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电池.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37135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29.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电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原电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原电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原电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原电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原电池.docx

《原电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电池.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原电池.docx

原电池

原电池

课堂引入:

普通干电池纽扣电池

电脑电池“神六”专用太阳能电池

1.上述装置从能量角度看有什么共同特点?

2.这些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是什么类型的反应呢?

为什么?

 

原电池定义:

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叫原电池。

化学电池的本质:

氧化还原反应。

 

知识点一、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1.能源按其来源可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能源类别

定义

实例

一次能源

直接从自然界中取得的能源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原煤、石油、天然气等

二次能源

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得到的能源

电能(水电、火电、核电)、蒸汽能、机械能等

 

2.二次能源——火力发电

(1)火力发电原理:

首先通过化石燃料燃烧,使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加热水使之汽化为蒸汽以推动蒸汽轮机,然后带动发电机发电。

(2)能量转换过程:

化学能

热能

机械能

电能。

其中能量转换的关键环节是燃烧。

(3)火力发电弊端:

①煤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少一点,用煤发电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②能量经过多次转化,利用率低,能量损失大。

③煤燃烧会产生有害物质(如SO2、CO、NO2、粉尘等),污染环境。

例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根据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划分,氢气为二次能源(  )

(2)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  )

(3)火力发电是化学能间接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

(4)水力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

答案 

(1)√ 

(2)√ (3)√ (4)×

 

知识点二、原电池

按要求完成下列实验,并填表

实验步骤

现象

解释或说明

锌片逐渐溶解,表面有气泡;铜片表面无气泡

锌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产生H2,而铜则不能

锌片逐渐溶解,铜片表面有气泡,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锌与稀硫酸反应,但氢气在铜片上产生,导线中有电流

两锌片逐渐溶解且表面都有气泡,电流表指针不偏转

锌与稀硫酸反应,但导线中无电流

无现象

乙醇是非电解质,与Zn、Cu都不反应

1.概念:

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原电池的反应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2.构成条件

①原电池反应必须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②具有活动性不同的两个电极(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能导电的非金属);

③两电极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④电解质溶液、电极、导线形成闭合回路。

 

3.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原电池总反应式:

Zn+2H+===Zn2++H2↑。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反应类型:

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2)电子的移动方向:

负极流出,经导线流向正极。

(3)离子的移动方向:

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4.能量转化过程:

原电池在工作时,负极失电子,电子通过导线流向正极,被氧化性物质得到,闭合回路中形成电流,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例2.分析下列几个装置图,判断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答案:

ABE

例3.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HCl+NaOH===NaCl+H2O是放热反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  )

(2)将铜片和锌片用导线连接插入酒精中,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

(3)在铜—锌—稀硫酸原电池中,电子由锌通过导线流向铜,再由铜通过电解质溶液到达锌(  )

(4)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

(5)原电池中的负极反应一定是电极材料失电子(  )

答案 

(1)× 

(2)× (3)× (4)√ (5)×

例4.原电池中作负极的一定是活泼金属,作正极的一定是不活泼金属吗?

答案 不一定。

在原电池中的两极可以都是活泼金属(如Zn-Fe-稀硫酸,Zn作负极),也可以都是不活泼金属(如Cu-Ag-AgNO3,Cu作负极)也可以是一种金属和一种能导电的非金属(如Cu-C-AgNO3,Cu作负极)。

例5.如图是Zn和Cu形成的原电池,某实验兴趣小组做完实验后,在读书卡片上记录如下,在卡片上描述合理的是(  )

实验后的记录:

①Zn为正极,Cu为负极

②H+向负极移动

③电子流动方向:

从Zn经外电路流向Cu

④Cu极上有H2产生

⑤若有1mol电子流过导线,则产生H2为0.5mol

⑥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

A.①②③B.③④⑤

C.④⑤⑥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在该原电池中,Zn比Cu活泼,故Zn作负极,Cu作正极,电子由Zn流出经导线流向Cu片,负极反应为Zn-2e-===Zn2+,正极反应为2H++2e-===H2↑,故转移1mol电子时,产生H20.5mol,在溶液中H+向正极移动,SO

向负极移动,故①②⑥错误,③④⑤正确,选B项。

知识点三、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1.比较金属活动性

作负极的金属活动性强,作正极的金属活动性弱。

2.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如:

在Zn和稀硫酸反应时,滴加少量CuSO4溶液,则Zn置换出的铜和锌能构成原电池的正、负极,从而加快Zn与稀硫酸反应的速率。

3.设计原电池

如:

把Fe+2Fe3+===3Fe2+设计成原电池,可用Fe作负极,铜(或石墨)作正极,FeCl3溶液作电解质溶液。

4.保护金属设备

如:

船体是钢铁材料,在海水中易被腐蚀,在船体外壳焊接上比铁活泼的金属(如Zn),则构成以Zn、Fe为电极的原电池,Zn被消耗掉而Fe得到保护。

例6.100mL2mol·L-1的盐酸与过量的锌反应,为加快速率,又不影响产生氢气的总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加入适量的6mol·L-1的盐酸

B.加入数滴氯化铜溶液

C.加入适量的蒸馏水

D.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

答案 B

解析 能加快反应速率,但增加了产生氢气的总量,A错误;不影响H2的量,但稀释了盐酸,降低了反应速率,C、D错误;发生反应Cu2++Zn===Zn2++Cu,形成Cu-Zn原电池,加快了反应速率,B正确。

例7.有a、b、c、d四个金属电极,有关的实验装置及部分实验现象如下:

实验

装置

部分实

验现象

a极质量减小,b极质量增大

b极有气体产生,c极无变化

d极溶解,c极有气体产生

电流从a极流向d极

由此可判断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a>b>c>dB.b>c>d>a

C.d>a>b>cD.a>b>d>c

解析 装置一是原电池,a极质量减小,说明a极金属易失去电子形成离子,故a极金属比b极金属活泼;装置二没有形成原电池,可知b比c活泼,且c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的后面;装置三和四均形成原电池,易知d比c活泼,d比a活泼。

因此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d>a>b>c,故选C。

答案 C

例8.下图各容器中装有海水,铁的腐蚀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正确的是()

A4>2>1>3B2>1>3>4C4>2>3>1D3>2>4>1

【答案】A

随堂练习:

1.由煤燃烧,经过下面一系列的过程产生电能,最后制得

氢气,其中属于化学变化且为分解反应的过程是()

 

2.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相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

B.甲烧杯中铜片是正极,乙烧杯中铜片是负极

C.两烧杯中溶液的pH值都增大

D.甲烧杯产生气泡的速度比乙烧杯慢

 

3.将等质量的两份锌粉a和b,分别加入两个盛过量的稀硫酸的烧杯中,并向加入a的烧杯中再加入少量CuO粉末。

右边各图表示氢气体积V(H2)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其正确的是()

4.关于右图所示装置的叙述,错误的是()

A.锌是负极,其质量逐渐减小

B.氢离子在铜的表面被还原,产生气泡

C.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D.

电子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5.下列各组材料中,

不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6.下列各组的电极材料和电解液,不能组成原电池的是()

A.铜片、石墨棒,稀硫酸B.铜片、石墨棒,硝酸银溶液

C.锌片、铜片,

稀盐酸D.铜片、铁片,FeCl3溶液

7.实验室中欲制氢气,最好的方法是()

A.纯锌与稀硫酸反应B.纯锌与浓硫酸反应

C.纯锌与稀盐酸反应D.粗锌(含铅、铜杂质)与稀硫酸反应

8.根据Zn+Cu2+===Zn2++Cu的反应原理所设计原电池装置,正确的是()

[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构成原电池的电极必须是两种不同的金属

B.当两种不同金属作原电池的电极时,较活泼金属一定是负极

C.原电池中,正极区所发生的反应一定是还原反应

D.原电池工作时,电池液中的阳离子向负极方向移动[

10.现有A、B、C、D四种金属,进行如下操作:

①把A、B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中,A上有气泡产生;

②把C、D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中,D发生还原反应;

③把A、C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中,A是负极。

根据上述情况,回

答下列问题:

(1)在①中金属_____发

生氧化反应。

(2)在②中金属_____作原电池的负极。

(3)如果把B、D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中,则金属_____上有气泡产生。

(4)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

_________。

11.在甲、乙、丙三个烧杯中分别盛有相同浓度的稀硫酸,如图所示:

(1)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乙中Sn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n极附近溶液的pH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丙中被腐蚀的金属是________,总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离子方程式)。

(4)比较甲、乙、丙中铁被腐蚀的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

 

课后作业:

1.下列有关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

B.铜锌原电池工作时,电子沿外电路从铜电极流向锌电极

C.甲醇燃料电池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锌锰干电池中,锌电极是负极

2.在理论上不能用于设计原电池的化学反应是(  )

A.Al(OH)3(s)+NaOH(aq)===NaAlO2(aq)+2H2O(l)

B.CH3CH2OH(l)+3O2(g)===2CO2(g)+3H2O(l)

C.4Fe(OH)2(s)+2H2O(l)+O2(g)===4Fe(OH)3(s)

D.H2(g)+Cl2(g)===2HCl(g);ΔH<0

3.如图所示装置中,属于电解池的是(  )

4.某原电池的结构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原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原电池工作时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B.铁片的质量变轻

C.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2H++2e-===H2↑

D.SO

向铁片移动

5.X、Y、Z都是金属,把X浸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X的表面有Z析出;X和Y组成原电池时,Y为电池的负极。

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X>Y>Z B.X>Z>Y 

C.Y>X>Z D.Y>Z>X

6.有a、b、c、d四个金属电极,有关的实验装置及部分实验现象如下:

实验装置

部分实验现象

a极质量减小,b极质量增大

b极有气体产生,c极无变化

d极溶解,c极有气体产生

电流从a极流向d极 

由此可判断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a>b>c>d B.b>c>d>a 

C.d>a>b>c D.a>b>d>c

7.“直接煤燃料电池”能够将煤中的化学能高效、清洁地转化为电能,如图是用固体氧化物作“直接煤燃料电池”的电解质。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极b为电池的负极

B.电子由电极a沿导线流向b

C.电池反应为C+CO2===2CO

D.煤燃料电池比煤直接燃烧发电能量利用率低

8.Mg—H2O2电池可用于驱动“蛟龙号”潜航器。

该电池以镁片、石墨为电极,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电池反应为Mg+H2O2===Mg(OH)2。

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g电极是该电池的正极 

B.电池工作时实现了电能向化学能的转化

C.H2O2在石墨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D.电子从石墨电极流向Mg电极

9.如图所示,电极a与b均为石墨棒,在电解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极a表面呈红色

B.电极b作阳极

C.电子由电源的正极沿导线流向电极a

D.当电路中通过0.2mol电子时,理论上b电极质量增加6.4g

 

10.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铬和铁的活泼性,设计如图所示装置,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

A.若铬比铁活泼,则电子经外电路由铁电极流向铬电极

B.若铬比铁活泼,则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C.若铁比铬活泼,则溶液中H+向铁电极迁移

D.若铁电极附近溶液pH增大,则铁比铬活泼

11.美国圣路易斯大学研制了一种新型的乙醇电池,用质子(H+)溶剂,在200℃左右时供电。

电池总反应为C2H5OH+3O2===2CO2+3H2O,电池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极为电池的正极

B.电池工作时电子由b极沿导线经灯泡再到a极

C.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为4H++O2+4e-===2H2O

D.电池工作时,1mol乙醇被氧化时就有6mol电子转移

12.学生为完成2HCl+2Ag===2AgCl+H2↑反应,设计下图所示的四个实验,其中可行的是(  )

13.现有A、B、C、D和Cu五种金属片,将其分别用导线连接后浸入稀硫酸中(如图),每次实验时,通过灵敏电流计测出电子流动方向如下表:

    

实验分组

所用金属

电子流向

A、Cu

A→Cu

C、D

D→C

A、C

C→A

B、Cu

Cu→B

……

……

根据上述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五种金属的活动性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①中,Cu片上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②中,溶液中H+向金属片________移动。

(4)如果实验⑤用B、D作电极,则导线中电流方向为________(填“B→D”或“D→B”)。

14.

(1)热电厂发电时的能量转化途径通常是“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而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途径为“______能→______能”,因此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高。

(2)某同学在做电解水实验后,观察到绕成螺旋状的两铂丝电极上附有大量气泡,于是他将两极接到电表上,发现“电表显示电压超过2V,且电压逐渐下降”。

对这个现象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为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的原理示意图。

试写出电极反应式:

正极______________,负极________________;在导线中电子流动方向为a______(用“→”或“←”表示)b。

该电池可选用的固态电解质为______(填字母)。

A.ZrO(氧化锆)      B.NaOH      C.Na2SO4

此电池的工作温度一般应为______(填字母)。

A.常温  B.约100℃  C.约1000℃

(4)在电池反应中,每消耗1mol氧气,理论上能生成标准状况下CO2气体________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