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论文优秀经济毕业论文范文精选十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20497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62.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论文优秀经济毕业论文范文精选十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经济论文优秀经济毕业论文范文精选十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经济论文优秀经济毕业论文范文精选十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经济论文优秀经济毕业论文范文精选十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经济论文优秀经济毕业论文范文精选十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论文优秀经济毕业论文范文精选十篇.docx

《经济论文优秀经济毕业论文范文精选十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论文优秀经济毕业论文范文精选十篇.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论文优秀经济毕业论文范文精选十篇.docx

经济论文优秀经济毕业论文范文精选十篇

经济论文:

优秀经济毕业论文范文精选十篇

本文是一篇经济论文,经济是价值的创造、转化与实现;人类经济活动就是创造、转化、实现价值,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价值规律而非价格规律是经济学的核心规律。

以经济为中心是以再生生产力为中心而非以钱为中心,经济发展是价值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再生生产力的发展、中国人民创新能力的发展而非GDP数字增长。

(以上内容来自XX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经济论文,供大家参考。

优秀经济毕业论文范文精选篇一

第1章绪论

1.1课题背景及意义

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垃圾历来被认作是城市发展的负担,人们也一直不停的探索垃圾处理的最佳方式和方法。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过垃圾围城的情况。

但是现在,垃圾被认为是最有开发潜力的城市矿藏,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这是对垃圾问题认识的深入和深化。

目前,环境问题得到更多的重视,环保、节能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题,垃圾处理产业也借此机会蓬勃发展。

我国的垃圾增长率在10%以上,而全世界垃圾平均增长率仅为8.42%。

全世界垃圾每年约4.9亿吨,而中国就有近1.5亿吨城市垃圾。

我国城市垃圾堆存量已经达到70亿吨。

在这么大的垃圾压力下,我们相信,垃圾处理产业,会成为未来国内的明星产业。

在众多垃圾处理的方法中,垃圾焚烧是一种非常有效且环保的方法,这种方法很早就被人们广泛使用。

现在,许多国家都建设了现代化的垃圾焚烧设施,用于城市垃圾的处理。

使用垃圾焚烧法处理的垃圾不仅可以减少垃圾的堆存量,同时还可以杀灭各种细菌和病毒,转有害成无害。

在土地资源日趋紧张的今天,其节约土地的特质,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重视,也是现今发达国家主要的一种垃圾处理方式。

目前我国垃圾焚烧处理市场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应完善垃圾焚烧保障体系。

进一步建立健全垃圾焚烧规范制度和行业标准,加强垃圾焚烧市场管理能力建设,促进国内垃圾焚烧市场总量平衡、结构合理,协调垃圾焚烧企业科学合理地调配资源。

垃圾焚烧,当务之急不是讨论该不该烧,以及该在哪里烧。

当务之急只能是基于社会学视野,基于特殊国庆,重点考察垃圾焚烧该怎样烧,即应该在怎样的社会条件下烧,这些条件我们是否已经充分具备。

这种态度才是真正对生命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

目前,垃圾焚烧项目在中国迅速上马扩展。

随着近几年的发展,我国垃圾焚烧处理产业已经有相当的规模,垃圾处理时长规模显著增加,市场化率提高迅速,进入环保行业的企业数量也在迅速增加。

目前,我国的来及处理时长已经进入成长期,正在向成熟期迈进。

由于发展速度较快,相关政策、行业准则及技术手段等明显滞后于垃圾焚烧处理的需求,因此进一步加强垃圾焚烧项目市场管理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1.2文献综述

本人查阅了一百余篇关于城市垃圾处理以及综合利用的文章,并对其中的十余篇关于垃圾综合利用的文章进行了仔细研读。

通过查阅资料,对我国垃圾处理现状以及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在我国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在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技术经济评价方面,了解了与其他项目在技术经济评价方面的共性及差异性,对论文的写作有较大帮助,可以较为全面的对论文论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目前国内对于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研究很多,在沿海等发达城市和地区也相继建设了许多项目,其建设和运营情况各不相同,福建师范大学刘常青在其《城市生活垃圾综合治理研究》一文中,对于国内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现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和分析,文中提出我国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不应研究该不该烧,而应研究在哪烧,怎样烧的论点。

这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是否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这也是研究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基础。

中国政法大学王文培在《日本城市生活垃圾问题治理研究》一文中详细论述了国外发达国家城市垃圾处理的现状和方式方法,特别是日本在城市垃圾处理的一些成果,肯定了垃圾焚烧发电这种处理方式的优越性,日本使用垃圾焚烧发电的方式来处理垃圾已经达到垃圾全部处理的90%以上,并且所有项目都能保证稳定运行。

由此可以证明,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是最有效、最环保的一种垃圾处理方式。

大连理工大学宋河宇在《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体系不确定性优化模型研究》一文中,对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政策管理体系进行了分析,通过该文了解到,我国对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在政策方面支持较大,在环保、城市基础设施、新能源等方面均有鼓励或者扶持政策,为我国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快速推挤提供了政策保障,同时,这也是研究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技术经济可行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政策好坏直接关系到从项目立项到并网发电的全过程,由此也可以看出我国对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重视。

天津大学尚惠在《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经济评价》一文中,较为详尽的介绍了了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以及项目评价的方式方法,也是本人重点研读的文章之一,该文第二章中对项目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时间性指标与评价方法、价值型指标与评价方法、比率性指标与方法等均做了详细的介绍,并引用了相关实例,对于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经济评价体系有着较为完整的论述,本文借鉴了该文的部分论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完善了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技术经济评价体系,使之更贴合项目运作实际。

第2章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经济评价的方法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环保意识的提高以及各级政府的重视,国家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些有利于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优惠政策,由于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兼备多种国家扶持范围内的概念,所以早已成为国家重点扶持的项目,由于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在政策上得到政府的支持,近年来,一直被资本市场看好,项目获批后,很容易获得金融机构的支持。

另外,一些民间资本也随着政策的放宽,逐步进入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融资渠道。

银行及民间资本的资金支持,使得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在建设及发展的资金问题上得到了充足的保障,而且就目前的形式来看,融资渠道还有进一步拓宽的趋势,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融资难度越来越小,这就使企业有精力及实力更好的研究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和进行工程建设,为整个项目乃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外部环境,这也将积极促进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商业化运作。

第3章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评价体系.........24

3.1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企业化投资条件......24

3.1.1国家政策支持和鼓励.....24

3.1.2环保法规与技术政策完善.........24

3.1.3项目融资难度减小.........25

3.1.4项目企业化投资前景看好.........25

3.2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收益特点分析....26

3.3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企业化运营模式......28

3.4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风险分析........30

第4章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实例.........36

4.1项目经济评价......36

4.1.1项目背景.......36

4.1.2项目概况.......36

4.2经济评价过程......37

4.3经济评价的结果........38

第5章结论和建议.....39

5.1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经济规模........39

5.2建议完善垃圾分类收集制度......39

5.3技术国产化是推动垃圾焚烧发电项目........39

结论

目前,我国垃圾焚烧发电产业较国外发达国家从技术到设备整体落后,这与我国经济发展及现实条件关系很大。

近年来,随着国民环保意识的增强、政府的重视,我国垃圾焚烧发电产业有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90年代以来,陆续上马了一些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笔者经过调研,了解到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处理基本上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采用国产设备和技术处理;另一种是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工艺进行处理和资源回收。

前者投资小,但是工艺和产能落后,二次污染危害大,技术可靠性差,目前正处于摸索开发阶段;后者由于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和工艺,基本可以较好的控制二次污染,能源回收效果也好,但是价格昂贵,目前我国仅有沿海部分经济发达城市尝试建设了几座垃圾焚烧发电厂。

由于工程造价昂贵,使得国内许多城市无法承受巨额的初期投资,而不得不放弃建设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这样严重制约了垃圾焚烧发电产业在我国的推广和发展,垃圾围城的困境依然严峻,这种情况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下去,并且难以改变。

还有,上文已多次提到,我国城市垃圾理化特性与国外城市理化特性差距较大,除了经济上的制约外,外国设备和工艺引进国内后,多半水土不服,还需增加大量资金进行改造才能适应国内的垃圾处理要求。

笔者认为,目前要解决这一难题唯一可行的路线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实施设备国产化,走自主开发与技术引进相结合的路子,才可以彻底改变我国目前垃圾焚烧产业整体落后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张叙原.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法律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

[2]魏惠荣.小城市生活垃圾处置研究[D].兰州大学2011

[3]王文培.日本城市生活垃圾问题治理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

[4]宋河宇.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体系不确定性优化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

[5]胡建杭.城市生活垃圾直接气化熔融焚烧技术的试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3

[6]刘晓明.城市生活垃圾简易分类装置设计与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0

[7]李林.福建省“十一五”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路线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

[8]尚惠.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经济评价[D].天津大学2007

[9]刘常青.城市生活垃圾综合治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

[10]施忠贤.西安城市生活垃圾循环处理和管理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9

优秀经济毕业论文范文精选篇二

1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竞相发展、百飼争流,在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培育区域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但是,以河南为中心的规划在国家层面上目前还是空白,河南省在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却长期处于政策边缘,在一些方面已形成“中原塌陷”的严峻形势,对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构成严峻挑战。

面对全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沿海先进地区在率先实现小康的基础上加快向现代化目标迈进的新形势,为了更快缩小河南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实现中原_起、河南振兴,促进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到河南观察,明确要求“贯彻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牢牢把握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宝贵机遇,在促进中部崛起中发挥更大作用,走在中部地区前列”。

在这样的背景下,河南省委、省政府在谋划“十二五”发展的过程中,从全省长期发展战略全局高度,总结历史经验,立足现实需要,集思广益,深入研究,提出了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并将其作为加快河南发展,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总战略⑴。

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经历了“三步走”,将进入实施新阶段。

第一步,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2011年1月,国务院颁布印发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原经济区被证实纳入,同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建设中原经济区,顺利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第二步,上升为国家战略,2011年9月,《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发布,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第三步,编制并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

“三步走”工作部署全面完成,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进入整体推进、全面实施的新阶段?

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的批复,为新时期河南省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要以新郑综合保税区为核心,使郑州向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国际化陆港城市、国际性综合物流区、高端制造业基地和服务业基地发展。

因此,基于这样的背景,对河南省城市间的空间联系和空间结构进行研究,显得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河南省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面临着较好的发展机遇,要牢牢抓住这个机遇期,提升河南省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为实现中部_起、扩大对外开放、加快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积蓄力量。

1.1.2研究意义

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实施规划出台的大背景下,对作为中原经济区主体的河南省空间结构进行研究显得意义重大。

由于对城市经济空间结构分析方法众多,本文采取从经济联系的视角,对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进行分析,通过对经济空间联系的测度,结合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的现状,提出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优化的措施。

对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优化进行研究,有利于集聚河南省的实力,加速建设中原经济区,将其打造成引领我国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新载体,对于加快中原幅起、河南振兴,对于支撑中部_起、支持西部大幵发,完善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保障国家粮食和生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对河南省空间结构优化进行研究,有利于将其内城市凝聚内力,通过形成新的增长极,扩大核心福射范围,从而更好地带动整个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实现中部崛起,有利于河南发挥自身优势,在经济发展中明确定位,走出一条科学发展之路,并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2]。

2经济空间结构理论基础

2.1核心一外围理论

核心-外围理论是解释经济空间结构演变模式的一种理论。

普洛夫在分析世界经济空间格局时,将美国分为中心区和边缘区两部分。

但最完整的核心-外围理论是由美国的弗里德曼于1966年在其专著《区域发展政策》一书中提出的。

核心-外围理论的中心思想是,核心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能带动外围区的发展,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一个完整区域。

根据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可以将其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是前工业化阶段,这个时期社会经济不发达,产业结构多以农业为主,各地区基本上自给自足,城市的产生和发展速度慢,区域之间彼此孤立发展;二是工业化初期阶段,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交通便利地方会出现区域性核心城市,核心一边缘关系逐渐形成;三是工业化成熟阶段,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核心区域的发展壮大,导致核心边缘地区矛盾出现,在一些发展相对较快的边缘地区也会出现区域的小核心,真正意义的核心区域逐步缩小[41];四是空间相对均衡阶段,由于扩散效应,新形成的次级中心城市的不断壮大,逐渐缩小与原有中心城市的差距,形成一个相对均衡状态,整个区域演变成为一个梯次分明、功能完善、分工明确的城市体系。

核心一外围理论从均衡与非均衡的角度,解释经济、社会发展过程的空间形态及其规律性,对指导城市群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城市作为区域经济活动的中心,是优先成长、重点开发的地区,是引导区域发展的“地域领袖”。

核心-外围理论是要素流动不断发展的结果,要加快城市群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

3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现状分析.........17

3.1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现状.........17

3.2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特征.........17

3.3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存在的问题.........20

4基于经济联系视角的河南省经济空间.........23

4.1城市规模结构.........23

4.2城市职能结构.........24

4.3河南省经济联系测算.........27

5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优化.........41

5.1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优化原则.........41

5.2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优化策略.........42

5.3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优化保障措施.........46

6结论和展望.........51

6.1结论.........51

6.2展望.........52

结论

本文在中原经济区的建设背景下,以经济联系的视角,对河南省城市间的经济空间结构优化进行探析。

主要从城市规模结构、城市职能结构、经济联系角度对河南省18个地市间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优化的政策建议。

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1)河南省作为中原经济区的重点建设地区,在近年来的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跨上新台阶,连续五年保持较快的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因此,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背景下,对河南省空间结构进行研究十分有意义。

(2)河南省大、中城市数量少,小城市和小城镇数量众多,按照非农业人口规模进行划分,河南省城市等级体系是齐全的,但不完善,城市的规模较小。

而从产业职能角度进行分析,将河南省18个地市分为4个层次,从工业职能分类,将全省主要城市分为四类:

轻工业城市、工业城市、重工业城市、超重工业城市,在河南省18个地市中,重工业城市占了绝大多数。

(3)通过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引力模型等计量方法,对河南省18个地市的经济联系进行测算,得出郑州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城市,与周边城市如开封、焦作、洛阳、许昌、漯河等城市的经济隶属度较高,与省际边界的城市经济隶属度较低。

(4)河南省的空间结构特征为城市空间等级体系齐全;依靠交通优势,形成东西和南北发展轴,东西方向主要是沿黄河一线,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公路、310国道,在南北方向上,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构成中原经济区的南北发展轴;并形成圈层结构,河南省形成以郑州市为核心组成圈层结构,以东西发展轴线和南北发展轴线作为城市群圈层结构的牵引轴线,构成河南省城市化的辐射轴线。

(5)但在对河南省空间结构进行研究过程中发现,也存在许多问题,省会城市郑州的规模较小,辐射力不强;内部形成网状结构,但呈现不平衡现象;一体化程度低,结构松散;内部核心城市经济实力不够强。

参考文献

[1]刘中原.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战略及产业发展选择研究[D].河南大学,2012

[2]康俊.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财税政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论,2012(21):

9-10

[3]朱英明,姚士谋.国外区域联系研究综述[J].世界地理研究,2001(6):

16-24

[4]姜博,修春亮,陈才.环渤海地区城市流强度动态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6):

11-15

[5]T.Bunnell,P.A.Barter,S.Morshidi.KualaLumpurmetropolitanarea:

aglobalizingcity-region[J].Cities,2002,19(5):

357-370

[6]顾朝林.中国城镇体系一历史、现状、展望[M]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2

[7]李春芬.际联系区域地理学的近期前沿[J].地理学报,1995,50(6):

491-495

[8]闫卫阳,王发曾,秦耀辰.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模型的演进与机理[J].地理科学进展,2009,28(4):

231-237

[9]王德忠,庄仁兴.ANAPPROACHTOQUANTITATIVEANALYSISOFREGIONALECONOMICLINKSACaseStudyonEconomicLinksBetweenSu-Xi-ChangRegionandShanghai[J].中国地理科学,1997

(2)

[10]郑焕友,徐晓妹.安徽省区域经济联系与整合发展[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09(3):

43-48

优秀经济毕业论文范文精选篇三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20世纪50年代后,特别是近20多年,和平与发展成为多数国家的主旋律,各国都把经济发展都作为首要目标,国际竞争变得日趋激烈。

由于就目前境况来看,全世界国家一同参与全面的全球一体化尚还有很大的差距。

但各个相对独立的经济体内部由于在地理位置、交通运输和经济联系方面往往具有优势,往往存在着共同的利益,容易形成贸易往来,形成共同一体化组织,如NAFTA、ASEAN、FTM等。

由于区域经济合作对政治经济发展的优势,已成为世界发展的一种潮流。

然而,极富合作潜力的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困扰到目前为止发展的却并不理想。

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起的世界金融危机已经离我们远去,但这次危机对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国际金融秩序,同时也影响了各国及地区的经济协调。

以本文研究的东北亚地区为例,各国经济均受到严重的影响。

首先是金融危机当年各国的股市均受到重创,其中俄罗斯的RTS指数和中国的上证指数跌幅分别达到了76%和65.39%,分别位于2008年股市跳水排行榜的第2位和第4位。

此外,金融危机还导致了需求下降,原材料上涨,出现大量企业倒闭的情况,从而导致东北亚各国GDP的增长也全面放缓。

此后的几年,金融危机的影响进一步加深。

在国际经济秩序发生变动的情况下,东北亚各国经济及经济合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然对东北经济振兴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互动也产生很大的影响。

这对东北经济发展即使机遇也是挑战,即如何在新的经济秩序下,找到东北经济发展在东北亚经济合作中的位置,更好的参与经济合作,促进自身经济的发展,实现东北的真正经济振兴。

同时,通过东北经济的发展,促进东北亚经济的合作,实现东北亚经济的繁荣。

1.2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在东北亚经济的研究中起步较早,最早研究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问题的是日本学者。

福岛正光1968年在日本《朝鲜评论》上发表题为“日本海经济圈的提倡"的文章,阐述了其区域合作的思想。

但受当时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所限,他的这一思想并没有得到响应。

80年代中期后,日本学者开始重新重视环日本海经济圈的内容。

其中比较又代表性的有:

西川润发表的《提倡环曰本海经济合作》、金森久雄的、《要重视日本海经济圈的发展》等论文。

西川润认为中国、日本、韩国以及朝鲜应在多个方面进行合作,例如贸易、基金等方面。

金森久雄先生则提出了环日本海发展战略,为东北亚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

日本学者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思想是以“环日本海经济圈"为核心的。

国外学者对东北亚格局的研究贡献比较大的是RobertAscalapino,他在的MajorpowerrelationsinNortheastAsia从多个角度描述了中、日、韩等主要大国在东北亚的相互关系,他这篇论文的最大成功在于系统的分析了东北亚的格局,对东北亚未来的发展也做了合理的预测。

国内学者对东北亚的研究大多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这一时期东北亚区域合作已变得越发重要,中国学术界开始关注和研究这一内容,推出了不少东北亚地区研究的成果,比如关于讨论连接缴海、黄海、日本海的“三海经圈’’的设想、“东亚经济圈〃的设想、“东北亚经济圈”的设想、的设想等。

国内学者比较早的研究区域经济的是周起业,他撰写的《区域经济学》是我国第一部这一方面的专著。

此后,中国政府开始重视东北地区的发展,并提出了振兴东北振兴的战略,强调振兴东北要积极同东北亚地区结合,通过东北亚的经济合作促进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

我国学者也开始不是孤立的研究东北经济振兴,而是将两者充分结合考虑,把振兴东北地区的经济放在东北亚区域的发展,区域经济合作关系来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