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电力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10364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788.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省电力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全省电力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全省电力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全省电力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全省电力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省电力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docx

《全省电力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省电力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省电力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docx

全省电力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指南(试行)

1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电力企业双重预防机制的术语和定义、管理和流程要求,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和信息化建设予以明确。

本指南适用于山西省行政区域内电力企业(不含50兆瓦以下非涉网小水电站)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运行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3694-2013风险管理术语

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24353-2009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

GB/T45001-202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18218-20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国家主席令〔2016〕第53号)

《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2011〕第599号)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发改委令〔2014〕14号)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令〔2011〕第79号)

《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电力企业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国能安全〔2015〕1号)

《光伏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规范》的通知(国能安全〔2015〕127号)

《电网安全风险管控办法(试行)》的通知(国能安全〔2014〕123号)

《小型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管理办法》的通知(国能安全〔2014〕328号)

《水电站大坝运行安全管理规定》(电监会〔2004〕3号令)

《电力安全隐患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电监安全〔2013〕5号)

《燃煤发电厂贮灰场安全监督管理规定》(电监安全〔2013〕3号)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关于加强风电安全工作的意见》(电监会〔2012〕16号)

《山西省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指南》(晋安办发〔2018〕68号)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风险risk

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

3.2风险点risksite

风险伴随的设备设施、系统、区域和场所,及在其特定条件下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3.3危险源hazard

可能导致伤害和健康损害的来源。

3.4风险辨识riskidentification

识别危险源中存在风险的过程。

3.5风险评估riskassessment

评估导致事故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确定风险等级的过程。

3.6风险分级管控riskgradingcontrol

按照风险等级、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管控方式。

3.7管控措施managementmeasures

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采取的相应消除、隔离、控制或个人防护的方法和手段。

3.8隐患hiddendanger

风险管控不到位导致可能发生职业健康损害或事故的物和环境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3.9网络通信隐患Hiddentroubleofnetworkcommunication

在按照达成的协议进行信息传送的过程中,由于网络协议漏洞、协议实施不当、网络拓扑结构存在问题等对网络信息安全保密构成的潜在危险。

3.10缺陷defect

指由于设计不完善,原材料质量差,制造或安装质量不佳,运行过程中磨损老化,使用、维护不当等,导致运行或备用设备存在影响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设备状况和异常现象。

3.11问题problem

指造成应有状态与现有状态之间存在差距的各种影响因素。

3.12隐患排查screeningforhiddendanger

对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管控效果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隐患进行检查、监测、分析的过程。

3.13电力企业

指山西省行政区域内取得相关证照(豁免办理电力业务许可的按规定执行)、合法建设生产经营的建设、发电、输电、供电、售电企业。

包括发电企业、非电力企业自备电厂、电网企业及电力调度机构、拥有电网资产的售电企业。

4基本要求

4.1组织领导

电力企业是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与运行的责任主体,企业主要负责人或实际控制人全面负责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和运行工作;分管负责人负责分管范围内的双重预防工作;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各专业部门的双重预防机制建设。

4.2全员参与、全方位管理、全过程控制

电力企业应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运行和持续改进的过程中,体现风险辨识、风险管控、隐患排查、培训教育和持续改进等过程中与所有适用层级和岗位的人员的协商和参与。

体现从业人员协商和参与的工作至少应包括:

——开展全员风险辨识评估;

——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应涵盖安全管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作业活动等各方面,贯穿企业生产管理的全过程;

——确认不同层级、岗位员工的管控责任,开展全员风险管控;

——落实全员隐患排查责任,开展多种类型的隐患排查活动;

——开展各类培训活动,使不同层级、岗位的员工得到相关教育;

——总结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和运行的问题,听取从业人员的建议、意见,持续改进运行绩效。

4.3明确职责

4.3.1主要负责人或实际控制人主要职责:

——全面负责双重预防机制工作开展;

——明确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目标;

——保障各种资源投入(人、财、物等);

——负责重大安全风险的管控;

——组织重大隐患的治理和验收。

4.3.2分管负责人主要职责:

——负责组织检查制度落实情况;

——对所分管部门和单位的双重预防工作负责;

——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4.3.3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主要职责:

——负责双重预防机制实施监督;

——建立制度文件,明确责任体系;

——协调督促各部门开展工作;

——组织管理评审工作;

——对各部门、岗位双重预防机制职责进行考核;

——定期向主要负责人汇报双重预防机制运行情况。

4.3.4部(科)室主要职责:

——负责业务范围内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负责业务范围内的隐患排查、督办工作;

——负责业务范围内的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分析,完善风险信息;

——定期总结分析业务范围内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4.3.5车间主要职责:

——负责本单位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负责本单位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负责本单位人员双重预防机制知识培训;

——负责本单位重大风险管控及重大隐患治理;

4.3.6班组岗位主要职责:

——参加双重预防机制知识培训;

——掌握工作范围内重大风险及其管控措施;

——落实岗位日常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职责;

——开展应急演练。

4.4建立制度

双重预防机制工作至少应包括以下制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

——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

——考核奖惩管理制度;

——教育培训制度;

——持续改进工作制度;

——网络信息系统管理制度。

5策划和准备

5.1方案和人员

5.1.1电力企业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制定并下发经批准的实施方案(规范、标准、办法)。

5.1.2各级单位应明确本部门双重预防机制工作人员,负责本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

5.2人员培训

5.2.1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各部(科)室和生产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培训工作;

5.2.2各部(科)室和生产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对本单位人员开展培训工作。

5.3资料收集

各部(科)室、车间负责收集包含但不限于以下资料:

——安全管理方面,如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责任制、应急预案、各类作业票证等;

——原辅材料、中间产品和产品的理化特性;

——区域位置图、总图、工艺布置图等相关图纸;

——作业现场和周边条件(水文地质、气象条件、周边环境等);

——详细的工艺、装置设备说明书和流程图;

——相关工艺、设施的安全分析报告;

——主要设备清单及其布置;

——设备试运行方案、操作规程、维修措施及应急处置;

——设备运行、检修、试验及故障记录;

——本企业及相关行业事故案例;

——相关风险管理资料。

6风险分级管控

6.1风险点

6.1.1风险点划分原则

电力企业可遵循“大小适中、功能独立、责任明确”的原则,对生产系统可按设备设施、场所和区域等功能独立的单元进行风险点划分;对作业活动的划分,应包括所有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

6.1.2风险点分类

风险点划分为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二类;为便于管理和识别危险源,可将上述各种类型按划分原则细分为若干个风险点,形成风险点清单。

——设备设施:

设备设施包括锅炉、汽轮机、水力发电机组、风力发电机组、变压器、逆变器、前池、升压站、光伏面板区、液氨区、制氢站、油库、燃气轮机等。

——作业活动:

作业活动包括倒闸操作、定期试验或轮换、机组或设备启停、并网、泄洪、检修、维护、施工作业等。

6.2风险辨识

6.2.1电力企业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每年牵头组织各层级单位进行一次全面的、系统的风险辨识工作。

6.2.2出现以下情况时,责任单位应开展一次专项风险辨识:

——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试验前;

——生产系统、生产工艺、主要设施设备等发生重大变化时;

——生产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

——高危作业实施前;

——连续停工停产一个月以上的复工复产时;

——本企业发生重伤、死亡事故或较大涉险事故、出现重大隐患或本行业内发生重特大事故后。

6.2.3辨识范围

6.2.3.1风险辨识应充分考虑以下方面:

——常规和非常规活动;

——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合同方和访客者)的活动;

——人员的行为、能力及其它的人为因素;

——来自工作场所外部,对工作场所内组织的管理人员不利于职业健康安全的因素所造成的危害;

——在组织控制下,因与工作相关的活动在工作场所及周围造成的危害;

——在工作场所中,由组织或其它单位所提供的基础设施、设备和原料;

——组织活动或原料的变更或已纳入计划的变更;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改变,包括因临时变更可能对作业、流程及活动的影响;

——对工作区域、过程、安装、机械/设备、操作程序、环境条件及组织机构的设计,该设计也包括对人员的适应能力;

——设备、设施的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

6.2.3.2辨识应充分考虑以下因素:

——人的因素;

——物的因素(包括网络因素等);

——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工作环境);

——管理因素。

6.2.3.3辨识方法

风险辨识可使用以下方法:

——作业危害分析法(JHA);

——安全检查表法(SCL);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

6.2.4事故分类

危险源导致的事故分类包括:

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其它伤害等。

6.3风险评估

6.3.1评估方法

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应进行定性、定量、半定量等方法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划分等级。

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有:

——风险矩阵分析法(LS);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6.3.2风险分级

风险等级至少划分为四个等级包括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