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02070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1.docx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1.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1.docx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1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

(1)

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

教材分析:

百家争鸣这是一个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相辉映的局面,它谱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序曲,其精华仍具有为现代社会服务的现实意义。

同时它涉及到的儒家学派是传统文化的主流,其发展形成是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了解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知道“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

2.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协作性;通过假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能力,激发其历史学习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辨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思想、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难点:

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2015年全球祭孔”图片,教师解释:

9月28日是孔子诞辰纪念日,也是全球祭孔日。

在这一天临近之际,不少国家都开始自发祭典孔子。

用祭典这种很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方式,在孔子诞辰之际来表达对孔子的追慕之情。

提出问题:

为什么在人类文明、社会发展水平与2500多年前不可同日而语的今天,世界还在怀念这位圣人贤者?

展示《孔子问道图》,提出问题:

孔子向谁请教?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分组阅读:

每个同学分别找到自己组对应人物的相关介绍,加以阅读,最好能与自己在课外所了解到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

第一小组——老子(道家)

(简介)老子生平:

姓李名耳,一说即老聃,字伯阳,楚国人。

曾做过周朝管理典籍的史官,道家学派创始人。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政治主张:

“无为而治”。

学生活动1:

找出你所知道的事物对立面相互转化的事例或理论。

举例: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勇若怯”“苦尽甘来”“否极泰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通过这一活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方式,带给学生关于成长的一些启示)

第二小组——孔子(儒家)

学生活动2:

如果我们要为孔子制作一张名片,应该如何介绍呢?

——简介孔子的生平。

(通过这一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了解孔子的目的)

简介孔子的生平。

(略)

主持人简要介绍:

孔子的政治思想:

“仁”——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补充说明: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苛政猛于虎”,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意,减轻剥削,主张行德政,省刑罚,反对暴政虐民。

(对七年级的学生而言,过多地直接引用古语加以说明,会使学生不知所云,若一一加以解释,又不为时间所允许,故而在授课过程中只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言论加以解释即可,下同)

学生活动3:

随堂小品——因材施教。

参考教材第42页课后活动1。

(提醒)注意表演时的人物性格和神情。

(引申)孔子的教育思想:

学“习”、学“问”。

(启发思考)孔子的教育思想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发?

可能你已经理解并记住了这些言论,但落实到行动中了吗?

第三小组——墨子(墨家)

简介墨子生平:

名翟,战国时期墨家创始人。

墨子对认识论,逻辑学,自然科学中的力学、光学和几何学等都有一定的研究和贡献,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军事家。

思想主张:

“兼爱”(“兼相爱,交相利”)“非攻”(“节用”“节葬”);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提倡节俭。

学生活动4:

简介墨子和公输班的故事。

公输班为楚国造云梯准备攻宋。

墨子赶到楚国,希望说服公输班和楚王不要以大国欺侮小国,墨子与公输班在楚王面前设置沙盘,演习攻防。

公输班用九种方法攻击,墨翟用九种方法防御。

公输班不能取胜,最后,公输班说:

“我还有最后一着,但我不说出来。

”墨翟说:

“我知道你还有最后一着,但我也不说出来。

”楚王听不懂他们的哑谜,墨翟说:

“公输班不过以为杀了我就可以解决问题,但我的三百余名门徒已经进入宋国,登城协防,等待作战。

”楚王于是取消了这次军事行动。

第四小组——孟子(儒家)

简介孟子的生平:

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人,受业于子思之门人,曾游历数国,阐述其政治主张,还曾在齐为卿。

晚年退而著书,传世有《孟子》七篇。

思想主张:

“仁政”——“制民恒产”“勿夺农时”“省刑罚,薄赋税”“民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其他: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舍生取义”。

学生活动5:

知识竞赛

(抢答)三教:

儒教、道教、佛教。

四书: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

《诗经》《尚书》《礼经》《易经》《春秋》。

六艺:

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认字、写字)、数(算术)。

九流: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杂家、农家、纵横家、阴阳家。

(通过知识抢答这一方式,促使学生多接触这方面的课外知识,实现探究性学习,同时通过题目涉及的知识对本课内容加以补充)

第五小组——荀子(儒家)

简介荀子生平:

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

思想主张:

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第六小组——庄子(道家)

简介庄子生平:

姓庄名周,宋国蒙人,曾在家乡做过漆园吏,不久即归隐。

著有《庄子》一书。

思想主张:

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学生活动6:

故事会:

你读过《庄子》这本书吗?

你能给大家讲述其中的寓言故事吗?

备注:

朝三暮四、庖丁解牛、望洋兴叹、吐故纳新、贻笑大方、邯郸学步……

(从某种角度而言,历史本身即是由一个个故事组合而成,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利用故事会这一形式,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七小组——韩非(法家)

简介韩非生平:

战国末期韩国的都城新郑人,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和散文家。

韩非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一身,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学生活动7:

简介韩非和李斯的故事。

韩非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

当时韩国很弱,常受邻国的欺凌,他多次向韩王提出富强的计策,但未被韩王采纳。

他写了《孤愤》等文章,集为《韩非子》一书,这些文章为秦王嬴政读到,极为赞赏。

公元前234年,韩非作为韩国的使臣来到秦国并上书秦王,劝其先伐赵缓伐韩。

李斯妒忌韩非的才能,与姚贾一道进谗言加以陷害,韩非被迫服毒自杀。

思想主张

(1)历史是不断进步的(“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2)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说明: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的许多政治措施,就是韩非理论的应用和发展。

学生活动8:

比较各学派之间的异同。

如治国:

①儒家:

“仁政”。

②道家:

“无为而治”,是消极保守的,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原始时期。

③法家:

法治,是向前的,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通过比较,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各学派之间的异同,从而为思考下面的问题打下基础)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练习

1.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于( )

A.道家B.儒家C.法家D.墨家

2.中国古代有一个著名的“塞翁失马”的故事,说明了人的祸福可以相互转化,这个故事体现了古代哪一位思想家的思想()

A.老子B.庄子C.孔子D.韩非子

3.假如中央电视台举办挑战主持人节目,你认为最适合担当《法制时空》栏目主持人的是(  )

A.孔子B.庄子C.老子D.韩非

4.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翻译了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并带到欧洲,孔子学说开始西传。

到目前,全球已建成的孔子学院有140所。

当年传教士翻译的这部著作应是(  )

A.《离骚》B.《论语》C.《道德经》D.《孙子兵法》

5.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主张的是()

A.庄子B.孙武C.墨子D.韩非

6.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的共同追求。

我国战国时期,提出“兼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的是()

A.墨子B.孟子C.庄子D.韩非

板书设计:

2019-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8课教案 百家争鸣

第8课 百家争鸣

教学目标

1.知道老子的思想观点,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

2.了解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探讨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3.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古代先贤的智慧,弘扬百家争鸣中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学术传统,培养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成就,老子及其他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

教学难点

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教学内容

新课导入

导入:

(材料式导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这些耳熟能详的言论出自谁之口?

他在我国思想文化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

这些言论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指导意义?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学习第8课。

课堂探究

板块一 老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这句话出自哪家学派哪位思想家之口?

它反映了此人的哪一思想观点?

(2)这位思想家还有哪些思想主张?

答案:

(1)道家。

老子。

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过渡语:

老子创立了道家学派,主张“无为而治”;同一时代,在山东曲阜也出现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就是孔子。

板块二 孔子和儒家学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材料二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请回答:

(1)上述材料是哪家学派谁说的?

体现了此人的什么思想主张?

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此人在教育方面有哪些重要成就?

(3)《论语》是他的作品吗?

请说明理由。

(4)你认为此人提倡“为政以德”“道之以德”有什么积极的意义?

答案:

(1)儒家,孔子。

以德治国。

仁。

(2)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3)不是。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整理而成的。

(4)“为政以德”即反对苛政,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同时以道德教化天下,这体现了民本思想,有利于减轻压迫,改善民生;其道德教化思想,有利于社会稳定,弘扬正气。

这些对于我们今天提倡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过渡语:

老子、孔子和儒家学说反映了不同学派思想在春秋时期的发端,而到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更加丰富多彩,不同学派争鸣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教学内容

课堂探究

板块三 百家争鸣

(1)何为“百家”?

“诸子百家”形成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2)“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有哪些派别?

请你说出它们各自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3)百家争鸣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答案:

(1)“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这里主要指的是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即各种思想学派。

时代背景:

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

(2)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

墨家: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倡“举贤”和“节俭”。

儒家:

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荀子主张实行“礼治”。

道家:

庄子主张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法家:

韩非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3)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结束语:

春秋时代的老子创立道家学说、孔子创立儒家学说。

到战国时代,涌现了更多的思想流派,这些学说的代表思想家游说天下,并相互论辩,出现百家争鸣局面。

板书设计

学派

代表

时期

思想主张

儒家

孔子

春秋

“仁”,以德治国

孟子

战国

“仁政”,民贵君轻

荀子

战国

“礼治”

道家

老子

春秋

顺其自然,辩证法,无为而治

庄子

战国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墨家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选贤任能,节俭

法家

韩非

战国

以法治国,君主专制

当堂达标

                              

1.“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

这跟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主张不谋而合。

这位思想家是( A )

A.老子B.墨子C.韩非D.孟子

2.史料记载:

孔子朝罢归来,家人报告:

“马厩失火!

”孔子听后,问“伤人乎?

”这则故事体现出孔子倡导并实践了他的哪种思想( A )

A.“仁”B.“因材施教”C.“兼爱”“非攻”D.“无为而治”

3.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的思想家是( C )

A.孔子B.孟子C.墨子D.韩非

4.在校园文化节的主题演讲会上,小明同学引用了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的一句名言: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这位思想家是( D )

A.老子B.庄子C.墨子D.孟子

5.郭沫若说:

“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

”这是因为春秋战国出现( C )

A.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B.诸侯争霸局面

C.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D.商业繁荣局面

教材图

片分析

孔子像:

注意人物的形态,孔子手背向外相握,神情谦恭。

他是春秋末期鲁国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提出“仁”的学说,在教育方面也有重要成就。

史料积累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堂练习

第8课百家争鸣

一、选择题

1.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是古往今来治国兴邦的基本经验。

我国古代思想家中最早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的是

A.孔子B.老子C.孟子D.荀子

2.“他希望人们通过学习和‘克己’修养,认识‘道’,认识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调整自己的言行,进而推己及人,帮助社会上所有的人都提高自己的素质。

”材料中的

“他”是()

A.老子B.孔子C.韩非子D.墨子

3.有一位圣贤,出生于春秋时期。

500年后他成了“中国人”,又过了500年,他成了

“东亚人”,现在他正逐步成为“世界人”。

这位“圣贤”是()

A.老子B.孔子C.赢政D.铁木真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这句话符合下列哪家思想?

A.儒家B.法家C.道教D.佛教

5.易中天先生在《百家讲坛》讲述诸子百家时,将某一学派的思想主张概括为“构建理想社会:

平等、互利、兼爱”。

这一学派最有可能是()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

6.“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此段材料出自()

A.《孟子》B.《道德经》C.《孙子兵法》D.《韩非子》

7.“十三五”期间是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时期。

教育现代化是国家教育整体的现代化,没有教育公平就没有教育现代化。

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教育公平”的是()

A.因材施教B.温故知新C.有教无类D.仁者爱人

二.填写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思想家简表。

学派

代表人物

时期

思想主张、著作

道家

老子

庄子

儒家

孔子

孟子

荀子

墨家

墨子

法家

韩非

二、非选择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老子的思想具有极强的思辨色彩。

他说: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等。

(1)你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的“思辨色彩”?

最能体现老子的思想思辨色彩的著作是什么?

材料二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的法治思想对秦王朝的建立起了很大作用。

(2)材料二法治思想的内容是什么?

根据此思想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材料三墨子的思想体系有两大核心:

一是“兼相爱,交相利”,即所谓的______;二是反对“攻伐无罪之国”,即所谓的。

(3)材料三的横线处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4)三则材料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哪一时期的什么局面?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材料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材料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以上材料是谁的观点?

他的言论被其弟子编人哪部书中?

你如何评价他?

(2)根据上述三段材料,分别说明他对学生是怎样要求和教育的。

(3)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他是我国哪一学派的创始人?

(4)简要说说他在教育上的主要成就

一、选择题1.A2.B3.B4.A5.D6.A7.C

二.填表:

学派

代表人物

时期

思想主张、著作

道家

老子

春秋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道德经》

庄子

战国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

儒家

孔子

春秋

提出“仁”的学说;有教无类

孟子

战国

主张实行“仁政”

荀子

战国

主张实行“礼治”

墨家

墨子

战国

主张“兼爱”“非攻”,选贤任能;提倡节俭

法家

韩非

战国

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三.非选择题

1.

(1)理解:

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

著作:

《道德经》。

(2)内容: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

国家:

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3)内容:

兼爱、非攻。

(4)时期和局面: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局面。

2.

(1)孔子;论语;大教育家、大思想家。

(2)时常复习已学过的知识;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

(3)仁;儒家。

(4)他创办私学;提倡有教无类;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总结了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