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高起本.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58513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高起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高起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高起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高起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高起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高起本.docx

《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高起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高起本.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高起本.docx

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高起本

《自然地理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反映某一地区的气候干湿状况,通常用湿润系数k=P/E来表示,式中P为,E为。

2、自由大气中的空气作曲线运动时,作用于空气的三力达到平衡时的风,称为梯度风,这三力是指、和惯性离心力。

3、生物多样性包含三个主要层次:

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多样性。

4、根据降水的形成原因可分为雨、雨、锋面雨和台风雨四种。

5、要使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与过饱和,一是,二是。

6、在北半球低气压中心为气旋,气流时针旋转向中心辐合,气流上升,多天气。

7、潮汐类型可以分为半日潮、全日潮和三种类型。

我国渤、黄、东海以及不规则半日潮为主。

8、一般来说,北半球大陆上,月平均温度最高的月份是月份;海洋上月平均温度最高的月份在月份。

9、对策者采用提高增殖能力和扩散能力取得生存的种群生态适应对策,通常出生率高、寿命短、个体小,一般缺乏保护后代机制,竞争力弱,但一般具有很强的能力。

10、山谷风盛行时,白天风从,晚上风从。

11、太阳系的八大行星的公转方向都为,除天王星外,其余行星自转方向为。

12、自由大气的空气水平运动分和两种,是与实际大气风相似的一种达到暂时平衡的风。

13、生物多样性包含三个主要层次:

多样性、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14、根据降水的形成原因可分为对流雨、地形雨、雨和雨四种。

15、反映某一地区的气候干湿状况,通常用辐射干燥指数k=R/(L·r)来表示,式中R为,L为。

16、水循环的基本动力是与,以及在水循环过程中的能量转移。

17、海陆风盛行时,白天风从,晚上风从。

18、多年积雪区和季节积雪区之间的界限为,雪线以上年平均降水量年融化量和蒸发量。

19、种群在有限环境中的增长方式是,在无限环境中的增长方式为。

20、在北半球高气压中心为反气旋,气流时针旋转向外辐散,气流下称,多天气。

二、判断题

1、气压随高度的增加呈指数减小,递减率亦随高度变小,在气压相同条件下,温度愈高,单位气压高度差愈小,气压垂直梯度愈大。

2、海洋是大气水分和陆地水的主要来源,海洋和陆地水最后通过径流达到平衡。

3、承压水的补给区和分布区常常不一致。

4、大气中的水汽压超过饱和水汽压,水汽就开始凝结。

5、在太阳日、恒星日、太阴日3个地球自转周期中,太阴日的周期最长。

6、赤道面与黄道面的交角,造成地球上热量的带状分布和自然现象的地带性分布。

7、区时不同,经度一定不同;区时相同,经度一定相同。

8、人工增雨常分为暖云催化剂增雨与冷云催化剂增雨。

冷云催化剂增雨利用的原理是云滴的冲并增长。

9、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地转偏向力由赤道向两极递增。

10、北半球夏季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较接近太阳,经过近日点。

11、波峰线近岸较浅一端因受摩擦而减速,离岸远而较深一端在深水处继续保持原速前进,于是波峰线发生转折,渐趋与海岸线平行。

12、水系类型不同,对水情变化的影响不同,当整个水系普降大雨时,扇状水系易造成干流特大洪水。

13、纬度地带性是指地理环境的基本组成部分的物质成分与物质运动的空间变化,具有的沿经线方向南北向延伸而随经线增减东西向顺序性变化特点。

14、根据全球辐射平衡,大气能量来源有四个途径,其中最主要、所占份额最大的途径是对太阳辐射的直接吸收。

15、种群是一个控制系统,通过环境阻力的正反馈机制促进种群潜在增长力发展的负反馈受到限制而实现自我调节,使种群数量维持在某种平衡状态。

16、当月相处于上、下弦时,月、日、地三者的位置形成直角,月、日的引潮力相互抵消一部分,故这时合成的引潮力在一个月内为最小,出现高度最小的小潮。

17、从国际日期变更线的西侧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进入东侧东十二区时,日期要减少一天,时刻不变。

18、一般来说,北半球大陆上月平均温度最高的月份是7月份;海洋上月平均温度最高的月份在8月份。

19、气压随高度的增加呈指数减小,递减率亦随高度变小,在温度相同条件下,气压愈高,单位气压高度差愈小,气压垂直梯度愈大。

20、k—对策者采用提高增殖能力和扩散能力取得生存的种群生态适应对策,通常出生率高、寿命短、个体小,一般缺乏保护后代机制,竞争力弱,但一般具有很强的扩散能力。

21、潮汐产生的外因是海洋为具有自由表面、富于流动性的广大水体,内因是天体的引潮力。

22、建群种一定是优势种,但优势种不一定是建群种。

23、年轻河流的纵断面多呈平缓下凹曲线形,老年河流则多呈下落形或折线形。

24、岩石的持水度与透水度之和等于容水度。

25、经度不同,地方时一定不同,区时也一定不同。

26、在地球自转周期中,太阴日的周期最长,太阳日的周期最短。

27、自然地理学的分支学科中的“三重性”观点指的统一、综合和部门。

28、水系类型不同,对水情变化的影响不同,当整个水系普降大雨时,羽状水系易造成干流特大洪水。

29、根据全球辐射平衡,大气能量来源有四个途径,其中最主要、所占份额最大的途径是对地面辐射的吸收。

30、雪线触及地面是发生冰川的必要条件。

三、名词解释

1、自然区划

2、演替顶级

3、大气保温效应

4、河网密度

5、露点温度

6、地球表层

7、径流系数

8、生态位

9、温室效应

10、生物的趋异适应

四、简答题

1、简述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

2、简述湖泊的成因。

3、简述大气环流的主要类型。

4、简述河川径流的特征过程。

5、简述自然地理学的任务。

6、简述地理环境整体性观念的三个发展阶段。

7、简述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8、简述近百年来海平面变化及其危害。

9、简述沼泽的水文特征。

10、简述大气对流层的特点。

11、简述河流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12、简述地域分异规律及主要分类。

五、论述题

1、环保部发布的《2016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在遍布全国的6124个监测点中,水质为优良级、良好级、较好级、较差级和极差级的监测点分别站10.1%、25.4%、4.4%、45.4%和14.7%,各流域地下水水质监测结果总体水平均较差,全国地下水水质安全问题不容乐观。

主要超标指标为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铁、锰、“三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和氨氮)、氟化物、硫酸盐等,个别监测点有砷、铅、六价铬、镉等重金属超标现象。

我国自来水70%的来源为地下水,其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生活饮用水的安全与否。

请结合自然地理学理论,试分析中国缺水的原因,并谈谈你对水资源保护的看法。

2、环保部发布的《2016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6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84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占全部城市数的24.9%;254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超标,占75.1%。

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8.8%。

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第一阶段实施监测的74个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4.2%,比2015年上升3.0个百分点;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25.8%;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9.1%。

请结合自然地理学理论谈谈你的观点。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降水量,蒸发量

2、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3、基因,生态系统

4、对流,地形

5、增加空气中的水汽,降低温度

6、逆,阴雨

7、混合潮,半日潮

8、七,八

9、r—对策者,扩散

10、山谷吹向山坡,山坡吹向山谷

11、自西向东,自西向东

12、地转风,梯度风

13、基因,物种

14、锋面,台风

15、辐射平衡值,蒸发潜热

16、太阳辐射能,地球引力(重力)

17、海洋吹向陆地,陆地吹向海洋

18、雪线,超过

19、逻辑斯蒂增长,指数增长

20、顺,晴朗

二、判断题

1、气压随高度的增加呈指数减小,递减率亦随高度变小,在气压相同条件下,温度愈高,单位气压高度差愈小,气压垂直梯度愈大。

(×)

2、海洋是大气水分和陆地水的主要来源,海洋和陆地水最后通过径流达到平衡。

(√)

3、承压水的补给区和分布区常常不一致。

(√)

4、大气中的水汽压超过饱和水汽压,水汽就开始凝结。

(×)

5、在太阳日、恒星日、太阴日3个地球自转周期中,太阴日的周期最长。

(√)

6、赤道面与黄道面的交角,造成地球上热量的带状分布和自然现象的地带性分布。

(√)

7、区时不同,经度一定不同;区时相同,经度一定相同。

(×)

8、人工增雨常分为暖云催化剂增雨与冷云催化剂增雨。

冷云催化剂增雨利用的原理是云滴的冲并增长。

(×)

9、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地转偏向力由赤道向两极递增。

(√)

10、北半球夏季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较接近太阳,经过近日点。

(×)

11、波峰线近岸较浅一端因受摩擦而减速,离岸远而较深一端在深水处继续保持原速前进,于是波峰线发生转折,渐趋与海岸线平行。

(√)

12、水系类型不同,对水情变化的影响不同,当整个水系普降大雨时,扇状水系易造成干流特大洪水。

(√)

13、纬度地带性是指地理环境的基本组成部分的物质成分与物质运动的空间变化,具有的沿经线方向南北向延伸而随经线增减东西向顺序性变化特点。

(×)

14、根据全球辐射平衡,大气能量来源有四个途径,其中最主要、所占份额最大的途径是对太阳辐射的直接吸收。

(×)

15、种群是一个控制系统,通过环境阻力的正反馈机制促进种群潜在增长力发展的负反馈受到限制而实现自我调节,使种群数量维持在某种平衡状态。

(×)

16、当月相处于上、下弦时,月、日、地三者的位置形成直角,月、日的引潮力相互抵消一部分,故这时合成的引潮力在一个月内为最小,出现高度最小的小潮。

(√)

17、从国际日期变更线的西侧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进入东侧东十二区时,日期要减少一天,时刻不变。

(×)

18、一般来说,北半球大陆上月平均温度最高的月份是7月份;海洋上月平均温度最高的月份在8月份。

(√)

19、气压随高度的增加呈指数减小,递减率亦随高度变小,在温度相同条件下,气压愈高,单位气压高度差愈小,气压垂直梯度愈大。

(√)

20、k—对策者采用提高增殖能力和扩散能力取得生存的种群生态适应对策,通常出生率高、寿命短、个体小,一般缺乏保护后代机制,竞争力弱,但一般具有很强的扩散能力。

(×)

21、潮汐产生的外因是海洋为具有自由表面、富于流动性的广大水体,内因是天体的引潮力。

(×)

22、建群种一定是优势种,但优势种不一定是建群种。

(√)

23、年轻河流的纵断面多呈平缓下凹曲线形,老年河流则多呈下落形或折线形。

(×)

24、岩石的持水度与透水度之和等于容水度。

(×)

25、经度不同,地方时一定不同,区时也一定不同。

(×)

26、在地球自转周期中,太阴日的周期最长,太阳日的周期最短。

(×)

27、自然地理学的分支学科中的“三重性”观点指的统一、综合和部门。

(√)

28、水系类型不同,对水情变化的影响不同,当整个水系普降大雨时,羽状水系易造成干流特大洪水。

(×)

29、根据全球辐射平衡,大气能量来源有四个途径,其中最主要、所占份额最大的途径是对地面辐射的吸收。

(√)

30、雪线触及地面是发生冰川的必要条件。

(√)

三、名词解释略

四、简答题略

五、论述题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