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静心禅语养生语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999209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修心静心禅语养生语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修心静心禅语养生语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修心静心禅语养生语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修心静心禅语养生语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修心静心禅语养生语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修心静心禅语养生语录.docx

《修心静心禅语养生语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心静心禅语养生语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修心静心禅语养生语录.docx

修心静心禅语养生语录

修心静心禅语养生语录

1、已生无有生,未生亦无生,离已生未生,生时即无生。

3、凡人常欲逃境以安心,屏事以存理,不知乃是心碍境,理碍事。

但令心空境自空,但令理寂事自寂。

4、心不迷不随生死,业不系不受形质,爱不重不入娑婆,念不起不生业盖。

5、入得世间,出世无余。

6、般若非心外新生,智性乃本来具足。

7、.住着于法,斯为动念,如人入暗,则无所见。

8、空中花,水中月何劳把捉。

9、.沩山禅师云:

「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

10、.如是静虑,一切有情,发心非难,常时不懈,能成就者,是则为难。

11、悟门了当,澈见圣凡不二,迷悟不二,生死涅槃不二,有情无情不二。

12、.一切众生心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13、.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摄一月,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来合。

14、.司空本净禅师:

「佛是虚名,道亦假名,二俱不实,总是假名。

15、.要得临命终时,不颠错,要从如今做事处莫教颠错,如今做事处颠错,欲临命终时不颠错,无有是处。

16、心不驰求,不妄想,不缘诸境,即此火宅尘劳便是解脱。

17、勇猛心不已必得果证。

18、.世人多以有所得心,求无所得法。

何谓有所得心,聪明伶俐,思量计较者是。

何谓无所得法,思量不行,计较不到,聪明伶俐无处安着者是。

19、.大道本来平等,深信含生同一真性,心性不异,即性即心,心不异性,名之为祖。

20、.菩提无是处,佛亦不得菩提,众生亦不失菩提。

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求,一切众生即菩提相。

21、未生前本来面目,死了烧了什么处相见。

22、.奋起一念如倚天长剑,使烦恼魔军逃窜无地。

亦如红炉猛火,使情识霜雪,销烁无余。

23、.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若无生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

24、息念忘虑,佛自现前。

25、众生身中有金刚佛,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

只为五阴重云覆,如瓶内灯光,不能显现。

26、.不见垢法可厌,不见净法可求,不见众生可度,不见槃可证,不作度众生心,不作不度众生心,是名最上乘。

27、智人调心不调身,愚人调身不调心。

28、荷泽显宗记:

「是知即定无定,即慧无慧,即行无行,性等虚空,体同法界。

29、惑见纷驰,穷之则唯一寂,灵源不状,见之则以千差。

千差不同,法眼之名自立,一寂非异,慧眼之号斯存,理量双销,佛眼之功圆着。

30、佛与众生,唯止一心,更无差别。

此心无始以来、无形无相,不曾生,不曾灭,当下便是,动念即乖,犹如虚空,无有边际。

31、求趣无上菩提者,要净自心,福田方净。

32、一念不生,虚灵寂照。

33、不悟本性,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万心尽在自心应从自心中顿见真如。

34、.施不住相,福如虚空。

35、.于一法中,而生种种见,如此功业,由行为本;若不降心,依文取证,无有是处。

36、着力今生须了却,谁能累劫受余殃。

37、脱虚妄缠缚,破生死巢窟,第一要根器猛利轩豁,次办长久不退之心。

38、源乎源乎,千山势到(山狱,按:

‘山'在上,‘狱'在下)边止,万派声归海上消。

39、我佛原为度世而来,故所说法,无不世出世间一切摄尽,惟须融会贯通如是真实之义,则事事皆可奉持,时时皆是修行,在在皆得受用,而处处皆是佛法矣。

40、.修行要使妄相由多而少,由强而弱。

定功由暂而久,由脆而坚。

41、真正佛法的人生观,他是真能见着万法皆空,便立于这个空上。

他又真能见着万法不空,便立于这个不空上。

因为他立于这个空上,他便熄灭贪嗔痴三毒,灭除人、我、众生、寿者四相。

因为他立于这个不可空上,他便上求佛法,下化众生。

42、夫众生处处执着,一言执着,便有能所。

就能执一面言,无非妄念。

就所执一面言,便是诸法。

43、一切不留,无可记忆。

44、.真心无相,不来不去,生时性亦不来,死时性亦不去,湛然圆寂,心境一如。

45、禅非语文可阐扬,祛除妄心能品尝,人人心中皆有禅,心外觅禅空自忙。

46、.了了知心不住一切处,即名了了见本心也。

47、根深则叶茂,性明则道成。

48、.看读佛经,当须见月忘指,不可依语生解。

49、.世人多以有所得心,求无所得法。

何谓有所得心,聪明伶俐,思量计较者是。

何谓无所得法,思量不行,计较不到,聪明伶俐无处安着者是。

50、欲得作佛去,不舍众生心,但莫污自性,即是解脱义。

51、即心无心,是为通达佛道;即物不起见,是名达道。

52、.知心无住,即是修行,无住而知,即为法昧。

53、.即心是佛,身心俱无,是名大道。

54、本性:

具足永恒的快乐,无量的智慧。

55、与外不染色声等,与内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名为证;得证之时不得作证想,名无证;得无证时,亦不得作无证想,是名无无证。

(无证无无证,是名毕竟证。

56、.嗟末法,恶时世,众生福薄难调制,去圣远兮邪见深,魔强法弱多恐害,闻说如来顿教门,恨不灭除令瓦碎。

57、如来五眼:

见色清净名为肉眼;见体清净名为天眼;与诸色境乃至善恶,悉能微细分别,无所染着,于中自在,名为慧眼;见无所见名为法眼;无见无无见名为佛眼。

58、一念永歇,直至无生,顿证菩提,毫无罗嗦。

59、念是业识,而性体中并无是事。

60、若不究心,坐禅徒增业苦;如能护念,骂佛犹益真修。

61、.佛不见身知是佛,若是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于生死。

62、此真如体无有可遣,以一切法悉皆真故,亦无可立,以一切法皆同如故。

63、佛本是自心作,那得向文字中求。

64、佛所说法,须于心行处灭言语道断时契入。

65、道不远人,人自远之。

66、心外见法即是外,若悟自心,即离生死,即是涅槃。

67、道不远人,人自远之。

68、修道之人,倘不以智慧照破烦恼,无始生死,凭何出离。

69、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菩提。

70、心若不易,万法一如。

71、心不妄取过去法,亦不贪着未来事,不于现在有所住,了达三世悉空寂。

72、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73、.一切万法,皆从心生,心无所生,法无所住。

不住法者,谓照见身心法相空也。

.心无所住,随处解脱,内外根尘,悉皆销殒,若一切无心,即无所住也。

.万物一如,不起分别,犹如一月当空,千波现影,影有现灭,月实自如。

74、念有念无即名邪念,不念有无即名正念。

念善念恶名为邪念,不念善恶名为正念。

75、不识本心,求无上佛道,无异煮沙成饭。

76、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

苟能念念不忘,心心弥陀现前,步步极乐家乡,何必远企十万亿土。

77、真心虚灵,照而常寂,德者心用,纯善无恶。

78、.欲得净土,但净其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

79、不住六尘生心。

80、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81、心性虚空,动静之源莫二,真如绝虑,缘计之念非殊。

82、妄息心空,真知自现。

83、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

84、顿者,顿除妄念;悟者,悟无所得。

85、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86、.如来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水静,菩提影现中。

87、心中自有菩提意,窗外秋山始入簾。

88、若人生百岁,不见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能得见之。

89、不得一法,名为传心。

90、心不妄取过去法,亦不贪着未来事,不于现在有所住,了达三世悉空寂。

91、佛为增上慢人,说离淫怒痴为解脱耳。

若无增上慢者,佛说淫怒痴性,即是解脱。

92、一念妄想,即是三界生死根本。

93、自见法性本来空寂,慧利明了,通达无碍,证此之时,万缘俱绝,恒沙妄念,一时顿尽,无边功德,应时等备。

94、寂静不生,放旷纵横,所作无滞,去住皆平。

95、言若离相,言亦名解脱;默若着相,默即是系缚。

96、菩萨心无取舍,如大月轮,圆满寂静,即是涅槃。

97、死生之变亦大矣,衲僧家坐断报化佛头,不立纤毫知见,直下透脱。

98、.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99、.四大如坏幻,六尘如空华。

自心为佛心,本性即法性。

100、若顿悟此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

101、下手时,须至苦至毒,方始不虚付授也。

102、种种形貌,喻如屋舍。

舍驴屋入人屋,舍人身至天身,乃至声闻缘觉菩萨佛屋,皆是汝取舍处,所以有别。

本源之性,无取无舍,何得有别。

103、.不与万法为侣是什么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104、真如妙体,于空无相体中,具足恒沙之用,无事不应。

105、认得心性时,可说不思议。

了了无所得,得时不说知。

106、前际无去,今际无住,后际无来。

108、诸佛法身,湛然不动犹如虚空,如虚空故,所以遍满一切,以便满故,所以空即无量,无量即空。

109、若无禅定,念想喧动,坏其菩提。

110、欲遣我执,最妙观空。

111、于逆顺境界中无起灭相,始离得增上慢名字。

112、.世人多以有所得心,求无所得法。

何谓有所得心,聪明伶俐,思量计较者是。

何谓无所得法,思量不行,计较不到,聪明伶俐无处安着者是。

113、事理即融,断灭亦空,佛自现前,如日之中。

114、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

115、诸法缘生者,谓一切法本来无生,但由因缘聚会,假现生相耳。

116、心不厌细,功不厌繁,事不厌周,法不厌备。

117、终日拈花择火,不知身是道场。

118、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缚。

119、心外见法即是外,若悟自心,即离生死,即是涅槃。

121、迷时师度,悟时自度,只合自性自度。

听法顿中渐,悟法渐中顿,修行顿中渐,证果渐中顿。

122、虽即心即佛,唯证者方知。

然有证有知,则慧日沉没于有地;若无照无悟,则昏云掩蔽于空门。

123、性乃本具,万古恒常,非由因缘聚会而生者也。

124、佛所说法,须于心行处灭言语道断时契入。

125、心不驰求,不妄想,不缘诸境,即此火宅尘劳便是解脱。

126、取相之病若除,则内而五蕴,外而山河等一切法,便如楞严经所说咸是妙净明心净明体。

127、.住着于法,斯为动念,如人入暗,则无所见。

128、求趣无上菩提者,要净自心,福田方净。

129、不遇盘根错节,无以别利器,纵有能人,不历执事,何以陶錬德器,博综智能。

130、至道本乎一心,心法本乎无住。

131、.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132、忘机是佛道,分别是魔境。

133、.你今闻发菩提心,将谓一个心学取佛法,唯拟做佛。

任你三祗劫修,亦只得个报化佛,与你本源真性佛,有何交涉。

134、.现定见闻觉知是法,法离见闻觉知,非达法也。

135、.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常在佛国。

136、观心得悟,一切俱了。

137、摄心一处,便是功德业林,散虑片刻,即名烦恼罗刹。

138、修习此心得成就者,于此无修,亦无成就。

圆觉普照,寂灭无二。

于百千亿阿僧祗不可说恒沙诸佛世界,犹如空花乱起乱灭,不即不离,无缚无脱,始知众生本来成佛。

生死涅槃,犹如昨梦。

139、.欲知佛境界,不假庄严修证而得。

当净意根下,无始时来客尘烦恼之染,如虚空之宽旷,远离意识中诸取虚伪不实妄想,亦如虚空,则此无功用妙心,所向自然无滞碍矣。

140、以不着相故,虽事来即应,而天君泰然不为所动;以相非断灭故,虽心不着相,而条理秩然毫无废事。

141、物自有去来,见性无来去也。

142、.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将心外求,舍父逃走。

143、心不可传,以契为传。

心不可见,以无为见,契亦无契,无亦无无。

144、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

145、大圆镜智性清净,平等性智心无病,妙观察智见非功,成所作智同圆镜。

146、.佛法无多子,长远心难得,学道如初心,作佛也有余,始终总不变,真是大丈夫。

147、身心以自性为见。

自性本来清净,湛然空寂,与空寂体中,能生此见,心无所染,妄心不生,我所心灭,自然清净,以清净故,能生此见。

如明鉴中虽无像能见一切像,明鉴无心故。

148、.因迷而为众生。

诸佛心是众生心,因悟而成诸佛。

149、深深拔,有些子。

平生事,只如此。

151、.一切众生心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152、.此灵觉性,不可以智慧识,不可以言语取,不可以境物会,不可以功用到,诸佛菩萨,与一切蠢动含灵,同此大涅槃性。

153、.十二时中,遇物应缘处,不得令恶念相续或照顾不起。

154、若能观心,知心无起,即得随顺入真如门。

155、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156、烦恼即是菩提。

157、自见法性本来空寂,慧利明了,通达无碍,证此之时,万缘俱绝,恒沙妄念,一时顿尽,无边功德,应时等备。

158、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菩提。

159、.清净无染是戒;知心不动,对境寂然是定;知心不动时,不生不动想,知心清净时不生清净想,乃至善恶皆能分别,于中无染得自在者,是名为慧。

160、法性本无青黄,众生谩造文章。

161、一念永歇,直至无生,顿证菩提,毫无罗嗦。

162、诸行性相,悉皆无常。

163、物自有去来,见性无来去也。

164、不得一法,名为传心。

165、身心以自性为见。

自性本来清净,湛然空寂,与空寂体中,能生此见,心无所染,妄心不生,我所心灭,自然清净,以清净故,能生此见。

如明鉴中虽无像能见一切像,明鉴无心故。

166、法性本无青黄,众生谩造文章。

168、与外不染色声等,与内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名为证;得证之时不得作证想,名无证;得无证时,亦不得作无证想,是名无无证。

(无证无无证,是名毕竟证。

169、道,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

未识得破时千难万难,识得破后,有什么难易。

170、志公:

「无有一法可得,翛然自入无余。

171、志公:

「无有一法可得,翛然自入无余。

172、一水一山何处得?

一言一默总由伊;全是全非难背触,冷暖从来只自知。

173、人情世态纷纭往复,安危苦乐随遇而安。

174、佛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175、.做工夫不但不起凡情,亦不起圣解,所谓行起解绝,不令知解才绕心中。

176、欲求大道。

先正其心。

177、.不识自心是真佛,不识自性是真法。

欲求法而远推诸圣,欲求佛而不观己心。

若言心外有佛,性外有法,坚执此情,欲求佛道者,纵经尘劫,修种种苦行,如蒸沙作饭,只益劳尔

178、着力今生须了却,谁能累劫受余殃。

179、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杀人无血,其过甚恶。

180、不应随一切幻事的生、住、异、灭,而起欣厌取舍。

181、无法,无本心,始解心心法,法即非法,非法即法,无法无非法,故是心心法。

182、菩提心转胜坚固,成无上道,有所闻法,即自开解,不由他悟。

183、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

184、智人调心不调身,愚人调身不调心。

185、.真心无相,不来不去,生时性亦不来,死时性亦不去,湛然圆寂,心境一如。

186、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槃、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187、.菩提无是处,佛亦不得菩提,众生亦不失菩提。

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求,一切众生即菩提相。

188、.当令心如虚空,超然尘表。

虚如空者,不住相是也。

189、.欲知佛境界,不假庄严修证而得。

当净意根下,无始时来客尘烦恼之染,如虚空之宽旷,远离意识中诸取虚伪不实妄想,亦如虚空,则此无功用妙心,所向自然无滞碍矣。

190、.诸佛真语,以心为宗。

众生信道,以宗为鉴。

191、佛本是自心作,那得向文字中求。

192、佛说成佛,终不自以为有少法可得。

193、色欲二字生死之根。

194、一水一山何处得?

一言一默总由伊;全是全非难背触,冷暖从来只自知。

195、源乎源乎,千山势到(山狱,按:

‘山'在上,‘狱'在下)边止,万派声归海上消。

196、此心本净,无可取舍。

197、无得无证者,即是证佛法身;若有得有证者,即邪见增上慢人,名为外道。

198、.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199、佛本是自心作,那得向文字中求。

200、自性本来清静,烦恼菩提,生死涅槃皆是假名,原不与我自性相干,事事物物,皆是梦幻泡影。

201、.心无去来,即入涅槃。

是知涅槃即是空心。

202、悟佛之言,定要行佛之行。

203、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此即真佛。

204、色欲二字生死之根。

205、.清净无染是戒;知心不动,对境寂然是定;知心不动时,不生不动想,知心清净时不生清净想,乃至善恶皆能分别,于中无染得自在者,是名为慧。

206、.过去事,莫思量;未来事,莫愿莫求;现在事,与一切事但知无着。

207、言若离相,言亦名解脱;默若着相,默即是系缚。

208、不可见,了了见;无有知者,无不知者。

209、自性本来不生也,本来不生即是本来不动。

生灭即指无明,意谓自性中本无无明,说有无明,由于妄见耳。

210、.一切万法,皆从心生,心无所生,法无所住。

不住法者,谓照见身心法相空也。

.心无所住,随处解脱,内外根尘,悉皆销殒,若一切无心,即无所住也。

.万物一如,不起分别,犹如一月当空,千波现影,影有现灭,月实自如。

212、红尘堆里学山居,寂灭身心道有余,但得胸中憎爱尽,不学参禅亦工夫。

213、只个无念,是名真念。

214、一放下,一切放下,永永放下,名万缘放下。

215、.高峰禅:

「修行人如一人与万人敌,又如逆水行舟。

216、心不驰求,不妄想,不缘诸境,即此火宅尘劳便是解脱。

217、平常心是道,趣向即乖,到崮里正要脚踏实地,坦荡荡,圆陀陀,孤*危峭,不立毫发知见。

218、凡人常欲逃境以安心,屏事以存理,不知乃是心碍境,理碍事。

但令心空境自空,但令理寂事自寂。

219、烦恼即是菩提。

220、.无念之念,生无生相,住无住相,异无异相,灭无灭相,非思虑计度所知,惟洞彻法源者,颇测齐彷佛,未易与缠情缚识者语也。

221、天地原为一逆旅,江湖何处是吾家。

222、但性清净即是自性西方。

223、.赵州:

「佛之一字,我不喜闻,自性无名,心佛众生,皆是假名。

224、佛法处处不离观照,必时时刻刻去思惟方可。

225、.清净无染是戒;知心不动,对境寂然是定;知心不动时,不生不动想,知心清净时不生清净想,乃至善恶皆能分别,于中无染得自在者,是名为慧。

226、.佛即心兮心即佛。

心佛从来皆妄物。

若知无佛复无心。

始是真如法身佛。

.妄身临境照影焉,妄身不殊,但欲去影留身,不知身本同虚;身本与影不异,不得一有一无,若欲存一舍一,永与真理相疏,更若爱圣憎凡,生死海里沉浮,烦恼因心故有,无心烦恼何居,不劳分别取相,自然得道须臾。

227、.不离当处常湛然,亲切无过此语,觅则知君不可见,但于当处湛然,二边坐断使平稳。

228、一切不留,无可记忆。

229、临终之际,若一毫凡圣情量未尽,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

230、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

231、古德云:

不识佛道,徇世名字,如狗逐块。

232、.知心不坏是实相法身,知心含万像是功德法身,知心无心是法性法身,随根应说是应化法身,知心无形不可得是虚空法身。

233、不即不离,不住不着,纵横自在,无非道场。

234、不行一切行,即名佛行。

见无所见,即名正见。

235、.菩萨于诸见而不动。

236、禅:

不二、绝对。

237、一心有滞,诸法不同。

238、参问之要在专一,不强作为,只守本分,须根脚有透脱处,明见本来面目。

239、.十二时中,遇物应缘处,不得令恶念相续或照顾不起。

240、夫法本无法,一落言诠,即非实义。

241、.四大如坏幻,六尘如空华。

自心为佛心,本性即法性。

242、.四大如坏幻,六尘如空华。

自心为佛心,本性即法性。

243、.过去事,莫思量;未来事,莫愿莫求;现在事,与一切事但知无着。

244、.知心无住,即是修行,无住而知,即为法昧。

245、佛是众生界了事汉,众生是佛界不了事汉。

246、佛性乃绝对者,本来圆满现成,无因无果,无取无证,不受后有,超过时间和空间,故无所谓过去、现在、未来。

247、心体即定即圣,即真即正。

非业非忄與(烦恼),非邪非恶,即断三障,即成三学。

248、古德云:

一心是万法之性,万法是一心之相。

249、境来便扫,扫即放过,善恶之心,随心转变。

250、学道别无用心,直须见穷自己本源。

251、契证佛祖妙道,最宜上智利根,忘怀体究,不坠机境,直下拔萃超群。

252、夫众生处处执着,一言执着,便有能所。

就能执一面言,无非妄念。

就所执一面言,便是诸法。

253、.不见垢法可厌,不见净法可求,不见众生可度,不见槃可证,不作度众生心,不作不度众生心,是名最上乘。

254、不逢出世明师,枉服大乘法药。

255、受得一分委屈,消得一分业障,开得一分智慧。

任人取我头去,截我饭碗,更不能顾。

256、修道之人,倘不以智慧照破烦恼,无始生死,凭何出离。

257、不起罪业,不起福业,不起无动业,是名供养佛。

258、一念不生,虚灵寂照。

259、好恶是非,一时都放,则心无住处。

心无住处,则无有心,即无有心,亦无无心,有无总无,身心具尽。

身心尽故,泯齐万境。

万境无相,合本一冥。

冥然默照,照无不寂。

以寂为体,体无不虚,虚寂无穷,通同法界。

法界缘起,无不自然,来无所从,去无所至。

260、直下无心,本体自现,如大日轮升于灵空,遍照十方更无障碍。

261、古德云:

「谈玄说妙隔天渊。

」端然静虑,收心摄念,善恶诸缘,一时放却。

262、.人法双净,善恶两忘,直心真实,菩提道场。

263、.自性发时,业识来空。

264、须知观照虽亦是念,乃顺体起用之念,便可顺此用以入体。

265、佛本是自心作,那得向文字中求。

266、.佛法在日用处,行住坐卧处,吃(喝)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所作所为处。

267、一切诸法中,心相寂灭,毕竟不生,名为无相行。

268、.一切中知一,一中知一切,是佛极至说。

269、.住着于法,斯为动念,如人入暗,则无所见。

270、净律净心,心即是佛,除此心王,更无别佛,欲求成佛,莫染一物。

271、.无心者,非如土木瓦石顽然无知,所触境遇缘,心定不动,不取着诸法,一切处荡然。

无障无碍,无所污染,亦不住在无污染处,观身观心,如梦如幻。

亦不住在梦幻虚无之境。

到得如此境界,方始谓之真无心。

272、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菩提。

273、心不迷不随生死,业不系不受形质,爱不重不入娑婆,念不起不生业盖。

274、息念忘虑,佛自现前。

275、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276、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菩提。

277、识心达本源,故号为沙门。

278、.不与万法为侣是什么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279、妄生取舍者,这个病根拔尽。

生死海里浮沉,真是无出头时。

280、.不识自心是真佛,不识自性是真法。

欲求法而远推诸圣,欲求佛而不观己心。

若言心外有佛,性外有法,坚执此情,欲求佛道者,纵经尘劫,修种种苦行,如蒸沙作饭,只益劳尔

281、.众生界即诸佛界。

282、华严经云:

「云何说诸蕴,诸蕴何有性,蕴性不可灭,是故说无生,分别此诸蕴,其性本空寂,空故不可灭,此是无生义。

众生即如是,诸佛亦复然,佛与诸佛法,自性无所有,能知此诸法,真如不颠倒。

283、.念佛无非念自心,自心是佛莫他寻。

眼前林树并池沼,昼夜还能演法音。

人人自己天真佛,昼夜六时常放光,别起眉毛观见得,何劳特地礼西方。

284、生死本空由悟方觉,涅槃本有以迷惘知。

285、.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286、真心应物,不生分别。

287、此心本净,无可取舍。

288、心住无住处;心不住一切处;心不住善恶有无内外中间,不住空不住不空,不住定不住不定;如是名无住心也。

28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