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 高考物理模拟题共10页文档.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12664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99.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州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 高考物理模拟题共10页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湖州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 高考物理模拟题共10页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湖州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 高考物理模拟题共10页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湖州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 高考物理模拟题共10页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湖州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 高考物理模拟题共10页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州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 高考物理模拟题共10页文档.docx

《湖州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 高考物理模拟题共10页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州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 高考物理模拟题共10页文档.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州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 高考物理模拟题共10页文档.docx

湖州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高考物理模拟题共10页文档

浙江省湖州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物理学科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14.小强在加油站加油时,看到加油机上有如图所示的图标,关于图标的含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A.工作人员工作时间须穿纯棉服装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

“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B.用绝缘的塑料梳子梳头应该没有关系

C.化纤手套与接触物容易摩擦起电存在安全隐患

D.制作这些图标的依据是静电屏蔽原理

14.C

解析:

本题考查了摩擦起电及其原理、静电屏蔽原理;解题关键是理解摩擦起电以及静电屏蔽的原理;考查了考生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应用物理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防止摩擦起电产生电火花,工作人员工作时间不能穿脱服装;不能用绝缘的塑料梳子梳头;化纤手套与接触物容易摩擦起电存在安全隐患;制作这些图标的依据是摩擦起电原理.综上所述,本题选C.

15.2019年12月14日21时11分,“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落月,中国成为继美国、前苏联之后第三个实现月球软着陆的国家.在“嫦娥三号”落月前的接近段几乎是沿着一条倾斜的直线运动,假设此过程“嫦娥三号”做匀减速运动,如图所示.忽略“嫦娥三号”的质量变化,那么你认为在接近段她所携带的喷气发动机的喷气方向可能为图中的

A.竖直向下的A方向

B.斜向下的B方向

C.沿接近段轨迹的C方向

D.平行月面向前的D方向

15.B

C.解析:

本题考查了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解题关键是正确对物体进行受力和运动情况分析,明确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考查了考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嫦娥三号”向月球表面运动时,加速度方向沿C方向的反方向,由牛顿运动定律可知其受到的合力方向也沿C方向的反方向,由万有引力定律可知,“嫦娥三号”受到月球的重力和火箭的反冲力作用,且这两个力的合力方向沿C方向的反方向,由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发动机的喷气方向沿斜向下的B方向.故本题选B.

点评:

⑴当“嫦娥三号”在月球表面悬停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嫦娥三号”受到的重力和发动机的推力是一对平衡力.⑵当“嫦娥三号”在月球表面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嫦娥三号”受到的重力和发动机推力的合力恒定、方向与其加速度方向一致.⑶不论在地球还是月球上,应用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解题的规律是一样的.

16.如图甲所示,用等长的轻绳悬挂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今在两小球上分别施加大小为3F和F,方向相反的水平恒力,则平衡后两小球的位置应该为图乙中的

16.A

解析:

本题考查了共点力平衡及其应用;解题关键是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而后应用共点力平衡条件列式求解问题;考查了考生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设轻绳长为

,上面一段轻绳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

、绳上张力为

,两球之间的一段轻绳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

、绳上张力为

,以两球为研究对象,由共点力平衡条件可知

,则有

;以下面的小球为研究对象,由共点力平衡条件可知

,则有

.两球偏离竖直方向之间的水平距离

.故本题选A.

点评:

巧妙选择研究对象,灵活选用整体法或隔离法并结合共点力平衡条件分析和求解问题是解决此类问题的重要解题思路和方法.

17.如图所示,边长为2l的正方形虚线框内有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一个边长为l的正方形导线框所在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导线框的一条对角线和虚线框的一条对角线恰好在同一直线上.从t=0开始,使导线框从图示位置开始以恒定速度沿对角线方向移动进入磁场,直到整个导线框离开磁场区域.用I表示导线框中的感应电流(逆时针方向为正),则下列表示I-t关系的图线中,正确的是

17.D

解析:

本题考查了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以及右手定则;解题关键是首先断定出切割磁感线的线框的有效长度及其大小变化规律,而后应用右手定则断定出线框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考查了考生的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导线框完全进入磁场后,没有感应电流产生.故A、B均错.进入和穿出磁场过程,线框有效切割长度变化,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在变化,故C错.线框进入磁场过程,有效切割长度L均匀增大,感应电动势E均匀增大,感应电流I均匀增大.穿出磁场过程,有效切割长度L均匀减小,感应电动势E均匀减小,感应电流I均匀减小,两个过程电流方向相反.故D正确.

点评:

根据感应电流大小和方向,将选项逐一代入,检查是否符合题意来选择,即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求解.实际上,选择题的求解常用方法有:

直判法、排除法、代入法、特殊值法、图象法等等.

2、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8.如图所示,在光滑的绝缘水平面上,有一个正方形abcd,顶点a、c处分别固定一个正点电荷+Q,顶点b、d处分别固定一个负点电荷-Q,它们的电荷量相等.各边的中点分别为E、F、G、H,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为O,M、N是ab连线上位于O点两侧的两个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E、F、G、H四个点的电场强度相同

B.E、F、G、H四个点的电势相等

C.将试探电荷+q沿直线从M点移到N点,它的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D.将试探电荷+q沿直线从E点移到F点,它的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18.BCD

解析:

本题考查了电场强度、电势以及电势能的概念;解题关键是要明确正电荷、负电荷、等量同种电荷、等量异种电荷等电场的分布情况尤其是等量异种电荷的电场分布特点和规律;考查了考生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分析综合能力.电场强度是矢量,有方向,E、F、G、H各点的电场强度方向是不同的,故A错;E、F、G、H各点电场具有对称性,因此各点的电势相等,故B对;将试探电荷+q沿直线从M点移到O点过程中,由功的定义式可知,a、c处的正电荷对试探电荷+q做负功、b、d处的正电荷对试探电荷+q做负功、可见电荷的电势能增大,相反,由O点移到N点过程中,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故C对;将试探电荷+q沿直线从E点移到F点,在a、c处的正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电势先减小后增大,故它的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在b、d处的正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电势先减小后增大,故它的电势能也先减小后增大,可见D对.

点评:

⑴解决此类问题要熟悉等量异种电荷周围电场线的分布特点以及知道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沿电场线电势逐渐降低的规律.⑵根据等量异种电荷周围电场线的分布进行分析,等量异种电荷周围电场线是两边密,中间疏,中垂线上的场强方向与中垂线垂直.中垂线上电场线从中点向两边越来越疏.⑶电场强度是矢量,点电荷的电场可以叠加在一起进行分析,有时会使问题得到迎刃而解.

19.如图所示,运动员在粗糙塑胶跑道上负重起跑训练.轻质弹性橡皮条一端套在运动员的腰上,另一端系在一个大轮胎上,起跑过程可简化如下:

运动员起跑拉动橡皮条使其变长,稍后轮胎在橡皮条牵引下开始运动,最后轮胎与运动员一起匀速运动.则起跑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橡皮条增加的弹性势能等于轮胎动能的增加量

B.橡皮条对轮胎做的正功大于轮胎动能的增加量

C.人和轮胎对橡皮条做的总功等于橡皮条弹性势能的增加

D.橡皮条克服人的拉力做的功等于橡皮条弹性势能的增加

19.BC

解析:

本题考查了功、能以及功能关系;解题关键是明确力对物体做功的正负与能的转化关系;考查了考生的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应用物理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橡皮条增加的弹性势能等于人和轮胎对橡皮条做的总功、而轮胎动能的增加量等于橡皮条和地面摩擦力对轮胎做的总功,二者不一定相等,故A错C对;由动能定理可知橡皮条对轮胎做的正功

,故B对;由功能关系可知人的拉力做的功等于橡皮条弹性势能的增加、轮胎动能的增加量以及因地面摩擦力做功而产生的热量.故D错.

点评:

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的转化过程,且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根据弹力的方向与伸长量方向之间的关系可以判断做功的情况,弹力做正功,则弹性势能减小、做负功,则弹性势能增加.

20.两列横波沿着同一条弹性绳相向传播(绳沿x方向放置),振幅都是20cm.实线表示的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频率为3.25Hz;虚线表示的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某时刻两列波相遇,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列波在相遇区域发生干涉现象

B.从图示时刻起再过3/13s,平衡位置x=6m的质点正在向-y方向运动

C.从图示时刻起再过0.25s,平衡位置x=4.25m的质点将位于y=+20cm处

D.从图示时刻起再过0.25s,平衡位置x=4.25m的质点将位于y=+40cm处

20.BD

解析:

本题考查了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横波的图象以及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解题关键是明确波的图像与振动图像之间的区别、掌握并熟练应用波速公式、波的干涉原理分析求解问题;考查了考生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传播速度大小相同.实线波的波长

=4m,而虚线波的波长

=6m,所以两波的频率不同.不能发生干涉现象.故A错;

两列在同种介质中传播,波速相同,由波速公式

得知,

,则虚线波的频率

Hz=

Hz,从图示时刻起对于实线表示的波再过3/13s即

个周期,则平衡位置x=6m的质点恰好沿-y方向运动到y=-20cm处.而对于虚线表示的波再过3/13s即

个周期,则平衡位置x=6m的质点恰好沿-y方向运动到y=0cm处,故B对;两列波波速相同,实线波的波长分别为4m,根据根据波速公式

,波速为v=13m/s,从图示时刻起再过0.25s,实线波和虚线波的波形沿传播方向向前平移的距离均为3.25m,由波形图可知,实线波和虚线波在平衡位置x=4.25m均处于波峰,所以平衡位置x=4.25m的质点将位于y=40cm处,故C错D对.

点评:

对此类问题的求解首先要明白波形图是反应某时刻各质点的位置,而振动图则是反应某质点在各时刻的位置,同时要抓住在均匀介质中两列波的波速相同,由波速公式

分析频率关系:

波长与频率成反比.更要理解并掌握波的干涉原理,明确两列波在相遇区域发生干涉现象的条件.

二、非选择题部分(共180分)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2.在答题纸上作图,可先使用2B铅笔,确定后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

非选择题部分共12题,共180分.

21.(10分)

(1)小明用双缝干涉仪测量绿光波长,当他把双缝干涉仪按下图安装好后,从目镜中能看到完整的干涉条纹的圆形视场,但条纹很暗,于是他左右拨动拨杆,使得▲(填“单缝竖直”或“单缝与双缝平行”),这样就能看到清晰明亮的干涉图样.

(2)实验中小明先将分划板中心刻度线对准第一条亮条纹,他记为“条纹1”,记下手轮读数如图甲;再转动手轮,使中心刻度线对准第七条亮条纹,他记为“条纹7”,记下手轮读数如图乙,则读数甲为▲mm,乙为▲mm.已知双缝间距d=0.2mm,双缝到屏的距离为600mm,由此可测得小明所用绿光的波长

=▲nm.

(3)若实验中观察到如图丙所示的干涉条纹,则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单缝与双缝不平行

B.单缝与双缝的距离太近

C.目镜视场向左侧方向偏离遮光筒过大

D.光源的亮度太暗

21.(每空2分,共10分)

(1)单缝与双缝平行

(2)5.620±0.002;15.720±0.002;561±1(3)C

解析:

本题考查了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双缝干涉实验原理和实验装置构造及其作用、并能灵活运用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公式进行分析和求解;考查了考生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实验创新能力.

(1)拨动拨杆的作用是为了使单缝和双峰平行,获得清晰的干涉图样.故他左右拨动拨杆,使得单缝与双缝平行,这样就能看到清晰明亮的干涉图样.

(2)由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可知,图甲中示数为5.620mm,图乙中示数为15.720mm,由相邻条纹的间距

以及

可得绿光的波长

mm=561nm.

(3)题目图所示出现的问题是分刻板中心刻度线与干涉条纹不平行,本实验操作过程中分刻板中心刻度线向左偏移不在视场中心,即目镜视场向左侧方向偏离遮光筒过大,应把分刻板中心刻度线调在视场中心,故应调节测量头使干涉条纹调成与分划板中心刻线同一方向上.故本题选C.

点评:

(1)明确实验原理,了解构造及作用,是对故障进行分析和纠正的前提条件;

(2)注意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和规则,需要估读;(3)要学会灵活运用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公式

以及条纹宽度和波长的关系式

进行分析和求解问题.

22.(10分)小利做了“探究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一,在坐标纸上描出的伏安特性曲线如甲图中曲线①.

表一:

灯泡伏安特性数据

U/V00.050.080.120.160.210.310.550.831.51

I/A00.040.060.080.100.120.140.160.180.22

在此基础上,小利想进一步对小灯泡灯丝的特性进行研究,于是她将小灯泡玻璃敲碎只留下完好的灯丝,焊接好导线后将灯丝浸入绝缘的润滑油中(如图乙所示),再测灯丝的伏安特性曲线,又得到一组数据,如下表二:

表二:

灯丝伏安特性数据

U/V00.110.180.210.270.350.420.540.901.201.50

I/A00.100.170.190.240.300.350.400.560.700.82

(1)在答题纸的对应方框中画出她使用的电路图;

(2)在答题纸坐标纸上再描出浸在润滑油中灯丝的伏安特性曲线②;

(3)根据曲线①、②,请简述“完好小灯泡”与“无玻璃泡的灯丝”的

伏安特性差别▲(至少说出一点);

(4)请简要分析这两条曲线不重合的原因▲.

22.(共10分)

(1)见右图(3分)

(2)画图.(2分)

(3)a.在同样电压下曲线②电阻比曲线①灯丝电阻小

b.电压从0-1.5伏,曲线②电阻变化小于曲线①电阻变化(只要写出一条就给2分,其他关于电流、电功率说法只要正确给1分)

(4)由于润滑油的良好导热性能,浸在油中的灯丝温度要比同样电压下完好灯泡的灯丝温度低得多,导致电阻明显偏小(3分)

解析:

本题考查了实验“测定金属的电阻率”;解题关键是明确实验原理、确定实验电路,用描点法画出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而后结合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考查了考生的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实验创新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1)由于电压要从零开始连续调节,故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小灯泡电阻较小电流表应选外接法,电路图如图所示.

(2)在坐标系中先画出各个点,然后应用描点法用一条平滑的曲线连接.如图所示.

(3)由欧姆定律

可知,图象上各点与坐标原点连线的斜率的倒数为电阻此时小灯泡的电阻

,显然灯泡电阻

又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结合数学知识可得两种情况下伏安特性差别有:

a.在同样电压下曲线②电阻比曲线①灯丝电阻小

b.电压从0-1.5伏,曲线②电阻变化小于曲线①电阻变化.

(4)金属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由于润滑油的良好导热性能,浸在油中的灯丝温度要比同样电压下完好灯泡的灯丝温度低得多,由电阻定律

可知,导致电阻明显偏小.图象上横坐标相同的两点与坐标原点连线的斜率不同,是故这两条伏安特性曲线不重合.

点评:

(1)探究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应用分压式,而小灯泡电阻较小,由“小外偏小”推论可知,采用安培表外接法.

(2)实验画图时,要注意导体与电源伏安特性曲线的区别.表示电源的伏安特性曲线是往下倾斜的直线,表示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是过原点的曲线,若将两图象画在同一坐标系中,其交点即表示该电源与该电阻接在了同一个电路中了.(3)注意学会从数学函数的角度分析物理图象问题,并区分曲线上某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和曲线的切线的斜率含义的不同.

23.(16分)水上滑梯可简化成如图所示的模型:

倾角为θ=37°的斜滑道AB和水平滑道BC平滑连接(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起点A距水面的高度H=7.0m,BC长d=2.0m,端点C距水面的高度h=1.0m.一质量m=50kg的运动员从滑道起点A无初速地滑下,运动员与滑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1.(重力加速度g取10m/s2,sin37°=0.6,cos37°=0.8,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可视为质点)

(1)求运动员沿AB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a;

(2)求运动员滑到C点时速度的大小v;

(3)保持水平滑道末端点在同一竖直线上,调节水平

滑道高度h和长度d到图中B′C′位置时,运动员从滑

梯平抛到水面的水平位移最大,求此时滑道B′C′距水

面的高度h′.

开篇释义:

本题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平抛运动的规律、动能定理及其应用;解题关键是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特点和运动规律,然后对全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和平抛运动的规律列式求解;考查了考生的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物理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思路分析:

(1)运动员沿AB下滑时,明确运动员的运动情况和受力分析后,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即可;

(2)运动员从A滑到C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对整个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列式求解即可;(3)在从C点滑出至落到水面的过程中,运动员做平抛运动.先根据动能定理和平抛运动的规律列式后联立得到射程的表达式,然后再求解最大值.

解析正文:

答案:

(1)5.2m/s2;

(2)10m/s;(3)3m.

结尾点评:

(1)本题综合性较强,在运动员沿AB下滑时,注意要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加速度;而运动员从A滑到C的过程中,却要根据动能定理求解到达C点时速度的大小.

(2)运动员从A滑到C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W保持不变,根据动能定理得到运动员滑到C点时的速度大小.从C到水平地面,运动员做平抛运动,由平抛运动的规律得到水平位移与h′的关系式,由数学知识求解水平位移最大时h′的值,即根据数学知识求解极大值的条件.

24.(20分)如图所示,M1N1N2M2是位于光滑水平桌面上的足够长U型金属导轨,导轨中接有阻值为R=10

的电阻,导轨与电阻的总质量为m0=0.4kg,两导轨的间距为l=1.0m.质量为m=0.6kg的金属杆PQ可在轨道上滑动,滑动时保持与轨道垂直,杆与轨道的接触是粗糙的,杆与导轨的电阻均不计.初始时,杆PQ位于图中的虚线处,虚线右侧有一无限宽的匀强磁场区域,磁场方向垂直于桌面,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1.0T.现给PQ一瞬时冲击,使之获得v0=2m/s的初速度.已知经过时间t=1.25s,金属导轨的N1N2边到达磁场边沿(尚未进入磁场)时,PQ离开虚线的距离为x=2.0m,速度刚好降到与导轨相同,由传感器测出此时的速度v=1.0m/s,不考虑回路的自感.求:

(1)开始时N1N2距虚线的距离x0;

(2)金属杆PQ的最大加速度;

(3)整个运动过程中电阻R上产生的热量.

开篇释义:

本题考查了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磁感应中的能量转化以及牛顿第二定律、共点力平衡条件在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中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导体棒受力和运动情况,从而灵活选用牛顿第二定律、共点力平衡条件以及功能关系等规律求解问题;考查了考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思路分析:

(1)因U型导轨在滑动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加速度直线运动,由

可求得其位移;

(2)因U型导轨做匀加速度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杆与导轨之间的摩擦力,而后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与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可以求出杆的最大加速度;(3)杆的合力做功等于杆所增加的动能,而由电磁感应中的能量转化可以求解整个运动过程中电阻R上产生的热量.

解析正文:

结尾点评:

(1)本题为电磁感应与动力学综合的问题,题目综合考查了电磁感应和电路的分析计算.而分析和解决此类问题要根据物体的受力特点、弄清物理过程,知道刚性“U”型金属导轨不受安培力作用,只是在摩擦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

(2)导轨做匀加速度直线运动,根据题意可以灵活选取位移与平均速度的关系公式:

以及速度公式

等,求出导轨向右移动的距离以及加速度大小,进而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算出棒PQ与导轨间的摩擦力.而这正是顺利求解本题的关键一环.

25.(22分)一质量为m半径为a的球形人造卫星在离地面高度为H的高空绕地球作圆周运动,由于受到稀薄空气的阻力作用,该卫星绕行一周高度要下降△H.已知物体在密度为ρ的流体中以速度v运动时受到的阻力为

,式中k是拖曳系数,S是物体与流速垂直的最大横截面积.已知地球的半径为R0,因△H很小,卫星绕行时可认为做匀速圆周运动,卫星在半径为r的轨道上具有的引力势能为

,卫星所在处空气的拖曳系数为η,其中G为万有引力恒量,M为地球质量.试求:

(1)离地面高度为H处的重力加速度g';

(2)轨道高度下降△H时,人造卫星的动能变化△Ek;

(3)卫星所在处的大气密度.

开篇释义:

本题考查了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功能关系以及牛顿运动定律和圆周运动规律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这一基本规律,并能正确理解题目给予的信息:

卫星运动时受到的阻力

以及引力势能

的确切含义,并结合相关规律分析求解问题;考查了考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应用物理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思路分析: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表示速度的大小与半径关系,明确卫星动能和势能的和即机械能的变化量,从而根据空气阻力做功与卫星机械能的减少之间的功能关系列式求解.

解析正文:

卫星机械能减少是因为克服空气阻力做了功,卫星在半径为r的轨道上运行一周过程中克服空气阻力做的功:

结尾点评:

(1)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求出卫星在半径为r1圆形轨道运动的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