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常见病疾病防控.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30356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牛羊常见病疾病防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牛羊常见病疾病防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牛羊常见病疾病防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牛羊常见病疾病防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牛羊常见病疾病防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牛羊常见病疾病防控.docx

《牛羊常见病疾病防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牛羊常见病疾病防控.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牛羊常见病疾病防控.docx

牛羊常见病疾病防控

牛羊病的诊断与防治

防疫制度

牛羊养殖规模在最近十年来,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加,这给疫病的防治带来不少压力;加之牛羊的跨省、跨国引种转运等因素,导致牛羊的流行疾病不断增加。

所以,建立健全防疫制度,对保证牛羊养殖的健康发展尤为重要。

在养殖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思想高度重视,树立“防重于治,防治集合”的观念

由于养殖规模和数量的不断扩大和增加,应运用科学的养殖方法,建立健全防疫规程,而不应存在侥幸心理,忽视防疫,以免后悔莫及。

二、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1、养殖场选址要求:

养殖场赢原理其他养殖场所、工厂、交通要道及居民区和公共场所1000米以上,避开屠宰厂、畜产品加工厂、立即和污水处理场所2000米以上。

选择地势平坦、向阳、水源充足、清洁、通风良好、排水方便的地方,尤其应尽量选择在未发生过传染病的区域。

养殖场的建设应选择便于清洁和消毒的材料,以便日常的消毒,并建立良好的粪便排污和处理体系,以做到排污环保化。

2、引进优良徐忠,坚持自繁自养:

尽量从无疫病区域或国家引进优良的种畜,严格执行引进程序和检疫措施,储备优良的种公畜和母畜,坚持自繁自养,改良品种,减少疫病传入。

3、科学配置日粮:

依据饲养的不同生长阶段和饲养目的(乳用、肉用),合理科学配制饲料,满足营养需求,防止营养物质的缺乏或不足,增强动物的抵抗能力,提高饲料转化率,减少营养代性疾病的发生。

4、严格执行养殖场出入管理制度,做好饲养场地及周边环境的卫生消毒工作:

养殖场应建立严格的出入制度,养殖场进出口处应设立车辆消毒池和人员消毒室。

进出车辆和人员须经严格消毒后方可进入。

每天对牛羊舍及运动场进行清扫,并将粪便进行堆积发酵等无害化处理。

定期对饲舍、运动场地及环境用10%-20%的石灰乳、10%的漂白粉或2%的氢氧化钠进行消毒。

疫病流行期,每周可进行1-2次环境消毒。

产房应在产前、产中和产后分别进行消毒处理。

5、定期驱虫:

每年春秋两季定期驱虫,减少寄生虫疾病的发生。

6、加强饲养和饮水管理,防止霉变或毒物中毒:

应安排专人从事饲料和饮水的管理,防治饲料霉变和饮水污染等,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三、做好动物的免疫接种计划

应根据当地疫病情况,建立健全免疫接种计划,并每年春秋两季进行两病(布病和结核病)筛查。

四、建立疫病突发突发应急机制,加强病死动物的隔离盒处理管理,防治疫情的扩散

建立疫病突发应急机制,根据疫病的种类,做好封锁、隔离、上报、消毒、紧急预防、治疗和淘汰工作,并对隔离动物安排专人管理,病死动物的剖检应做到无害化,焚烧或深埋,不得随意抛弃、销售或食用,防治疫情扩散。

对于健康牛羊,及时进行疫苗接种或药物预防;可疑动物进行疫苗接种或药物预防的同时,应注意观察,30天以上无异常时,方可混群。

 

常见疾病的防治

牛常见病防控

一、牛肺疫

牛肺疫又名为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牛胸膜肺炎状支原体所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

病牛或带菌牛是主要传染源,病原体随呼吸和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体外,污染饲料、饮水,经消化道或生殖道传染。

临床特征为浆液性纤维肺炎和胸膜炎,多为慢性和隐性传染,发病率和死亡都较高和一种传染病。

(一)临床症状

潜伏期一般2-4周,最长可达四个月。

按病情不同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型。

急性型体温升高40-42℃,呈稽留热,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

病不原卧下,常有带痛的短咳,有时流出浆液性或脓性鼻液。

肺部听诊肺泡音减弱或消失,应听到各音和胸膜摩擦音。

病畜反刍,瘤胃弛缓,泌乳量下降,结膜发绀。

亚急性型症状比急性型稍轻。

慢性型病牛消瘦,消化功能紊乱,咳嗽疼痛,使役和泌乳下降,最后室息而发生死亡。

(二)病理变化

肺充血呈鲜红色或紫红色,病灶出血水肿。

肺实质可见到了同时期的肝变,呈现红色与灰白色相间的理石样病变。

肺间质水肿、增宽、呈灰白色。

胸腔积有黄色混浊液体。

(三)诊断要点

病畜呈稽留热、咳嗽、肺部有各罗音。

肺部出现石样病理变化,胸腔积有混浊液体。

(四)预防与治疗

1、为确保非疫区安全,不准从疫区引进动物。

对健康牛应用牛肺疫免身症状不明显,体温微升,精神沉郁,逐渐消瘦,皮毛粗乱,短促的干咳后变为痛苦的湿咳。

肺部听诊有干性罗音和湿性罗音。

体表淋巴结肿大,体温40-41.5℃,呈弛热。

乳汁稀薄含有凝乳块或脓汁。

呼吸困难,最后因心力衰竭而死亡。

二、牛流行热

牛流行热又名三日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

本病多经呼吸道,吸血昆虫叮咬或与病畜接触进行传播。

多发生于雨量多和气候炎热的6-9月份。

其特征为突然高热,呼吸和消化器官严重卡他性炎症和运动障碍。

病势猛,多为良性经过,无继发病时死亡率约为1-3%。

(一)临床症状

突然发病,体温40-42℃,稽留3天,故称三日热。

皮温不均,阵发生肌肉震颤,精神高度沉郁,鼻干燥,食欲减退或废绝,反刍停止。

眼结膜潮红,肿胀流泪。

鼻腔多见浆液性分泌物。

病畜不愿站立,强迫行步,步态不稳,肌肉和关节疼痛。

呼吸困难,多呈腹式呼吸。

流诞呈残状。

(二)病畜气管和支气管粘膜充血和点状出血,肿胀,并含有大量泡沫状粘液。

肺显著肿大,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和间质气肿。

(三)诊断要点

多发生于6-9月份,突然高热,气管和支气管粘膜肿胀,有泡沫状粘液。

肺肿大。

(四)预防与治疗

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疫苗,主要是在夏秋季节注意防暑,保持圈舍清洁卫生,消灭吸血昆虫等。

如发病后按以下治疗。

1、六畜旺注射液,每头每次20-40毫升,肌肉注射,每天2次。

2、10%葡萄糖500-1000毫升,10%安那加10-30毫升,维生素C10-20毫升,混合后一次静脉注射,每天1次。

三、牛恶性卡他性热

恶性卡他热是由牛恶性卡他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

本病以2-4岁的牛多见,羊发病少见。

绵羊是带菌者,闰牛和带菌牛是主要的传播源,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冬季和早春发病率最高,其特征是上呼吸道及消化道粘膜发生卡他性炎症,角膜混浊和神精症状,本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高。

(一)临床症状

病牛最初高热,体温41-42℃,稽留热。

肌肉震颤,寒战,食欲减退,精神萎顿,皮毛松乱,食欲和反刍减少,饮欲增加,瘤胃弛缓,泌乳量下降,心博动和呼吸加快。

鼻镜干燥,眼脸肿胀,流泪,眼结膜充血,角膜混浊,鼻孔流出粘液性或脓性分泌物。

口腔粘漠充血,坏死或糜烂。

并流出臭味唾液。

脑和脑膜发炎,昏睡。

腹泻,粪便呈水样恶臭,混有粘液。

(二)、病理变化

眼、鼻、口、咽和皮肤发生病变,全身淋巴结肿大充血、充血或出血。

真胃和肠粘膜充血、出血,糜烂和溃疡。

脾轻度肿大,肝、肾、心发生严重变性。

(三)、诊断要点

根据散发特点,持续高热,眼粘膜变化,角膜混浊肿腹,溃疡。

全身淋巴结肿大和神经症状,腹泻,粪便恶臭。

(三)预防与治疗

本病目前尚无有效防治方法,因绵羊有传播本病的可能,所以,禁止牛羊同群放牧和同圈饲养,发病后如下方法治疗:

天牧双骄粉针和注射用链霉素,每次按每公斤体重0.2-0.5万单位,肌肉注射,每天2次。

同时使用败血康,每头每次10-40亳升,肌肉注射每天2次。

羊常见病防控

一、羊快疫

羊快疫是由腐败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不同品种的羊均可感染,以一岁以,膘情好的多发。

发病季节多在初春和秋末。

其特征是死快,真胃和十二支肠出血水肿和坏死。

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

(一)、临床症状

突然发生,往往不出现临床症状,急性死亡。

病程稍长的病羊离群独处,卧地,不愿走动,强迫行走时,运动失调。

腹部膨胀,有疼痛感,排出黑色稀粪,磨牙。

体温一般正常,饮食欲废绝。

发病后通常数分钟至数小时痉挛而死,很少延长一天以上的病例。

(二)、病理变化

尸体迅速腐败,膨胀,剖开有恶臭,天然孔流出血样液体,可视粘膜充血呈兰紫色。

胸腹腔及心包积液,心外膜有出血点。

肝肿大,呈土黄色。

真胃和指肠出血水肿和坏死。

(三)、诊断要点

羊快疫由于病程短,缺乏特征病状,要结合流行病学和病理解剖变化综合判定。

(四)、预防与治疗

1、由于病程短,来不及治疗,所以应注射羊快疫—猝疽—肠毒血症三联苗进行预防。

对病死羊应深埋,对用具,圈舍用20%漂白粉或3%烧碱液消毒。

2、0.5%高锰酸钾溶液250毫升,灌服,每天一次

3、非常粉针和注射用硫酸链霉素,每公斤0.2—0.5万单位,败血康10—20毫升,分别肌肉注射,每天2次。

3、来一针注射液,每头每次2—20毫升,肌肉注射,每天2次。

猪常见病防控

一、猪瘟

猪瘟在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和非典型4种,均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

(一)、临床症状

母猪感染猪瘟病毒后,在妊娠后期可出现死胎、流产和畸形胎、木乃伊胎等情况。

急性型:

突然发病是急性型猪瘟最典型的表现.体温迅速升高至4l~42℃,厌食、精神沉郁,结膜和皮肤发绀、出血,症状出现后1d或数天便死亡。

亚急性型:

亚急性型病猪也可出现与急性型相同的症状,但发病至死亡时间延长,在该期间病猪黏膜和皮肤经常出血.时排干便,时排稀便.在其眼周常见脓性或黏性分泌物,发病l4~20d后大部分病猪死亡。

慢性型:

慢性型猪瘟病猪主要表现为全身衰弱、食欲不振、贫血、消瘦,行走时缓慢无力,常伏卧,时发低烧.腹泻和便秘交替进行,有的病猪皮肤可见坏死痂和紫斑,病程可超过30d,病猪中有些能够自然康复。

非典型:

非典型猪瘟可归纳至迟发型猪瘟围。

一般为先天性感染猪瘟病毒,在出生后相当长的时间呈无病状态,数月后患猪才表现出局部运动失调、后肢麻痹等症状,随后开始精神沉郁,轻度厌食,并逐渐表现出皮炎、结膜炎、腹泻等症状。

此外,某些持续性的隐性感染也可能是由于出生后接种猪瘟病毒弱毒株造成的。

(二)、诊断

病猪全身水肿并伴有出血,淋巴结肿胀,皮下呈现红黑或红白相间的石样纹路;会厌软骨、喉、膀胱黏膜、肠系膜及浆膜出现淤血斑或出血点;肾组织被膜下(皮质表面)有明显出血点;脾见出血性梗死;回盲瓣处淋巴组织常伴有继发感染,可见扣状肿或扣状溃疡:

死胎仔猪出现明显的腹水及胸腔积液,皮下严重水肿。

(三)、防控措施

控制猪瘟的有效方法是采用大剂量的猪瘟疫苗,从仔猪开始进行免疫接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大多数地区进行常规免疫时.采用5倍剂量的猪瘟弱毒疫苗,进行紧急预防接种时,则采用20.,-40倍剂量猪瘟弱毒疫苗。

对于出现症状的非急性型猪瘟,临床上可对病猪肌肉注射黄芪多糖注射液,进行初步治疗,同时为了预防或治疗继发感染,还可饲喂一定量的VI服抗生素,效果良好。

二、猪肺疫

猪肺疫俗称锁喉疯,是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暴发。

一般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发。

(一)、症状

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2种。

最急性型常表现为全身呈急性败血症变化。

出现咽喉部肿胀、呼吸困难、痉挛性干咳等急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症状.并突然死亡。

一般在流行后期常见到慢性型病猪,主要表现为慢性肠胃炎和肺炎。

(二)、诊断

中小型猪猪肺疫的发病数较多,一般观察到猪出现咽喉部肿胀、高热、呼吸困难以及剖检时的纤维素性肺炎及败血症变化即能确诊,必要时可作细菌学检查。

(三)、防控措施

定期对猪群进行免疫接种,成年猪春秋两季定期接种,新生仔猪则在60日龄时接种。

常采用以下2种接种方法:

①皮下或肌肉注射猪肺疫E0-630弱毒苗,剂量为1mL,免疫期可达6个月;②在猪的饲料中拌入猪口服肺疫弱毒苗.大小猪均用30亿个活菌剂量,免疫期为10个月。

治疗一般采用链霉素、四环素、青霉素、氟苯尼考等抗生素,均有一定的疗效。

常见共患病

一、蓝舌病

蓝舌病是反刍动物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

不分品种,年龄均容易感染,由各种库蠓传播,多发生于夏季和早秋季节。

其特征是发热,口腔、鼻腔和胃肠粘膜发生溃疡性炎症。

病程为6-14天,发病率为30-40%,死亡率2-30%,有时可高达90%,多由于并发肺炎或胃肠炎而死亡。

(一)临床症状

潜伏期为3-8天,体温升高40.5-41.5℃。

厌食、精神萎顿,落后于羊群。

口流涎,上唇水肿,口腔粘膜充血后发绀呈青紫色。

口腔唇、齿龄、颊、舌粘膜糜烂,致使吞咽困难,口腔来恶臭。

鼻流粘液性分泌物,鼻腔周围结成干痂,阻寒空气流通,引起呼吸困难,和鼻干声。

病畜喜卧,不愿走动,强迫行走,出现跛行或用膝行走。

消瘦无力,有的便秘或腹泻,粪中带血,多并发肺炎和胃肠炎而发支死亡。

(二)病理变化

主要见于口瘤胃、心、肌肉、皮肤和蹄部。

口腔糜烂出现深红色区,舌齿龄、硬腭、颊粘膜和唇水肿,舌发绀,故称蓝舌病。

瘤胃有暗红色区,皮下和肌肉出血,心肌、心外膜、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道粘膜有小点出血。

(三)诊断要点

根据口和唇肿胀糜烂,舌发绀,跛行以病理变化即可作出诊断。

(四)预防与治疗

1、鸡胚化弱毒疫菌和牛胎肾细胞致弱的组织苗进行预接种。

对圈舍定期进行消毒,杀灭吸血虫,防止本病的传播。

2、天牧双骄粉针和注射用硫酸链霉素,每公斤体重0.5-2万单位,败血康每头每次10-40毫升,分别肌肉注射,每天2次。

二、胃肠炎

胃肠炎是家畜常见多发性疾病,主要是胃肠粘膜及其层组织的炎症。

由于胃和肠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紧密相关,胃或肠的器质性损伤和机能紊乱,容易相互影响。

因此,胃和肠的炎症多同时发生或相继发生。

(一)临床症状

病畜精神沉郁,饮欲增加,食欲废绝。

可视粘充血并发黄染。

口腔干燥,气味恶臭,舌面皱缩。

腹痛,喜卧回头顾腹。

马、猪、犬病初出现呕吐。

腹泻。

腹泻,粪便呈水样,混有粘液或未消化的饲料,恶臭。

肛门松弛,排粪失禁,呈现里急后重。

病畜急剧脱水,眼球下陷,腹部卷缩。

呼吸浅表,心博动加快。

最后因脱水,心力变竭而发生死亡。

(二)病理变化

肠容物混有血液,恶臭。

粘膜出血,水肿,组织坏死和脱落,遗留下烂班和溃疡。

(三)诊断要点

根据全身症状,食欲紊乱,腹泻和粪便中的病理性产物即可作出诊断。

(四)预防与治疗

1、加强饲养营,保持圈舍清洁卫生。

注意饲料的保营和调配,防止霉变饲料饲喂家畜家禽。

2、泻痢停散,每头每次10-40克,猪5-20克,拌入饲料中饲喂或灌服。

菌不怕可溶性粉每头每次牛10-50克,猪5-20克,拌入饲料中饲喂或灌服。

3、鸣牌止痢王注射液或消肿解毒王注射液,每头每次牛10-40毫升,猪5-20毫升,肌肉注射,每天2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