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棚搭设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19596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4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护棚搭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防护棚搭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防护棚搭设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防护棚搭设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防护棚搭设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防护棚搭设方案.docx

《防护棚搭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护棚搭设方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防护棚搭设方案.docx

防护棚搭设方案

嘉定风荷丽景尚城(三期)项目

 

防护棚搭设施工方案

南通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2015年8月20日

 

防护棚搭设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

风荷丽景尚城(三期)。

2.建设地点:

上海市嘉定区永盛路以东、德富路以西、宝塔路以南、伊宁路以北地块内。

3.工程建设各相关单位:

建设单位:

上海鼎申置业发展有限公司

主体设计单位: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

上海地矿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基坑支护设计单位:

上海地矿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施工总承包:

南通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上海住远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4.建筑概况:

1)、本工程主要由6栋高层住宅、商业、K型站及两层地下室组成。

总建筑面积为115186.62m²(其中地上面积为77742.82m²、地下面积为37443.80m²)。

本工程的人防工程位于地下二层总建筑面积为9873m²,战时用途为常六核六级人员掩蔽所。

2)、本工程的设计标高±0.00相当于绝对高程(吴淞高程系统)7.55m,室内外高差0.45m或0.15m。

3)、本工程的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场地类别Ⅳ类;单体按基本烈度7度抗震设防,建筑抗震设防分类为丙类;结构抗震等级:

各单位的地下室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二级,其他为三级。

4)、高层住宅均为剪力墙结构,地下车库及配套用房均为框架结构。

5)、本工程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承压桩、抗拔桩),地库部位基础采用承台+连梁+筏板基础,各单体部位基础采用地梁+筏板基础。

6)、地下室:

车库底板厚为550mm,承台厚度为1200mm,地下室外墙厚以400mm/500mm为主,内墙厚为200mm、300mm;地库基础底板面标高为10.15m,顶板标高为-1.95m;地下室顶板上覆土厚度为1.5m。

7)、各号楼设计指标如下:

工程名称

结构形式

建筑面积

(m²)

层数

建筑高度

(m)

备注

地下

地上

A-6号楼

9382.18

2

27+1/2D

90.05

高层住宅楼的层高均为3.0米

A-7号楼

10295.52

2

28+1/2D

93.05

A-8号楼

16124.71

2

26+1/2D

87.05

A-9号楼

16136.42

2

28+1/2D

93.05

A-10号楼

10997.46

2

24+1/2D

81.05

A-11号楼

10021.55

2

18+1/2D

63.05

商业

框架结构

552.4

/

1

10.35

K型站

194.9

/

1

地下室

37443.80

2

2D

8.2

注:

地下一层建筑面积为18715.10m²、地下二层为18728.70m²;人防面积9873m²

8)、基坑规模:

基坑总面积约20903m2,总延长米约为744m.;

9)、基坑开挖深度:

本工程的±0.000m相当于绝对标高7.55m,场地平整后自然地坪相对标高约为-3.75m,普遍区域基底标高为(10.150+0.55+0.15=-10.85m),为此地库普遍区域开挖深度为7.10m;高层区域及承台基底标高为-11.5m,为此开挖深度为7.75m;集水井的开挖深度为8.40m;电梯井的开挖深度为9.80m。

10)、根据设计要求本工程的基坑安全等级:

二级,环境保护等级:

三级。

5、防护棚布置:

本工程根据实际需求,在施工现场配备4台塔吊。

按照现行规范要求,在塔吊回转半径范围内的各类临设和出入路口需搭设双层防护棚。

二、编制依据:

本防护棚搭设施工方案主要参考以下规范和标准: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钢管脚手架扣件标准》(GB15831-2006)

《直缝电焊钢管》(GB/T13793))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三、防护棚搭设布置:

1、根据整个现场塔吊平面布置情况,共安装4台塔吊;安装位置如下:

(1)塔吊的服务范围:

本工程所设置的塔吊主要为6#~11#号楼主体结构施工及地下车库结构施工提供垂直运输,为此在布置塔吊时尽可能考虑到覆盖每个单体工程及整个地下车库的施工范围。

(2)根据现场需要,选择最合理的布置方式;通过多次复核确定最终塔吊定位,所布置的塔吊基础及塔身位置综合考虑了工程桩、支撑、地下结构、上部附着、拆除及吊装能力等因素。

具体定位如下图:

 

(3)6号楼/9号楼塔吊从塔吊基础面向上安装高度为110米,8号楼塔吊从塔吊基础面向上安装高度为102米,10号楼塔吊从塔吊基础面向上安装高度为94米。

塔吊臂长均为55m;

2、在塔吊回转半径范围内的临时设施须根据《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1)规定全部搭设安全防护棚。

3、防护棚设计:

(1)钢筋(木工棚及各种操作棚)防护棚搭设宽度为3.5~6m、高度为6m,(长度根据现场实际设备情况确定),采用4根钢管组对成300mm见方的小方柱作为立柱,柱距3.24m,搭设在砼硬化后的地面上,上铺500*500见方的双层木模板。

(2)地库顶板的主要临时通道防护棚搭设宽度8m、高度为6m,(长度根据现场实际设备情况确定),柱距3.24m,采用钢管桁架形式。

采用4根钢管组对成300mm见方的小方柱作为立柱,柱距2.5~3.24m,搭设在地库顶板上铺500*500见方的双层木模板。

(3)进入各楼层通道(人货电梯前台)防护棚搭设宽度为3.6~5.0等,搭设总高度为6m,采用4根钢管组对成300mm见方的小方柱作为立柱,柱距2.5~3.24m,搭设在地库顶板上铺500*500见方的双层木模板。

4、为了达到文明工地施工标准的要求,本工程的所有防护棚在上部围档1.0米高度范围外侧悬挂广告安全标语。

四、防护棚的搭设

4.1材料及规格

4.1.1钢管选用Ø48×3.24mm钢管(国标《直缝电焊钢管》(GB/T13793)),质量符合国标碳素结构钢(GB/T700)Q235-A级钢要求。

钢管上打孔的严禁使用,有严重锈蚀,弯曲,压扁或裂纹钢管不得采用。

4.1.2扣件采用可锻铸性材料制作,其材质符合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使用前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的严禁使用,扣件应做防锈处理,螺栓拧紧,扭力矩达65N.M时不得发生破坏。

有三种形式的扣件,主要用途分别为:

直角扣件用于连接扣紧两根垂直相交杆件;回转扣件用于连接两根呈任意角度相交的杆件;对接扣件,用于连接两根杆件的对接接长。

4.1.3防护棚采用竹笆片及彩钢板;

4.2防护棚基础

4.2.1防护棚基础利用现场内临时浇筑的硬化路面或地库顶板上,立杆置于砼面层上铺双层木垫板上。

4.2.2防护棚基础四周设有排水措施,利用主楼四周的排水沟和临设区内的排水沟进行排水。

4.3立杆

4.3.1相邻立杆的对接扣件不得在同一高度内,错开布置,错开的距离不得小于500mm。

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得大于步距的1/3。

4.3.2开始搭立杆时,应每隔6m设置一根临时抛撑,在搭设完该处的立杆、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后,可根据情况拆除。

4.3.3立杆顶端宜高出防护棚顶层,必要时可采用搭接接长立杆,以便在防护棚周边竖向按放防坠物回弹立笆。

该立笆绑扎固定在二根横杆上。

4.3.4立杆应准确地放在定位线上。

步距、纵距等应按立面图布置。

4.4纵向水平杆

4.4.1纵向水平杆设置在立杆内侧,其长度不宜小于2跨。

间距为2.5~3.24m。

4.4.2纵向水平杆接长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得在同步或在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面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1/3。

4.4.3纵向水平杆应贯通交圈,用直角扣件与内外角部立杆固定。

4.5横向水平杆

4.5.1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且严禁拆除。

主节点处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150mm。

4.5.2根据防护隔离板材的需要等间距设置。

最大间距不应大于纵距的1/2。

4.5.3横向水平杆为桁架结构时,在其立杆(柱)支承点处,应加设防滑扣件。

4.6扫地杆

防护棚底脚必须设置纵向扫地杆。

纵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

4.7防护棚顶临边围档

防护棚顶面的两侧边缘设防护拦板。

围档拦板高不小于1000mm,外挂安全标语。

4.8防护隔离板笆

4.8.1防护隔离为竹笆,在上下层搁栅杆上分别各铺一层。

每层竹笆用2股16#铁丝捆牢。

捆绑点是每块竹笆4个角。

底层的防护隔离板下方统一挂密目安全网。

下设路灯及消防喷淋设备。

4.9纵向斜撑

4.9.1沿防护棚外侧纵向方向(水平方向)每隔6m设一道纵向斜撑,与地面成45°-60°角度。

4.9.2斜撑的接长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m,应采用不小于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小于100mm。

4.9.3斜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立杆或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上。

旋转扣件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为150-300mm。

4.10横向斜撑

防护棚必须设置横向斜撑或上端斜拉杆。

斜撑(拉杆)的间距同立杆间距。

双桁架式或防护架应设置双斜撑(拉杆)。

4.11桁架安装

4.11.1跨度大于6m(含6m)的防护棚及通道要采用桁架进行搭设。

4.11.2桁架在现场地面组对好,起拱50-100mm,用塔吊起吊就位。

经对尺寸的校正后,用扣件将桁架的上下弦固扣在立柱的水平箍上。

4.11.3桁架安好后,两端上下层各扣好一根搁栅杆用以定位和稳定。

4.11.4对于6m(含6m)以上大跨度的桁架在桁架与立杆交接节点处,设置双扣件抗滑。

尚应各设2根横向斜撑加固。

作法是从立柱4(3)m标高处伸出两根Ф48钢管斜向伸至桁架搁栅杆的第二个节点处固定。

4.12布设下层搁栅杆及铺设防护竹笆

4.12.1下层搁栅杆铺设在桁架的下弦面,间距@400mm一根。

并用扣件将其与下弦扣牢。

为了使搁栅杆中间保持在平直的位置,应设一道联系杆(Ф48钢管),将各搁栅杆扣固均匀、平直。

4.12.2铺设防护竹笆。

要求每块竹笆稳固在搁栅杆群面上,4角4点扣扎牢固。

4.13布设上层搁栅杆及铺设防护竹笆

(作法与4.12条相同)

五、防护棚搭设的质量要求

5.1地基基础:

表面坚实平整,不积水,底座沉降量不大于10mm。

5.2立杆垂直:

立杆高度6m时允许偏差±50mm。

5.3间距:

步距允许偏差±20mm,纵距允许偏差±50mm,横距允许偏差±20mm。

5.4纵向水平杆高差:

一根杆的两端允许偏差±20mm,同跨内两根纵向水平杆高差允许±10mm。

5.5主节点处各扣件中心点相互距离不大于150mm。

5.6同步立杆上两个相隔对接扣件的高差应不小于500mm。

立杆上的对接扣件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立杆步距的1/3。

5.7纵向水平杆上的对接扣件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立杆纵距的1/3。

5.8扣件的拧紧扭力矩:

控制在45~50N.m。

六、防护棚搭设安全措施

6.1防护棚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是经过按现行国家标准《特种作业及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

上岗人员应体检合格,方可上岗作业。

对参与防护棚搭设的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和检查、监护人员进行施工方案、安全、质量、保护等措施的交底,交底内容应包括搭设范围、数量、时间和搭设顺序、方法,物件垂直运输设备的数量、防护棚上的水平运输、人员组织、指挥联络的方法和用语、搭设的安全措施和警戒区域。

交底应签字齐全。

6.2搭设防护棚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穿防滑鞋。

6.3防护棚脚手架的构配件质量与搭设质量,应按规定进行验收,合格挂牌后方准使用,并做好验收记录。

6.4遇有六级及六级以上大风和雾、雨、雪天气时应停止搭设与拆除作业。

6.5搭设完毕后应做好防雷接地保护装置。

6.6各类设施的防护棚严禁与脚手架相连。

6.7人行通道应按平面图贯通,并做好指示标志牌。

6.8搭设防护棚脚手架前,应搭设临时性满堂脚手架。

搭设过程中应有防倾覆和防止坠物伤人的措施。

6.9工地临时电线路的架设不得在防护棚脚手架上。

6.10防护棚搭拆时,地面应设围档和警戒标志,并派专人监护,严禁非操作人员入内。

6.11防护棚使用期间,应定期检查下列项目:

6.11.1杆件的设置和连接,支撑、桁架的构造是否符合要求。

6.11.2地基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

6.11.3防护棚立杆的沉降和垂直度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6.11.4剪刀撑(含斜撑)是否符合角度(45°-60°)的要求,刚度是否有保障。

安全防护棚隔离板是否捆绑牢。

6.11.5防护棚面上的杂物、垃圾是否清扫干净。

6.11.6下层防护面有无剩余(可活动)的材料、工具及废物等。

6.12在使用期间,不得随意拆除脚手架杆件。

如遇特殊情况,应预先申请,办好手续,采取加固措施后,方可临时拆除,当工作完成后,应立即恢复原样。

6.13不得在脚手架基础及其邻近处进行挖掘作业,否则应采取安全措施,并报有关部门批准。

6.14不得以防护棚为卸料平台,堆放周转材料。

6.15不得在防护棚上凉晒衣被。

6.16防护架不得搭设在距离外电架空线路的安全距离内,并做好可靠的安全接地处理。

钢管架设应设置避雷针,接地电阻不大于4Ω。

工地临时用电线不得架设在脚手架上。

七、防护棚拆除安全措施

7.1拆除前,组织项目副经理、工程师、安全员、班组长对防护棚整体进行检查,如防护棚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或损坏,应立即进行整改和加固,以保证防护棚在拆除过程中不发生坍塌危险。

7.2对参与防护棚拆除的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和检查、监护人员进行施工方案、安全、质量、保护等措施的交底,交底内容应包括拆除范围、数量、时间、和拆除顺序、方法,物件垂直运输设备的数量、防护棚上的水平运输、人员组织、指挥联络的方法和用语、拆除的安全措施和警戒区域。

交底应签字齐全。

7.3拆除现场必须设警戒区域,张挂醒目的警戒标志。

警戒区域内严禁非操作人员通行或在防护棚下方继续组织施工。

地面监护人员必须履行职责。

防护棚拆除,应配备良好的通讯装置。

7.4仔细检查吊运机械包括索具是否安全可靠。

7.5如遇强风、雨、雪等特殊气候,不得进行防护棚的拆除。

夜间实施拆除作业,应具备良好的照明设备。

7.6所有高处作业人员,严格按高处作业规定执行和遵守安全纪律、拆除工艺及方案要求。

7.7拆除人员进入岗位以后,先进行检查,加固松动部位,清除防护棚内留下的材料、物件及垃圾块。

所有清理物应安全输送至地面,严禁抛掷。

7.8不允许分立面拆除或上下同时拆除(踏步式)。

认真做到一步一清,一杆一清。

7.9拆除防护棚应一步步进行,由上而下,一步一清的进行拆除。

剪刀撑的拆除,应先拆中间扣件,再拆两端扣件。

7.10所有杆件与扣件,在拆除时应分离,不允许杆件上附着扣件输送地面,或两杆同时拆下输送地面。

7.11所有底笆拆除,应自外向内竖立、搬运,防止自里向外翻起后,笆面垃圾物件直接从高处坠落伤人。

7.12当日完工后,应仔细检查岗位周围情况,如发现留有隐患的部位,应及时进行修复或继续完成至一个程序、一个部位的结束,方可撤离岗位。

7.13拆下的防护棚、钢管、扣件及其他材料运至地面后,应即时清理,按规格堆放,保持场地清洁。

八、劳动力及材料、机具配备

劳动力配备工种

人数

任务

架子工

12

负责架子的搭设与拆除

测量放线工

1

负责脚手架垂直度控制

材料配备名称

数量

规格

钢管

6000m

Ø48mm×3.24mm

直角扣件

3500个

旋转扣件

1200个

对接扣件

1000个

机具配备名称

数量

备注

架子扳手

6把

架子工搭设架子用

力矩扳手

2把

检查扣件拧紧力度是否达到

九、应急预案措施

为了减少建筑物施工重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使承担危险救援的人员和队伍明确责任,在工程预案使救援工作有条不紊的迅速展开,特拟定此应急预案。

(一)、事故报告与现场保护

工程发生事故后,事故发生项目部必须立即向公司负责人、生产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科长、工程相关分公司负责人及工程负责人报告。

公司负责人、生产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科长、工程相关分公司负责人及工程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应迅速调集力量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抢险抢救,同时应将事故信息立即报告工程所在的负责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

若为公司施工总承包的建设工程,在进一步了解事故情况后,事故发生项目部必须配合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科及有关负责人在24小时内写出书面报告,按上述所列程序和部门逐级上报;若为公司承包的建设工程,事故发生项目部应主动配合施工承包单位做好事故报告工作。

事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工程项目、企业名称

(2)事故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3)事故发生原因初步判断

(4)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5)事故报告单位

事故发生后,公司协助事故发生项目部迅速组织抢险抢救工作,立即组织力量对事故形成实行严密保护,防止随意挪动或丢失与事故有关的残骸、物品、文件资料等,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导交通需要移动现场物件的,应作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写出书面记录,采用拍照或录像手段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和物证。

(二)、事故处理程序

发生事故后,公司负责人、生产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科长、工程相关分公司负责人。

工程负责人要及时赶赴现场,加强指挥工作,协调有关力量,对重大问题及时作出决策。

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工作人员要迅速到达现场展开工作。

处理程序:

1、由总指挥委派现场指挥长组织现场指挥机构;

2、根据部门职责及灾情,迅速调集力量,建立现场抢险救护工作组织;

3、迅速开展抢救治疗和善后处理工作;

4、做好情况通报;

5、开展事故调查。

(三)、救援工作的组织机构:

组长:

张官学

副组长:

秦金荣

组员:

王国强、马进贤、周善荣、任德华、任金山、秦树明、徐阚林、王浩、秦金富、许德国

具体分工如下:

1、张官学负责现场,任务是掌握了解事故情况,组织现场抢救。

2、秦金荣负责联络,任务是根据指挥小组命令,及时布置现场抢救,保持与当地电力,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劳动部门等的沟通。

3、王国强负责维持现场秩序,做好当事人、周围人员的问讯纪录。

4、马进贤负责妥善处理好善后工作,负责保持与当地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

指挥部下设专业抢险组、事故调查组、善后处理组和预备机动组

指挥部职能:

1、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报告事态发展情况,执行上级有关指示和命令;

2、发布应急救援命令、信号;

3、掌握汇总有关情报信息,及时作出处置决断;

4、负责对事故救援工作的指挥调度,调动有关力量进行抢险救护工作;

5、迅速抢救伤员,采取控制事故险情蔓延扩大的有效措施;

6、负责现场救援工作所需要装备、器材、物资的统一调度和使用,及救援工作人员的掉配;

7、组织做好善后工作,配合上级开展事故调查。

(四)、现场分工和职责

1、专业抢险组;主要任务是查明事故现场基本情况,制定现场抢险方案,明确分工,迅速组织灭火、打捞、工程拆除。

挖掘坍塌建筑物土石方。

关闭危险泄露源,安全转移各类危险品等抢险行动,抢救受伤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伤亡损失。

2、事故调查组:

防止查清事故发生时间、经过、原因、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情况,分清事故责任,并提出对事故责任处理意见及防范措施。

3、善后处理组:

做好死难、受伤家属的安抚、慰问,思想稳定工作,消除各种不安定因素。

4、预备机动组:

由指挥长临时确定,机动组力量由指挥长调动、使用。

5、在开展抢险救治过程中,应注意组织协调各种救援力量,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防止在抢险救援过程中发生其他意外事故。

(五)、事故情况通报及调查处理

1、做好事故情况通报工作

事故发生后,指挥部要及时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工作迅速将事故灾情及抢险救治、事故控制、善后处理等情况按分类管理程序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上报,并根据上级领导的指示,逐级传达到现场指挥领导和参与事故处理的人员。

2、事故调查处理

事故现场调查组要抓紧时间做好重。

特大事故的现场勘察和调查确证工作。

上级事故调查组到达后,如实汇报事故调查初步情况,提供相关调查取证资料,并根据上级调查组要求,按照行业对口关系,专职分工,抽调力量,协助进行深入调查取证工作。

3、人员:

脚手架坍塌事故应急的人员组成:

固定在编抢险人员,以各分公司的电工、焊工、起重司机、架子工、驾驶员、安全员等持证人员为主。

公司应急抢险领导小组:

救援电话:

医院急救120公司应急抢险领导小组:

所属办事处:

江苏南通四建集团有限公司驻上海总部

电话:

总经理:

技术总工:

监理总监:

范屹立

建设单位:

负责人

4、装备器具:

大型装备:

配有装卸车2辆、载货汽车1辆、挖掘机1辆。

小型器具:

配有千斤顶、冲击钻、应急灯、污水泵、高压泵等。

应急救援组接到事故通知后,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并迅速采取以下行动:

1)、撤离、疏散事故可能波及区域内的其他人员;将事故区域内的危险品、易燃物品机设备等转移至安全区域。

2)、清理路障,并保持场内外的道路畅通,并在路口为救护车或消防车指示最近的路线;若在夜间应在现场的设置足够的临时照明。

3)、协助、配合医护人员抢救伤员,将伤员送上救护车;为消防队员指出最近的消防水源。

4)、协助消防队员灭火,阻止事故蔓延扩大(如防止火势窜入临近建筑物,防止燃油泄漏至其他部位)。

5)、加固有倒塌危险的设施及建筑物,用警戒旗、绳封闭事故可能波及区域,并竖起“此处危险,禁止入内”的警告标志,夜间应使用声光报警设备发出信号;避免无关人员进入此区域。

6)、根据需要,为在此进行救治、处理事故等人员提供安全防护设备(如橡胶手套、裤子、长靴、防毒面罩、呼吸器等)或工具。

7)、事故处理结束后,应急救援组对事故区域进行必要的整理,消除事故遗留的材料对人员或环境造成的不好可能性。

8)、事故处理接结束后,项目经理按《事故调查程序》规定,组织或配合上级逐主管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处理,并对调查及处理情况做书面记录备案,并向上级主管部门及业主提交事故或报告的复印件。

医院急救路线:

从本工地到嘉定瑞金附属医院路线图

 

十、各部位的防护棚搭设立面图

(1)钢筋棚(搅拌机、木工)棚等搭设:

防护棚宽度为3.5~6m,搭设总高度为6m。

用4根钢管组对成300mm见方的小方柱作为立柱,柱距3.24m,搭设在硬化后的砼地面上,上铺500*500见方的双层木模板。

上下纵向水平杆之间间距400mm。

剪刀撑倾角45度,跨距3m,连续设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