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技巧.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16199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4.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测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行测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行测技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行测技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行测技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行测技巧.docx

《行测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测技巧.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行测技巧.docx

行测技巧

行测-最优做题顺序

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验要求120分钟做答135到140题。

一般来说,平均只有不到75%的考生可以在规定时间内答完80%以上的题目。

并且行政能力试卷的试卷说明也明确指出:

考卷中存在较难的题目,考生遇到暂时不会的题目要跳过,否则可能没有时间完成后面的题目。

因此,在几乎难以完成试卷所有题目的情况下、且题目难度差异较大的行政能力考试中,对不同部分题目的做题顺序安排,统筹做不同类型题目投入的时间与精力的大小,就显得非常的有必要。

  一、确定最优做题顺序要考虑的原则

  首先,在假定题目无法100%做完的情况下,必须优先做完自己平时训练时候正确率最高,相对最擅长的部分。

  其次,在时间紧迫,且题目难度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必须优先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快速做完相对难度较小的题目,为以后相对的难的题目赢得时间。

  再次,考虑评分的权重,行政能力测试140道题目100分。

一个比较合理的评分标准是根据每个部分题目难度的差异赋予不同权重。

高难度的类型的题目赋予的分值高,难度较低的赋予较低的分值。

  比较公认的是资料分析和演绎理解题目是含金量较高的题目,而常识判断、类比推理是含金量较低的题目。

  二、确定最优做题顺序的程序

  1.一般来说,整个行政能力测试的试卷中,常识和类比推理部分是公认难度较低的部分。

因此,此部分一般应该优先考虑在短时间内快速做完。

  2.做题的第二阶段,优先考虑难度中等、既包含简单数学计算的又含有大量严于阅读的题目,即同时参考分值的权重安排一下做题顺序:

逻辑推理、定义判断、资料分析。

  3.考虑到每个人的智力模式不同,有的对数字逻辑特别敏感,有的则有很强语言能力天赋。

因此,考生要根据平时的训练,找出自己究竟擅长数量关系部分,还是擅长演与理解部分。

对于擅长语言的考生,言语表达必须放在数量关系与图形推理前面完成。

对于擅长数学、逻辑能力强的考生,则必须把数量关系和图形推理放在言语理解前面。

  4.每个考生可以根据平时对每一部分做题的正确率和花费时间的多少重新校正以上的做题顺序,并充分照顾到自己平时的做题习惯。

否则,在紧张慌乱的考场中,不按试卷试题排列顺序做题切违反了自己平时的做题习惯,很容易因为意外的负担造成适得其反结果。

国家机关公务员行政能力测试的考试中,考生们感触最多的不是题目有多难,而是题目太多,时间不够。

这里给大家算一笔帐,如涂答题卡的速度控制在2秒/题,120分钟之内,完成140道题目,考生需要51.3秒/题。

140道题,加上浪费在涂答题卡上的.的时间,120分钟之内完成的难度非常之大,除非你参加过非常专业的辅导班或者你天资异鼎,大部分考生在规定时间之内都无法做完所有的试题。

     如何在考试中更好的把握时间、掌控时间,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效果,今天我根据多年公务员辅导经验,为大家一一指明。

     第一:

先易后繁、先简后难的原则

     想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学生,大多经过传统的中国式教育。

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甚至还有众多研究生考生,大家都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大考、小考,知道一个最普通的规律,“先易后繁、先简后难!

”你求学之路上很多老师都将过这个道理,这里不作更多阐述,就一个原则,会的题目,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并力求准确;一时无法作出或者比较难的题目,在题头前标上记号,回头再作。

     第二:

突击分值高的题目,后作分值低的题目

     在公务员考试中,并没有像大家平时考试一样,对每个题目标出具体的分值,这使得大家在考试的过程中不能更好的把握孰轻孰重,这里我们根军多年公务员辅导经验,对题目分值作出简略的分配。

     分值比较重的题型:

言语理解、资料分析、常识判断;分值比较轻的:

图形推理、类比推理、定义判断。

     大家在考试过程中,应将更多的时间应用到分值更高的题型中,而不要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分值较低的题型中。

     第三:

放弃原则

     “分、分,学生的命根!

”是,也许就是因为零点几分的差距,就与你的梦想失之交臂,从此人生走向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境地。

     国考行测的题目涉及各个方面的内容,题目类型多、内容量大、总体难度每年都在提高,如何在120分钟这个转瞬既逝的时间范畴内,更为合理的分配时间,你要懂得放弃。

     很多同学在做题的过程中,容易钻“牛角尖”,面对一道看似很容易做答确一时无法找到解题方法的题目时,很多考生的心理状况是:

这题平常做过,不作太可惜了。

马上,肯定能作出来,再想一下,马上就可以出来。

而等他发现无论使用什么方法,都无法解答出这道题目的时候,时间已经被他无情的挥霍在了这道最终没有解答出的题目中。

     会作的题目,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准确的结果;不会的题目,千万不要钻牛角尖,跟题目“耗上”,白白耽误了宝贵的做题时间,在平均值内得不出答案的题目,应该主动放弃,转移阵地,以免没有充足的时间作后面比较容易的题目。

     第四:

涂答题卡原则

     1、不建议所有题目作出之后,一起涂答题卡。

因为先做题,后涂答题卡,会造成后期时间较短,自己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容易出错。

     2、不建议作一题答一题。

行测考试中,每个大项之间都有自己的规律性,作一题,涂一题,容易造成思路断层,影响思路。

     最后,我们建议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应该是每做完一个大项后,涂一个大项的答题卡。

这样不容易出错,不会影响做题思路,还可以在涂答题卡过程中思考刚刚做过题目的准确性。

     第五:

考前准备

     国家机关公务员行政能力测试的考试,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所有的题目都以选择题的形势呈现给大家,最后每一道题目都要体现在答题卡上,这就要求我们在考试之前要做好考试中的准备工作。

     首先:

准备两支削好的2B铅笔(别贪图便宜,买到假货),对于铅笔笔头的形状,因人而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形势;

     其次:

最好购买一块全新的橡皮,以免旧橡皮在擦拭过程中,污染到答题卡卷面。

     51.3秒完成一道题,时间紧,任务重,保持自信,轻松上阵,做好考前准备,掌握考试过程中的做题原则,成败掌握在你手中。

判断推理解题方法指导

图形推理的解题方法:

一、方框内“#”字图形。

一般是从行或列中寻找规律。

当以中间图形为中心时,则顺(或逆)时针按一定的角度旋转,方能找出正确答案。

有时还需要加个常数或者是扩大多少倍,方能找到正确答案。

二、单个图形分解后的图形。

主要掌握在平面上移动,方向上有变化,即量变,不能出现质变。

找出量变后正确的一幅图形,才是正确答案。

三、矩形内部图形的变化。

从中找出规律,从而得出第4或第5(或更多)个图形的正确答案。

四、平面变立体图形。

要找准相对面的关系才能找出正确答案。

画下平面图后剪下来折叠成立体图形,与四个选项比较即很快找出正确答案。

五、左右上方两组图形。

从左上方一组图形的变化规律,找出右上方?

处的图形来。

六、延续类图形的做题方法。

主要是从上面几行的变化规律推导出?

处一行来。

七、多列类图形主要从左面几列的规律推导出?

处这一列来。

八、特殊类图形解题方法因题而异。

演绎推理的解题方法:

一、抓住题干的主旨。

解题的时间是有限的,同时有的试题的题干又比较长,这就需要应试者抓住题干的主旨即主题。

而最好的方法就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

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和把握题意,可以为选择答案留下较为宽裕的时间,同时也可以提高答案的正确率。

二、注意提问方式。

每一种提问方式都有它自身的特点和答题思路,这里尤其要提醒应试者注意的是:

一定要仔细审题,避免由于疏忽大意而选错答案。

例如问的是“最能加强”还是“最不能加强”,或者问的是支持题干结论还是反驳题干结论等,一定要看清楚。

三、不“钻牛角尖”。

每道题的题干陈述都是一段短文,应试者要认为题干陈述的内容是正确的,不要持“怀疑”态度,一味钻“牛角尖”,那就没法做题了。

四、将该排除的选项都排除掉。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考题,一定要将该排除的三个选项都排除,即便选项的内容是正确的,但与题干陈述无关,也应排除。

有些间接找出答案的考题,应将无关的三个选项都排除,剩下的一个方是正确答案。

定义判断的解题方法:

一、找准关键词。

每个定义判断的短文中,都有1至数个关键词,应试者一定要找准,才能找出正确的选项。

二、仔细审题。

看问的是肯定型判断还是否定型判断,不然容易找错选项,尤忌将否定型的当成肯定型的去选答案。

三、不要怀疑定义的正确性。

应试者如果一味“钻牛角尖”,认为定义是片面的,那就不易找出正确答案了。

类比推理的解题方法

一、认真审题,弄懂词义与语义。

这是选对类比推理答案的前提。

二、紧扣题干的关系找选项。

违背这一原则,易找错答案,尤其是填空类题型。

三、排除干扰选项。

如只有一对修饰词,而没有被修饰的对象时应将其排除,因为这是一对干扰选项。

事件排序的解题方法:

一、答题时,应试者应使用自己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所积累的一般知识来填补题目中所欠缺的部分,以便使你假想的程序推理更合理。

二、不要“钻牛角尖”,认为所给出的四个选项没一个是正确的,应从中找出一个比较合理的。

三、当五个词或短语集中说明一组事件时,应首先找出排在最前面的那个词或短语;当五个词或短语说明两组事件时,应找出哪组事件在前面,不然,就不易找出正确答案了。

常识判断解题方法指导

常识判断的解题方法(主要靠平时的知识积累):

一、仔细审题,注意题意要求。

在四个选项中,有时会出现含义不正确的选项,但应试者不能见此就盲目排除。

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的是选择含义正确的选项还是含义不正确的选项,有时就是要求应试者选择含义不正确选项的。

二、运用淘汰法做题。

当应试者对某道题不知该选哪一项时,不妨将四个选项分成两类,一类是含义相近的,一类是含义特殊的。

在选择时,可将含义相近的三个选项排除,即淘汰,留下含义特殊的一项,即所要的选项。

注意,这种方法是在掌握知识不足的特殊情况下方可使用的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

三、重视多选题以单选题的形式出题的解题方法。

遇到这种题型时,可将含有错误内容的选项都排除掉,剩下的一项才是正确答案。

言语理解与表达解题方法指导

短文阅读的解题方法:

一、找到关键句子或曰主句。

拿到短文后,首要的问题是需要完整、准确地理解给定材料的意义,并找出关键句子,进而概括出材料的主题或主要内容。

二、使用排除法。

在确定正确选项时,即便某项的观点或内容是正确的,但与短文的陈述无关或不是短文主要内容的,也应排除。

只有这样才能选出正确答案。

选句填空的解题方法:

对于这种新题型的解题方法,尚不能完备总结,但可提示给应试者的有如下几点:

一、理清复句的逻辑层次关系。

在复句补充类的题型中,要把句中关联词语摘出来,注意“假设”与“递进”的关系。

二、重视逻辑的连贯性。

应试者在做选句填空时,需具有篇章格局的基本知识,准确把握整段短文的主要内容,注意逻辑上的连贯性。

如果一段话属于总一分一总的格局,给出了前面的总与分,需选择的是后一个总。

那么应试者就应将适合作结束语的那一句作为正确选项选出来,填到空格处,从而使整段短文既有总(提出论点),又有分(展开解题),最后又是总(即结束语)。

三、注重对其他类型选句填空题的练习。

如确定因果关系的选句填空题,确定主题的选句填空题,确定主要内容的选句填空题。

要求应试者在读完给出的有关资料后,迅速确定从四个选项中选哪一句。

词语判断的解题方法:

一、要弄通短文的主要意思及该词语在短文中的作用。

二、靠平时的知识积累和对做这类题型方法的积累。

资料分析解题方法指导

资料分析的解题方法:

一、要认真审题。

阅读完整个资料之后,在掌握资料所提供信息的总体特征或突出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每一试题提出的具体问题,与图、表、文字资料中的具体数值相对照,通过分析、计算,得出正确答案。

尤其是统计图,要看懂图,看清图外的标识代表什么。

做题时,有时甚至要用到资料上没有直接给出的相关背景知识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但需要提醒应试者注意的是,答题的直接依据是试题提供的资料,切记不要脱离资料本身所提供的信息,不要凭自己个人的经验或非试题提供的同类信息做出判断,否则会严重影响考试成绩。

此外,还要明确的是,资料分析试题是以图、表或文字反映的信息为依据,应当把对图表与文字内容的阅读和理解作为正确答题的首要条件。

审题时要仔细,以便达到快速、准确答题的目的。

二、尽量采用简便方法,以提高做题速度。

如利用排除法,先将不可能的选项排除;有时四个选项的第一或第二个就肯定是正确答案。

如果下面也没有诸如“以上都对”或“以上都错”的选项时,那就可以不管第二、三、四或第三、四个选项了,这样直接将其排除,可节省不少宝贵时间;在计算大数时,有时可以略去后几位,直接计算出大概的正确答案。

三、注意题中计算单位的一致性,勿掉入“陷阱”。

如出现公里与里、公尺与尺混用的情况时,要先统一起来再选择正确答案,不然易错选,或中了出题人的“圈套”。

四、注意“未给出”选项的作用。

该选它时一定要选它,不该选它时它只起干扰作用。

数量关系解题方法指导

数字推理的解题方法:

一、多掌握一些数字推理的规律与公式,并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

二、“尝试错误法”。

即在做题时先试用一种规律,如找不到正确答案再试用第二种规律,用到第三种规律,如找到了正确选项,那便对了。

如仍找不到正确选项,就需要暂时放弃这道题,因为这道题对这位应试者来说就是难题了。

可放到最后再解决。

三、“代入法”。

除了数字排序等题直接用此法外,在一些对应试者来说属难题时不妨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代到题干中去,看是否找到规律。

当然,这种做题方法较浪费时间,应准确快速使用本法。

四、特殊数列用特殊方法。

算式题的解题方法:

一、多熟记些算式题的巧算法与公式,以提高做题速度。

二、仔细审题。

找出属哪种题型,然后再找出相应的“巧算法”或公式。

一般说来,算式题都有“巧算法”或公式可寻。

三、尽量用心算。

除非个别大数时,一般不用笔算,这样可以节省时间。

一、最有效、最基本的方法——难度判断法

  定义:

难度判断法是指根据试题的难度确定答案的基本位置。

  基本原理:

由于行测全是四选一的客观题,所以无论如何答案都在ABCD这四个选项中,此其一。

其二,按照试题设置的原则,答案分布应当均衡,因此各个答案出现的机率要差不多。

到底在不同的试题中,哪种题的答案放在哪个位置?

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难题的答案放前边,易题的答案放后边。

由此就涉及如何判断难题和易题。

难题是指试题涉及较多的知识和信息,信息之间缝隙太大,试题与答案之间不容易建立起直接联系的题。

易题是指试题内容为广大报考者熟悉,多数人都可能做得起的题。

由此,总体来说,难题的答案在AB,易题的答案在CD。

那么,又怎样确定哪个答案在A,哪个答案在B呢?

一般说来,难得无从下手的答案在A,很难但可以倒回去验证的答案在B。

易题中哪个选C,哪个选D呢?

一般说来,估计多数人都做得起的题答案在D,估计多数人都做得起但要花较多时间的答案在C。

  简而言之,就是最难的题答案常在A,最易的题答案在D。

很难但可以倒回去验证的答案在B,容易但费时的答案在C。

  例:

对某单位的100名员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他们喜欢看球赛和电影、戏剧。

其中58人喜欢看球赛,38人喜欢看戏剧,52人喜欢看电影,既喜欢看球赛又喜欢看戏剧的有18人,既喜欢看电影又喜欢看戏剧的有16人,三种都喜欢看的有12人,则只喜欢看电影的有

  A、22人B、28人C、30人D、36人(05中央A)

  我们先根据难度来判断,这道题有多难。

如果以很难、难、易、很易为四级的话,估计这道题的难度为“很难”。

因为看了之后,发觉这道题的答案和题之间找不出可以互相支持的地方。

一般人简直无从下手。

这时候,放弃做题是必要的,但放弃答案是不行的。

这时候,你就选择A,对这种牛吃南瓜开不起头的答案选A的正确率非常高。

我们来看考过的题中的难题与答案分布。

二、对数学运算比较有效的方法——联系法  

联系法是指数字之间存在着一些必然联系,通过这些联系可以找出答案。

比如在涉及距离速度的题中,出现了7和21、4和12等数字,你要联想要答案可能跟3有关,而不是跟5、8等其他数字有关。

  例:

甲乙丙三人沿着400米环形跑道进行800米跑比赛,当甲跑1圈时,乙比甲多跑了1/7圈。

丙比甲少跑1/7圈。

如果他们各自跑步的速度始终不变,那么,当乙到达终点时,甲在丙前面:

  A、85米B.90米C.100米D.105米(05中央A)

  我们不用做题,就看题干中的数字哪些和答案相关,看能否选出正确答案。

看:

800,1,1/7,1/7。

你觉得最可能跟哪个数字有关:

85,90,100,105。

应当想到,最核心的数字有3个:

1,7,8。

这样,答案基本不可能跟尾数是5的有关。

可以说A、D都不是答案。

在90和100中,哪个更接近答案呢?

1001因为比较明显的感觉是100×(7+1):

800。

所以选C。

这样,我们就绕过了从题中算出答案的麻烦。

  三、对逻辑判断比较有用的方法——验证法

  验证法是指将选项带人题干的关键处来验证其正确性的方法。

四、对言语理解与表达有效的方法——关键词法

  关键词法是指对言语的理解要抓住重要的词语,从而将其组织起来表达符合题干的意思。

行测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题干往往比较长,如果考生要认真地阅读,有些题可能1分钟都读不完。

这时候,考生就要“好读书不求甚解”、“观其大略”,用历史文化残余与历史重构法的方式,将快速阅读过后头脑中残存的信息组织起来,在答案中寻找具有相同形式或内容的选项。

  五、最简单的办法——造句法.

  造句法是指按照相关句式结构造出一个新句子的方法。

造句法适用于类比推理和定义判断。

因为造句法的基本原理是相似事物之间具有异质同构性。

  六、最凭感觉的方法——座标法  座标法是指根据已有数字所处的座标之间的变化规律,确定另一个数字的座标。

座标法适用于数字推理,特别适合自然数的类比推理。

一般的参考书上是采用二级特级或三级特征来进行推理,远没有座标法进行推理来得形象、快捷。

座标法在CAO作时就是将给定的几个数字的横座标分别设定为1、2、3、4、5、6……,纵座标就是该数字本身。

这样,我们就能比较明显地看出数字之间变化规律。

但这种稍嫌抽象,对于数字极大、极小的都需要加上感觉才能判断。

数量关系之数字特性法

数字特性法是指不直接求得最终结果,而只需要考虑最终计算结果的某种"数字特性",从而达到排除错误选项的方法。

  掌握数字特性法的关键,是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数字特性规律。

(下列规律仅限自然数内讨论)

  

(一)奇偶运算基本法则

  【基础】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

  奇数±偶数=奇数。

  【推论】

  1.任意两个数的和如果是奇数,那么差也是奇数;如果和是偶数,那么差也是偶数。

  2.任意两个数的和或差是奇数,则两数奇偶相反;和或差是偶数,则两数奇偶相同。

  

(二)整除判定基本法则

  1.能被2、4、8、5、25、125整除的数的数字特性

  能被2(或5)整除的数,末一位数字能被2(或5)整除;

  能被4(或25)整除的数,末两位数字能被4(或25)整除;

  能被8(或125)整除的数,末三位数字能被8(或125)整除;

  一个数被2(或5)除得的余数,就是其末一位数字被2(或5)除得的余数;

  一个数被4(或25)除得的余数,就是其末两位数字被4(或25)除得的余数;

  一个数被8(或125)除得的余数,就是其末三位数字被8(或125)除得的余数。

  2.能被3、9整除的数的数字特性

  能被3(或9)整除的数,各位数字和能被3(或9)整除。

  一个数被3(或9)除得的余数,就是其各位相加后被3(或9)除得的余数。

  3.能被11整除的数的数字特性

  能被11整除的数,奇数位的和与偶数位的和之差,能被11整除。

  (三)倍数关系核心判定特征

  如果a∶b=m∶n(m,n互质),则a是m的倍数;b是n的倍数。

  如果x=y(m,n互质),则x是m的倍数;y是n的倍数。

  如果a∶b=m∶n(m,n互质),则a±b应该是m±n的倍数。

  【例22】(江苏2006B-76)在招考公务员中,A、B两岗位共有32个男生、18个女生报考。

已知报考A岗位的男生数与女生数的比为5:

3,报考B岗位的男生数与女生数的比为2:

1,报考A岗位的女生数是()。

  A.15B.16C.12D.10

  [答案]C

  [解析]报考A岗位的男生数与女生数的比为5:

3,所以报考A岗位的女生人数是3的倍数,排除选项B和选项D;代入A,可以发现不符合题意,所以选择C。

  【例23】(上海2004-12)下列四个数都是六位数,X是比10小的自然数,Y是零,一定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数是多少?

()

  A.XXXYXXB.XYXYXYC.XYYXYYD.XYYXYX

  [答案]B

  [解析]因为这个六位数能被2、5整除,所以末位为0,排除A、D;因为这个六位数能被3整除,这个六位数各位数字和是3的倍数,排除C,选择B。

  【例24】(山东2004-12)某次测验有50道判断题,每做对一题得3分,不做或做错一题倒扣1分,某学生共得82分,问答对题数和答错题数(包括不做)相差多少?

()

  A.33B.39C.17D.16

  [答案]D

  [解析]答对的题目+答错的题目=50,是偶数,所以答对的题目与答错的题目的差也应是偶数,但选项A、B、C都是奇数,所以选择D。

  【例25】(国2005一类-44、国2005二类-44)小红把平时节省下来的全部五分硬币先围成一个正三角形,正好用完,后来又改围成一个正方形,也正好用完。

如果正方形的每条边比三角形的每条边少用5枚硬币,则小红所有五分硬币的总价值是多少元?

()

  A.1元B.2元C.3元D.4元

  [答案]C

  [解析]因为所有的硬币可以组成三角形,所以硬币的总数是3的倍数,所以硬币的总价值也应该是3的倍数,结合选项,选择C。

  [注一]很多考生还会这样思考:

"因为所有的硬币可以组成正方形,所以硬币的总数是4的倍数,所以硬币的总价值也应该是4的倍数",从而觉得答案应该选D。

事实上,硬币的总数是4的倍数,一个硬币是五分,所以只能推出硬币的总价值是4个五分即两角的倍数。

  [注二]本题中所指的三角形和正方形都是空心的。

  【例26】(国2002A-6)1998年,甲的年龄是乙的年龄的4倍。

2002年,甲的年龄是乙的年龄的3倍。

问甲、乙二人2000年的年龄分别是多少岁?

()

  A.34岁,12岁B.32岁,8岁C.36岁,12岁D.34岁,10岁

  [答案]D

  [解析]由随着年龄的增长,年龄倍数递减,因此甲、乙二人的年龄比在3-4之间,选择D。

  【例27】(国2002B-8)若干学生住若干房间,如果每间住4人则有20人没地方住,如果每间住8人则有一间只有4人住,问共有多少名学生?

()。

  A.30人B.34人C.40人D.44人

  [答案]D

  [解析]由每间住4人,有20人没地方住,所以总人数是4的倍数,排除A、B;由每间住8人,则有一间只有4人住,所以总人数不是8的倍数,排除C,选择D。

  【例28】(国2000-29)一块金与银的合金重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