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17石头书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991356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17石头书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17石头书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17石头书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17石头书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17石头书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17石头书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docx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17石头书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17石头书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17石头书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docx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17石头书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

17 石头书

课时

 1.联系课文内容和“刨”字的结构,理解“刨根问底”的意思。

抓住“好奇地、高兴地”等提示语,有感情地读好人物对话,领悟“对话”的写作方法,学写“对话”。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什么是石头书、石头书里有哪些学问以及研究化石的作用,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重点】

 联系课文内容和“刨”字的结构,理解“刨根问底”的意思。

抓住“好奇地、高兴地”等提示语有感情地读好人物对话,领悟“对话”的写作方法,学写“对话”。

 【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了解什么是石头书、石头书里有哪些学问以及研究化石的作用,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方法一

 复习导入,感知课文

 师: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两个好奇的孩子向叔叔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是哪些呢?

请大家把它们画出来。

 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圈画。

PPT出示:

 六个问题分别是:

 叔叔,您在看什么呀?

 书?

哪里有书哇?

 这书上有字吗?

 这书上有画吗?

 化石?

化石能说明什么呢?

 看懂了这些又有什么用呢?

 师:

这两个小朋友一连串提出了六个问题,像他们这样不断追问,直到把问题弄明白为止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继续学习课文吧。

 [设计意图] 以复习的方式引入,画出文中两个好奇孩子提出的问题,实际上也在提醒同学们学习要有这种刨根问底的精神。

方法二

 复习导入

 师: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读课题:

石头书)

 师:

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川川和磊磊是两个爱刨根问底的孩子,他们向叔叔问了六个问题,我们一起来读读。

 (出示六个问题,教师引读)

 师:

川川好奇地问:

 生:

叔叔,您在看什么呀?

 师:

他俩看了看面前这块光秃秃的石头,奇怪地问:

 生:

书?

哪里有书哇?

 师:

川不禁笑了起来,问:

 生:

这书上有字吗?

 师:

磊磊问:

 生:

这书上有画

吗?

 师:

川川和磊磊一起问:

 生:

化石,化石能说明什么呢?

 师:

川川特别爱刨根问底:

 生:

看懂了这些又有什么用呢?

 师:

这节课我们就从这6个问题中去刨一刨石头书中有哪些学问。

自由读课文。

 (生自由读课文)

 [设计意图] 分角色读出这六个问题,师生共同合作,进一步明确刨根问底石头书中的学问。

一、刨根问底,理解“石头书”中的学问

 师:

为什么说石头就像一本书?

磊磊和川川从这本“书”中“刨”到了哪些学问?

你知道吗?

自由读课文,看看你能找出几点理由(用波浪线圈画出关键词句)。

 生交流:

PPT出示:

 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师:

同学们请看,这就是一层又一层的石头(课件出示图片),它和我们读的书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生:

一层一层的石头就像一页一页的书本。

 板书:

形似书

 师:

这句话是个反问句,它的意思是说——

 生:

石头一层一层的,

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师:

是呀,光秃秃的石头竟然是一本神奇的书,这让两个孩子很——

 生:

好奇。

 师:

“好奇”是什么意思?

 生:

对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深感兴趣。

 师:

谁来读一读川川的话?

读出他对“石头书”的新奇和感兴趣。

 指生读。

 师:

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感受石头书的神奇。

 生齐读。

 预设2

PPT出示:

 石头书上有字。

 师过渡:

石头书上都有哪些学问呀?

(板书:

字和画)

 师:

(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用笔在书上用直线画出石头书上的字。

PPT出示:

 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留下的足迹,叫波痕;还有那些小不点儿,黄的,黑的,红的,闪光的,透明的……叫矿物。

 师:

石头书上的字是“雨痕、波痕、矿物”,让我们来读读这石头书上的字。

 生齐读:

雨痕 波痕 矿物

 师:

这段话中,有一组近义词,你能找到吗?

 生:

足迹和脚印。

 师:

让我们一起读读。

 (生齐读)

 师小结:

我们写作文时,要注意用不同的词表达同一个意思,这样才能让你的文章显得生动有趣!

你能把这种趣读出来吗?

 (指名读)

 师:

雨痕、波痕能告诉我们什么呢?

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说它们的作用吗?

PPT出示:

 雨痕告诉我们这里曾经    ,波痕告诉我们这里曾经    。

 

 生:

雨痕告诉我们这里曾经下过雨,波痕告诉我们这里曾经是大海。

 师:

看来石头书上字的作用还真不小呢。

同学们,石头书上还有什么字?

(矿物)

 (指名读)

 师:

这句话中有个省略号,你能照样子接着说吗?

 生:

还有绿的、紫的、白的、橘黄的、翠绿的……

 小结:

同学们越说越好,我眼中的矿物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神奇。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感受一下。

(生齐读)

 预设3

PPT出示:

 石头书中不仅有神奇的字,还有美丽的画。

 师:

(出示化石图)你看到了什么画?

 生:

树叶、小鱼、虾、贝壳……

 师:

这些画有个共同的名字,叫——

 生:

化石。

 师:

书上哪一小节告诉我们它叫化石,谁来读

读?

 (指名读,齐读)

 师:

这些化石能告诉我们什么秘密呢?

 生:

小鱼化石告诉我们这里曾经是河流,贝壳告诉我们这里曾经是大海。

 师:

这些都是你们这些小科学家的猜想。

勘探队员和科学家们又有什么推断?

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推断。

 (默读第11小节)

 师:

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说化石能告诉我们什么吗?

PPT出示:

 化石告诉我们         , 

 化石告诉我们         , 

 化石还告诉我们         。

 

 (学生练说,指名交流)

 预设4

PPT出示:

 读懂石头书上的字和画,

了解了地质变化,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学问。

 指名读第13节。

 师:

这里的省略号告诉我们——

 生:

石头书

的用处可大了!

 师:

化石就像书一样,不仅因为外形相似,更因为它有字、有画,而这字画就像我们的课本一样,给我们带来——

 (板书:

学问)

 师:

石头书跟我们用的书一样,有字,有画,有知识,这是一本神奇的书。

只是读这本书需要许多特殊的知识和技术。

除此以外,大家想一想,还有没有什么疑问?

 生:

石头书在哪里呢?

 师:

大家说,石头书在哪里呢——

 生:

在山上。

 师:

对,在山上,也可能在地下,在海里。

还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纷纷举手。

 师:

大家的脑袋里可能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充满着好奇,非要把问题弄清楚。

课文里有一个词,叫——

 生:

刨根问底。

 (板书:

刨根问底)

 [设计意图]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了解什么是石头书、石头书里有哪些学问以及研究化石的作用,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二、学习字形,联系课文,理解“刨根问底”

 师:

遇到疑惑,问一个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要一直问到把问题弄清楚。

大家把这个字一起读一下——“刨”,“刨”是什么偏旁?

 生:

立刀旁。

 师:

对,“刨”就是挖掘的意思。

川川和磊磊为了弄明白“石头书”的知识,一连串追问勘探队员六个问题,直到明白为止。

这就叫作——(刨根问底)。

 师:

生活中,还有一句俗语也是这个意思,知道吗?

 生齐说:

打破砂锅问到底。

 师总结:

一块看似不起眼的石头,竟然有这么多学问!

今天,我们跟随川川和磊磊读到了一本神奇的书,它蕴含的学问很多,这么多的学问是因为他们的——(刨根问底)。

学问学问,就是既要学,又要问。

只要我们有好奇心,经常刨根问底,就一定能得到更多知识,更多学问。

三、领悟“对话”写法,尝试小练笔

 1.师:

同学们,《石头书》还有一个值得大家刨根问底的地方:

这篇文章一共有多少小节?

 生:

14小节。

 师:

在这么多小节里,除了第一小节,其他都是对话。

作者通过人物的对话,把要介绍的科学知识写清楚,使我们和文中的川川、磊磊一样“刨”到了很多学问。

 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写好人物“对话”,看看能有什么发现?

 2.(出示2~14小节片段,欣赏课文对话)

PPT出示:

 川川好奇地问:

“叔叔,您在看什么呀?

 “我在读书呢。

”叔叔笑着说。

 “书?

哪里有书哇?

”他俩看了看面前这块光秃秃的石头,感到很奇怪。

 “石头就是书。

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川川不禁笑了起来,说:

“这书上有字吗?

”……

 3.学生交流发现,师指导归纳。

 

(1)人物对话分段写。

 

(2)提示语的位置变化。

 (提示语可写人物的神态、语气、心情、动作)

 (3)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4.分角色读一读,感受对话描写的精妙。

 师小结:

作者除了写对话内容,还写了提示语。

一般来说,写对话时,不仅要灵活变化提示语的位置,还要关注内容,根据人物的特点,加上表情、动作、心理活动等。

 5.出示对话片段,练习写人物对话。

PPT出示:

 妹妹:

哥哥,我们一起堆沙堡吧!

 哥哥:

不,我们来比赛,看看谁堆的沙堡漂亮。

 妹妹:

比就比!

有什么了不起?

 哥哥:

那我们就开始喽。

 6.学生分角色练读上面这段话。

(教师重在表情、动作、语调的指导)

 

(1)(出示注意事项)

 第一、要分段。

 第二、注意提示语的变化。

 第三、注意第一段话的写法。

(交代:

时间、地点、场景、人物、事件起因。

 

(2)出示情节片段:

 到附近去买饮料的妈妈回来了,看到兄妹俩在沙滩上的杰作,开心得眼睛眯成一条缝。

……

 哥哥会说什么?

妹妹会说什么呢?

 (3)出示结尾片段:

 “涨潮了,浪头托着一朵朵洁白的浪花涌向海滩。

兴许是兄妹俩堆的沙堡太出色了吧,大海把它们的作品一一收藏……”

 师:

你能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吗?

 生交流题目:

堆沙堡 有趣的活动 谁堆的沙堡

更漂亮

 师总结:

我们生活的大千世界里,每时每刻都经历着对话,都在演绎着对话。

老师相信你们只要留心生活,认真训练,一定能写出精彩的文章。

 [设计意图] 联系课文内容和“刨”字的结构,理解“刨根问底”的意思。

抓住“好奇地、高兴地”等提示语有感情地读好人物对话,领悟“对话”的写作方法,学写“对话”。

 其实不只是石头书那么神奇,大自然中的奥秘非常多。

老师给大家推荐两本书,相信大家会从中“刨”到更多的知识。

大屏幕出示:

《岩石与矿物》《中国儿童百科全

书》及书目简介。

作业1

教材第98页3、4题。

作业2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二、读句子,写出加点词的近义词。

1.知识老人懂的知识可多了。

(  )

2.他上课时总是那么全神贯注。

(  )

3.冬冬遇到事总喜欢追根究底。

(  )

4.望着星星,我心中产生了许多奇异的想法。

(  )

三、加标点。

1. 化石 化石能说明什么呢 川川和磊磊一起问

2.张明疑惑地看着王超说 你会做这道题

四、课外阅读。

鱼化石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约摸算来,总有几亿年了。

 一个春天,小河是那样清冽,阳光是那样灿烂,云朵是那样洁白。

鸟语花香,莺歌燕舞,一阵风吹过,杨柳的影子在河面上摇摇摆摆,就像一个婀(ē)娜(nuó)多姿的小姑娘。

 一条小鱼儿正在海洋中畅游,在浪花中跳跃,与同伴们追逐打闹,在石头的缝隙间捉迷藏。

它和同伴们几次跃出水面,望着刺眼的太阳光,看着形态各异的云朵。

 随之,从深远的海底下忽然传来一声巨大的声响,它和同伴们都被吓得愣住了。

回过神来,它们四处逃窜,谁也不知道发

生了什么事。

海水好像发怒了,从来没有过的汹涌澎湃的大浪一个接着一个地翻腾着。

海水变得越来越热,像锅里沸腾的水,都开始冒泡了。

这条小鱼儿拼了命地向着海岸游去,可是陆地上的一座火山此时也爆发了。

岩浆从火山顶冲向了天空,满天乌烟瘴气的。

熔岩沿着山坡流了下来,流到了海边,流进了海里,一直铁青着脸的大海,顿时露出了红得发亮的脸庞。

熔岩开始散开,向四处涌去,海水变得滚烫。

小鱼儿频频地跳出水面,可是这一切都是白费力气——它还是被火山的熔岩埋没了。

 它死了,它的尸体沉入了海底,被沉积的泥沙覆盖而没有腐烂。

 几千年,几万年,几亿年,转瞬即逝。

成千上万嬉戏打闹的小鱼儿游过来又游过去,又有谁会知道有这样一条满怀求生欲的小鱼儿在数亿年前的火山爆发中被埋没到了海底的深处呢?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1)婀娜多姿:

                                 

(2)汹涌澎湃: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改变说法,意思保持不变。

                                

                             

   

3.你知道哪些活化石?

试着说两三个。

                                

                                

【参考答案】

一、qiào ké hào hǎo cánɡ zànɡ

二、1.学问 2.聚精会神 3.刨根问底 4.奇怪

三、1.“ ?

 ?

” 。

 2.:

“ ?

四、1.

(1)形容姿态各异,美丽娇媚,轻盈柔美。

 

(2)形容声势浩大,不可阻挡。

 2.成千上万嬉戏打闹的小鱼儿游过来又游过去,谁都不知道有这样一条满怀求生欲的小鱼儿在数亿年前的火山爆发中被埋没到了海底的深处。

 3.银杏、国宝大熊猫、中华鲟。

 石头书-

-学问真不少

 1.识字学词教学扎实。

尤其是在不同语境中多音字的不同读音。

 2.引导学生扣住课题,围绕“石头书”指导质疑,以几处“问句”为线索,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围绕“石头书”提出问题,仔细阅读叔叔的话,读懂“石头书里的学问”,读懂“刨根问底”的探究方法和探索精神。

 3.充分挖掘文本写法特点,探究写对话的学问,并把这一教学目标

定位为教学重点。

利用文本作为探究素材,感知提示语的作用及写法,知道冒号、双引号的用法,并注重学以致用,利用句子变化、课文内容情境转换等语言训练题目把学到的知识运用起来,教学扎实有效。

 学生科普类读物读得少,对于“石头书”的有关知识了解有限,注意力大多是想了解这些科学知识。

但是教师备课时掌握也不够充分,对于学生的好奇的提问还不能简洁有效地回答。

 1.写字教学应加大训练的力度,循序渐进逐步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争取把字写得正确、规范、整洁。

 2.把文本的语言形式作为教学重点来处理,教师要注意教学扎实,知识讲解不可看看讲讲就过去了,训练要扎实。

学写对话要注意和作文链接,读写结合。

 3.因为文本内容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学生对于化石不能直观地认识,建议在课后扎实开展科普类读物的阅读活动,在大阅读中拓宽学生的知

识视野。

 4.联系课文说说“刨根问底”的意思。

川川和磊磊从石头书中“刨”到了哪些学问?

 〔答案大家找〕 “刨根问底”的意思是把石头书上的学问弄明白。

 磊磊和川川从石头书中“刨”到了很多学问:

(1)他们弄清了石头书上的“字”——雨痕、波痕和矿物;知道了石头书上的“画”——树叶、贝壳和小鱼。

(2)他们通过石头书上的“字”和“画”还知道了这个地方曾经发生过的变化,知道了根据石头书可以找到煤炭、矿石等。

 1.勘探队

 承担查明矿藏分布情况,测定矿体的位置、形状、大小、成矿规律、岩石性质、地质构造等情况的专业队伍。

 2.雨痕

 雨点打在细沙、泥或黏土上形成的小浅坑,有时保留在沉积岩的层面上。

 3.波痕

 是沉积物或沉积岩层面上有规律的起伏现象,是在水或风的作用下,沉积物表层砂质在迁移过程中形成的沙波在层面上的痕迹。

 波痕类型及特点:

 风成波痕:

呈不对称状,波谷宽阔,波峰圆滑,陡坡倾向与风向一致。

 流水波痕:

呈不对称状,波谷与波峰均较圆滑,陡坡倾向与流向一致。

 浪成波痕:

对称的浪或波痕,波峰尖、波谷圆滑;不对称的浪成波痕同流水波痕相似。

 4.矿物

 是指在各种地质作用中产生和发展着的,在一定地质和物理化学条件处于相对稳定的自然元素的单质和他们的化合物。

矿物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组成,呈固态者还具有确定的内部结构;它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

 5.矿石

 从矿体中开采出来的,从中可提取有用组分(元素、化合物或矿物)的矿物集合体。

矿石是在各种地质成矿作用中形成的,不同的地质成矿作用形成的矿石有不同的特征。

 一般分为贫矿石、普通矿石和富矿石。

有时仅分为贫矿石和富矿石,这种划分没有统一的标准,一般每个工业部门和矿区都有各自的计算范围。

按所含有用矿物性质和利用的特征分为金属矿石和非金属矿石两大类。

 6.化石

 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简单地说,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动物死亡之后的遗体或是生活时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

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质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同样,那些生物生活时留下的痕迹也可以这样保留下来。

我们把这些石化了的生物遗体、遗迹就称为化石。

从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动物、植物的样子,从而可以推断出古

代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可以推断出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变化,可以看到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等等。

 化石有三叶虫化石,植物化石,贝壳化石,足印化石,恐龙化石,鱼化石等。

 7.地壳

 在地理上,地壳是指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用化学方法将它与地幔区别开来。

 地壳是地球固体地表构造的最外圈层,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5千米。

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

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