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专业名词整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30516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必修三专业名词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专业名词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专业名词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专业名词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专业名词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必修三专业名词整理.docx

《高中生物必修三专业名词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修三专业名词整理.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必修三专业名词整理.docx

高中生物必修三专业名词整理

高中生物必修三专业名词整理

1.体液:

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bodyfluid)。

【P2】

2.组织液:

组织液是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又叫细胞间隙液。

【P3】

3.内环境: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P3】

4.渗透压:

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

【P5】

5.稳态: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稳态。

【P8】

6.反射:

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P16】

7.效应器: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P16】

8.兴奋:

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P16】

9.神经冲动:

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neuralimpulse)。

【P17】

10.静息电位:

在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

这时,由于细胞膜内外特异的离子分布特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这称为静息电位(restingpotential)。

【P18】

11.突触小体:

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突触小体。

【P18】

12.突触:

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等相接触,共同形成突触。

【P18】

13.中枢神经系统:

位于颅腔中的脑(大脑、脑干和小脑等)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它们含有大量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组合成许多不同的神经中枢,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这些神经中枢共同构成中枢神经系统。

【P19】

14.言语区:

语言功能与大脑皮层某些特定区域有关,这些区域称为言语区。

【P21】

15.运动性失语症:

S区受损伤,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的谈话,但自己却不会讲话,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称为运动性失语症。

【P21】

16.学习:

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P21】

17.记忆:

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

【P21】

18.促胰液素:

斯他林和贝利斯把小肠黏膜分泌的能随着血流到达胰腺并促进胰液分泌的化学物质称作促胰液素。

【P24】

19.激素调节:

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就是激素调节。

【P24】

20.反馈调节:

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P27】

21.环境激素或内分泌干扰物:

工业废弃物、杀虫剂、除草剂等,在分解过程中能产生与性激素分子结构类似的物质,称为环境激素或内分泌干扰物,可能对人和动物的内分泌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P30】22.体液调节:

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P31】

23.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P35】

24.免疫活性物质:

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如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P35】

25.免疫系统:

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的。

【P36】26.非特异性免疫:

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P36】

27.第三道防线:

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P36】

28.艾滋病:

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死亡率极高。

艾滋病病人的直接死因,往往是由念珠菌、肺囊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

【P36】

29.抗原:

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P37】

30.体液免疫:

B细胞主要靠产生抗体“作战”,这种方式称为体液免疫。

【P37】

31.细胞免疫:

T细胞主要靠直接接触靶细胞“作战”,这种方式称为细胞免疫。

【P37】

32.记忆细胞:

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某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

【P37】

33.自身免疫病:

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

【P38】

34.过敏反应:

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P38】

35.向光性:

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

【P46】36.植物激素:

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P48】

37.极性运输:

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也就是只能单方向地运输。

【P48】

38.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

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P50】39.顶端优势:

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

由于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因此它的发育受到抑制,植株因而表现出顶端优势。

【P50】

40.生长素类似物:

人工合成的具有与IAA相似的生理效应的化学物质。

【P51】

41.预实验:

实验开始之前的预备实验,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预实验也必须像正式实验一样认真进行才有意义。

【P51】

42.恶苗病:

当水稻感染了赤霉菌后,会出现植株疯长的现象:

病株往往比正常植株高50%以上,并且结实率大大降低,因而称为恶苗病。

【P53】

43.植物生长调节剂:

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P54】

44.种群密度: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P60】

45.样方法:

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P60】

46.标志重捕法:

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P62】47.出生率:

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P62】

48.死亡率:

指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P62】

49.迁入率:

单位时间内迁入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称为迁入率(immigrationrate)。

【P62】

50.迁出率:

单位时间内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称为迁出率(emigrationrate)。

【P62】

51.年龄组成:

又叫年龄结构(agestructure),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P63】

52.性别比例:

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P63】

53.空间特征: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

【P63】

54.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P65】

55.环境容纳量: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carryingcapacity),又称K值。

【P67】

56.群落: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community)。

【P71】

57.丰富度: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speciesrichness)。

【P72】

58.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外一种生物为食。

【P73】

59.竞争:

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P73】

60.寄生:

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在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P73】

61.互利共生: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P73】62.垂直结构:

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的明显的分层现象。

【P74】63.垂直结构: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们常呈镶嵌分布。

【P75】64.取样器取样法:

用一定规格的捕捉器(如采集罐、吸虫器等)进行取样,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动物的丰富度。

【P75】65.立体农业:

是运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为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

【P77】

66.演替: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succession)。

【P78】

67.初生演替:

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例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P80】68.次生演替:

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P80】

69.生态系统:

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ecosystem)。

【P88】

70.生物圈:

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构成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biosphere)。

【P88】

71.食物网:

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foodweb)。

【P91】

72.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P93】

73.未利用的能量:

指未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也未被后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的能量。

【P95】

74.能量金字塔:

如果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可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叫做能量金字塔。

【P96】75.生态农业:

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

【P99】

76.物质循环:

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这里所说的生态系统,指的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其中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P101】

77.物理信息:

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physicalinformation)。

【P105】78.化学信息:

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还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诸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性外激素等,这就是化学信息(chemicalinformation)。

【P106】

79.行为信息:

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即生物的行为特征可以体现为行为信息(behaviorinformation)。

【P106】

80.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stabilityofecosystem)。

【P109】

81.抵抗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害)的能力,叫做抵抗力稳定性(resistancestability)。

【P110】

82.恢复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叫做恢复力稳定性(resiliencestability)。

【P110】

83.恢复生态学:

恢复生态学主要利用的是生物群落演替理论,特别强调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生物的适应性,充分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能力,并辅以有效的人为手段(物质、能量的投入),从而尽快使生态系统从受损的退化状态恢复到正常的健康状态。

【P113】

84.生物多样性:

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

【P124】

85.潜在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中,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

【P125】

86.间接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中,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价值。

也叫做生态功能,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

【P125】

87.直接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中,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

【P125】

88.就地保护:

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naturalreserve)以及风景名胜区等,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P126】

89.易地保护:

易地保护是指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

例如,建立植物园、动物园以及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等,这是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P126】

90.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P1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