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靖州陈氏谱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09146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6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靖州陈氏谱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湖南靖州陈氏谱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湖南靖州陈氏谱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湖南靖州陈氏谱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湖南靖州陈氏谱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靖州陈氏谱序.docx

《湖南靖州陈氏谱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靖州陈氏谱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靖州陈氏谱序.docx

湖南靖州陈氏谱序

第一次续修

谱舟家乘,亦史体也。

体制宜宏深,考据宜确凿。

粗俗浅率,非所尚也。

明初调卫靖州诸家,或从指挥千户,大抵多同。

或谓洪武年间,或谓洪武四年,或谓洪武五年,迄无定指。

愚叔侄兄弟,广谘博老恭读。

御撰明纪纲目。

洪武五年春正月,以邓愈为征南将军,讨湖南广西蛮,辰澄诸蛮作乱,帝命愈往讨,以周德兴、吴良副之,良出靖州,讨会同、五开、潭溪,古州诸蛮。

是蛮乱起於四年我先祖以湖广正千户,调卫靖州自是四年事。

以地近制府,先调卫而后奏谙事有必然也。

复考明制官阶,我祖一世二世正千户,正五品也。

三世卫指挥佥事,正四品也。

四世五世都指挥佥事,正三品也,自六世以迄九世。

叔祖都指挥使,正二品也。

祖皆指挥同知,从三品也。

文职知州,从五品也。

教授从九品。

训导未入流,遵制庠录等威,从辩家谱体制世宗欧阳氏、苏氏两家,按今跺图,古谓世系,今记注,古谓纪铎,古名稍何等典雅,兹以世系世纪颜首,皆断以五世世系为纲。

体遵欧阳氏世纪为条,体做苏氏纲,条贯,了如指掌,体遵欧苏之长,颇为惬心,粗俗浅率之弊,庶几免夫。

道光二十有一年月谷旦

嗣孙有之聪聪同订

 

第一次续修谱原序

修谱从志也,每欲之而惮於兴事,庚子岁,族叔毓贤,有志创修,因请於族公通叔公,力赞其事。

遂於是冬会议竹舟江之培源齐,族人毕至,通叔公顾众而言曰,吾族由攸来靖十八世於兹矣,旧谱毁於兵焚,前人欲修而未之逮也。

事通叔公曰:

旧谱久成灭烬,老成半就凋零,居今旦而欲续前人未成之绪诚未易。

我宗人其敬承先志踊跃以速其成,言未既,有秋然於列者曰:

凡事因者易,创者难,吾族旧谱虽毁,家有藏稿,墓有碑志,不难处而修也。

夫志患不坚,不患有为之不济;为患不力,不患有志之未成。

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

不有创者,因将何从?

毋庸虑抑,扰如说焉。

谱为家秉,体近乎史。

作史有三长,谱亦未可粗俗浅率为也。

余老矣,族人士振振济济,不难分任其事。

满座喜而起,咸谓主修,公固难辞,其纂揖校对,则非毓贤,镇东,作谋,子坚,凌霄,维朝,不用胜。

辛丑春,入局倡事,远近囊资,携稿接踵而至。

丙夜校订,鳞次按集爰定厥式。

其体制则欧苏之遗规也;其纲目则系纪之分析也。

祖功宗德必录,述前光也;远徙近迁必注,联族姓也。

继嗣必详,明自出也;配必析,别存没也。

祀乡贤者书,旌节烈者书,隆德行而重风化也。

其余生殁年月邱墓之土名,实者纪之,疑者阙之,改辑纂次,勤劳半载,稿始脱。

夏六月,乃付梓,秋月而功竣。

后知天下事,颓於因循,成於奋迅,类如斯也。

余时年少不能赞一辞,窃幸待其侧,得以习闻其训谨备巅末,以缀於编。

道光二十有一年月吉旦

十六代孙之祯敬撰

 

第一次修谱原序

谱昭实录,不及未来,则续修尚焉,吾族创修谱牒,记载详明,然能及十六世以前,不能及十六世以后者。

非不修也,亦未来者不及修也。

晓未来者之生齿繁,迁徙众也。

今试问籍贯沅世居桐木场者,谁裔乎?

晓祖裔也;籍贯靖世居罗坊土桥,寄居会同洪江团合,毛胜者,谁裔乎?

晓祖曦祖裔也;且籍贯靖寄绥会两地,则曦之裔。

经抱公,经远公,经鸿公,支派繁衍或在竹舟江市金鱼口市;或在栗林,栗山,枫林,椿林;住廉溪,梅溪,芒溪,界溪,茶溪;或住牛田,独田,长田,岩嘴田,或住小垒界,马嘴界,祖脚界,或住香冲,沙段冲,水车冲,斗场冲,圹湾冲,老窑冲,鸡界冲,老枫圹,丰禾圹;住霄箕洞,井水湾,大启湾,定池湾;或住坳头,翁印头火炭头,或住岩湾,石盘,河口,山茶坪,巡检坪;或住打禾场,凉水井,会同城。

远近地名各别,其间来登谱者,不下数千余计。

他如晓祖裔,徙云南,四川,贵州,清江,胡芦山寨。

昶祖裔徙广西,古宜溪口。

甲午春,族长命洪啟、洪简,采访虽遍,奈僻壤穷乡,徒备尝千里辛苦,遍不获一支持亲承,则远徙而未登谱者,亦祗得留待后。

兹当续修告竣,续前之人所不及修,而扬我彤管,用以彰幽德。

则节妇有:

杨氏、李氏;烈女有领秀;烈妇有冯氏;寿妇有唐氏、李氏、丁氏、胡氏等二十八名。

处士有之祯,廉士有万山。

用以表皇恩祀乡贤有登州志有人,膺诰封亦有人,其莅任也;知府一,知州一,知县二,教授一。

其科名也,举人三,恩贡一,拔贡一,岁贡九,廪生二十,增生十,修生三,案首二,附生一百二十六,武生十六,其迁举保举,纳例也三,将军十二,都指挥一孝廉方正一,翰林待诏一守,所千总一,兰翎千总二,营千总二蓝翎外委二,蓝翎六品一,磨经历一,州判一,云骑尉十,例贡六,训导一,议政八品十八,从九六十四,监生十三,军功十二,耆员十一,史员武纬文经一堂星聚,瓜藩椒衍,百世蝉联。

合前后而登诸家乘,足见龙锡殊荣,忠贞美报也。

爰志以此示后之善述者。

光绪二十年甲午岁第二次续修总叙阁族嗣孙撰

 

康熙五十四年富祖房草谱老序

万物本乎天地,人生本乎祖宗,夫祖功宗德之垂百世而芳者,在贤子孙能绍述而光大之,始无负乎天地生成之德,祖宗培毓之恩也然则族也,焉可以无谱,而谱奚容於不修哉?

是故家有谱,如天之有缠次,地之有舆图,国之有史志,木之有本,水之有源,虽时异地殊支分派别,而莫不会於一本,一本既会,於考世系,列昭穆兴,明亲疏,睦九族,齐治之要不过是矣,论语去: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按我允明公制族谱,观吾谱者,亦曰老弟之心,油然以生,重本溯源,敬宗睦族,悉在是矣。

余家系由一世祖一元公,於明洪武初,奉旨来靖讨蛮,落籍於斯,迨后嗣植化修之,渊源有序,盍已明备而周详,历至心传公,字佳一,任溆浦学博,以沦桑故,仍其旧志,后逮於暨诸侄辈,籍叨祖庇,复荷国恩,念族中生齿日藩,支系愈多,先人抄有草谱,日久失续,则承先启后,继志述事,事曷可缓?

爰为缮写,分帙世守而维新之,以无负乎天地之生成,祖宗之培毓者,是尤赖子子孙孙,妥为保存於无失者也。

於是乎书。

附刊康熙五十四年乙未岁富祖房草谱老序十六纪淮兴琛撰

 

第三次续修族谱

谱称家乘,亦史体也,体制宜宏琛,考据宜确鉴,粗俗浅率,非所有尚也,明洪武五年,春正月,命邓愈为征南将军,讨湖南、广西、贵州诸蛮,周德兴,吴良付之。

良出靖州征会同五开,潭溪古州诸蛮,乎之。

我始祖一元公,於洪武四年,蛮初乱,以正千户奉调卫靖,寻卒於官,返葬江苏原籍。

二世祖安三公,仍父职,从讨诸蛮有功,留守靖州卫,封武德将军,卒葬州治五老峰,子孙遂家於靖。

已往事绩。

彰彰可弥。

复改明制官阶,我一二世祖,正千户,正五品也。

三世富祖荣第进士。

贵祖,卫指挥佥事,正四品也。

四世廷瑞祖,五世晓祖,均都指挥佥事,正三品也。

七世叔祖,都指挥使,正二品也。

他祖多指挥同知,从三品也。

文职有:

六世宗武、宗德、宗成三祖,皆知州,从五品也。

十九世本知公,知府四品也,教谕从九品,训导未入流。

遵制详录等,威以辨家谱体制。

世宗欧阳氏苏氏两家,按今吊图,古谓世系,今记注,古谓纪铎,古名称保等典雅。

兹以世系,世纪,颜首,皆辑以五世,世系为纲,世纪为条,纲综条贯,了如指掌,体擅欧苏之长,颇为豁目惬心。

粗俗浅率之弊,庶几免夫。

嗣孙之荫启祖祯治泰同订

中华民国三十三年岁次甲申孟秋月中沅谷旦

第三次续修总序

国有史而族有谱,其义一也。

史以纪朝代之兴替,虽年世湮远,而事绩昭彰,历久不磨。

谱以纪宗族这源流,虽支派繁衍,而世系朗列,缕析可辩。

然则谱牒之续修,宁可忽乎?

溯吾族,肇自有虞。

周初胡公满受封於陈,其后遂以国为氏焉。

迨敬仲奔齐,世为齐卿。

在汉,则有平心率物之大丘,方峻疾恶之仲举。

其他魏晋隋唐代生贤哲。

炳耀史籍,难以罄书。

自乎晚唐,江州崇公,九世同居,入宋后,十有三世矣。

长幼千余口,雍肃敦睦,孝友一堂。

衣履互著,食必广席,百犬共槽,毕至乃食。

事闻於朝,家主竞化,特蒙褒异,钦书义门第,以旌其居,今江州陈家庄遗让在焉。

此固吾族之孝友敦笃,巍然特望,要亦中天之世泽长绵,贻谋有自耳眉宗而后,子孙散处江南苏浙等省。

我先人原居苏州,后迁溧阳,元鼎革,始祖一元公以功授正千户。

明洪武四年蛮乱,奉调靖卫。

未几以疾卒。

返葬原籍。

二世祖安三公,弱冠从军,父疾在告,代权军事,悉中机要,制军奏请仍父职,封武德将军,卒葬州治五老峰,子孙遂家於靖矣。

三世长房富祖,洪武巳未进士,文职佐军庸,秩靖卫,卒赠奉直大夫。

次房贵祖,由正千户封武德将军,累功升卫指挥佥事,赠明威将军,永乐间论功诏袭指挥同知。

三房华祖,生九如公嗣裔英稽。

吾族录靖以来凡经兵变,迁徙离荡,原有老谱,毁灭散亡。

道光辛丑岁。

通叔毓贤子坚诸公,倡议举修,搜集遗稿,考证碑据,惨淡经营,始成家乘。

光绪甲午年,春如、相贤、体徵诸公,踵事续修,一仍其旧,故九世以前之生殁年月,均无记注。

十世而降,始有详确记载。

尤当引为缺恨者。

我落靖一二世祖考妣,其名氏竟付阙如,水源木本,难免数典之讥。

盍因清代两次修谱,根据贵公墓碑,冠有三世祖考字样,以为一二世,虽佚名讳,亦不得不暂存疑阙,以俟稽考。

而由攸迁靖一说仅聆会同训导锦臣陈标之传言,未足资为考据也。

兹距二次修谱,又历五十年矣,族中贤达,莫不以续修为当务之急。

癸未春祀,族长济美,定江二公,毅然首倡,公议三次续修推选宝辉总摄馆务,敬廷、用章、美德、裔祥诸人,分任编纂,声廷、祖华专事采访。

适有通道一支,参加合修,核对草谱,一二世官阶封爵及落籍年代,与我印谱相符,盍三世富祖士兴公裔也。

六世宗字同派,其他字派虽异,究以老谱失稽,遂致分道扬镳,离析既久,各自为系,一脉之传,远如秦越。

则敬宗收族之谓何哉?

信幸合而修之,不惟宗族无遗漏之失,而先世有确凿之据,尽善尽美於斯著焉。

至于各房子孙,椒藩瓜衍,星罗棋布,居某处者为某祖裔,旧谱言之有详矣,更无须琐琐赘述也。

窃幸谱馆同人竭力尽心,不辞劳瘁,尤赖定江宝辉之热忱督导,仅一载余,而脱稿付梓,告厥成功,继志述事,盍亦绳勉焉玺,爰志始末,以示后人。

合族嗣孙同撰

中华民国三十三年岁次甲申孟秋月中沅

 

第四次续修序

兹值第四次续修族谱之大好时期,谨将我族齐家治国有名人物列举四位先人于下,以示后人。

一,竞公,唐末宋初人,公有齐家之独特经验,创业之卓越新图,九世同居,壮大无比。

家教以亲爱和睦为主体,以勤俭持家为前提,士农工三业兼备。

公则不偏不倚,坚持大公无私,一家人口总是满腔热情爱护,毫无歧视之心,所有家人一心一意不令而行,只管同吃同工言听计从,一致踊跃劳动工作,如有问题艰巨,众志坚定不移,同心协力争取成功而后己。

因此家事蓬勃发展,生活大有提高,男女老幼快乐无比,如逢发糖当天,大小排为三列,肃立静候,挨序发完。

并不争多论少,分毕欣慰感奋,且有老幼互相敬爱,儿女衣食互相交换,不知谁是谁非,尤有甚者,家有百犬同槽,亲密无间,一犬不至,百犬不食,令人羡慕不已。

远近口碑载道,礼让芳名四扬,皇上封为义门弟。

是竞公独一无二之光荣创举,古今少有,永垂典范而不朽也。

二,一元公世居江南苏州,明洪武四年以指挥职,奉旨征蛮,由苏至靖,调卫靖州,闻风向化,边隅安静,官封武德将军之美名。

见靖地方沃野遂不凯旋而家焉。

三,经鸿公。

字九一由靖州迁到绥宁,会同交界之地竹舟江,朝气蓬勃,与当地群众友好相处,特别重视文明风气,敬老尊贤爱幼,如遇长老须必鞠躬尊敬,如遇幼儿务必友爱提携。

家学渊源,人才济济,兄友弟恭,全家和睦,颇得各方嘉许。

四,启汉兄字克刚。

于民国元年(一九一二年)晋省求学,考录一师后又转入湖南法政专科学校,结业后由唐生智等人协助,创办湖南通俗日报,因省长越恒惕之子蓄意乱为,,终至发生事端,该报及时刊登真象,马上赴上海租界隐避。

待越下野,再回湖南复刊,敢想敢干,胆识过人,遇有不平之事,不昔牺牲挺身而出,扶正抑邪,秉公持事,决不同流合污。

为国解忧,为民解除痛苦,为我族争光。

以上四位先辈之光辉典范,深得我们后人称赞,值得我们学习致敬,亦是光宗耀祖之楷模,援笔略加简述,勉为一小技之文,以作今后留念,以为序言。

十八世孙启熊敬撰

公元一九九○年岁次庚午孟冬月吉旦

 

第四次续修族谱序

谱牒之修,原以辩长幼,定尊卑,别亲疏,序昭穆。

其义不外乎敬宗联族,追本溯源。

上以敦一本之谊,下以联万派之亲。

若无谱,则昭穆不明而尊卑失序,丧葬不晓而祭扫无依,甚至不别亲疏,有视骨肉如同秦赵,不详坟墓,有妄生觐觎而滋讼端。

故孔子作春秋,忠奸善恶之迹遂以判,欧苏创谱牒,尊卑长幼之序得以明。

况一本渊源,上至祖宗,下逮子孙,旁及昆弟,皆身之所联属者,无谱以记之,至年湮代远,支庶繁荣,难免有视骨肉如陌人哉,族谱之修,其可缓乎?

吾族自虞迄今,衣冠文物,代不乏人,前有二难竞秀,后有五汉争荣,义门世第,光辉史册;三相门庭,丕振家声,先辈详录,余不赘述。

我族录靖以来,几经后焚,迁徙离荡,原有老谱,毁灭散亡,清代两次修谱仅据贵祖墓碑,冠有三世祖考字样,故一二世祖名讳俱佚,只得暂存疑阙,以俟稽考,至民国甲申年第三次续修时幸通道一支参加合修,核对其草谱,一二世祖官阶封爵及落籍年代,与我印谱相符,乃三世富祖士兴公是其裔也,六世宗字同派,推而上之,果出一原,自此始知一二世祖之名讳,久阙待考疑团,一旦释然,但仅知一世祖原籍苏州,究系颍川何支,尚待稽考。

乙丑清明祭扫时族人咸集,多数提议自第三次续修谱迄今,已四十余年,现有族人,谱内仅占百分之十几。

谱外已占百分之八十以上,一致要求,应第四次续修族谱,于是祖源弟遂召有关族人商议,决定分发革谱,至各地进行登记,以便收集编纂,是年六月,即将革谱本分发至各地,作编纂谱稿依据。

随即偕同祖琦、祖源祖耀者兄弟携带老谱至白岩水盛祉家,查对该房民国三十八年在靖县太阳坪分馆合修之谱,落籍靖邑始祖,年代官阶基本相同,先人安葬墓地,亦有后山溪及老教场两处相合。

复查宗祠图,地点,四抵及图样完全相符,而他扬州落诞靖邑始祖二公,系佰万公第十七世裔孙,而我由苏至靖始祖一元公,究系何支,殊难考稽,深感遗憾。

不久,接新化鹅塘重修伯万公墓筹建小组之公开信,为了周咨博访,追本溯源,遂随同盛祉弟。

曾三次往新化鹅塘祭扫及参加代表会,趁机翻阅新化及其他各县带来之族谱,均属伯万公之一脉裔孙,且世系朗列,缕析可辩。

昔我房之谱,自九世以上,生殁未详无从查对,仅从我谱原订字派,自万有之,推测,先辈亦认为我房属伯万公一脉。

复询及伯万公之子孙后裔,遍及江淮流及黔桂滇等省,除我省外,以四川阆中南部等县居多,故于戊辰夏自费随同盛祉弟携带白岩族谱往四川南部采访。

至南部县大桥镇,会守德,开异,无礼诸君,谈及谱事,据云该县及阆中等县陈姓族人多属三相裔孙,惜谱牒遗失,无从查考,仅由守德带领至大桥镇中心小学左侧参谒伯万公第五世孙昭文公墓地(即三相之祖父墓)后,悻悻而返。

复查白岩水首谱,该支落诞靖邑始祖二公之第三世孙益顺有五子(礼、福、祥、祯、富)礼徙天柱,福、祥、祯大启三户,惟富公未详,仅注(原难详悉字样,可能系我徙通道始祖富公也,乃伯万公第二十一世裔孙,由此顺推而下,富公系“宏”字派,贵公系“洪”字派,均属伯万公第三十五世“惟”字派,“治”字起为伯万公裔第四十世“历”字派。

今后统一班行,有待后起之秀。

己巳天贶,各片族人齐集霄箕洞先培家晒谱,是时族中少长咸集,又一再提出要续修族谱,当即成立筹备小组,并陆续召开三次代表会,推选谱馆执事人员,并商订资金筹集办法,分赴各地采访联系,收集草谱开馆办事,江谬承族众推举,主持馆务,自揣年近古稀,力不从心。

而事关敬宗联族,义不容辞,不能不竭尽愚诚,以效棉薄,任劳任怨,非所计也。

幸族中耆达英杰共勷其事,至于编纂笔削,字斟句酌,则赖祖于、祖枝、先宇、先国诸叔侄,尤其先宇、先国侄,既任编纂,又兼校对,兢兢业业竭力尽心,不数月即脱稿付印,未一载即告厥成功,难免编内无讹,可扫阙略于彻底,岂知美中不足还希补正于将来,窃愿孝子贤孙,相继敦宗睦族之志故爰志始未,以示后人,是为序。

附七律一首以志留念

稽吾族氏肇炎黄,舜裔封陈姓始扬。

五汉争荣垂史册,二难竞爽显篇章。

六奇制胜千秋业,三相联辉百世昌。

瓜衍椒蕃延万代,渊源有序继前光。

公元一九九○年岁次庚午孟冬月谷旦

十九世裔孙祖江敬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