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电气工程概论习题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25120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83.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轨道交通电气工程概论习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轨道交通电气工程概论习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轨道交通电气工程概论习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轨道交通电气工程概论习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轨道交通电气工程概论习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轨道交通电气工程概论习题答案.docx

《轨道交通电气工程概论习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轨道交通电气工程概论习题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轨道交通电气工程概论习题答案.docx

轨道交通电气工程概论习题答案

轨道交通电气工程概论习题答案

轨道交通电气工程概论

第一章

1、电力工业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①电能的生产、传输、消耗同时完成,电能不能大量存储;

②电力系统的暂态过程非常迅速;

③除含有直流输电系统的复合电力系统外,电力系统中的频率是统一的;

④电力系统中的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供电中断的事故会造成重大损失;

⑤电力系统的容量和覆盖的地理范围越来越大,其特征是:

大容量、跨地区和国界、高电压、高度自动化、交直流混合;

⑥各电力系统的组成要素和运行特点各不相同,它随系统的发展而改变。

2、电力系统主要由哪几部分构成,其作用如何?

电力系统是由发电厂、变电所、输电线、配电系统及负荷组成的。

是由多个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控制等子系统构成的电能生产和消费的庞大网络。

它的功能是将自然界的一次能源通过发电动力装置(主要包括锅炉、汽轮机、发电机及电厂辅助生产系统等)转化成电能,再经输、变电系统及配电系统将电能供应到各负荷中心,通过各种设备再转换成动力、热、光等不同形式的能量,为地区经济和人民生活服务。

3、什么是电力系统的一次系统、二次系统?

发电厂和变电所的电气设备分为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

一次设备(也称主设备)是构成电力系统的主体,它是直接生产、输送和分配电能的设备,包括发电机、电力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电力母线、电力电缆和输电线路等。

二次设备是对一次设备进行控制、调节、保护和监测的设备,它包括控制器具、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测量仪表、信号器具等。

二次设备通过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与一次设备取得电的联系。

一次设备及其连接的回路称为一次回路。

二次设备按照一定的规则连接起来以实现某种技术要求的电气回路称为二次回路。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调度自动化和通信等辅助系统是二次系统。

4、火电厂有几类?

它们的主要运行特点是什么?

请简述其生产流程。

用煤、天然气等作为燃料,可分为热电厂和发电厂。

运行特点:

①火电厂的出力稳定,只要发电设备正常、燃料充足,就可按其额定装机容量发电;②火电厂有最小技术出力的限制,负荷太小时可能出现锅炉燃烧不稳定的现象;③火电厂机组起动技术复杂,且需耗费大量的燃料、电能等;④火电厂所消耗的燃料和冷却水量相当大。

流程:

燃煤产生水蒸汽(化学能转化为热能);蒸气推动汽轮机作功(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送电

5、核电厂的运行原理是什么?

结合日本大地震简述你对核电厂的认识。

核电厂主要由反应堆、蒸汽发生器、汽轮机及发电机4部分组成。

反应堆核心称堆蕊,核燃料U235o或Pu235o放在堆蕊中。

堆蕊为中子轰击原子核产生裂变能的中枢,称活性区。

反应堆内核裂变所产生的热能使堆蕊温度极高,需用冷却剂加以吸收。

冷却剂吸热增温后,经一次回路流到蒸汽发生器,热量传递给二次回路管道中的水,使其变为蒸汽。

冷却剂最后用泵抽回反应堆。

蒸汽从二次回路进入汽轮机做功,驱动发电机。

6、架空输电线路由哪几个主要部分组成,其作用如何?

组成:

架空输电线路由线路杆塔、导线、绝缘子等构成,架设在地面之上。

作用:

杆塔是架空输电线路的主要支撑结构;导线由导电良好的金属制成,有足够粗的截面(以保持适当的通流密度)和较大曲率半径(以减小电晕放电);绝缘子串由单个悬式(或棒式)绝缘子串接而成,需满足绝缘强度和机械强度的要求。

7、变电站(所)如何分类的?

简述几种典型变电站功能。

变电所是联系发电厂和电力用户的中间环节,起电压变换和分配电能作用。

枢纽变电所:

位于电力系统的枢纽点,汇集多个电源,连接电力系统的高压和中压,电压等级330kV以上,负责向区域变电所和中间变电所供电。

中间变电所:

位于枢纽和区域变电所之间,使长距离输电线路分段,高压侧以交换潮流为主,起功率交换作用。

一般汇集2~3路电源,电压等级220~330kV。

通过功率,降压向当地用户供电,停电将使区域电网解列

区域变电所:

负责向某一地区或城市供电,110kV或220kV--110kV或35kV。

当该变电所停电时将使该地区的供电中断。

终端变电所:

在输电线路的终端,直接向电力用户供电,高压侧电压一般为110kV。

当全所停电时,只影响该变电所的供电用户。

牵引变电所:

是一种专用变电所,110kV或220kV--27.5kV或55kV,用于向电气化铁路的电力牵引网和电力机车供电,是一种特殊的终端变电所。

8、变电所的主要主接线有哪几种形式?

有汇流母线和无汇流母线两大类,前者包括单母线结线、双母线结线;后者包括单元结线、桥形结线。

9、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各有何用途?

隔离开关的作用是①隔离高压电源②倒闸操作③接通或断开小电流电路;

高压断路器既能切除正常负载,又要能排除短路故障,同时承担控制和保护双重责任

隔离开关不能用来切断负荷电流或短路电流。

隔离开关主要用来将高压配电装置中需要停电的部分与带电部分可靠地隔离,以保证检修工作的安全。

①隔离高压电源,将需检修或需隔离的电气设备与带电部分可靠地断开,形成明显断点,确保操作人员和电气设备安全;

②倒闸操作,在双母线接线的配电装置中,可利用隔离开关将设备或供电线从一组母线切换到另一组母线;

③接通或断开小电流电路,接或断开励磁电流不超过2A的空载变压器、电容电流不超过5A的空载线路及互感器和避雷器

断路器主要任务是:

①在正常情况下开断和关合负载电流,分、合电路;

②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切除故障电路;

③配合自动重合闸多次关合或开断电路。

10、电流互感器副边为什么不能开路?

电压互感器副边为什么不能短路?

同一个电流互感器的I是固定的,由U=IR得当副边开路时R无限大,电压U也会无限大,所以当电流互感器开路时容易产生高压电击事;同样的电压互感器里U是固定的,由I=U/R,当电压互感器短路时,会产生大无限大的电流,从而烧毁互感器。

第二章

1、轨道交通电气化起源于什么年代?

世界上第一条真正意义的电气化轨道交通诞生于1879年。

2、电气化铁路运输有何优越性?

电气化铁路是以电能作为牵引动力的一种交通运输形式,它具有牵引功率大、能源综合利用率高、劳动生产率高、不污染环境、便于实现自动化控制、能促进沿线地区电力工业发展的特点,已成为铁路运输现代化的标志。

3、电力牵引负荷有何特点?

它对电力系统有哪些不利影响?

移动负荷特点影响:

电压电流波动剧烈,电压过低时造成列车启动困难,电流波动过大造成保护灵敏度降低。

单向负荷特点:

不对称,不产生负序分量。

直流负荷特点:

产生谐波分量。

4、什么叫牵引供电系统?

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牵引供电系统包括牵引变电所和牵引网两大部分。

牵引电力系统:

将地方电力系统的电源引入牵引供电系统,通过牵引变压器变压为合适电力机车运行的电压制式,向电力机车提供连续电能。

牵引供电系统包括牵引变电所和牵引网两大部分。

牵引变电所:

由牵引变压器、高压断路器等一次设备和用于监控的二次设备组成,其主要作用是将电力系统送来的三相高压电变换为适合电力机车使用的电能,并降低电力牵引负荷对电力系统的不良影响。

牵引网:

包括馈电线、接触网、钢轨、回流线、大地回路。

馈电线是连接牵引变电所和接触网的电力供给线,多为铜绞线;钢轨在电气化铁路中有三大作用:

列车导轨、牵引电流的电气回路、信号系统的信号回路;回流线是连接钢轨和牵引变电所的电连接线,主要为回流提供电气通路。

接触网是牵引网的核心,是电气化铁道的主要供电设施,功能是全天候不间断地向电力机车供电。

5、轨道交通有哪些形式,各有什么优缺点?

城市轨道交通种类繁多,按用途分城市铁路、市郊铁路、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城市有轨电车、独轨交通、磁悬浮线路、机场联络铁路、新交通系统等。

具有节能、省地、运量大、全天候、无污染(或少污染)又安全等特点,属绿色环保交通体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特别适应于大中城市。

优点都差不多,自行可再发挥。

轨道交通包括了地铁、轻轨、空中轨道列车、有轨电车和磁悬浮列车等。

轻轨是一种电气化铁路系统,

优点:

节省土地、减少噪音、减少干扰、节约能源、减少污染

特点:

(1)列车运行使用自动化信号系统

(2)列车运行使用专用轨道和车站

(3)列车运行最高时速一般为每小时200公里

(4)列车最大编组为4节

型或B型列车称地铁,采用5~8节编组列车;C型列车称轻轨(上海8号线除外),2~4节编组列车,列车的车型和编组决定了车轴重量和站台长度。

我国标准:

轴重相对较轻,单方向输送能力在1万~3万人次的轨道交通系统,称轻轨;每小时客运量3万~8万人次的轨道交通系统,称地铁。

7、地铁和轻轨供电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

地铁与轻轨的供电系统分为主变电所、牵引变电系统、变配电系统3部分。

8、请简述磁浮列车的分类及其基本原理。

分类:

常导吸引型,超导排斥型。

原理:

磁悬浮列车利用“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的原理,让磁铁具有抗拒地心引力的能力,使车体完全脱离轨道,悬浮在距离轨道约1厘米处,腾空行驶,创造了近乎“零高度”空间飞行的奇迹。

磁悬浮列车分为常导型和超导型两大类

磁悬浮列车是一种利用磁极吸引力和排斥力的高科技交通工具。

简单地说,排斥力使列车悬起来、吸引力让列车开动。

吸力悬浮系统:

利用机车上的常规电磁铁和导轨上的铁磁轨道相互吸引,把列车吸上来,悬空运行斥力悬浮系统原理:

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使车轮和钢轨之间产生排斥力,从而将机车悬空运行。

常导型也称常导磁吸型,以德国高速常导磁浮列车transrapid为代表,它是利用普通直流电磁铁电磁吸力的原理将列车悬起,悬浮的气隙较小,一般为10毫米左右。

常导型高速磁悬浮列车的速度可达每小时400~500公里,适合于城市间的长距离快速运输。

而超导型磁悬浮列车也称超导磁斥型,以日本MAGLEV为代表。

它是利用超导磁体产生的强磁场,列车运行时与布置在地面上的线圈相互作用,产生电动斥力将列车悬起,悬浮气隙较大,一般为100毫米左右,速度可达每小时500公里以上。

这两种磁悬浮列车各有优缺点和不同的经济技术指标,德国青睐前者,集中精力研制常导高速磁悬浮技术;而日本则看好后者,全力投入高速超导磁悬浮技术之中

9、目前磁悬浮研究重点是什么?

你有什么看法?

目前对磁悬浮的研究:

1.提高运输能力。

车辆载客量,列车编组,行车密度。

2.降低造价和成本。

全线铺设地面绕组。

3.降低能耗。

直线电机阻力,导轨涡流阻力等电气阻力。

悬浮导向耗能

4.运输组织模式的研究。

点对点,换乘

5.安全制动和降低噪声的研究。

6.海上运输,垂直发射等。

第三章

1、什么是高速铁路?

高速铁路是指通过改造原有线路,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00公里以上,或者专门修建新的“高速新线”,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50公里以上的铁路系统。

高速铁路是指通过改造原有线路(直线化、轨距标准化),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00公里以上,或者专门修建新的“高速新线”,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50公里以上的铁路系统。

高速铁路除了在列车在营运达到速度一定标准外,车辆、路轨、操作都需要配合提升。

广义的高速铁路包含使用磁悬浮技术的高速轨道运输系统。

2、什么是高速铁路技术体系?

高速铁路技术体系指由高速铁路的运输组织、列车控制、轨道结构、牵引供电和动车组等技术结合在一起的,为高效、安全、高速完成铁路运输而形成的一套系统集成技术和标准。

3、中国高铁的“四纵四横”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四纵:

北京—上海北京—武汉—深圳北京—哈尔滨杭州—福州—深圳

四横:

徐州—兰州杭州—长沙青岛—石家庄—太原南京—武汉—成都

4、世界高速铁路的格局如何?

比较:

速度纪录、高速运行、乘客运输组织及乘客服务,欧洲优于日本;列车轻量化技术、大量运输及列车定时运行,日本优于欧洲;进军国际市场,两者各有胜负,总体看,欧洲好于日本。

日欧是高速铁路的佼佼者,技术和管理上,各有千秋,难分伯仲。

纯技术的角度讲,动力分散方式和动力集中方式的竞争。

5、中国在世界高铁格局中的地位如何?

中国高速铁路建设规模之巨,速度之快,远非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可比。

线路长度,中国计划修建的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总长为12000km,目前世界投入运营高速铁路总长只有6300km左右。

在高速动车组的需求量、客流量等方面,其他国家同样是难与中国相提并论。

因此,中国必将成为世界上一个举足轻重的高速铁路大国,中、日、韩三国为主的亚洲高速铁路必然会成为全球关注的中心。

第四章

1、牵引负荷的特性有哪些?

牵引供电系统的任务是向电力机车(动车组)供电。

牵引供电系统的负荷特性,主要取决于电力机车的电气特性、铁路线路条件和运输组织方案等因素。

1.电力机车的电气特性2.列车的负荷特3.铁路运输组织方案4牵引变电所负荷特性5.客运专线负荷特性

2、简述牵引供电系统的组成及其原理?

向电力机车供给牵引用电能的系统。

主要由牵引变电所和接触网组成。

牵引变电所将电力系统通过高压输电线送来的电能加以降压和变流后输送给接触网,以供给沿线路行驶的电力机车

3、牵引供电系统与其他供电系统的区别有哪些?

它们的基本功能和作用是一样的,但系统结构、网络拓扑以及一些具体技术和要求又不尽相同。

表现在:

1.干扰2.通讯结构3.系统功能及容量4.通讯媒介5.可靠性

4、牵引网的供电方式有哪几种,分别有什么样的特点?

(1).直接供电方式(TR)

结构简单,投资最少,维护费用低。

在负荷电流较大的情况下,钢轨电位高;对弱电系统的电磁干扰较大。

(2)BT(吸流变压器)供电方式

电磁兼容性能好,对周围环境影响小。

接触网中串接吸流变压器,牵引网阻抗增大,供电臂压降增大,牵引变电所的供电距离缩短。

(3)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TRNF)

相对直接供电方式,钢轨电位和对通信线路的干扰有所改善。

钢轨电位降低;牵引网阻抗降低,供电距离增长;对弱电系统的电磁干扰减小。

相对BT方式,结构简单,投资少,维护费用低;牵引网阻抗减小,供电距离增长。

(4)AT(自耦变压器)供电方式

AT供电方式接触网结构复杂,供变电设施较多,运营维护难度较大。

5、牵引供电系统的特殊问题有哪些?

可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解决?

1)两相供电时,为求得对电力系统的平衡,变电所采取换相连接,导致27.5kV侧接触网电分相出现。

高速和重载运输要求机车受电弓平滑连续受流,电分相由于机械、电气的弱点,成为速度和牵引力损失的主要原因,最薄弱环节之一。

自动过分相装置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但因电压高、转换动作频繁,使其准确性和可靠度在应用中受到严峻挑战。

该技术国内还在研究,国外存在技术缺陷。

(2)高速、重载运输都需要大容量供电,为满足国家标准中电力系统对电气化铁道以负序为突出的电能质量限制指标,原有两相供电方式所使用的补偿技术已无法适应。

(3)我国高铁可能是高、中速混跑模式,除负序外,无功和谐波仍然存在,电能质量不能改善,面临高价电费。

速度和牵引力损失使高中速列车的速差进一步拉大,影响整体运能。

6、什么是电分相,为什么要采取电分相?

换相联接后各供电区段需要用分相绝缘器分隔,称电分相。

牵引供电系统电分相环节是制约列车运行速度的瓶颈之一。

7、自动过分相有哪几种形式,各有何优缺点?

地面开关自动切换方案:

性能指标最高,没有供电死区,速度损失最小,与线路条件无关,日本,法国有成功经验,是未来最有发展前途的技术方案。

柱上断电方案:

通过分相时,容易因为电感存在产生谐振过电压。

国外铁路以交直交机车为主,过电压现象并不严重,其成功经验我国目前以直流机车为主的现实,借鉴意义不大。

并且,这种方案仍然是对器件式电分相的改良,结构复杂,能够基本解决受电弓的拉弧问题,但是不能完全解决硬点的问题,这明显与高速铁路发展的总体趋势相悖。

车载自动断电过分相方案:

相对以上两种具有投资较少,设备可靠性高,检修维护简单,适用速度范围广的突出优点,是目前最适合我国国情和铁路现实的一种自动过分相方案。

8、什么是牵引变电所电气主结线图,并简述其工作过程。

AT牵引变电所主接线

AT牵引供电系统采用的是2×25kV电压供电,由正馈线、负馈线和钢轨形成电能的通路,供电能力强,每个供电臂的供电距离可以达到约50km,适用于高速、重载电气化铁路。

供电臂沿线通常每隔10km设置一座AT站。

AT牵引变电所一般采用三相-二相变压器,如SCOTT、伍德桥、十字交叉、当量平衡、阻抗匹配等接线的变压器,由于负荷重,变压器容量较大。

除了牵引侧的电压等级,这种牵引变电所总的来说,在主接线上无过多特殊之处。

9、什么是同相供电系统?

有何优缺点?

定义:

线路上不同牵引变电所供电的区段接触网电压相位相同,线路上无电分相环节的牵引供电系统。

优点:

(1)各变电所结构和接线完全相同,一次系统不存在换相联接,牵引侧供电臂电压相同,取消分相绝缘器,适合高铁运行;变电所结构和接线完全相同,便于运行维护。

(2)由于对称补偿装置作用,可以完全消除系统不平衡,滤除谐波并补偿无功。

使变化剧烈、含有大量谐波、低功率因数的不对称单相牵引负荷,对电力系统而言相当于一个纯阻性的三相对称负荷。

(3)最大限度提高变压器容量的利用率,常规系统除单相变压器外,其余在实际中容量都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YN,d11接线,容量利用率只能达到76%。

基于YN,d11接的同相牵引供电系统,可达100%。

(4)供电的灵活性和可靠性提高,根据要求断开或闭合分段断路器,实现单边或多边或贯通式供电,使牵引网电压损失和功率损失降低。

第五章

1、接触网的作用是什么?

接触网是沿铁路线架设的为电力牵引机车提供电源的特殊供电装置,它的用途是将变电所输出的电能通过接触网的接触导线供给沿线运行的电力机车。

2、接触网有什么样的特点?

(1)环境特性;

(2)备用特性;(3)机电特性;(4)负荷特性;(5)学科特性

3、接触网的基本组成有哪些?

(1)支柱与基础;

(2)支持装置;(3)定位装置;(4)接触悬挂;(5)供电辅助设施;

接触悬挂:

主要包括承力索、吊弦、接触线及连接它们的零件等

支持装置:

由腕臂、拉杆(或压管)、定位装置等连接件组成,用来悬吊和支持接触悬挂,并将其负荷传递给支柱或其他建筑物。

支柱与基础:

支柱与基础用以承受接触悬挂和支持装置的全部负荷,并把接触悬挂固定在规定的位置和高度上。

4、城市接触网有哪几种类型,分别有什么样的优缺点?

接触网分为架空式接触网和第三轨(接触轨,以下简称三轨)式接触网。

三轨式接触网仅用于地铁与封闭的城市铁路和轻轨,架空式接触网除此还可用于铁路干线、城市地面和工矿电机车电力牵引线路。

刚性架空接触网具有结构紧凑、占用净空小、维护方便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地下线路,它有“T型汇流排+接触线”和“II型汇流排+接触线”两种形式。

T型汇流排需用汇流排线夹夹持接触线,结构较型汇流排复杂,零件多,单位重量重。

II型汇流排结构紧凑,它通过自身弹性夹持接触线,零件较少,应用较多

柔性架空接触网具有较好的弹性,广泛应用于干线电气化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中。

由于电压等级和电流制式不同,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和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的结构和要求不完全相同,由于直流接触网电流很大,一般采用双接触线和双承力索。

5、接触悬挂有哪几种形式,分别有什么样的特点?

根据悬挂有无承力索,可将接触悬挂分为简单接触悬挂和链形接触悬挂两大类。

简单接触悬挂是由一根或几根平行的接触导线直接固定在支持装置上的接触悬挂。

它具有结构简单,施工与维修方便,对隧道净空要求低,投资少造价低等特点。

其缺点是驰度大、弹性布均匀,导致高速运行的机车取流质量较差。

链形接触悬挂高度一致,弹性均匀,稳定性好等优点,所以机车有较好的取流条件,适用于运量大,速度高的干线上。

但存在着结构复杂、投资大、施工和维修任务量增加等缺点。

接触悬挂有不同的种类,种类不同,其组成不同,特性不同,用途不同。

接触悬挂可分为简单悬挂和链形悬挂;链形悬挂可分为简链,弹链和复链形三类。

 接触网的分类大多以接触悬挂的类型来区分。

我们所讲的接触悬挂的分类是对接触网的每个锚段而言的。

接触悬挂的种类较多,一般根据其结构的不同分成简单接触悬挂和链形接触悬挂两大类。

 

  简单接触悬挂(以下简称简单悬挂)系由一根接触线直接固定在支柱支持装置上的悬挂形式。

国内外对简单悬挂做了不少研究和改进。

我国现采用的带补偿装置的弹性简单悬挂系在接触线下锚处装设了张力补偿装置,以调节张力和弛度的变化。

在悬挂点上加装8~16M长的弹性吊索,通过弹性吊索悬挂接触线,这就减少了悬挂点处产生的硬点,改善了取流条件。

另外跨距适当缩小,增大接触线的张力去改善弛度对取流的影响。

 

  链形悬挂的接触线是通过吊弦悬挂在承力索上。

承力索悬挂于支柱的支持装置上,使接触线在不增加支柱的情况下增加了悬挂点,利用调整吊弦长度,使接触线在整个跨距内对轨面的距离保持一致。

链形悬挂减小了接触线在跨距中间的弛度,改善了弹性,增加了悬挂重量,提高了稳定性,可以满足电力机车高速运行取流的要求。

 

  链形悬挂比简单悬挂得到了较好的性能,但也带来了结构复杂、造价高、施工和维修任务量大等许多问题。

 

  链形悬挂分类方法较多,按悬挂链数的多少可分为单链形,双链形和多链形(又称三链形)。

目前我国采用单链形悬挂。

 

  链形悬挂根据线索的锚定方式(即线索两端下锚的方式),可分为下列几种方式未补偿链形悬挂、半补偿链形悬挂、全补偿链形悬挂。

第六章

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主要作用和任务是什么?

能迅速反应电力系统中电气元件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并动作于断路器跳闸或发出信号。

任务:

提取分析故障特征量,自动、迅速、有选择性地将故障设备从系统中切除,保证无故障部分迅速恢复正常运行。

反应电气元件的不正常工作状态,根据运行维护条件分别动作于发信号、减负荷或跳闸。

作用

以足够的电功率满足负荷对电能的需求各发、输电和用电设备均在规定的长期安全工作限额内运行各母线电压和频率均在允许的偏差范围内,提供合格的电能

任务:

提取分析故障特征量,自动、迅速、有选择性地将故障设备从系统中切除,保证无故障部分迅速恢复正常运行;反应电气元件的不正常工作状态,根据运行维护条件分别动作于发信号、减负荷或跳闸。

2、继电保护装置通过哪些主要环节完成预定的保护功能,各环节的作用是什么?

Ø测量部分:

测量被保护设备输入的电气量,并与整定值进行比较,给出逻辑信号,决定保护是否应启动。

Ø逻辑部分:

根据输出量的大小、性质、输出的逻辑状态、出现的顺序或其组合,来确定保护装置是否应动作。

执行部分:

根据逻辑部分传送的信号,执行保护装置的任务。

3、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选择性:

保护装置动作时,仅将故障元件从系统中切除,使停电范围尽量缩小,保证系统中无故障的部分继续安全运行。

2.速动性:

快速地切除故障以提高电力系统并列运行的稳定性,减少用户在电压降低的情况下工作的时间,以及缩小故障元件的损坏程度。

3.灵敏性:

对于其保护范围内发生故障及不正常运行状态的反应能力。

通常用灵敏系数来衡量,

4.可靠性:

在该保护装置规定的保护范围内发生了它应该动作的故障时,不应该拒绝动作,而在任何其他该保护不应该动作的情况下,则不应该误动作。

第七章

1.监控(远动)系统的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系统的主要作用和功能是什么?

监控系统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控制主站、通信系统及远方终端装置RTU(RemoteTerminalUnit)。

作用:

提高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及时采集系统信息,随时掌握系统运行状态,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及时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