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学生日常行为习惯标准高段.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37081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学生日常行为习惯标准高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小学学生日常行为习惯标准高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小学学生日常行为习惯标准高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小学学生日常行为习惯标准高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小学学生日常行为习惯标准高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学生日常行为习惯标准高段.docx

《中小学学生日常行为习惯标准高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学生日常行为习惯标准高段.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学学生日常行为习惯标准高段.docx

中小学学生日常行为习惯标准高段

蓬溪县中小学学生日常行为习惯标准

(小学高段)

第一部分礼仪行为习惯标准

二、小学高段学生

(一)就餐礼仪

1.就餐时先请客人、长辈先入座,主动给客人、长辈盛饭敬菜,不独占自己喜欢的菜(敬菜时使用公筷)。

2.咳嗽、打喷嚏时,不要面向餐桌或其他人,用餐巾纸遮住口鼻。

3.食堂就餐要排队、安静,不争抢饭菜,餐后收餐具,餐桌垃圾随手带。

(二)形象礼仪

4.勤洗脸、勤洗头、洗澡、早晚刷牙、便后洗手,勤换衣服、鞋袜,保持仪表干净。

5.头发梳理整齐,男生勤理发不留长发。

指甲无污垢,不留长指甲,女生不染指甲。

6.着装整齐、干净。

不披衣散扣,不穿背心、裤衩、拖鞋进入校园,公共场合不脱鞋。

7.不佩戴耳环(钉)、戒指、手链、手镯等饰物。

正确佩戴红领巾、队徽。

8.坐立行姿态端正,不东倒西歪,慢步轻声。

(三)家庭礼仪

9.尊重长辈。

对父母、祖父母等长辈及哥哥姐姐不能直呼其名,态度端正用敬语。

不顶撞、不闹脾气,听从长辈教诲,要先听长辈讲,然后再礼貌讲自己的想法。

10.体贴长辈。

主动分担家务,餐后洗碗、擦桌、扫地、自己的用品及房间自己整理。

11.关心长辈。

主动问候长辈,离家或回家与长辈打招呼,记住长辈的生日。

经常与长辈交流谈心。

12.孝敬长辈。

长辈生病时或有困难时理解长辈,主动为长辈服务。

长辈递物双手接。

不得随意翻动长辈的物品。

13.体谅长辈。

不攀比,不向长辈提过分要求。

外出要征得长辈许可,留心时间不晚归;延长时间必须提前告知,避免家人担心。

14.待客有礼。

客人来访,起立相迎,微笑问好,请坐端茶;客人离去,送到门外,说“再见!

”或“欢迎再来”。

(四)校园礼仪

15.不随意乱扔垃圾。

垃圾丢放要分类,看见垃圾主动拾起扔垃圾桶中;不随地吐痰。

吐手纸中扔垃圾桶中;不在校内吃零食。

16.不在走廊内、楼梯上奔跑、拥挤,轻声慢步靠右行,有序进出教室,不在校园内高声喧哗、追逐打闹。

17.大小便入池,便后冲水,随手关闭水龙头,洗手后在盥洗槽中甩干水,避免水滴四处飞溅。

18.在图书馆、阅览室、微机室、实验室中保持安静有序,爱护器材、书刊,借用物品要按时归还。

19.拾到东西要归还失主或交给老师处理。

(五)课堂礼仪

20.在校使用普通话。

有事(因病)无法上课提前向老师请假。

21.预备铃响,应迅速回教室入座,整理好桌面,准备好当堂课教材,静候老师。

22.上下课,向老师恭敬地问好、道别,离座时做到桌椅无声响。

值日同学应主动擦拭黑板,清洁讲桌。

23.课堂上,专注听讲。

不随意讲话、走动,有事报告,不做与本课无关的事情。

课堂讨论,听从组长安排,分工协作,不争执。

24.老师提问,积极思考,举手发言,声音响亮。

他人发言时,认真倾听,不随便打断,不取笑他人。

待他人回答完毕都鼓掌。

25.课堂上不顶撞老师。

对老师批评等有不同意见,可在课后有礼貌地向老师交换。

26.课堂上,如遇同学身体不适等突发事情,不围观、不起哄,要主动关心同学,听从老师安排,协助老师妥善处理。

27.对来教室听课的老师,见面要主动问好,鼓掌迎送,遇到询问问题,要客观礼貌回答。

28.认真独立按时完成各科作业,不抄袭,字迹清晰、规范、整洁。

29.诚信考试,自觉遵守考试规则,不作弊。

(六)尊师礼仪

30.校内外看见老师主动停下,不躲闪,问候“老师好”。

遇见两个以上的老师,问候“老师们好”。

进出校及上下楼,遇到老师,主动让行。

31.进办公室或迟到要喊“报告”,得到允许后方可进入;问老师问题用“请问”,老师答后说“谢谢”;不随便翻动老师电脑等物品。

32.老师的教导和批评要认真听,不东张西望,虚心接受,诚恳敬礼后才离开。

老师问话,诚实答,不欺骗老师。

33.珍惜老师的劳动成果,对老师的错处要有礼貌地指出。

与老师交谈时,要起立并主动给老师让坐。

(七)同学礼仪

34.真诚相待。

不说谎。

不打架、不骂人,不以大欺小、以多欺少。

35.与同学说话态度诚恳、谦虚,语调要平和,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讲话,向同学请教问题,用语礼貌。

36.尊重同学。

同学交流使用礼貌用语。

不给同学取“绰号”,不叫“绰号”,不对同学的容貌、身材、衣着、成绩、身体缺陷等说长论短,不取笑同学,不乱翻同学物品,不打扰同学学习和休息。

37.互助互爱。

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和身体有残疾的同学,得到帮助说“谢谢”。

照顾女同学,不欺侮女同学。

38.团结礼让。

不形成小圈子排挤同学。

自觉排队,不插队、不推搡。

39.讲究信用。

借物及时原物归还。

答应别人的事情尽力办到,不能做到要说明原因。

(八)集会礼仪

40.参加升旗仪式。

统一穿校服,戴好红领巾,升旗时脱帽,整齐排列,面向国旗,肃立致敬,少先队员行队礼,其他人行注目礼,不得交谈、走动或做其他动作。

唱国歌时神态庄严,歌词正确,声音洪亮、整齐。

41.参加活动或会议。

提前到达活动指定场所,遵守活动或会议纪律,不随便走动或发出声响,不做与活动或会议无关的事,保持安静。

结束后有序退场并带走垃圾。

42.当有宾客进会场时鼓掌欢迎,当宾客离开时鼓掌欢送。

43.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合理表达不同意见。

会议中如安排有自由发言,举手得同意后发言。

  44.观看比赛,尊重对手,不喝倒彩,真诚地为赛场上的选手加油。

(九)公共礼仪

45.行人互相礼让。

主动给长者、残疾人和其他有需要的人士让路。

46.遵守交通法规。

不闯红绿灯,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不跨越交通隔离护栏。

47.遵守公共秩序。

乘车不抢座位,主动给老人、病人、残疾人、孕妇让座。

(十)网络礼仪

48.在父母的陪同下上网,不进网吧。

上网时间要控制,不沉溺虚拟时空。

49.认真学习网上知识,文明绿色上网,不打游戏,不浏览不良网站和信息。

50.不打错别字,不乱用标点符号,不传粗俗网络用语。

51.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泄露个人和他人信息,谨慎交友,不约见网友。

第二部分安全行为习惯标准

二、小学高段学生

(一)遵守学校规定

1.熟悉学校规章制度。

2.遵守作息时间,做到不提早到校、不迟到、不早退,不逃学。

3.有事、生病不能到校上课,应及时向班主任请假;如放学迟回家,应提前告知家长与老师。

4.严禁将棍棒、刀具等各类尖利物品带入校园,更不得带进教室。

5.不进入学校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区域内逗留或活动。

(二)学校用电安全

6.不随意移动教室、楼内电器设施.

7.放学后要切断教室电源。

8.遇到电路故障,及时报告老师。

9.切忌用湿布去抹电线或电器。

(三)体育运动安全

10.身体生病、不适或用餐后,不宜参加剧烈体育活动。

11.运动之前要做热身准备活动。

12.严格按体育老师的技术指导使用体育器材。

(四)劳动安全

13.遵守劳动纪律,服从分配听指挥。

14.虚心请教,掌握劳动要领,切忌逞强和与人比速度。

15.注意劳动保护,量力而行。

(五)课内外安全

16.上下楼梯时,有序缓慢右行,不停留。

不趴、滑、坐楼梯栏杆。

17.严禁拥挤,特别是发现有人摔倒时,应立即停止,不从身上跳过,帮助摔倒者站起来。

18.不做危险游戏。

19.正确使用小刀、圆规、铅笔、钢笔等学习用具时,以免误伤自己和他人。

20.实验操作时,要听从老师的指导,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操作。

21.不在教室内、走廊、楼梯等处大声喧哗、追逐打闹或做危险游戏。

22.在教室、楼道不把身体探出窗外,不上窗台。

擦玻璃必须在老师指导下进行。

23.不从楼上向外抛掷杂物。

24.楼内发生事故时,不慌张,不尖叫,保持镇静。

听从指挥,按规定路线撤离。

25.进校门不拥挤,不奔跑追赶,互相谦让。

第三部分学习行为习惯标准

三、非“课改”学校学生(义务段3-9年级学生适用)

(一)自主学习习惯

1.明标:

明确学习内容、学习目标。

2.阅读: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

3.标注:

在重点内容的文字下面标“△”;有疑问的地方在文字下面标注“”并在旁边写上“?

”。

4.查阅:

通过查阅工具书、资料等方法解惑,仍不能解决的疑惑记录在预习作业本上。

5.自测:

通过自学,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

或试解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

(二)课堂发言、演示习惯

6.积极思考,主动举手发言。

举手时,胳膊肘请放在桌面上,不出声响。

得到老师允许后起立到指定地点发言(演示)。

7.发言或演示前,准备好发言或演示的内容,理清思路。

8.发言和演示时,面向同学,做到声音洪亮,语速适当,思路清晰,观点鲜明,语言流畅,肢体语言适当,板书规范。

9.发言(演示)完毕,虚心听取意见,耐心解答别人的质疑。

(三)课堂倾听习惯

10.他人发言或演示时,面向发言者,认真倾听、观察,抓住要点,做好笔记。

11.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不嘲笑其错误,在别人发言完后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

12.积极评判别人的发言或演示,充分肯定其优点,有理有据地指出错误,态度谦和,取长补短。

(四)质疑探究习惯

13.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刨根问底。

14.乐于合作学习,善于分工,在组内讨论、探究、交流、实验、调查等活动中,能做到人人有事做,人人发挥所长。

15.在研究、讨论或解决问题时,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出创造性的解题方法。

16.老师讲解重、难点问题时,边听边领会知识要点,同时做好笔记,做到眼、耳、手、脑并用。

(五)作业检测习惯

17.按时完成各类作业并及时上交。

18.严谨审题,找准题干,弄清要求,明确方向。

19.完成作业或试卷时认真、仔细,保持页面整洁,书写规范(一般用正楷字书写,有功底的同学可适当用行楷书写),字迹端正美观。

20.做完作业(试题)要仔细检查,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21.认真翻阅老师或同学批阅的作业、试卷,仔细分析错题出错原因并及时纠正;建立错题集,做好错题记录。

(六)总结反思习惯

22.及时小结每堂课的学习内容、方法。

23.及时回顾、归纳、总结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形成知识、能力体系。

24.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进行反思,及时调整、纠正。

(七)复习巩固习惯

25.即日复习:

养成每天晚上做完作业后对当天学习的内容及时复习巩固的习惯。

需记忆的字词句段篇、概念、公式以及单词、解题方法,准确记忆、深刻理解。

26.每周复习:

养成每周末将本周学习的知识点、解题方法等进行回顾、归纳、再记忆的习惯。

27.每月复习:

养成月末对本月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尤其是对错题集上自己做错的习题再次进行分析,强化记忆。

(八)课前准备

28.准备好当堂课所用的学具、课本、课堂练习本、作业本等并摆放整齐。

29.上课铃响后迅速进入教室,静坐或静息。

(九)“三姿”习惯

30.坐姿:

挺胸直腰,双腿自然弯曲,双脚略微分开与肩同宽,双臂从肘关节到双手自然平放于课桌上,两眼平视前方。

整个身体自然放松。

31.读书姿势:

坐姿端正,双手拿书,书本直立略向外倾斜,眼睛和书保持一尺左右的距离。

32.写字姿势:

作业本平放,做到头正、肩平、背直,双臂平放在桌面上,左手按本(纸),右手执笔,右手拇指和食指握住笔杆下端,距离笔尖约一寸,同时做到胸膛距离课桌约一拳,眼睛距离本子约一尺。

(十)阅读习惯

33.乐于阅读课内外读物,注重积累。

善于摘抄课外读物的精彩片段,或在精彩处圈点勾画,或记上自己的体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4.边读边思考,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不懂的地方及时向他人请教或查资料解决。

35.不阅读不健康书籍,不浏览不健康网页。

(十一)计划习惯

36.坚持制定切合个人实际的长期、中期、短期学习计划,并认真执行。

第四部分生活行为习惯标准

二、小学高段学生

(一)勤于动手

⒈能主动收拾桌柜、书包,保持桌面清洁;会动手剪纸、折叠多种纸品,或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科技小制作,提高动手能力。

⒉主动做好值日生,积极参加义务劳动。

脏活、累活争着干,在家收拾好自己的房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还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⒊学会自己约束自己,学会自己的东西用后整齐摆放原处。

⒋学会公物用完,检查无损后放回指定位置。

(二)锻炼身体

5.能自觉认真做好“两操”和“大课间体育活动”。

动作规范,并能长期坚持下去。

6.积极主动参与老师组织的课内外文娱体育活动。

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提高身体素质和道德品质。

7.能灵活地运用运动基本常识。

运动中注意自我保护,不做有危险的动作,不参加危险性较大的活动等。

8.主动锻炼身体,在家长的监督下,利用周末节假日参加课外实践活动、体育活动。

(三)讲究卫生

9.自觉做好个人卫生。

做到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勤换衣服,早晚刷牙、洗脸,指甲内无污垢,身体无异味。

10.自觉做到饭前便后洗手、饭后漱口,学会定期整理和清洗书包,不吃变质食品,不喝生水,保证身体健康。

11.爱护公共卫生,在家和社会上,注意保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见到废纸等垃圾物主动捡起,放到果皮箱或者垃圾箱里,不在墙壁上乱写、乱画、乱贴、乱抹,能自觉主动利用节假日清扫社区卫生、清刷小广告,捡白色垃圾等,做“环保小卫士”。

(四)遵守秩序

12.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自觉做到在楼梯、走廊上轻声慢步,能够自觉靠右行,对两人并行现象能及时制止。

上下学时,能自觉排成路队,整齐地离开学校。

13.文明出行。

主动排队依次上车,不争抢座位,能给老人、病人、残疾人、孕妇让座,步行回家的能自觉排成一路纵队,沿人行道行走,红灯停、绿灯行,不乱穿马路,不在马路上追逐打闹,过路口走人行横道,注意避让车辆。

14.购物、进入会场等场合自觉排队,不吵闹、不加塞,集合时排队入场,在指定位置就座或站立,自觉遵守公共场所秩序。

15.爱护好学校、公园花草树木和公共设施,不踩绿地,不随手折花枝,不乱涂画,能主动制止不爱护花草树木和公共设施的行为。

(五)勤俭节约

16.爱惜学习用品。

保持作业本、笔记本的整洁,不随便撕扯页面做其它用,保护好自己的钢笔、橡皮、直尺、圆规、三角板等文具,用后及时放入文具盒,逐步养成爱护学习用品的好习惯。

17.做勤俭节约的好学生。

不随便向家长要钱,不乱花钱买零食、玩具等,不浪费粮食,不随便扔吃剩的食品,做到不挑食、不偏食,把饭菜吃干净,懂得粮食来之不易的道理,节约用电、用水,主动做到人走灯灭,水龙头用后随时关闭开关。

18.爱护自己的生活用品。

能爱护学校、社会的集体财物,对门窗轻开轻关,对易损物品轻拿轻放,逐步养成爱护公共财物的好习惯。

(七)守时惜时

19.能按照作息时间上学、放学回家和睡觉,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自己检查或请家长检查。

20.约束自己,当天的事情当天完成,制订双休日在家作息时间表,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并按时作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