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网络教育《宏观经济学》课程复习卷 简答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29690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厦门大学网络教育《宏观经济学》课程复习卷 简答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厦门大学网络教育《宏观经济学》课程复习卷 简答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厦门大学网络教育《宏观经济学》课程复习卷 简答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厦门大学网络教育《宏观经济学》课程复习卷 简答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厦门大学网络教育《宏观经济学》课程复习卷 简答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厦门大学网络教育《宏观经济学》课程复习卷 简答题.docx

《厦门大学网络教育《宏观经济学》课程复习卷 简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厦门大学网络教育《宏观经济学》课程复习卷 简答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厦门大学网络教育《宏观经济学》课程复习卷 简答题.docx

厦门大学网络教育《宏观经济学》课程复习卷简答题

厦门大学网络教育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

4、简答题

1.请解释什么是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率?

答:

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率是指平衡增长路径中劳动与资本配置最优化的条件,即将劳动与资本比率视为一种最重要的经济关系,并通过调整劳动与资本比率,可以确定一种可预期的经济增长。

2.在考虑货币市场的情况下,政府支出乘数会发生何种变化?

答:

在IS-LM模型中,政府财政支出的增加将导致收入(产出)的增加。

在考虑货币市场的情况下,收入的增加将破坏货币市场的均衡。

交易需求的增加将导致利息率的上升。

而利息率的上升反过来将导致技资需求的减少并进而导致收入的减少。

政府支出的这一作用称为“挤出效应”,即政府支出挤掉了私人投资支出。

总之,一方面,政府支出的增加将通过财政乘数导致均衡收入水平的增加。

另一方面,利息率的上升将导致投资需求的减少,从而导致收入的减少。

因此,在考虑到货币市场的情况下,政府支出乘数会减小。

均衡收入的增加,取决于上述两种方向相反的作用的冷结果。

一般来说,政府支出对收入的正向作用大于挤出效应的负向作用。

因而在IS-LM模型中,财政支出乘数大于0。

3.用IS-LM模型分析下述情况对总需求的影响:

(1)由于大量公司破产而引起的悲观情绪;

答:

首先大量公司破产将迫使厂商降低投资规模,引起投资下降;其次,由于投资规模的缩小会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社会失业将增加,从而引起消费支出的下降。

二者的共同作用使得总需求下降,IS曲线向左移动

(2)货币供给量增加;

答:

货币供给量的增加首先引起货币实际余额的增加,结果导致债券需求增加,利率下降,从而引起厂商投资增加,收入水平上升。

收入上升和利率下降将导致LM曲线向右移动。

(3)物价上升。

答:

一般物价上升首先导致实际货币余额的下降,人们将通过卖出债券来维持实际货币余额不变。

结果债券价格将下降,利率将上升,从而引起投资下降和收入减少。

所以收入和利率的同时下降将使得LM曲线向左移动。

4.假定政府要削减税收,试用IS-LM模型表示以下两种情况下减税的影响:

(1)用适应性货币政策保持利率不变。

答:

政府减税,会使IS0曲线向右上移动到IS1,这使得利率上升至r1,国民收入增加至Y1,为了使利率维持在r0水平,政府应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时LM曲线至LM1处,从而利率仍旧为r0,国民收入增至Y2,均衡点为LM1与IS1的交点E2。

(2)货币存量不变。

答:

货币存量不变,表示LM曲线不变,这些减税使IS曲线向右移至IS1的效果使利率上升至r1,国民收入增至Y1,均衡点为LM0与IS1的交点E3。

(3)说明两种情况下减税的经济后果有什么区别?

两种减税政策的经济效果是不同的。

第一种情况下,减税的同时由于同时采取了货币政策,使得国民收入水平增加,而利率保持不变;第二种情况下,减税的同时保持货币存量不变,使得利率上升,国民收入虽有所增加,但只增至Y1(Y1<Y2)。

5.用IS-LM模型分析下述情况对总需求的影响:

(1)由于大量公司破产而引起的悲观情绪;

(2)货币供给量增加;

(3)物价上升。

6.IS-LM模型有哪些缺陷?

答:

(1)IS-LM模型与简单凯恩斯模型一样,隐含着以供给价格弹性无限大为前提,也就是说,价格水平对总需求的影响在该影响中未加考虑。

(2)IS-LM模型只是总需求分析,并没有考虑总供给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3)IS-LM未考虑开放经济的情况。

(4)IS-LM模型难以解释经济的“滞胀”问题。

7.如果通货膨胀从6%上升到8%,根据费雪效应实际和名义利率会发生什么变动?

答:

费雪方程式描述的是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之间的关系。

它指出,名义利率等于实际利率加上通货膨胀率:

i=r+π,这说明名义利率可以由于两个原因而变动:

实际利率的变动和通货膨胀率的变动。

假设实际利率与通货膨胀无关;正如第三章中讨论的那样,是使储蓄和投资达到均衡时的实际利率。

因此通货膨胀率与名义汇率之间就有一对一的关系:

如果通货膨胀率上升1%,那么名义利率也增长1%。

这种一对一的关系称为费雪效应。

如果通货膨胀从6%上升到8%,那么实际利率不变,名义汇率增长2%

8.经济学家如何解释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高自然失业率?

他们如何解释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自然失业率的下降?

答:

对于70年代和80年代的自然失业率增长以及90年代的下降,经济学家至少提出了两个假说来解释:

第一个解释强调了美国劳动力构成的变动。

由于二战以后的婴儿潮,70年代年轻工人的数量剧增。

年轻工人的失业率高,因此当婴儿潮一代进入劳动力时,他们就提高了平均失业水平。

然后随着婴儿潮工人年龄增长,劳动力的平均年龄提高了,降低了90年代的平均失业率。

第二个解释是根据部门转移的普遍性的变动。

部门再配置量越大,离职率就越高,而且摩擦性失业水平也越高。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部门转移的一个来源是国际石油卡特尔欧佩克引起的石油价格巨大波动;90年代失业减少与石油价格稳定性的提高是一致的。

所有提出的解释都是有道理的,但看来哪一种解释本身都不是结论性的

1.请解释什么是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率?

答:

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律是经济增长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结论。

是由经济学家费尔普斯运用新古典增长模型分析得出的,他认为如果使资本劳动比率达到使得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这样一个数值则可以实现社会人均消费的最大化。

假定经济可以毫无代价地获得它今天所需要的任何数量的资本,但将来它不得不生产出更多的资本存量。

黄金律的内容是,欲使每个工人的消费达到最大,则对每个工人的资本量的选择应使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

如果目标是走上使每个工人的消费最大化的稳定增长道路,黄金分割律决定的数量是一个经济一开始应该选择的每个工人的资本量。

2.请用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解释以下问题:

(1)为什么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

(2)为什么总供给曲线可能是垂直的,也可能是向上倾斜的?

(3)如果总供给曲线是非垂直的,政府支出的大幅度削减将使产出和价格如何变化?

答:

(1)价格水平的上涨减少了实际货币供给,使LM曲线左移,因此,价格水平的上涨导致总需求下降。

(2)在古典的充分就业模型中,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价格水平的上涨引起名义工资同比例上涨,但不影响就业和产出。

在凯恩斯主义非均衡模型中,总供给曲线是非垂直的,如果名义工资具有粘性,价格水平的上涨可能减少实际工资、增加产出和就业。

(3)政府支出的下降使得IS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左移,从而降低了产出、价格和就业水平。

3.在LM曲线平行横轴的区域,货币政策无效。

对吗?

为什么?

答:

这种说法正确。

在LM曲线平行横轴的区域,即在水平线上阶段的LM曲线上,货币的需求曲线已处于水平状态,对货币的投机需求已达到“流动性陷阱”的阶段,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性极大,也就是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无穷大。

凯恩斯认为,当利率很低,即债券价格很高时,人们觉得用货币购买债券的风险极大,债券只会跌,不会涨,因此买债

券很可能亏损,人们愿意长期持有货币,不肯去买债券,这时,货币投机需求成为无限大,从而使LM曲线呈水平状态,由于这种分析是凯恩斯提出的,所以水平的LM区域称为凯恩斯区域。

在凯恩斯区域,经济一般处于萧条时期,货币政策无效,而财政政策有很大效果。

4.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是如何解释宏观经济波动的?

答:

(1) 技术变革是引起经济波动的实际因素中至关重要的一个。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引起经济波动的实际因素很多,其中技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2) 波动的传导。

经济的周期变动是经济中所有部门共同变动的综合体现。

技术变动同时对经济的各个部门产生冲击是不常见的。

(3) 货币与实际变量。

实际周期论认为,即使在短期内货币也是中性的。

名义货币量的变化不能引起产出的和就业等实际变量的变化。

5.按乘数一加速数模型政府可以采取什么措施对经济波动实施控制?

答:

1)调节投资。

经波动是在政府支出和自发性投资不变的情况下发生的,如果政府及时变更政府支出或者采取影响私人投资的政策,就可以使经济的变动比较接近政府的意图,从而达到控制经济波动的目的。

例如,在私人投资下降时,政府可以增加公共工程,增加社会福利的转移支付,或者减税、降低利率及银行储备等措施鼓励私人投资,从而使总需求水平不致因私人投资的下降而降低,以保持经济的稳定、持续的增长。

(2)影响加速系数。

如果不考虑收益递减问题,加速系数与资本—产量比率是一致的。

政府可以采取措施影响加速系数以影响投资的经济效果。

例如,政府可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提高生产率,使同样的投资能够增加更多的产量,从而对收入的增长产生积极的所用。

(3)影响边际消费倾向。

政府可以通过适当的政策影响人们的消费在收入中的比例,从而影响下一期的收入。

例如,当经济将要下降时,政府可以采取鼓励消费的政策,提高消费倾向,增加消费,从而增加私人投资,进而促使下期收入的增加。

6.“sf(k)=Δk+nk”的涵义?

答:

①公式:

sf(k)=k+nk ②说明:

一个社会的人均储蓄sf(k)可以被用于两个部分:

一部分为人均资本的增加k,即为每一个人配备更多的资本设备。

这被称为资本的深化;另一部分是为每一增加的人口配备每人平均应得的资本设备nk(和替代折旧资本k),nk则被称为资本的广化。

7.在IS和LM两条曲线相交时所形成的均衡收入是否就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为什么?

答:

两个市场同时均衡的收入不一定就是充分的就业的国民收入。

这是因为IS和IM曲线都是表示产品市场上供求和货币市场上供求相等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因此,两条曲线的交点所形成的收入和利率也只是表示两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利率和收入,它并没有说明这种收入一定是充分就业的收入。

当整个社会的有效需求严重不足时,即使利率很低,企业投资意愿也差,也会使较低的收入和较低的利率相结合到产品市场的均衡,即IS曲线离坐标图形上的原点O较远,当这样的IS和LM曲线相交时,交点上的均衡收入往往就是非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8.什么是自动稳定器?

是否边际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

答:

(1)所谓自动稳定器,指的是现代财政制度所具有的一种无需变动政府政策而有助于减轻收入和价格波动的自动稳定的内在功能。

这种功能主要通过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政府自动支出的自动变化和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三个方面得到发挥。

 

(2)一般而言,边际税率越高,税收的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

原因是:

一方面,边际税率越高,繁荣时政府的税收增加就越快,萧条时政府的税收下降就越快,从抑制了个人可支配收入及个人消费的大幅波动;另一方面,较高的边际税率会使繁荣时的开支乘数(

)自动减小,而使萧条时的开支乘数自动提高。

所以说,边际税率越高,总需求的波动从而产出的波动就越小,其自动稳定作用就越大。

 

2.在考虑货币市场的情况下,政府支出乘数会发生何种变化?

答1:

在IS-LM模型中,政府财政支出的增加将导致收入(产出)的增加。

在考虑货币市场的情况下,收入的增加将破坏货币市场的均衡。

交易需求的增加将导致利息率的上升。

而利息率的上升反过来将导致技资需求的减少并进而导致收入的减少。

政府支出的这一作用称为“挤出效应”,即政府支出挤掉了私人投资支出。

总之,一方面,政府支出的增加将通过财政乘数导致均衡收入水平的增加。

另一方面,利息率的上升将导致投资需求的减少,从而导致收入的减少。

因此,在考虑到货币市场的情况下,政府支出乘数会减小。

均衡收入的增加,取决于上述两种方向相反的作用的冷结果。

一般来说,政府支出对收入的正向作用大于挤出效应的负向作用。

因而在IS-LM模型中,财政支出乘数大于0。

答2:

(1)政府支出乘数是指政府支出增加使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

在不考虑货币市场的情况下,政府支出乘数(用kg表示)为政府支出增量(ΔG)与由此引起的国民收入增量(ΔY)之比,即kg=ΔY/ΔG。

用b代表边际消费倾向(即C=ΔC/ΔY),则财政支出乘数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kg=ΔY/ΔG=1/(1-ΔC/ΔY)=1/(1-b)

如果政府支出增加ΔG,其增加倍数为1/(1-b),将导致国民收入增加ΔYG。

国民收入增长情况可用公式表示为:

ΔYG=ΔG/(1-b)

(2)在考虑货币市场的情况下,政府支出乘数会减小。

政府支出变动而导致的收入变动将会破坏货币市场均衡,进而影响利率,影响政府支出的乘数效应。

以增加政府支出为例,政府支出增加引起的收入增加,使得交易需求增加从而导致利率上升和投资需求的减少,投资的减少通过乘数效应导致收入的减少,于是政府支出的乘数作用受到了抑制。

政府支出的这一作用称为挤出效应。

(3)一般来说,政府支出对收入的正向作用大于挤出效应的负向作用。

因而在IS-LM模型中,财政支出乘数大于零。

2.用IS-LM模型分析下述情况对总需求的影响:

(1)由于大量公司破产而引起的悲观情绪

答:

首先大量公司破产将迫使厂商降低投资规模,引起投资下降;其次,由于投资规模的缩小会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社会失业将增加,从而引起消费支出的下降。

二者的共同作用使得总需求下降,IS曲线向左移动

(2)货币供给量增加

答:

货币供给量的增加首先引起货币实际余额的增加,结果导致债券需求增加,利率下降,从而引起厂商投资增加,收入水平上升。

收入上升和利率下降将导致

LM曲线向右移动。

(3)物价上升。

答:

一般物价上升首先导致实际货币余额的下降,人们将通过卖出债券来维持实际货币余额不变。

结果债券价格将下降,利率将上升,从而引起投资下降和收入减少。

所以收入和利率的同时下降将使得LM曲线向左移动。

3.假定政府要削减税收,试用IS-LM模型表示以下两种情况下减税的影响:

(1)用适应性货币政策保持利率不变。

答:

政府减税,会使IS0曲线向右上移动到IS1,这使得利率上升至r1,国民收入增加至Y1,为了使利率维持在r0水平,政府应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时LM曲线至LM1处,从而利率仍旧为r0,国民收入增至Y2,均衡点为LM1与IS1的交点E2。

(2)货币存量不变。

答:

货币存量不变,表示LM曲线不变,这些减税使IS曲线向右移至IS1的效果使利率上升至r1,国民收入增至Y1,均衡点为LM0与IS1的交点E3。

(3)说明两种情况下减税的经济后果有什么区别?

两种减税政策的经济效果是不同的。

第一种情况下,减税的同时由于同时采取了货币政策,使得国民收入水平增加,而利率保持不变;第二种情况下,减税的同时保持货币存量不变,使得利率上升,国民收入虽有所增加,但只增至Y1(Y1<Y2)。

4.IS-LM模型有哪些缺陷?

答:

(1)IS-LM模型与简单凯恩斯模型一样,隐含着以供给价格弹性无限大为前提,也就是说,价格水平对总需求的影响在该影响中未加考虑。

(2)IS-LM模型只是总需求分析,并没有考虑总供给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3)IS-LM未考虑开放经济的情况。

(4)IS-LM模型难以解释经济的“滞胀”问题。

5. 如果通货膨胀从6%上升到8%,根据费雪效应实际和名义利率会发生什么变动?

答:

费雪方程式描述的是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之间的关系。

它指出,名义利率等于实际利率加上通货膨胀率:

i=r+π,这说明名义利率可以由于两个原因而变动:

实际利率的变动和通货膨胀率的变动。

假设实际利率与通货膨胀无关;正如第三章中讨论的那样,是使储蓄和投资达到均衡时的实际利率。

因此通货膨胀率与名义汇率之间就有一对一的关系:

如果通货膨胀率上升1%,那么名义利率也增长1%。

这种一对一的关系称为费雪效应。

如果通货膨胀从6%上升到8%,那么实际利率不变,名义汇率增长2%

6. 经济学家如何解释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高自然失业率?

他们如何解释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自然失业率的下降?

答:

对于70年代和80年代的自然失业率增长以及90年代的下降,经济学家至少提出了两个假说来解释:

第一个解释强调了美国劳动力构成的变动。

由于二战以后的婴儿潮,70年代年轻工人的数量剧增。

年轻工人的失业率高,因此当婴儿潮一代进入劳动力时,他们就提高了平均失业水平。

然后随着婴儿潮工人年龄增长,劳动力的平均年龄提高了,降低了90年代的平均失业率。

第二个解释是根据部门转移的普遍性的变动。

部门再配置量越大,离职率就越高,而且摩擦性失业水平也越高。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部门转移的一个来源是国际石油卡特尔欧佩克引起的石油价格巨大波动;90年代失业减少与石油价格稳定性的提高是一致的。

所有提出的解释都是有道理的,但看来哪一种解释本身都不是结论性的

7.请解释什么是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率?

答:

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律是经济增长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结论。

是由经济学家费尔普斯运用新古典增长模型分析得出的,他认为如果使资本-劳动比率达到使得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这样一个数值则可以实现社会人均消费的最大化。

假定经济可以毫无代价地获得它今天所需要的任何数量的资本,但将来它不得不生产出更多的资本存量。

黄金律的内容是,欲使每个工人的消费达到最大,则对每个工人的资本量的选择应使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

如果目标是走上使每个工人的消费最大化的稳定增长道路,黄金分割律决定的数量是一个经济一开始应该选择的每个工人的资本量。

8.请用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解释以下问题:

(1)为什么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

(2)为什么总供给曲线可能是垂直的,也可能是向上倾斜的?

(3)如果总供给曲线是非垂直的,政府支出的大幅度削减将使产出和价格如何变化?

答:

(1)价格水平的上涨减少了实际货币供给,使LM曲线左移,因此,价格水平的上涨导致总需求下降。

(2)在古典的充分就业模型中,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价格水平的上涨引起名义工资同比例上涨,但不影响就业和产出。

在凯恩斯主义非均衡模型中,总供给曲线是非垂直的,如果名义工资具有粘性,价格水平的上涨可能减少实际工资、增加产出和就业。

(3)政府支出的下降使得IS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左移,从而降低了产出、价格和就业水平。

9.在LM曲线平行横轴的区域,货币政策无效。

对吗?

为什么?

答:

这种说法正确。

在LM曲线平行横轴的区域,即在水平线上阶段的LM曲线上,货币的需求曲线已处于水平状态,对货币的投机需求已达到“流动性陷阱”的阶段,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性极大,也就是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无穷大。

凯恩斯认为,当利率很低,即债券价格很高时,人们觉得用货币购买债券的风险极大,债券只会跌,不会涨,因此买债

券很可能亏损,人们愿意长期持有货币,不肯去买债券,这时,货币投机需求成为无限大,从而使LM曲线呈水平状态,由于这种分析是凯恩斯提出的,所以水平的LM区域称为凯恩斯区域。

在凯恩斯区域,经济一般处于萧条时期,货币政策无效,而财政政策有很大效果。

10.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是如何解释宏观经济波动的?

答:

(1)技术变革是引起经济波动的实际因素中至关重要的一个。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引起经济波动的实际因素很多,其中技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2)波动的传导。

经济的周期变动是经济中所有部门共同变动的综合体现。

技术变动同时对经济的各个部门产生冲击是不常见的。

(3)货币与实际变量。

实际周期论认为,即使在短期内货币也是中性的。

名义货币量的变化不能引起产出的和就业等实际变量的变化。

11.按乘数一加速数模型政府可以采取什么措施对经济波动实施控制?

答:

1)调节投资。

经波动是在政府支出和自发性投资不变的情况下发生的,如果政府及时变更政府支出或者采取影响私人投资的政策,就可以使经济的变动比较接近政府的意图,从而达到控制经济波动的目的。

例如,在私人投资下降时,政府可以增加公共工程,增加社会福利的转移支付,或者减税、降低利率及银行储备等措施鼓励私人投资,从而使总需求水平不致因私人投资的下降而降低,以保持经济的稳定、持续的增长。

(2)影响加速系数。

如果不考虑收益递减问题,加速系数与资本—产量比率是一致的。

政府可以采取措施影响加速系数以影响投资的经济效果。

例如,政府可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提高生产率,使同样的投资能够增加更多的产量,从而对收入的增长产生积极的所用。

(3)影响边际消费倾向。

政府可以通过适当的政策影响人们的消费在收入中的比例,从而影响下一期的收入。

例如,当经济将要下降时,政府可以采取鼓励消费的政策,提高消费倾向,增加消费,从而增加私人投资,进而促使下期收入的增加。

12.“sf(k)=Δk+nk”的涵义?

答:

①公式:

sf(k)=k+nk②说明:

一个社会的人均储蓄sf(k)可以被用于两个部分:

一部分为人均资本的增加k,即为每一个人配备更多的资本设备。

这被称为资本的深化;另一部分是为每一增加的人口配备每人平均应得的资本设备nk(和替代折旧资本k),nk则被称为资本的广化。

13.在IS和LM两条曲线相交时所形成的均衡收入是否就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为什么?

答:

两个市场同时均衡的收入不一定就是充分的就业的国民收入。

这是因为IS和IM曲线都是表示产品市场上供求和货币市场上供求相等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因此,两条曲线的交点所形成的收入和利率也只是表示两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利率和收入,它并没有说明这种收入一定是充分就业的收入。

当整个社会的有效需求严重不足时,即使利率很低,企业投资意愿也差,也会使较低的收入和较低的利率相结合到产品市场的均衡,即IS曲线离坐标图形上的原点O较远,当这样的IS和LM曲线相交时,交点上的均衡收入往往就是非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14.什么是自动稳定器?

是否边际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

答:

(1)所谓自动稳定器,指的是现代财政制度所具有的一种无需变动政府政策而有助于减轻收入和价格波动的自动稳定的内在功能。

这种功能主要通过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政府自动支出的自动变化和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三个方面得到发挥。

(2)一般而言,边际税率越高,税收的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

原因是:

一方面,边际税率越高,繁荣时政府的税收增加就越快,萧条时政府的税收下降就越快,从抑制了个人可支配收入及个人消费的大幅波动;另一方面,较高的边际税率会使繁荣时的开支乘数(

)自动减小,而使萧条时的开支乘数自动提高。

所以说,边际税率越高,总需求的波动从而产出的波动就越小,其自动稳定作用就越大。

15.为什么时间长短(如长期与短期)对宏观经济学如此重要?

试举例说明。

答:

时间范围对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性可以通过以下两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从均衡分析方面看,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短期表现的均衡主要是局部均衡,长期表现的均衡是一般均衡。

比如我们分析本币贬值对改善国际贸易逆差的效用中,在短期分析中,在满足一定条件时,本币贬值可以改善国际贸易逆差,这是一种局部均衡,但如果时间范围扩大,则本币贬值还会通过国内吸收、收入效应等影响国际贸易情况,从而得出贬值不一定改善国际贸易逆差的结论。

第二,从经济主体反映方面看,在短期中,宏观经济变量的作用主体比较单一,但在长期中,由于预期等作用,使短期的经济变量发生改变,甚至发生完全相反的改变。

这一点在总供给曲线上表现最为明显。

短期总供给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这是因为在闲置资源较多的情况下,总需求的变动带来的价格上升程度有限,从而总需求的变动带动总供给的增加。

在长期中,由于预期等因素,长期的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的直线。

16.在考虑货币市场的情况下,政府支出乘数会发生何种变化?

答1:

在IS-LM模型中,政府财政支出的增加将导致收入(产出)的增加。

在考虑货币市场的情况下,收入的增加将破坏货币市场的均衡。

交易需求的增加将导致利息率的上升。

而利息率的上升反过来将导致技资需求的减少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