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带头人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docx
《学科带头人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科带头人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科带头人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
江宁区“学科带头人”、“青年教学标兵”、“骨干教师”考核试卷
学科年段学校姓名
一、选择。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要以(②)为指导
①整合的建构主义理论
②邓小平的“三个面向”和党中央的“三个代表”
③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心理学理论
④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理论
2、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①)
①一切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②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④教书育人
3、各学科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是(③)
①知识、思维与人格
②双基、智能与情意
③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④思想品德、文化素质、身心发展
4、课改十分重视教学的有效策略,对这一问题研究的核心是(④)
①学生的探究能力②学生的创新能力
③学生的实践能力④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5、江宁区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分别自(④)(时间)正式成为新一轮省级课程改革实验区。
①03年秋和05年秋②02年秋和04年秋
③03年秋和04年秋④02年秋和05年秋
6、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③)
①教育方针②教育教学理论
③课程标准④教学参考资料
二、辨析题。
(选做其中的两道题)
1、教学应该重结论,过程无关紧要。
错误。
要点:
①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
②重结论、轻过程只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传统教学。
没有过程,结论难以获得,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③没有结论的过程,也失去了教学的有效性。
2、新课程倡导发现学习,反对接受学习。
错误。
要点:
①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②可以以一例说明有些学习内容适合以接受学习的方式学习。
如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习内容。
③倡导发现学习是传统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学习,是为了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新课程倡导注重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理念。
正确。
要点:
①从过分关注结果转向对过程的关注,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②淡化甑别与选拔,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
三、简答。
(选做其中的两道题)
1、新课程中强调怎样的教学行为?
要点:
①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②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③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④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2、多元智力理论对学生评价有怎样的启发?
要点:
①影响教师形成积极乐观的“学生观”,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标准多层,没有“差生”存在;②影响教师重新建构“智力观”,不但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③帮助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促进学生智力优势领域发展的同时,通过迁移促使其弱势领域得到尽可能的发展。
3、在“校本教研”中,你是怎样参加“专业引领、骨干跟进、全员参与”,以案例为载体的行动研究的?
要点:
①对教学情景的真实反思;②对自己课堂教学的反思;③同伴合作;④合作、反思落实到行动上,保持与课标一致的教学行为,改正不正确的教学行为。
四、案例分析。
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在我国西部某地区的一千多万亩棉田里,朵朵棉花争相吐絮。
和往年一样,全自治区有40万学生参加了由学校组织的勤工俭学活动,到地里摘棉花。
对此,一些家长心存疑问。
读读下面一位家长的来信,简述你对该地区学校组织此项活动的认识。
一封家长来信
我是一位学生家长。
我女儿今年12岁,在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一中上初一。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校就组织孩子集体摘棉花,我记得当时每天的任务量是25公斤,劳动时间长达7天左右。
看着孩子每天回来都疲惫不堪,一双小手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伤口,做家长的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女儿告诉我,劳动量太大完不成,于是我就利用下班时间帮孩子干活儿。
去年我还能抽出时间帮帮孩子的忙,但是今年孩子要到别的县去摘棉花,我就爱莫能助了。
每年拾棉花结束之后好多天,孩子都不能很快从身体和精神上恢复过来,对学习影响很大。
今年孩子又要摘棉花了,头天晚上,她愁眉苦脸地告诉我,同学们都在让家长想办法让医院开证明或病假条躲过劳动实践课。
说实话,我认为这样做不合适。
但这种过度劳累的摘棉花绝对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许多学校因为孩子摘不够棉花数量就要求他们向学校补交罚款,我认为这种做法很不对。
摘棉花的初衷是让孩子接受锻炼,不能把经济利益看得太重,让学生补交罚款、扣学分的做法会让我们家长觉得学校是在用学生给学校赚钱。
我女儿班上的一些男孩子就因为完不成任务而产生了逆反心理;有的干脆让家长出钱雇民工来完成或掏钱买别人的劳动成果,这样就失去了勤工俭学的意义,甚至使孩子有了投机取巧意识。
让学生充当廉价劳力,长时间丢下课本摘棉花,并和升学、评优挂钩,这种做法实在不妥。
这样的勤工俭学劳动会让家长们猜测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出发点。
对于几乎不种棉花的木垒,学校专门带着孩子赶到别的县或团场的棉花地里上劳动实践课,这种做法更有点可笑。
一个老师带着几十个孩子在离我们很远的棉田里呆上一周多的时间,实在叫我们家长不放心。
一位学生家长
要点:
(能各回答3点得满分)
1、该地区学校组织到地里摘棉花的勤工俭学活动有积极的一面:
①是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需要;②劳动与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组成部分;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素质;④能使学生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⑤通过集体活动树立团队精神;⑥勤工俭学的补充,能使学校经费短缺的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⑦……
2、该地区学校组织到地里摘棉花的勤工俭学活动存在的问题:
①以勤工俭学的名义乱收费或“以钱代劳,以罚代教”是不正确的;②孩子进行适当的劳动锻炼是应该的,但不能伤害学生的身心健康;③拾花劳动具有一定强迫性,不符合当前提倡的以人为本思想,;④与综合实践活动应遵循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的原则不符。
勤工俭学不应该只是摘棉花这一种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学生才能从中获得各种知识、经验……
2008年江宁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理论知识考核试题
学校学科姓名得分
一、填空
1.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指出:
任何一种有组织的教育中,终身教育建立在四个支柱的基础上,即学会(),学会(),学会(),学会()。
(认知、做事、共同生活、生存)
2.哈佛大学的霍华德·加德纳(Dr.Gardner)教授,多年来致力于人类认知能力的研究,提出了新颖的智能概念,1983年出版了《智力的结构:
多元智能理论》一书中提出了人类的八种智能,即()智能、()智能、()智能、()智能、()智能、()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然观察智能。
(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自我认识智能)
3.新西兰教育学家克里斯蒂·沃德(Christineward)所著的《“友善用脑”—加速学习新方法》一书中认为,所有的学生都是天生的(),如果学生无法适应我的教学方法,那就让我教会他们()。
(学习者,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学习)
4.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
(生产劳动)
5.“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环境)
6.课程主要是由()、()、()和()四个要素组成。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评价)
7.课程内容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课程(),学科课程标准和()。
(课程计划,教材)
8.课程从课程管理制度角度可划分为()课程、()课程和()课程,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可划分为()课程、()课程和()课程。
(国家,地方,校本,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
9.国家课程标准是、、和的依据,是国家()和()课程的基础。
(教材编写、教学、评估、考试命题,管理、评价)
10.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
”这是( )论的观点。
(环境决定论)
11.()是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杰出代表。
(布鲁纳)
1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1986年)
13.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
(一切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
14.各学科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是()。
(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5.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要以邓小平同志的“教育要面向()、面向()、面向()”和江泽民同志的“()”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全面推进()。
(世界、未来、现代化,三个代表,党的教育方针,素质教育)
16.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建立以教师()为主,()、()、()、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自评,校长,教师,学生)。
17.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授课制。
(班级)
18.人们常常以日出日落来判断东西方向,以人体为参照判断左右,这是属于()知觉。
(方位)
19.工人在操作机器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并用,这是属于注意的()品质。
(分配)
20.记忆的过程包括()、()和回忆。
(识记、保持)
21.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不均衡,表现为先()后()。
(快,慢)
22.学生解题能够做到“一题多解”,说明他的()思维能力强。
(发散)
23.学生在头脑中把各种事务抽象出来的共同的本质特征结合和联系起来的思维过程叫做()。
(概括)
24.有的人遇事总是举棋不定、优柔寡断,说明他缺乏意志的()品质。
(果断性)
25.心理学中,注意可以分为()注意和()注意。
(有意,无意)
26.考试命题要根据(),杜绝设置()、()的现象。
(课程标准,偏题、怪题)
27.()和()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
(合作动机,个人责任)
28.新课程倡导()学习、()学习、()学习等三种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
29.()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了“认知发展阶段论”。
他认为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因素是()、()和()。
(皮亚杰,生理成熟,环境因素,平衡调节)
30.(智力包括()、()、()、()和实际操作能力。
(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抽象思维能力)
31.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建构是通过新旧()的互动实现的;认知的功能是(),它有助于主体对经验性世界的组织。
(经验,适应)
32.校本教研包含()、()、()三种相互关联的核心要素。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33.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者,教育教学的()者,课程的()者。
(促进,研究,建设)
34.知识可以是显性的、理论化的,它可以被分享、被传递,这种知识称为“公共知识”,还有一类是个人化的、实践性的,在很大程度上不能以语言的方式加以传递和陈述,与那些“显性知识”相对的,称之为()知识。
(缄默知识)
二、简答题
1、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2、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3、学生在有效教学中能取得哪些收获?
(1)经验的激活与提升;
(2)知识的建构与运用;(3)情感的丰富、细腻和纯化;(4)态度和价值观的行程、改变与完善;(5)技能的形成、巩固和熟练。
3、为什么学校教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教学为主?
(1)以教学为主是由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
(2)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3)教学为主是由教学自身特点决定的;
(4)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学校工作必须要以教学为主,如我国建国以来教育实践能说明这一点。
4、自主性学习特征有哪些?
(1)学习者参与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
(2)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3)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5、人的能力差异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1)能力类型的差异:
人的能力类型差异主要表现在知觉、表象、记忆、想象、语言和思维等类型和品质方面。
(2)能力水平的差异:
能力水平的差异主要指智力差异(即一般能力的差异);(3)能力早晚的差异:
人们在能力的发展速度上也存在着差异。
6、结合实际,简要谈谈现在的小组合作存在哪些问题?
(1)有明确分工却无互助合作,小组成员只顾自己,关心分工后自己承担的任务,没有关注同伴的表现。
(2)有交流过程却不能反映交流成果。
结论未加整合,小组汇报陈述的仍为发言人个人的看法。
(3)小权威一统天下,学困生依赖他人。
没有思维碰撞,达不到集思广益之效。
(4)争执吵闹不断,话题偏离合作主题,不能有效沟通辩论,耗费时间,效率低下。
(5)重视评价个体,忽视评价群体。
7、一个合格的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
一、职业道德素质。
(一)、热爱教育事业。
(二)、热爱学生。
(三)、热爱学校。
(四)、热爱所教学科。
二、文化科学素质。
(一)、学科专业知识。
(二)、教育基本理论。
(三)、教育科研的基础知识。
(四)、相关学科知识。
三、业务能力素质。
(一)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能力。
(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能力。
(三)钻研课程标准及教材的能力。
(四)课堂教学的能力。
(五)组织课外活动的能力。
(六)教研与科研的能力。
四、心理素质。
(一)教师在认识过程中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二)教师在情感过程中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三)克服对学生群体的认识偏差。
(四)克服对学生个体认识的偏差。
8、有效教学教学的理念包括哪些内容?
(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
另外还要确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
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
教学效益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3)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和量化。
也就是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于检测教师的工作效益。
但要反对拒绝量化,也要反对过于量化,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和教师的工作表现。
(4)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位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自己“我的教学有效吗?
”“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
(5)有效教学也是一种策略,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
9、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争;(5)正确指导结果的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学习;(6)提供成功的学习经验,增强学习的自我效能。
10、解决问题通常分为哪几个阶段?
(1)提出问题。
这是发现矛盾的过程。
问题就是矛盾,发现问题就是发现矛盾的存在。
(2)明确问题。
明确问题就是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
要找出主要矛盾,需要先分析矛盾,即现把整个问题分解为局部问题,使矛盾充分揭露,再通过比较,抓住关键。
(3)提出假设。
这个阶段是以假设形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而解决问题的方案通常不是一下就能确定下来,因此需要先以假设的形式出现,然后通过验证逐步得到完善。
(4)检验假设。
这个阶段是通过理论和实践形式检验假设。
这是解决问题的最后步骤。
检验假设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实践(包括实验)。
11、良好的思维品质有哪些特性?
(1)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2)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3)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性;(4)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12、如何教会学生调节与控制情绪?
(1)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
教会学生调节情绪的紧张度,就要使他们学会按自己的意愿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
(2)丰富学生的良好情绪的经验。
学生的友谊感、责任感、欣赏艺术作品的美感和理智感等情感也都是在参加集体活动或教学活动中,逐步积累情绪经验而丰富起来的。
(3)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看待问题,使他们的情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13、直观性教学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
(1)实物直观。
即通过观察实物与标本、演示性实验、教学性参观等形式,为知识的领会理解提供感性材料;
(2)模象直观。
也叫教具直观,指通过图片、图像、模型、幻灯和教学电影等模拟实物的形象而提供的感性材料;(3)语言直观。
即通过语言(书面和口头)的生动具体描述、形象鲜明的比喻、合乎情理的夸张等形式,提供感性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
14、良好的记忆品质表现在哪些方面?
(1)记忆的敏捷性。
这是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
(2)记忆的持久性。
这是记忆的保持特征。
(3)记忆的准确性。
这是记忆的正确和精确特征。
(4)记忆的准备性。
这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
15、观察的品质有哪些?
(1)观察的目的性;
(2)观察的客观性;(3)观察的精细性;(4)观察的敏锐性。
1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点极主动的学写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干强调学科地、科自由和缺拜舍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制l|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二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评选考试复习参考资料(公共部分)
我国的教育方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课程概念:
新课程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活动的总和:
是学生主动与教材、与教师、与同学、与环境等相关课程要素进行互联互动、共生共创、整合建构的“生态系统”。
主要有六个趋势:
(1)从强调学科知识、教材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进而强调课程复杂的会话。
(2)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3)从强调教材这一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多因素的整合。
(4)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
(5)从强调实际课程到强调实际课程与空无课程并重。
(6)从只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并重。
•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特定阶段教育质量指标所作的基本规定(如:
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内容框架、教学建议和教学评价建议),是国家对不同学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课标与大纲区别
①价值取向不同课标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学生未来国民素质的培养,而大纲着眼于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指导教学工作。
②课程目标不同新课标规定,各门课程都要以三维目标整合发展养成素,而教学大纲以学科知识为核心,是单一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
③课程结构不同课标规定,基础教育课改采用复合型课程结构,而大纲采用单一分科课程。
④教与学的方式不同a新课标要求教学互动式,大纲是知识讲授式。
b课标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自在发展的方式,大纲指导下是被动接受式。
⑤课程实施过程不同课标要求采用的是开放的、完整的复合型教学结构过程,而大纲则是封闭的、单一的学科课程教学结构过程
⑥课程评价不同课标规定采取多元化评价,突出过程成长评价。
而大纲采取一元化评价,一次考试、分数评价。
⑦对教师素质要求角色要求不同课标要求教师做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管理者,而不仅仅是知识讲授者,知识的搬运工,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素质。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
(1)学懂水平要求:
了解、理解、巩固转化。
(2)学会水平要求:
模拟运用、独立运用、灵活运用。
(3)会学水平要求:
优化选择、自我评价、认识品质。
新课程的价值观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课程的育人功能作为根本的价值取向,放到学校压倒一切的位置。
把课程的甄别、选拔功能作为工具价值,为根本价值服务,放在从属地位。
从而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完整的课程观。
新课程价值观的分类体现①知识观②学生观③学习观④教学观⑤评价观
新课程怎样使不同差异学生都得到发展
⑴认识每一个学生都是可育之才。
⑵教师要为学生个性发展素质提高提供服务。
n①珍视个性,尊重学生自由选择。
②为不同差异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时空、机会。
n③据学生内在需求和存在问题进行服务、指导
⑶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发展n①指导学生学会认识自我、调控自我。
n②指导学生进行个性智能建构。
新课程的学习观
学习是学生在获取新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用自己的直接经验(已有的知能结构)与间接经验(教科书上的知识,教师、同学与社会人的经验)互动、碰撞,引发心理变化、规范行为、生长能力、建构智能、养成素质。
学习方式分类(6类):
自主性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合作性学习的方式体验学习方式综合性学习方式建构性学习内涵
新学习观体现的新理念:
1.强调每个学生都要以良好的心态发掘自己的潜在智能,努力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学会独立自主地去获取知识,去探究解决问题,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式,在挑战自我、战胜自我中学会自我管理、自我完善。
2.强调大胆尝试、勤于动手,学会通过“做中学”,通过亲历事实索取反思体悟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
3.强调在与同学、与老师、与社会人的交往沟通、合作探究、团结拼搏中,进行资源共享,交流分享,学会用合力提升自己,用合力促进共同发展。
4.强调在自主互动中学会寻找事物整合点进行综合思维,在综合学习活动中实现个性智能建构。
新课程的教学观
新课程教学是教师、学生为主体进行多元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对课程实施、研发、建构、发展的创造性过程;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会自主进行个性化智能建构的过程。
新教学观是完整课程的大教学观,是建构主义的教学观,是多元互动的教学观,这也是新课程教学的三条基本理念。
新课程教学观
1.“用教材教”教学生学会,以三维目标整合发展,养成素质为目标,面向学生个体、小组。
2.先学后教、边学边教;先做后导,做中有导,学中做→做中学,教为学服务,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
3.多向传递、多元互动教学方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自主学习的方式,学生适应满足内需,激发内动力。
新课程教学观:
重过程,重体验,突出知能生长,强调学会——会学;突出学生亲历事实的反思体悟和个性化智能建构。
新课程要求的教学行为
1.教学计划制定⑴学期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