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押题卷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34824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26.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押题卷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考押题卷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考押题卷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考押题卷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考押题卷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押题卷语文试题.docx

《高考押题卷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押题卷语文试题.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押题卷语文试题.docx

高考押题卷语文试题

2016年高考最新押题卷·语文试题(5月)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

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的源头在农产品。

然而,在五颜六色的农产品里,却隐藏着一类强致癌物——“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是人类迄今发现的污染农产品毒性最强的一类真菌毒素,包括B、G和M族,例如B族的B1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致癌力是六六六的1万倍,为一类致癌物,引发全球肝癌的比例高达28.2%。

据介绍,植物性农产品中的“黄曲霉毒素”主要是B1和G1,在动物体内转化为肉蛋奶中的M1,污染食物链。

国际贸易中引发的预警通报比例高达28.6%,每年导致的损失高达2800多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超过600亿元,并危及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因为“黄曲霉毒素”是自然发生的,农作物要经过种收储运等诸多环节,难以彻底消除其污染。

同时,“黄曲霉毒素”善于伪装,让人难于找到,成为长期难以攻克的世界性难题。

因此及时检测发现污染物,防止其进入食物链,就成为当务之急。

寻找“黄曲霉毒素”遇到三大瓶颈,一是毒性大免疫原性差,二是抗体创制盲目,三是探针信号弱、假阳性率高。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外建立了薄层法液相法,90年代建立了酶标法和亲和法,仍不能满足高灵敏检测需求。

从1999年起,在国家“863”计划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重大专项等课题支持下,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李培武率领科研团队,从创新杂交瘤筛选法入手,最终创建了高灵敏检测技术体系,研制出17种试剂盒和3种检测仪器,破解了检测灵敏度低、假阳性率高等一系列难题。

该技术体系适合于大米、玉米、花生、食用油、生鲜奶及婴幼儿米粉等农产品和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高灵敏检测,实现了由抗体源头创新到检测技术和终端产品的全程创新。

让人振奋的是,李培武团队研制的检测技术,灵敏度超过国际最高水平的10倍以上,特异性也超过世界纪录,检测时间由过去的30分钟缩短到6分钟。

该项技术还在中央储备粮库、光明乳业、正大饲料等900多家单位示范推广应用,覆盖了种植、养殖、收获、储运、加工等全过程。

此外,累计举办专题培训260多场,10500多人次接受培训,使这些单位的检测能力提升40%,成本降低75%,污染损失减少13%,大大降低了“黄曲霉毒素”进入食物链的风险,有效保护了百姓的健康。

该技术体系还引起国际上的重视,有关国际机构正在将该技术向亚非国家推广。

“我们的检测方法和产品,不仅要考虑效果,还要考虑推广应用的成本。

同时还要求我们的技术产品能适合不同农产品、不同环节筛查,尽可能地保障农产品和食品的安全。

”李培武介绍说,目前已经建成投产生产线5条,年产检测仪器900台,试剂盒产能300万套,部分产品销往美、印等国家和地区。

(摘编自2016年1月15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曲霉毒素”是人类有史以来发现的污染农产品毒性最强的真菌毒素之一,包括B、G

和M族,为一类致癌物,引发全球肝癌的比例高近三成。

B.隐藏在植物性农产品里的一类强致癌物“黄曲霉毒素”主要是Bl和Gl,而在动物体内

则转化为肉蛋奶中的Ml,从而污染食物链。

C.五颜六色的农产品往往携带着自然发生而又善于伪装的“黄曲霉毒素”,给人类带来污

染和毒害,因而彻底消除“黄曲霉毒素”成了长期难以攻克的世界性难题。

D.毒性大免疫原性差、抗体创制盲目以及探针信号弱、假阳性率高,这些因素使得检测“黄

曲霉毒素”遇到技术难题。

A(偷换概念,原文为“例如B族的B1……引发全球肝癌的比例高达28.2%”)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的源头在农产品,而及时检测并发现污染物,防止“黄曲霉毒素”

进入食物链,便成了当务之急。

B.国外的薄层法、液相法、酶标法和亲和法,都不能实现高灵敏检测,而我国李培武团队研制的“黄曲霉毒素”检测技术,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超过国际最高水平的10倍以上。

C.最新检测技术体系及仪器设备在中央储备粮库、光明乳业等多家单位示范推广应用,大

大降低了“黄曲霉毒素”进入食物链的风险,有效保护了百姓的健康。

D.“黄曲霉毒素”高灵敏检测技术体系引起了国际重视,有关国际机构正在将该技术向亚

非国家推广,部分产品已销往美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

B《张冠李戴,原文的说法是“……灵敏度超过国际最高水平的10倍以上,特异性也超过世界纪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把“黄曲霉毒素”从各种农产品中揪出来,确保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安

全,是国家”863“计划,也是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重大专项课题。

B.李培武科研团队最终创建的高灵敏检测技术体系,适合于农产品和食品从农田到餐桌

的高灵敏检测,实现了由抗体源头到检测技术和终端产品的全程创新。

C.“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和产品,不仅要能适合不同农产品、不同环节的筛查,尽可能地保障农产品和食品的安全,还要考虑推广应用的成本。

D.“黄曲霉毒素”检测技术体系以及仪器设备,在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领域率先

取得重大突破,使我国的科研水平跃居国际前列。

D(以偏概全或强加因果,“使我国的科研水平跃居国际前列”错,应为“使我国跃居本领域研究的国际领先水平”)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刘文静,字肇仁,自言系出彭城,世居京兆武功。

倜傥有器略。

大业末,为晋阳令,与晋阳宫监裴寂善。

寂夜见逻堞传烽,叱曰:

天下方乱,吾将安舍?

文静笑曰:

如君言,豪英所资也。

吾二人者可终羁贱乎?

高祖为唐公,镇太原,文静察有大志,深自结。

既又见秦王,谓寂曰:

唐公子,非常人也,豁达神武,汉高祖、魏太祖之徒欤!

殆天启之也。

寂未谓然。

文静俄坐李密姻属系狱,秦王顾它无可与计者,私入视之。

文静喜,曰:

上南幸,兵填河、洛,盗贼蜉结,大连州县,小阻山泽,以万数,须真主取而用之。

诚能投天会机,奋臂大呼,则四海不足定也。

今汾、晋避盗者皆在,文静素知其豪杰,一朝号召,十万众可得也。

加公府兵数万,一下令,谁不愿从?

鼓而入关,以震天下,王业成矣。

王笑曰:

君言正与我意合。

乃阴部署宾客。

唐公践天子位,擢纳言。

时多引贵臣共榻,文静谏曰:

今率土莫不臣,而延见群下,言尚称名。

帝坐严尊屈与臣子均席此王导所谓太阳俯同万物者也帝曰我虽应天受命宿昔之好何可忘?

公其无嫌。

文静自以材能过裴寂远甚,又屡有军功,而寂独用故旧恩居其上,意不平。

每论政多戾驳,遂有隙。

尝与弟散骑常侍文起饮酣,有怨言,拔刀击柱曰:

当斩寂!

文静妾失爱,告其兄上变,遂下吏。

帝遣裴寂、萧瑀讯状,对曰:

昔在大将军府,司马与长史略等。

今寂已仆射,居甲第,宠赉不赀。

臣官赏等众人,家无赢,诚不能无少望。

帝曰:

文静此言,反明甚。

李纲、萧瑀明其不反,帝素疏忌之,寂又言:

文静多权诡,而性猜险,忿不顾难,丑言怪节已暴验,今天下未靖,恐为后忧。

帝遂杀之,年五十二。

(《新唐书·刘文静传》,有改动)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坐严尊屈/与臣子均席/此王导所谓太阳俯/同万物者也/帝曰/我虽应天受命宿昔之/好何可忘

B.帝坐严尊/屈与臣子均席/此王导所谓太阳俯/同万物者也/帝曰/我虽应天受命/宿昔之好何可忘

C.帝坐严尊/屈与臣子均席/此王导所谓太阳俯同万物者也/帝曰/我虽应天受命/宿昔之好何可忘

D.帝坐严尊屈/与臣子均席/此王导所谓太阳俯同万物者也/帝曰/我虽应天受命宿昔之/好何可忘

C(帝坐严尊,屈与臣子均席,此王导所谓太阳俯同万物者也。

帝曰:

我虽应天受命,宿昔之好何可忘?

〔解析〕解答文言断句题,首先要把握语句大意,然后根据旬式和名词、动词、虚词等标志词进行判断。

前两句的意思是“皇帝的座位庄严尊贵,屈尊与臣子同席而坐”,故“屈”前应断开,由此可排除A、D两项。

“此……者也”是判断句式,不应断开,由此可排除B项。

故选C。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烽”,点燃烽火,逐站相传,以报敌情。

“烽”即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

白天放烟叫“烽”,夜间举火叫“燧”。

B.“幸”,旧指皇帝亲临,后也泛指皇族亲临。

如“幸学”一词,意为“皇帝巡视学校”。

文中的“上南幸”意思是皇帝到了南方。

C.“谏”,指臣下对君主直言规劝,使其改正错误或过失,只用于下级对上级。

如《史记·陈涉世家》: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D.“仆射”,官名,秦始置。

“仆”是“主管”的意思,秦代尚武,以善射者掌事,故诸官之长称“仆射”。

汉献帝设左右仆射,唐宋时则以左右仆射为宰相之职。

C(“谏”指对君主、尊长或朋友进言规劝。

不仅仅用于下级对上级,臣子对君主,年幼者对年长者,朋友之间进行劝告建议,也可称之为“谏”)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文静为人洒脱而颇有谋略。

在天下大乱之时,与裴寂的忧虑不同,他自信能有所作为而不至羁于贫贱。

B.刘文静颇有识人之明。

早在李渊还是唐公镇守太原时,刘文静就察知他胸怀大志,与李氏父子深相交结。

C.刘文静曾受李世民器重。

李世民认为他是可共谋大事之人,不惜屈尊探狱,而刘文静所言果然深得其心。

D.刘文静气量和格局不够。

他因位居裴寂之下而心怀怨愤,虽在言行中加以隐瞒讳饰,但还是被李渊察知并认为他有反叛之心。

D(“在言行中加以隐瞒讳饰”错误,由文章最后一段可知,刘文静的怨愤在言行中并没有隐瞒讳饰)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文静俄坐李密姻属系狱,秦王顾它无可与计者,私人视之。

不久刘文静因与李密是姻属受牵连获罪,被关进了监狱,秦王考虑没有其他能够商讨大计的人,就私下里入狱探望他。

(C译出大意给2分,“坐”“系”“顾”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臣官赏等众人,家无赢,诚不能无少望。

我的官位赏赐与众人相等,家无余财,确实不可能没有一点儿怨恨之心。

(译出大意给2分;“等”“赢”“望”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翻译:

刘文静,字肇仁,自称祖籍彭城,世代居住在京兆武功。

豪爽洒脱有才能谋略。

大业末年,任晋阳令,和晋阳宫监裴寂交好。

裴寂夜晚见巡逻兵在城垛上传递烽火,叹道:

天下正乱,我将在哪安居?

文静笑着回答说:

如你所说。

现在正是英雄用武之时。

我们二人岂能始终漂泊贫贱呢?

高祖为唐公镇守太原时,文静观察到他胸怀大志,加深交往。

见过秦王后。

对裴寂说:

唐公之子,不是平凡人,豁达神武,是汉高祖、魏太祖一类的人啊!

大概是上天要让他兴起了。

裴寂不以为然。

不久刘文静因与李密是姻亲获罪下狱,秦王见没有其他可以商议的人,就私下去探视他。

刘文静大喜,对亲王说:

皇上到南方巡游,军队拥堵在河、洛一带,盗贼如蜉蚁一样集结在一起,大的链接州县,小的占据山泽为险阻,数以万计,有待于真正的君主收编并任用他们。

如果您确实能顺应天命抓住机遇,振臂高呼,那么天下就平定了。

如今晋躲避盗贼的人全都聚集在此,我刘文静向来了解其中的豪杰,一旦号召,即刻就可得到十万军队。

击鼓入关,威震天下,帝王大业就成功了。

秦王笑着说:

你得话正与我的心意想合。

于是暗中部署宾客。

唐公登上天子之位后,刘文静升迁为纳言。

当时唐公时常招引贵臣同榻而坐,刘文静劝谏说:

现在天下没有不臣服的,但接见臣下,说话还称姓名。

皇帝的座位庄严尊贵,屈尊与臣子同席而坐,这正是王导所说的太阳附着万物啊。

皇帝说:

我虽然顺应天命,过去的好友又怎么能忘记?

你还是不要介意。

刘文静自认为才能比裴寂要强得多,又屡建军功,而裴寂只能凭故旧恩宠官位高于自己,心中不平。

每次和裴寂谈论政事多持反对意见,于是有了矛盾。

曾经与弟弟散骑常侍刘文起饮酒时喝醉了,口出怨言,拔刀击柱说:

一定要杀了裴寂。

刘文静的妾失宠后,便告诉了她的兄长,其兄上告刘文静谋反,于是刘文静被交给了执法官审讯。

皇帝派遣裴寂,萧瑀审讯罪状,刘文静回答说:

过去在大将军府,司马与长史地位大致相等。

如今裴寂已官居仆射,居住高等宅第,宠遇和赏赐的财产极多。

臣的官位赏赐与众人相等,家无余财,确实不可能没有怨望之心。

皇帝说:

文静这话,造反之心已经很明确了。

李刚、萧瑀都证明他没有造反,裴寂说;刘文静有权谋好诡辩,而且秉性猜忌阴险,激愤时常不考虑后果,恶言叛逆已暴露验明,如今天下尚未安定,恐怕会成为后患。

皇帝于是杀了他,终年五十二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宴梅道士山房

林卧愁春尽,搴帷①见物华。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②。

金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

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③。

和始平公梦中有怀归之念作诗始得两句而寤因

元宰抚洪钧④,四海可熏灼。

至人养天真,视此犹婴缚。

出入金鼓威,寤寐⑤琴樽乐。

乃知伊吕⑥心,未始忘丘壑。

〔注〕①搴(qian)惟:

揭开帐子。

搴,揭开、撩开。

②青鸟:

神鸟名,这里指梅道士派遣

的送信人;赤松:

仙人名,代指梅道士。

③流霞:

仙酒名,借指梅道士宴席上的酒。

元宰抚洪钧:

宰相掌握着国家政权。

洪钧,天下、国家政权。

⑤寤寐:

醒与睡,指日日

夜夜。

⑥伊吕:

辅佐商汤的伊尹和辅佐周武王的吕尚,泛指辅弼君王有大功的重臣。

8.两首诗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5分)

〔答案〕两首诗都表达了归隐山林的意愿。

(1分)孟浩然厌倦世俗生活,羡慕并向往道家闲适恬淡的生活。

(2分)司马光以伊尹和吕尚自况,身居庙堂之高,心却在丘壑之间。

(2分)

〔解析〕孟浩然的情绪由愁转喜,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并非为“春尽”而愁,而是因为“厌世”;司马光的回归之意,从诗的题目上即可看出,且从“乃知伊吕心”可看出他以伊吕自况。

9.请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方式的不同点。

(6分)

〔答案〕孟诗主要运用借景抒情的方式。

(1分)第三联描写道家的生活场景:

炼丹炉刚点起火,屋外桃花灼灼盛开。

诗人寓情于景,间接抒发向往山林之情。

(2分)司诗主要运用直抒胸臆的方式。

(1分),从文字上看,第四联写伊吕二人的想法,实则是诗人自己的心理写照:

虽在朝廷为高官,但从未忘记山林。

诗人直接抒情,表达回归山林生活的愿望。

(2分)

[解析]抒情方式一般有两大类型,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和直接抒情(直:

抒胸臆),答题时由此切人。

盂诗的第三联是间接抒情的典范;司马光的四联直接抒情,点明自己“未始忘丘壑”之心。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国外方面分析亡国原因的句子是:

“,”。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形容琵琶声在沉咽、暂歇之后,忽然又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岳阳楼记》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描摹出月光照耀下洞庭湖面荡漾的水波和无风时水中美丽的月影。

(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3)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号右边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略)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我的创作人生

阎肃

我岁数大了,有些体会,和大家交流交流,就像参考书、课外读物,大家有可能会感兴趣。

我想送给大家四句话。

第一句是古人说的:

“读万卷书,行万里硌。

”写《西游记》的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一开始很顺利,“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写到这写不动了。

我就想取个经算一站吗,不算啊。

唐僧取了无字经书,不行,还得回去,取了真经回到长安,是不是就完了呢,似乎也没完啊。

封了斗战胜佛、净坛使者,是不是就算完了呢,也没完啊,说可以完,但他们的人生并没有结束啊。

到哪里算是一站?

我没找到,十分苦恼。

有一天半夜,想起鲁迅先生的一本小说《故乡》,最后一句话是“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我顿开茅塞,写出“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这句出现以后,整个词都活了。

这实际上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没有读过文学小说,就绝对想不出这句话。

我们的多彩人生,需要从书里、从我们的见闻里、从我们的亲身经历里,获取营养。

不管是写词,还是做其他的工作,多彩人生就是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第二句话是“阅历即财富,主动便自由”。

当年在东北,我们去部队采风,可不知道该写什么,好像能写的东西别人都写过。

我记得我有个笨但很有效的办法,我去和干部、战士聊天。

他们告诉我:

“现在很多人瞧不起我们当兵的了,人们就上公共汽车让座时想起我们,平时认为我们就是个傻大兵。

其实我要不穿军装,干他们那些活儿,肯定能干得比他们好”。

就从这句话开始,我写出了第一句“我来到这个世界上没有想去打仗,只是因为时代的需要我才扛起了枪”。

这就是《军营男子汉》,这首歌出来以后,人们非常喜欢。

和我同时一起去的下放干部也有,但是很被动。

被动的人在那儿就整天埋怨这个,等待那个。

同样到一个地方去,有的人就能发现,有的人就不能,或者未曾发现,这就在于主动还是不主动。

第三句话:

得之泰然,失之淡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

那时候,《北京晚报》发表了一篇老华侨的文章,看了后,我突然悟到:

乡思乡情是很具体的,也许是妈妈的针线,也许是妈妈烙的一张饼,也许是门口那口井,也许是院子里那棵树,也许是你吃的那碗炸酱面、或是豆浆油条家常饼。

就着这个思维,我写了《故乡是北京》:

我爷爷小的时候

常在这里玩耍

高高的前门

仿佛挨着我的家

一蓬衰草

几声蛐蛐儿叫

伴随他度过了那灰色的年华

我似乎找着了对故乡的,对北京的一种感情。

接着就一发不可收拾了,1989年北京台春节晚会19首歌全是我一个人写的,全是京味的歌曲。

我在北京,我对北京有种爱。

打我小的时候看老舍的小说,还有我熟悉的北京的曲艺。

我那时候有点工资,舍不得吃舍不得喝,全给戏园子了。

过去的北京、现在的北京,我觉得这一切构成了北京的画卷,这就是争其必然,我努力去翻阅,成不成顺其自然。

我觉得生活中经常会碰到这些事情。

通常我也得之不泰然,失之又太颓丧,该争其必然的时候又想“我成不成呢,我不行吧”,该顺其自然的时候又不自然。

这些说的容易,要努力去做到真的很难!

我想说的第四句话,我们每一个人不管是做什么的都有天分,这个天分也许表现在这儿,也许表现在那儿,不一定大伙都一样。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天分,但都离不了——勤奋,用鲁迅先生的话就是: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天分勤奋缘分,你得有机缘,缘分也很董要。

但我觉得这三“分”加起来都不如第四个“分”——本分。

我写了很多戏,但我最重要的戏有三个。

一个是歌剧《汪姐》,第二部戏是《红灯照》。

第三部戏是《党的女儿》。

我写这三部戏过程中,就总结了一点—一本分,老老实实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不要越界,不要超出你的本分想得到什么,本分得来的东西却是最瓷实。

〔相关链接〕①他的起步阶段其实就是文工团一打杂的。

他号称自己是“一专八能”,其实没十么专业。

拉大幕是他、舞台照明是他、合唱节目他要上、集体舞蹈也跟着上去跳、还说过相声、催过场。

从一个打杂的,到一级创作员,他不学习能行吗。

就是他的刻苦学习成就了他。

先后创作出了《我爱祖国的蓝天》、《江姐》等许多经典作品。

(《空军老兵》)

②我们也有风花雪月,但那风是“铁马秋风”、花是“战地黄花”、雪是“楼船夜雪”、月是“边关冷月”。

就是这种肝胆、这种魂魄教会我跟着走、往前行,我愿意为兵服务一辈子!

(阎肃在2014年文艺座谈会上的发言)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阎肃在创作《西游记》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时,从鲁迅小说《故乡》中受到启发,对唐僧取经有了更深的理解,写出了脍炙人口的作品。

B.阎肃在东北去部队采风时,遇到了不知道写什么的问题,他就深入干部、战士中间,了解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创作出了《军营男子汉》这首歌。

C.阎肃对事业追求持一种“得之泰然,失之淡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的态度,这种态

度帮助他调适了心理,很好地度过了事业发展的低潮期。

D.阎肃在这篇文章中既介绍了自己的写作经验,也反思了自己的心路历程,以长者的睿智,为人的坦诚,娓娓道来,自有一番沁人心脾的感人力量。

E.这篇文章涉及成就事业的各种因素,虽然有的只是片言只语,但言微旨深,有的虽然

是在谈音乐,其实又是在谈人生,值得认真揣摩,反复体味。

BD(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E给1分;答A、C不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相关信息的能力。

A项,“对唐僧取经有了更深的理解”错,犯了无中生有的错误。

C项,文中“得之泰然,失之淡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是指做事的态度,“这种态度帮助他调适了心理,很好地度过了事业发展的低潮期”无中生有。

E项,

“各种因素”说法不妥,文章是阎肃的创作自述,多是围绕创作的有关问题来谈。

(2)阎肃的作品为什么受到人们的欢迎?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答案]①有对人生的深入思考,富有哲理,对人生有指导意义;②贴近生活,紧跟时代,紧跟党,发出的是人民的心声;③有着浓郁的色彩,如感情色彩、乡俗色彩、文化风味等。

(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解答这道题首先要根据题干要求,找对答题区间,从中筛选出对答案有帮助的信息,然后概括出来。

从第一句话所举的例子来看,阎肃的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富有哲理意味。

从《军营男子汉》产生的过程和内容来看,是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是反映生活问题、解决生活问题的。

再根据第四句话的有关内容及相关链接的内容,可以看到他的作品反映了他坚定的政治信仰。

在第三句话的阐述中,举了《故乡是北京》的例子,谈到了1989年北京台春节晚会19首歌全是京味的歌曲,反映了阎肃作品独特的乡俗色彩。

(3)作为一个在艺术创作上有着巨大成就的人,阎肃的这篇自传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回答。

6分)

[答案]①结合自己的创作来谈,形象具体,有说服力;②把自己的平生经验概括为四句话,简洁、有条理;③行文自然,语言通俗易懂,时有精辟的议论。

(每点2分,如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鉴赏文本内容、作者态度、风格;等方面的能力。

对于文本特点的分析,要在通读文本的基础上,对材料选择、主题提炼、谋篇布局、遣词造句、表达技巧、语言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然后加以概括。

这是这一类题的解题方法。

如这篇自传,从语言特色上看,具有一般自传亲切自然的语言特点,从材料选择上看,材料多是自己作品的创作过程等等。

这篇自传,作者结合自身作品创作的过程来谈自己的人生体会,形象生动,很容易让读者接受。

整篇文章是总分结构,首先说明作者想送给大家四句话,然后分条来谈,文章结构分明,有条理。

整篇文章作者仿佛是在与读者谈话,语言自然流畅。

作者叙述完作品创作经历后,又用议论性的文字总结、深化。

考生作答时可以有不同的见解,意思答对即可。

(4)阎肃认为“不要超出你的本分想得到什么,本分得来的东西却是最瓷实”。

你怎样理解

他的这个观点?

请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案]①本分即是自己的工作。

专心于自己的工作,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才会在工作上做出成绩。

就像阎肃那样,专心于文艺创作,为人们奉献了精美的精神食粮;②本分就是坚守自己的信仰。

不做墙头草,这边刮来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