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初中历史资料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96882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62.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初中历史资料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初中历史初中历史资料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初中历史初中历史资料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初中历史初中历史资料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初中历史初中历史资料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初中历史资料1.docx

《初中历史初中历史资料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初中历史资料1.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历史初中历史资料1.docx

初中历史初中历史资料1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中华文明的起源(1-12)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170万年P2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P2

3、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和地点P1.3.4

4、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

P2

5、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并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P4—5

6、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过氏族生活P5

7、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都已经使用磨制石器P7—8

8、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半坡人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P7—8

9、大汶口文化晚期中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P7—P8

10、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炎帝、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

P12

11、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黄帝。

P13

12、尧舜禹的“禅让”:

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

P14

第二章夏商西周春秋战国(13-40)

14、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P15

15、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

P21

16、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

P23

17、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各地的统治。

P23—24

18、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P24

19、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湖南宁乡出土了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P26

20、“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瞩目。

P27

21、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P27

22、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P30

23、春秋五霸: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

P30—32

24、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P31

25、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

P32

26、战国七雄:

齐、楚、秦、燕、赵、魏、韩《战国形势图》P33

27、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P34

28、春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P36—37

29、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P37

30、春秋后期,我国发明生铁冶炼技术,比欧洲早1900多年,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早在商朝就有制造。

P27、P36

31、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筑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P37

3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P38—39

33、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P41

34、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P41

35、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

P41

36、对日食,月食的记载及二十四节气P43

37、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总结出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法”。

P43

38、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的楚国,代表作《离骚》P43

39、战国时期的“整套编钟”出土于湖北随州。

P44

40、孔子在思想教育和文化方面的重要贡献P46—P47

41、道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晚期的老子,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战国时期,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道家代表人物是庄子,他提出“无为而治”;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改革;兵家的代表人物是孙武,他著有《孙子兵法》,“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就出于此书。

第三章秦、西汉、东汉(41-67)

42、秦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陆续灭掉六国,完成统一,定都咸阳。

《秦朝疆域图》P60

43、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

44、秦始皇命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

45、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灵渠的修建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P59

46、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在大泽乡发动起义,在陈建立了政权P63

47、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

刘邦就是汉高祖。

P64

48、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P67

49、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

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50、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削弱诸侯国势力。

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P68—69

51、公元25年,西汉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P69

52、东汉明帝令水利专家王景主持治理黄河。

P73

53、汉朝时用耧车播种,纺织业中也有了提花机P73

54、东汉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P74

55、秦汉之际,匈奴的杰出首领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

56、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57、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汉元帝时王昭君出塞嫁给呼韩邪单于。

P79

58、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

P83

59、东汉班超经营西域。

班超曾派部下甘英出使大秦。

166年大秦派使者访问洛阳,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

P84—85

60、丝绸之路:

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

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61、我国使用纸作为书写材料开始于西汉,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

P87

62、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是一部数学名著。

63、东汉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64、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写了《伤寒杂病论》一书,华佗创制麻醉剂“麻沸散”,编写了医疗体操“五禽戏”P89

65、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中原地区,东汉时期,道教在民间兴起,创始人之一叫张陵,尊老子为教主。

P92—91

66、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写了《论衡》一书。

P93

67、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代,编写了《史记》一书,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P94

68、秦陵兵马俑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大艺术宝库

第四章三国两晋南北朝(68-84)

70、200年,曹操对袁绍的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P102

71、208年,曹操对孙刘联军的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P103—104

72、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73、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省),加强了夷洲与大陆的联系P106

74、266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局面。

P108

75、从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陆续内迁。

P109

76、316年西晋灭亡,317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史称“东晋”P109

77、383年,前秦与东晋的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P11O

78、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建立宋,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

79、北魏分裂后,北方先后出现了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四个王朝。

北魏和四个王朝统称为北朝。

P116

80、南朝的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

P118

81、北朝的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一书,这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P119

82、北魏的郦道元写的《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P119

83、东晋的王羲之有代表作《兰亭序》,称后人称为“书圣”

84、东晋的顾恺之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85、南朝的思想家范缜,他撰写了《神灭论》。

P124

86、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石窟:

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P124

问答题:

1、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

答: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P38—39

内容: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建立县制,由君主直接派官吏治理。

意义:

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2、孔子在思想和教育方面的成就有哪些?

P46—47

答:

思想上:

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教育上:

他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

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

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

3、评价秦始皇。

P57、P62

答:

秦始皇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的贡献:

他顺民心,完成统一,他自称皇帝,总揽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

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修长城开发南疆,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同时,他又是一个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修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订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总之他是一个有大功也有大过的皇帝。

3、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采取了哪此措施?

P68、P74、P78

答:

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①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②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兴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

③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

④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使西汉王朝在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了鼎盛时期。

5、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原因有哪些?

P111

答:

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耐旱耐寒作物。

③南方社会相对安定

④民族融合加强,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

⑤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6、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有何历史意义?

答: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进一步实行了改革

内容:

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意义:

1、促进了民族融合.2、传统汉文化得到发展

七年级下册

一、大运河的开凿(七下P3-4)“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将杜之转输,其为利耶博哉!

隋朝隋炀帝时开凿的大运河是隋朝对后世最重要的贡献。

1、目的:

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凿时间:

605-610年。

3、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开凿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公里。

(沿途经过江苏的扬州、常州、无锡、苏州)

4、作用:

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5、地位:

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评价大运河的开凿:

大运河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同时运河的通航也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

但隋炀帝滥用民力,也造成百姓的困苦。

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二、“贞观之治”(七下P7)“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因为唐太宗的年号为贞观,故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是:

①政治上,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善于用人和纳谏,沿用和发展隋朝的三省六部制;

②文化上,发展科举,重视教育;③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房玄龄、杜如晦、魏征)

三、“开元盛世”(七下P10)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比较稳定,经济繁荣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唐玄宗这一时期的年号叫开元,史称“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是:

唐玄宗统治前期①任用贤能②整顿吏治③重视农业生产④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及劳动人民的安居乐业

四、科举制:

隋创立,唐完善。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足影响尽白头。

”“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1、含义:

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

2、诞生:

(七下P15)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3、完善:

(七下P16)唐朝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将诗赋作为考试内容。

4、发展:

明清的科举制改为考八股文,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

八股取士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人的实际能力,使科举考试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才智。

5、结束:

清朝末年。

1905年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清政府拟定《奏定学堂章程》。

6、作用:

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五、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七下P21)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六、以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1、遣唐使:

(七下P27)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他们全方位学习中国,使唐文化对日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其中著名的有晁衡(日本名字叫阿倍仲麻吕)。

2、鉴真东渡:

(七下P28)唐玄宗时,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成功。

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3、玄奘西行:

(七下P29)唐太宗时,玄奘西去天竺取经,回国后整理成书《大唐西域记》。

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七、雕版印刷术:

(七下P32)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是唐朝印制的《金刚经》

八、艺术宝库莫高窟:

(七下P38)

甘肃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大部分是隋唐是开凿的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保存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彩色塑像,如飞天、仙女等。

九、交子:

(七下P53-54)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十、铁木真统一蒙古:

(七下P61)

1206年,铁木真完成蒙古统一,建立蒙古国,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十一、行省制度(七下P63)

1、目的:

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

2、内容:

①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②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③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台湾(当时称琉球);

④设立“宣政院”管理佛教和藏族地区的政务。

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域。

3、作用:

①是秦朝郡县制的重大发展;

②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③为后来明清所沿用。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十二、活字印刷术:

(七下P67)

北宋的毕升发明的陶活字,进行排版印刷。

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后陆续传到世界各地。

15世纪欧洲才有,比我国晚约400年。

十三、指南针:

(七下P68)

1、战国时期,叫“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2、北宋时,制成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3、南宋时,广泛用于航海,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4、作用:

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十四、火药:

(七下P68-69)

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

唐朝中期已有配方,唐朝末年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十五、《清明上河图》:

(七下P74)

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

十六、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七下P71)

北宋的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

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

这部书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十七、八股取士:

(七下P80)“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1、目的:

为了选拔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2、考试范围:

四书五经3、形式:

八股

4、后果:

只顾读书,不求实际学问。

考中做官后,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

十八、明朝郑和下西洋:

(七下P86)“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

1、目的:

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明成祖)

2、时间:

1405-1433年

3、经过:

1405年,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率庞大船队从刘家港出发。

到1433年,郑和前后航海七次,经历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4、历史意义: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它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

十九、戚继光抗倭: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七下P87)

明朝戚继光率戚家军取得台州九战九捷,肃清了倭寇(日本)的骚扰。

被称为“民族英雄”。

二十、军机处的设立:

(七下P91)

1、目的:

加强君主专制

2、时间:

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3、作用:

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二十一、郑成功收复台湾及台湾府设立(七下P94-95)“开辟荆榛逐荷夷”

1、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中收复台湾,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2、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二十二、达赖、班禅册封制度驻藏大臣的设置(七下P99-100)“国家百余年升平累洽,中外一家。

”——《须弥福寿之庙碑记》

1、顺治帝时册封“达赖喇嘛”;康熙帝时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2、1727年,清朝设立驻藏大臣,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二十三、伊犁将军的设置:

(七下P101)

乾隆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兄弟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说明新疆等地区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二十四、土尔扈特部回归:

(七下P101)

1、原因:

受到沙俄的控制和压迫

2、时间:

1771年(乾隆帝)3、首领:

渥巴锡

4、意义:

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篇章。

渥巴锡成为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二十五、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七下P107)

1、出现时间:

出现在明朝中后期;

2、萌芽地区:

在苏州、松江等江南和东南沿海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

3、典型表现:

“机户(手工工场主)出资,机工(雇佣劳动者)出力”,机户就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工人,他们是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4、影响:

标志我国封建社会开始走向衰落。

二十六、清“闭关锁国”政策(七下P108)

1、原因:

1、清朝政府对内坚持“重本抑末”的传统政策,压制、打击工商业,束缚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清政府认为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3、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危及自己的统治。

清朝实施了闭关政策。

2、主要表现:

在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实行禁海政策,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特许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3、影响:

1、清朝实施闭关政策对西方的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2、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式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3、它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4、启示:

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

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包括:

1、元谋人:

云南省元谋县,约170万年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2、北京人: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约70——20万年前,已具备了人类的基本体质特征(四肢),但仍保留着一些猿类的特点(头部)。

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这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使用打制石器(被称为“旧石器”)。

食物来源于打猎和采集,住山洞,会使用天然火(取暖、照明、烧烤食物、驱赶野兽)。

3、山顶洞人:

约18000年前,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模样同现代人基本一样,已经掌握磨制、钻孔技术,能人工取火,缝制兽皮衣服。

二、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

1、河姆渡遗址:

约7000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村(代表南方长江流域),使用磨制石器(新石器)、耒、耜,从事原始农业生产,种水稻,饲养水牛,定居(干栏式建筑)。

2、半坡遗址:

约6000年前,陕西西安半坡村(代表北方黄河流域),广泛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麻、蔬菜,纺麻织布,制作彩陶,住半地穴式房子。

3、大汶口遗址,有随葬物,出现贫富分化。

三、远古的传说

1、黄河流域两大部落:

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

黄帝打败炎帝,结成黄炎联盟,构成华夏族的主干,它是汉族的前身,所以中华民族尊奉炎帝和黄帝为人文始祖。

2、禅让制:

部落首领们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先后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有尧、舜、禹。

3、大禹治水:

用疏导的方法。

四、夏朝和商朝

1、夏朝:

约公元前2070年,由禹建立,是我国的第一个王朝。

夏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奴隶制)。

禹的儿子启继位,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最后一个夏王是桀(暴君)。

2、商:

约公元前1600年,商部落的首领成汤在鸣条打败桀,建立商朝。

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于殷(河南安阳)。

商东到大海,西到渭水上游,南到长江流域,北达辽河。

最后一个王商纣(暴君)。

五、西周的兴亡

1、西周:

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建都于镐京(西安)。

2、分封制:

周王让自己的子弟、亲戚以及功臣和古帝王的后代在各地建立封国(统治者叫国君,或诸侯),叫分封制。

目的:

巩固周的统治。

诸侯要向周王进献财物,服从周王调遣出征作战。

3、西周结束:

公元前771年,犬戎族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

六、春秋争霸

1、春秋时期: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都城到洛邑,即洛阳)——公元前476年。

2、春秋五霸: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齐桓公首霸的原因:

①管仲改革:

发展生产,改革内政,整顿军队,使齐国国力更加强盛。

②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

齐桓公称霸的标志:

葵丘会盟。

4、晋楚争霸:

城濮之战(退避三舍),楚败,晋文公成为霸主。

楚庄王(一鸣惊人、问鼎中原)

5、吴越争霸:

吴王阖闾任用孙武打败楚,成为霸主。

吴王夫差打败越王勾践。

勾践“卧薪尝胆”打败吴,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

七、战国争雄

1、战国时期:

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

战国七雄:

齐、楚、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