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25728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晨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晨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晨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晨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晨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晨读.docx

《晨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晨读.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晨读.docx

晨读

晨读

金芳平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可见,早晨这段时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

但是,这短短的晨读时光在天真懵懂的孩子眼里看起来却并不是那么可贵。

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帮助孩子认清晨读的重要性。

但现状却不那么乐观,究其原因有二:

第一是孩子的注意力不够集中,或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第二是学生不喜欢对已学的内容进行简单地机械重复。

所以,我在晨读上花了些心思,体现晨读的两个“新”,即内容新、形式新。

一、内容新

1.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材料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支点,有了这个支点,学生学起来带劲多了。

晨读课上同样要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材料。

比如报纸后面上的童话小故事《Theprincelearnsskills》,故事内容简单、篇幅短小精悍,还配有中文翻译,非常适合学生在晨读课上朗读。

2.选择适宜的阅读材料

不管怎样的阅读材料,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

比如说对课文内容的延伸《Mybedroom》、《Myfamily》等话题,学生有话可说,阅读时还会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

另外,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小文章也是小学生喜欢阅读的对象。

比如教学光盘里的课外阅读,还可以是对教学内容的总结,如:

我是I,你是you,他、她分别是he、she,they、they是他们。

二、形式新

1.老师读学生听

以往的晨读课上,我们都是学生读,老师听。

学生读的内容大多都是以前学过的知识,学生读的也不是那么津津有味,而像小和尚念经。

现在,我会给学生找来一些比课文内容难一些的小短文,利用晨读课的时间读给学生听。

读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找找哪些单词、词组、句子是我们现在在学的,并把它们记下来。

这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听力,还可以锻炼学生书写的能力。

再者,这些有趣的小故事,牢牢吸引着学生的眼球,大大增强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2.各小组之间竞赛

小学生最喜欢自己比别人棒,因此他们非常喜欢小组之间竞赛的形式。

晨读课上,我尝试着这样做:

首先选择一篇本学期学过的课文,找出这篇课文里的几个关键词写在黑板上,每个小组根据这些关键词复述课文,唯一的要求是不能与原文相同。

这样的竞赛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表现好的小组会感觉很自豪,表现不好的小组,我会给予鼓励,他们有信心下次做得更好。

3.学生自由朗读时间

前面的阅读材料都是老师帮学生找的,没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对于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我们完全可以腾出一部分的晨读时间,让学生选一些自己喜欢的课外英语读物读一读。

为了丰富学生的阅读材料,可以让学生把各自的英语课外读本带来学校和大家一起分享。

通过晨读改革,我希望学生都能爱上晨读,也希望晨读能成为孩子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光。

(2011铜小“协作群”优秀教学随笔)

“错”是“对”的引线

贝斌妹

美术课上,经常听到一些学生慌张地冲我喊“老师,我画错了”之类的话语,各年龄段都有,最主要集中在低年级。

在一节练习墨色浓淡的课上,我边示范边讲说:

“先点墨,再加点水,这儿点轻一点、快一点。

再加点水,这一次点重一点、慢一点。

比比看和刚才的小雨点有什么不同?

”同学们正在纸上尝试各种“点”所表现的不同效果,突然传来“哎呀”一声,一位同学正望着我:

“老师,我画错了。

”我一看,原来是他在加水起笔时水分过多,带着墨色滴到了纸上,随即在宣纸上渲起了一个大点。

我问:

“有什么问题吗?

”他说:

“老师,我不小心把毛笔上的墨滴到纸上了,我还没开始画呢!

”我看了一下笑着说:

“怎么是没画呢?

这个点不是点得很好嘛!

有浓有淡,这也是一种点法,画家们可经常用这种方法去救活画面呢!

”我随即跟全班同学讲述了三国时曹不兴的“落墨成蝇”的故事,并让学生们欣赏李若蝉、潘天寿等大师们用墨点表现的作品。

那位同学看了以后,也笑了。

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给予关注。

如在画水墨画时,会遇上“跑墨”现象,一浸一大片,使学生束手无策。

这时老师应及时地和学生一起找到跑墨的原因:

是由于毛笔的水分过多,还是行笔太慢?

又或是其他什么原因造成的?

碰到这种情况,教师要注意消除学生的急躁情绪,共同找到解决的方法,鼓励他们树立画好的信心。

在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时,不要强迫学生去做,这样会挫伤学生绘画的积极性,大大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

孩子们在初学美术时,会受到家庭、水平、生活、直觉等诸方面的影响,往往会产生“我画错了”之类的想法,这其实是一种不够大胆、缺乏自信的表现,处理不当的话,会使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如果在此时做出正确的引导,则会对学生的大胆实践、积极参与活动产生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美术课堂上,经常会出现所谓的“错”的情况,很可能只是采用了不同的表现方式;有这种突发情况的产生,老师的教学机智可以将孩子的小小失误转化成激发其创意火花的引线,师生都会有意外的收货。

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而学生反而可以从中找到创作灵感,有新的构思。

老师再适时地加以引导,鼓励学生运用新思维和新方法,使自己新的构想得以具体化。

因此,美术老师要善于从中发现他们的艺术潜能,及时加以引导,为其今后发展埋下艺术的种子。

(2011铜小“协作群”优秀教学随笔)

 

那个学生,那些故事

沈玲芬

镜头一:

师:

“牙齿这么黄,是不是总不刷牙?

生:

“唉,你们本地人看我们贵州人,一看牙齿就知道了。

”(叹着气,一副无可奈何的模样)

师:

“为什么你们的牙齿会这样呢?

生:

“可能是我们贵州的水里含有什么矿物质,导致牙齿黄黄的了。

镜头二:

师:

“你凳子四周黑黑的是什么东西?

生:

“是我衣服上掉下来的呗。

(不看不知道,一看果真是他穿的那件人造皮衣,可能穿的时间久了,背上、衣袖上,许多处的皮开裂了,最外一层有的就脱落了。

(一个冬天,他大部分时间乐呵呵地穿着这件掉皮的衣服,偶尔还扯下点即将脱落的。

镜头三:

师:

“衣服这么脏,换下来让妈妈洗洗。

生:

“唉,我妈长什么样子我都不知道。

”(边叹气边摇头。

师:

“那你和谁住一起?

生:

“爸爸和姑姑。

镜头四:

(双休日,我外面回来,正走到家门口。

生:

“沈老师!

沈老师!

(回头看,他提着乒乓板,追跑过来。

师:

“在这打乒乓?

生:

“是的。

有人告诉我你走过,我就跑出来看看咯。

老师,你家就住这儿?

(我点点头。

生:

“那老师再见。

…………

他,就是我班的黄,一位老家在贵州的小男孩,幼儿园开始就在本地就读。

尽管在他身上有许多的缺点,可接触久了,我在这位外地小孩身上发现了许多可贵之处,这是我们本地孩子所缺少的东西,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黄大胆活泼,敢说敢做。

课间,他会主动和老师同学打招呼,大大方方,从从容容。

课堂上,他总爱抢着回答各类问题,声音响亮。

黄有着健康的心理。

他敢于面对并接受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

不健全的家庭,破损的衣服等等,更可贵的是他的乐观。

他“n”“l”不分,但照常举手朗读,面对同学有意无意的笑声也总是一笑了之。

许多时候是叹口气摇摇头,但从不沮丧。

当流动人口越来越多,班级中的外地孩子也更多。

好几个班级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外地孩子当起了班干部,课堂上发言积极的是那几位外地孩子。

(当然不排除频繁换学校知识脱节的,父母疏于管教品行差的。

)我们的本地孩子呢?

太多的关爱让他们多了份依赖,少了份独立;让他们变得胆小,自私;让他们失去了许多发展生存的能力。

如今社会离异家庭很多。

在班上,就有好几位孩子是单亲。

但他们从不会主动向老师说起这样的情况。

当老师问起时,他们要么不回答,要么干脆一口否认。

也有爷爷奶奶告诉老师家庭真实情况,特意关照班上同学说起时要老师打掩护,怕孩子被取笑,心理承受不起。

许多时候,我们教师也是无可奈何。

是太多的关爱让我们的孩子缺少了许多锻炼的机会,导致性格上更内向。

许多情况下家庭的变故我们孩子是能承受的,需要的是家长的坦诚和引导。

黄每天背着书包独自一人穿过整个小镇上学,放学;走走,看看。

经过他身边的是接送的父母,爷爷奶奶;是自行车,三轮车,电瓶车,小轿车。

他眼中没有羡慕,有着的是那少年老成的叹气摇头,但不忘微笑。

(2011铜小“协作群”优秀教学随笔)

用欣赏的眼光发现不同的美

吴珠珠

“吴老师,这个学生怎么回事?

我家孩子回来就嚷着洗头,我想想就恶心,怎么能这样?

怎么会有这样的学生?

……”一听到这样的话,我心里也是郁闷万分。

家长口中所说的学生就是我班的陈祎晶,他是个出了名的问题学生。

在班中总是欺负其他瘦小的学生,甚至还把口水吐在别人身上、头发上。

但无论我怎么劝导他,他总是改不了“坏毛病”。

每天都有学生来报告他的“恶行”,久而久之,我对他真的是无可奈何,觉得他似乎已经无可救药。

但就是那一次,我对陈祎晶的看法开始有了新的转变,我发现了他身上的美。

那天放学后,他因数学作业未完成,而独自留在班级中做作业,我在离开班级时提醒了他一句“最后一个走的不要忘记关灯、关门。

”因为基于他平时的表现,我还是十分的不放心,因此在临近下班时,我还是决定去教室看一下。

当我透过教室的窗户,看到那一幕,我心中不禁一颤,他正在用黑板擦认真地擦着黑板上的粉笔字。

见此情境,我并没有直接走进教室,我想看看他接下来会怎么做。

擦完黑板后,他关上了电灯、门,走出了教室。

在走廊里他看到了我,我本以为他会把自己做的告诉我,让我夸奖他,但他什么都没说。

我笑着说:

“陈祎晶,你今天做的真好,不仅关了灯和门,还擦了黑板。

”听了我的表扬,他害羞地笑了笑,这也是我第一次见他笑的这么甜。

通过这件事,我开始反思自己。

之前的我已对他产生了思维定式,在我的眼里他总是惹是生非,一无是处。

但这次他擦黑板的行为让我真的有所震撼,他并不是我心目中的那么“糟糕”,他也有自己独特的美,也许他的美并不是那么的光辉夺目,但足以让我赞许。

也许这件事发生在别的孩子身上,我并不会这么震惊,但对于陈祎晶而言,他能这么自觉的去做一件事,如果我不是亲眼看到,我是不会相信的。

孩子的成长轨迹都是不同的,他应该属于“慢熟型”,对他的教育,我不能渴求立竿见影,只能带着赏识的眼光慢慢去发现。

(2011铜小“协作群”优秀教学随笔)

快乐的小黑板

陆敏玉

看了篇教学文章,写的是“起步作文究竟起步何时”。

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一般老师都会认为三年级是起步作文的开始,其实不然。

一二年级强调的是写话,从三年级开始有了作文的概念,这是命名上的改变,但作文的基础却在一二年级就不知不觉地渗透、积累。

从组一个词,写一句话,到写几句话或简单的一段话,这都是起步作文前的热身,或者说是起步中的第一步。

可见,一二年级看似跟作文无关,却在为作文紧锣密鼓,一二年级的语文老师更是丝毫不能懈怠作文的意识,扎扎实实为作文打基础。

我教一年级,刚从拼音过度到文字,让孩子们写句话常会错误百出:

拼音出错,句子不通,字词乱用,丢三落四,虽很无奈,但属正常,贵在坚持,慢慢地,孩子们对句子有了点体会,写起来也逐渐严谨、细致,逐渐像个句子。

期间不要批评,一定要保护他们写的热情和兴趣。

近期常看到很多孩子课间时在黑板上乱涂乱画,显得很有乐趣。

而我觉得他们是在把黑板弄脏,心有不悦,阻止他们,但仍有孩子挡不住黑板的诱惑,涂抹几下,即使老师批评,也觉得很爽。

我是真觉得拿他们没办法。

一日,看到讲台底下闲搁的一块小黑板,使我有了想法。

我把小黑板冲洗干净,认认真真地摆放在门口的作业架子上,告诉孩子们:

“你们好像很喜欢在黑板上写,但大黑板不可以,老师给你们这块小黑板,以后你们只能在自己的黑板上写画,如何?

”有孩子的表情是不以为然的,因为黑板实在太小。

我又说:

“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在上面写,在上面画,想用什么颜色的粉笔可以自由选择。

至于在黑板上写什么,画什么,老师会提前告诉你们主题。

”孩子们的表情显得振奋了些。

接着,我安排了第一组上的第一位同学,告诉他:

“今天就从你开始,你是第一个在这块黑板上写字的人,写什么呢?

就写一句跟春天有关的话吧,可以长,也可以短,但一定要完整。

写完了让全班同学检查有没有差错,如果没有,就能赢得小小的奖品。

想配上点图画也可以。

那么,跟春天有关的话你会想到哪些呢?

”于是孩子们说开了:

春天到了,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

春天到了,粉红的桃花开放。

春天到了,柳树长出了小小的嫩芽……真是举不胜举,这也正是对“识字一”的有效巩固。

因为是第一个开始的孩子,所以同学们的畅所欲言给了他帮助。

最后他在上面写下的是“春天到了小草变绿了。

”还画上了绿油油的小草。

经过同学老师的检查,没有发现错别字。

我高兴之余只是给了他一个小小的建议:

“春天到了”后面加个逗号就更好。

这第一位学生还是得到了我送出的小奖品。

当然,接下来享受这份特权的是这一组的第二学生,我依然要求她写句跟春天有关的话,但不能跟前者相同。

她写的是:

春天到了,柳树变lù了,真好看。

还在空白处画上了柳树。

在让同学检查时,都发现了她把“绿”的音节写错了。

我帮她纠正过来,又一起读了一遍,虽然没得到奖品,但对她、对下面的同学都是一个提醒:

写字、写音节切不可大意。

当然,我没有忘记表扬她:

记得用上了很合适的“逗号”。

在当天放学时,我提醒明天写黑板的孩子,并告诉他们主题,可以回家有个思考,我想他们会激动的,说不定第二天异常地早到校。

这块属于孩子们的小黑板,我想就让它这样陪伴孩子们每天这样用下去。

主题在变化,内容在变化,本领在变化。

写的孩子会更严谨,看的孩子同样会学到东西:

一个字、一个词、一个标点……这些都是作文最先的基础,不是吗?

下课了,听到孩子们在叽叽喳喳:

“轮到我的时候主题会是什么呢”、“我去算算,什么时候能轮到我写了”、“哈哈,我们成了小老师”……

(2011铜小“协作群”优秀教学随笔)

要教学生自己读不懂的东西

杨云妹

本周听了学校沈老师的一节常态课《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沈老师的课紧紧围绕刘备的“诚心诚意”展开教学。

在回顾课文大意后,沈老师直奔主题——为什么刘备成功地请出了诸葛亮?

他用什么感动了诸葛亮呢?

然后鼓励学生从文本入手,逐一找出关键语句,说说自己的感受。

从去隆中前因不满张飞的鲁莽而生气,到提前下马步行,再到诸葛亮门前的恭恭敬敬,“等了又等”,以及出山后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每一次学生找到相关句子或词语,沈老师都会逐一引导学生谈体会,采用了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指导朗读,还适时补充材料加深理解,如古人“恭恭敬敬”的站姿是怎样的,古人为了表示对他人的尊重,有“文官落轿,武官下马”的说法等等。

所有的教学手段目的都是一致的,那就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整节课下来,感觉教学思路是很清晰,教学重点也很突出,就是小问题偏多,语言组织有点散。

因为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说得比较多,每次学生有所表达,教师就会及时参与,干预的比较多。

仔细想想,这或许是很多教师的通病了。

而今天恰巧翻阅了《小学语文教师》(2011.3),上面有陈大伟教授执教的《三顾茅庐》(第二课时),认真阅读后感触很大。

和沈老师类似的内容,陈大伟教授只用了二分之一的时间就解决了,而剩余的时间就留给了学生——想一想,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于是乎,一连串的问题出现了:

刘备为什么要诚心诚意请诸葛亮?

刘备遇到了哪些困难呢?

有什么样的抱负没有实现呢?

诸葛亮真的睡着了吗?

诸葛亮当时会怎么想呢?

诸葛亮为刘备做了哪些贡献呢?

写故事的文章中为什么要加入一部分景色描写呢?

……经过学生的交流讨论,一个个答案也都水露石出了。

学生学得也很尽兴!

两课相对比,我们不禁要问:

语文课究竟要教给孩子什么呢?

陈大伟教授的观点是“要教学生自己读不懂的东西”。

他认为对于《三顾茅庐》这一类的名著选文,要研究学生不明白的东西。

比如学生对于故事情节是熟悉的,但是对于其中的语言文字表达未必明白;再比如学生对故事中的片段是了解的,但是对故事片段的前因后果不一定熟悉。

所以这些都需要教师去教。

而这样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就得由学生的问题来展开的,以学定教,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

这对教师也是一种挑战。

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也曾经向我们老师强调,对于文本蕴含的,值得教的内容,我们要进行取舍。

取舍的标准:

第一、是符合这篇文本的教学价值;第二、要契合学生的已有的学习水平和能力。

坚持三个不教:

第一,学生已经懂得,已经会的不教。

  第二,学生自己能读懂的,自己能学会的你不要教。

第三个不教,就是你讲了学生也不懂的内容。

坚持三个不教,我们就能准确地在发掘课文蕴含的教学价值的基础上,确定文本的教学内容,不再拘泥于“以本为本”,真正向“以生为本”转变。

(2011铜小“协作群”优秀教学随笔)

谈写字作业的批改

姚佩莉

“老师你看我的字写得怎样?

能得到优秀星吗?

”我在巡视批改时,杨XX拿着习字册给我看。

我把他写的字扫描了一遍后,用红笔在“先”的下面划了一条曲线,说:

“你只要把‘先’的撇改成斜撇,那肯定得优秀星。

”“哦,那我马上去改,我要得优秀星!

”杨XX咧着嘴兴冲冲奔到位子上去改了。

改好后,他又让我看了一下,我满意地点点头说:

“恩,现在每个字都很漂亮了。

”他欣喜地把作业交给了组长。

以上片段是我巡视改写字作业时的情景。

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

打好写字基础,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具有直接功能。

“字如其人”、“字正人正”,这都告诉我们:

写字过程其实就是育人的过程。

在写字教学中,我们往往重视“教”的过程,而忽视了“批改”这个环节。

殊不知,批改作业也是一个大学问。

在实践中,我觉得巡视批改批和面批是两个促进学生写好字的重要批改形式。

一、巡批

巡批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巡回督促学生完成课堂练习的过程中,及时性地进行相关的批改。

教低年级的老师都有同感,在教的时候,哪怕你把每一注意点都强调清了,但还有一些学生在写的时候顾了这个,忘了那个。

无法做到你预想中的完美。

就像“先”字,第五笔是斜撇,我是特意强调,并出示写着竖撇和斜撇的两个“先”让他们比较,让他们体会到:

斜撇的“先”脚有劲,而换成竖撇的“先”则绵软。

可在“巡视批改”的环节时,我还是发现一些学生写成了“竖撇”,于是我就一对一地重新指导这些“顽固分子”,有了近距离的第二次指导,这些孩子总算领悟过来,纠正了原来的错误笔画。

然后我再给他们画上鼓励的符号“ ★”和“优秀”“优秀★”的等第,这样,避免了“及格”的出现,从而提高他们写字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巡批的另一个好处是假如发现大多数学生对某个字都存在同一错误时,教师可以及时明白自己在教的过程中的疏漏,从而迅速将问题及时变成教学中“补充点”。

如“书”字,其中的折笔都要处理得短,这样,“书”才显得挺拔潇洒。

而这个问题在教的时候被我疏漏了,在巡视的时候才发现学生折笔太长,“书”显得沉重不堪。

于是,我立刻让学生停笔,在黑板上把他们写的“书”反馈在黑板上,再写一个规范的“书”,在对比中明白折笔要短的重要。

学生马上进行返工,把错误扼杀在萌芽中。

巡批,可以让教师及时地很好地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和完成的状态,同时也可以让教师有效利用时间,减轻课后批改作业的负担。

二、面批

在批改回家作业时,总会发现学生有这样或那样的瑕疵。

有的撇画处理得不够好,有的没有处理好横画间的匀称,有的把字的位置放高或放低……如果发下去让他们自己订正,这些孩子就像在云里雾里,不知错在何处。

如果教师嫌麻烦任之不管,那么这些“不规范的”杂草就会一直滋生,影响以后的写字。

如果对于这些尽显不同的不规范的情况,整体性地反馈,效果也不大。

最好的方法就是教师在这些“问题字“上画上曲线,然后逐个喊来,一对一地面批。

“瞧,横画之间的距离应该怎样?

“距离一样。

“你呢?

怎么做了一个不公正的法官呢?

在一问一答中,孩子很乐意接受老师的指正,老老实实地擦了重写。

教师指着“打”,“你看书上,这个“丁”的底部应该和谁对齐?

“和提手旁的钩子。

“那你呢,怎么短了一大截?

好看吗?

“不好看。

”孩子直摇头。

在这样面对面的批改中,在第二次的观察、比较中,孩子成功地修复了汉字的本来面目。

“你这样教写字也真够麻烦的,不过孩子的进步是很大的。

”有个同事这样说。

是啊,只要孩子不写错字,写得好看与否,画一个勾多简单啊。

一个一个面批,费时又费力。

如果单从教师方便的角度上去批改,那么“育人”的功能就消弱了。

如果从“育人”的角度去看,批改时的麻烦是有价值的。

正如卢勤说的那样:

教师面对一份作业,就是面对一个孩子,所以要把做人那种教育通过批改融在作业之中……别看老师批改的时候在画线,但实际老师在为学生画人生的道……

(2011铜小“协作群”优秀教学随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