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同步原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22531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7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 同步原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八章 同步原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八章 同步原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八章 同步原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八章 同步原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八章 同步原理.docx

《第八章 同步原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 同步原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八章 同步原理.docx

第八章同步原理

第八章同步原理

同步可分为

(1)载波同步,

(2)位同步,(3)帧同步,(4)网同步几大类。

本章对上述的四类同步方式分别进行了讨论,讲述了各类同步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性能。

一、载波同步

定义:

在采用相干解调系统中,接收端必须提供一个与发送载波同频同相的相干载波,这就是载波同步。

相干载波信息通常是从接收到的信号中提取。

若已调信号中存在载波分量,即可以从接收信号中直接提取载波同步信息;若已调信号中不存在载波分量,就需要采用在发端插入导频的方法,或者在接收端对信号进行适当的波形变换,以取得载波同步信息。

前者称为插入导频法,又称外同步法;后者称为自同步法,又称内同步法。

1插入导频法

在抑制载波系统中无法从接收信号中直接提取载波。

例如:

DSB、VSB、SSB和2PSK本身都不含有载波分量,或即使含有一定的载波分量,也很难从已调信号中分离出来。

为了获取载波同步信息,可以采取插入导频的方法。

插入导频是在已调信号频谱中加入一个低功率的线状谱(其对应的正弦波形即称为导频信号)。

在接收端可以利用窄带滤波器较容易地把它提取出来。

经过适当的处理形成接收端的相干载波。

显然,插入导频的频率应当与原载频有关或者就是载频。

这里仅介绍抑制载波的双边带信号中插入导频法。

在DSB信号中插入导频时,导频的插入位置应该在信号频谱为零的位置,否则导频与已调信号频谱成分重叠,接收时不易提取。

如图所示为插入导频的一种方法。

插入的导频并不是加入调制器的载波,而是将该载波移相π/2的“正交载波”。

其发端方框图如图所示。

 

设调制信号为f(t)。

f(t)无直流分量,载波为Acosω0t,则发端输出的信号为

接收端的方框图如图所示。

 

如果不考虑信道失真及噪声干扰,并设接收端收到的信号与发端的信号完全相同,则此信号通过中心频率为ω0的窄带滤波器可取得导频asinω0t,再将其移相π/2,就可以得到与调制载波同频同相的相干载波cosω0t。

接收端的解调过程为

上式表示的信号通过截止角频率为m的低通滤波器就可得到基带信号。

如果在发端导频不是正交插入,而是同相插入,则接收端解调信号为

从上式看出,虽然同样可以解调出项,但却增加了一个直流项。

这个直流项通过低通滤波器后将对数字信号产生不良影响。

这就是发端导频应采用正交插入的原因。

2非线性变换—滤波法

有些信号(如DSB信号)虽然本身不包含载波分量,只要对接收波形进行适当的非线性变换,然后通过窄带滤波器,就可以从中提取载波的频率和相位信息,即可使接收端恢复相干载波。

它是自同步法的一种。

下图为DSB信号采用平方变换法恢复载波的框图,(a)平方变换法,(b)平方环法。

 

 

3同相正交法(科斯塔斯环)

利用锁相环提取载波的另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采用同相正交环,也称科斯塔斯环(Castas),其方框图如图所示。

它包括两个相干解调器,它们的输入信号相同,分别使用二个在相位上正交的本地载波信号,上支路叫做同相相干解调器,下支路叫做正交相干解调器。

两个相干解调器的输出同时送入乘法器,并通过低通滤波器形成闭环系统,去控制压控振荡器(VCO),使本地载波自动跟踪发射载波的相位。

在同步时,同相支路的输出即为所需的解调信号,这时正交支路的输出为0。

因此,这种方法叫做同相正交法。

 

设VCD的输出为cos(ω0t+φ),

故,

 

经过带宽为Wm的LPF后得

将U5和U6加入相乘器后,得

如果(0-)很小,则sin2(0-)2(0-)。

因此,乘法器的输出近似为

如果U7经过一个相对于Wm很窄的低通滤波器,此滤波器的作用相当于用时间平均代替f2(t)(即滤波器输出直流分量)。

最后,由环路误差信号自动控制振荡器相位,使相位差(θ0-φ)趋于0,在稳定条件下θ0≈φ。

科斯塔斯环的相位控制作用在调制信号消失时会中止。

当再出现调制信号时,必须重新锁定。

由于一般入锁过程很短,对语言传输不致引起感觉到的失真。

这样U1就是所需提取的载波,U5作为解调信号的输出。

二、位同步

定义: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把在接收端产生与接收码元的重复频率和相位一致的定时脉冲序列的过程称为码元同步,或称位同步。

实现位同步的方法和载波同步类似,有插入导频法(外同步法)和直接法(自同步法)两类。

1插入导频法

为了得到码元同步的定时信号,首先要确定接收到的信息数据流中是否有位定时的频率分量。

如果存在此分量,就可以利用滤波器从信息数据流中把位定时时钟直接提取出来。

若基带信号为随机的二进制不归零码序列,这种信号本身不包含位同步信号,为了获得位同步信号需在基带信号中插入位同步的导频信号,或者对基带信号进行某种码型变换以得到位同步信息。

位同步的导频插入方法与载波同步时的插入导频法类似,它也要插在基带信号频谱的零点处,以便提取,如图(a)所示。

如果信号经过相关编码,其频谱的第一个零点在f=1/2T,插入导频也应在1/2T处,如图(b)所示.

 

f

下图为插入位定时导频的接收方框图。

在接收端,经中心频率为f=1/T的窄带滤波器就可从基带信号中提取位同步信号。

而上图(b)则需经过f=1/2T的窄带滤波器将插入导频取出,再进行二倍频,得到位同步脉冲。

 

插入导频法的另一种形式是使某些恒包络的数字信号的包络随位同步信号的某一波形而变化。

例如PSK信号和FSK信号都是包络不变的等幅波。

因此,可将导频信号调制在它们的包络上,接收端只要用普通的包络检波器就可恢复导频信号作为位同步信号。

且对数字信号本身的恢复不造成影响。

以PSK为例,

若用cost进行附加调幅后,得已调信号为

其中,T为码元宽度。

接收端对它进行包络检波,得包络为(1+cost),滤除直流成分,即可得到位同步分量cost。

插入导频法的优点是接收端提取位同步的电路简单。

但是,发送导频信号必然要占用部分发射功率,降低了传输的信噪比,减弱了抗干扰能力。

2自同步法

自同步方法是发端不用专门发送位同步导频信号,而接收端可直接从接收到的数字信号中提取位同步信号。

这是数字通信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

(一)非线性变换—滤波法

(1)微分整流法

图(a)为微分整流滤波法提取位同步信息的电原理框图。

图b)为该电路各点的波形图。

当非归零的脉冲序列通过微分和全波整流后,就可得到尖顶脉冲的归零码序列,它含有离散的位同步分量。

然后用窄带滤波器(或锁相环)滤除连续波和噪声干扰,取出纯净稳定的位同步频率分量,经脉冲形成电路产生位同步脉冲。

 

(a)

 

(b)

 

(2)包络检波法

如图所示为其原理框图及波形图。

 

(a)

 

(b)

(3)延迟相干法

下图为延迟相干法的原理框图和波形图。

其工作过程与DPSK信号差分相干解调完全相同。

 

(a)

(b)

(二)、数字锁相法

数字锁相法是采用高稳定频率的振荡器(信号钟)。

从鉴相器获得的与同步误差成比例的误差电压,不用于直接调整振荡器,而是通过控制器在信号钟输出的脉冲序列中附加或扣除一个或几个脉冲,调整加到鉴相器上的位同步脉冲序列的相位达到同步的目的。

这种电路采用的是数字锁相环路。

数字锁相环原理如图所示。

 

3帧同步

位同步的目的是确定数字通信中的各个码元的抽样时刻,即把每个码元加以区分,使接收端得到一连串的码元序列,这一连串的码元序列代表一定的信息。

通常由若干个码元代表一个字母(符号、数字),而由若干个字母组成一个字,若干个字组成一个句。

在传输数据时则把若干个码元组成一个个的码组,即一个个的“字”或“句”,通常称之为群或帧。

群同步又称帧同步。

帧同步的任务是把字、句和码组区分出来。

在时分多路传输系统中,信号是以帧的方式传送的。

每一帧中包括许多路。

接收端为了把各路信号区分开来,也需要帧同步系统。

为了解决帧同步中开头和结尾的时刻,即为了确定帧定时脉冲的相位,通常有两类方法:

一类是在数字信息流中插入一些特殊码组作为每帧的头尾的标记,接收端根据这些特殊码组的位置就可以实现帧同步。

另一类方法不需要外加特殊码组,用类似于载波同步和位同步中的自同步法,利用码组本身之间彼此不同的特性来实现自同步。

我们主要讨论插入特殊码组实现帧同步。

插入特殊码组实现帧同步的方法有两种:

集中插入方式和分散插入方式。

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在此之前,首先简单介绍一种在电传机中广泛使用的起止式帧同步法。

(1)起止式同步法

起止式同步法广泛应用于电传机中,如图所示。

 

(2)集中插入同步法

PCM30/32路数字传输时的帧同步通常采用集中插入方法。

本书以PCM30/32路数字传输为例讨论另一种形式的集中插入帧同步方法。

如图示出了PCM30/32路时分多路时隙的分配图。

在两个相邻抽样值间隔中,分成32个时隙,其中30个时隙用来传送30路电话,一个时隙用来传送帧同步码,另一个时隙用来传送各话路的标志信号码。

第1到第15话路的码组依次安排在时隙TS1到TS15中传送,而第16到第30话路的码组依次在时隙TS17到TS31中传送。

TS0时隙传送帧同步码,TS16时隙传送标志信号码。

CCITT对PCM30/32路设备的帧时隙分配建议见表所示。

为了使帧同步能较好的识别假失步和避免伪同步,帧同步码选为0011011。

表帧同步码的分配情况

比特编号

1

2

3

4

5

6

7

8

包含帧定位信号的时隙”0”

保留给国际使用(目前固定为1)

0

0

1

1

0

1

1

帧定位信号

不包含帧定位信号的时隙”0”

保留给国际使用(目前固定为1)

1

0/1

(告警)

保留给国内使用(目前固定为1)

 

从表看出,帧同步码占有第2到第8码位,插入在偶帧TS0时隙。

第1位码目前保留未用。

奇帧TS0时隙插入码的分配是:

第1位保留给国际用,暂定为1。

第2位作监视码,用以检验帧定位码。

第3位用作对告码,同步时为0,一但出现失步,即变为1。

并告诉对方,出现对告指示。

第4位到第8位目前固定为1,留给国内今后开发使用。

PCM30/32路的帧同步码采用集中插入方式。

(3)分散插入同步法

另一种帧同步方法是将帧同步码分散地插入到信息码元中。

即每隔一定数量的信息码元插入一个帧同步码元。

这时为了便于提取,帧同步码不宜太复杂。

PCM24路数字电话系统的帧同步码就是采用的分散插入方式。

下面以此为例进行讨论。

PCM24路的帧结构

如图所示为PCM24路时分多路时隙的分配图。

图中b为振铃码的位数,n为PCM编码位数,F为帧同步码的位数,K为监视码的位数,N为路数。

其中n=7,b=1,F=1,N=24,K=0。

 

PCM24路基群设备以及一些简单的△M通过通信系统通常采用等间隔分散插入方式。

如图所示。

 

同步码采用1,0交替型,等距离地插入在每一帧的最后一个码位之后,即PCM24路设备是第193码位。

这种插入方式的最大特点是同步码不占用信息时隙,同步系统结构较为简单,但是同步引入时间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