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思修复习要点.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26980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8.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思修复习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新版思修复习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新版思修复习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新版思修复习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新版思修复习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版思修复习要点.docx

《新版思修复习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思修复习要点.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版思修复习要点.docx

新版思修复习要点

绪论

一、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世代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3个意味着:

(1)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2)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3)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二、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

(一)党的十九大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战略要求。

大学生应以”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为根本要求

(二)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1.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记使命,自信自励

(1)新世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要有高强的本领才干,勤奋学习,全面发展

3.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讲求奉献,实干进取

(1)大学生的担当精神:

奉献祖国、奉献人民、尽心尽力、勇于担责

(三)提升道德思想素质与法治素养

1.新时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法治素养

2.思想道德(社会主义法律正当性和合理性的重要基础)为法律提供思想指引、价值基础

3.法律为思想道德提供制度保障

三、其他

1.我校精神:

包容开放、学与俱进、追求卓越

2.大学教育目标:

育人(根本:

立德)

3.大学:

立德树人、培养人才

4.法律:

准绳道德:

基石

5.大学各种精神:

科学人文求真独立自由包容批判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间

第一节: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一、人生与人生观

(一)人生观:

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总观点和总看法

(二)正确认识人的本质

1.劳动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2.对人的认识:

核心:

认识人的本质

3.人的本质属性:

社会性

(三)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1.人生目的:

核心(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

决定态度和价值

2.人生态度:

重要内容。

影响对人生目的的持守和人生价值的评判

3.人生价值:

制约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选择

4.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

(1)解释。

前者:

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

后者:

个体的实践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2)相互区别,有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3)自我是个体生存和发展必要条件,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4)社会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

5.世界观:

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二、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1.认识和处理人生问题的重要着眼点和出发点:

个体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对立统一(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社会成员素质的不断提高。

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

推动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最根本的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

(3)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只有在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自我的发展

第二节:

正确的人生观

(一)高尚的人生追求

1.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

(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认真、务实、乐观、进取

(三)人生的价值的评价与实现

1.正确评价人生价值:

(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2.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人生的社会价值

3.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

人的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

4.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

看一个人的实践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5.衡量人生价值的重要标准:

看一个人是否用自己劳动和聪明才智为国家和社会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

(四)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

1.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2.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3.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和本领

第三节:

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一)辨证对待人生矛盾:

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得失、苦乐、顺逆、生死、荣辱

(二)反对错误的人生观:

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物,资产阶级人生观的核心)

(三)成就出彩人生:

与历史同向,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

1.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社会实践

2.最重要的社会实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

第二章:

坚定理想信念

第一节:

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一)理想的内涵与特征

1.理想:

人精神世界的核心。

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特征:

超越性,实践性,时代性

(二)信仰的内涵与特征

1.信仰:

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

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

2.特征:

执着性,多样性

3.理想信念的作用:

昭示奋斗目标。

提供前进动力。

提高精神世界

4.加强思想修养、提高精神境界,必须把握核心:

理想信念

第二节:

崇高的理想信念

1.1848《共产党宣言》1917第一个社会主义过家建立

2.why信仰马克思主义

(1)体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

(3)具有持久生命力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看书)

(1)总任务: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4)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第三节:

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1.理想与现实的关系p39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统一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

(1)对立:

二者的矛盾与冲突,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

假如理想与现实完全等同,那么理想的存在就没有意义。

(2)统一:

理想的发展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现实孕育理想;理想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以及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

如何处理:

(1)理想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要符合实际

(2)在现实艰苦奋斗. 

2.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1)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指引

(2)社会理想是对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第三章:

弘扬中国精神

第一节:

中国精神使兴国强国之路

1.中国精神:

兴国强国之魂

2.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

中国民族重要的精神标识

3.中国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表现:

(1)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地独到理解上

(2)中国古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上

(3)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重视上

4.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5.民族精神:

(1)伟大创造、伟大奋斗、伟大团结、伟大梦想

(2)鉴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根本力量

6.民族精神:

赋予中国精神以民族特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独立性得以保持的重要保证

7.时代精神:

赋予中国精神以时代内涵,是中国精神引领时代前行、拥有鲜明时代性和强大生命力的重要根源

8.弘扬中国国精神:

(1)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

(2)激发创新创造的精神动力

(3)推进复兴伟业的精神定力

9.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二节

1.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

(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4)爱自己的国家

2.新时代的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1)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

(2)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以此为重要着力点和落脚点

(3)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4)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

3.中华民族得以延续的文化基因,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4.弘扬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必须:

(1)坚持立足民族,维护国家发展主体性

(2)面向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5.当代中国的爱国主义:

原则:

对内:

积极倡导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

对外:

主张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国际交往原则

6.做忠诚爱国者:

(1)维护和推进祖国统一

1)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推进两岸交流合作

3)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

4)反对“台独”分裂图谋

(2)促进民族团结

(3)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1)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

2)增强国防意识:

我国的国防是全民的国防

3)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7.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实现祖国统一

8.和平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9.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

一个中国原则

10.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1.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

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

第三节:

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1.创新创造:

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2.改革创新是时代要求:

(1)创新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2)创新能力是当今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集中体现

(3)改革创新是我国赢得未来的必然要求

1)必须:

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

人才

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重大战略

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

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地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含的巨大潜能

3.改革创新能推陈出新的一个重要原因:

改革创新具有扎实的专业而知识基础

4.做改革创新的主力军:

(1)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

1)增强改革创新的责任感

2)树立敢于突破陈规的意识

3)树立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

(2)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

1)夯实创新基础

2)培养创新思维

3)投身创新实践

第四章: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节:

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基本内容:

富强(物质基础)民主(重要保障)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衡量现代社会是否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重要标志),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中国共产党凝聚全党全安社会价值共识做出的重要论断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4)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的要素

(5)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的价值表达,展现了我们所推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特征和根本追求

(6)反映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本质要求

(7)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

(8)人类社会最为先进社会制度的本质规定在价值层面的集中反映

(9)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为之的真正实现奠定了根本的制度前提和制度保障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3.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式写入宪法

4.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

(1)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遵循

(2)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要求

(3)增进社会团结和谐的最大公约数

5.文化的力量,归根到底来自于凝结其中的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6文化的竞争,本质:

不同文化所代表的核心价值观的竞争

7.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争夺发展制高点、道义制高点的关键所在

8.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能够在具体利益矛盾、各种思想差异之上最广泛地形成价值共识

(2)有效引领整合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想意识

(3)有效避免利益格局调整可能带来的思想对立和混乱,形成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第二节:

坚定价值观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精神内核

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

当今时代的中华民族所进行的人类历史上最为宏伟而独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

(1)先进性

(2)人民性:

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以社会主义运动实践根据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地根本特性

(3)真实性

第三节:

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1扣好人生的扣子

走在时代前列,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从自己做起,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形成自觉奉行的观念,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为何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的青春能量。

2.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知识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

第五章: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第一节:

道德及其变化发展

1.大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认知地前提:

准确把握道德的起源和本质

2.立身兴国之本:

道德(适应社会关系调节的需要而产生的)

3.社会主义道德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精神力量

4.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

5.社会关系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6.人的自我意识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7.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科学而全面地论述了道德的起源问题,为正确认识和理解道德的本质奠定了基础

8.道德的本质:

(1)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特殊意识形态

(2)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

(3)一种实践精神

9.道德的功能(最基本):

认识、规范、调节(最重要)

此外:

导向、激励

10.道德的作用:

(1)为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服务,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2)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重大的影响

(3)通过调节人民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4)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5)在阶级社会中,它是调节阶级矛盾和对立阶级之间开展阶级斗争的工具

11.道德发展的基本规律:

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

第二节:

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1.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文化的精髓,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源头活水

2.中华传统美德根本要求:

公义胜私欲

3.中华传统美德基本精神:

(1)重视集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

(2)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

(3)提倡人伦价值,重视道德义务——重要特点

(4)追求精神世界,向往理想人格

(5)强调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践履

4.中国传统道德,两重性:

积极、革新、进步;消极、保守、落后

5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

(1)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

(4)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

(5)修身自律、保持节操

6.中国革命道德的当代价值:

(1)有利于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4)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第三节:

遵守公民道德准则: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1.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坚持以为人民服务的核心(区别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地显著标注)、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2.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制度保证:

以公有制为主体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3.why以为人民服务的核心:

(1)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3)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4.调节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基本原则:

集体主义(可分三层次地道德要求)

5.集体主义基本内涵:

(1)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2)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3)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6.公共生活:

(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2)活动内容地开放性

(3)交往对象地复杂性

(4)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7.有序的公共生活:

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提供社会成员生活地基本保障,社会上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

8.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社会公德),主要内容:

(1)文明礼貌:

沟通感情的桥梁

(2)助人为乐

(3)爱护公物:

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

(4)保护环境

(5)遵纪守法:

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

9.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2)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3)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4)加强网络道德自律

(5)积极引导网络舆论

10.职业道德:

(1)爱岗敬业

(2)诚实守信: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地一条重要准则,正常秩序的基本保证,行业中扎根立足的基础

(3)办事公道

(4)服务群众

(5)奉献社会: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地最高目标指向

11.自觉遵守职业道德:

(1)学习职业道德规范

(2)提高职业道德意识

(3)提高践行职业道德的能力

12.素质是立身之基,技能是立业之本

13.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

(1)处理崇高的职业理想

(2)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

(3)做好充分的择业准备

(4)培养创业的勇气和能力

14.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

15.家庭美德: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

16.树立正确地恋爱观和婚姻观:

(1)不能误把友谊当爱情

(2)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

(3)不能片面或功利地对待恋爱

(4)不能只重过程不顾后果

(5)不能因失恋而迷失人生方向

17.树立正确地恋爱观,应把握的关系:

(1)恋爱与学习

(2)恋爱与关心集体

(3)恋爱与关心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18个人品德:

在社会道德建设中具有基础性作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落脚点

19.个人品德的作用:

(1)对道德和法律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个体人格完善的重要标志

(3)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主体精神力量

20.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和道德素质普遍提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和保障

21.道德修养的正确方法:

学思并重、省察克治、慎独自律、知行合一、积善成德

22.道德的特征:

历史性、民族性、时代性、阶级性(阶级社会中)

23.在道德认知向道德行为转化的过程中,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是关键环节

24.锻炼高尚道德品格:

(1)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

(2)激发正向的道德认同和道德情感

(3)强化坚定的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

第四节:

向上向善、知行合一

1.社会文明状况是社会风尚的重要体现

2.社会风尚:

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

3.志愿服务: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4.志愿服务的精神:

奉献(精髓)、友爱、互助、进步

5.志愿精神和雷锋精神本质上是高度统一的,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地生动体现

6.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

(1)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2)帮助弱势群体

(3)做力所能及的事

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1.现代文明的制度基石:

法治

2.掌握法律基本原理、形成法治观念的基础:

认识法律的含义及其历史

(一)法律的含义

1.法律:

(1)由国家创制和实施的行为规范

(2)有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3)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综上: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应由特定社会物质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2.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决定社会面貌、性质和发展的根本因素

(2)决定法律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

3.法律具有国家强制性,表现为:

(1)国家对合法行为的肯定和保护

(2)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否定和制裁

4.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方式:

(1)国家机关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2)国家机关赋予某些既存社会规范以法律效力,或者赋予先前的判例以法律效力的活动

(二)法律的历史发展

1.奴隶制法律2.封建制法律

3.资本主义法律:

基本特征主要体现为四个原则: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契约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权保障

4.社会主义法律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1.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2.具有先进性与科学性

3.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障

(四)我国社会主义法律运行

1.法律制定:

国家对权利和义务,即社会利益和负担进行的权威性分配

2.立法程序:

提出、审议、表决、公布

3.公布《宪法修正案》:

全国人大

2.法律运行:

(1)法律制定:

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

1)立法的原则:

公正、公平、公开

2)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以法立法

(2)法律执行

1)广义;国家机器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

2)狭义:

行政执法(法律实施和实现的重要环节)。

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

3)基本原则:

合法性、合理性、信赖保护、效率

(3)法律适用

1)司法机关:

国家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2)审判权:

人民法院监督权:

人民检察院

3)司法的基本要求:

正确、合法、合理、及时

4)司法原则:

司法公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

(4)法律遵守(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

守法)

第二节:

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葆本色的法治根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前提和基础: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一)我国宪法的形成和发展

1.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根本任务(十一届三中全会):

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方针: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3.我国宪法保持生机活力的根本原因:

党高度重视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坚定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推动宪法完善和发展

(二)我国宪法的地位

1.国家的根本法,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2.国家各项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性质:

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

3.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

(三)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1.党的领导原则:

党的领导:

人们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

2.人民主权原则

3.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人民当家作主)

4.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5.民主集中制原则:

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途径

(四)我国宪法确立的制度

1.国体:

人民民主专政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

(2)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

(3)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党制度的特色,我国政治制度的一大优势

(2)关系: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4.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