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初高学习《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教学习型教学案例.docx
《小初高学习《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教学习型教学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初高学习《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教学习型教学案例.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初高学习《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教学习型教学案例
“《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教学案例
“《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教学案例
(人教版·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二章人体的营养·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⒈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⒉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⒋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
⒌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
⒈通过对“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探究实验的设计,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⒉通过观察图片、演示实验及数据分析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考的能力;
⒊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合作能力。
三、情感目标:
⒈培养学生探究生物科学的兴趣,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
⒉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表演,体验与人交流和合作。
【重点】
⒈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⒉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难点】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设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
⒈自制多媒体;
⒉准备人教版教学录像光盘
⒊演示实验准备:
试管2支、花生油、新鲜动物胆
【教学过程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巩固双基
积极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积极思考,踊跃回答,认真检测自己的学习情况。
通过系列问题的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重点知识:
①食物中的六大营养物质是什么?
②主要的能源物质是什么?
备用的能源物质是什么?
③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什么?
人体含量最多的物质是什么?
④佝偻病是缺什么引起的?
夜盲症是缺什么引起的?
巩固双基
导入新课
观看画面,引起思索人的胖瘦与消化吸收的关系。
大屏幕展示一胖子和一瘦子对一堆食物的情境画面,设问引起学生疑惑,激发学习欲望。
从学生日常生活体验出发,以漫画形式创造轻松愉快的情境,激发学习欲望。
任务一:
你能帮找找原因——为什么一位那么瘦?
一位为什么平时吃得并不是很多,却长得那么胖?
1°尝试用日常生活储备的知识进行解释。
2°认真倾听,敢于发表不同看法。
以任务形式组织教学:
1°大屏幕展示任务一,请学生试解释。
2°及时鼓励、评价。
⒈以任务形式组织教学,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⒉从学生兴趣的问题出发,让学生从已有知识构建新知识。
任务二:
看段录像,注意边看边想一想:
⒈消化系统由哪些结构组成?
各结构有什么功能?
⒉细嚼馒头,为什么会觉得甜呢?
⒊口腔中的舌头、牙齿与消化有关吗?
⒋食物中的任何营养物质都要消化才能吸收吗?
⒌我们常说胃不好难消化,是不是说胃就是消化的主要器官呢?
1°认真看思考题,产生探究欲望。
2°观看录像,边看边思考,并结合日常生活储备知识构建。
3°积极发表见解,并注意倾听他人的发言,敢于发表不同的看法。
4°观察图,强化知识,并踊跃回答。
5°回顾科学探究的方法,在教师提示指导下,小组讨论,在班上交流探究方案。
6°观察实验,尝试描述现象,并回答教师的提问。
7°结合前面的学生分析资料,总结、归纳得出“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的结论,修正日常生活中的错误概念。
1°大屏幕展示任务二,请学生看题目。
2°播放录像,引导学生边看边思考任务二中的问题。
3°请几个学生据观看所得尝试回答问题,及时鼓励、评价,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4°大屏幕展示消化系统结构图,请学生再认真分清消化系统的组成。
5°请学生分组尝试对“细嚼馒头,为什么会觉得甜呢?
”的问题,设计探究实验,及时鼓励、评价及必要的提示。
大屏幕展示P30探究提示及参考方案。
6°演示P33的演示实验,提问:
胆汁对脂肪的消化有什么作用?
7°大屏幕展示P33的资料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大肠、小肠的特点的异同,归纳得出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⒈从学生日常生活出发,设计系列探究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⒉通过录像、图片展示、演示实验,使学生形象地认识并掌握相关知识,化难为易。
⒊通过分组设计探究方案,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及方法。
任务三:
看P32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图,巩固知识,尝试描述一粒花生如何被消化吸收。
1°看图,阅读文字说明,快速记忆,将所学知识内化。
2°积极参与表演,并对他人的表现持欣赏态度。
1°大屏幕展示任务,及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图,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内化知识。
2°宣布活动规则,并自己带头先扮演被吃的花生,以接力方式使学生以拟人形式一一说出各器官的作用。
⒈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
⒉通过轻松愉快的表演,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并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及交流能力。
巩
固
1°回顾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积极举手发言。
2°分析并积极回答。
1°大屏幕展示练习题,请学生思考、回答。
2°请一生回答P35练习第2题。
巩固双基,互动交流。
布置作业
⒈列表比较消化系统各组成和功能。
(P35练习第1题)
⒉试在语文周记中写科普小——“西瓜子历险记”。
⒊尝试实验:
①试将你的探究方案做一做。
②试按P33演示实验方法动动手。
③家中有买动物肠子时按P34进行探究。
⒋完成练习册本节练习。
⒈巩固双基
⒉体现学科合作,并减少学生学业负担。
⒊本节实验材料,家庭中常有,可让学生先自己尝试完成,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课堂教学过程实录】
一、谈话式课堂复习:
师:
前一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谁能告诉我(期待、鼓励状):
①食物中的六大营养物质是什么?
②主要的能源物质是什么?
备用的能源物质是什么?
③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什么?
人体含量最多的物质是什么?
④佝偻病是缺什么引起的?
夜盲症是缺什么引起的?
生:
(纷纷举手,答略)
二、漫画式新课导入:
师:
(示自制多媒体,大屏幕展示一胖子和一瘦子对一堆食物的情境画面)
生:
(兴奋状,议论纷纷)
师:
(示生安静,提出任务一,大屏幕展示,要求生思考回答)你能帮找找原因——为什么一位那么瘦?
一位为什么平时吃得并不是很多,却长得那么胖?
生:
(纷纷举手)
生1:
那个瘦的,可能胃肠有问题,消化吸收不好;而胖的那个,可能吸收功能太好了。
师:
那也就是说与消化吸收有关,我们这节课就来探究这方面的问题。
三、任务式新课学习:
师:
(大屏幕展示任务二,请生先了解探究任务)
师:
(播放录像,请生带着探究任务观看思考)
生:
(饶有兴趣地观看,不时发出惊叹)
师:
(关闭录像,返回任务二,请生据录像试回答任务二中的问题,鼓励状)
生:
(答略)
师:
(大屏幕展示消化系统结构图)请大家再看看消化系统图,忆忆看录像时的印象,看看能不能说清每个结构名称及作用。
师:
(以幸运搜索形式抽学生回答,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生:
(激动状,答略)
师:
对“细嚼馒头,为什么会觉得甜呢?
”的问题,我们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呢?
生:
(分组讨论,设计探究实验方案,在班上交流)
师:
同学们的方案基本跟课本的相似,我想请同学们据我们已学过的科学探究来分析,在这个实验中,有几组对照实验?
由哪几支试管组成?
实验对象分别是什么?
最终我们可能得到的实验结果是怎样?
结论是什么?
生:
(小声在组内讨论,纷纷举手发言,答略)
师:
刚才同学们对几组对照实验的判断比较混乱,这也是老师在过去上课时没注意认真引导大家注意造成的,请大家注意,一组对照实验只有针对实验对象的变量不一样,如本实验中1和2是组对照实验,实验研究对象是唾液,两支试管中只有此不同(一支唾液,一支清水),其它一样。
师:
(演示P33的演示实验)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胆汁对脂肪的消化有什么作用?
师:
脂肪完全消化了吗?
生2:
消化了。
师:
注意观察,油只是被乳化了。
为什么呢?
请大家在书中找找答案。
生:
(兴趣状,纷纷翻书寻找答案)
生3:
因为胆汁这种消化液不含消化酶。
师:
(大屏幕展示P33的资料分析)请大家分析消化系统中哪一部分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
为什么?
生:
(观看图片、资料,在小组内讨论,答略)
四、表演式课堂小结:
师:
(大屏幕展示任务,及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图)前面,我们通过看录像、图片、实验等,认识了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大家是不是都掌握了呢?
课本中用这幅图进行了归纳,请大家快速再看看,看自己掌握了多少,等会儿,我们将通过一个游戏活动——“一粒花生如何被消化吸收”来检测,到你那儿,别让花生消化不了了啊!
生:
(兴奋,紧张记忆状,跃跃欲试状)
师:
我们准备开始,活动是这样的,我们以接力方式以拟人形式说出各器官的作用,现在假设我是一粒花生,走到你面前,你要说你是“口”,用牙齿将“我”咬碎,用舌头将粉碎的“我”与唾液混合,我就说这下“我”可粉身碎骨了,身体里的淀粉也少了……
生:
(活动过程略,众情高昂)……
【学生学习反馈】
在任务型课堂教学中,学生能较自觉地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较高,特别是花生历险记活动,表现出学生极大的潜能。
【教师自我评价与反思】
新课程极力倡导探究式学习,本节课内容当然最好是采取边探究实验边探究学习的方式,但我们的班生数多,课时少,而且我校实验室有限,10个班轮流,我只能先上课,再实验。
但我不忘新课程精神,改变以往单纯由教师讲解消化和吸收过程的教学模式,将教材内容任务化、问题化,将课堂教学设计成探究任务型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主动学习。
并通过多媒体,用丰富的表现形式保证了学生的视听结合,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课堂活动,使学生更加清晰和牢固地掌握教学内容;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在备课过程中,我注意研究他人教学,取长补短。
如游戏似的课堂小结,就是受他人教学设计的启发,但我没有照搬照套。
在这些教学案例中,都设了“西瓜子历险记”小品活动,我觉得,排小品,一花时间,二也是部分学生的表演,三也不能体现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所以我用随机表演形式,进行了一个游戏活动——“一粒花生如何被消化吸收”;而且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形式,如七班学生比较内向、腼腆,在游戏表演过程中,我就当串客,从头串到尾,对参与者一一鼓励、鼓动;九班学生比较活,我就让他们自己从头演到尾,只做些必要的指导;五班学生程度差异比较大,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愿意学习,我就采用愿参加的加分鼓励的方式……“教无定法”,但以人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是教学不变的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