锯缘青蟹珍稀苗种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精品.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989598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锯缘青蟹珍稀苗种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锯缘青蟹珍稀苗种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锯缘青蟹珍稀苗种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锯缘青蟹珍稀苗种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锯缘青蟹珍稀苗种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锯缘青蟹珍稀苗种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精品.docx

《锯缘青蟹珍稀苗种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锯缘青蟹珍稀苗种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精品.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锯缘青蟹珍稀苗种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精品.docx

锯缘青蟹珍稀苗种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精品

 

锯缘青蟹珍稀苗种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资金申请报告

一、项目意义和必要性,国内外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

三门县是浙江省青蟹优势产业带中心区域,是“中国青蟹之乡”。

三门锯缘青蟹产自浙江中部沿海的三门湾畔,2009年,全县青蟹养殖面积达10万多亩,年产青蟹1万多吨,产值达到7亿多元,是浙江的三分之一,全国的五分之一,锯缘青蟹的养殖面积正以每年1万余亩的速度递增,初步形成三门锯缘青蟹横行天下之势。

三门湾系国家重点海水养殖基地,半封闭型港湾,岸线曲折,全长227公里,海域面积500平方公里,沿海共有大小岛屿122个,海岛总面积4.2万亩,海岛自北向南,星罗棋布,形成天然屏障。

故而,沿海海域风浪平静,滩涂广阔涂质柔软,近海水质肥沃,盐度适中;饵料生物丰富,有利于海水生物的繁殖生长。

据全国海水普查,三门湾每升水体含硝酸盐25.7微克,磷酸盐1.0微克,每立方米海水有浮游生物668克,为全国之最。

同时,港湾退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泥沙很少沉积,使港湾稳定。

湾内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是青蟹的最佳生长域地,三门锯缘青蟹生产条件得天独厚。

三门锯缘青蟹因种质资源纯正,生长环境优越,养殖技术规范,壳薄膏黄,肉质细嫩,香味浓郁而享誉国内外,为青蟹中之极品。

三门锯缘青蟹经国家权威部门检测,含18种氨基酸,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美容功效,连续荣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浙江省渔业博览会金奖》、《浙江省名牌产品》等十余个奖项,畅销国内外市场。

2004年、2006年先后被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国家质量监督检查检疫总局分别授予浙江省三门县“中国青蟹之乡”称号。

为三门锯缘青蟹养殖上规模、产业化、跨越式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三门锯缘青蟹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和推广对于国家加强海洋水产资源保护,继续调整产业结构,紧缩海洋捕捞作业强度,推进新渔(农)村建设,促进失船失地渔(农)民转产转业、再就业与生活保障,增产增收。

丰富高档水产食品供应,繁荣国内外城乡菜篮子工程,社会安定和谐等,都具有深远意义。

(一)技术发展趋势

青蟹养殖发展较快,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青蟹优质种苗繁育工作还十分滞后。

据有关文献报导:

国外早在80年代中后期有过青蟹方面的研究,如1986—1989年印度达曼海中对青蟹的生物学特性作过研究;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对青蟹产卵和交配活动也进行过研究,研究结果其产卵始于初春而终于初秋,交配在仲春至夏末之间;日本也对青蟹苗种生产技术开发方面进行过试验,苗种培育到身稚蟹1期30天后存活率为26%;搞得比较好的是东南亚渔业开发中心,人工育苗受精卵的孵化率为75%—90%,可在产业化批量培育青蟹苗种技术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至今还没有突破规模化人工育苗的技术难题,更未有青蟹优质种苗产业化生物繁育方面的报道。

国内对这方面技术研究试验,大致始于80年代后期,先后曾有十几家科研单位陆续在青蟹生物学、人工育苗(亲体培育、蟹卵孵化、幼体培育)、稚蟹养成等方面,已作过较系统全面的研究和试验,并取得了重大成果,特别是在青蟹全人工育苗技术研究(包括青蟹抱卵蟹的培育和生产性育苗技术等研究)及推广应用方面有了重大突破。

如80年代后至90年代初,广西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在青蟹人工育苗和亲体培育试验曾先后进行过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广东湛江水产学院在青蟹人工育苗研究、养成试验等方面也作了较详细的研究试验,并积累了不少的成功经验;浙江温岭市水产技术推广站1991—2006年间,在青蟹生产性育苗技术及人工苗中间培育与养成技术研究等方面获得重大突破,他们在1991—1995年的五年间掌握了全人工培育青蟹抱卵蟹的全程技术,继而在1996—1998年的三年间突破了青蟹全人工生产性育苗的关键技术;还在1999—2005年的七年间又完成了青蟹人工苗的中间培育和养成技术的推广,均获得较高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1998年还通过以中国水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赵法箴研究员(院士)为鉴委会主任,以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研究员林志强先生、中国水产总公司教授级高工王东石先生为鉴委会副主任等9位国内知名专家组成的科技成果鉴定委员会的鉴定,鉴定结果:

项目实施具有五大突破和创新,能达到一定规模的稳定生产,总体技术属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在此基础上,1999—2000年两年间温岭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和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联合开展对青蟹人工苗的中间培育及养殖技术推广获得成功;2006年,我公司聘请温岭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原站长周友富高级工程师为锯缘青蟹生产性育苗技术总顾问,进行锯缘青蟹的人工育苗研究和探索。

在周友富高级工程师原有的育苗生产技术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青蟹不同生长时期的生活习性和生态习性,形成了我公司四大技术创新和突破。

一是通过对青蟹生活习性的研究,模拟亲体的自然生活环境,特别是在底质条件和活体饵料的培育方面进行创新,提高了亲体成活率,从原来的71.4%提高到88.3%;二是在亲体培育过程中,通过不断优化,选择体质强壮、生长快、抗病力强、体色青丽等优良遗传性状的青蟹为亲体,在亲体选优上有新突破,从而使一代苗种更比一代壮,改变以往只重苗种数量而忽略了子一代的提纯复壮青蟹繁育观念,为三门青蟹的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三是根据自然条件生物饵料的多样性状况,我公司首次采用贝类幼体的活饵料作开口饵料,辅以轮虫、藻类等活饵投喂青蟹C1,从而提高了C1变态的成活率,从原来的35.8%提高到48.6%,其中解决了C1变态困难的技术问题;四是在室外二级培育方面,通过研究稚蟹的生态习性,模拟自然环境,进行习性野生驯化,池底铺设2cm左右大眼网片,饵料以卤虫、卤成虫、桡足类活体为主。

投饵量根据蟹苗食量而定,每天三次定时观察蟹苗生长、水质等情况。

在水质、水温、盐度调控及活体饵料培育等方面进行创新,从而大大改善了稚蟹的生活环境,提高了稚蟹中间培育的成活率,从原来的59.6%提高到74.3%,形成了一整套创新性育苗生产技术工艺。

2006年育出青蟹商品苗80万只,2007年育出500万只,2008年育出600万只,2009年育出800万只,达到了稳产高产,一举成为我省最大的青蟹苗生产基地。

四年来共培育出青蟹苗近2000万只,为解决制约当地青蟹养殖业发展的苗种问题作出了贡献。

这些成果都为我公司开展为“三门青蟹产业化生态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的挖掘实施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项目与产业发展关联度分析

锯缘青蟹是浙江省六大优势水产品之一,按照浙江省锯缘青蟹优势产业带建设规划,全省将建成以三门县为中心辐射两翼的青蟹养殖产业带。

目前自然海区的苗种十分紧缺,要实现锯缘青蟹优势产业带建设规划目标,青蟹种苗的人工产业化繁育已成当务之急。

随着青蟹的品牌宣传及市场的进一步开拓,省内外对三门锯缘青蟹的需求量也大幅增加。

作为浙江省锯缘青蟹优势产业带发展中心区域,三门县现有围塘青蟹养殖面积10万多亩,同时,由于沿海村民对水产养殖的热情高涨,围塘养殖每年以1万亩速度递增,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对优质种苗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近几年由于天然苗种捕捞过度,资源锐减,人工苗种的培育又未能及时跟上,使得青蟹苗种的供求严重失调,以致外省蟹苗大量流入,一方面影响三门锯缘青蟹的种质,另一方面由于种苗的产地区域差异大,外地苗种养殖成活率低,使养殖户蒙受巨大损失。

为保护三门锯缘青蟹种质资源,满足本县、本省乃至全国青蟹养殖业的发展需要,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建立锯缘青蟹优质种苗繁育产业化示范基地已迫在眉睫。

实施本项目,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的具体体现。

建立三门锯缘青蟹优质种苗繁育产业化示范基地,有利于水产养殖产业化的实现,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由于当地天然苗资源锐--,几近灭绝,使得青蟹苗种的供求关系严重失衡,外省蟹苗大量涌入,甚至有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青蟹苗进入,一方面影响了三门锯缘青蟹的种质纯正,给三门锯缘青蟹的地理证明商标构成严重威胁,甚至会使家喻户晓的“三门锯缘青蟹”名牌毁于一旦;另一方面由于种苗的区域差异,苗种的养殖成活率很低,已使广大养殖户蒙受巨大损失。

为此,本项目的技术突破,可以大量繁育出三门锯缘青蟹的优良苗种,供应全国沿海渔(农)民养殖所需,这将大大提高三门锯缘青蟹的优质种苗覆盖率,有利于保障沿海广大渔(农)丰产丰收,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和谐协调发展。

实施本项目,年产三门青蟹苗5000万只,在为企业和地方创造丰厚税利的同时,可满足当地近5万亩青蟹养殖的种苗需要,降低养殖户的种苗成本,提高养殖产量和效益,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并利用三门湾这一得天独厚的海域优势,建立三门青蟹优质种苗繁育产业化示范基地,对确保三门青蟹养殖种质资源的纯正,维护“三门青蟹”品牌,促进青蟹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推动三门县和全省水产养殖业全面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产品的市场前景

1、青蟹需求分析

青蟹具有很强的耐干露能力,一般干露捆扎后可存活数天,在低温、潮湿的条件下可存活半个月之多,可以长途干露运输,这是其它蟹类(梭子蟹、日本鲟)无法比拟的,为销往全国各地甚至国外创造了十分便利的条件。

同时,近年来,三门县大力实施“海洋富县”战略,三门锯缘青蟹全面采用有机、绿色或无公害养殖标准开展生产,青蟹品质明显提高,三门锯缘青蟹以其“壳薄、膏黄、肉鲜、味美、滋补”而驰名中外,深受全国消费者青睐。

通过举办“三门中国青蟹节”、参加各种农博会、展示会、推介会等开展,进一步提升了三门锯缘青蟹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三门锯缘青蟹销往全国30多个大城市,并出口日本、新加坡,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随着三门锯缘青蟹的品牌宣传及市场的进一步拓展,省内外对三门锯缘青蟹的需求量大幅增加,售价也在节节攀升,养殖利润空间较大。

因此,三门县青蟹养殖产业也在以每年1万余亩的速度在增加,一跃成为三门县农业的支柱产业,也成为沿海广大渔(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要途径。

2青蟹苗种需求分析

近几年来,三门县青蟹养殖的苗种主要来源于自然海区,但随着三门县青蟹养殖业的发展,天然苗种无法满足不断增多的养殖所需,苗种紧缺已成为当前制约青蟹养殖业健康发展的一大主因。

全县青蟹养殖面积达10万余亩,按平均亩放苗量1000只(一茬)计,仅三门县每年的青蟹苗种需求量近1亿只。

近年来,由于海洋污染、滩涂围垦、过度捕捞等原因,使近海海洋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海区自然苗种旺汛期缩短,苗种的数量也急剧衰退,加上丰歉不一的年情,根本无法保障我国沿海养殖优质苗种的需求。

就目前浙江三门县养殖的青蟹苗种10%左右来源于自然的三门锯缘青蟹野生苗,尚有90%的苗种缺口,约为8400万只,加上邻近兄弟县市区不断发展的青蟹养殖业,苗种的缺口量更大,据初步统计,我国目前养殖青蟹面积已达50万亩,每年约需青蟹苗种达5亿只,因此,本项目产品——三门优质锯缘青蟹苗种需求将十分旺盛,前景广阔。

四;项目技术基础

1、研发情况

2006年开始,博海公司聘请周友富高级工程师(原温岭水产技术推广站长)的锯缘青蟹生产性育苗技术,2008年并同温岭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建立技术合作关系。

进行了锯缘青蟹的人工育苗研究和探索,在周友富高级工程师原有的育苗生产技术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青蟹不同生长时期的生活习性和生态习性,形成了我公司四大技术创新和突破。

一是通过对青蟹生活习性的研究,模拟亲体的自然生活环境,特别是在底质条件和活体饵料的培育方面进行创新,提高了亲体成活率,从原来的71.4%提高到88.3%;二是在亲体培育过程中,通过不断优化,选择体质强壮、生长快、抗病力强、体色青丽等优良遗传性状的青蟹为亲体,在亲体选优上有新突破,从而使一代苗种更比一代壮,改变以往只重苗种数量而忽略了子一代的提纯复壮青蟹繁育观念,为三门青蟹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三是根据自然条件生物饵料的多样性状况,我公司首次采用贝类幼体的活饵料作开口饵料,辅以轮虫、藻类等活饵投喂青蟹C1,从而提高了C1变态的成活率,从原来的35.8%提高到48.6%,基本解决了C1变态困难的技术问题;四是在室外二级培育方面,通过研究稚蟹的生态习性,模拟自然环境,进行习性野生驯化,池底铺设2cm左右大眼网片,饵料以卤虫、卤成虫、桡足类活体为主。

投饵量根据蟹苗食量而定,每天三次定时观察蟹苗生长、水质等情况。

在水质、水温、盐度调控及活体饵料培育等方面进行创新,从而大大改善了稚蟹的生活环境,提高了稚蟹中间的成活率,从原来的59.6%提高到74.3%,形成了一整套创新性育苗生产技术工艺。

2004年育出青蟹商品苗80万只,2005年育出500万只,2006年育出600万只,2007年育出800万只,达到了稳产高产,一举成为我省最大的青蟹苗生产基地。

四年来共培育出青蟹近2000万只,为解决制约当地青蟹养殖业发展的苗种问题作出了贡献。

2、配套养殖技术

该项目技术的突破,将会形成一系列配套的养殖技术,包括水质调控、饲料营养、疫病防治、标准化、规模化、规范化生产等技术,可进行组装集成,充分挖掘浙江三门锯缘青蟹的优良遗传性状,为全面提或锯缘青蟹养殖产业化水平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公司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5277-2004)见附件。

3、种质资源保护

该项技术的突破,不但可大大降低广大养殖户对自然苗种依赖的无保障度,而且还可对我国东海锯缘青蟹种质资源的保护更科学地开发浙江三门湾优势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五、项目建设方案

1、项目选址

项目选址于浙江省三门湾底部的蛇蟠岛,利用三门蛇蟠养殖区的优越条件,在公司原有水产苗种场的基础上,向东南及南面拓展,建成三门锯缘青蟹优质种苗繁育产业化基地1个,占地面积240亩。

2、建设规模

三门锯缘青蟹优质种苗繁育产业化基地包括育苗池10000平方米(有效水体15000立方米),配套动植物饲料培养池4000平方米,亲体促熟池1000平方米,室外二级优质种苗培养池120亩,以及其它配套设施等。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繁育Ⅱ—Ⅵ期优质锯缘青蟹种苗5000万只,按亩放苗量1000只计算,可供应沿海约10万亩青蟹养殖塘苗种所需,约为目前浙江三门县的全部青蟹塘面积,年产出优质“三门湾牌”商品青蟹1000万公斤(10000吨)。

3、场址条件

浙江省三门县蛇蟠岛,岛陆面积17.4平方公里,系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确定的蓝色海洋示范区内,周边无工、农业污染源,海域水质清新优良,海淡水质符合GB11607的规定,现有初级标准化围塘水产养殖面积35000亩,滩涂养殖12000亩,浅海养殖10000亩,环岛海岸建有50年一遇的标准堤坝,保障了垦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安全。

这里交通便捷,货运码头多个,有多艘客、货船来往于大陆与海岛之间,仅8分钟即可到达彼岸。

项目建设区朝东南座西北,依山傍水,风光秀美,景色如画,既是得天独厚的三门锯缘青蟹优质种苗繁育与三门锯缘青蟹养殖场所,又是海岛避暑度假休闲旅游胜地。

项目建设区的地理位置详见——项目实施区域位置示意图。

(附件)

4、建设工期

本项目在备案后开始进行资金申请报告编写,并依次进行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招投标、工程开工等建设程序。

全部建设工期按3年考虑(即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

5、项目进度安排

2009年1月—2011年12月

(1)完成200亩的山地与涂地征用任务、做好基地建设详规及总设计工作;

(2)完成室内一级优质种苗繁育基地建设(包括:

标准化优质种苗繁育池8000平方米;标准化亲体促熟池1000平方米;多功能动植物饵料培育池5000平方米)。

(3)完成室外二级优质种苗培养基地建设(包括:

亲体检疫池占地15亩,2只;亲体培养池占地20亩,2只;室外动物饵料池占地20亩,共3只;二级优质种苗培养池占地80亩,小池8只,大池4只)。

(4)完成室外水处理沉淀池建设(包括:

一级水处理沉淀池占地40亩,共2只;二级水处理暗沉淀池3000立方米,共3只;过滤池300平方米,共3只;畜水池600立方米,共3只)。

(5)完成生活及辅助配套区建设(包括生活用房、综合用房及辅助用房)。

(6)完成整个基地道路、停车场、围墙建设。

(7)完成配套设备的采购及安装工作。

(8)完成休闲处、环境绿化、美化等建设。

(9)完成人员培训、管理制度上墙等。

(10)试生产及标准制定、竣工验收。

六、项目法人基本情况

(一)公司基本情况

项目实施单位三门博海水产育苗有限公司,是三门县农业龙头企业,公司于2007年初在原三门县兴华育苗厂基础上重新组建而成。

位于三门弯底部蛇蟠岛上,占地面积33亩,育苗水体2000立方,主要从事锯缘青蟹、梭子蟹、对虾等水产苗种的繁育工作。

特别是锯缘青蟹生物育种方面,从2004年开始,我博海公司引入周友富高级工程师的锯缘青蟹生产性育苗技术,进行了锯缘青蟹的人工育苗研究和探索。

在周友富高级工程师原有的育苗生产技术基本上,进一步研究了青蟹不同生长时期的生活习性和生态习性,形成了我公司四大技术创新和突破。

一是通过对青蟹生活习性的研究,模拟亲体的自然生活环境,特别是在底质条件和活体饵料的培育方面进行创新,提高了亲体成活率,从原来的71.4%提高到88.3%;二是在亲体培育过程中,通过不断优化,选择体质强壮、生长快、抗病力强、体色青丽等优良遗传性状的青蟹为亲体,在亲体选优上有新突破,从而使一代苗种更比一代壮,改变以往只重苗种数量而忽略了子一代的提纯复壮青蟹繁育观念,为三门青蟹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三是根据自然条件生物饵料的多样性状况,我公司首次采用贝类幼体的活饵料作开口饵料,辅以轮虫、藻类等活饵投喂青蟹C1,从而提高了C1变态的成活率,从原来的35.8%提高到48.6%,基本解决了C1变态困难的技术问题;四是在室外二级培育方面,通过研究稚蟹的生态习性,模拟自然环境,进行习性野生驯化,池底铺设2㎝左右大眼网片,饵料以卤虫、卤成虫、桡足类活体为主。

投饵量根据蟹苗食量而定,每天三次定时观察蟹苗生长、水质等情况。

在水质、水温、盐度调控及活体饵料培育等方面进行创新,从而大大改善了稚蟹的生活环境,提高了稚蟹中间培育的成活率,从原来的59.6%提高到74.3%,形成了一整套创新性育苗生产技术工艺。

2006年育出青蟹商品苗80万只,2007年育出500万只,2008年育出600万只,2009年育出800万只,达到了稳产高产,一举成为我省最大的青蟹苗生产基地。

四年来共培育出青蟹苗近2000万只,为解决制约当地青蟹养殖业发展的苗种问题作出了贡献。

这几年由于管理科学、育苗技术先进,苗种质量上乘、数量充足,深受广大养殖户欢迎,特别是优质锯缘蟹苗更是供不应求,常出现排队等苗的现象。

2009年公司繁育青蟹苗800万只、梭子蟹苗4500万只及南美白对虾苗16700万尾,年产值865万元,净利润363万元,企业总资产1246万元,净资产1118万元,资产负债率10.29%,银行信用等级AA级。

企业2007、2008、2009年度有关财务资料见附件。

公司现有职工60人,配备专业技术人员7人,是目前浙江省规模较大的水产苗种生产基地。

(二)项目实施单位负责人基本情况

项目实施单位负责人基本情况:

李昌利,男,1969年4月生,浙江台州椒江人,本科学历,经济师。

从事青蟹养殖及水产苗种生产达15年之久,具有丰富的企业经营管理、养殖生产、苗种生产等多项技术经验。

他一直注重科学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善于把战略目标与企业运行机制有机结合,善于把握市场经济的发展动态和高科技信息知识动态。

讲求科技创新、企业信誉、社会和谐多方协调发展。

(三)主要股东基本情况

公司主要股东情况详见表6-1。

表6-1主要股东基本情况

姓名

股本(万元)

占有比例(%)

李昌利

127.2

40%

许爱华

63.6

20%

陈模灶

63.6

20%

陈模来

63.6

20%

合计

(四)近三年的生产经营状况

公司近三年的生产经营状况详见表6-2。

表6-2企业近三年生产经营状况表

年份

项目

2007

2008

2009

主营收入(万元)

400

566

864

税金及附加(万元)

0

0

0

利润总额(万元)

104

192

363

资产负债率

28.38%

18.28%

10.29%

(五)项目的组织管理

1、项目实施方式

本项目将以浙江三门博海水产育苗有限公司为实施主体,引进温岭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的技术成果,通过与温岭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合作,以完成项目建设的目标任务,提高三门锯缘青蟹优质种苗繁育产业化技术水平。

2、项目组主要成员

姓名

出生

日期

专业技术

职务

专业

工作单位

在本项目中分工

年参加

项目时间

李昌利

69.4

技术员

海水养殖

博海育苗公司

主持

10个月

周友富

45.12

高工

海水养殖

已退休

技术总负责

10个月

陈清建

63.9

高工

海水养殖

台州椒江区推广站

技术顾问

4个月

吴洪喜

63.4

主任、正高

海水养殖

省海水养殖所

技术顾问

2个月

程岩雄

66.7

高工

海水养殖

台州市推广总站

技术顾问

2个月

丁理法

66.9

研究员

海水养殖

温岭市推广站

技术顾问

2个月

周素琴

65.8

高工

海水养殖

台州市推广站

技术顾问

2个月

3、项目组主要成员简介

李昌利,男,1969年4月生,浙江台州椒江人,本科学历,经济师,从事青蟹养殖及水产苗种生产达15年之久,具有丰富的企业经营管理、养殖生产、苗种生产等多项技术经验。

他一直注重科学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善于把战略目标与企业运行机制有机结合,善于把握市场经济的发展动态和高科技信息知识动态。

讲求科技创新、企业信誉、社会和谐多方协调发展。

周友富,男,1945年12月生,浙江温岭人,水产养殖高级工程师,从事水产增养殖事业达40余年。

主要业绩有:

先后主持和主要参加完成省、农业部、台州市、温岭市等各级科技兴海(养)项目60余项,其中:

获得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的项目有5项;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水平的项目20项;省内先进、市内领先水平的项目30多项。

主持和参加完成的[1991-2007]《锯缘青蟹生产性育苗技术研究》、《锯缘青蟹人工苗的中间培育与养成技术》、《应用生物肥料蓄水健康高效养殖技术》等多项科研科技攻关、推广项目,为振兴农渔业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广大渔农村农民迫切需要解决掌握的创新性事业作出杰出贡献。

特别是他的《锯缘青蟹全人工生产性育苗技术》成果已在[1998-2007]全国沿海有关省市得到普及推广,退休后还在自己的岗位上研究新产品的培育和养殖。

陈清建,男,1963年9月,浙江台州椒江人,水产养殖高级工程师。

1986年毕业于浙江水产学院,获农学士学位,现任椒江区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椒江区第八届人大代表,椒江区第五届科协常委。

一直在基层一线从事水产技术推广工作,达二十余载。

心系渔民兄弟,挚爱水产事业,任劳任怨,扎实工作,多次主持参加省、市、区重点项目推广研究,增效显著,并多次获奖。

获部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台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奖1项。

特别在青蟹、梭子蟹、对虾、泥蚶、扇贝、厚壳贻贝人工育苗方面有很高造诣,还获“浙江省优秀渔技员”、“浙江省优秀农村指导员”、“椒江区科技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吴洪喜,男,1963年出生,浙江乐清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资源环境研究室主任、浙南海水养殖省级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主任、浙江永兴水产种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1987年毕业于浙江水产学院,自从大学毕业分配到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工作以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