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名词解释00002.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33002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1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学名词解释0000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金融学名词解释0000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金融学名词解释0000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金融学名词解释0000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金融学名词解释0000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学名词解释00002.docx

《金融学名词解释0000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学名词解释00002.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融学名词解释00002.docx

金融学名词解释00002

金融学名词解释

LT

的范畴

市政债券——由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包括一般义务债券和收益债券。

一般义务债券是以地方政府的税收、行政规费等各项收益为偿还来源,期限非常广泛,从1年到30年不等。

收益债券则是以某一特定工程或某种特定业务的收入作为偿还来源的债券,其期限通常与特定工程项目或者业务的期限密切相关。

消费信用——又称消费者信用,是工商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给消费者用于消费支出的一种信用形式。

主要包括赊销、分期付款和消费贷款三种形式

第五章

无风险利率——是指将资金投资于某项没有任何风险或风险极低的投资对象(我们称之为无风险资产)而能得到的收益率。

这是一种理想的投资收益,我们一般把国债的利率称为无风险利率。

收益的资本化——各种有收益的事物,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市场利率的对比来对其进行资本定价,而把它看作是一项能够带来收益的资本。

利率:

单利法与复利法——单利法是指在计算利息额时,只按本金计算利息,而不将利息额加入本金进行重复计算的方法。

复利法是指把按本金计算出来的利息额再计入本金,重新计算利息的方法。

市场利率——是按照市场规律自由变动的利率,即由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决定并有借贷双方自由议定的利率。

12.官定利率——是一国货币管理部门或者中央银行所规定的利率,该利率规定对所有金融机构都具有法律上的强制约束。

13.公定利率——是由非政府部门的民间组织,如银行公会、行业协会等,为了维护公平竞争所确定的属于行业自律性质的利率,故亦可称其为行业利率。

浮动利率——是指在借贷期限内根据市场利率的变化定期进行调整的利率

实际利率——是指物价水平不变从而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不变时的利率,

或者在名义利率基础上剔除物价水平变动后得到的利率。

17.名义利率——是指包括物价变动(包括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因素的利率。

18.基准利率——是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该利率的变动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其他利率会随其变动而发生相应变化。

违约风险——又称信用风险,是指不能按期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的风险。

第六章

金融工具——为了实现资金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参与主体需要通过签订的金融契约或合同将信用关系确立下来,这些金融契约或合同就是金融工具。

金融风险——指在金融活动中由于种种的不确定性给交易者带来一定的损失或收益。

系统风险——无法通过增加持有资产的种类数量而规避的、对整个金融市场都产生影响的风险。

市盈率——是反映股票市场价格高低的一个相对指标,亦称本益比,是股票价格除以每股盈利的比率。

每股盈利股票市价市盈率,每股盈利=(净利润—优

先股股利)÷流通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

14.市净率——是市价与每股净资产之间的比值。

市净率=股票市价/每股净资产,每股净资产(每股账面价值)=普通股股东权益×流通在外普通股

债券:

股票:

第七章

金融市场——是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各种资金交易活动的场所。

它是一国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多个子市场,其中最主要的是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外汇市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外汇市场指的是银行间的外汇交易,包括外汇银行间的交易、中央银行与外汇银行的交易以及各国中央银行之间的外汇交易活动,通常被称为外汇批发市场。

广义的外汇市场是指各国中央银行、外汇银行、外汇经纪人及客户组成的外汇买卖、经营活动的总和,包括上述的外汇批发市场以及银行同企业、个人之间进行外汇买卖的零售市场。

黄金市场——是专门集中进行黄金买卖的交易中心或场所。

伦敦、纽约、苏黎世、芝加哥和香港的黄金市场被称为国际五大黄金市场。

金融市场效率:

第八章

货币市场——是指以期限在1年以内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

2.同业拆借市场——是金融机构同业间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

其参与主体仅限于金融机构。

回购协议——证券持有人在卖出一定数量证券的同时,与证券买入方签订协议,双方约定在将来某一日期由证券的出售方按约定的价格再将其出售的证券如数赎回。

6.逆回购协议——证券的买入方在获得证券的同时,与证券的卖方签订协议,双方约定在将来某一日期由证券的买方按约定的价格再将其购入的证券如数返还。

商业票据——是一种由企业开具,无担保、可流通、期限短的债务性融资本票。

银行承兑汇票——银行在汇票上签名盖章,承诺在汇票到期日承担最后付款责任。

转贴现——是商业银行将其贴现收进的未到期票据向其他商业银行或贴现机构进行贴现的融资行为。

14.再贴现——商业银行将其贴现收进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所作的票据转让行为,也称重贴现。

它既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融通资金的一种形式和融资业务,又可以作为中央银行调节市场银根松紧及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手段。

15.中央银行票据——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务凭证,其实质是中央银行债券。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是由商业银行发行的具有固定面额、固定期限可以流通转让的大额存款凭证。

票据发行便利——即银行承诺在确定的时间内(通常是5年)买入票据发行公司连续发行的无法出售给其他投资者的商业票据。

贴现:

第九章

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是指以期限在1年以上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长期性资金融通交易活动的场所,又称长期资金市场。

广义的资本市场包括两大部分:

一是银行中长期信贷市场,另一个是有价证券市场,包括中长期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狭义的资本市场专指发行和流通股票、债券、基金等有价证券的市场,也称证券市场。

发行市场——证券发行市场是发行人向投资者出售证券的市场,又被称为一级市场。

一级市场或发行市场与证券流通市场相辅相成,构成统一的证券市场。

证券发行市场通常无固定场所,是一个无形的市场。

公募发行——公募发行是指向广泛的非特定投资者发行证券的一种方式。

公募发行涉及到众多的投资者。

为了保证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政府对证券的公募发行控制很严,要求条件高。

公募证券可以上市流通,具有较强的流动性。

6.私募发行——私募发行是指仅向少数特定投资者发行证券的一种方式,或称内部发行,我国也称非公开发行或定向增发。

发行对象一般是与发行者有特定关系的投资者,如发行公司的职工或与发行人有密切关系的金融机构、公司、企业等。

发行者的资信情况为投资者所了解,不必像公募发行那样向社会公开内部信息,也没有必要取得证券资信级别评定。

但发行能否成功与市场状况有直接的关系。

直接发行——直接发行是指发行人不通过证券承销机构而自己发行证券的一种方式。

9.间接发行——间接发行亦称承销发行,是指发行人不直接参与证券的发行过程,而是委托给一家或几家证券承销机构承销的一种方式。

10.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所是二级市场的组织方式之一,是专门的、有组织的证券买卖集中交易的场所。

这是由经纪人、证券商组成的会员制组织。

交易所须经政府监管部门批准才能设立,并有一套具有法律效应的、完备的组织章程和管理细则。

交易所必须在指定地点公开营业,一切交易必须在场内公开作价成交,并向顾客公布每天交易的证券种类、证券行市、数量、金额等情况。

隐性成本

流通市场

第十章

衍生工具——指在一定的原生工具或基础性工具上派生出来的金融工具,其形式是载明买卖双方交易品种、价格、数量、交割时间和地点等内容的规范化或标准化合约与证券。

可转换债券——被赋予了股票转换权的公司债券。

发行公司事先规定债权人可以选择有利时机,按发行时规定的条件把其债券转换成发行公司的等值普通股票。

3.权证——由上市公司发行,赋予持有人能够按照特定的价格在特定的时间内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该上市公司普通股票的选择权凭证,简称权证。

期货——交易双方通过交易所同意在将来某个日期按约定的条件交易一定标准数量的特定金融资产或商品的标准化协议。

合约双方都缴纳保证金,并每天结算盈亏。

9.期权——指赋予其买者在规定的时间或期限内按双方约定的价格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的某种金融资产或商品的合约

看涨期权——赋予期权买方未来以约定价格购买标的资产权利的期权。

11.看跌期权——赋予期权买方未来以约定价格出售标的资产权利的期权。

双重期权——是指期权买方在一定时期内有权选择以预先确定的价格买进,也有权选择以该价格卖出约定数量标的物的期权合约,又称为选择期权。

15.互换——是指两个市场投资主体之间达成的在将来互换现金流的合约。

16.套期保值——是指通过金融衍生工具规避由于标的资产价格波动而产生的风险,通过套期保值,投资者以放弃未来资产的资本收益为代价换取资产的保值。

17.价格发现——价格发现是金融衍生工具的又一大功能,由于大部分衍生工具交易集中在有组织的交易所内进行,市场参与主体比较多,通过竞价方式形成市场价格,能够相对准确反映交易者对标的物未来价格的预期。

对冲——指买进期货合约的人,在合约到期前会将合约卖掉,而卖出期货合约的人,在合约到期前会买进合约来平仓。

第十一章

金融机构——是从事金融活动的组织,它通常以一定量的自有资金为运营资本,通过吸收存款、发行各种证券、接受他人的财产委托等形式形成资金来源而后通过贷款、投资等形式运营资金,并且在向社会提供各种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取得收益。

政策性金融机构——大多是政府出资或以政府资本为主设立、由政府依法赋予其特殊的职能、不以营利为目的、其业务经营目标主要是贯彻落实政府经济政策的金融组织。

商业性金融机构——是指以追求利润为经营目标,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求平衡、自我发展的金融企业。

十二章

商业银行——是存款类金融机构中最具代表性和比重最大的机构。

传统意义上的商业银行专门指以吸收存款为主要负债,以发放贷款为主要资产、以支付结算为主要中间业务,并直接参与存货币创造的金融机构。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金融业的创新,现代商业银行已成为全面经营货币信用商品和提供金融服务的特殊企业。

总分行制——总分行制是银行在大城市设立总行,在各地普遍设立分支行并形成庞大银行网络的制度。

银行控股公司制——是指由一家控股公司持有一家或多家银行的股份,或者是控股公司下设多个子公司的组织形式。

银行资本——即自有资本,其数量的多少能够反映银行自身经营实力以及御险能力大小。

银行资本包括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

表外业务——是指不直接进入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但影响银行损益的业务,主要包括服务性的中间业务和创新性的表外业务。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该理论强调将资产和负债综合考虑,通过统筹安排,实现三性的统一,重点是主动利用对利率变化敏感的业务,协调和控制业务配置状态,保证银行获得正的利差和资本净值。

政策性银行——是指由政府发起或出资建立,按照国家宏观政策要求在限定的业务领域从事银行业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其业务经营目标是配合并服务于政府的产业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推动经济的可持续与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农村合作银行——是由辖内农民、农村工商户、企业法人和其它经济组织入股组成的股份合作制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

中间业务(狭义)

创新的表外业务(狭义)

十四章

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是专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统一管理金融活动并代表政府协调对外金融关系的金融管理机构。

2.单一中央银行制——单一中央银行制是指国家或地区建立单独的中央银行机构,使之全面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单一中央银行制又可分为一元式和二元式两种中央银行制度。

4.跨国中央银行制——跨国中央银行制是指由若干国家联合组建一家中央银行,并由该中央银行在其成员国范围内行使全部或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最后贷款者——所谓的最后的贷款者是指当商业银行资金周转不灵,而其他同业也头寸过紧而无法提供帮助时,商业银行便可求助于中央银行,以其持有的票据要求中央银行予以再贴现,或向中央银行申请信用贷款,从而获取所需资金。

12.超额准备金——商业银行出于清算等目的的需要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超过法定准备金的部分。

再贴现——再贴现又叫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将其对工商企业已经贴现的票据向中央银行再办理贴现的资金融通行为。

再贴现是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之一。

14.再贷款——再贷款业务指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融通资金的活动。

再贷款采取的是信用放款的授信方式,没有任何抵押与担保,中央银行既无选择融资对象的依据,亦无贷款发放量的约束,容易出现再贷款量的失控。

因此,与再贴现业务相比,再贷款业务并非理想的资产业务。

第十五章

货币需求——在一定的资源(如财富拥有额、收入、国内生产总值等)制约条件下,微观经济主体和宏观经济运行对执行交易媒介和资产职能的货币产生的总需求。

交易性货币需求——基于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是收入的递增函数。

7.资产性货币需求——基于投机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是利率的递减函数。

8.投机动机——凯恩斯提出的人们持有货币的三种动机之一,是指人们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测,需要持有货币以便满足从中投机获利的动机,由此产生的货币需求称为货币的投机需求。

9.流动性陷阱——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

10.永恒收入——指一个人在比较长的一个时期内的过去、现在和今后预期会得到的收入的加权平均数,它具有稳定性的特点。

11.交易方程式——即MV=PT。

它认为,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对物价具有决定性作用,而全社会一定时期一定物价水平下的总交易量与所需要的名义货币量之间也存在着一个比例关系,即PT/M=1/V。

.剑桥方程式——即M=kPY,认为货币需求是一种资产选择行为,它与人们的财富或名义收入之间保持一定的比率,并假设整个经济中的货币供求会自动趋于均衡

第十六章

货币供给——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或回笼货币的行为过程。

2.货币供应量——指一国各经济主体(包括个人、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等)持有的、由银行系统发行和创造的货币总量。

3.法定存款准备金——由法律规定的,商业银行必须从其吸收的存款中拿出一定比例上缴央行的那部分资金。

4.法定准备金率——法定存款准备金占全部(活期)存款的比例。

货币供给式——Ms=B×m,式中Ms为货币供应量,B为基础货币,m为货币乘数。

该式表明,货币供应量是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的乘积。

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是指处于流通中由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及银行体系准备金(包括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的总和。

超额准备金率——指超额准备金占全部(活期)存款的比率。

12.货币乘数——货币供应量相对于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

货币供给的外生性——指货币供给可以由央行进行有效的控制,货币供应量具有外生变量的性质。

16.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指货币供给难以由央行绝对控制,而主要是由经济体系中的投资、收入、储蓄、消费等内在因素决定的,从而使货币供应量具有内生变量的性质。

十七章

货币均衡——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

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由均衡到失衡,再由失衡回复到均衡的不断运动的过程。

货币均衡的实现具有相对性。

自主性交易——亦称事前交易,是指企业和住户等经济主体由于自身的经济利益需要而自主进行的交易。

是衡量国际收支长期性平衡的一个重要标志。

长期看,如果一国国际收支不必依靠调节性交易而通过自主性交易就能实现基本平衡,可认为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反之,则为失衡。

成本推进型通胀——由于(生产)成本提高而引起的物价总水平上涨。

根据成本提高的原因不同又可以分为工资推进型通胀和利润推进型通胀。

国外商品价格的上涨通过进口渠道等,也推动国内厂商的成本。

需求拉动型:

同伙膨胀:

同伙紧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