过()

①沿楼梯迅速下楼;②用湿毛巾堵住口鼻;③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④封闭房门;⑤迅速转移到阳台,用绳索下坠;⑥跳楼。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D、①②④⑤

40.当你受到来自不良环境的威胁对,必须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如被困在火灾现场时,可采取的措施是()

①打119火警电话求救;②烟很大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③有烟雾的地方要蹲下或匍匐前进;④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A、①④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④

41.下列危险情况下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高层住宅起火时应先用毛巾蒙鼻,再匍匐前进快速寻找电梯撤离,不可盲目跳楼

B、深夜醒来闻到浓烈煤气味时,应立即开灯检查家中煤气开关是否关闭

C、深夜醒来闻到浓烈煤气味时,应立即打开门窗通风,并关闭煤气开关

D、当发现电器或电线着火时,应立即断开电源,并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42.矿井中瓦斯浓度过高,遇电火花会发生爆炸。

为防止这类事故发生,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A、设法减少矿井中氧气含量B、矿井中禁止一切明火

C、实时监测矿井中瓦斯浓度D、改善矿井中通风条件

43.某同学做了“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实验后,展开了下列思考与探究:

(1)催化剂MnO2的用量对反应速率有没有影响呢?

他做了这样一组实验:

每次均用30mL10%的H202溶液,采用不同量MnO2粉末做催化剂,测定各次收集到500mL氧气时所用的时间,结果如下:

(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

实验次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MnO2粉末用量(克)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所用时间(秒)

17

8

7

5

4

3

2

2

2

2

请分析表中数据回答:

MnO2的用量对反应速率有没有影响呢?

如果有,是怎样影响的呢?

答:

(2)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有没有影响呢?

他又做了一组实验:

每次均取5mL30%的H2O2溶液,然后稀释成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进行实验。

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均在20℃室温下进行,其他实验条件也均相同)

实验次序

1

2

3

4

5

6

7

8

H2O2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1%

3%

5%

10%

15%

20%

25%

30%

MnO2粉末用量(克)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收集到540mL气体时所用时间(秒)

660

220

205

80

25

9

4

3

反应后液体温度(℃)

24

34

39

56

65

67

69

70

请分析表中数据回答:

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有没有影响呢?

如果有,是怎样影响的呢?

答:

由表中数据还可看出,该反应是个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3)还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该反应的速率呢?

请说出你的一个猜想:

44.科学探究是奇妙的过程,请你一起参与实验探究,并填写下列空白:

(1)[提出问题]小松同学用“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清洗伤口时,不小心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到水泥板上,发现大量气泡产生。

小松联想到自己曾经用二氧化锰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他想,水泥块能否也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

于是他到附近建筑工地取回一些小水泥块,并用蒸馏水浸泡,冲洗、干燥、并进行以下探究。

(2)[猜想]水泥块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3)[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木条不复燃

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不分解

实验二

在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水泥块,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木条复燃

(4)[结论]水泥块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故水泥起能作过氧化氢的催化剂。

(5)[讨论与反思]小芳认为:

仅凭上述两个实验还不能证明水泥块为过氧化氢的催化剂,她觉得需要增加一个探究实验:

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1]①准确称量水泥块的质量;②完成实验二;③待反应结束,将实验二试管里的物质进行过滤,洗涤,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对比反应前后水泥块的质量。

[分析]如果水泥块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说明水泥块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但小华认为:

要证明小松的猜想,小芳的补充实验还是不足够,还需要再补充一个探究实验:

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右图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图。

(1)写出图中标有代号的仪器名称: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

(2)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管口棉花团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开始收集氧气的最适宜时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集满氧气后,集气瓶小心地移出水面,瓶子应__________(正或倒)放在桌面上并盖上_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收集氧气完毕后,应先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将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如果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如何证明氧气是否已收集满?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如图所示,打开分液漏斗,过氧化氢(H2O2)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迅速分解,出现的现象是()

A、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

B、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

C、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

D、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

47.实验室制取氧气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其原因是()

A、为了得到纯净的氧气B、氧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D、氧气不易溶于水

48.实验室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是因为()

A、氧气不易溶于水B、氧气在空气中所占的体积分数为21℅

C、氧气密度比空气大D、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操作较方便

49.带火星的木条检验集气瓶中是否收集满氧气,正确的操作是()

A、木条伸进集气瓶里B、木条伸到集气瓶底部

C、木条伸到集气瓶口D、以上都可以

50.某学校科学兴趣小组在研究“带火星木条复燃与氧气体积分数的关系”的课题中,采取了以下实验步骤:

①取5只250mL集气瓶,向5只集气瓶中分别装入25mL、50mL、75mL、100mL、125mL的水,并用毛玻璃片盖住,依次编号为1、2、3、4、5;

②用分解过氧化氢(H2O2)的方法制取氧气,用制取的氧气通过排水法将上述1~5号瓶中的水排去;

③将带火星的木条依次插入1~5号瓶中,把观察到现象和计算数据,填入下表。

集气瓶标号

1

2

3

4

5

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8.9%

36.8%

44.7%

52.6%

60.5%

带火星木条的状况

微亮

很亮

复燃

复燃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中采用分解过氧化氢(H2O2)的方法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根据以上实验事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写相应的字母)。

A、只有在纯氧中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52.6%时,带火星的木条就能复燃

C、只要有氧气存在就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上述实验表明:

物质燃烧的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请你再举一例,将实验内容和实验现象填写在下表中: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51.用右图装置来制取的气体,满足了下列条件中的()

①反应物都是固体;②反应需要加热;③制得的气体不易溶于水;④制得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A、①②③B、①②

C、②④D、①②③④

52.右图是某同学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

此装置的错误有(至少说出三处):

①;

②;

③。

53.如图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的实验装置图,下列关于氧气制取和收集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往试管里装药品前必须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B、给试管里药品加热前要先给试管预热

C、要等到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才能开始收集气体

D、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酒精灯然后把导管口移出水面

54.“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是实验灵魂”。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了“影响双氧水分解因素”的实验。

请你帮助回答下列问题。

(1)取两支大试管,分别倒入适量的6%、15%的双氧水,再加入等量的MnO2,各收集一小试气体,发现浓度大的先收集满。

该操作过程中合理的排列顺序是。

①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②待有连续稳定气泡再排水集气

③将水槽中待收集气体的小试管注满水④旋紧连有导管的单孔胶塞

⑤向大试管内倒入适量双氧水再加入少许MnO2粉末

(2)用试管进行排水法集气时,主要出现了如下图所示的4种操作,其中合理的是。

 

(3)取a、b两支试管加入等体积6%的双氧水,再分别加入少许MnO2粉末、CuO粉末,发现a中比b中产生气泡多且快。

随即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悬空伸入试管内,发现a中火星复燃,b中火星仅发亮但不复燃。

由此得出影响双氧水分解的因素是。

(4)再取一支试管倒入适量6%的双氧水,仔细观察溶液内有少量细小气泡浮起;然后将该支试管浸入约80℃的热水中,溶液内气泡明显增多。

这时将带火昨星的木条悬空伸入试管内,却不能复燃。

试对比第(3)题a中火星复燃的现象,分析两者现象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二.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

1.为了探究物质在化学变化时,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是否相等。

某校甲、乙两个兴趣小组分别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

【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

如图所示,甲小组把盛有适量CuSO4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石灰水的烧杯中,乙小组把盛有适量Na2CO3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然后将烧杯放到天平上,用砝码平衡;接着取下烧杯并将其倾斜,使试管同和烧杯内的两种溶液混合发生反应,待反应后再把烧杯放到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根据要求,请回答:

【实验现象】反应后,甲小组的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的,乙小组的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的(选填“左边”、“右边”或“中间”)。

【解释与结论】甲小组的结论为:

;乙小组的解释为:

【反思与评价】比较两个小组的实验设计,若使用的试剂不变,应改进的是:

2.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是()

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的总质量⑤物质种类⑥原子种类⑦电子数目

A、②③④⑤⑥B、①③④⑥⑦C、②③④⑥⑦D、①③⑤⑥⑦

3.在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哪种微粒的总数可能要改变()

A、分子B、原子C、质子D、电子

4.小明在学校科学实验室对蜡烛的蜡的组成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一:

将干冷的烧杯倒罩住点燃的蜡烛,如图A。

观察到的现象是:

在烧杯内壁上有水珠出现

实验二:

将冷的白瓷片放置在蜡烛的火焰上,如图B。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有黑色颗粒产生,冷却后触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